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微诗】隐题
隐题
文/远古的梦幻
见过斗牛
见过斗鸡
看拳击,我有些走神
2015/04/晚(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二 : 李商隐《无题》诗与唐传奇关系新证
本文发表于张伯伟等编《中国诗学》第十六辑(人民文学出版社),乃本人2008年本科毕业论文也。[www.61k.com]人事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摘 要:李商隐《无题》诗阐释至今没有定论。其创作背景、形式特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定位和意义都未得到确切的解释。笔者从李商隐《无题》诗的接受史材料中证明其产生背景和一般诗作不同,并用文献考据、文本分析、对比论证等方法佐证2005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一文所提出的李商隐《无题》诗出自其佚失传奇文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背景及流传状况做了有根据的推测,认为李商隐《无题》诗出自他的佚失传奇文,原本缺题,后宋人编印他的诗集时误将它们题作“无题”,才有金元以后对它们的误解和明清的索解热潮以及现代研究者甚多而仍无定论的奇特现象。本文认为研究唐代诗史需考虑诗歌创作与传奇小说、说讲变文创作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李商隐《无题》诗 接受史 唐传奇 产生背景 流传状况
A New Research ab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and Tang Romances
Abstra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has had no final conclusion yet. The questions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m is based on what kind of backgroun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form should be positioned in what place in the literature history of the Tang Dynasty has not been exactly interpreted and answered. By close scrutiny of the accepting history of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empirical evidences are found to prove that the poems have a different creation background to general poems. Then textual research, text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re used as proof corroboration of the article named Li Shangyin’s Poems without Title and His Lost Romances published by Journal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November, 2005, in which the argument that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come from his lost romances was proposed. On this basis, a speculation about the creation background and the spread situation of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was proposed. The speculation is as follows.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come from the text of his lost romances, so they have no original names. The publisher in Song Dynasty mistakenly named them untitled poems when he published Li Shangyin’s poems. This led to the consequences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m in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the boom of scrutiny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the strange phenomenon that there are many modern researchers about them but no conclusion has been made. This thesis insists on conside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writing and novel writing when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Key Words: Li Shangyin’s untitled poems accepted history Tang romances creation background spread situation
引言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呈现奇特现象,古人爱索解,今人喜臆说,甚至认为它表达了现代情感。它在清代成为索解热点,在现代被赋予现代性特点,古人认为其含义无法确定,今人则承继古人——既然难以索解,那么它就必然带有朦胧美等艺术特征。李商隐《无题》诗之“无题”到底是什么概念,来历如何,现有说法也不过跟对它诗意的阐释一样,没有确凿的依据。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背景、形式特征在唐代文学史中应该如何定位、有何意义,等等仍没有得到确切的阐释和解答。本文首先考索李商隐《无题》诗接受史,从中发现其产生之初在身份定位上的疑点,再在论文《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的启发下探讨其与唐传奇的关系,最后对其产生背景及流传状况加以有根据的推测。
一 《无题》诗阐释史。
李商隐《无题》诗自古至今阐释众多,现象特殊。其中最难解也是解人最多的莫过于两个问题,即如何界定其范围和如何解释其意蕴。对于其范围界定,早期选本中有将《留赠畏之》之二三“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列为无题的。1朱鹤龄注本为十六首,冯浩注本亦为十六首(将《蝶三首》之二三“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列为无题),纪昀提出摘句首二字为题的如《碧城》、《锦瑟》等也是无题诗,将“无题诗”范围扩大,为后世学者多所认可。2今人李长之、吴调公、刘学锴、余恕诚均以这类诗为“类似《无题》”,或称“准无题”。刘学锴《李商隐传论》之“无题诗的界说”,认定有十四首。3徐朔方以抒写艳情或爱情、有所寄托的七言律诗为标准,推定《无题》诗二十首。4杨柳《如何理解李商隐的诗》则从“摅写作者不愿明言的生活遭遇或思想感情的篇什”,列出六七十首。5关于这个问题,至今仍无定论。对于其意蕴阐释状况,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中编第一章《李商隐〈无题〉诗阐释史》中已经阐述得较为详确,而接受史的其他几个方面即编入选集状况、历代仿作状况等在该书上编《李商隐诗的历代接受概况》中也得到了梳理,但是材料还不够全面详尽。考察李商隐《无题》诗阐释史,除最早陆游《老学庵笔记》的“率杯酒狎邪之语”是否针对李《无题》诗仍存疑外,真正的阐释是从明初杨基开始的。杨基《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序》曰:“尝读李义山《无题》诗,爱其音调清婉,虽极其秾丽,然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客窗风雨,读而悲之,为和五章。”6此后何乔新《无题和李商隐韵序宫怨五首仙兴五首》7、廖文炳《唐诗鼓吹注解大全》8与其看法相近,谢榛《四溟诗话》则言其“格新意杂,托寓不一”9。明代对李商隐《无题》诗的看法,以托寓说为主流。清代李商隐《无题》诗阐释成为热潮,歧见纷出,莫衷一是,在有无寄托及所托寓的内容上争执不定,总体来说被笼罩在“楚雨含情俱有托”的学术氛围中。中华书局新刊《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一书,对此有详尽的梳理和阐释,这里就不细说。进入现代以后,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又从明清以来的比兴寄托说向索隐化方向发展,有生拉硬扯之嫌,甚至曲解诗意。10民国年间又有苏雪林《李义山恋爱事迹考》,将李商隐《无题》诗视为其隐秘爱情经历的实录,仍有论证方法上的缺陷和流于臆想的问题。11新中国以后,主要是近三十年,对其研究有所深化,主要集中在对所抒写的情思、创造的意象及意境、结构特征的深入探讨上,有些触及到了叙述方式等形式特征。但是,李商隐《无题》诗的创作背景及其形式特征在唐代文学史中应该如何定位、有何意义等问题仍没有得到确切的阐释和解答。
二、李商隐《无题》诗原非《无题》,是因缺题而被题作《无题》,缺题原因有待探究
本文将李商隐《无题》诗的范围界定在《全唐诗》辑录的十六首,即《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无题》(“近知名阿侯”),《无题》(“照梁初有情”),《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重帏深下莫愁堂”),《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四首》(“来是空言去绝踪”、“飒飒东风细雨来”、“含情春晼晚”、“何处哀筝随急管”),《无题》(“幽人不倦赏”)。通过对李商隐《无题》诗接受史的考察,笔者发现它们并非晚唐艳诗《无题》,即其原非《无题》,是因缺题而被误题为《无题》,编集前流传状况与他的其他诗作有异,缺题原因有待探究。
在雕版印刷业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唐人“发表”诗歌作品主要有即席赋咏、呈示寄赠、投诸名流、墙壁题诗、“诗板”题诗等方式。而就编集而言,初盛唐诗人还缺乏自己编集作品的意识,中唐以后诗人开始有意识地编集自己的作品。李商隐诗的编集,就目前所知,最早为北宋初年钱若水集诗四百余首,后杨亿也搜集五、七言长短韵歌行杂言共582首,已基本包括今存所有李商隐诗。又考《旧唐书·李商隐传》,称有《表状集》四十卷。12《新唐书·艺文志》称李商隐有《玉溪生诗》三卷。13北宋王尧臣《崇文总目》著录《李义山诗》三卷。14《宋史·艺文志》亦称李商隐有《诗集》三卷。1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五十一著录《李义山诗集》三卷(内府藏本)。16《无题》诗何时被编入李商隐诗文别集?为何被命名为《无题》?迄今为止还没有确凿有据的答案,还有考索发掘的空间。勉强硬套的索解和主观性太强的评述不能让我们信服,唯一可靠的还是诗的文本以及它们有文献可征的被接受状况。
(一) 晚唐无题诗风与李商隐《无题》诗仿作史一证
