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4-17 所属栏目: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 :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第一方面的影响是,虽然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没有构成直接冲击,但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了巨大影响。去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在20%以上,到了四季度降到4.4%。今年以来,出口增长继续大幅下滑,第一季度下降了19.7%。按月度计算,从去年11月份开始负增长以来,我国出口已连续七个月负增长,上半年出口降幅可能将达到25%。

与此同时,我国贸易顺差不断缩减。去年,尽管进出口都在下降,但由于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下跌,去年年底时进口额更大一些,每个月贸易顺差接近400亿美元。今年以来,市场大幅萎缩,2月份只有48亿美元,五六月份大概在130亿美元左右,贸易顺差明显减少。如果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后,我国进口降幅减少,而出口继续下降的话,出现逆差的可能性也很大。

我国出口受影响很大,除了外需减少以外,还存在其他因素。近几年,我们加快转变外贸生产方式,人民币不断升值,外贸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成本上升压力。同时,危机爆发后,很多国外采购商由于破产不能按期支付,信用结算贸易争端对出口的影响也很大。

第二方面的影响是,受出口持续下降的影响,加上国内需求的减弱,我国工业生产也大幅度回落。去年全年增长12.9%,比上年增长了0.6个百分点。今年一二月份,继续回落了3.8%,3月份企稳回升到8.3%,4月份开始下降,5月份又回到8.9%,一季度增长了5.1%。四五月份的数据出来后,大家分歧比较大。这些数据是通过规模以上企业的销售统计出来的,但事实是发电量在下降,这是不是表示经济已经起死回生了?现在做这个判断还有点难。从2003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GDP增长在10%以上,工业生产增幅在15%以上。2008年,经济增长降到9%,工业生产增长12%左右。如果考虑到工业生产与GDP之间的相互关系,今年要达到8%的经济增长目标,工业生产至少全年要达到10%的增长。

第三方面的影响是,经济下行的压力。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增速放缓,特别是房地产市场投资明显减弱,经济已经出现回调。金融危机后,经济受影响明显。去年四季度经济增长降到4.8%,全年增长9%,比上年回落了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出口下降,工业生产增速下滑,经济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今年一季度增长了6.1%。我国经济从2007年二季度14%的高点开始逐季下滑,连续几个季度的下行态势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危机之前,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是“两防”。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我国经济有可能逐渐回落到10%左右,然后企稳发展。但由于遇到金融危机,情况有所变化,宏观经济所受影响比较大。至少现在看来,这个趋势没有扭转。我认为,今后下行的压力还会很大,经济还处在下行轨道内。但如果把我国的数字进行国际比较,我们的情况还不错。去年四季度到现在,全球工业生产降幅为15%到20%,呈负增长态势,而我国工业增长是正增长。我国出口下降25%,全球下降40%,周边的台湾、韩国、日本都是45%到50%的下降。

从去年一季度以来的CPI、PPI走势来看,CPI下跌,企业的效益受到很大影响。今年1到4月份,规模以上国有企业利润下滑了35%以上。从近期看,物价走势一时半会儿不会好转。PPI大幅下降,也与去年上半年基数较高有关。

第四方面的影响是,对就业影响非常大。从去年10月份进出口下降后,首先是沿海地区大量外贸企业破产倒闭,企业经营困难局面逐渐从沿海向内地扩散,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上游企业扩散,从小企业向大企业扩散。如果企业经营效益不好,即使公司不裁员,也没有增加就业的动力,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城镇新增劳动力1300万,包括600多万大学生毕业,加上农民工就业问题,就业压力比较严峻。

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可以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第一,外需的缩减程度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大得多。亚洲金融危机是局部性的,东南亚国家受影响较大,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1998年,世界经济和贸易还分别增长2.5%和4.6%。这次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出现了负增长,世界贸易大幅下滑,发达国家的经济陷入了深度的衰退。因此,我国现在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主要是出口的压力。

第二,对外开放度和对外依存度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大得多。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对外依存度只有30%多,进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30%多,其中出口占GDP比重只有15%,对东南亚地区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0%多,所以那时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但近几年来,特别是2003年以后,我国对外依存度迅速上升,进出口占GDP比重高达60%,出口占GDP比重达30%以上。占我国出口份额50%以上的美国、欧洲、日本陷入经济衰退,如果再加上香港、加拿大等地,实际上我国出口受到的影响就更大了。出口受影响后,通过出口关联产业的消费、投资也受到影响。

