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新闻调查网瘾之戒-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发布时间:2017-12-13 所属栏目:我不要再为你流泪

一 :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北京国奥心理医院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北京国奥心理医院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河南19岁女孩玲玲近日在郑州一家培训学校戒网瘾,在被教官“加训”两个小时之后死亡,另一名14岁女孩也因加训受伤。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戒网瘾机构的高度关注,而诸如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媒体报道的多例类似案件中,戒网瘾机构9成涉及体罚,导致多名学生死亡。为何屡屡发生惨案?哪些机构、哪些人员在从事网瘾治疗?政府部门如何监控此类机构?北青报记者通过对本市多家网瘾戒除机构调查发现,这一市场正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没有任何资质标准审核的前提下,网瘾正在被“乱治”。

探访

军训、心理课、弟子规……

网瘾戒除方式五花八门

通州一个临近河北的村里,一群孩子正在一个略显破旧的院落里军训,打着基础拳法,喊声震天。院落的大门铁链紧锁,孩子们见外人进来后,全体鞠躬行礼,整齐大喊“叔叔好!阿姨好!”老师说这是他们的礼仪规矩。在集训院落的旁边,两个小门锁着孩子们的宿舍小院,进到宿舍小院里,宿舍门从外面被锁死,这也是这里的规矩,几乎每进一个门都要开一次锁,小院里装着摄像头,围墙上全是玻璃碴。进到宿舍里,十余张床上整齐码着军被,几乎没有多余的储存物,简单利落,老师说学生们进来时有个规矩,全封闭管理,不能带进任何一件电子产品。

立此规矩的是一家“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帮助有网瘾的问题孩子回归“正常”状态。老师介绍说,这些问题孩子多少都伴有同样的网瘾问题,而对他们戒除网瘾的帮助中,“军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之一,这也意味着军事化管理不可缺少。

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规范的治疗规程,记者走访了多家戒除网瘾机构,发现各家机构采用戒网瘾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军训之外,心理辅导或治疗是各家机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如国奥心理医院,就是由专门的心理医生针对病情做心理治疗。

除了军训和心理辅导两种基本手段之外,各家还有自己的特色培训内容,如国学课弟子规,还要分年级学数学、英语等科目。一家叫做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治疗网瘾机构,还推出了家长共同参与治疗,家长与学生共同“驻扎”基地,家长每天也安排“治疗”课程,包括团体心理课、家庭小组课等等。

退伍军人、教师、医生……

网瘾戒除什么人都能干

在网瘾戒除机构中,“专业团队”的组成也颇混乱,有所谓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退伍军人、文化教师、出身各异的行政教师……但却鲜有医师。

退伍军人是戒除网瘾机构人士中最常见的一类群体。北青报记者参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时,负责老师介绍了几位“经历传奇”的退伍军人,他们多来自外省市,曾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维稳任务,现今他们每天给这些网瘾孩子做专业培训。一位24岁看上去很和气的年轻教官说,他的威慑力很大,只要站那儿,所有孩子都不敢不听话。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自我标榜是网瘾的专业治疗机构,但是就在这样的专业治疗机构里,40人的团队中仅有3名临床医师,其他人员均为心理咨询师和退伍军人。为何不多聘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人陶然说几位临床医师足够了,他们有处方权,对症开药,而治疗的关键是心理辅导,在他的团队里,部分军官和行政人员也必须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但更多的打着戒网瘾机构牌子的团队,没有任何医护人员,也未与任何医院合作,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发作,或在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下身体受伤,对于这些情况的处理,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送到附近的医院,机构也会帮助孩子服药。

网瘾学生与教官关系紧张

体罚很难避免

不规范的治疗方式,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暴力,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报道的全国12例治疗网瘾机构出现的案件,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

一家戒网瘾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接受的网瘾孩子都是由父母送来的,“没有孩子是自己愿意的,有些孩子是父母用善意谎言骗来的,有些孩子是我们配合父母带进来的。”

北青报记者通过对多个戒网瘾机构的观察,在封闭的管理过程中,体罚确实容易发生,且不易被监察。多数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孩子必须完全脱离父母,父母只能通过电话来向老师确认孩子的情况。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负责老师表示,在刚开始的两个月内,学生与老师确实处于较高的对抗状态,在学生十分不听话的情况下,教官只能通过“加训”的方式来驯服。

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为了避免“体罚”质疑,让家长全程陪同孩子治疗,他们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教官偶尔也会与学生有些肢体上的冲突,“我们有个规定是,学生打教官,若教官不还手,我给教官1000元的奖励”,负责人陶然表示。

调查

什么算网瘾症?

目前尚无定论

哪些条件可以被认定有网瘾?哪些孩子需要接受网瘾的专业治疗?在繁杂无序的市场中,这一标准完全缺失。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管理人员见到北青报记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几页A4纸打印出来的网瘾诊断的9大标准,他说这一标准虽是他制定的,但已经被美国精神病协会采纳。

对于“9大诊断标准”,其他戒网瘾的培训机构却并不理会,按照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说法是,“谁说网瘾是种病,我们接受有网瘾的孩子,但不接受有病理的孩子”,既然不接受“病人”,也意味着不需要任何诊断标准。

被送进来的孩子到底怎样算是患上“网瘾”,更多的是靠家长和戒网瘾机构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记者采访到一个正在接受“治疗”的河北家庭,母亲说她已经带着孩子在北京求医四年了,他们家孩子的症状是严重嗜睡,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只要一上网就不再有嗜睡问题。为此,她带着孩子看了北京五六家三甲医院,检查过大脑,都显示正常,有医院认定孩子有“发作性睡病”,但没法治疗,最后只好找了家戒网瘾机构试一试。

谁在戒网瘾?