晚唐唐彦谦、韩偓、吴融等人都有《无题》诗,然而他们不仅在艺术上不及李商隐《无题》之作,且在形式上也与李商隐有明显的区别。唐彦谦《无题十首》为七绝组诗,并且显然是有爱情本事的,它从春日陌上寻芳,“折得东风第一枝”(喻所恋女子)写起,历咏其人之色艺,双方之好合,彼此的惜别,以及别后双方的思念。从第六首开始,双方夹写,一首写男思女,一首写女思男,最后表达重会的期盼。首尾完整,结构严密。用组诗的形式叙写男女双方离合相思的完整历程,与李商隐《无题四首》、《无题二首》之貌似组诗,实则各首间并无关连的情况显然有别。而韩偓前期所撰《香奁集》中的《无题》诗(《全唐诗》中录其《无题》第二首、第四首)均为五言排律,而且写得极其绮艳靡丽,风格类似李商隐《拟意》、《《镜槛》、《碧瓦》而不类其《无题》诸篇。这说明,韩偓等人是把《无题》诗作为艳情诗的代称来进行创作的。《香奁集》有《无题诗序》云:“余辛酉年戏作《无题》十四韵,故奉常王公相国首于继和,故内翰吴侍郎融、令狐舍人涣、阁下刘舍人崇誉、吏部王员外涣相次属和。余因作第二首,却寄诸公,二内翰及小天亦再和。余复作第三首,二内翰亦三和,王公一首、刘紫微一首、王小天二首、二学士各三首。余又倒押前韵成第四首,二学士笑谓余曰:‘谨竖降旗,何朱研如是也?’”17从他们相继唱和,甚至倒押前韵,类似逞才斗胜的行止看,所写的艳情自非隐秘的爱情,而是当时士大夫间夸示风流的虚拟之作。《香奁集》中还有六言律诗《无题三首》(一本作《六言三首》),亦写艳情。18与唐彦谦的《无题十首》相比,唐作虽然贯串了男女双方会合相离的情事,但主要还是抒情;而韩偓之作,却主要是写艳情之事,其诗品也不如唐作。陆游所谓“率杯酒狎邪之语”,应主要指此种《无题》。《香奁集》中还有一大批写男女情爱的诗,其中大部分从诗题及所写内容就可看出,它们是写实际经历的具体情事,有具体的对象乃至具体的场合与情节,如《马上见》、《遥见》、《席上有赠》等等。这些诗所写的或许不是同一对象,但都实有其人其事。其中有不少流于猥亵,连制题也类似南朝宫体。但有些短章,写一个片段情事,比较生动,也较有韵味,这类诗的写法更近于元稹的艳诗短章,而与李商隐《无题》不类。吴融除有一首无题七律直抒人生感慨、与爱情无关外,有《和韩致光侍郎无题三首十四韵》和《倒次元韵》,与韩偓之作大同小异。唐彦谦《无题十首》无序,韩偓《香奁集》的《无题诗序》指明为“戏作”,其仿作者吴融等自亦相同。
宋初西昆派极推崇李商隐,《西昆酬唱集》中有《无题》、《拟意》等有关男女之情的诗二十三首,均为七律,且明显受李商隐《无题》七律影响,却无序言证明是和李商隐《无题》诗之作。19北宋晏殊有《寓意》(“油壁香车不再逢”)又题作《无题》、《寄远》,艺术成就较高,但与李商隐《无题》诗还是有根本不同,难知是否为仿李商隐《无题》诗而作。苏轼的《无题》诗直抒人生感慨,完全与艳情无关。南宋陆游有七首《无题》,回归情而始寓以身世之感。这些作品从字面上看与男女之情有关,风格比较绮艳,形式为七律、七绝两种,受李商隐《无题》七律、七绝的影响较为明显。要判断陆游七首《无题》的内容和性质,文本固是最基本的依据,陆游本人有关《无题》的言论也是重要的参考。陆游《老学庵笔记》论唐人《无题》说:“唐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近岁吕居仁、陈去非亦有曰‘无题’者,乃与唐人不类,或真亡其题,或有所避,其实失于不深考耳。”20这是诗话笔记中最早论及唐人《无题》诗的资料。而李商隐《无题》不可以“率杯酒狎邪之语”而概之,则陆游所言《无题》是否指李商隐《无题》诗很可怀疑,笔者认为更可能是指晚唐的艳体诗。此后元末杨维桢有《无题效商隐体四首(与袁子英同赋)》21。明代拟《无题》诗风大盛,前期有杨基《眉庵集》卷九《无题和李义山商隐》22,蒋冕《琼台先生诗话》载“童志昂、刘勤谟诸公尝和李商隐《无题》诗”23,又有何乔新《椒丘文集》卷二十四《无题和李商隐韵》十首24、杜约夫《无题》四首(见谢榛《四溟诗话》)25等等,后期最有名的有王彦泓《疑云》、《疑雨》二集中大量《无题》诗。清代也多有仿作者,详见《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
由以上材料可见,晚唐唐彦谦、韩偓、吴融等人的《无题》诗并非仿李商隐《无题》诗所作,北宋初西昆派诗人创作的《无题》乃有李商隐《无题》诗影响痕迹,南宋陆游的七首《无题》与李商隐《无题》诗更为接近,金元以后的《无题》诗始明言为仿李商隐《无题》诗所作。以李商隐《无题》诗的艺术成就,但却被排除在晚唐《无题》诗创作热潮之外,北宋初年对西昆派无题诗创作产生明显影响却不见相关诗话笔记评论(钱惟演文集大多散佚,杨亿今存《武夷新集》二十卷26,刘筠今存《肥川小集》一卷27,均无对李商隐《无题》诗评论,后世诗话笔记也不见引录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对李商隐《无题》诗的评论),南宋陆游《无题》诗明显模仿李商隐,而笔记里谈到唐人《无题》竟也不提及,这些都说明李商隐《无题》诗迄至南宋在诗歌的身份定位上尚存在疑点。
(二) 李商隐《无题》诗入选集情况一证
据笔者所见,南宋前李商隐《无题》诗入选集状况如下:
前蜀韦庄《又玄集》以“但掇其清词丽句,錄在西斋;莫穷其巨派洪澜,任归东海”为宗旨,选李商隐《碧城》、《对雪》、《玉山》、《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未选《无题》和《锦瑟》。28
后蜀韦縠选编《才调集》十卷,诗一千首。其自序云:“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29可视为其选诗标准。《四库全书总目》谓:“縠生五代文敝之际,故所选取法晚唐,以秾丽宏敞为宗,救粗疏浅弱之习。”30实际上韦縠所选,多为近体艳情之作或风格绮艳的诗,李商隐诗共选四十首,全为近体律绝,无一首古体,其内容可判定是写艳情的二十二首,占了一半以上。但风格同样偏于绮艳,内容也属于艳情的《无题》七言律绝以及《锦瑟》却未入选。31
《文苑英华》编成于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十二月,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曾两次增删、复校。这部主要选录唐代诗文的千卷总集共选入李商隐各体诗五十六首,未选《无题》和《锦瑟》。32
北宋后期郭茂倩《乐府诗集》选李商隐《江南曲》、《王昭君》、《无愁果有愁曲》、《杨柳枝二首》、《汉武帝三首》、《烧香曲》、《房中曲》、《河内诗三首》、《楼上曲》、《湖中曲》,未选颇有乐府民歌风味的《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近知名阿侯”)。33
南宋初年洪迈《唐人万首绝句选》经后人多次增改,其中收入了李商隐《无题》(“白道萦回入暮霞”)、《无题二首》(“闻道阊门萼绿华”)、《无题》(“紫府仙人号宝灯”),又有今题为《留赠畏之》的“待得郎来月已低”、“户外重阴黯不开”两首被题为《无题》。《唐人万首绝句选》原本已佚,现存最早有晚明赵宧光编次的版本,而洪迈《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专评李商隐诗“当句对”时大量引用李商隐诗中的当句对而全然不提其运用当句对显著的《无题》七律(详见后文所引材料),可见,原本是否收入李商隐《无题》诗值得怀疑。34
南宋前期赵蕃、韩淲辑,宋末元初谢枋得所注《唐诗绝句》(又名《注解章泉澗泉二先生選唐詩》、《注解选唐诗》)五卷选李商隐《夕阳楼》、《过楚宫》、《嫦娥》、《贾生》四首,无《无题》。35
南宋末年周弼所选的《三体唐诗》只选五七言律和七绝。其中选李商隐七律《锦瑟》、《隋宫》、《马嵬》、《筹笔驿》、《闻歌》、《茂陵》,七绝《宫词》、《汉宫》、《贾生》。七律选篇颇精,已接近后世公认的李商隐七律代表作,而可代表其七律水平的《无题》竟不入选。36
从以上例证可大概看出,南宋以前,李商隐《无题》诗流传状况很可能与一般诗作有别。南宋以后李商隐无题诗开始频繁见于唐诗选本中。元好问所编《唐诗鼓吹》多选中晚唐诗人,李商隐入选三十四首,中有《无题》(“万事风波一叶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无题》(“来时空言去绝踪”)、《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这个选目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选入了李商隐七首七律《无题》中的五首(未选入的仅《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与“重帷深下莫愁堂”),这是选家首次选入这么多李商隐七律《无题》。37元初方回所编选点评的《瀛奎律髓》为唐宋五七言律选评本,所选李商隐诗有卷七风怀类《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方回《瀛奎律髓》将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归入“风怀类”,可视为李商隐《无题》诗元代已有寓托说的标志。)而元代中后期杨士弘编选的《唐音》“唐音遗响”卷之六收李商隐各体诗二十八首,中有《无题》(“八岁偷照镜”)、《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38。另外,明初高棅的《唐诗品汇》在第二十一卷余响中只选了李商隐的一首《无题》(“八岁偷照镜”)39。高棅选得较多的是李商隐的七律与七绝,并于《叙目》中首次从整体上对李商隐七律咏史之作给予高度评价40,但对其七律《无题》,则无一言道及,令人费解。不过就高棅崇尚盛唐、贬抑晚唐的诗学主张来看也不奇怪。他之所以选入《无题》(“八岁偷照镜”)一首,当是因为它在李商隐《无题》诗中是最容易让人认为有寓托的。晚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选诗以幽深孤峭为宗,共选李商隐诗十三首,中有《无题》(“照梁初有情”)。 明末陆时雍《唐诗镜》四十九卷,选李商隐七古、五七言律绝,七律中有《锦瑟》、《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42清代李商隐《无题》诗见于选本更为频繁,详见《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
(三)诗话笔记中的《无题》诗一证
李商隐《无题》诗到南宋才见于诗话笔记。一是《无题》(“八岁偷照镜”),见于南宋初年曾季貍的《艇斋诗话》:“晏叔原小词:‘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吕东莱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此语本李义山诗,云:‘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43一是《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见于与曾季貍大约同时的葛立方的《韵语阳秋》:“仲长统云:‘垂露成帏,张霄成幄。沆瀣当餐,九阳代烛。’盖取无情之物作有情用也。自后窃取其意者甚多。李义山《无题诗》云:‘春蚕到死丝方歇,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又是一格。今效此体为俚语小词传于世者甚多,不足道也。”44这两则材料都还只论及艺术性,并未进行索解,也未对《无题》诗专作评论。同是南宋初人的洪迈的《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则有这样一段评论:“唐人诗文,或於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於《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斲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庾子山诸人亦如此。……李义山一诗,其题曰《当句有对》,云:‘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但觉游蜂绕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其他诗句中,如‘青女素娥’对‘月中霜里’,‘黄叶风雨’对‘青楼管弦’,‘骨肉书题’对‘惠兰蹊径’,‘花须柳眼’对‘紫蝶黄蜂’,‘重吟细把’对‘已落犹开’,‘急鼓疏钟’对‘休灯灭烛’,‘江鱼朔燕’对‘秦树嵩云’,‘万户千门’对‘风朝露夜’,如是者甚多。”45李商隐《无题》诗中当句对甚多。虽今人钱钟书认为一句当中对偶两词有一字相同的才算“当句对”46,但洪迈所谓的“当句对”是广义上的,以他的说法,李商隐《无题》中当句对用得极为频繁,然而他却没有提到李商隐《无题》诗的当句对。南宋前期陆游《老学庵笔记》评论唐人《无题》“率杯酒狎邪之语”,其所言《无题》很可能并非指李商隐《无题》诗,而指晚唐艳体,但这一评论却开了后人考索《无题》诗本事的风气。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47此后李商隐《无题》诗即开始频繁见于诗话笔记中,直至清代形成索解热潮。
