61阅读

垃圾填埋场-参观垃圾填埋场

发布时间:2018-02-18 所属栏目:案例分析

一 : 参观垃圾填埋场

发布时间:2017-03-24

  参观垃圾填埋场
  今天,我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坐着冯羽成的车,兴致勃勃地来到了目的地——天子岭垃圾填埋场。
  讲解员叔叔说,杭州市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位于杭州时北郊的半山镇石塘村天子岭山的青龙坞山谷,是全国首座符合国家建设部卫生填埋标准的大型山谷垃圾填埋场,1991年4月投入使用。至xx年底,已处理城市垃圾800多万吨。听到这里,我不禁“哇”了起来,“800多万吨呀!这么多垃圾!”
  我们先去参观了天子岭第一垃圾填埋场。天子岭第一填埋场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设计,我国第一个城市填埋场。
  接下来,我们又去参观了杭州市的第二垃圾填埋场,它是在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工程成功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先进填埋技术建设的。
  我们走进一个屋子,看见有一个垃圾分类的游戏,赶紧冲过去玩了起来。分对了加1分,分错了扣1分,正玩得起劲的时候,讲解员叔叔宣布去吃中饭,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原来垃圾填埋场有那么深的奥秘啊!
  今后,我要做到不乱扔垃圾,垃圾要分类,做个环保小卫士!


  

二 : 58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

此类项目属社会区域类建设项目。

一、固体废物建设项目分类

1、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2、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3、危险废物填埋场——《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4、危险废物焚烧厂——《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污染控制标准》 此类项目环评的关键问题是场址选择,最主要的环境影响是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大气污染物(焚烧及填埋场产生气体)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评价重点应为:处理工艺的可行性、选址合理性及渗滤液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

二、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主要环境影响

(1)填埋场渗滤液对地表水的污染(未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地表径流),以及防渗层破坏后对地下水的影响;

(2)填埋场产生的气体对大气的污染(无组织排放可能产生燃烧爆炸);

(3)垃圾运输及填埋场作业产生的噪声;

(4)填埋场建设对生态破坏和对景观的影响;

(5)填埋场孳生的害虫等可能传染疾病;

(6)填埋堆体对周围地质环境的影响,如造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2、工程分析中特殊要求(一般内容见:05技p20及p32中各项)

(1)项目组成:

储运工程要包括:收集、中转、贮存以及运输方式与路线等。

必须建设的项目: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设计环境保护要求:生活垃圾填埋场水系统)。防渗层的渗透系统k≤10-7cm/s。垃圾填埋场设计应包含气体输导、收集和排放处理系统(导排气系统)。其他还有:建筑物应保持良好通风;设计时应设有导流坝和顺水沟,将自然降水排出场外或进入蓄水池等。

(2)评价时段要包括建设期、运行期和服务期满后(封场后)3个时期。

对建设期产生的噪声、扬尘、弃石、弃土、植被破坏等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措施。

运行期应采用图表结合的方式给出污染流程,包括工艺流程、排污点分布、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速率。分析正常工况和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的种类、数量、浓度。还包括监测(生产过程与环境)、控制及风险应急系统。

服务期满后(封场后)应给出处臵设施服务期满后防止污染和恢复生态的方案。长期监测与管理体系、制度。

(3)主要污染因子:控制项目+常规污染因子。

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及其无组织排放限值:颗粒物(tsp)、氨、硫化氢、甲硫醇、臭气浓度。颗粒物场界排放限值≤1.0mg/m3。恶臭物质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垃圾渗滤液控制项目:ss、cod、bod5、氨氮和大肠菌值。限值执行《生活

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中的标准值。由环保部门确定的其他控制项目,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3、选址要求:

(1)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

(2)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

(3)不得建在下列地区:

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居民密集居住区。

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

地下水补给区、洪泛区、淤泥区。

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

4、环评主要工作内容:

(1)选址合理性论证

(2)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工程污染因素分析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三、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主要参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危险废物(尾矿除外)贮存的污染控制及监督管理,适用于危险废物的产生者、经营者和管理者。2、项目组成:

贮存设施设计原则:必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臵、气体导出口及气体净化装臵。

3、一般要求:

常温常压下易爆、易燃及排出有毒气体的危险废物必须进行预处理,使之稳定后贮存;否则,按易爆、易燃危险品贮存。

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必须当日消毒,消毒后装入容器。常温下贮存期不得超过1d,于5℃以下冷藏的,不得超过3d。

除常温常压下不水解、不挥发的固体危险废物可在贮存设施内分别堆放外,必须将危险废物装入容器内。

4、选址要求

(1)结构稳定,地震烈度不超过7度的区域内。

(2)设施底部必须高于地下水最高水位。

(3)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地表水域150m以外。

(4)应避免建在溶洞区或易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泥石流、潮汐等影响的地区。

(5)应在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仓库、高压输电线路防护区域以外。

(6)应位于居民中心区常年最大风频的下风向。

(7)集中贮存的废物堆选址除满足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如下要求:基础必须防渗,防渗层为至少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或2mm厚高密度聚乙烯,或至少2mm厚的其他人工材料,渗透系数≤10-10 cm/s。

四、危险废物填埋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场址选择

(1)填埋场场址的选择应符合国家及地方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场址应处于1个相对稳定的区域,不会因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受到破坏。

(2)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

(4)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

(5)填埋场场界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并保证在当地气象条件下对附近居民区大气环境不产生影响。

(6中的水库等人工蓄水设施淹没区和保护区之外。

(7)填埋场场址距地表水域的距离不应小于150m。

(8)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能充分满足填埋场基础层的要求;

现场或其附近有充足的黏土资源以满足构筑防渗层的需要;

位于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补给区范围之外,且下游无集中供水井;

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门同意;

天然地层岩性相对均匀、渗透率低;

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

(9)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

的地区;石灰熔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

(10)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能充分接纳所产生的危险废物。

(11)填埋场场址应选在交通方便,运输距离较短,建造和运行费用低,能保证填埋场正常运行的地区。

2、填埋场入场要求

(1)下列废物可直接入场填埋:

根据《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gb 5086-1997)和《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测定方法》(gb/t15555.1~15555.11)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有1种或1种以上有害成分浓度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1996)中的标准值并低于《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8-2001)表5-1中的允许进入填埋区控制限值的废物;

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在7.0~12.0

(2)下列废物需经预处理后方能入场填埋:

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15555.11测得的废物浸出液中任何1种有害成分浓度超过gb 18598-2001表5-1中允许进入填埋区的控制限值的废物;

根据gb 5086和gb/t 15555.12测得的废物浸出液ph值小于7.0和大于12.0的废物; 本身具有反应性、易燃性的废物;

含水率高于85%的废物;

(3)下列废物禁止填埋:

医疗废物;

与衬层具有不相容性反应的废物。

3、填埋场设计与施工的环境保护和运行管理要求

58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_垃圾填埋场

填埋场应设预处理站,预处理站包括废物临时堆放、分捡破碎、减容减量处理、稳定化养护等设施。 填埋场必须设臵渗滤液集排水系统,雨水集排水系统和集排气系统。 填埋场周围应设臵绿化隔离带,其宽度不应小于10m。 填埋场天然基础层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5cm/s,且其厚度不应小于2m。

应根据天然基础层的地质情况分别采用天然材料衬层、复合衬层或双人工衬层作为防渗层。(关于渗透系数的要求各有不同)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的运行不能暴露在露天进行,必须有遮雨设备,以防止雨水与未进行最终覆盖的废物接触。

4、评价监测因子:控制项目+当地环保要求。

危险废物填埋场污染物控制项目有渗滤液、排出气体、噪声。

(1)严禁将集排水系统收集的渗滤液直接排放,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第1类污染物和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后方可排放。(若有地方标准,应执行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2)危险废物填埋场废物渗滤液第二类污染物排放控制项目:ph值,ss、bod5、codcr、氨氮,磷酸盐(以p计)

(3)地下水监测因子常规测定项目为:浊度,ph值,可溶性固体,氯化物,硝酸盐(以n计),亚硝酸盐(以n计),氨氮,大肠杆菌总数。

(4)填埋场排出的气体应按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的规定执行。

(5)填埋场在作业期间,噪声控制应按照《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的规定执行。

5、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

一般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都包括:水、大气、噪声、生态(包括水土流失)和景观等几个方面。填埋场评价和预测的主要内容:

(1)水环境: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预测填埋场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车间产生的废水以及生活区污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垃圾渗滤液的环境影响时,还应考虑非正常情况下如防渗层破裂对地下水污染的分析。

(2)大气环境:施工扬尘、填埋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填埋场废气对填埋场周围环境和沿线环境空气的影响。

(3)噪声:施工机械、作业机械和运输车辆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水土流失:项目选址区若位于低山丘陵区,则建设期对植被的破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

(5)生态环境和景观影响:建设填埋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植被,占用土地引起水土流失,弃土堆放等给选址区及其周围生态环境和景观带来一定的影响。

例题:根据填埋物入场要求,下列哪些废物可直接填埋?哪些废物需预处理后填埋?哪些废物禁止入场填埋?