没有行业标准

国家卫计委昨日向北青报明确表示,他们从未批准过任何一家专门治网瘾的医疗机构。

没有专业的网瘾医疗机构,那什么机构在治网瘾?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网瘾戒除的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别是心理专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就属于这一类,该心理医院业务范围包括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该医院表示配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以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除了心理医院,部分大型医院的心理科或儿科也可治网瘾患者。

第二大类别则是商业机构或民营组织,这一类别的机构名目繁多,属性五花八门。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就是这一类别的代表之一,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属性就是一家商业培训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过,与“学校”和“医疗机构”完全不沾边。网上可以查到,命名为“咨询中心”的戒网瘾培训机构,北京还有好几家,个别咨询中心在工商局网站上甚至查不到注册信息,网站上挂出的资质属性和河南“训死”女孩的戒网瘾搏强学校一样,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

接触过众多网瘾患者的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多年来也察觉到现状的混乱,“针对网络成瘾的治疗,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资质审核。但是,社会上对网瘾治疗的需求很大,导致市场混乱,大多由非医疗机构做网瘾治疗工作。”

各家的收费标准

都一致地高昂

虽然机构资质条件五花八门,但是各家的收费标准却都一致地高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收费半年为2万余元,多数学生的培训时间维持在3至6个月,是否已恢复正常、可以结束培训的标准则由该机构的“专业团队”自己鉴定,有心理、行为等各项指标。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费用则更为高昂,一个月9000余元,该费用包含一个家庭在基地的治疗,负责人表示基本上孩子都需要半年才能治愈。

戒网瘾机构一天课程安排

早晨06:20-08:00

起床、叠被子、晨练、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吃早餐

早读

08:00-08:30

弟子规

08:30-10:30

团体心理活动

网游与论语课

阅读与写作

10:30-12:00

健康与卫生

国学大课

心理课

艺术百科大课

清洗衣被子

12:00-15:00

午餐、午休、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15:00-17:35

军事技能

舞狮队训练

家庭小组活动

生活体验军事技能

体育课

17:35-19:00

体育活动、晚餐、洗澡、洗衣服

19:00-19:30

新闻联播

19:30-21:00

军歌练习

全球新闻

舞狮队练习、阅读与日记

世界精品音乐鉴赏

礼仪公德

世界优秀电影欣赏

综艺活动与歌舞训练

本版文/本报记者林艳

见习记者王斌(除署名外)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案例

十余万依旧治不好孩子

带孩子接受了十个月网瘾治疗的吉妈妈,听说河南戒网瘾学校死了孩子这一事件后,她说幸亏自己没把孩子送去外地这些学校,她陪着孩子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进出了三次,前两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已花了十万多块治疗费用,这一次,孩子爸爸终于也答应了一起来接受治疗。

他们家儿子6年级开始患上网瘾,可以连续多天在外上网不回家,去年决定接受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由于新学期开学,在机构未确诊“治愈”的情况下,带孩子回了家,一回家网瘾立即复发。隔了不到十天,爸妈又立即把孩子送进戒网瘾机构,这次的疗程长达半年左右,医院也确诊痊愈,但是出院后却严重反弹,“第二次出去后,更加严重了,抽烟、打架,原来没有的情况都出现了,情绪控制能力更差了。”

吉妈妈说,虽然两次都未见成效,但仍然要找地方戒网瘾,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现在治疗的地方比较放心,我也去看过通州的那个教育中心,有些机构不让家长陪同,更不放心。”

与吉妈妈家有同样状况的家庭不在少数,50多位家长怀抱着希望集体驻扎在戒网瘾机构里,每个月9000多元的昂贵开销,有穷苦家庭借债十万,只希望能换回正常的孩子。

官方说法

戒网瘾机构打“咨询”擦边球

曾经流行的“电击治疗网瘾”在2009年被当时的卫生部叫停。而目前有没有医疗机构获批可以专门治疗网瘾?昨天,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仍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现在也没有明确地将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北京工商部门昨天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企业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并没有“网瘾治疗”这个经营项目。在工商注册登记时,只要登记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注册登记规定,手续齐全,工商部门都会予以注册登记。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网瘾治疗机构注册公司时的经营范围只提到了咨询等内容,但实际却在进行治疗网瘾的经营,工商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对于北青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工商部门表示,工商部门可以对企业不符合经营范围的行为进行监管,如,企业注册的是咨询公司,但是却打着“网瘾治疗”的旗号,工商部门查实后可以按照虚假宣传或者超范围经营对其进行查处。查处的依据则主要是其用了“治疗”的宣传,如果其只是对“网瘾”开展单纯的咨询业务,符合经营范围,工商部门则无权查处。

一位一线执法的工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于什么是“网瘾”国家和社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且,一些咨询或培训机构在为家长出具发票时,也不会写上“网瘾治疗费”这种项目,多是以咨询费、培训费出现,为工商部门掌握证据带来了困难。

文/本报记者王薇董鑫

二 :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河南19岁女孩玲玲近日在郑州一家培训学校戒网瘾,在被教官“加训”两个小时之后死亡,另一名14岁女孩也因加训受伤。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戒网瘾机构的高度关注,而诸如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媒体报道的多例类似案件中,戒网瘾机构9成涉及体罚,导致多名学生死亡。为何屡屡发生惨案?哪些机构、哪些人员在从事网瘾治疗?政府部门如何监控此类机构?北青报记者通过对本市多家网瘾戒除机构调查发现,这一市场正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没有任何资质标准审核的前提下,网瘾正在被“乱治”。

探访

军训、心理课、弟子规……

网瘾戒除方式五花八门

通州一个临近河北的村里,一群孩子正在一个略显破旧的院落里军训,打着基础拳法,喊声震天。院落的大门铁链紧锁,孩子们见外人进来后,全体鞠躬行礼,整齐大喊“叔叔好!阿姨好!”老师说这是他们的礼仪规矩。在集训院落的旁边,两个小门锁着孩子们的宿舍小院,进到宿舍小院里,宿舍门从外面被锁死,这也是这里的规矩,几乎每进一个门都要开一次锁,小院里装着摄像头,围墙上全是玻璃碴。进到宿舍里,十余张床上整齐码着军被,几乎没有多余的储存物,简单利落,老师说学生们进来时有个规矩,全封闭管理,不能带进任何一件电子产品。

立此规矩的是一家“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帮助有网瘾的问题孩子回归“正常”状态。老师介绍说,这些问题孩子多少都伴有同样的网瘾问题,而对他们戒除网瘾的帮助中,“军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之一,这也意味着军事化管理不可缺少。

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规范的治疗规程,记者走访了多家戒除网瘾机构,发现各家机构采用戒网瘾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军训之外,心理辅导或治疗是各家机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如国奥心理医院,就是由专门的心理医生针对病情做心理治疗。

除了军训和心理辅导两种基本手段之外,各家还有自己的特色培训内容,如国学课弟子规,还要分年级学数学、英语等科目。一家叫做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治疗网瘾机构,还推出了家长共同参与治疗,家长与学生共同“驻扎”基地,家长每天也安排“治疗”课程,包括团体心理课、家庭小组课等等。

退伍军人、教师、医生……

网瘾戒除什么人都能干

在网瘾戒除机构中,“专业团队”的组成也颇混乱,有所谓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退伍军人、文化教师、出身各异的行政教师……但却鲜有医师。

