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我说花和尚鲁智深
我说花和尚鲁智深
韩璟瑞
花和尚鲁智深,是我最喜欢的梁山好汉之一。鲁智深号为花和尚,主要原因是背上纹了一朵硕大无比的花,其实就是纹了花的和尚,并非花心的和尚。
在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里,鲁智深无疑是个极具光采的人物。性情刚直,率真慷慨,又 疾恶如仇,这“好汉”二字用在他的身上,当真是名副其实了。鲁智深,原名鲁达,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府里当做提辖,又称鲁提辖。因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了和尚时,法名智深。
纵观鲁智深的一生,也是极为精彩极为传奇的一生。无论是拳打镇关西,还是大闹五台山抑或是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以至于后来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将一个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嫉恶如仇,慷慨大方,率真粗犷的草莽英雄,跃然于纸上。 看水浒最精彩的莫过于拳打镇关西时的章节,那叫一个字“爽”,三拳下去,一代地头蛇就呜呼哀哉了,每次看影视剧时,观看到这段时,特别的兴奋,仿佛自己就是那鲁提辖。在这一节里可以看出,鲁智深并不是一个粗鲁的莽夫,而且有勇有谋,做事粗中有细,帮人帮到底,更是个敢于承担责任,不惧危险的人物。对于金氏父女,陌路相逢,却是全力相助,而于恶人镇关西,先是激怒,等到对方先行对手,再行教训,惩治恶霸,为民除害。这样有胆有识,疾恶如仇
的性格,试问,在梁山好汉中,能够跟他匹配的有几人?
很多会说到李逵,认为这两个性格较像。可是,在我以为,李逵较之鲁智深,还是有一定距离的,甚至还可以说,这两人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李逵真是一介莽夫,而且说话做事都不经大脑,兴趣使然,毫无正义感,跟一般的土匪流氓没啥区别。在江州救宋江的时候,李逵手上平民百姓的鲜血不在少数,杀的兴起管你是谁,可以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王,更甚的是为了让朱仝上梁山入伙,竟然杀死手无缚鸡之力的孩童小衙内,可谓是冷酷残忍之极。而鲁智深所杀之人,从未滥杀无辜。在瓦罐寺间接导致那几个老和尚惨死,还自责不已。这样说来,鲁智深很有正义感,很有同情心,有人性,可以说是真正的大侠。
之所以给他冠以“花和尚”,是指鲁智深背后的花锈,一个五大三粗的和尚,背后绣着纹身,确是够花的。而且作为和尚,他除了不犯“淫戒”之外,佛门其他清规戒律一概不守。喝酒,吃肉,而且喝醉了酒,谁不小心惹恼了他,他还要出手揍你。什么清规戒律,在他这里统统行不通,这哪像个出家人啊?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这个不守戒律的花和尚呢?
关键还在于他的急公好义,他没有杀过无辜的人,打死郑屠是他下手重了些,并非真要杀他,他也没有什么流氓习气,五台山下的酒店不肯卖酒肉给他,他也没闹过事。他在五台山喝酒打人,也并不全是他的错。他只有一次喝酒以后,发酒疯把半山腰的亭子给弄折了柱子,他打那些和尚,都是正当防卫——也就是说他是后动手的,如果
那些和尚们在他酒醉时,不去理他、打他,估计也不会挨揍,这一点只有他师父最清楚。
鲁智深的死,也有很传奇色彩。“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在杭州六和寺里,圆寂而去。圆寂,是佛教用语。梵语的意译;音译作“般涅盘”或“涅盘”。谓诸德圆满、诸恶寂灭,以此为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终目的。故后称僧尼死为圆寂。而鲁智深,作为一个酒肉和尚,最终能够入佛化仙,真是“放下屠刀,【好文章】立地成佛”,这较之其他梁山好汉的下场,算是最圆满的了。
所以对于鲁智深,我一直是崇敬有加,觉得梁山好汉里面,只有他,最配用“好汉”二字了。大家仔细想想,梁山一百单八将,每个人上梁山都是有原因的。比如林冲、武松、杨志、杨雄,甚至于宋江,都是为了一己私仇杀人而被迫落草梁山,只有鲁智深完全是因为救助他人。想当初,鲁智深也是吃皇粮的,国家公务员,在老种经略处任职,做到五路廉访使,后调职在渭州小种经略府做提辖,是小种经略相公倚重的军分区的司令员和公安处长之类官职,可谓是前途光明,谁知他自毁前程。先是为了仗义救人,军官做不成,做了和尚,后来又为了仗义救人,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得落草。
而落草前同为军官的杨志,则一心想做官,“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是赔尽小心,依然落得一场空;林冲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结果被逼得无处容身。细数梁山好汉里,似乎也只有鲁智深不畏权势,急人之难,扶危救贫,毫无顾虑,敢作敢为。宋江、林冲、杨雄等落草的原因充其量也只是为自己,鲁智深却纯粹是因为他人。这就难怪茅
盾要说“对于杨志,我们虽可怜其遭遇,却鄙薄其为人;对于林冲,我们既寄以满腔的同情,却又深惜其认识不够;对于鲁达,我们却除了赞叹,别无可言。
鲁智深,真英雄,伟丈 夫!
二 : 水浒中花和尚鲁智深因何而死?鲁智深身死之谜
花和尚鲁智深是家喻户晓的水浒名人,他慷慨仗义,古道热肠,弃前程而不顾义助金翠莲;他兄弟情深,义薄云天,舍性命而不要冒死救史进;他大智若愚,洞察世事,却富贵而不取立地成真佛。这样一位在《水浒传》中近乎完美的人物最终也以最为圆满的方式离开了纷绕的尘世,以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的大智慧偈语修成正果,终得圆满。然而抛开玄幻的色彩,在鲁智深近乎完美的谢幕之中,姚看江湖却发现了一些不寻常之处,写出来与诸君共研之,一起探求鲁智深的真正死因。
首先,且看一下鲁智深圆寂的全过程: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三 :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画像
鲁智深是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中的人物,生活在北宋年间,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排第十三位。原名鲁达,当过提辖,又称鲁提辖智深。因为见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镇关西,出家当和尚时法名智深,绰号花和尚鲁智深。
基本资料
鲁智深