综上所述,李商隐《无题》诗并不属于晚唐《无题》诗的创作潮流,其内容在北宋初年对西昆派无题诗创作产生明显影响,虽然不见相关诗话笔记点明,但杨亿、刘筠、钱惟演三人的创作明显可见其影响痕迹。杨亿搜集李商隐诗五百多首,已基本包括今存诗篇,其中当已有今题《无题》的诗。南宋陆游《无题》诗明显为仿李商隐《无题》诗所作,而陆游关于“唐人《无题》”的评论中竟不提及,则当时李商隐《无题》诗很可能还未定名,是故陆游虽受其影响,但他的评论却是对晚唐艳体而发。结合李商隐《无题》诗晚唐五代及北宋时期不见于诗话笔记、无人对其性质及内容意蕴进行阐释,南宋初年始见于诗话笔记中并被冠以《无题》之名,南宋以后始频繁出现于选本中等或可知:今题《无题》诸作系南宋初年编刻李商隐诗集者所命名,此前它们是缺题的。缺题的原因一般都是佚失,但风格卓异的《无题》诸诗的集体缺题显然不能用佚失来解释。
三、《无题》诗与唐传奇
2005年11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发表了《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一文,提出李商隐无题诗出自其佚失传奇文的观点,给人很大的启发。作者将李商隐《无题》诗的范围界定在《全唐诗》辑录的李商隐诗歌中的《锦瑟》和以《无题》为题的十六首(具体篇目见前文)。该文首先论证了李商隐创作传奇文的必然性,用充足的材料证明了“李商隐平生是论究唐代小说、戏乐体类、杂剧体格的”,又根据“中晚唐诗人有写作传奇的风气和要求”及“唐人作小说传奇多有诗辞夹入散叙,同代及后代也多有续作和改作”推测李商隐曾用传奇“行卷”,并且用的是说唱相间、韵散连缀的文学体裁。文中言“唐代这种说唱文学的传写本,一般可分录为两种本子:一是详明的全文;二是省略叙说只录诗辞的节本(此因说话人要背诵传奇中的诗辞,故只节录诗辞)”48,认为李商隐传奇原文佚失,但因为说唱文学的兴盛,其中的诗辞却借助只摘录诗辞的节本流传了下来,后来李商隐诗集的编者采录这种节本中的诗辞,即为《无题》。然后,该文即将《无题》和《锦瑟》一首系于作者认为李商隐曾写的三篇传奇文的故事情节,整个论证虽不能证明结论的必然性,但是在细节的考索上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在思路的拓展上更是极具开创性和启发性。李商隐的无题诗是否真的如上所述,是出自李商隐曾经创作的传奇文呢?它们在晚唐是怎样流传的呢?在李商隐无题诗已经被误解、曲解,乃至神化的今天,对它们的读解已经超越了古代诗学研究的范畴,变成一种被贴上“现代性”标签的潮流,离古典诗学本身越来越远。用现代学术来读解古代作品,不是为了取悦现代人,而应该以认识古代诗学的真谛为目的。该文虽多有推断的成分,但是学术的进步往往肇始于大胆而不乏根据的假设。“唐代尚未刊行小说,只俗讲、变文、早期话本还有唐代抄本存世,均为纸介质文献,是唐代小说以自身形态传世的主要类型。而其他诸类小说的唐本早已湮没,现存者主要是赖后世小说类书、辑佚本得传。辑佚始于宋,极盛于明清,至近代仍未消歇。”49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李商隐是否作过传奇文以及所作传奇文的面貌如何已难考见。然而,我们还是可以找到李商隐《无题》诗和唐传奇关系的一些证据。
(一)李商隐《无题》诗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特殊性都与唐传奇一定程度的契合
首先,李商隐《无题》诗所写爱情带有一定的市民思想色彩。唐代为古代诗歌创作高峰,通俗文学包括变文、俗赋、话本等也开始蓬勃发展,两股潮流有碰撞,但还是界限分明。伴随唐代社会发展,又有古代小说文体自觉的内在要求,唐传奇兴起,以文人为创作主体,虽然其中诗文结合、叙事与抒情结合的表现方法明显体现出小说向诗歌靠拢的倾向,但由于素材多来自社会生活及“说话”、“俗讲”等市民文学,必然带有一定的市民阶层思想。李商隐《无题》诗既为文人诗歌,又带有一定的市民思想色彩,明显为二者融合的产物,则它们很有可能出自文人创作而包含一定市民思想的传奇文。从字面上看,《无题》诗所写的都是爱情。中国文人写作艳诗,始于齐梁宫体诗,把妇女当作赏玩的对象,自然难有真情之作。唐代文人爱情诗大体仍朝着艳诗的方向发展,因唐代社会风气很开放,但是文人士大夫的爱情诗不像民间诗歌那样纯粹是心声的表达,而往往用来酬赠、干谒,以显才情,而且多是写非正室妻子的婢女、小妾或是青楼女子一类人物,态度不可能是平等的。而李商隐的无题诗乃至他的其他一些爱情诗中的男女主人公在爱情上地位是平等的,因此长久以来颇受关注。但是我们能否仅仅用诗人的个性来解释这种不同呢?李贺的诗歌风格也许可以这样解释,那是因为他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其实没有什么变化,但李商隐就不同了,思想情感变了,仅仅用诗人的个性来解释就不容易让人信服。或者我们可以从李商隐的身世中发现一些线索,比如说他家族中几个姐妹的爱情生活不如意,还可以从他的一些文章中发现他对婚姻的独特看法。但是,这些在唐代文化的大环境中都并不是李商隐所独有的,因而也就不能成为有说服力的证据。何况李商隐也不是所有的爱情诗都有这种思想情感,他也不乏带有轻艳色彩的赋艳之作,如《拟意》、《碧瓦》、《镜槛》等等。
其次,李商隐《无题》诗的形式特点与小说叙事学有某种程度的契合。唐传奇具有“诗笔”性。中唐以来,诗歌写男女情爱的风气渐盛,至晚唐而更炽,与传奇的创作大有关系。自初唐张鷟《游仙窟》以来,小说文本就形成了集诗歌与骈散文诸体特征于一体的综合面貌,尤以传奇、俗赋、变文为代表,并愈演愈烈,很多文本就是以小说传诗,如沈亚之的《湘中怨辞》;有的则是借小说叙述了一个作诗的过程,诗不但是重要的叙事手段,也是目的所在,如《东阳夜怪录》等。韵文也可以叙事,但仍以抒情为主,所以唐代小说叙述方式在总体叙事基础上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就古人的相关评论来看,或称其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50;或谓其叙事“莫不宛转有思致”51,而“藻绘可观”52,使“小小情事,凄惋欲绝”53,这都指唐代小说在承继史著庄严持重风格的同时,具有色彩斑驳的质感与多样化的叙述语调。陈寅恪在笺证《长恨歌》时指出,贞元元和年间兴起的唐人小说特征在备具众体:“陈氏之《长恨歌传》与白氏之《长恨歌》非通常序文与本传之关系,而为一不可分离的共同机构”,并举《唐宋诗醇》和沈德潜评《长恨歌》“戛然而止,不用收结”语,申论“《莺莺歌》以会真结,与《长恨歌》以长恨结,正复相同,至于二诗之真正收结则又各在其传文之中也……盖二诗同为具备众体之小说中之歌诗部分也。”54近几十年,董乃斌《中国小说的文体独立》、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徐岱《小说形态学》第三章第一节“小说的表现形态”中的“小说与诗歌”一题和高永年《诗与小说的联袂与分歧》等等也在“诗与唐人小说”关系的研究专题上有所拓展和深化。最近又有崔际银博士《诗与唐人小说》一书出版,专门研究这个题目。由此可见,唐传奇与诗的关系是古人和今人都注意到了的。
何剑平《李商隐无题诗之寓意与艺术创新》以李商隐《无题》诗在时空结构上的特点来论述它们在叙述方式上的特殊性。55作者先回顾了李商隐以前中国古典诗总的时空观念,指出其在时间上具有持续性的结构、在空间上连贯与外向的特点,即“第一,从不同角度同时呈现自然现象的每一个侧面,空间的移动和转换是有序的(如从全景逐渐过渡到特写,反之亦然),从而使时间的承接也自然、连贯、有序;第二,空间的转换以外在世界为主,即外界景象是诗人感情经验的重心,即便是对内心世界的剖析也是对外在之物的感受印象作描绘方式来结构的”。这是运用现代结构主义的文本分析方法细致地读解古典诗歌。作者继而指出李商隐《无题》诗对于传统时空观念有所突破和扩展。一是“省略作为时间征兆的词语,使标示不同时空的意象和情景相互交错、重迭乃至跳脱,从而使诗境、特有的艺术时空显得朦胧模糊,以增强诗境的暗示性和感受性”。作者举李商隐《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为例,指出首联“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表现的是深夜女主人公在罗帐旁缝制的场景,颔联“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是女主人公回忆中与男主人公邂逅的情景,并认为这种没有导入回忆的时间性词语或主人的回忆标签的写法表现的是一种心理时空,而义山无题诗在运用这种心理时空方面达到了超神入化的境界。二是“舍弃事件过程的连续性,打乱时空结构的自然顺序,利用时间的混合,使一切意象的呈现都在诗人(读者)意识中的现在里”。作者举《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为例,认为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用导入画面的形式将主体(诗人或读者)引入追忆,类似电影中的“闪回”。颔联、颈联用意象表现诗人的心理内容,“由于这一意象置于现实的双重意象之上:我们直接感觉到了诗人,正如诗人自己的感觉一样,感觉到了他最隐秘、最细微的心理内容或精神状态。我们进入诗人的境遇里,同他一道去领略和承受那境遇本身(和所爱者相见的那一幕)”。作者称“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为内心独白,比之为电影的画外解说词,并指出“诗人的意识活动直接呈现于我们眼前”。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想象中的过去场景,又是“闪回”。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回到现实。这造成“同一空间里体现两种时间融合”的效果。“这位叙述者发现他自己面对着两个意象——他先前已经知道的世界与现在在他面前所看到的被时间改变了的世界;当这两个意象被并置时,这位叙述者发现,通过其可见的效果,时间的流逝被突然体验到了。”56“诗人就这样在追忆中重新经历了昨夜整整一个场景,诗人在体验这一场景时,赋予它和现在的情节同样的现实性,保持事物的‘现在发生性’,如此记忆的片断进出于一个永远保持着现在的意识核心。这一个凝注的意识核心使语态也趋于统一。” 可以说这种分析是十分细致而到位的,让李商隐《无题》诗的形式特点凸显无遗。如果仅从艺术效果来看,我们确实可以说李商隐《无题》诗是“诗人进人创作高潮时笔下所展现的那种不辨今昔、亦幻亦真的心里时空;而这种心里时空又恰似人们如醉如痴地沉思往事时真实的心理状态,因而更具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义山无题诗在运用这种心理时空方面,可以说是达到了超神入化的境地。”但是作者只是停留在对诗作艺术特点的阐发上,只将它作为诗人的创造,而没有将它联系于李商隐《无题》诗的产生背景。
事实上,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爱情为主题,而且往往包含叙事的因素,令人想到唐传奇几乎是自然而然的。其中“昨夜星辰昨夜风”一首所言及的情事本可敷衍成白居易《琵琶行》的篇幅,“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等等也有明显的叙事性,“含情春晼晚”一首更是将从日暮至于夜色苍茫的含情相思而欲登搂相见一直到天色欲晓时的凄然归去这段特定的时空情境内诗人欲见所思女子而终不得见的一段心理历程用叙事的形态表现出来。李商隐《无题》诗中最重要的几首七律,从诗面上来看,就是有恋爱本事的抒情诗,而加上其他几首,其中涉及的情事又并非全为人间事,还有仙道的内容。唐传奇中的诗,有的是作者在叙事中为故事人物有感而作,如元稹《会真诗》,与叙事诗相近,有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自己所写(其中又分作者代写与引用别人所写之诗,后者如《红线传》中杨巨源诗)。其中小说中的人物自己所写而实为小说作者所写的诗有作者和叙述者相区别的问题。以“獭祭”闻名的李商隐创作出面貌迥异的《无题》,写的是艳情而与齐梁以来的艳诗不类,就在于艳诗中主体是诗人、客体是女子,两者之间无中介,虽然一对一,其实隔膜不通;李诗中间其实是添进了一个叙述者,反而拉近了爱情距离,造成如前引何文所言的特殊效果。这种效果是李商隐突发奇想得来的么?据《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中所论述的李商隐对唐传奇的接受情况,又有李商隐曾写的与李郢有关的诗和李郢的两首佚诗互相关合的事实证明李商隐有赋他人艳情的习惯57,完全可以推想李商隐《无题》诗出自他所作的传奇文,而其中当有仙道类传奇文。这样就可以解释在李商隐《无题》诗中我们看不到以追忆呈现诗中叙事的抒情主体的确定形象,却能轻易地想象出虚构的故事主人公的特点。在传奇中,作者虚构一个叙述者,在以叙述者的口气创作诗辞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小说中的角色,这种情况下创作的诗辞既不需要过多地点明场景(因为场景蕴含在故事情节之中),又必然带有动作性、时间次序、场面调度等叙事成分。任半塘在《唐戏弄》中说:“夫唐传奇之本身,原为专门叙述故事之散文而已。乃其中竟有杂见韵语,插于情节之间,且指明为歌辞,有多为双方对唱各作代言,前后映带者。更于情节之叙述中,曾说明场面、动作、次序等等。既如此,凡构成剧本之重要成分,实已一一具备,其现状虽仍为小说体制,只需稍加勾勒,即俨然剧本,符合舞台串演之需要矣。”58从叙述语气上来看,我们可以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其他爱情诗做一比较,与《无题》七律最接近的莫过于他的《春雨》一诗,两者比较,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有无明确的倾诉对象,比较结果可得下图:
少时空描述
|
希望〈——《无题》——〉有倾诉对象(倾诉性语气)
绝望〈——《春雨》——〉回归自我(判断性语气)
|
多时空描述
也正是因为《无题》有故事情节做铺垫,可以省略时空描述,因而虽然有叙事的成分,但是仍然主观性、抒情性很强,而且正是因为其中包含着恋爱本事而使得情感的浓度更高。前文《李商隐无题诗之寓意与艺术创新》所说的心理时空实际上并不是诗人的,而是诗人想象出来的。当深情绵邈的李商隐将自己想象为传奇故事中的人物时,他用来进行内心独白的诗辞就具有了一种难以模仿的特殊面貌和特殊魅力。
(二)李商隐很可能创作过传奇体小说
笔者还在对唐代创作传奇之风气的考察中找到一些佐证证明李商隐很可能创作过传奇体小说。唐代传奇小说创作风行,以至形成“群落”现象,有家族群落、亲属群落、友朋群落、党派群落等。友朋群落指或是举业同窗、或是志趣相投、或是相互敬重、或是文风相侔的小说作者,他们互相为小说题序,或者在小说创作上互相影响,有些名诗人如顾况、温庭筠等爱好小说,对唐代小说发展影响极大。亲属群落与友朋群落有交叠,温庭筠在襄阳徐商幕与同僚段成式相善,二人结为儿女亲家,温庭筠著《乾(月巽)子》受段成式《酉阳杂俎》影响。李商隐小说作品今仅存《杂纂》一书,温庭筠《乾(月巽)子》有李商隐序,解释其书名为以味设喻,并称其意与段成式《酉阳杂俎序》相似,都是以为志怪之书具有特殊滋味,可以赏心悦目。59可见李商隐不但喜好小说,而且受友朋群落的影响。温庭筠《乾(月巽)子》全书体例与《酉阳杂俎》相似,包括志怪传奇杂事诸体。结合传为苏轼所撰的《渔樵闲话》中引录了李商隐赋三怪物的文章(文已佚)之事60,李商隐很有可能创作过志怪体、传奇体小说。李商隐《无题》诗与因党争而产生的小说当无关系,就他本人的性格以及他对小说创作的态度,也不太可能创作党争小说。但李商隐入王茂元幕后曾代其上李德裕三状,对其政绩作了衷心的叙赞,时李德裕还未任宰相。《旧唐书·李商隐传》说:“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厚遇之。”61《新唐书·李商隐传》也说“茂元善李德裕”62。李商隐可能在李德裕任宰相前就与之有来往,李德裕任宰相后也还有接触。李德裕于唐武宗开成五年(840年)秋入相,不喜科举,有小说集《次柳氏见闻》,会昌三年(843年)的状元卢肇登榜得益于他,卢肇有小说集《逸史》,他能够与李德裕建立良好关系,与二人对小说的共同爱好很有关系。另外,当时传奇小说创作蔚为风气,牛僧孺及其幕僚亦爱好小说,牛有《玄怪录》,含志怪传奇杂事诸体。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一生与其子令狐綯关系密切,与牛党之人也多有交往。在这样的环境中,除杂事体小说《杂纂》外,李商隐很可能还创作过志怪体、传奇体小说。
唐代诗歌创作达到全盛,其标志之一就是诗人对各种诗歌体裁的纯熟运用,唐传奇中的诗也是诗体赅备,古体、近体、杂体俱有。其中七言律诗不多,为诗中小说人物所写的更少,其中如卢言《卢氏杂说》之《洛中举人》有洛中举子重遇乐妓茂英时的赠诗:“忆昔当初过柳楼,茂英年小尚娇羞。隔窗未省闻高语,对镜曾窥学上头。一别中原俱老大,重来南国见风流。弹弦酌酒话前事,零落碧云生暮愁。”63与一般酬赠之作无异,仅在内容上属于小说的一部分。李玫《纂异记》之《嵩岳嫁女》有叶能静应王母之命献给穆天子的诗:“幽蓟烟尘别九重,贵妃汤殿罢歌钟。中宵扈从无全仗,大驾苍黄发六龙。妆匣尚留金翡翠,暖池尤浸玉芙蓉。荆榛一闭朝元路,唯有悲风吹晚松。”64为借以咏史之作,更与一般咏史诗无异。李商隐《无题二首》(“昨夜星辰昨夜风”、“闻道阊门萼绿华”)、《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明显为故事主人公的追忆,集叙事和抒情于一体,《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为故事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中的自述,就事而发,本身又为抒情,《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虽无明显的叙事性,但其抒情语气亦与他的叙事性强的一般爱情诗如《春雨》等不同,有着强烈的倾诉性。
此外,唐传奇中诗辞有在形式上类似李商隐《无题》诗,这也为二者的紧密关系提供一个佐证。大约与李商隐同时的张读有文言小说集《宣室志》,其中《谢翱》一篇叙谢翱某夜与一美人谈宴花丛、赠诗寄情,第二年谢生下第归乡途中,追感前事而为诗云:“一纸华笺丽碧云,余香犹在墨犹新。空添满目凄凉事,不见三山缥缈人。斜月照人今夜梦,落花啼鸟去年春。红闺更有堪愁处,窗上虫丝镜上尘。”65后此女乘车而至,并且留诗一首曰:“惆怅佳期一梦中,五陵春色尽成空。欲知离别偏堪恨,只为音尘两不通。愁态上眉凝浅绿,泪痕侵脸落轻红。双轮暂与王孙驻,明日西驰又向东。”66前诗追忆,因眼前墨有余香的“华笺”勾起回忆,颔联、颈联似为抒情实含叙事,而无“想”、“忆”等回忆标签,末联想象对方,已不属追忆,而与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后半首“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之意相近,就叙述语调来看有强烈的倾诉性。后一首首联追忆前事,颔联、颈联言别后不通音尘之恨,尾联言当日重会又将远别之事,所言情事的时空跳接极大,但绝少时空描述,从叙述语气上看有特定的抒情主人公,因而句句叙事而又句句言情。首联相当于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前三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之追忆,颔联、颈联堪比《无题》(“凤尾香罗薄几重”)颈联“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或《无题》(“重帷深下莫愁堂”)前三联“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尾联又与《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断蓬”相近。虽然因情节需要叙事的时间跨度更大,但叙述方式和叙述语气与李商隐《无题》诗已十分相似。唐传奇中诗辞形式为七律者不多,其他形式的诗也有叙事性较强且叙述方式和叙述语气与李商隐《无题》诗相近者,可举之例甚多,本文限于篇幅从略。
另外,五代时有《灯下闲谈》一书记唐末及五代异事,作者已佚,张钧衡《适园丛书》跋语言作者“大约宋初人,就著于五代时也”。中有《神仙雪冤》一篇,写神仙虬须叟为商人刘损夺回被唐末乱臣吕用之霸占的妻子与钱财的故事,刘损被夺妻后下狱,献金得以免罪,愤惋成诗三首,其一曰:“宝钗分股合无缘,鱼在深渊日在天。得意紫鸾休舞镜,断踪青鸟罢衔笺。金杯倒覆难收水,玉轸倾欹懒续弦。从此蘼芜山下过,只应将泪比黄泉。”此诗与李商隐学李长吉体的《燕台诗》相似,辞藻奇丽而情深似海,而形式为七律,说明李商隐爱情诗在晚唐五代对传奇中诗亦有影响,可为唐时诗歌影响传奇一证。
结论
综上所述,并结合唐代创作传奇的风气和李商隐作品大量佚失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李商隐《无题》诗出自传奇文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唐传奇作者按创作情况其身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小说家兼诗人、诗人兼小说家、散文家兼小说家、历史学家兼小说家。67小说家兼诗人以创作小说名世,他们的小说中所含诗歌被后世诗集所收录,但标出的诗歌作者是小说人物之名。诗人兼小说家以诗名世,但兼作小说,名家有张说、元稹、白居易、顾况、王建、温庭筠等,其他则有郎余令、唐晅、张荐、陆长源、蒋防、南卓、杨嗣复、郑还古、卢言、曹邺、李伉、卢肇、房千里、袁郊、郑綮、杜光庭、康軿、刘山甫、李琪、沈彬、何光远、卢求、王毂等。他们创作的传奇小说中的诗并不被辑入个人诗集,在《全唐诗》中均被归为故事中人物所作,如温庭筠《乾(月巽)子》中《薛弘机》、《何让子》等篇,袁郊《甘泽谣》中《红线》、《圆观》等篇,其中诗辑录在《全唐诗》中作者都署名为故事中人物。据笔者考察,唐五代传奇中有不少内见较多诗辞的佚名之作,其中的诗辞被录入《全唐诗》时,小说中身份确定者的诗被辑入《全唐诗》并署名为故事人物所作,而身份难以确定者的诗则不被录入,若知小说作者按理则应录入其名下,可见唐五代时并不把文人所作传奇中的诗辞辑入个人别集,否则不应多有内见较多诗辞的佚名传奇作品。唐传奇中的诗辞有不同于一般诗作的流传状况,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李商隐《无题》诗在南宋以前仿作者多而不入选集、诗话笔记评论。
流传下来的唐传奇中的诗,作者大多归属于小说人物,即使是自述类小说,其中的诗也不一定被视为小说作者的诗作,如张鷟《游仙窟》中的诗在《全唐诗》中不被辑录。传奇作者或传奇所写人物为著名诗人的,其中的诗作被编入诗人专集有四种情况:一是置于小说故事情节之外且明确标识为小说作者所作的诗歌,如元稹《莺莺传》篇末的《会真诗》三十韵和罗隐《中元传》末尾所附的一首罗隐所作、类似后世章回小说的终场诗的七律,这类诗歌与小说的关系较为松散;一是在叙述著名诗人事迹的小说中指明为其所作的诗歌,如白居易《寄白头陀》、《答客说》即辑录自卢肇《逸史》中的《白乐天》;一是纪实性较强的自述小说中有叙述者亦即小说作者创作的诗歌,如沈亚之《秦梦记》中的诗;一是处于小说行文之中,用以为必要的叙说交待、分析评价,显系小说作者所作的诗歌,这类诗有比较明显的标志,常常由“谨为陈说”、“而为转说”等带出,与变文相似。李商隐《无题》诗当不属于这四类,如果流传下来,应该被署名为传奇中人物所作,但因传奇原文佚失,摘录诗辞的节本流传下来,其后不久被杨亿搜求,才被视为李商隐的诗歌作品。若果真如此,情况可能是这样的:李商隐曾作爱情题材的传奇文,其中的诗辞为人称赏,但只是作为传奇中诗辞而不被视为一般诗作,后其传奇文被作为说唱话本,原文逐渐佚失,但摘录诗辞的节本则流传下来,在北宋初年被杨亿以缺题诗的形式收入李商隐诗集中。杨亿搜集李商隐诗务求全面,收入无题目的传奇中诗当能理解。李商隐《无题》诗正式定名《无题》当在南宋,故开始见于诗话笔记评论,金元以后开始见于唐诗选本中。南宋陆游论《无题》诗时对有所寓托的《无题》给予肯定,他的《无题》诗创作形式上受李商隐影响,内容上有所寓托,不论他所见李商隐《无题》诗是否已被题作“无题”,他可能是认为它们是有所寓托的。他对《无题》诗的评论在后世论李商隐《无题》诗的诗话笔记评论中被广泛引用,结合元代初年方回《瀛奎律髓》选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无题》(“飒飒东南细雨来”)、《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入卷七风怀类的材料可见,认为李商隐《无题》诗本名“无题”、为抒写风怀之作的误解是从南宋以后开始的,而陆游的这一评论起了很大的作用。南宋初年曾季貍《艇斋诗话》、葛立方《韵语阳秋》两则诗话都只从艺术上论及义山《无题》诗。后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其十二有“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可见误解在金元时期已开始形成,继而形成明清的索解热潮以及现代研究者甚多而仍无定论的奇特现象。
笔者认为李商隐《无题》诗出自他的佚失传奇文,至于它们可能出自什么样的传奇文,《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一文已以诗意考释为基础进行了推断。“唐代中叶以后,传奇文崛起、叙事诗兴盛,文体之间的渗透与位移,歌诗曲子、说讲变文、传奇小说、戏乐杂剧等文体之间增创互动,同类题材之间文人竞作,对这些文学现象的再认识,关乎我们对唐代文学的整体观,是研究文学史的人值得注意的新课题。”68笔者同意这种观点,认为研究唐代诗史需考虑诗歌创作与传奇小说、说讲变文创作之间的关系。本文结论的确立还有待相关文献材料的发掘以及对唐传奇诗文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尾注:
1 洪邁辑,趙宧光、黃習遠增补.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绝句[M].吴郡赵氏刻本,1607(明万历三十五年)
2 李商隐撰,朱鹤龄笺注,沈厚塽辑评.李义山诗集[M].广州倅署三色套印本,1870 (清同治九年)