退伍军人是戒除网瘾机构人士中最常见的一类群体。北青报记者参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时,负责老师介绍了几位“经历传奇”的退伍军人,他们多来自外省市,曾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维稳任务,现今他们每天给这些网瘾孩子做专业培训。一位24岁看上去很和气的年轻教官说,他的威慑力很大,只要站那儿,所有孩子都不敢不听话。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自我标榜是网瘾的专业治疗机构,但是就在这样的专业治疗机构里,40人的团队中仅有3名临床医师,其他人员均为心理咨询师和退伍军人。为何不多聘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人陶然说几位临床医师足够了,他们有处方权,对症开药,而治疗的关键是心理辅导,在他的团队里,部分军官和行政人员也必须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但更多的打着戒网瘾机构牌子的团队,没有任何医护人员,也未与任何医院合作,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发作,或在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下身体受伤,对于这些情况的处理,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送到附近的医院,机构也会帮助孩子服药。

网瘾学生与教官关系紧张

体罚很难避免

不规范的治疗方式,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暴力,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报道的全国12例治疗网瘾机构出现的案件,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

一家戒网瘾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接受的网瘾孩子都是由父母送来的,“没有孩子是自己愿意的,有些孩子是父母用善意谎言骗来的,有些孩子是我们配合父母带进来的。”

北青报记者通过对多个戒网瘾机构的观察,在封闭的管理过程中,体罚确实容易发生,且不易被监察。多数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孩子必须完全脱离父母,父母只能通过电话来向老师确认孩子的情况。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负责老师表示,在刚开始的两个月内,学生与老师确实处于较高的对抗状态,在学生十分不听话的情况下,教官只能通过“加训”的方式来驯服。

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为了避免“体罚”质疑,让家长全程陪同孩子治疗,他们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教官偶尔也会与学生有些肢体上的冲突,“我们有个规定是,学生打教官,若教官不还手,我给教官1000元的奖励”,负责人陶然表示。

调查

什么算网瘾症?

目前尚无定论

哪些条件可以被认定有网瘾?哪些孩子需要接受网瘾的专业治疗?在繁杂无序的市场中,这一标准完全缺失。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管理人员见到北青报记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几页A4纸打印出来的网瘾诊断的9大标准,他说这一标准虽是他制定的,但已经被美国精神病协会采纳。

对于“9大诊断标准”,其他戒网瘾的培训机构却并不理会,按照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说法是,“谁说网瘾是种病,我们接受有网瘾的孩子,但不接受有病理的孩子”,既然不接受“病人”,也意味着不需要任何诊断标准。

被送进来的孩子到底怎样算是患上“网瘾”,更多的是靠家长和戒网瘾机构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记者采访到一个正在接受“治疗”的河北家庭,母亲说她已经带着孩子在北京求医四年了,他们家孩子的症状是严重嗜睡,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只要一上网就不再有嗜睡问题。为此,她带着孩子看了北京五六家三甲医院,检查过大脑,都显示正常,有医院认定孩子有“发作性睡病”,但没法治疗,最后只好找了家戒网瘾机构试一试。

谁在戒网瘾?

没有行业标准

国家卫计委昨日向北青报明确表示,他们从未批准过任何一家专门治网瘾的医疗机构。

没有专业的网瘾医疗机构,那什么机构在治网瘾?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网瘾戒除的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别是心理专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就属于这一类,该心理医院业务范围包括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该医院表示配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以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除了心理医院,部分大型医院的心理科或儿科也可治网瘾患者。

第二大类别则是商业机构或民营组织,这一类别的机构名目繁多,属性五花八门。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就是这一类别的代表之一,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属性就是一家商业培训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过,与“学校”和“医疗机构”完全不沾边。网上可以查到,命名为“咨询中心”的戒网瘾培训机构,北京还有好几家,个别咨询中心在工商局网站上甚至查不到注册信息,网站上挂出的资质属性和河南“训死”女孩的戒网瘾搏强学校一样,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

接触过众多网瘾患者的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多年来也察觉到现状的混乱,“针对网络成瘾的治疗,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资质审核。但是,社会上对网瘾治疗的需求很大,导致市场混乱,大多由非医疗机构做网瘾治疗工作。”

各家的收费标准

都一致地高昂

虽然机构资质条件五花八门,但是各家的收费标准却都一致地高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收费半年为2万余元,多数学生的培训时间维持在3至6个月,是否已恢复正常、可以结束培训的标准则由该机构的“专业团队”自己鉴定,有心理、行为等各项指标。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费用则更为高昂,一个月9000余元,该费用包含一个家庭在基地的治疗,负责人表示基本上孩子都需要半年才能治愈。

戒网瘾机构一天课程安排

早晨06:20-08:00

起床、叠被子、晨练、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吃早餐

早读

08:00-08:30

弟子规

08:30-10:30

团体心理活动

网游与论语课

阅读与写作

10:30-12:00

健康与卫生

国学大课

心理课

艺术百科大课

清洗衣被子

12:00-15:00

午餐、午休、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15:00-17:35

军事技能

舞狮队训练

家庭小组活动

生活体验军事技能

体育课

17:35-19:00

体育活动、晚餐、洗澡、洗衣服

19:00-19:30

新闻联播

19:30-21:00

军歌练习

全球新闻

舞狮队练习、阅读与日记

世界精品音乐鉴赏

礼仪公德

世界优秀电影欣赏

综艺活动与歌舞训练

本版文/本报记者林艳

见习记者王斌(除署名外)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案例

十余万依旧治不好孩子

带孩子接受了十个月网瘾治疗的吉妈妈,听说河南戒网瘾学校死了孩子这一事件后,她说幸亏自己没把孩子送去外地这些学校,她陪着孩子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进出了三次,前两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已花了十万多块治疗费用,这一次,孩子爸爸终于也答应了一起来接受治疗。

他们家儿子6年级开始患上网瘾,可以连续多天在外上网不回家,去年决定接受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由于新学期开学,在机构未确诊“治愈”的情况下,带孩子回了家,一回家网瘾立即复发。隔了不到十天,爸妈又立即把孩子送进戒网瘾机构,这次的疗程长达半年左右,医院也确诊痊愈,但是出院后却严重反弹,“第二次出去后,更加严重了,抽烟、打架,原来没有的情况都出现了,情绪控制能力更差了。”