央视版《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在梁山是镇守二龙山的步军首领;生得身长八尺、腰阔十围、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
别名:鲁达,鲁提辖
特性:金刚,不破,刚烈,慷慨大方,重义疏财,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梁山司职:步军大都督。
出场回目:第3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上梁山回目:第58回——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
死亡回目:第119回——鲁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锦还乡。
史进看鲁智深外貌:面阔耳大,鼻直口方。 人物经历
鲁智深,人称花和尚,小说《水浒传》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单八将之一。 姓鲁名达,出家后法名智深。 鲁达本在渭州小种经略相公手下当差,任经略府提辖。为救弱女子金翠莲,他三拳打死镇关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他有了安身之处,隐姓埋名过起了日子。可智深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大闹五台山,智真长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

遇水而兴,遇江而止。” 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偶遇林冲,结为兄弟。林冲落难,刺配沧州,鲁智深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欲害林冲,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智深因而为高俅所迫,再次逃走

鲁智深(15张)
在江湖上,后与杨志等一起打下青州二龙山宝珠寺,就此落草。武松做了行者后,也来入伙。
呼延灼连环马为徐宁所破,投奔青州知府慕容彦达,惹出事端,于是有二龙山、桃花山、白虎山三山聚义,攻打青州。宋江引梁山泊头领下山增援,成功后一众人等同上梁

天孤星花和尚鲁智深
山,鲁智深方与林冲重聚。 梁山一百单八将聚齐后,排定座次,鲁智深为天孤星,位列十三,在战斗序列中为步军头领之首。不久,宋江在满江红词中流露出招安之意,武松、李逵不快。鲁智深说:“只今满朝文武 ,俱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宋江等受招安后,鲁智深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师父说:“徒弟一去数年,杀人放火不易!”临别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后来,宋江征方腊,大战乌龙岭。鲁智深追杀夏侯成,却迷路入深山;得一僧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宋江大喜,劝智深还俗为官,封妻荫子,光宗耀祖,智深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宋江又劝他住持名山,光显宗风,报答父母,智深说