第三,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比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更大。亚洲金融危机前,从1993年开始连续数年的宏观调控,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回落,继续下行的压力空间有限。但这次危机之前,我国经济连续数年高速增长,而且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导致内外投资失衡,通胀上升,加上资源环境约束增强,本身就面临较大的周期性结构调整压力。所以,当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开始从高处回调时,外部的冲击可能进一步加大经济下行压力,经济下滑的惯性、落差都比较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几次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经济每一次下行都超过三年时间。这次调整不是短期的,去年已经是9%了,今年我们的目标是8%左右。如果统计有效的话,两三年之内进一步下行的可能性还很大。当然,可能外部环境会发生变化,明年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要大一些。经历短暂的下行后继续回升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不好说。总体来讲,如果按照历史规律看,每一次经济下降超过三年,那么应该还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所以,保八的难度比以前要大得多。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采取发行国债的方式,实行积极财政政策,通过基础设施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即使那样的情况下,经济连续四年七上八下,而真正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是在2002年以后。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从国内来看,危机之前我们就面临着结构性调整,这次金融危机内外调整相互叠加,宏观调控面临着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调结构的任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比以往更大。然而,尽管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使我们面临新世纪以来最严重的挑战,但我们还是有能力有条件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第一,从外部环境来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很大,但总体来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平发展合作还是当前的潮流,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会发生逆转。而且在全球经济调整期,我们也会遇到很多新的发展机会。全球经济调整从需求结构上说,我们要扩大内需,带动出口,同时可能产生新的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使我们有可能继续参与全球化过程,并实现更好的发展。总的来说,外部环境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会像上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各国加大了贸易壁垒,限制资本流动,导致经济下跌。这次金融危机以后,不管是通过八国峰会,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之间的合作,总体来说是通过协调政策的方式来控制危机的。

第二,我国工业化进程没有发生变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消费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移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我们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因此,我们有条件力求扩大内需来促发展。

第三,我国经济发展基本面没有发生改变。我国国家财力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金融体系稳定,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很可能在未来世界经济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亚洲金融危机时期,我国财政状况没有现在好,那时外汇储备很少。而且当时国企改革顶住金融危机冲击,继续推进,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现在,我国国企竞争力比以前明显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外汇储备接近2万亿美元。银行改革后,银行业没有那么多坏账,银行体系稳定。这些基本优势比过去更加稳固,完全有可能应对金融危机。

第四,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尽管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总揽全局,审时度势,及时果断地调整宏观调控政策。从去年10月份以来,连续出台一系列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包括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4万亿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子计划,今年又出台了十大产业规划。最近,在扩大消费需求、扩大节能降耗产品的消费以及发展生产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为缓解经济的下行压力、应对金融危机,不仅赢得了时间,也为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今年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向好的迹象:工业生产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国内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继续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数据上看,固定投资和零售商品的销售不断增长。去年四季度投资受到的影响比较大,下降了3%,但随着中央扩大内需4万亿投资计划的实施,今年一季度投资增幅达到了8.6%,与以前水平持平。今年以来投资逐月增加,逐步上升,5月份达到了32.9%。零售商品销售基本上稳定在15%左右。国内需求呈现较好状况。但另一方面我们要注意到,当前金融危机还在深化蔓延,世界经济仍处在衰退之中。整体来说,我们的外贸进出口还会进一步下滑,对企业的投资、消费等会产生关联影响。当前保增长、促就业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财政力度,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改善民生方面的投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带动消费。以节能减排为抓手,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扩大高节能产品的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在维持经济增长点的同时,还要继续完善出口政策措施,增加对企业信贷的支持。我们要着眼长远,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把扩内需、保增长结合起来。

从长期来看,一方面要着力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金融危机后,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成为一个长期的目标、长期的战略思想。需求结构不合理是导致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拉动,对外依存度比较高,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近些年来我国消费持续下降,从支出GDP来看消费率和投资率的变化情况:投资率明显上升,接近40%以上,而消费率逐步下降,我国居民消费率降到40%以下,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所没有的情况。如果不改变这样的格局,长期发展是难以持续的。如何提升居民消费需求呢?居民消费需求不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收入不高。只有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扩大消费。增加居民收入一定会涉及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调整问题,也涉及到相关的一系列政策调整。另外,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也会影响居民消费。虽然金融危机后,医改投入增加了1500亿,但相对4万亿来说,用于社保的资金太少。我们储蓄率高,就是因为我们没有社保或社保太低了。