吉妈妈说,虽然两次都未见成效,但仍然要找地方戒网瘾,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现在治疗的地方比较放心,我也去看过通州的那个教育中心,有些机构不让家长陪同,更不放心。”

与吉妈妈家有同样状况的家庭不在少数,50多位家长怀抱着希望集体驻扎在戒网瘾机构里,每个月9000多元的昂贵开销,有穷苦家庭借债十万,只希望能换回正常的孩子。

官方说法

戒网瘾机构打“咨询”擦边球

曾经流行的“电击治疗网瘾”在2009年被当时的卫生部叫停。而目前有没有医疗机构获批可以专门治疗网瘾?昨天,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仍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现在也没有明确地将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北京工商部门昨天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企业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并没有“网瘾治疗”这个经营项目。在工商注册登记时,只要登记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注册登记规定,手续齐全,工商部门都会予以注册登记。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网瘾治疗机构注册公司时的经营范围只提到了咨询等内容,但实际却在进行治疗网瘾的经营,工商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对于北青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工商部门表示,工商部门可以对企业不符合经营范围的行为进行监管,如,企业注册的是咨询公司,但是却打着“网瘾治疗”的旗号,工商部门查实后可以按照虚假宣传或者超范围经营对其进行查处。查处的依据则主要是其用了“治疗”的宣传,如果其只是对“网瘾”开展单纯的咨询业务,符合经营范围,工商部门则无权查处。

一位一线执法的工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于什么是“网瘾”国家和社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且,一些咨询或培训机构在为家长出具发票时,也不会写上“网瘾治疗费”这种项目,多是以咨询费、培训费出现,为工商部门掌握证据带来了困难。

文/本报记者王薇董鑫

三 : 为何我不再关注行业新闻:那是瘾,你得戒

为何我不再关注行业新闻:那是瘾,你得戒

  虎嗅注:现在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让你上瘾无法戒掉的事情,它们让人陷入一种病态的紧张感,不敢掉以轻心。也许你应该像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样,把瘾戒掉了。本文来自Inc.com,原文标题《Why I stopped paying attention to industry news》,作者JASON FRIED,37signals联合创始人,37signals如今更名为Basecamp。虎嗅编译。

  几年前,我做了一次试验:戒糖三个月。我只摄取食物中的天然糖分,杜绝额外加入的人工制糖。我的目的并不是要永远都这样下去。我只是想知道,如果把糖从饮食中去掉是种什么感觉。我会有什么反应?会有什么不同?我会爱上那种感觉么?

  答案很简单:感觉棒极了。那几天里,我觉得自己更精神,更平和,心静如水。但是最让我意想不到的,发生在我重新摄糖之后。在我禁糖期间,我是不吃苹果的,但我现在又开始吃了。感受就是一个大写的WOW,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糖分的存在。难道因为苹果的含糖量很高么?我算是大开眼界了。即使今天,我处在一个摄入少量糖的饮食状态下,仍可以感受到我曾经无法尝到的甜头。

  好吧,我知道您现在阅读的并不知一篇养生文,所以我为什么要讨论吃不吃糖?因为我这次试验性的戒糖活动,联想到我的另一个无意识的上瘾行为:不停地看行业新闻。

  直到差不多一年前,我都以一种很虔诚的心态在读行业新闻。我一天内会刷新好几遍Hacker News,点开他们站内最热门的文章看看。我也对Reddit特别上瘾,会在他们的科技版上再重复我在Hacker News上面做的事情。在Twitter上,我也会表现得像个科技疯子,只要是科技类文章,毫无条件地点点点。我就这样放纵自己成了科技瘾者。

  之后,在去年夏天,我停下了。戒科技瘾,就像我当时不吃糖那样。因为我开始感觉到一种病态的有毒力量正在我身体里生长。我觉得自己对于科技新闻过于投入了,总有种自己错过了什么重要信息的焦虑。我刷新Twitter太频繁了,刷新网站太频繁了。当时一旦有人说了什么我没听过的东西,我就觉得那是我应该知道的,是我的漏洞。行业新闻成了我的瘾。

  戒掉行业新闻的最初几个礼拜,简直难熬。我的大脑时刻都希望被最新的科技新闻填满。我能够从那些网站中全身而退,但却很容易被意外冒出来的科技新闻击中。我仍在Twitter上面读一些有的没的,看看段子,但当一条科技新闻突然出现在我首页时,那种左右为难的感受让我觉得很挫败。

  终于,在几周之后,我开始不太想去看新闻了。不论是Twitter上的科技新闻,或是我关注的人在讨论的新公司或技术,我竟觉得有些恶心。这种表现很像我戒糖之后,看别人放肆吃甜食时的感受:恶心。所以我想到了一个新招。每当有朋友在推上发布有关科技的消息,我就用Tweetbot封锁他们30天。所以最终我的首页流里不会再出现任何我想要戒掉的信息——完美。

  除此之外,在我戒瘾的这几个月中,我还收获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仅从精神上得到解放,身体也觉得比以前更健康了。我的精神不会永远都像一个紧绷的弦,时刻等待着下一个大事件的发生。我更平静了,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发现自我。我过去太执着于我能控制的东西,好比我的产品、我的公司、我的员工,甚至连我无法控制的事情也过多投入了,多虑Basecamp(注:作者创立的公司)的终结者会是谁、会有什么新兴的明星创业公司。

  如今,已经一年过去了,我仍坚持不读行业新闻。有时我会偶然看到一条,有时有人特意@我,问我有没有听说这个消息。我经常都说没听过,还会向他们问问那个事情的细节。然后他们真的会把干货都告诉我,不添油加醋夸大事实,这根媒体处理新闻的手法很不一样。所以,我从不会觉得自己和科技圈失联了。实际上,正好相反。我接受到的不再是虚胖的科技噱头,而是strong的重要干货。

四 : 网瘾戒治机构调查:孩子成为小白鼠

  16岁网瘾少年邓森山在“南宁起航拯救训练营”戒除网瘾过程中不幸身亡,山东电击疗法被叫停,两个事件引发了全社会对戒网瘾机构和治疗方法的关注。快报记者日前对江苏境内两家网瘾戒治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治疗方法不一、监管机构不明等等乱象。事实上,这一乱象只是全国“网瘾戒疗”机构的一个缩影,由于网瘾诊断未有统一标准,戒治机构的监管主体也不明确,导致网瘾戒治方法五花八门,戒治机构为非作歹。有专家表示,在网瘾、网瘾戒治等相关标准未出台之前,网瘾孩子就是戒治机构手下的“小白鼠”,所有的戒治行为最终的受害者都是孩子。