相关画像(20张)
:“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宋江等凯旋,夜宿杭州六和寺。智深听得钱塘江潮信,信中顿悟,道:“‘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于是沐浴更衣,圆寂涅盘,留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的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后两句“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是佛的所为,是佛才能做到的所以鲁智深死后得到了超脱,成了佛。 所属派系

梁山的第二大派系是鲁智深的三山系统。三山原指二龙山的鲁智深、杨志、武松、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桃花山的周通、李忠和白虎山的孔明,孔亮。但是考虑到孔明孔亮是宋江的徒弟这层关系,而且两人在梁山上有一直担任老大的贴身侍卫,所以应该归在宋江嫡系。相反少华山的史进,朱武,陈达,杨春同鲁智深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三山应指二龙山,桃花山和少华山。这个派系有13人。其中武松同宋江渊源很深,早在柴进庄上,武松就为宋江所笼络。 性格特征
慷慨大方,重义疏财:与金家父女没有任何关系,但当倾听完金家父女的控诉后,马上主动提出要给金家父女盘缠让他们回东京,当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银子觉得不够时,便向旁边的李忠求助银两,当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两银子时,鲁达便认为李忠不仗义,将那二两银子丢还他。到后来不慎失手打死郑屠,他也是随机应变,遇险不惊:“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这些都表现了鲁达的勇而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特点。
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他非常同情关心被当地恶霸镇关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倾听完金氏父女的控诉后,主动向金氏父女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离虎口后,他才来到镇关西肉铺前激怒郑屠,让其对自己动手,最终为民除害,这些表现了他扶危济困、济人济贫、嫉恶如仇的优秀品质 。

评价
力大无穷如“莽夫”
自从落发,闹禅林,万里曾将壮士寻,臂负千斤扛鼎力,天生一片杀人心,戒刀禅杖冷森森,欺佛祖,喝观音,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洒家沐浴。”寺内众僧,都只道他说耍,又见他这般性格,不敢不依他,只得唤道人烧汤来,与鲁智深洗浴。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便叫部下军校:“去报宋公明先锋哥哥,来看洒家。”又问寺内众僧处讨纸笔,写了一篇颂子,去法堂上捉把禅椅,当中坐了。焚起一炉好香,放了那张纸在禅床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比及宋公明见报,急引众头领来看时,鲁智深已自坐在禅椅上不动了。颂曰: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宋江与卢俊义看了偈语,嗟叹不已。众多头领都来看视鲁智深,焚香拜礼。城内张招讨并童枢密等众官,亦来拈香拜礼。宋江自取出金帛,表散众僧,做个三昼夜功果,合个朱红龛子盛了,直去请径山住持大惠禅师,来与鲁智深下火。五山十刹禅师

,都来诵经。迎出龛子,去六和塔后烧化。那径山大惠禅师手执火把,直来龛子前,指着鲁智深,道几句法语,是: 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大惠禅师下了火已了,众僧诵经忏悔,焚化龛子,在六和塔山后,收取骨殖,葬入塔院。所有鲁智深随身多余衣盗,及朝廷赏赐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 个性十足“花和尚”
且说后世为花和尚之评价“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山门醉打金身坏,俺是人间真菩提。”确实,称鲁智深真菩提不为过,只不过这个“真菩提”看起来凶了那么一点点,但也仅是看起来…… 一

个五大三粗的和尚,背后还有纹身,不说见,想一想便端的吓人。但恰是人不可貌相的绝佳体现。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他仗义疏财,好抱打不平的良品,当然,这不是我们这次要讨论的重点。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中,彰显了这个人物另一个可爱之处,那就是 不受礼教所束,按说出了家做了和尚,便应该守清规戒律,好生参禅,可是鲁达他不,他不参禅不说,甚至连清规戒律也不守,做了和尚照旧下山讨酒吃肉,在鲁达看来,大概做和尚和做提辖区别仅仅是一头乌发和几点结疤而已罢。
当然,可爱归可爱,可错还是犯了,打毁山前凉亭,锤烂菩萨和山门,还硬逼僧众吃狗肉。恩,这位花和尚,第二个特点也很明显了,就是酒风大大的不正。
不过那只是酒醉时候的事,酒醒了后还是知道自己闯了祸的,而且这个错也记了很久,很久,这就扯到后话了…… 最后再引水浒原文稍微点评一下:“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狂哉鲁智深,个性十足! 金圣叹评鲁智深
鲁达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心地厚实,体格阔大。论粗鲁处,他也有些粗鲁;论精细处,他亦甚是精细。然不知何故,看来便有