另一方面是,在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还要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其中要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发展工业。如何加快发展工业?第一,加强自主创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的培训。像钢铁、建材、资源加工产业等产业污染严重,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像纺织、家电、汽车等加工制造业发展很快,但核心技术不在我国。虽然今年我们连续三个月汽车销量超过美国,但竞争力普遍不高。我们要通过自主创新的方式,不断开发新产品,通过产业技术的升级来带动产品的发展。这不仅是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能力,更是我们培养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品结构转移升级的发展方式。

第二,着眼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它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点。所以对我们来说,不论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是着眼于现在的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社会,我们都更应该重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型产业。我们面临减排的压力是很大的。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与美国不相上下,受到的国际压力很大。现在我们强调共同而有区别的责任,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道路是走不下去的。

第三,改善民生,加强公共建设,培育增长点。这个方面我们的空间非常大。像医疗、卫生、教育、公共基础设施,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显然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的要求。现在一方面政府暂时没有那么多经费投入,另一方面各种限制很多。扩大市场准入,允许民营资本进入,这不仅是一个新的增长点,还可以弥补政策不足,更好地满足群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这次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形势发展的大趋势。我们要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主要通过制造业参与经济全球化,产业转移依靠引进国外的技术设备,总体上处在低端位置,竞争力不强。要改变现有局面,就要加快国内的产业转移,提高我国未来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能够更多地依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参与竞争。

同时,我们要增强运用市场的能力。金融危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好机遇,企业要加快发展步伐,在国外建立更加稳定的工业渠道。我国对外投资现在增长很快,虽然利用外资在下降,但对于国内一些产能过剩、能耗过高的企业来说,是走出去的好机会。对于我们的金融机构来说,现在虽然市场化程度不高,但大的金融机构可以利用目前的机会,抓住加入到国际金融市场的机遇,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提高、扩大海外的经营业务,这会使我们在金融领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各大银行跟国外机构的合作步伐也将加快。同时,还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通过和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货币互换安排,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方式来减轻对美元的依赖。这些都可以促使我们从制造业大国向金融业大国转变,使我们能够成长为一个能够经得起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强国

二 :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的定义、特征及成因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以及美元危机的发生,各国的汇率纷纷与美元脱钩。但这并没有让美元失去世界货币的角色。由于美元的世界货币角色,各国大量持有美元外汇。随着美国贸易逆差的加剧,美国市场的流动性被吸走。这时,美国为了维持其经济增长,就要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包括大幅度减息等等。所以,这就造成了货币的扩张,造成了经济泡沫,而且泡沫越来越大。美国的信用扩张没有带来通胀,那是因为被一些新兴经济体像中国背负。当泡沫无法维持的时候就会破灭,就造成了今天的金融危机。所以这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结于由于美国的监管不力而世界各国为早就不能维系的美国的经济增长吹起了泡沫。

(www.61k.com)二、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下降。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发生,我国出口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我国东南沿海外向经济实体,大都是以出口为主,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金融危机使得出口业务极度下滑,产品卖不出去,大量商品回潮冲击了国内市场,在那些地方会出现许多价格极度便宜的纺织品和小电器,也由此使得大量私企倒闭关门。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快撤离。这种情况从沿海蔓延到内地许多地方。另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很多企业的偿债能力严重下降,银行的风险意识也随之高涨。因此,不再愿意将资金贷给那些将产品主要用于出口的中小企业。资金的流通困难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的出口量迅速减少。

2、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从金融的角度上进行分析,在刚开始危机的时候,中国金融体系的保守和封闭还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中国金融机构并没有很多直接对外金融交往,对于美国的金融资产也没有持有很多,包括次级债、“两房”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在帐面上蒙受了损失。从总体上看,量还不是特别大,还不会引发金融危机。但亏损在金融机构的分布并不均匀,部分金融机构的压力较大,需关注。