3 刘学锴.李商隐传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630-633
4 徐朔方.论李商隐的无题诗[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Z1):77
5 杨柳.如何理解李商隐诗——评近年来研究李商隐诗的一些问题[J]人文学刊.1980(6):71-72
6 杨基撰,杨世明、杨隽校点.眉庵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5:253
7 何乔新撰.椒丘文集[M].余莹刻本,1522(明嘉靖元年)
8 纪昀等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民国75年):第1611册
9 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87
10 见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 见苏雪林.玉溪诗谜[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民国36年)
12 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78
13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612
14 王尧臣.崇文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362
15 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5342
16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3897-3898
17 韩偓撰,刘复校点.香奁集[M].北京:北新书局,1926(民国15年):77-78
18 同上:43-44
19 见杨亿编,周桢、王图炜注.西昆酬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20 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108
21 楊維楨撰,樓蔔瀍注.鐵崖詩集[M].諸暨樓氏崇德堂补刻本,1888(清光绪十四年)
22 杨基撰,杨世明、杨隽校点.眉庵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5:253-254
23 据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15
24 何乔新.椒丘文集[M].余莹刻本,1522(明嘉靖元年)
25 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87
26 杨亿.武夷新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民国75年):第1086册
27 陈思编,陈世隆补.两宋明贤小集.[M]//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民国75年): 第1362~1364册
28 韦庄编.又玄集[M]//唐人选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01-402
29 韦縠编.才调集[M]//唐人选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44
30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5096
31 韦縠编.才调集[M]//唐人选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573-580
32 见李昉等编.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33 见郭茂倩编.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34 洪邁辑,趙宧光、黃習遠增补.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绝句[M].吴郡赵氏刻本,1607(明万历三十五年)
35 赵蕃、韩淲辑,谢枋得注,黄屏点校.谢注唐诗绝句[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45-47
36 据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42-43
37 钱牧斋、何义门评注,韩成武、贺严、孙微点校.唐诗鼓吹评注[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347-379
38 同上:812-823
39 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243-244
40 同上:707
41 据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
42 同上:13
43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283-284
44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509
45 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48-249
46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83-185
47 元好问撰,姚奠中编,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269
48 叶玉华、叶德林、丁淑梅.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58
49 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22
50 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135
51 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192
52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283
53 洪迈.唐人说荟凡例[M]//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21
54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4-5
55 何剑平.李商隐无题诗之寓意与艺术创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本段引此文不另注
56 (美)弗兰克等著,秦林芳编译.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1.见何剑平文注
57 李商隐诗歌接受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371-375
58 任半塘.唐戏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1085
59 据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37
60 据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25
61 刘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077学锴.
62 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792
63 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卷273
64 袁闾琨等.唐宋传奇总集(唐五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628
65 袁闾琨等.唐宋传奇总集(唐五代)[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802
66 同上:803
67 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24-29
68 叶玉华、叶德林、丁淑梅.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64
【参考文献】
[1]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2]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刘学锴、徐恕诚等.李商隐诗歌集解[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
[4]刘学锴、徐恕诚、黄世中.李商隐资料汇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刘学锴.汇评本李商隐诗[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6]刘学锴.李商隐传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7]董乃斌.李商隐传[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8]徐朔方.论李商隐的无题诗[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Z1)
[9]杨柳.如何理解李商隐诗——评近年来研究李商隐诗的一些问题[J]人文学刊,1980(6)
[10]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M].北京:中华书局,1963
[11]苏雪林.玉溪诗谜[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7(民国36年)
[12]叶嘉莹.迦陵论诗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3]方瑜.中晚唐三家诗析论[M].台北:牧童出版社,1975(民国64年).
[14]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15]王汝涛.全唐小说[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3
[16]袁闾琨等.唐宋传奇总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17]李昉等编.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1961
[18]董乃斌.中国小说的文体独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19]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0]徐岱.小说形态学[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2
[21]任半塘.唐戏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程千帆.古诗考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24]程千帆.俭腹抄[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
[25]高永年.诗与小说的联袂与分歧[J].古典文学知识,2000(2)
[26]邱昌员.论唐人融诗入小说[J].贵州社会科学,2006(5)
[27]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28]黄大宏.唐代小说重写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29]何剑平.李商隐无题诗之寓意与艺术创新[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2,(2).