不及武松处。想鲁达已是人中绝顶,若武松真是天神,有大段及不得处。 [1]
人物故事
名段赏析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 《倒拔垂杨柳》 、《大闹野猪林》
按规定和尚是不能喝酒的,但鲁智深喜欢喝酒,很难忍得住。一次喝了酒撒起酒疯,几十个人都按不住他。第二次喝酒,他的祸闯大了,把山腰的亭子和泥塑的金刚都打坏了,长老没法再原谅他了。长老说:“我这里不能留你了,我介绍你去东京大相国寺,我师弟在那儿当长老,他会安排你的。”
东京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大相国寺的长老也不敢把鲁智深放在庙里,只派他去酸枣门外看守菜园。这差事正适合鲁智深,因为菜园里的蔬菜常被小流氓们连偷带抢,没人管得住。但流氓们已经做好准备,要把新来的和尚扔进粪坑里,给他一个下马威。
流氓们拿着礼品,假惺惺对鲁智深说:“我们是街坊邻居,特来祝贺的。”
鲁智深见这些人不肯进屋说话,站在粪坑边不动,便有些疑心了。领头的流氓过街老鼠张三和青草蛇李四跪了下来,想等鲁智深来扶他们时,抓住鲁智深的脚把他掀翻。但鲁智深的动作更快,

新水浒传 晋松版鲁智深(6张)
嗖嗖两脚,张三和李四就掉进粪坑里游起泳来,这粪坑太深了。
鲁智深哈哈大笑,“先把他们拉上来洗一洗,再来说话。”
流氓们七手八脚救起张三和李四,他俩洗去满身臭屎,换上同伴的衣服。鲁智深把自己的出身告诉流氓们,“千军万马中我都能进进出出,对付你们几个小混混算什么!”
流氓们屁滚尿流地回去了。第二天他们杀了猪买了酒,恭恭敬敬地来请鲁智深,嘴里师父长师父短的,把鲁智深奉承得好高兴。正吃着唱着,听见树上乌鸦哇哇乱叫。张三说乌鸦叫不吉利,李四就要拿个梯子去拆乌鸦窝。
鲁智深看看这棵杨柳树,说:“哪要什么梯子。”
只见鲁智深脱了衣服,露出背上的锦绣纹身(所以他叫“花和尚”)。他走到树下,弓下身去,右手在下,左手在上,腰部一使劲,竟将柳树连根拔起!
众人全都拜倒在地,一边嚷嚷着:“师父不是人!”
“我不是人是什么?”
“师父若不是天

[2]
上的罗汉,哪来这样的神力!”
从此这些人对鲁智深崇拜极了,每天拿酒菜来款待鲁智深。鲁智深酒后兴起就为大家表演拳术,他的拳带着醉意,就是现在的鲁智深醉拳。
又过了几天,鲁智深想:“老是吃人家的,多不好意思。”于是他也准备了酒菜回请众人。众人吃得高兴,有的提议:“见过师父打拳,没见师父使兵器,能让我们开开眼吗?”
鲁智深说:“行,把我的禅杖扛出来吧。”
鲁智深的铁禅杖长五尺,重六十二斤。鲁智深拿在手里舞动起来,越舞越快,密密层层,风雨不透。
这时候从矮墙外传来喝彩声。此人就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绰号“豹子头”。从这一天开始,林冲和鲁智深意气相投,成了生死与共的好兄弟 偈语
第四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鲁智深来到东京大相国寺,智清只是派他到郊外看守菜园。鲁智深在菜园习武,倒拔垂杨柳,结识了禁军教头林冲,二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应了“遇林而起”。后林冲遭高俅陷害,发配沧州,鲁智深离开东京一路护送,大闹野猪林,救出林冲。重新过起流亡生活。后来结识了武松,与武松一起攻打二龙山,做了二龙山寨主,应了“遇山而富”。后来,随武松一起投奔了水泊梁山,当了梁山的头领,应了“遇水而兴”。再后来,随宋江招安,应了“遇江而止”。
第九十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镇燕青遇故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
鲁智深随宋江南下征讨方腊,在万松林活捉夏侯成,应了“逢夏而擒”。鲁智深与武松一起生擒方腊,应了“遇腊而执”。大功告成后,武松、鲁智深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一日,钱塘江大潮来临,钱塘江大潮总是准时来的,所以又称潮信。鲁智深是甘肃人,没有见过潮信,便去观潮。潮信刚