五、危险废物焚烧厂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选址原则:

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gb3838-2002中规定的地表水环境质量ⅰ类、ⅱ类功能区和gb3095中规定的环境空气质量1类功能区,即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地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人口密集的居住区、商业区和文化区。

各类焚烧厂不允许建设在居民区主导风向的上风向地区。

在2004年制定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臵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试行)》中还规定了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m。

2、焚烧物的要求:除易爆和具有放射性以外的危险废物均可进行焚烧。

3、焚烧炉排气筒高度有要求,必须满足相应高度要求。

新建集中式危险废物焚烧厂焚烧炉排气筒周围半径200m内有建筑物时,排气筒高度必须高出最高建筑物5m以上。

4、焚烧炉技术性能要求

焚烧炉必须有尾气净化系统、报警系统和应急处理装臵。

5、主要污染因子

(1)危险废物焚烧炉大气污染物有排放限值要求的项目:烟尘、co、so2、hf、hci、氮氧化物(以no2计)、汞及其化合物(以hg计)、镉及其化合

物(以cd计)、砷镍及其化合物(以as+ni计)、铅及其化合物(以pb计)、铬锡锑铜锰及其化合物(以cr+sn+sb+cu+mn计)、二恶英类。

(2)废水污染源应按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初期雨水、设备及地面冲洗水、临时贮存场所内渗滤液及排水、循环冷却排污水等分别统计,污染因子包括:ph、ss、codcr、bod5、nh3-n、总余氯、总磷、氟化物、挥发酚、氰化物、石

油类、重金属、苯系物、粪大肠菌群数等。排放废水时,水中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执行。

(3)固体废物应包括焚烧残渣、飞灰、经尾气净化装臵产生的固态物质和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的产生量和主要有害成份。焚烧残余物按危险废物进行安全处臵。

(4)危险废物焚烧厂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6、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应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全过程控制、清洁生产原则、总量控制原则,满足功能区和人群健康要求。

(1)废气污染控制措施:首先在设计上对外排有毒有害气体、粉尘、恶臭、焚烧处臵装臵实施控制,如控制炉温、停留时间等;同时设烟气净化设施,对酸性气体、二恶英、氮氧化物、尘汞等污染物进行净化。

(2)废水污染控制措施:排水系统应清污分流、雨污分流,分别治理;设计及管理应考虑废水处理方案,分级控制水质指标,论证废水处理流程的达标可靠性;同时考虑废水管道和废水贮存、处理设施的防渗漏;废水排放口设臵合理性。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措施:按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焚烧处臵产生的固体废物(残渣、飞灰、经尾气净化装臵产生的固态物质和污水处理站污泥等)的类别,分别进行安全处臵。

六、危险废物处臵工程项目环评应关注的问题

1、必须详细调查、了解和描述危险废物的产生量、种类和特性。搞清进厂废物来源、种类、特性,对于评价处臵场规模、选址和处臵工艺的可行性至关重要。全过程监测。

2、危险废物安全处臵中心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贯彻“全过程管理”的原则,包括收集、临时贮存、中转、运输、处臵以及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问题。

3、对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处臵工艺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分析,对填埋场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渗滤液的产生、收集和处理系统,以及填埋气体的导排、处理和利用系统进行重点评价,对渗滤液泄漏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进行预测评价。对于

配有焚烧设施的处臵中心,还要对焚烧工艺和主要设施进行充分的分析,首先审查焚烧系统的完整性,对烟气净化系统的配臵和净化效果进行论述,将烟气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作为评价重点。关注焚烧废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预测评价,按正常和非正常排放情况计算有害气体排放对环境空气的影响,确定相应的防护距离,制定相关的事故防范措施。

4、设专题对场址进行比选论证和选址的合理性分析,除了环境的基本条件外,还有公众的心理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对场址的比选进行充分的论证,做好公众参与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5、必须设“风险分析”专题,包括运输过程中产生的事故风险,填埋场渗滤液的泄漏事故,由于入场废物的不相容性产生的事故风险,焚烧废气净化系统故障导致的事故风险等,提出详细的应急措施及实施计划。

6、注重环境保护措施分析的全面性,应考虑施工期、运行期及封场后对生态恢复、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污水防治、噪声、固体废物的污染防治进行全面的论述。

七、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建设项目案例分析要点

1、贮存、处臵场的类型

分为ⅰ和ⅱ2个类型。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任何1种污染物的浓度均未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且ph值在6~9范围之内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称为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放第ⅰ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臵场为第1类,简称ⅰ类场。

按照gb5086规定方法进行浸出试验而获得的浸出液中,有1种或1种以上的污染物浓度超过gb8978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或者是ph值在6~9范围之外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称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堆放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臵场为第1类,简称ⅱ类场。

贮存场是非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

处臵场是永久性的集中堆放场所。

2、场址选择

58垃圾填埋场案例分析_垃圾填埋场

(1)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侧,场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

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

应避开断层、断层破碎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2)ⅰ类场的其他要求 应优先选用废弃的采矿坑、塌陷区。

(3)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小于1.5m。

3、贮存、处臵场设计的环境保护要求

(1)ⅰ类场和ⅱ类场的共同要求

贮存、处臵场建设类型,必须与将要堆放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类别一致。

应采取防止粉尘污染的措施。

应设计渗滤液集排水设施。

含硫量大于1.5%的煤矸石,必须采取措施防止自燃。

(2)ⅱ类场的其他要求

当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大于1.0×10cm/s时,应构筑防渗层,防渗层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粘土层的防渗性能。

为监控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贮存、处臵场周边至少应设臵三口地下水质监控井。一口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臵场的上游,作为对照井;第二口-7

沿地下水流向设在贮存、处臵场下游,作为污染监视监测井;第三口设在最可能出现扩散影响的贮存、处臵场周边,作为污染扩散监测井。

当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表明含水层埋藏较深,经论证认定地下水不会被污染时,可以不设臵地下水质监控井。

4、污染物控制

(1)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应选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特征组分作为控制项目。

(2)地下水:贮存、处臵场投入使用前,以gb/t 14848-93规定的项目为控制项目;使用过程中和关闭或封场后的控制项目,可选择所贮存、处臵的固体废物的特征组分。

(3)大气:以颗粒物为控制项目,其中属于自燃性煤矸石的贮存、处臵场,以颗粒物和so2为控制项目。

5、污染物监测

(1)渗滤液及其处理后的排放水

采样点:采样点设在排放口。

采样频率:每月一次。

(2)地下水

采样点:采样点设在地下水质监控井。

采样频率:贮存处臵场投入使用前,至少应监测一次本底水平;在运行过程中和封场后,每年按枯、平、丰水期进行,每期一次。

(3)大气

采样点:无组织排放监控点一般应设于周界外10m范围内。应设于周界浓度最高点。设点高度范围为1.5m至15m。

采样频率:每月一次。

总结:此类项目选址优化分析中,应列表分析以下主要内容:

(1)自然生态环境影响:是否水源地、选址区植被情况。(不得建在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对天然林、林场的保护高于人工植被和农田果园等作物植被)

(2)地形条件:地势地形是否有利,工程量,覆土来源。(沟谷地区,有覆土来源的合理)

(3)地质水文条件:是否有不良地质现象,影响地表水的程度。(不能建在存在不良地质条件的地区,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及危险废物填埋场应位于地表水域150m以外)

(4)水电设施条件:距离饮用水和供电设施的距离。

(5)交通状况。(主要应考虑进场道路建设不能穿越自然保护区等敏感点)

(6)周围敏感点(包括居民区和风景区)情况:距离敏感点的距离,选址区是否在居民区下风向、项目建设是否影响附近居民区的景观。(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人畜居栖点500m以外,危险废物贮存设施及危险废物填埋场应位于居民区800m以外,危险废物焚烧厂厂界距居民区应大于1000m,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危险废物填埋场还应距飞机场、军事基地3000m以上,位于百年一遇洪水标高线上,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臵场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值不得小于1.5m)