  突破孩子心理防线是关键

  淮安网瘾戒治中心位于淮安市清浦区一条弄堂里的陈旧校舍内,2008年3月,由淮安清浦区民政局发证正式成立,中心的经营范围是:网络成瘾戒治,不良行为矫正。业务主管单位为清浦区文化局。

  “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8月12日下午,当记者到达这里时,学生们响亮的军歌声正飘荡在校园的上空,在教官的要求下,学生们昂首挺胸,站着军姿,开始进行体能训练。中心负责人赵卫东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近业内出现的种种新闻给行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电击,服药,打点滴,这些做法到底有什么科学的依据?”赵卫东对此持怀疑态度。

  赵卫东认为,孩子上网成瘾,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导致孩子和父母的对抗,孩子道德失范;记忆力下降,体质下降,饮食不规范,作息时间颠倒。所以他们采取沟通的方式打开孩子心结;体能训练让孩子恢复体质,保证睡眠;练习书法等手段让孩子保持平静。此前,赵曾到国内多家类似机构考察学习过。

  快报记者在淮安网瘾戒治中心看到了一份学生们的作息时间表,安排十分紧凑。每天早晨5点起床后,跑步、内务整理、卫生打扫各个环节完成后,开始早餐。两个2小时的论语和文言文课程学习后,有1个小时的体能训练。下午的课程主要是心理教育和书法,随后,有1个小时的体能训练。晚上7:40至9点,由各班教官负责学生们的论语,文言文复习,完成作业,写日记。晚上9:30准时睡觉。在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孩子们练习的毛笔字。

  “这是基本功,为的是让他们静心。”负责心理沟通工作的老师蒋坤说,“我们不主张以暴制暴,不能靠强制手段来抑制他们的冲动,否则容易引起抵触情绪,孩子出去后也容易反弹。”

  “必须坚持人性化的教育,对学生足够尊重。一切都要从教职员工自身做起。孩子们跑步后,都说脚疼,我会亲自给孩子们洗脚,还会闻一闻臭不臭。如果有臭味,则会重新洗。”赵卫东说,几乎每个孩子他都给洗过脚。只有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结。只有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想法,才能对症下药,量身定做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吕蒙蒙是江苏省金湖县人,今年15岁,由于父母感情出了问题,经常闹离婚,家里常常变成父母的战场。为此,吕蒙蒙干脆经常驻足网吧,不愿意再回到家里去。被送至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时,吕蒙蒙屡次试图逃离,想再次回到让他很有成就感的网吧中去。“如何求得孩子的理解,打开他的心门?”蒋坤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知道了吕蒙蒙的心结所在:原来他认为自己很可怜,是个父母都不愿意管,没人理,命运很惨的孩子。“你可怜,其实我的遭遇比你还不幸,”蒋坤的角色立时变得很悲惨和无助。“你还有父母在,而我的父母早已经去世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后,蒋坤最后和吕蒙蒙两人都泪流满面。事实上,蒋坤讲述的确是其自身的真实遭遇。而此后,“并不孤独”的吕蒙蒙开始变了,再也没有出现过逃跑的现象。

  在蒋坤看来,只有找到打开心结的钥匙,才能事半功倍,也才能真正让孩子敞开心扉。据赵卫东介绍,淮安网瘾戒治中心至今共走出200多名学生,中心掌握的情况是,治疗成功的比例在60%-70%。

  “除了心理沟通干预外,我们还采取训练干预、生活干预两种方法。”赵卫东说,一个周期的学习6个月,每期他们都会安排学生去体验农村的生活。有一期叫做“金秋行动”,孩子们被带到农村去帮助农民收水稻。去之前,孩子们关于水稻是长在什么地方的回答让赵卫东哭笑不得:“长在树上的,长在湖里的”,答案千奇百怪,不一而足。农村的体验结束后,孩子们的日记,记载了他们认知的真实转变过程。

  在淮安网瘾戒治中心,还有一个“感恩行动”被赵卫东所提及:刚来的学生,会被要求在身上悬挂一个装有10斤大米的“孕妇袋”,其意是让孩子们体验母亲生养自己的不易。赵卫东说,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都觉得好玩,并不抗拒,但时间长了,或者累了,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有的就偷偷拿掉了。这样的学生,则会被要求再挂一周。

  “‘顿悟’了,网瘾治疗就成功了”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诊治中心则属于该医院的一个二级科室,心理科副主任周振和是该中心的负责人。周振和说,他们医院其实早在2006年就开始了“网络成瘾”的研究。网络成瘾诊治中心是2007年年底正式挂牌的。在这里快报记者看到了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网瘾戒疗方法。

  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曾对60名接受网瘾治疗青少年的病例进行了两年的系统调查研究。研究的结论是网瘾是一种冲动控制障碍,而所谓冲动控制障碍是指个人不能控制自己不断去做自己不该做的事情的心理疾病,如病态赌博、盗窃癖等。而这种控制障碍需要进行系统、心理和药物治疗。“前来接受治疗的个案,基本上分两种情况。”周振和说,一种情况是,知道自己沉迷网络当中,有自我认知,但是想戒戒不掉;一种是深陷网络,却不承认自己已经网络成瘾。对于前者,他们主要采取内观治疗的措施;对于后者,必须进行“保护性隔离”辅助药物治疗。

  8月14日上午,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部二楼,记者看到这里有个特殊的房间——内观治疗室。治疗室外间放有沙发和桌子,里间大概五六平方米,这里专门辟出了大概能放一张椅子的空间,接受治疗的网瘾患者需要在这里进行单独思考,进行自我反省。内观治疗中心主任王红欣博士介绍,所谓内观治疗,就是进行自我反省的一种疗法,以纠正对他人、对自我扭曲的认识。王红欣说,国内使用该方法治疗网瘾的并不多,但在日本,内观治疗法对于治疗成瘾者有着良好的效果。

  周振和告诉记者,在内观治疗室,心理医生会提出三个问题让患者思考,差不多每隔一个半小时,患者就接受一次心理医生的面谈,一个疗程是7天时间。针对患者设立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别人为我做了什么”“我对别人有什么回报”“我给别人添了什么麻烦”。患者通过思考这些问题,通常会产生对家人的愧疚感。