3、对房地产业的影响。房地产业在过去由于固定资产投资过热、通货膨胀、中国货币升值的影响产生了大量泡沫,待泡沫破灭后,一些不利因素纷纷显现,比如体制上的土地分配制度不公(高峰期大量的地王纷纷出现,地面价值迅猛拉高)、房价的上涨速度远远超过消费者工资的上涨速度、股市的持续下跌使大量资金套牢(消费者财产性收入严重缩水)等。

三、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对策

1、适时加快中国经济转型步伐。很多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为靠投资拉动增长,靠出口为快速增长的工业产能提供出路。中央提出要把中国的“出口拉动型”经济转变为“内需拉动型”经济。适逢金融危机,中国出口企业受到了沉重打击,因此转型已经没有选择,必须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让中国经济今后能靠国内民间消费的增长来带动,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对于企业来讲,应做到未雨绸缪,开拓新的出口市场,出口一些高附加值、受金融波动影响小的产品。特别是要避免恶性出口竞争,尽快从数量竞争转型到品牌竞争。此外,在出口结算货币选择方面要避免汇率风险。

2、加快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银行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资产质量。按照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应与我国实际相适应的原则,逐步有序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积极稳妥的开拓国际金融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创新时要全面考虑风险因素,确定合理的风险规避方式。加强金融安全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预警机制和系统。

3、加强监管房地产市场。政府要通过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强化房地产按揭贷款业务风险管理、对房地产行业指标保持密切关注、前瞻性判断房地产市场走势、提前采取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来避免或缓解房价大幅下跌的不利影响。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作者:耿颖 工作单位:鞍山市千山区委党校

三 : 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



近期,美国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及其对世界经济的深远影响仍在不断扩散之中,金融危机可能会向美元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并可能带来世界经济衰退,对我国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在日益显现,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密切关注形势发展。