至,且说鲁智深自与武松在寺中一处歇马听候,看见城外江山秀丽,景物非常,心中欢喜。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鲁智深是关西汉子,不曾省得浙江潮信,只道是战鼓响,贼人生发,跳将起来,摸了禅杖,大喝着,便抢出来。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何为如此?赶出何处去?”鲁智深道:“洒家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乃是钱塘江潮信响。”鲁智深见说,吃了一惊,问道:“师父,怎地唤做潮信响?”寺内众僧,推开窗,指着那潮头,叫鲁智深看,说道:“这潮信日夜两番来,并不违时刻。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因不失信,谓之潮信。”鲁智深看了,从此心中忽然大悟,拍掌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洒家四句偈言,道是『逢夏而擒』,俺在万松林里杀,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俺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众和尚,俺家问你,如何唤做圆寂?”寺内众僧答道:“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便是死?”鲁智深笑道:“既然死乃唤做圆寂,洒家今已必当圆寂。烦与俺烧桶汤来.” 主要回目
第003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004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005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006回
九纹龙翦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罐寺
第007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剧照(11张)
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008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009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017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058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059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第099回
花和尚解脱缘缠井
混江龙水灌太原城
第119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鲁智深所在大相国寺简介
大相国寺位于开封市中心,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原名建国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占地达500余亩,辖64个禅、律院,养僧千余人,是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水浒传》描写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其所辖之地。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目前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旅游景点。
开封大相国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位于著名文化历史名城、七朝古都开封的市中心。该寺历史悠久,是我国汉传佛教十大名寺之一,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影响。

开封市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至北宋时期达到空前的鼎盛,辖64禅、律院,占地540亩,因受地位如日中天,是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为国开堂”的“皇家寺院”。
唐代,日本高僧空海赴长安学习佛法,曾寄居大相国寺。回日后,他在弘扬佛法的同时,创造了日本文字“片假名”。宋代,每逢海外僧侣来华,皇帝多诏令大相国寺接待;四方使节抵汴,必定入寺巡礼观光。宋神宗时,日僧成寻曾率第子前来巡拜。日本佛教界出于对大相国寺的钦慕,在京都也设立了相国寺,并承中土佛教之风,将禅寺中高等级者列为“五山十刹”。
明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大相国寺在一次人为的黄河决口中被大水淹没。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皇帝下诏两次重修,弘历皇帝亲题“敕建相国寺”匾额。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黄河决口,大相国寺
再遭厄运,损毁严重。新中国成立后,依循古制,几度维修,宝刹重光,再现辉煌。大相国寺自1992年起恢复佛事活动,并复建了建钟鼓楼、放生池、山门殿、牌坊等建筑。
大相国寺历史上可谓高僧辈出,名士荟萃,建筑宏伟,寺藏丰富。唐代画家吴道子,以及著名文豪和思想家苏轼、王安石等,都曾在该寺留有辉煌足迹。《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另外,寺院“资圣熏风”、“相国钟声”之景观,也名列“汴京八景”之中,名闻遐迩。现存寺院建筑,乃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修建,其院落深广,殿宇恢宏,雄风犹存,是古城开封标志性人文景点及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外游人及十方香客参观游览和朝拜的圣地。
本文标题:
花和尚鲁智深-我说花和尚鲁智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