  除了内观治疗外,对于网瘾患者,中心还对他们进行“保护性隔离”治疗,即让网瘾患者与网络隔离起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网瘾患者生活完全离开网络,每天定时起床,参加体育运动及娱乐活动。对于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医生则给予一些药物治疗,并定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治疗。根据临床实践,一般保护性隔离的时间是2-3个月;内观治疗大概2-3个疗程,一个疗程8-10天时间。周振和说,网络成瘾患者到达医院后,首先要进行相关量表的测验,进而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治疗到一定程度后,需要再次进行心理测验。“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如果说患者达到了‘顿悟’状态,我们就认为其治疗是成功的。”

  据介绍,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诊治中心挂牌至今,门诊实验性诊疗过的网络成瘾青少年患者已经达到120多名,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120多名接受诊疗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其中大概有60人住院接受治疗。其中接受治疗的青少年中,还有一些人因坚持不下去而中途放弃。”周振和说,总体来看,戒治成功的比例大概在60%以上。

  “大多孩子是被骗来、绑来的”

  快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在网瘾戒治机构,前来戒网瘾的孩子大多是被父母骗来的、绑来的,很少是自愿来的。“不少患者是被家长骗过来的,还有些是用绳绑过来的。”周振和说,这样的情况太多太多。

  17岁少年小强被父母“骗”到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时的情景,赵卫东还历历在目。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小强依然一副无所谓的模样,旁若无人地玩着手机中的游戏。“你因为什么原因过来的?”赵卫东试图和小强进行对话。“你是什么人?你凭什么问我?”“你能不能把手机放下来,我们聊聊?”“这是不可能的!”在父亲打算离开学校时,小强死活也不愿意留下来,用脚使劲地踢父亲的奥迪轿车的车门。

  刘刚则是被淮安市网瘾戒治中心的老师强行带回淮安的。2008年12月31日,赵卫东在办公室接待了一对夫妇。“救救我的孩子吧!他已经6年没有和我们说过一句话了!”这对夫妇的儿子刘刚出生于1987年。几年前,沉迷于网络当中后,玩网络游戏几乎都疯狂了,基本上都是通宵达旦地泡在网吧中。刚开始父母管管还听,后来见父母动粗,干脆拒绝和父母说话了,甚至以自杀相威胁。这对夫妇介绍,6年多了,孩子的声音是什么样的他们都没有听到过。当天晚上,淮安市网瘾戒治中心后勤部部长尹玉来和刘刚的父母一道,赶到苏州去接孩子,“当时刘刚很抗拒,拿起茶杯就砸我们。”尹玉来说,刘刚被连夜强行带回了淮安,但他的态度依然很强硬。

  此外,快报记者还注意到,两家机构的主管单位、工作人员背景也不尽相同。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网络成瘾诊治中心归卫生部门主管,共有7名工作人员,基本都具备相关的医学背景。而淮安网瘾戒治中心的21名教职员工,知识背景则主要集中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其中11名教官还是部队的退伍军人,其主管单位为文化部门。这和全国范围内“网瘾戒疗”

  机构的乱象基本吻合。对此,两家机构的负责人也很困惑。

  采访中,最近发生在山东临沂的电击治疗被叫停事件和广西南宁魔鬼训练营中学生死亡事件被周振和多次提及。他说,目前,国家对网瘾患者应由哪些机构收治、如何治疗、使用药物和电疗是否合适等,还没有明确规定,治疗办法仍在探索中。作为医疗机构,是无法对网瘾患者实施强制戒网瘾的,只能依靠患者的主动性,治疗是否成功需要网瘾患者的配合。

  赵卫东创办淮安网瘾戒治中心时,也是充满困惑,“虽然最后民政部门给我发了证,但它对网瘾戒治这个领域显得很陌生。”赵卫东认为,现在这个行业鱼龙混杂,有关发证机构应该严格把关,严格审核。不能谁想办就能办,想怎么办就能怎么办。国家有关部门在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上网的有关规定同时,更应对相关游戏加大审核力度。在他看来,现在不少网络游戏由于投入的开发成本高,都是没有终点的,应该设定一个时间,时间一到,上网者被迫自动下线。

  “现有治疗方法都缺乏科学依据”

  心理咨询专家、南京市心理危机干预志愿救援中心主任张纯博士告诉快报记者,目前由于网瘾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因而,即使是正规医疗机构在治疗手段上也是多种多样,但共同点是都缺乏有效的科学依据。“那种采用限制青少年网瘾者人身自由的所谓治疗手法,采用电击等过激的手段,不仅效果上难以判断,而且违反了我国的《青少年保护法》,即使所谓的诊疗机构与青少年的监护人(家长)签订免责协议,也是无效的。”

  张纯认为,上网成瘾的原因是复杂的,可能与青少年的生理、情感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最重要的,是透过网瘾的表象(外显行为)来找到一个原因(归因)。许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失当,导致孩子用上网填补内心的不满足,一旦孩子染上网瘾,家长在处理这个问题时,则又容易陷入另外一个误区,一律把孩子送进所谓的治疗学校或者精神病院,而不是分析孩子成瘾的原因。

  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系主任崔丽娟教授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指出,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并没有出台过统一明确的网瘾标准。既然没有明确的科学的网瘾标准,凭什么认定哪个孩子已经是网瘾患者?现在那么多的各式各样的网瘾戒除机构,凭什么接收网瘾患者呢?有些机构进行的所谓实验性治疗,岂不等于拿这些孩子当“小白鼠”,那是对他们生命和健康的极大的不负责任!

  张纯建议,有关网瘾的判断标准及治疗模式,应该由卫生部门牵头,组织一些专家论证,并得出可行的规范和方法。张纯还强烈呼吁国家出台《精神病保护法》,并对网瘾是否是精神病的一种、谁治疗、谁来承担费用及责任等,进行明确细化。

  网瘾孩子“刚来时我想过自杀”

  8月6日,无锡的吴军来到了淮安网瘾戒治中心,19岁的他告诉快报记者:“我很喜欢上网,高二的时候就辍学了,父母又很疼我,舍不得让我过早走上社会。因为周围的同龄朋友都在上学。于是,我基本上就以上网打发时间,时间长了,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到后来,还出现了精神恍惚,晚上想睡又睡不着,白天又没精神,都是靠安眠药的作用来控制自己,有时候感到很痛苦。由于自己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父母沟通。之前,自己曾离家出走,但被父母找了回来。”吴军说,一次自己午夜在房间痛哭,父母被吵醒,经过沟通后,带他去南京找心理专家进行诊断,结果发现是抑郁症和异性幻想症,主要原因是对网络的依赖性太大。