[30]叶玉华、叶德林、丁淑梅.李商隐无题诗和他的佚失传奇文[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
[31]曹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32]元结等.唐人选唐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3]洪邁辑,趙宧光、黃習遠增补.宋洪魏公進萬首唐人绝句[M].吴郡赵氏刻本,1607(明万历三十五年)
[34]李商隐撰,朱鹤龄笺注,沈厚塽辑评.李义山诗集[M].广州倅署三色套印本,1870 (清同治九年)
[35]赵彦卫.云麓漫钞[M].北京:中华书局,1996
[36]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37]侯忠义编.中国文言小说参考资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38]刘昫等.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9]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0]王尧臣.崇文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1]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42]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
[43]洪迈.容斋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44]韩偓撰,刘复校点.香奁集[M].北京:北新书局,1926(民国15年)
[45]杨亿编,周桢、王图炜注.西昆酬唱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46]陆游撰,李剑雄、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47]杨基撰,杨世明、杨隽校点.眉庵集[M].成都:巴蜀书社,2005
[48]邱达民.琼台诗话评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49]何乔新撰.椒丘文集[M].余莹刻本,1522(明嘉靖元年)
[50]谢榛.四溟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51]王彦泓.疑云集[M].上海:上海中央书店,1935(民国24年)
[52]王彦泓.疑雨集[M].上海:扫叶山房书局,1926(民国15年)
[53]楊維楨撰,樓蔔瀍注.鐵崖詩集[M].諸暨樓氏崇德堂补刻本,1888(清光绪十四年)
[54]李昉.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66
[55]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
[56]赵蕃、韩淲辑,谢枋得注,黄屏点校.谢注唐诗绝句[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57]钱牧斋、何义门评注,韩成武、贺严、孙微点校.唐诗鼓吹评注[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
[58]方回.瀛奎律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59]杨士弘辑,张震注,顾璘评点,陶文鹏、魏祖钦点校.唐音评注[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
[60]高棅.唐诗品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61]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62]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3]纪昀等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民国75年)
三 : 李商隐无题诗
李商隱及其《無題》
容摘要: 內
一.概括介紹李商隱。
(www.61k.com)二.李商隱的生平介紹。
三.李商隱的地位。
四.李商隱詩歌的成就及特點。
政治詩。
詠史詩。
愛情詩特別是他的“無題”詩。
五.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六.李商隱詩歌的地位及其影響。
七.個人感受及見解。
八.歸納中心論點。
九.附錄。
十.寫作時間。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其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詩歌,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影響很大,其“無題”詩,對宋初的西昆派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即便是到了現在,李商隱的詩歌仍然有很重要的價值。
李商隱(813-858) ,字義山,號玉溪生,一號樊南,懷州河內人,唐文宗開元二年進士,授密書省校書郎,補弘農尉。當時牛李黨爭激烈,由於李商隱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後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為妻,被牛黨視為背恩,長期受到壓抑。在黨爭的夾縫中,李商隱不得不離開京城,先後在桂管觀察使鄭亞幕下以及劍南,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下為僚屬。晚年辟為鹽鐵推官,四十六歲時客死滎陽,潦倒終身,故而詩歌常常充滿著一種感傷情調。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他對於當時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懷有強烈的
憤慨和不滿,迫切希望國家中興,但是在激烈的黨爭中,卻橫遭排擠,一生襟袍未曾開,從而使他的詩歌充滿著一種感傷情調。李商隱擅長七律,七絕,情致婉曲,構思精巧,文采富麗,具有獨特風格。部分詩歌用典精闢,或有不得已的苦衷,歷來有意蘊難明之感,有〈〈樊南文集〉〉,〈〈李義山集〉〉。
商隱是一個關心現實政治的詩人,這在他的早年表現得更為突出,如他二十六李
歲寫的《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
江湖歸白法,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宛鳥雛竟未休。”
從這首曾被王安石稱讚的名詩中 ,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晚唐國運的關心以及在事業上的遠大抱負。這種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詩篇中也有明顯的表現。他二十五歲時寫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就是一首長篇的政治詩,雖然藝術不夠成熟,但它反映了較為廣闊的現實。作者寫他當時在長安西郊所見的農村景象是:“高田長槲
櫪,下田長荊榛。農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他又通過農民的話,陳述了貞觀,開元到安史之亂後農民生活的變化。從今昔對比中,詩人提出了仁政任賢的主張,指出政治的理亂“在人不在天”。這些都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他對當時宦官專權的黑暗政治也很憤慨不滿。甘露事變中宦官殺死宰相王涯等幾千人,他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詩,後詩尤為悲憤痛切: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供主君憂。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
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擊高秋!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勢焰之下,當時許多詩人都不敢正面發表反對意見,有的甚至順從宦
官的言論,而年青的李商隱卻從國家安危出發,毅然呼籲誅討宦官,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他朋友劉蕢因“耿嫉惡”被貶死,他也連寫了幾首詩為他呼冤。在《井絡》,《韓碑》中他還反對了藩鎮的割據。
商隱還寫了許多詠史詩,曲折地對政治問題發表意見。這些詩主要是諷刺歷史李
上帝王們的荒淫奢侈,引為現實的殷鑒。如《北齊》詩:“小憐玉體黃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隋宮》詩:“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諷意極為鮮明激烈。《富平少侯》詩:“當天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則用詠史含蓄地的諷刺了耽於女色不視朝政的唐敬宗。有的詠史是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論。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號
稱賢明的漢文帝召見賈誼,而且不問蒼生。他自己生在昏亂年代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呢?
隨著他在政治上的失望,關懷現實的詩篇減少了,更多的詩是用憂鬱感傷的調
子,感歎個人的淪落,世運的衰微,如《杒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弋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尤駐殿前軍。座中
醉酒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詩裏雖然對邊事還有所關心,但那種頹然自放的心情已經掩蓋不住了。又如他的
《登樂游原》絕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一遍轉眼就會消失的夕陽,不僅象徵著他個人的沉淪遲暮,也象徵著大唐帝國
的奄奄一息。其他的小詩,如《宿駱亭寄懷崔雍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也同樣是這種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他早期的作品,氣概是大不相同了。
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傳誦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或名《無題》 ,或取篇中兩字為題,以“無題”名詩是李商隱的一大創造。據說以“無題”命名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因為詩中所寫的男女情愛,在那個時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隱一生中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對朋黨傾紮深深憂懼,故凡有政治感觸,多拖以男女情事,為避嫌疑,乾脆題為“無題”。
這類《無題》詩,寫作年代已不可考,有關本事也不得而知。過去舊注家多說有
政治寓意,有的認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權臣令狐淘?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認為
是宰相李德裕被貶為崖州(今海南島),作者寫詩對他表示敬慕和同情。但這些猜測均依據不足,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幾首詩是純粹寫男女愛情的詩。 以《無題》為代表的李商隱七律,揚棄了元白那種對事件本身的興趣,而轉入心
靈的象徵,即將一己之悲劇性身世及心理,幻化為象徵性圖景。既有形象的鮮明性,豐富性,又具有內涵的朦朧性,抽象性,從而獲得豐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而內容的深微,意境的朦朧,手法的象徵,語言的典麗精工,餘味曲折,開啟了從晚唐到五代的詞境。
李商隱七絕,管世銘謂其“用意深微,使事穩愜,直欲以前賢之外另辟一奇。”
(《讀學雪山房詩抄》凡例)。如《樂游原》一詩表現詩人的遲暮情懷,對時代也是一種象徵,前人認為消息甚大。李商隱長於詠史,其詠史絕句大都運用見微知著,或即事微挑的方法,具有很高的諷刺藝術,如《齊宮詞》:
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複映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罷,猶子風搖九子鈴。” “
關於無題詩,李商隱自己曾經解釋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
(《謝河東公和詩啟》)。又說:“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罷吟寄同舍》)。但是,現在看來,他這些詩可能少數是別有寄託的,如《錦瑟》;更多的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們也無須做徒勞的追究,這些中交織著他愛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絕望的種種複雜心情,如下面兩首不同時作的《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酒純酒暖,分曹射複蠟燈紅。
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嗟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兩首詩是他情詩中的名作,前一首裏,寫出男女雙方雖然透過重重封建禮教的
帷幕達成了愛情的默契,但是也帶來了無法達到願望的更大的痛苦,鮮明而清晰的種種細節的回憶,都和這種歡樂與痛苦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後一首裏,執者的愛情在瀕臨於絕望中顯出了無比強烈的力量,春蠶,蠟炬兩句,已成為描寫愛情的絕唱。後四句,寫對女方的深刻體貼,咫尺天涯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線希望,也是深刻動人的。這些詩很典型的表現了封建時代士大夫們那種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他們一面嚮往愛情,一面又對封建禮法存著重重顧慮。因此,這些詩和詩經,樂府民歌中那些表現強烈反抗的愛情詩歌完全不同,至於他的那些狎妓調情的詩,則和這些有其真摯愛情的詩不能同日而語。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深情緬邈的愛情詩。由於李商隱生活的不幸,他所吟詠的愛情就顯得格外複雜深沉,婉曲含蓄。本詩主要表現戀人離別時的憂