一、美国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或将导致世界经济衰退

近来,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迅速波及全球金融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最新一波冲击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保险业受到影响。全球第一大保险商美国国际集团(AIG)信用违约掉期业务累计亏损高达250亿美元,其他业务亏损达150亿美元,面临倒闭危机。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9月16日决定投入850亿美元以挽救濒临破产的AIG。二是部分传统银行倒闭。美国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因受金融危机拖累而宣布破产,9月25日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成为美国历史上倒闭的最大规模储蓄银行。另外,陷入困境的美国第四大银行美联银行的银行业务也被花旗集团收购。受金融危机影响,美国今年已有12家地方银行宣布倒闭,总资产达420亿美元,这显示美国正遭遇1992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银行倒闭潮。令人担忧的是,现在FDIC手中仍持有大约90家可能破产的银行名单,而目前FDIC存款储备只有452亿美元,如再遇大型银行倒闭,FDIC将需政府紧急注资,这势必进一步打击储户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大举从银行撤走存款,进而严重冲击银行体系。三是波及范围扩大。目前金融危机已扩散到全球,世界金融市场动荡加剧,部分金融机构陷入困境,各国纷纷展开大规模的救市行动。最新一波冲击显示,次贷危机已向传统信贷、保险领域蔓延,而信用违约掉期业务风险的爆发预示着美国金融危机可能会向美元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发展。
综合各方面情况看,美国金融危机仍会不断恶化,并有可能演变为美元危机和经济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也显示,随着美国房市的继续下滑以及此次危机对其他经济领域影响的不断扩大,美国信贷市场的危机(www.61k.com]不断深化且未见谷底。
1.美国房价仍在加速下跌。标准普尔公司9月30日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7月份美国20个大城市独栋住宅价格同比跌幅达创纪录的16.3%,显示美国房价继续呈现加速下跌态势。8月份美国有400万有房家庭出现延迟30天不付贷款的情况,信用违约率大概为9%。由于引发危机的基本经济因素?美国房价还在加速下跌,一些机构纷纷下调其对美国建筑业和房价的预期。摩根大通最近预计,到2008年年底美国新屋开工的步伐还将进一步下降30%,平均房价将下降7.5%至15%;高盛则认为,在未来几年里美国房价还将下跌15%至30%。如果在目前的价位上再跌15%,那么美国负资产家庭将会再翻一番,信用违约率会迅速攀升。
2.房价加速下跌将引发信用违约危机。随着房价加速下跌和信用违约率迅速攀升,信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出现危机,此时金融危机将发展到信用违约危机。作为一种高度标准化的合约,信用违约掉期使持有金融资产的机构能够找到愿意为这些资产承担违约风险的担保人。信用违约掉期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热烈追捧,其规模从2000年的1万亿美元飙升到2008年3月的62万亿美元。此时,信用违约掉期早已不再是避险工具,而是异化为信用保险合约买卖双方的对赌行为。这些巨额交易既没有政府监管和中央清算系统,又没有集中交易的报价系统和准备金保证要求,像一颗“金融定时核炸弹”,随时威胁着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安全。一旦信用违约率出现飙升,信用违约掉期将造成高达1万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将数倍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3.信用违约危机将带来美元危机甚至经济危机。在大规模信用违约危机的剧烈冲击下,美国银行间市场和货币市场可能将再度出现流动性枯竭危机,对美国债券的信心危机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对美国金融产品的恐慌性抛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并且全球贸易的70%都以美元结算,美元危机可能将导致全球经济危机。根据美国信用违约情况和发展趋势,2009年3月、2010年9月、2011年8月很可能是金融危机全面升级的危险时段,其中2011年8月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将最为严重。目前,包括或有负债在内的美国债务规模超过50万亿美元。一旦资产价格上涨停止,美国巨额债务的支付危机就会演变为信用危机。因此,次贷危机只是一个引爆器,其背后的50多万亿美元的总债务才是真正的巨型“火药库”。目前美联储以及各国央行的联手注资行为,虽然能够暂缓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枯竭危机,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美国本身的巨大债务问题;而且随着增发货币所导致的通胀压力加大,也将增加世界各国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
4.主要经济体经济迅速下滑,世界经济衰退迹象明显。次贷危机发生以来,美国经济增速已明显下滑,GDP增长率从去年第三季度的4.8%骤降至第四季度的-0.2%和今年第一季度的0.9%。虽然今年第二季度达到3.3%,但这是出口拉动和一揽子经济计划刺激的结果。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美国经济将继续放慢,不排除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美国制造业活动指数为43.5,低于8月份的49.9,为2001年10月以来的最低点;9月份失业率为6.1%,就业岗位已连续9个月下滑。金融危机已阻碍欧洲经济增长。今年第二季度英国经济为零增长,采购经理人指数已从8月份的45.3降至9月的41,创历史最低水平,折射出英国经济前景暗淡。第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速同比下降0.2%,8月份失业率创一年多来的新高,9月份制造业、服务业及零售业遭遇连续第4个月下滑的困境,目前人们对于经济前景的信心已经跌至“9?11”恐怖袭击以来的最低点。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增速下降3%,日本央行调查显示,9月份大型制造商信心为负,这是2003年6月以来的第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世界经济增长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速预测下调至2.9%,将日本和美国经济增速均下调至1.4%。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总体上看,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今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进一步放缓乃至发生轻微的经济衰退已成定局。由于我国对美国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美国经济进入衰退,特别是美国消费水平下降,对进口商品的需求相应下降,这将从外需方面抑制我国出口的增长。并且美国金融危机对日本、欧洲影响较大,日本经济大幅放缓,欧盟也修正了增长预期,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可能会出现,这也会影响到我国的外贸出口。同时,美国经济衰退会导致贸易保护压力增大,“中国制造”将面临更多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诉讼,而这将削弱我国出口商品国际竞争力,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显著冲击。从今年1~8月份我国出口情况来看,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显现。1~8月我国出口累计增长22.4%,比上年同期下降5.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出口增长下降的幅度还要更大。出口增幅下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对美出口增幅下降引起的。2008年1~7月,我对美出口1403.9亿美元,同比增加9.9%,增速较上年同期滑落8.1个百分点,这是自2002年以来我对美出口增长首次出现个位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还远未结束,并有向欧盟日本等发达经济体扩散的趋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口增长将继续放缓。除需求因素外,汇率对中国出口增长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从2007年5月至今,美元对人民币约贬值超过了10%,也就意味着,仅此一项就使我国外贸企业成本提高了10%,导致一些企业出口无利可图,因而停止出口。美元汇率虽然在近期出现了走强的趋势,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中期贬值的可能性较高,这势必对中国出口企业构成长久的压力。