  被父母送到淮安后,在他们离开的时候,吴军说当时自己死的想法都有,爬到4楼就想跳下去,但被教官拉了下来。“我后来被关在一个房间里,大概1个小时后,来了一位老师,但他当时说的什么,我一点都没有听进去。那一整夜我都没有睡着,头脑里都是想着父母是多么的狠心。”

  在中心的第三天晚上,经过前两天晚上蒋老师的不断开导,心理交流,吴军开始反思了:既然来了,条件也比较艰苦,况且想跑又跑不掉,不如安心呆下去。“在这里,每天晚上老师还要求每个学生写一篇日记,要写关于对自己的认识。”吴军说,按照中心的规定,早上准时起床锻炼身体,围绕操场跑步、做俯卧撑,下午上英语课和练毛笔字,反正一天的时间被排得满满的,后来,就慢慢平静了。

  现在已经是第六天了,吴军说自己的感受很多,这里虽然很辛苦,每天有做不完的训练,但是感觉很充实,最起码晚上能够安然入睡了,因为身体很疲劳,睡眠也就调整过来了。

  吴军告诉记者,“现在感觉很对不起父母,当初是多么恨他们,现在想想,他们真是良苦用心,真不容易!”

  在结束对吴军采访的当天晚上,记者看到了吴军母亲发给赵卫东校长的短信,“看到最近的一些报道,对自己的孩子很是担心,你们中心有没有采取相似的方法,”看到这样的短信,赵卫东说,吴军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之心由此可见一斑。相信,每一个父母都不会放弃自己的孩子。

五 :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网瘾标准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网瘾标准 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河南19岁女孩玲玲近日在郑州一家培训学校戒网瘾,在被教官“加训”两个小时之后死亡,另一名14岁女孩也因加训受伤。此事再度引起人们对戒网瘾机构的高度关注,而诸如这样的悲剧已经不止一次发生,在媒体报道的多例类似案件中,戒网瘾机构9成涉及体罚,导致多名学生死亡。为何屡屡发生惨案?哪些机构、哪些人员在从事网瘾治疗?政府部门如何监控此类机构?北青报记者通过对本市多家网瘾戒除机构调查发现,这一市场正处于混乱无序的状态,在没有任何资质标准审核的前提下,网瘾正在被“乱治”。

探访

军训、心理课、弟子规……

网瘾戒除方式五花八门

通州一个临近河北的村里,一群孩子正在一个略显破旧的院落里军训,打着基础拳法,喊声震天。院落的大门铁链紧锁,孩子们见外人进来后,全体鞠躬行礼,整齐大喊“叔叔好!阿姨好!”老师说这是他们的礼仪规矩。在集训院落的旁边,两个小门锁着孩子们的宿舍小院,进到宿舍小院里,宿舍门从外面被锁死,这也是这里的规矩,几乎每进一个门都要开一次锁,小院里装着摄像头,围墙上全是玻璃碴。进到宿舍里,十余张床上整齐码着军被,几乎没有多余的储存物,简单利落,老师说学生们进来时有个规矩,全封闭管理,不能带进任何一件电子产品。

立此规矩的是一家“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帮助有网瘾的问题孩子回归“正常”状态。老师介绍说,这些问题孩子多少都伴有同样的网瘾问题,而对他们戒除网瘾的帮助中,“军训”是最基本的培训方式之一,这也意味着军事化管理不可缺少。

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没有规范的治疗规程,记者走访了多家戒除网瘾机构,发现各家机构采用戒网瘾的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军训之外,心理辅导或治疗是各家机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如国奥心理医院,就是由专门的心理医生针对病情做心理治疗。

除了军训和心理辅导两种基本手段之外,各家还有自己的特色培训内容,如国学课弟子规,还要分年级学数学、英语等科目。一家叫做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治疗网瘾机构,还推出了家长共同参与治疗,家长与学生共同“驻扎”基地,家长每天也安排“治疗”课程,包括团体心理课、家庭小组课等等。

退伍军人、教师、医生……

网瘾戒除什么人都能干

在网瘾戒除机构中,“专业团队”的组成也颇混乱,有所谓的专业心理咨询师、退伍军人、文化教师、出身各异的行政教师……但却鲜有医师。

退伍军人是戒除网瘾机构人士中最常见的一类群体。北青报记者参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时,负责老师介绍了几位“经历传奇”的退伍军人,他们多来自外省市,曾参与汶川大地震救援和乌鲁木齐7·5事件的维稳任务,现今他们每天给这些网瘾孩子做专业培训。一位24岁看上去很和气的年轻教官说,他的威慑力很大,只要站那儿,所有孩子都不敢不听话。

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自我标榜是网瘾的专业治疗机构,但是就在这样的专业治疗机构里,40人的团队中仅有3名临床医师,其他人员均为心理咨询师和退伍军人。为何不多聘专业的医务人员?负责人陶然说几位临床医师足够了,他们有处方权,对症开药,而治疗的关键是心理辅导,在他的团队里,部分军官和行政人员也必须有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但更多的打着戒网瘾机构牌子的团队,没有任何医护人员,也未与任何医院合作,如果在培训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一些病理性问题发作,或在情绪难以自控的情况下身体受伤,对于这些情况的处理,机构负责人表示他们会送到附近的医院,机构也会帮助孩子服药。

网瘾学生与教官关系紧张

体罚很难避免

不规范的治疗方式,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潜在的暴力,有媒体梳理了近年来报道的全国12例治疗网瘾机构出现的案件,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

一家戒网瘾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接受的网瘾孩子都是由父母送来的,“没有孩子是自己愿意的,有些孩子是父母用善意谎言骗来的,有些孩子是我们配合父母带进来的。”

北青报记者通过对多个戒网瘾机构的观察,在封闭的管理过程中,体罚确实容易发生,且不易被监察。多数机构的管理制度是,孩子必须完全脱离父母,父母只能通过电话来向老师确认孩子的情况。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负责老师表示,在刚开始的两个月内,学生与老师确实处于较高的对抗状态,在学生十分不听话的情况下,教官只能通过“加训”的方式来驯服。

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为了避免“体罚”质疑,让家长全程陪同孩子治疗,他们表示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教官偶尔也会与学生有些肢体上的冲突,“我们有个规定是,学生打教官,若教官不还手,我给教官1000元的奖励”,负责人陶然表示。

调查

什么算网瘾症?