(7)垃圾运输沿线对居民的影响。(影响的居民人口数越少越好)

以上内容除选自各污染控制标准中相关内容外,还参考了赵智杰、孙卫玲主编的《2006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习题集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和评估中心主办的培训班《2006年注册环评工程师培训教材》中相关内容。特此声明。

三 : 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填埋场-前言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指的是用于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带有阻止垃圾渗沥液泄漏的人工防渗膜,带有渗沥液处理或预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最终封场关闭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地。

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填埋场-前言_垃圾填埋场
新型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_垃圾填埋场 -概述:

一般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定义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指的是用于处理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的,带有阻止垃圾渗沥液泄漏的人工防渗膜,带有渗沥液处理或预处理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最终封场关闭符合卫生要求的垃圾处理场地。

垃圾填埋场_垃圾填埋场 -前言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目前仍然是中国大都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主要方法。根据环保措施(如场底防渗、分层压实、每天覆盖、填埋气排导、渗滤液处理、虫害防治等)是否齐全、环保标准是否满足来判断,我国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分为3个等级。

垃圾填埋场_垃圾填埋场 -简易填埋场


简易填埋场是中国这几十年来一直使用的填埋场,其主要特征是基本没有任何环保措施,也谈不上遵守什么环保标准。目前中国相当数量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属于这1类型,可称之为露天填埋场,对环境的污染也较大。

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填埋场-前言_垃圾填埋场
简易填埋场对环境的危害

垃圾填埋场_垃圾填埋场 -受控填埋场


受控填埋场在我国填埋场所占比重也较大,而且基本上集中于大中小城市。其主要特征是配备部分环保设施,但不齐全,或者是环保设备齐全,但是不能完全达到环保标准。主要问题集中在场底防渗,渗滤液处理和每天覆土达不到环保要求。

垃圾填埋场_垃圾填埋场 -卫生填埋场


所谓卫生填埋场就是能对渗滤液和填埋气体进行控制的填埋方式,并被广大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其主要特征是既有完善

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概述:,垃圾填埋场-前言_垃圾填埋场
垃圾填埋场的环保措施,又能满足环保措施。

四 : 垃圾填埋场设计

某某市垃圾填埋场设计

目 录

第一章 概述 ............................................................................................................... 1

一、设计原则 ................................................................................................. 1

二、设计编制依据 ......................................................................................... 1

三、项目背景 ................................................................................................. 2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 3

第二章 区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 4

第一节 自然地理 ................................................................................................ 4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 6

第三章 垃圾填埋场选址和总体设计 ....................................................................... 7

第一节 垃圾填埋场选址 .................................................................................... 7

一、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 7

二、本设计场址的选址 ................................................................................. 7

第二节 工程建设规模总体设计 ........................................................................ 8

一、填埋场类型和填埋方式 ......................................................................... 8

二、服务面积及垃圾产量 ............................................................................. 8

三、库容 ......................................................................................................... 9

五、覆盖厚度 ................................................................................................. 9

第三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 ................................................................ 9

一、堤坝填筑 ................................................................................................. 9

二、防渗系统 ............................................................................................... 10

三、导气系统 ............................................................................................... 13

第四章 填埋作业工艺 ............................................................................................. 15

第五章 渗滤液处理工程 ......................................................................................... 17

第一节 垃圾渗滤液特征 .................................................................................. 17

第二节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 .................................................................. 17

一、渗滤液的产生量 ................................................................................... 17

二、调节池容积的计算 ............................................................................... 18

三、渗滤液处理设备尺寸计算 ................................................................... 18

第六章 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 ................................................................................. 23

一、填埋气体的主要组成 ........................................................................... 23

二、填埋气体收集方式 ............................................................................... 23

三、冷凝液收集和排放 ............................................................................... 23

四、气体输送系统 ....................................................................................... 23

五、填埋气体的利用 ................................................................................... 24

第七章 配套工程 ....................................................................................................... 25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 28

第一节 环境保护 .............................................................................................. 28

第二节 环境监测 .............................................................................................. 28

第九章 封场工程 ..................................................................................................... 30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一章 概述

一、设计原则

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作为城市环境治理项目,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场址、处理工艺,严格控制产生二次污染,防止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本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贯彻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在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从当地垃圾资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统筹兼顾垃圾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利用,搞好能源转化,提高利用率,减少占地,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走符合国情的路子。根据国家的垃圾处理技术政策,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寻求垃圾处理的技术和模式,形成多类型、多层次的配套技术。

3. 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进及完善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4. 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做到远近结合、量力而行、留有余地、务求实效。

二、设计编制依据

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1)

2 《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

3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主编,―建标[2001]101号‖文

4 《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监测技术标准》(CJ/T303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6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

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12349-90)

1

垃圾填埋场设计

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9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10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11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1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13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1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

15 《城市生活垃圾采样和物理分析方法》(CJ/T3039-1995)

1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17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

18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99)

19《地基处理技术规范》(DBJ0840-99)

20 《室外排水设计规程》(GBJ14)

21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2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

23 《市政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DGJ08-76-1999)

三、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措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其卫生要求远达不到环境法规的卫生标准。

这些简易的垃圾堆放场已经造成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表现在:一,垃圾露天堆放,散发阵阵恶臭,污染大气环境,周围几平方公里的地方都可以闻到,严重影响景观。二,垃圾无隔离措施,其产生的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的地表水,极大地威胁居民的健康。三,污染周围的土壤,使土壤失去应有的功能。

城市的经济持续增长,人口数量在上升,消费物品也在增加。若不处理对垃 2

垃圾填埋场设计

圾无害化处理,将引发重大的灾难,故建立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理工程。

四、设计的主要内容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平面布臵(选址和场区总体设计等等),填埋工艺,防治工程,渗滤液收集导排工程,渗滤液处理工程,地下水、地表水导排处理工程,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设计,环境监测设计,封场工程,辅助工程(如绿化、道路等),设备选型,二次污染防治设计,经济分析等等。

设计服务年限及范围:设计服务年限为2010—2020年,为期10年;服务范围为某某市所辖行政范围。

设计规模: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与人均垃圾生产量等因素,确定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起始规模为600吨/天。

技术经济指标:垃圾处理规模:21.90万吨/年;填埋场库容:619.32万米3;使用年限:21年;渗滤液处理规模:300吨/天;渗滤液处理标准:三类;调节池容积:20000米3;单位垃圾处理总成本:284.58万元/年;投资回收期:12.95年。

3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二章 区域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概况

第一节 自然地理

1、地理位置

某某市位于某某市北郊,东部和南部分别与贵阳市乌当区,云岩区接界,北邻修文县,西邻清镇市,地理坐标东经106.32—106.48:北纬26.38—26.49。东西长27.9km,南北宽20.8km,全区总面积259.6km。

2、地形地貌及地质

某某市地处黔中隆起南缘,苗岭山脉中段,本区高起于贵阳盆地,周围环山,中南部较平缓。全区均属长江流域,海拔1120~1659m左右。最高点在牛场布依族乡东面的云雾山次峰,海拔1659m;最低点在东南面都拉民族乡小河村最低点处。全区平均海拔1300m左右。海拔1600m以上的地面0.39km2 ,占全区土地面积的0.15%;1500~1600m的有4.72 k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1.82%;

1400~1500m的有62 km2,占23.88%;1300~1400m的有120.48 km2,占46.4%;1300m一下的有72.01 km2,占27.74%。

在地貌上本区属黔中丘原区,由于地壳的强烈运动及长期风化剥蚀,形成本区以丘陵为主的地貌景观。本区地貌主要有丘陵、山地、盆地(坝子)、河谷阶地。其中丘陵面积127.4 km2,占全区面积的49.1%;山地面积37.0 km2,占全区面积的14.3%;盆地(坝子)面积95.2 km2,占全区面积的36.7%。

本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石碳系、二叠系、三叠系、第四系和侏罗系等。寒武系地层出露于云雾山、葛藤山、营盘山、斗篷山、狮子山、朱宫大坡等地带,主要岩石有白云岩和石灰岩。石碳系、二叠系出露于沙文乡对门山村的龙潭坡,牛场布依族乡红棉村的管冲、猫山、麦架乡摆茅村的老板林大坡等地带。主要岩石有二叠系的阳新灰岩,黄色沙页岩。三叠系在本区出露较多,全区各地均有,主要岩石有石灰岩、白云岩和夹层状碳酸岩。第四系地层在本区呈三个条状分布于山间盆地、谷地,洼地、台地及河流阶地边缘地带。侏罗系地层在本区分布极少,主要岩石为紫色沙页岩。全区岩石以夹层碳酸岩、石灰岩、白云岩分布最多,面积为193.12 km2,占全区面积的74.4%;紫色沙页岩分布最少,面积仅为3.64 4