2.对投资的影响。今年1~8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92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4%,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但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是有较明显的回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显示,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的外商直接投资部分和全部的利用外资部分都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滑。其中,外商直接投资部分1~7月增速由上年同期的22.6%下滑到1.1%,全部利用外资增速则由上年的16%下降到3.3%。这种情况似乎又表明,外资的确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了流入下滑现象。目前来看,美国对华的FDI确实在放慢,今年1~8月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同比仅增长9.26%。总体而言,由于利用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来源中的比重很低,为3.5%左右,其变化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总体影响也相应很小,因而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由于外资在中国经济所发挥的独特作用,直接投资减少对中长期经济增长还是存在负面的影响,因而需要继续关注美国金融危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3.对消费的影响。今年1~8月消费一直保持较快增长,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21.9%。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也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这一情况表明,到目前为止,中国的消费增长尚未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展望未来一段时间,外需放缓将影响一部分出口产业的就业与收入,进而对部分人群的消费产生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于出口部门,对投资和消费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或较为间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美国金融危机正好发生在中国经济出现周期性调整的时候,其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将加快加深我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速度和幅度。
(二)对通胀的影响
目前我国主要的通胀压力来源于原油金属等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尽管国际初级产品价格上涨是受到包括投机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但市场供需形势仍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而对初级产品的需求又主要是由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决定的。因而,在美国金融危机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的阴影下,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了回落。如布伦特原油在7月达到147.5美元的历史最高价,目前的油价已跌破60美元大关。国际初级产品价格的下一步走势仍会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当金融危机显现出向实体经济扩散时,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就会出现下跌,而当金融危机有平息可能时,价格就又会回涨。此外,美元汇率的走向对国际初级产品的价格也会产生较大影响,而金融危机在中长期是倾向于使美元贬值的。两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国际初级产品价格呈下行但不断出现反复和波动的变化态势。这一态势总体上是有利于中国缓解通胀压力的,特别是有利于抑制近期不断上升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另一方面,美国金融危机导致了中国外需增长放慢,结果使部分出口产能转向国内市场,从而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供应,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这从另一方面抑制了价格水平的上升。因而总体来看,美国金融危机对缓解中国通胀压力保持价格稳定是有好处的;加上其他方面的因素,将使今明两年中国通胀率继续保持下降的态势。
(三)对主要行业的影响
1.对工业制品业的影响要大于初级产品行业。今年1~7月份,初级产品的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了13.9个百分点,而工业制品的出口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了7.2个百分点。
2.工业中消费品行业所受的影响要大于资本品。按照SITC分类,1~7月以消费品为主的分类商品、杂项制品和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增长较慢,同比增长大幅降低。而以资本品为主的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则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3.在消费品行业中服装鞋帽行受到的影响较大,纺织业则情况较好。今年1~7月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仅增长了3.4%,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0个百分点。而纺织织物、纱线的增长仍达到24.4%,增速比上年同期还提高了12个百分点。
4.高新技术产业受到一定影响。今年1~7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为22.5%,比上年同期下降了2.2个百分点。
5.与外贸相关的一些服务业也受到拖累。与贸易相关的会展业、海运业和为企业进出口提供信息与交易平台的电子商务行业均明显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
6.局部房地产市场也受到冲击。从今年三季度起,在华房地产投资的海外买家明显减少。相关机构统计显示,第三季度,曾是外资投资意愿最强烈的上海楼市,也仅有三宗外资购买交易。而9月份金融危机加剧后,卷入危机较深的摩根士丹利、花旗银行、雷曼兄弟、美林等多家外资投资基金纷纷开始通过中介寻找买家,出售此前在中国购买的物业资产。这种情况对外资相对集中的上海北京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会产生一定的冲击。