目前尚无定论

哪些条件可以被认定有网瘾?哪些孩子需要接受网瘾的专业治疗?在繁杂无序的市场中,这一标准完全缺失。

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管理人员见到北青报记者做的第一件事是,拿出几页A4纸打印出来的网瘾诊断的9大标准,他说这一标准虽是他制定的,但已经被美国精神病协会采纳。

对于“9大诊断标准”,其他戒网瘾的培训机构却并不理会,按照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说法是,“谁说网瘾是种病,我们接受有网瘾的孩子,但不接受有病理的孩子”,既然不接受“病人”,也意味着不需要任何诊断标准。

被送进来的孩子到底怎样算是患上“网瘾”,更多的是靠家长和戒网瘾机构之间达成一种默契。记者采访到一个正在接受“治疗”的河北家庭,母亲说她已经带着孩子在北京求医四年了,他们家孩子的症状是严重嗜睡,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但是只要一上网就不再有嗜睡问题。为此,她带着孩子看了北京五六家三甲医院,检查过大脑,都显示正常,有医院认定孩子有“发作性睡病”,但没法治疗,最后只好找了家戒网瘾机构试一试。

谁在戒网瘾?

没有行业标准

国家卫计委昨日向北青报明确表示,他们从未批准过任何一家专门治网瘾的医疗机构。

没有专业的网瘾医疗机构,那什么机构在治网瘾?北青报记者调查了解到,网瘾戒除的机构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别,第一大类别是心理专科医院,北京国奥心理医院就属于这一类,该心理医院业务范围包括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该医院表示配有专门的心理医生,以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除了心理医院,部分大型医院的心理科或儿科也可治网瘾患者。

第二大类别则是商业机构或民营组织,这一类别的机构名目繁多,属性五花八门。北京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就是这一类别的代表之一,该机构的负责人表示,他们的属性就是一家商业培训机构,在工商部门注册过,与“学校”和“医疗机构”完全不沾边。网上可以查到,命名为“咨询中心”的戒网瘾培训机构,北京还有好几家,个别咨询中心在工商局网站上甚至查不到注册信息,网站上挂出的资质属性和河南“训死”女孩的戒网瘾搏强学校一样,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

接触过众多网瘾患者的安定医院儿科主任崔永华,多年来也察觉到现状的混乱,“针对网络成瘾的治疗,目前没有任何明确的行业标准,也没有具体的资质审核。但是,社会上对网瘾治疗的需求很大,导致市场混乱,大多由非医疗机构做网瘾治疗工作。”

各家的收费标准

都一致地高昂

虽然机构资质条件五花八门,但是各家的收费标准却都一致地高昂。启德励志教育咨询中心的收费半年为2万余元,多数学生的培训时间维持在3至6个月,是否已恢复正常、可以结束培训的标准则由该机构的“专业团队”自己鉴定,有心理、行为等各项指标。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的费用则更为高昂,一个月9000余元,该费用包含一个家庭在基地的治疗,负责人表示基本上孩子都需要半年才能治愈。

戒网瘾机构一天课程安排

早晨06:20-08:00

起床、叠被子、晨练、整理内务、打扫卫生、吃早餐

早读

08:00-08:30

弟子规

08:30-10:30

团体心理活动

网游与论语课

阅读与写作

10:30-12:00

健康与卫生

国学大课

心理课

艺术百科大课

清洗衣被子

12:00-15:00

午餐、午休、整理内务、打扫卫生

15:00-17:35

军事技能

舞狮队训练

家庭小组活动

生活体验军事技能

体育课

17:35-19:00

体育活动、晚餐、洗澡、洗衣服

19:00-19:30

新闻联播

19:30-21:00

军歌练习

全球新闻

舞狮队练习、阅读与日记

世界精品音乐鉴赏

礼仪公德

世界优秀电影欣赏

综艺活动与歌舞训练

本版文/本报记者林艳

见习记者王斌(除署名外)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陈柏

案例

十余万依旧治不好孩子

带孩子接受了十个月网瘾治疗的吉妈妈,听说河南戒网瘾学校死了孩子这一事件后,她说幸亏自己没把孩子送去外地这些学校,她陪着孩子在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进出了三次,前两次治疗都以失败告终,至今已花了十万多块治疗费用,这一次,孩子爸爸终于也答应了一起来接受治疗。

他们家儿子6年级开始患上网瘾,可以连续多天在外上网不回家,去年决定接受治疗,治疗三个月左右,由于新学期开学,在机构未确诊“治愈”的情况下,带孩子回了家,一回家网瘾立即复发。隔了不到十天,爸妈又立即把孩子送进戒网瘾机构,这次的疗程长达半年左右,医院也确诊痊愈,但是出院后却严重反弹,“第二次出去后,更加严重了,抽烟、打架,原来没有的情况都出现了,情绪控制能力更差了。”

吉妈妈说,虽然两次都未见成效,但仍然要找地方戒网瘾,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现在治疗的地方比较放心,我也去看过通州的那个教育中心,有些机构不让家长陪同,更不放心。”

与吉妈妈家有同样状况的家庭不在少数,50多位家长怀抱着希望集体驻扎在戒网瘾机构里,每个月9000多元的昂贵开销,有穷苦家庭借债十万,只希望能换回正常的孩子。

官方说法

戒网瘾机构打“咨询”擦边球

曾经流行的“电击治疗网瘾”在2009年被当时的卫生部叫停。而目前有没有医疗机构获批可以专门治疗网瘾?昨天,国家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目前仍未批准任何一家医疗机构专门治疗网瘾,现在也没有明确地将网瘾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北京工商部门昨天向北青报记者表示,企业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中并没有“网瘾治疗”这个经营项目。在工商注册登记时,只要登记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注册登记规定,手续齐全,工商部门都会予以注册登记。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网瘾治疗机构注册公司时的经营范围只提到了咨询等内容,但实际却在进行治疗网瘾的经营,工商部门又该如何监管?”对于北青报记者的这个问题,工商部门表示,工商部门可以对企业不符合经营范围的行为进行监管,如,企业注册的是咨询公司,但是却打着“网瘾治疗”的旗号,工商部门查实后可以按照虚假宣传或者超范围经营对其进行查处。查处的依据则主要是其用了“治疗”的宣传,如果其只是对“网瘾”开展单纯的咨询业务,符合经营范围,工商部门则无权查处。

一位一线执法的工商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对于什么是“网瘾”国家和社会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且,一些咨询或培训机构在为家长出具发票时,也不会写上“网瘾治疗费”这种项目,多是以咨询费、培训费出现,为工商部门掌握证据带来了困难。

文/本报记者王薇董鑫
本文标题:新闻调查网瘾之戒-京城戒网瘾机构乱象调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615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