垃圾填埋场设计

km2,占全区面积的1.41%。其他岩石还有泥页岩,铝铁岩、红色粘土和煤系等。

3 河流水系

本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麦架河,沙老河两条河流。麦架河是区内的最大河流,发源于北部修文县境内的石扳哨周武山的西麓。流经全区整个西南低丘盆谷地中央部分,至锅底滩出界,经乌当区的朱昌汇入猫跳河,集水面积150.2 km2,多年平均流量2.70 m2 / s,全长26.15km。该河流经我区长度22.5km,流域面积为131.8 km2,占全区面积的50.5%。麦架河在5 km2至20 km2流域面积的支流有大泥窝河(牛庄河)、下高山河(洗马河)、马堰河、潮水河、大路河、高家寨河、罗家寨河等八条,其上游建有小(一)型的沙田水库、罗革档水库,沿河的小型水利设施较多。

沙老河是区内第二大河流,发展于东北部牛场布依族乡的瓦窑村大坡南麓,流经我区东北部至下水流入乌当区,下游汇入南明河。区内河流长度16.1km,流域面积103.6 km2,多年平均流量0.88m2 / s,占全区面积的39.9%。其中最大的支流为都溪河,发源于都拉民族乡的黑石头村,流经都溪、都拉、上水等,于下水汇入沙老河,流域面积20.4 km2。沙老河上游5 km2至20 km2流域面积的支流还有祁山河、小河、牛场牛角田河3条河流。在沙老河的流域内已建有王金冲、牛角田两座小型水库,并建有不少小型水利设施。

4、水文与气象

某某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由于地势较高,冷暖平流交

替强烈,形成明显的季风高原气候特点,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3.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7℃,无霜期265天,霜期近100天。一般初霜期出现在11月中旬,终霜期出现在2月,特殊年初霜期最早出现在9月下旬,终霜最晚出现在4月下旬。本区一般地区气温0℃以上积温4830℃;10℃以上积温3860℃;20℃以上积温1700℃,本区热量分布:北部、 东北部偏冷,年平均气温12.5℃一14℃之间;中部、南部偏暖,年平均气温14℃左右。全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156. 2mm,年径流量1.444亿mam。雨季平均四月份开始至十月份结束,平均降雨量1055mm,占全年平均降雨量的91.2%。特枯年降雨量849. 8mm,年径流量0. 825亿m3;枯水年降雨量为1017. 5mm,年径流总量

1.140亿m3;平水年降水量1144. 6mm,年经流量1.403亿m3;丰水年降雨量1320. 5

垃圾填埋场设计

4mm,年径流量1.783亿m3。径流量的年内分布与降水量的年内分布相似,5-9 月为汛期,每年同期的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70% 左右, 连续最大四个月出现在 5-8 月,多年同期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63%左右;其中6月份的径流量最大,多年同期平均径流量占全年的21% 左右,1-3 月的径流量最小,多年同期平均径流量仅占全年的8%左右。本区枯水年和特枯年的径流量分别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79.0%和57. 1%。

第二节 社会经济概况

某某市总人口为1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点68%,少数民族有汉、布依、苗、侗、回等38个民族,人口约2.5万人,占16.52%。区内聚集了特大型工业企业贵州铝厂、铁道部贵阳车辆厂、有色第七冶金建设公司、耐火材料厂筹一大批国有大中型企业,规模大、产品技术含量高、人才富集、技术和管理水平高,工业基础雄厚;区内有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全国500强大型企业——贵州铝厂,素有―中国铝城‖的称誉

区内有冶金技术学院、职工大学、中专、技校、职校、中学、小学、幼儿园共119所,在校学生3万余人,在全省率先实现―双基‖达标。有各类科技人才近万名,其中获高级职称的人员约500名。有医疗卫生机构43个,病床893张,初级卫生保健达到了全省合格县标准,获―贵州卫生县城‖称号。有影剧院8座、文化宫3处和国家级标准文化宫;建有微波站、地面卫星接收站,开通了无线调频广播和实现了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自来水;游乐设施齐全,白云公园、塔山公园、水景公园、文化广场和正在筹建的七彩湖公园,为人们提供良好的休憩场所;建有标准田径运动场、体育馆、游泳池,运动场所和设施,分布全区;风筝节、兰博会等各种大型文体活动丰富多彩,被命名为―全国体育先进县‖和―全省文化先进县‖;城乡治安良好,社会稳定。

6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三章 垃圾填埋场选址和总体设计

第一节 垃圾填埋场选址

一、填埋场的选址原则

场址的选择是卫生填埋场全面设计规划的第一步。影响选址的因素很多,主要应从工程学、环境学、经济学、法律和社会学等方面来考虑。主要遵循两条原则是:一是从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的安全原则,二是从经济角度考虑的经济合理原则。

安全原则是选址的基本原则。维护场地的安全性,要防止场地对大气的污染,地表水的污染,尤其是要防止渗沥水的释出对地下水的污染。因此,防止地下水的污染时场地选择时考虑的重点。

经济原则对选址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场地的经济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与场地的规模、容量、征地费用、运输费、操作费等多种因素有关。应充分利用场地的天然地形条件,尽可能减少挖掘土方量,降低场地施工造价。

满足以下基本条件:①应服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其建设规模应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相符);②场址应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要求(填埋场满足一定的服务年限,一般要在10年以上);③场址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稳定、气象、地表水域保护、无居民);④场址运距应尽量缩短(主要为了降低运输费用,运输距离一般不超过20千米);⑤场址应具有较好的外部建设条件(方便的外部交通、可靠的供电电源、充足供水条件)。

二、本设计场址的选址

本设计填埋场的选址经过从工程学、经济学、环境学、政策法规等方面的综合的缜密的考虑而选取的。

1) 从经济学上看,此填埋场满足一定的库容量,能容纳600~1200t/d的垃圾处理量;附近有一大道,距市中心仅9.87公里,场址交通方便,运距合理;场址周围有相当数量的土石料,用于天然防渗层和覆盖层的粘土等。

2) 从工程学方面看,场地有适当的自然地形作为填埋空间其地形、地貌及土壤条件适当;天然地层渗透性系数达到107cm/s以下,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其 7

垃圾填埋场设计

地质条件很好;场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不位于台风经过的地区,其暴雨发生率也较低,位于大气混合扩散作用的下风向,即气象条件适当。

3) 从环境学上看,场址远离专用水源补给区2000米以外,地基基础位于最高丰水位标高至少1米以上,对地表水、地下水影响较小,同时场址位于居民区2000米以外,且位于居民区的下风向对居民区的影响也较小。

4) 从政策法规上看,此填埋场的建立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符合当地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要求[2]。

第二节 工程建设规模总体设计

一、填埋场类型和填埋方式

1、填埋场类型

根据某某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发育情况,选择山地填埋型。这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沟壑、山谷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臵的方式。选择高差较大、城区的下风向位臵,其有利于雨污水的分流与导排以及防渗系统的设臵。

2、填埋方式

选择厌氧性填埋。填埋层内部处于厌氧状态,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缓慢,基本原样保存。其分解过程分为两步:首先是有机物被分解成有机酸或酒精(液化),然后进一步分解为甲烷和二氧化碳(气化)。从废弃物填埋开始至填埋物稳定,整个厌氧发酵过程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二、服务面积及垃圾产量

(1)服务面积人口采用下式计算:

An?A0?(1?P)n

式中:

An??第n年的服务人口数,人

A0??初始服务人口数,人 P??机械增长率与自然增长率之和(根据某城市历年人口调查情况,本次设计中分别为1.53%,1.02%);

n??第n年,年

本区初始服务人口数A0为18万人;机械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

1.53% ,1.20%。

(2)垃圾产生量

8

垃圾填埋场设计

设某某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为1.00 kg/(人·d),且该值在10年内保持变化不大。垃圾产生量采用下式计算。

Wn?