三、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若干建议

(一)密切监测国际国内金融、经济形势,建立和启动危机应急机制
1.建立跨部门的应急机制,启动工作小组,对危机的发生和发展随时进行跟踪、分析和报告。
2.与美日欧和香港建立及时的信息交流与监管协调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对大型金融机构和对冲基金的跨境交易活动及时交换信息,随时交换各国政策干预的意见和立场。
3.尽快组建由监管部门、业界人士、专家学者等组成金融决策咨询委员会,为中央和国务院在金融专业问题的重大决策提供专业意见。
(二)在力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1.从宏观调控目标来看,既要全力“保增长”,也要强调“促转型”,以“促转型”来“保增长”。我国当前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和结构矛盾同样突出,解决当前经济困难不仅需要总量政策的适度放松,更重要的是只有通过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才能重构中国经济增长新活力,重获中国经济新的国际竞争力。在着重解决经济运行中总量矛盾的同时,必须加大力度解决同样突出的结构矛盾,将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发展积极性更好地引导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上来,防止为保增长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
2.从宏观调控思路来看,要一手应对周期性调整压力,一手应对结构性调整压力。面对周期性调整压力,为尽快纠正前期过度紧缩政策的负面影响及滞后影响,两大经济政策应当机立断,以再次的“矫枉”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动荡对国内经济运行的巨大冲击,使经济增长走上“正”道。面对结构性调整压力,一方面,依靠我国经济的纵深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减小外部需求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抓住当前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条件,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取向,创造有利的体制政策环境,下决心尽快解除能源价格管制,理顺能源价格体系,促进节能降耗,鼓励自主创新,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从宏观调控政策上看,全面放松两大经济政策,使之更为积极、宽松和扩张,明确定位在“保增长”。就财政政策而言,不仅要扩大政府建设投资,由政府配置更多资源来集中力量办大事,更要强调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通过减税和减费来降低企业成本和居民负担,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的积极性,更多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来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就货币政策而言,进一步连续、大幅向下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重点加强信贷结构引导,在重视中小企业贷款的同时,引导资金向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和国债项目配套倾斜,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在促转型中的独特作用,增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三)在保增长、促转型过程中稳步推进各项体制改革
无论经济处于上行周期还是下行周期,宏观调控都不应是唯一手段,而应与深化体制改革相结合,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现在的确是推进各方面改革的较好时机。
1.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尽快放松资源性产品价格管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加快推进水、电、油气、煤和土地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市场供求关系的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大水价改革力度,深化电价改革,完善石油、天然气定价机制,全面实现煤炭价格市场化,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主要采用经济手段解决当前煤、电、油、运的供需矛盾。
2.推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收入合理增长机制,提高劳动在社会分配中的比例。同时,依靠强大的财政基础,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力度,促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3.深化金融和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吸取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注意金融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加强和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设,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来解决我国监管体系、金融市场及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财税体制改革主要是以减轻居民个人和中小企业税费负担为核心,推进合理减税体制的建立,目的在于近期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则在于推进真正公共财政体系的建立。
(四)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启动内需
1.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的作用。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为重要内容的积极财政历史上被证明是有效的,可以考虑将明年中央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扩大到5000亿元以上,重点用于灾后重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节能减排和结构升级等产业发展项目、支持“三农”项目等,扩大铁路、新能源等领域的投资,采用银行配套贷款、吸收民间资金入股等办法,扩大国债投资带动作用,并做好明年财政可能出现轻微赤字的准备。同时,要注重提高投资效率,引导新增投资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上。此外,财政支出要向城乡居民倾斜,增加各级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义务教育、居民养老、保障性住房、农村公路和城乡消费性基础设施等改善民生领域的支出,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应考虑尽快放开地方政府发债权,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建立规范化的地方政府融资渠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2.全面实行减税。推进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逐渐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建议根据个人支出和消费水平的情况分阶段分步骤地上调,由目前的2000元提高至3000元甚至更高;降低商品税给企业及居民减负;下调银行营业税;停止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
3.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中小企业实行特殊税收优惠,扩大中小企业增值税抵扣范围,减轻企业税负,增加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对创新创业型中小企业,要采取加速折旧、放宽费用列支标准、设备投资抵免、再投资退税等多种税收优惠形式;对技术开发的中小企业进行财政补贴;对中小企业社会保障提供财政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提高保障水平,改善职工的消费预期。