傷痛苦,抒發了纏綿執著的相思之情,並表達了對美好願望的追求。
是一首寫封建社會戀愛不自由的詩,前四句敍述一對情人經過艱苦的努力才得這
以見面,可是不得不在一個困難的情況下被迫分離,況且又是暮春時節。春風無力,白花凋謝,就更使人傷感,他們只得舊地裏表示永遠相愛的決心;後四句寫別後思念的苦況,也表達了力求克服障礙繼續取得歡會的願望。
這是一首著名的愛情詩,抒發了男女雙方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全詩抒情,具有
回環往復婉轉深微的特點。首句抒寫相思別離之情,兩個“難“字,已有纏綿之意,次句以暮春衰殘景物映襯別離之情,倍增哀怨。春蠶兩句從自己一方表白對愛情的忠貞。“曉鏡”兩句又推己及對方,懸揣戀人也沉浸于相思痛苦之中。由此詩意也就更加深了一層,兩心如此相通,竟至體貼入微,不更顯示了愛情的真摯和專一麼?末兩句借用神話傳說,表達了因睽隔兩地而生的探看的願望,與首句遙相呼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是歷來為人們所激賞的名句。詩人
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表現相思之深和對愛情的忠貞,形象貼切,含意雋永。
全詩可以分成四個部分,詩的每兩句就是一個抒情層次。首聯由抒情入筆寫惜別
之苦,頷聯借春蠶和蠟燭自比,寫對愛情的忠貞。頸聯轉換角度,推己及人,因為詩人自己對對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銘心的程度,因而便設想對方也在思念著自己。尾聯用神話傳說來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通篇以“別”為主題,四聯雖有所側重,內在聯繫卻非常緊密,始終圍繞“情”與“思”展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憂傷,祝願,希望等複雜豐富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層層深入,回環往復,有力的突出了詩的主題。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回環往復的抒情方法。四聯各有側重,每一聯都是一個抒情角度。開頭從相
見時難寫到離別,表現一對戀人刻骨銘心的相思,痛苦難堪的真情;頷聯從自己一方表白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九死不悔;頸聯由己及推人,表現戀人雙方苦苦思念;尾聯化用神話傳說,寫自己渴望相見的心願,於是詩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來,虛實變化,風情婉轉。
2.比興手法的運用與諧音雙關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
淚始幹。”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表現相思之苦和對愛情的堅貞,形象貼切,意境雋永,“絲”與“思”諧音雙關,蠟淚暗指情人淚,使全詩深情並茂。
3.婉曲柔密的風格。全詩感情強烈,但沒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綿柔的形
式來吐露,或用殘春季節的暗示,或用殘春蠟炬表現,又用神話假託,呈現婉曲柔密的風格特點。
在唐代詩人中,李商隱的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古詩,繼承前人的方面較廣。
五古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學杒甫,《海上謠》學李賀,七古《韓碑》學韓愈,但風格不大統一,成就也就不夠高,他成就最高的是近體,尤其是七律,這方面
他繼承了杒甫七律錘煉謹嚴,沈鬱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豔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徵手法,形成了深情緬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
在用典上,他掌握了杒甫用典的技巧,借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
得以暢達,使容易寫得平淡的內容顯得鮮豔。他的愛情詩中還善於化用神話志怪故事,點染意境氣氛,李賀詩神奇中見真實的想像的本領這精湛的技巧在他的七律中也有很好的表現。但是,他用典有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地方。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是有根據的,如《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則說她獨自一個人生活在天上,非常寂寞,每天都要度過痛苦不堪的長
夜,後兩句說嫦娥應當後悔不該偷吃以丹,如今冷冷清清住在月宮裏,對著無邊無際的碧海般的春天,這顆心是日日夜夜都不能平靜的。
在由西海主編,成都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李達五輯評的《古詩精華輯評》
一書中,從117至121頁也對李商隱進行了大量的評價,具體內容有:
《舊唐書》 卷190中說:“李商隱能為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
《彥周詩話》中說:“李義山不詩,字字鍛煉,用事婉約,仍多近體,惟有〈 〈韓碑〉〉詩是一首古體。”楊萬里〈〈詩齋詩話〉〉:“五七字絕句最小,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局全好者,晚唐人與介甫最工於此。”如李義山憂唐之衰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如:“芭蕉不解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如:“鶯花啼又笑,畢竟是淮春。” 〈 〈詩林廣記〉〉引王荊工雲:“唐人知學老杒而得其藩籬者,唯李義山一人而已。” 〈 〈原詩〉〉:“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而無其匹也。” 李商隱的〈〈無題〉〉詩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第四冊,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首愛情詩,李商隱的詩還被選入其他許多教材作為範文,可見他的詩歌地位之高。 李商隱儘管由於時代的局限,讓他一生坎坷,鬱鬱而不得志,但是他還是努力創
作,大膽創新,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篇,特別是他開創了《無題》詩的先河,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在詩歌史上具有重大的貢獻,他所寫的愛情詩至今仍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由於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能有李商隱這樣含蓄的愛情表達方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李商隱用心細微,忠於愛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對那些見異思遷的人更是一個極好的提醒。如果每個人都能有這份忠貞,對待愛情不去朝三暮四,離婚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前娘後母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心理不健康的兒童就會減少,犯罪的青少年就會減少,因為許多誤入歧途的兒童都與父母的離異有直接的關係,而造成離異的原因就是部分夫妻雙方或單方缺乏對愛情的忠貞,對婚姻不負責任,到處尋花問柳,甚至家外有家,把原本美好的家庭弄得妻離子散,孩子心理上難免受到傷害。
不過,李商隱過分壓抑自己的感情,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是由於社會
環境的限制,但這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這也可能是造成李商隱只活了四十多歲的一個重要原因,並讓他的詩歌創作就此劃上了句號,我們無法欣賞到他更多的作品,因此,這一點我們要引以為戒。
綜上所述,李商隱一生蹭蹬,以遊幕生涯為主,其詩有濃厚的感傷情緒,形成一
種精麗而富於暗示的詩風,從而創造出以〈〈無題〉〉詩為代表的新型七律。他的詩,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創了“無題”詩的先河,儘管他一生清寒,但他的確是繼杒甫,韓愈和李賀之後,最富於創新的詩人。他的詩值得我們欣賞,他的藝術風格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對國家的忠心,對文學的執著,對黑暗勢力的抨擊,對美好願望的追求——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名 書主編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參考頁碼
〈語文〉〉 語文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1 167-167
《寫作概要》 範昌灼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9.3 291-310
〈〈唐詩一百首〉〉 編輯室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5 137-139
〈〈古詩精華輯評〉〉 李達五 成都出版社 1996.4 117-121
〈〈黃岡兵法〉〉 金培植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7 275-277
《中國文學史》 游國恩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9.1 206-210
〈〈大學語文〉〉 徐中玉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7 190-191
〈〈新教案〉〉 彭 遠 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4.1 214-215
〈〈現代漢語詞典〉〉 張謙亨 商務印書館 2001.7
〈〈中國分體文學史〉〉 趙山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7 126-129
原文地址.html
李商隱及其《無題》容摘要: 內
一.概括介紹李商隱。
二.李商隱的生平介紹。
三.李商隱的地位。
四.李商隱詩歌的成就及特點。
政治詩。
詠史詩。
愛情詩特別是他的“無題”詩。
五.李商隱詩歌的藝術特色。
六.李商隱詩歌的地位及其影響。
七.個人感受及見解。
八.歸納中心論點。
九.附錄。
十.寫作時間。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其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詩歌,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影響很大,其“無題”詩,對宋初的西昆派詩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即便是到了現在,李商隱的詩歌仍然有很重要的價值。
李商隱(813-858) ,字義山,號玉溪生,一號樊南,懷州河內人,唐文宗開元二年進士,授密書省校書郎,補弘農尉。當時牛李黨爭激烈,由於李商隱早年授知于令狐楚,後又娶李光王茂元之女為妻,被牛黨視為背恩,長期受到壓抑。在黨爭的夾縫中,李商隱不得不離開京城,先後在桂管觀察使鄭亞幕下以及劍南,東川節度使柳仲郢幕下為僚屬。晚年辟為鹽鐵推官,四十六歲時客死滎陽,潦倒終身,故而詩歌常常充滿著一種感傷情調。
李商隱是晚唐詩壇上的著名詩人。他對於當時的藩鎮割據,宦官專權懷有強烈的
憤慨和不滿,迫切希望國家中興,但是在激烈的黨爭中,卻橫遭排擠,一生襟袍未曾開,從而使他的詩歌充滿著一種感傷情調。李商隱擅長七律,七絕,情致婉曲,構思精巧,文采富麗,具有獨特風格。部分詩歌用典精闢,或有不得已的苦衷,歷來有意蘊難明之感,有〈〈樊南文集〉〉,〈〈李義山集〉〉。
商隱是一個關心現實政治的詩人,這在他的早年表現得更為突出,如他二十六李
歲寫的《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州。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
江湖歸白法,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宛鳥雛竟未休。”
從這首曾被王安石稱讚的名詩中 ,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晚唐國運的關心以及在事業上的遠大抱負。這種心情在其他早年的詩篇中也有明顯的表現。他二十五歲時寫的《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就是一首長篇的政治詩,雖然藝術不夠成熟,但它反映了較為廣闊的現實。作者寫他當時在長安西郊所見的農村景象是:“高田長槲
櫪,下田長荊榛。農具棄道旁,饑牛死空墩。依依過村落,十室無一存。”他又通過農民的話,陳述了貞觀,開元到安史之亂後農民生活的變化。從今昔對比中,詩人提出了仁政任賢的主張,指出政治的理亂“在人不在天”。這些都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他對當時宦官專權的黑暗政治也很憤慨不滿。甘露事變中宦官殺死宰相王涯等幾千人,他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三詩,後詩尤為悲憤痛切: “玉帳牙旗得上游,安危須供主君憂。竇融表已來關右,陶侃軍宜次石頭。豈有
蛟龍愁失水?更無鷹隼擊高秋!晝號夜哭兼幽顯,早晚星關雪涕收。” 在宦官熏天勢焰之下,當時許多詩人都不敢正面發表反對意見,有的甚至順從宦
官的言論,而年青的李商隱卻從國家安危出發,毅然呼籲誅討宦官,這種勇氣是難能可貴的,他朋友劉蕢因“耿嫉惡”被貶死,他也連寫了幾首詩為他呼冤。在《井絡》,《韓碑》中他還反對了藩鎮的割據。
商隱還寫了許多詠史詩,曲折地對政治問題發表意見。這些詩主要是諷刺歷史李
上帝王們的荒淫奢侈,引為現實的殷鑒。如《北齊》詩:“小憐玉體黃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隋宮》詩:“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諷意極為鮮明激烈。《富平少侯》詩:“當天不報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則用詠史含蓄地的諷刺了耽於女色不視朝政的唐敬宗。有的詠史是寄託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例如《賈生》: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論。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號
稱賢明的漢文帝召見賈誼,而且不問蒼生。他自己生在昏亂年代還有什麼更好的出路呢?