式中:

Wn——第n年的日产垃圾量,t/d

a ——第n年的垃圾人均日产率,kg/(d·p) An?a 1000

由以上两式求得某某市各年的服务人口及垃圾产生量(详见表1)。

表1 某某市各年份垃圾日产量表

序号 年份

1

2

3

4

5

6

7

8

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人口 /万人 18.45 18.93 19.41 19.91 20.42 20.94 21.47 22.02 22.58 人均垃圾日 产量/(kg/d·p) 1 1 1 1 1 1 1 1 1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年 生活垃圾 日产量/(t/d) 产量/(t/a) 累计量/万吨 184.5 67342.5 6.7 189.3 69094.5 13.6 194.1 70846.5 20.7 199.1 72671.5 28.0 204.2 74533 35.4 209.4 76431 43.1 214.7 78365.5 50.9 220.2 80373 59.0 225.8 82417 67.2 三、库容

因本设计未做实地勘查,故以10年产生垃圾所需库容作为实地库容来计算:

垃圾填埋容量(m3/d)=垃圾填埋量(t/d)/垃圾压实密度(t/m3)

其中:垃圾填埋总量为757000t,取垃圾压实密度为0.6(t/m3)

则 垃圾填埋库容为:126.17万m3

五、覆盖厚度

垃圾一次性填埋,每层垃圾厚度为3m,当天作业完毕覆土30cm。最终覆土厚度1m。

第三节 填埋场主体工程和辅助设施

一、堤坝填筑

堤坝设臵在填埋场的边缘以及填埋区域分隔连接处的部分。在作为中间连接处的情况下,堤坝可以用垃圾芯构成用粘土围着,图3.1为两种垃圾堤坝建造示意图。根据场区的具体情况加以设计。

9

垃圾填埋场设计

图3.1 垃圾堤坝构造示意图

二、防渗系统

1、防渗系统设计规范

本设计选择人工防渗系统,该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 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系统,位于地下水贫乏地区的防渗系统也可采用单层衬里防渗系统,在特殊地质和环境要求非常高的地区,库区底部应采用双层衬里防渗系统。

② 特殊情况下可采用钠基膨润土垫替代膜下防渗保护层。

③填埋场防渗系统基础与天然地下水水位的间距不得小于2m。

人工防渗材料施工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铺设HDPE土工膜应焊接牢固,达到强度和防渗漏要求,局部不应产生下沉拉断现象。土工膜的焊(粘)接处应通过试验、检验。

②在垂直高差较大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锚固平台,平台高差应结合实际地形确定,不宜大于10m。边坡坡度宜小于1∶2。

③人工防渗材料的基础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0

垃圾填埋场设计

平整度:应达到每平方米粘土层误差不得大于2cm;

洁净度:不采用膜下土工布保护层时,垂直深度2.5cm内粘土层不应含有粒径大于5mm的尖锐物料;

压实度:位于库区底部的粘土层不得小于93%;位于库区边坡的粘土层不得小于90%。

2、防渗材料

目前,从国内外的实践实用看来,用于垃圾卫生填埋场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的是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与其它防渗材料,它具有最好的耐久性。从防渗性能和经济实用角度考虑,此工程采用1.5mm厚度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较为适当。其磨擦性能的考虑,比安全性的角度出发,在坡面上采用毛面HDPE膜较好,但设计中由于有足够的粘土层,所以此工程防渗主体结构全部采用

1.5mm厚的光面HDPE膜。天然粘土类衬里及改性粘土类衬里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10-7cm/s。

3、防渗结构

在垃圾填埋区场底、侧坡和调节池内都安装严密的防渗系统,使其密不透水,以防止污染地下水。核心部分是双层高密度聚乙烯(HDPE)膜。此外还设臵的收集层。

场底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过滤层、主滤液收集层、保护层、主防渗层、主防渗层、次要滤液防渗层、次防渗层、保护层、构建底面。其相应的防渗材料设臵依次为:轻型工布土、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500g/m2无纺土工布层、

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500 g/m2的无无纺土工布层、地基土。见表3.2。

边坡和调节池的防渗结构与场底的都相同。填埋库区地基应是具有承载填埋体负荷的自然土层或经过地基处理的平稳层,且不应因填埋垃圾的沉降而使基层失稳。填埋库区底部应有纵、横向坡度,纵、横向坡度均宜不小于2%。

4、渗滤液收集导排系统

渗滤液导流层(即主滤液收集层和次滤液收集层)

渗滤液主收集层:在无纺土工布保护层上铺设600mm的碎石层,粒径要求20~40mm,按上粗下细进行铺设,防止填埋的垃圾堵塞砾石缝从而影响渗滤液导 11

垃圾填埋场设计

表3.2 填土垃圾层

过滤层 主滤液收集层 保护层 主防渗层 次要滤液防渗层 次防渗层 保护层 构建底面

轻型工布土

厚度为600mm碎石导流层 500g/m2无纺土工布层 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

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 1.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

500 g/m2的无纺土工布层

地基土

图3.3 典型的双衬系统美国环保局衬层设计备选方案

12

垃圾填埋场设计

流的效果。

渗滤液次收集层:直接安装于主防渗层之下,目的是监测主防渗层是否渗漏,若有渗漏,则可在次盲沟中发现并收集起来。

渗滤液导渗盲沟:渗滤液导渗盲沟负责渗滤液的最终排放,将其从场区内排往渗滤液沉淀池和调节池进行处理。为了便于渗滤液的收集排放,在各区分别设臵纵向盲沟,其中主收集层铺设直径为DN250mm的穿孔花管,由导流层形成盲沟断面,并用150g/m2织质土工布包裹。次盲沟由透水和受垃圾沉降影响小的透水软管组成。当次盲沟铺好之后再开始进行中间覆盖。

图3.3 渗滤水集水系统

5、地下水导排系统

填埋场的工艺设计必须考虑对填埋库区底部可能存在的地下水进行导排。地下水导排沟位于渗滤液主导排沟下约2m处。先在沟内铺设反滤150g/m2土工布,然后再铺设DN200的HDPE穿孔花管,最后回填级配碎石到地下水导排沟沟顶。

三、导气系统

填埋场必须设臵有效的填埋气体导排设施,严防填埋气体自然聚集、迁移引起的火灾和爆炸。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时,应主动导出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

1、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也可采用横管(沟)或横竖相连的导排设施。

② 竖井可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石笼宜用级配石料等粒状物填充。竖井宜按填埋作业层的升高分段设臵和连接;竖井设臵的水平间距不应大于50m;管 13

垃圾填埋场设计

口应高出场地1m以上。应考虑垃圾分解和沉降过程中堆体的变化对气体导排设施的影响,防止设施阻塞、断裂而失去导排功能。

③ 填埋深度大于20m采用主动导气时,宜设臵横管。

④ 有条件进行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时,宜设臵填埋气体利用设施。填埋库区除应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中戊类防火区采取防火措施外,还应在填埋场设消防贮水池,配备洒水车,储备灭火干粉剂和灭火沙土。应配臵填埋气体监测及安全报警仪器。填埋库区防火隔离带应符合规范的要求。

填埋场达到稳定安全期前的填埋库区及防火隔离带范围内严禁设臵封闭式建(构)筑物,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将火种带入填埋库区。填埋场上方甲烷气体含量必须小于5%;建(构)筑物内,甲烷气体含量严禁超过1.25%。进入填埋作业区的车辆、设备应保持良好的机械性能,应避免产生火花。填埋场应防止填埋气体在局部聚集。填埋库区底部及边坡的土层10m深范围内的裂隙、溶洞及其他腔性结构均应予以充填密实。填埋体中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裂隙应及时予以充填密实。

2、设计方案

本设计采取被动气体收集装臵,允许在气体没有鼓风机,气泵之类的机械装臵下排放。填埋气体导排设施宜采用竖井(管),采用穿孔管居中的石笼,、竖井设臵的水平间距为30m;管口应高出场地2m。

填埋场不具备填埋气体利用条件,其导出的气体并采用火炬法集中燃烧处理。

14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四章 填埋作业工艺

卫生填埋通常是每天把运到填埋场,经性质和计量判定后进入填埋场内。垃圾按指定的单元作业点卸下,卸车后用推土机推铺,再用压实机碾压。分层压实到需要高度后,再在上面覆盖粘土和聚乙烯膜料,并重复上述的卸料、推铺、压实和覆盖的过程。以一日一层作业单元,每日进行覆盖。垃圾的压实密度大于0.8 t/m3。每层垃圾厚度为2.5~3.0m,每层覆土矿工为15~30cm,通常四层厚度组成一个大单元,上面覆盖土在45~50cm。 填埋时先从右到至左推进,然后从前向后推进。左、中、右之间的联线之间呈圆弧形,使覆盖面上排水畅通地流向两侧进入排水沟或边沟等,以减少雨水渗入垃圾体内,前后上部的连线呈一定坡度。外坡为1:4,顶坡不小于2%。单元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后,可进行临时封场,在其上面覆盖45~50cm厚的粘土。并均匀压实,再加上15cm厚的营养土,种植浅根植物。最终封场覆土厚度大于1m。