4.完善消费政策,进一步挖掘消费增长潜力。首先,大力发掘农村和农民的消费潜力。抓住农村新一轮改革契机,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升级。在财政支出中适度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农业、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主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同时重视提高投入效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重要农产品核心产区、现代化农村居民小区、农村工业及新兴产业集中发展区的建设;启动国土的全面整治,恢复农村宅基地和厂矿区的土地复垦;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流通和服务网络等。其次,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鼓励居民消费。建立收入增长机制,增加城镇居民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劳动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发展个人消费信贷,倡导适度负债和超前消费的新观念。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等服务性消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保障标准,增加对中低收入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补贴等,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可借鉴香港向市民“派糖”的方式,如直接向城乡居民发放定向的消费券的方式,直接刺激消费。
(五)推动对外开放战略的调整与转型,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1.主动进行对外贸易政策和策略的调整,构建开放型平衡发展的外贸新战略。彻底改变传统的以出口创汇为首要目标的粗放式外贸发展战略和增长方式,实现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型、从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贸易增长模式转型、从出口导向为主的贸易政策向贸易平衡政策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外贸结构升级长期目标与短期平稳增长目标的关系。短期内,把应对当前外部危机局面放在重要位置,把保出口作为主要矛盾;长期来看,应选准时机,把握节奏和力度,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积极推动外贸优化结构和出口产业升级。
2.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努力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支持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商品出口,调整和完善进口政策,进一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实行出口市场、产品、渠道的多元化战略,妥善处理贸易摩擦及贸易壁垒,加快实现出口“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转变。
3.适时适度调整外资政策,从以往的政策竞争向制度优化转变,促进利用外资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合理利用外汇资源,整合国际资源为我扩大内需所用。逐步完善外汇储备资产结构,逐步增加欧元、英镑、瑞郎、加元、澳元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抓住机会将外汇货币资产更多转换为我国扩大内需所需要的战略性资源资产,为我国扩大内需提供长期的资源供给保障。通过收购拥有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的国际企业股份甚至获得相对控股权来提高我国资源保障的可靠性,增强我国在重要资源国际定价的话语权。
5.适当放缓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努力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在国际经济、金融环境存在着较大不确定性以及我国外资、外贸形势压力严峻的背景下,应利用强制结售汇取消的契机进一步调整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完善人民币汇率调节机制,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减弱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除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汇率传导机制,避免汇率成为美国转嫁危机的政策工具。
6.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为防止庞大的国际资本再次因国际金融形势逆转而发生大规模流出并对我国产生显著冲击的出现,在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继续在总体上保持对国际游资大进大出的有效控制,坚持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建立资本流动风险监控体系,构筑狙击国际游资的“防火墙”。
7.逐步推行人民币的区域化、国际化。应利用金融危机造成的全球信用萎缩,增强人民币的国际信用和认同感,为人民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完全开放后的全面区域化、国际化创造条件。当前,应鼓励在亚洲区域内贸易中采用人民币的计价、结算,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六)高度关注资产价格变化,使用金融政策与其他政策的组合来降低金融资产价格波动风险,着力维护金融安全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的重大隐患集中在股票市场与房地产信贷市场两大领域。
1.对于股票市场,应从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发展股票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大意义,以历史眼光和国际视野看待并解决我国股票市场发展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从战略上重视并坚定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发展。在市场失灵和投资者信心发生危机之时,政府对股票市场实施必要的干预和救助措施,既有理论上的充依据,也有国内外实践的支持。面对持续一年之久、历史罕见的非理性暴跌,须高度关注资产泡沫破灭后股市过度调整的负面冲击,注重防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的跨部门、跨领域的冲击,特别是向实体经济领域蔓延的危险势头。不应固守市场自动恢复均衡的教条,应将“治市”与“救市”相结合,坚决果断采取更积极、更强有力的实质性措施,全面提振市场和投资者信心。建议调动社会资源,设立大小非稳定基金,尽快解决困扰市场稳定发展的“大小非”问题,从市场层面稳定证券市场;抓紧建立平准基金,有效调节供求;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产品以平抑市场波动;完善新股发行、再融资、股份回购等基础性制度,实行强制分红并与再融资挂钩;建立防范资产价格泡沫和股市危机的涨跌幅限制制度;加强监管,建立有效的政策协调机制;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测和管理;大力发展债券市场。
2.对于房地产市场,应格外关注房地产信贷风险。房地产市场泡沫是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房价的快速上涨往往掩盖了大量的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房地产吸收了约20%的银行信贷资金,企业财务杠杆比率高达70%。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化对防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至关重要。必须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走势,重新检讨现行的住房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管理制度,最大限度地估计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大规模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当前,稳定房地产市场,关键是鼓励房地产价格向其真实价值的理性回归,尽快让房价泡沫平稳消解。应吸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刻教训,反思高度依赖房地产业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遏制房价泡沫与控制银行风险相结合,严防房地产贷款质量下降和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向银行转移。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调整才能让更多居民进入房地产市场,才能让这个市场繁荣起来。
(作者单位: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交通大学)

本文标题: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661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