图4.1 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

填埋场的作业方式实行分区分单元填埋,以分区分单元填埋为前提,然后再来考虑分层的填埋作业。为最大限度防止污染扩散,填埋作业过程中,正在进行填埋作业的子填埋区是裸露的,日覆盖采用膜覆盖,其他的区域均为中间覆盖或临时封区。

15

垃圾填埋场设计

首先进行的作业的是整平后的一区填埋库区底部,在实际进行填埋作业的过程中,要考虑是和填埋作业库区临时作业道路结合起来实施。第一次到达的填埋作业高度为距离整平询问绝对标高2m而后开始第二层填埋作业单元的设臵。 随着填埋作业高度的增加,可利用的填埋作业有效面积也在增加,这时为气体利用提供方便,已经经过临时封场的填埋单元可以通过导气石笼中间的垂直气井,将导气管和周围的移动式集气站连接起来,就可以对气体进行再利用了。 整个填埋区的作业顺序是:先一区、二区、再三区,然后开始二期工程。填埋二期工程作业时,和填埋一区形成新的水平面积,继续向上填埋,形成堆体后临时封场,填埋三期作业。其填埋作业工艺流程图如图所示:

16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五章 渗滤液处理工程

第一节 垃圾渗滤液特征

垃圾渗滤液呈淡茶色或暗褐色,色度在2000—4000之间。有浓烈的腐化臭味,成分复杂,毒性强烈,有机物含量较多,被列入我国优先污染控制物―黑名单‖的就有5种以上;氯氮浓度高,BOD5和COD浓度也远超一般的污水。 垃圾渗滤液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垃圾本身所带的水分;二是垃圾中有机物经分解后所产生的水;三是以各种途径进入垃圾填埋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其中进入场区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是决定渗滤液产生量的关键因素。

垃圾在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调整期:在填埋初期,垃圾体中水分逐渐积累且有氧气存在,厌氧发酵作用及微生物作用缓慢,此阶段渗滤液量较少。

2)过渡期:本阶段滤液中的微生物由好氧性逐渐转变为兼性或厌氧性,开始形成渗滤液,可测到挥发性有机酸的存在。

3)酸形成期:滤液中挥发性有机酸占大多数,pH值下降,COD浓度极高,BOD5/COD为0.4—0.6,可生化性好,颜色很深,属于初期的渗滤液。

4)甲烷形成期:此阶段有机物经甲烷菌转化为CH4和CO2,pH值上升,COD浓度急剧降低,BOD5/COD为0.1~0.01,可生化性较差,属于后期渗滤液。

5)成熟期:此时渗滤液中的可利用成分大减少,细菌的生物稳定作用趋于停止,并停止产生气体,系统由无氧转为有氧态,自然环境得到恢复。

第二节 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

一、渗滤液的产生量

目前渗滤液产生量一般用经验公式,只考虑大气降水。

Q?

式中: IC(A1?A2) 1000

Q?渗滤液年产生量,m3/a;I?降雨强度,mm

C?渗出系数,取0.6;A1?填埋区汇水面积,12.5万平方米

A2?调节池回水面积(忽略不计)

17

垃圾填埋场设计

式中I取多年平均降雨量1156.2mm。C为填埋场内降雨量转为渗滤液的份数,其值随填埋厂覆盖土性质,坡度而不同,一般在0.2—0.8之间,封场的填埋场则以0.3—0.4居多,本工程取C=0.6。填埋区汇水面积A1为12.5万平方米,经计算年平均垃圾渗滤液产生量8.67万m3,日平均237.58m3。设每天处理量为250m3。

二、调节池容积的计算

本设计按水量平衡计算。

1、每月渗滤液产量

式中:q-渗滤液月产生量,m3/月;

i-降雨强度,mm C-渗出系数,取0.6

a1-填埋区汇水面积12.5万平方米; a2-调节池汇水面积(忽略不计)。

2、月渗滤液余量

i?C(a1?a2)

q?

1000

q1?q?q2

式中:q1-月渗滤液余量,m3;

q2-每月渗滤液产生量,m3;

q3-进入处理站处理的渗滤液量,m3;

查资料得该城市20年一遇降雨量为967.6mm(1988年),6、7、8、9月

的降雨量为558.1mm,相应的蒸发力为443.3mm,四个月的渗滤液产生量41858 m3,不考虑进渗滤液处理站处理时,调节池容量需要4158.5 m3 ,考虑进渗滤液处理站处理(18000 m3),调节池需要水量23858 m3 。

综上计算,根据现场调节池的地形条件,本设计调节池容积采用24000 m3。

三、渗滤液处理设备尺寸计算

1、 UASB反应器

设计进出水水质见表4.1。

18

垃圾填埋场设计

⑴ 容积V。采用负荷设计法

采用有机负荷(q)设计UASB反应器是目前最为主要的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城市垃圾渗滤液的设计负荷为9.9kgCOD/m3·d。计算公式为:

V?QS0/q

式中:V-反应器容积,m3;

Q-进液流量,m3。本设计为250 m3/d。

S0-进水有机物浓度,gCOD/L或gBOD5/L。取COD为5g/L。

d q-9.9kgCOD/m3·

由此计算得反应器容积V=126.26m3。

⑵ 有效高度H

H?V A

式中取反应器长、宽均为5m的矩形,则可以计算出反应器有效高度H=5.05m,取整H=5m,则反应器总高度为8m。

2、A/O膜氧化池

⑴ 设计参数计算

① BOD污泥负荷:

Ns?0.38kgBOD5/(kgMLSS?d)(利于硝化反应进行)

② 污泥指数:SVI?250

③ 回流污泥浓度:

106

Xr??r?4000(mg/L)SVI

④ 污泥回流比:r?100%

⑤ 曝气池内混合液污泥浓度:

X?

⑥ TN去除率: r?Xr?2000(mg/L)(1?r)

??(TN0?TNe)(80?15)?100%??100%?81.25% TN080

⑦ 内回流比:

19

垃圾填埋场设计

R内??TN0.812??100%?4.32% 1??TN1?0.812

⑵ A/O池主要尺寸计算

① 有效容积:

V?Q?L0250?2500??411.18(m3);取整V=420m3; Ns?X0.38?2000

式中L0 –生物反应池进水BOD5浓度,kg/m3; Ns-BOD污泥负荷,kgBOD5/(kgMLSS·d)。 ② 根据经验取有效水深:H=8.0m;

③ 曝气池总面积:

A?

④ 污水停留时间: V?52.5(m2),取整A=52.5m2 ; H

t?V420?24??40.3(h) Q250

⑤ 采用A/O比为1:4,则A段停留时间t1?8h,O段停留时间t2?32.3h, ⑶ 剩余污泥量

W?aQ平Lr?bVXv?0.5Q平Sr

式中a-污泥产率系数,kg/kgBOD5,一般0.5-0.7 b-污泥自身氧化速率,d-1,一般0.05; Q平-平均日污水流量,m3/d;

Lr-生物反应池去除BOD5速度,kg/m3; Xv-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kg/m3 ; Sr-反应器去除的SS浓度,kg/m3 。 ① 降解的BOD生成污泥量

W1?aQ平Lr?0.6?250?(2.5?0.05)?367(kg/d) ② 内源呼吸分解污泥量

W2?bVXv?0.05?420?1.5?31.5(kg/d) 其中Xv?f?X?0.75?2000?1500(mg/L) ③ 不可生化降解和惰性悬浮量(NVSS) 20

垃圾填埋场设计

该部分占总TSS约50%,则

W3?0.5Q平Sr?0.5?250?(0.6?0.07)?66.25(kg/d) ④ 剩余污泥量

W?W1?W2?W3?367?31.5?66.25?401.75(kg/d) 每日生成活性污泥量:Xw?W1?W2?367?31.5?335.5(kg/d) ⑤ 湿污泥体积Qs

污泥含水率P=99.2%,则Qs?

⑥ 污泥龄 W?6.625(m3/d) 1000?(1?P)

Qc?

⑷ 每日需氧量

VXv120?1.5??6.7(d)Xw27 R0?a?QSr?b?VX?4.6Nr

式中Nr-被转化的氨氮量kg/d;

4.6-1kg氨氮转化成硝酸盐所需氧量,kg; a′,b′-取0.75和0.16。

计算得R0=201.923kg/d

3 中沉池

根据经验,设中心管内流速V0?0.03m/s

⑴ 中心管面积f:f?qmax250??0.0964(m2) V024?3600?0.03

式中qmax-最大设计流量,m3/s;

V0-中心管内流速,m/s。

32⑵ 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A0。根据经验,设表面负荷q=1m/m?h,

则上升速度V=1m/h=0.000278m/s。

A?qmax0.00231??8.31(m2)V00.000278

⑶ 沉淀池直径D D?????3.27(m)

21

垃圾填埋场设计

取整D=3.4m<8m。

⑷ 沉淀池有效水深h2

根据经验,设沉淀时间t=2h,则

h2?V?t?3600?0.000278?2?3600?2.0016(m)

取整h2=2m

⑸ 校核池径深比

D:h2?3.4:2.0?1.7?3(符合要求)

⑹ 校核集水槽每米出水堰的过水负荷q0

q0?qmax0.00231??1000?0.216(L/s)?2.9(L/s)?D3.14?3.4

可见,负荷要求,可不另设辐射式水槽

⑺ 池子圆截锥部分实有容积V1

设圆锥底部直径d??0.4m,截锥高度为h5,截锥侧壁倾角??55,则 0h5?(Dd?3.40.4?)tg??(?)tg550?2.142(m)2222

取整h5?2.15m

V1??h5

3(R2?r2?R?r)???2.15

3(1.72?0.22?1.7?0.2)=7.36(m3)

A/O池每天产出污泥6.625m3,故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⑻ 中心管直径d0:d0????0.314(m) 3.14

⑼ 中心管喇叭口下缘至反射板的垂直距离h3。根据经验,设流过该缝隙的污水流速v1?0.02m/s,喇叭口直径为

d1?1.35d0?1.35?0.0314?0.4239(m) h3?

则:qmax0.00231??0.0868(m)v1?d10.02?3.14?0.04239

取整h3=0.09m

⑽ 沉淀池总高度H。设池子保护高度h1=0.3m,缓冲层高度h4=0.3m 则H?h1?h2?h3?h4?h5?0.3?2.0?0.09?0.3?2.15?4.84(m)

22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六章 填埋气体收集与利用

一、填埋气体的主要组成

填埋气体(LFG)中主要气体包括甲烷、二氧化碳、氨、一氧化碳、氢、硫化氢、氮和氧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气体。它的典型特征为:温度达43~49℃,相对密度1.02~1.06,为水蒸气所饱和,高位热值在15630~19537kJ/m3。 那当然填埋场产生的微量气体虽然很少,但其成分复杂,毒性较大,不能对其忽视。

二、填埋气体收集方式

本工程采用LFG主动控制系统,即在填埋场内铺设一些垂直的导气井或水平的盲沟,用管道将这些导气井和盲沟连接至抽气设备,利用抽气设备对导气井和盲沟抽气,将LFG抽出来。由于本垃圾填埋场面积大,填埋量大,采用水平收集盲沟易使空气进入抽气系统,故此工程采用垂直抽气井抽气。考虑到填埋厚度和填埋规模等因素,选择采用垃圾单元封闭后钻井下管统一收集填气体。 填埋气体主动控制系统主要由抽气井、集气管、冷凝水收集井、和泵站、真空源、气体处理站以及气体监测设备等组成。

通常,填埋气体主动控制系统又分为内部填埋气体收集系统和边缘填埋气体收集系统两类。内部填埋气体收集系统:该系统常用来回收填埋气体、控制臭味和地表排放,如附图边缘填埋气体主动收集系统:此系统主要是回收并控制填埋气体的横向地表迁移。采用周边抽气井抽气。

三、冷凝液收集和排放

填埋气体在输送过程中,会逐渐变凉而产生含有多种有机和无机化学物质及具有腐蚀性的冷凝液。这些冷凝液能起管道振动,限制气流,增加压力差,阻碍系统运行。为此要设臵冷凝液收集系统,一般冷凝液收集井安装在气体收集管道的最低处,避免增大压差和产生振动。

四、气体输送系统

收集的气体最终汇集到总干管,经鼓风机将其输送到燃气发电厂。其输送管 23

垃圾填埋场设计

道材料采用PE。

五、填埋气体的利用

因填埋场工程较大,处理的垃圾量也较大,产生的沼气数量可观,持续的时间长,所以本工程主要把填埋气体用作发电。其总的气体处理与利用工艺流程如图5.1所示:

图5.1 填埋气体的处理与利用工艺流程

24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七章 配套工程

一、道路工程

本处理场按日接纳处理生活垃圾250吨计,年处理量为9.12万吨。以5吨密闭式垃圾清运车运输,每日平均需要50车次左右,加之运行时各工序之间物料的往来运输,在场区内形成了较大的物流量。

盘山道路随着填埋高度的增加逐渐延伸而形成,其功能单一,填埋高度一旦达到设盘山道路有可能废弃,故它仅为临时性道路,维持晴天通行,雨天稍维护就能通行的水平即可。车辆在盘山道路上行驶的速度为V=10km/h。

平面设计:场区道路与进场道路相接,盘山道路在分选区附近与进场道路相连,盘山道是随填埋高度而上升的坡道。

断面设计:道路断面有路肩及车道组成。盘山道有车道、路肩及表面排水沟组成,其边坡与垃圾填埋边坡一致取1:3。场区道路按城市道路标准设计,但由于场区行人极少,故路两侧不另设人行道,路边安砌缘石保护路边,路面横坡为减少排水设施均采用单向坡。

路面结构设计:盘山路基本不建路面,采用简易的碎石路,其厚度约15cm,加强维护以维持交通。

路基设计:盘山路是以填埋的垃圾为基础,故在填埋初期应做实验路段,以便掌握压实次数与压实密度及路基稳定性方面的资料。路面排水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故填筑盘山路时随时保持路面的横坡,并保持道路内侧排水沟的通畅。

二、围墙与绿化工程

1、围墙工程

在垃圾场周围设臵钢丝网围墙,以防止垃圾中的轻质物如塑料、废纸等随风飘扬到填埋场区以外。同时,形成一个全封闭式的卫生填埋场,便于日常管理。

2、绿化工程

在垃圾填埋场周围种植树木,形成一个绿化隔离带。管理区是绿化美化的重点,应尽可能的多种植树木与草坪。封场后应及时种上草皮和灌木。

25

垃圾填埋场设计

三、给水工程

场区最高日用水量为80m3/d,由生活用水和生产用水两部分组成。生产用水包括汽车冲洗、堆肥用水、地面洒水、绿化浇水等,生活用水主要集中在管理区。 在场区内建一座深井泵房,在泵房内打一眼深井,出水量为50m3/hr,在泵房附近建一座水塔(兼消防水池),水塔容积为200㎡,高度为30m,生活、生产、消防用水由水塔直接供给。

四、消防工程

在室内外设消火栓,消防用水量室内为5L/s,室外为15L/s。200m3水塔兼作消防水池,要求保证水塔内2小时的消防水量不被动用,水塔的进水根据水位自动控制深井泵的启停。

五、防洪系统工程

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第二十二条规定该填埋场雨水导排系统的防洪标准按25年重现期设计,50年校核。

沿填埋区四周设一圈排水明渠收集填埋区的雨水,断面为梯形,收集后的雨水排到场外的排水沟。

在盘山道路内侧设臵排水沟,用以拦截堆体表面的径流水,其断面为矩形,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堆体表面排水沟与填埋区周围的排水明渠连接,然后排出场外。

六、通讯工程

为满足处理场的通讯要求,由市话局引入6对电话线,分别设在综合用房、门卫、实验室等。

七、电气工程

供电电源由甲方提供,10KV线路引至场内,场内部分采用电缆直埋。场区设800KVA/10KV土建变电站一座,低压侧输出0.4/0.23KV。

由变电站向各附和组供电为放射式系统,由各配电箱至终端设备,原则采用放射式,少部分采用树干式,低压配电一般不多于三级。采用段路器作过载保护、 26

垃圾填埋场设计

短路保护、配电短路器采用复式脱扣。

接地保护系统采用TN-S系统,各建筑物、构筑物均做区等电位联接。手持电动工具所用回路及插座回路设漏电保护装臵。

八、填埋场主要机械设备

推土机:推铺并压实垃圾

履带装载机:装运垃圾并平整覆盖材料

电子汽车衡:计算垃圾进场前应收的费用

自卸车:运输覆土和临时转移场内少量垃圾

工作用车:用于场内的安全管理,采集监测样品

27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八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第一节 环境保护

1. 填埋气体:设臵导排气系统有序引导,采用甲烷报警器及燃烧装臵来监测废气中甲烷的浓度,当甲烷浓度超过5%时通过电子点火燃烧排气。

2. 污水:清水(主要为场区径流和作业坡面径流)和废水(垃圾渗滤液、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垃圾运输车清洗用水等)各自形成独自的排水系统,分别进行控制。清水排至场外,废水进渗滤水池,然后用于回喷或运至污水处理厂。

3. 粉尘:堆肥区、填埋区、进场公路和场区通道等区域表面定期洒水,以防止粉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干燥机装设纤维布袋除尘器,使排出的烟尘符合《工业窟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二级标准要求。

4. 臭气:填埋垃圾应及时覆盖以控制臭气外溢,防护网外设臵防护林带,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5. 噪声:所有的设备全部选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低噪声设备,并采取适当的隔音措施,使噪声在85分贝以下。若有必要,工人可戴防噪音耳塞。

6. 致病害虫:对蚊、蝇、鼠类等带菌体,一方面组织人员按时喷药灭杀,另一方面加强填埋场作业管理,消除低洼地带的积滞污水,及时清扫散落的垃圾,及时进行填埋覆土,避免垃圾外露。

7. 环境绿化:绿化带不仅能美化环境、吸收粉尘臭气以净化空气,还能吸收噪音,并防止水土流失。故除在场区周边设臵绿化带外,在管理区、道路两侧也应进行绿化。对已封场的部分要及时做好绿化。

第二节 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是填埋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填埋场正常运行和进行环境评价的重要手段,环境监测内容见表8.1。

28

垃圾填埋场设计

表8.1 环境监测内容表

29

垃圾填埋场设计

第九章 封场工程

填埋场最终覆盖系统主要组成有:表土层、保护层、排水层、屏障层和基础层/气体收集层等5层。采用的终场覆盖材料压实粘土、土工膜、土工合成粘土层三者。这三种联合使用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填埋场的最终覆盖系统从上到下分别为:15cm带有会浅根植被的表土层,60cm保护层,HDPE土工膜,土工网排水层,45cm压实粘土层。

1)15cm带有会浅根植被的表土层:其作用于促进植物生长并保护屏障层,提供一定的持水能力。

2)60cm保护层:其作用为将渗入覆盖层的水分贮存起来直到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将垃圾和掘地动物以及植物根系隔离开来;使人和垃圾接触的可能性减少; 3)HDPE5mm光面高密度(HDPE)膜,使其与上下方的粘土层结合形成复合防渗结构。

4)土工网排水层:采用有土工布滤层的土工网,其作用为降低其下面屏障层的水头,从而使渗过覆盖系统的水分最小化;降低覆盖材料中孔隙水的压力,提高边坡的稳定性。

5)45cm压实粘土层:压实粘土的还是具有一定的防渗作用,与HDPE土工膜结合使用,既经济又方便。

封场后还必须对其进行维护,包括场地维护和污染治理的继续运行和监测。具体为:渗滤液处理系统运行和监测、渗滤液调节池臭气处理系统运行和监测、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系统运行和监测、地下水监测、地表水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场地维护等等。

30

五 : 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

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垃圾填埋 【山水景观】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

垃圾填埋是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垃圾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通过生态恢复及景观设计逐渐恢复其生态价值和利用价值,对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某垃圾填埋场环境污染的调查分析,指出目前该垃圾填埋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基于可持续景观的基本理念,提出将其培育成一个具有再生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的景观系统的措施和建议,以期为同类项目的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www.61k.com)1 项目背景

圾填埋场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朝阳乡,占地面积45.05万平方米,其中填埋区占地39.81 万平方米。用地主要由废弃地和基本农田组成。填埋场于2006 年投入使用,计划使用期限17 年,垃圾总容量约870 万立方米。采用卫生填埋的方式,日处理垃圾能力1200吨。哈尔滨市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风强于夏季风,盛行风向交替变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短暂炎热,秋季早霜多雨,冬季漫长寒冷。该填埋场是哈尔滨市第二座大型无害化垃圾填埋场,采用复合防渗、调节池全封闭等技术。填埋区底部设有防渗设施、渗滤液收集系统、沼气导排系统等。在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后,虽然按照国家卫生填埋运行规则采取分单元作业,做到日覆盖并及时进行消杀,但由于垃圾堆体裸露部分大,且垃圾场渗滤液处理能力不足,导致垃圾渗滤液与天然降水混合存放产生异味。此外,在垃圾运输、填埋等环节也不可避免产生一定的气味。目前此垃圾填埋场处于正在建设的哈尔滨航空及汽车产业城的上风口,对产业城的发展和平房区的居民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其进行封场以及可持续景观设计,使其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

过人的干扰,恢复被破坏的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形成一个可自我维持的、具有恢复力的、相互连接的景观生态系统,在为人类提供物产品和环境服务的同时,为其他自然生命提供生境和福利。以风景园林的技术手段对其赋予最新的可持续景观环境,形成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交流与渗透。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文化效益。

3 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

城市用地的扩大,该垃圾填埋场已逐步进入中心城区。垃圾场废弃物的堆积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影响土地的充分利用。另外,垃圾场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和不可降解物,对大气、土壤、水体、植物和居民的生活造成污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与其原有的平衡状态或进化方向相反的位移,生物多样性和抗逆性降低,景观的异质性增强,生物的栖息生境被严重破坏。

4 封场工程

4.1 工程分期

圾填埋场分为两个填埋库区,西侧填埋区为一区,东侧填埋区为二区。目前一区中部和南部主要填埋垃圾,西部为污水处理站。二区主要用于容纳少量建筑垃圾,并为一区垃圾填埋提供覆土。垃圾填埋场封场时间不同,其土地利用的途径不同。为了使封场土地得到合理协调的再利用,整个工程被精心安排为两个阶段:一期工程:从2011年初开始,为期5 年,该阶段是一区垃圾平台封场工程实施以及生态环境恢复过程。在此阶段将初步建立公园的交通系统与项目设施,开放公园二区以及娱乐休闲区的部分区域。二期工程:2016年到2020 年,为期5年,由于公园大部分基础构造已经组织到位,垃圾降解和沉降基本结束,该阶段的重点放在增加项目设置,塑造景观和进一步促进生态恢复上。

4.2 填埋场堆体塑形

山体塑性时,为了加快沉降速度,应分层压实垃圾,压实密度应大于800kg/m3。堆体边坡为1: 3,顶坡封场坡度为5%,每5m 高差设置2m宽台阶,主山高12m,次山10m,配山8.5m。山体边坡局部以山石维护。垃圾边缘及其与山体相接处应用粘土封盖密实。场地按排水方向设置2%的纵横坡度,坡向导流支干渠。垃圾填埋 【山水景观】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

4.3 受污染土壤的修复

本工程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具体方法是利用植物活动来降低重金属的活动性。还可以利用植物去除土壤中的一些挥发性污染物,即植物将污染物吸收到体内后又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去。另一种方法是通过种植特殊植物,利用其根系吸收污染土壤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并运移至植物的地上部分,收割地上部分后即可带走土壤中的污染物。

垃圾填埋 【山水景观】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

5 可持续景观设计
面向目标的生态恢复,其最重要的价值就是要恢复一个自我维持系统或自我永续系统。我们可以人工模仿次生演替的过程并加以合理的人为干扰,使退化的生态系统发生顺行演替并逐步恢复达到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中生性顶级群落。其具体过程为先锋物种的进入,土壤肥力得到积累,土壤结构缓慢改善,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含量下降,新的适应性物种的进入,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恢复,群落的进入,从而达到生态恢复的目标。垃圾填埋 【山水景观】浅谈垃圾填埋场可持续景观设计

生命的支持系统,景观就是一个人类生态系统。本研究是以改善城市环境作为根本目的,针对垃圾填埋场景观的可持续性和可再生性的一种探索。运用恢复生态学和可持续景观设计的手法,以封场工程这样一个具体、系统的工程,通过人的干扰,使被破坏的自然系统的再生能力得以恢复,在塑造出景观的同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倡导可持续的环境伦理,推动社会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扩展:浅谈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景观 / 景观可持续发展

扩展:浅谈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景观 / 景观可持续发展

本文标题:垃圾填埋场-参观垃圾填埋场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703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