隨著他在政治上的失望,關懷現實的詩篇減少了,更多的詩是用憂鬱感傷的調
子,感歎個人的淪落,世運的衰微,如《杒工部蜀中離席》:
“人生何處不離群,世路幹弋惜暫分。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尤駐殿前軍。座中
醉酒延醒客,江上晴雲雜雨雲。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仍是卓文君。” 詩裏雖然對邊事還有所關心,但那種頹然自放的心情已經掩蓋不住了。又如他的
《登樂游原》絕句: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一遍轉眼就會消失的夕陽,不僅象徵著他個人的沉淪遲暮,也象徵著大唐帝國
的奄奄一息。其他的小詩,如《宿駱亭寄懷崔雍袞》:“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也同樣是這種暗淡低沉的末世哀音,比之他早期的作品,氣概是大不相同了。
李商隱的作品中,最為人傳誦的是他的愛情詩,這類詩或名《無題》 ,或取篇中兩字為題,以“無題”名詩是李商隱的一大創造。據說以“無題”命名主要出於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因為詩中所寫的男女情愛,在那個時代未便向人明言,二是因李商隱一生中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對朋黨傾紮深深憂懼,故凡有政治感觸,多拖以男女情事,為避嫌疑,乾脆題為“無題”。
這類《無題》詩,寫作年代已不可考,有關本事也不得而知。過去舊注家多說有
政治寓意,有的認為是作者政治失意,向權臣令狐淘?求助哀告之作,有的認為
是宰相李德裕被貶為崖州(今海南島),作者寫詩對他表示敬慕和同情。但這些猜測均依據不足,我們現在一般認為這幾首詩是純粹寫男女愛情的詩。 以《無題》為代表的李商隱七律,揚棄了元白那種對事件本身的興趣,而轉入心
靈的象徵,即將一己之悲劇性身世及心理,幻化為象徵性圖景。既有形象的鮮明性,豐富性,又具有內涵的朦朧性,抽象性,從而獲得豐富的暗示性,能引起讀者多方面的聯想,而內容的深微,意境的朦朧,手法的象徵,語言的典麗精工,餘味曲折,開啟了從晚唐到五代的詞境。
李商隱七絕,管世銘謂其“用意深微,使事穩愜,直欲以前賢之外另辟一奇。”
(《讀學雪山房詩抄》凡例)。如《樂游原》一詩表現詩人的遲暮情懷,對時代也是一種象徵,前人認為消息甚大。李商隱長於詠史,其詠史絕句大都運用見微知著,或即事微挑的方法,具有很高的諷刺藝術,如《齊宮詞》:
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複映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罷,猶子風搖九子鈴。” “
關於無題詩,李商隱自己曾經解釋說:“為芳草以怨王孫,借美人以喻君子。”
(《謝河東公和詩啟》)。又說:“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罷吟寄同舍》)。但是,現在看來,他這些詩可能少數是別有寄託的,如《錦瑟》;更多的是有本事背景的言情之作,這些本事,作者既不肯明言,我們也無須做徒勞的追究,這些中交織著他愛情的希望,失望,以至絕望的種種複雜心情,如下面兩首不同時作的《無題》: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隔座送酒純酒暖,分曹射複蠟燈紅。
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台類轉蓬。 嗟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白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這兩首詩是他情詩中的名作,前一首裏,寫出男女雙方雖然透過重重封建禮教的
帷幕達成了愛情的默契,但是也帶來了無法達到願望的更大的痛苦,鮮明而清晰的種種細節的回憶,都和這種歡樂與痛苦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後一首裏,執者的愛情在瀕臨於絕望中顯出了無比強烈的力量,春蠶,蠟炬兩句,已成為描寫愛情的絕唱。後四句,寫對女方的深刻體貼,咫尺天涯的距離,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線希望,也是深刻動人的。這些詩很典型的表現了封建時代士大夫們那種隱秘難言的愛情生活的特點。他們一面嚮往愛情,一面又對封建禮法存著重重顧慮。因此,這些詩和詩經,樂府民歌中那些表現強烈反抗的愛情詩歌完全不同,至於他的那些狎妓調情的詩,則和這些有其真摯愛情的詩不能同日而語。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是一首深情緬邈的愛情詩。由於李商隱生活的不幸,他所吟詠的愛情就顯得格外複雜深沉,婉曲含蓄。本詩主要表現戀人離別時的憂
傷痛苦,抒發了纏綿執著的相思之情,並表達了對美好願望的追求。
是一首寫封建社會戀愛不自由的詩,前四句敍述一對情人經過艱苦的努力才得這
以見面,可是不得不在一個困難的情況下被迫分離,況且又是暮春時節。春風無力,白花凋謝,就更使人傷感,他們只得舊地裏表示永遠相愛的決心;後四句寫別後思念的苦況,也表達了力求克服障礙繼續取得歡會的願望。
這是一首著名的愛情詩,抒發了男女雙方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全詩抒情,具有
回環往復婉轉深微的特點。首句抒寫相思別離之情,兩個“難“字,已有纏綿之意,次句以暮春衰殘景物映襯別離之情,倍增哀怨。春蠶兩句從自己一方表白對愛情的忠貞。“曉鏡”兩句又推己及對方,懸揣戀人也沉浸于相思痛苦之中。由此詩意也就更加深了一層,兩心如此相通,竟至體貼入微,不更顯示了愛情的真摯和專一麼?末兩句借用神話傳說,表達了因睽隔兩地而生的探看的願望,與首句遙相呼應。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兩句是歷來為人們所激賞的名句。詩人
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表現相思之深和對愛情的忠貞,形象貼切,含意雋永。
全詩可以分成四個部分,詩的每兩句就是一個抒情層次。首聯由抒情入筆寫惜別
之苦,頷聯借春蠶和蠟燭自比,寫對愛情的忠貞。頸聯轉換角度,推己及人,因為詩人自己對對方的相思到了刻骨銘心的程度,因而便設想對方也在思念著自己。尾聯用神話傳說來表達自己的美好願望。通篇以“別”為主題,四聯雖有所側重,內在聯繫卻非常緊密,始終圍繞“情”與“思”展開,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把憂傷,祝願,希望等複雜豐富的感情交織在一起,層層深入,回環往復,有力的突出了詩的主題。
這首詩的藝術特色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回環往復的抒情方法。四聯各有側重,每一聯都是一個抒情角度。開頭從相
見時難寫到離別,表現一對戀人刻骨銘心的相思,痛苦難堪的真情;頷聯從自己一方表白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九死不悔;頸聯由己及推人,表現戀人雙方苦苦思念;尾聯化用神話傳說,寫自己渴望相見的心願,於是詩人的感情又回到主旋律上來,虛實變化,風情婉轉。
2.比興手法的運用與諧音雙關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
淚始幹。”以春蠶之絲和蠟炬之淚這兩個象徵性意象,來表現相思之苦和對愛情的堅貞,形象貼切,意境雋永,“絲”與“思”諧音雙關,蠟淚暗指情人淚,使全詩深情並茂。
3.婉曲柔密的風格。全詩感情強烈,但沒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綿柔的形
式來吐露,或用殘春季節的暗示,或用殘春蠟炬表現,又用神話假託,呈現婉曲柔密的風格特點。
在唐代詩人中,李商隱的詩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的古詩,繼承前人的方面較廣。
五古如《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學杒甫,《海上謠》學李賀,七古《韓碑》學韓愈,但風格不大統一,成就也就不夠高,他成就最高的是近體,尤其是七律,這方面
他繼承了杒甫七律錘煉謹嚴,沈鬱頓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齊梁詩的濃豔色彩,李賀詩的幻想象徵手法,形成了深情緬邈,綺麗精工的獨特風格。
在用典上,他掌握了杒甫用典的技巧,借助恰當的歷史類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
得以暢達,使容易寫得平淡的內容顯得鮮豔。他的愛情詩中還善於化用神話志怪故事,點染意境氣氛,李賀詩神奇中見真實的想像的本領這精湛的技巧在他的七律中也有很好的表現。但是,他用典有有很多晦澀難懂的地方。元好問在《論詩絕句》中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是有根據的,如《嫦娥》: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則說她獨自一個人生活在天上,非常寂寞,每天都要度過痛苦不堪的長
夜,後兩句說嫦娥應當後悔不該偷吃以丹,如今冷冷清清住在月宮裏,對著無邊無際的碧海般的春天,這顆心是日日夜夜都不能平靜的。
在由西海主編,成都出版社1996年4月出版,李達五輯評的《古詩精華輯評》
一書中,從117至121頁也對李商隱進行了大量的評價,具體內容有:
《舊唐書》 卷190中說:“李商隱能為文,不喜偶對。從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隱,自是始為今體章奏。博學強記,下筆不能自休,尤善為誄奠之辭,與太原溫庭筠,南郡段成式齊名,時號三十六。”
《彥周詩話》中說:“李義山不詩,字字鍛煉,用事婉約,仍多近體,惟有〈 〈韓碑〉〉詩是一首古體。”楊萬里〈〈詩齋詩話〉〉:“五七字絕句最小,而最難工,雖作者亦難得四局全好者,晚唐人與介甫最工於此。”如李義山憂唐之衰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又如:“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如:“芭蕉不解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如:“鶯花啼又笑,畢竟是淮春。” 〈 〈詩林廣記〉〉引王荊工雲:“唐人知學老杒而得其藩籬者,唯李義山一人而已。” 〈 〈原詩〉〉:“李商隱七絕,寄託深而措辭婉,實可空百代而無其匹也。” 李商隱的〈〈無題〉〉詩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第四冊,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首愛情詩,李商隱的詩還被選入其他許多教材作為範文,可見他的詩歌地位之高。 李商隱儘管由於時代的局限,讓他一生坎坷,鬱鬱而不得志,但是他還是努力創
作,大膽創新,寫出了許多優秀的詩篇,特別是他開創了《無題》詩的先河,這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在詩歌史上具有重大的貢獻,他所寫的愛情詩至今仍有重要的文學價值和藝術價值。
由於愛情是人類永恆的話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的今天,能有李商隱這樣含蓄的愛情表達方式,實在是難能可貴的。李商隱用心細微,忠於愛情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這對那些見異思遷的人更是一個極好的提醒。如果每個人都能有這份忠貞,對待愛情不去朝三暮四,離婚的現象就會大大減少,前娘後母的學生就會大大減少,心理不健康的兒童就會減少,犯罪的青少年就會減少,因為許多誤入歧途的兒童都與父母的離異有直接的關係,而造成離異的原因就是部分夫妻雙方或單方缺乏對愛情的忠貞,對婚姻不負責任,到處尋花問柳,甚至家外有家,把原本美好的家庭弄得妻離子散,孩子心理上難免受到傷害。
不過,李商隱過分壓抑自己的感情,不敢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雖然是由於社會
環境的限制,但這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這也可能是造成李商隱只活了四十多歲的一個重要原因,並讓他的詩歌創作就此劃上了句號,我們無法欣賞到他更多的作品,因此,這一點我們要引以為戒。
綜上所述,李商隱一生蹭蹬,以遊幕生涯為主,其詩有濃厚的感傷情緒,形成一
種精麗而富於暗示的詩風,從而創造出以〈〈無題〉〉詩為代表的新型七律。他的詩,特別是他的愛情詩,對後代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開創了“無題”詩的先河,儘管他一生清寒,但他的確是繼杒甫,韓愈和李賀之後,最富於創新的詩人。他的詩值得我們欣賞,他的藝術風格值得我們學習,他的精神——對愛情的忠貞,對國家的忠心,對文學的執著,對黑暗勢力的抨擊,對美好願望的追求——永遠激勵我們奮勇前進!
參考文獻
名 書主編 出版社 出版日期 參考頁碼
〈語文〉〉 語文室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11 167-167
《寫作概要》 範昌灼 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9.3 291-310
〈〈唐詩一百首〉〉 編輯室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5 137-139
〈〈古詩精華輯評〉〉 李達五 成都出版社 1996.4 117-121
〈〈黃岡兵法〉〉 金培植 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2.7 275-277
《中國文學史》 游國恩 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9.1 206-210
〈〈大學語文〉〉 徐中玉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1.7 190-191
〈〈新教案〉〉 彭 遠 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 2004.1 214-215
〈〈現代漢語詞典〉〉 張謙亨 商務印書館 2001.7
〈〈中國分體文學史〉〉 趙山義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7 126-129
李商隐及其无题诗
姓名:唐林云 学号:42108107
李商隐(约813~约858) 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自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属河南)。自称与皇室同宗,但高、曾祖以下几代都只做到县令县尉、州郡僚佐一类下级官员。所谓
生平 李商隐一生经历,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文宗开成二年(837)以前,是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幼时随父到浙江。 9岁父死,奉丧侍母归郑州。后数年间,他和弟弟羲叟随堂叔李某学习经书与文章。16岁著有《才论》、《圣论》,以古文为士大夫所知。文宗大和三年 (829),受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召聘入幕。令狐楚爱其才,让儿子令狐□(“细”左“陶”右)和他交游,并亲自指点他写作骈文,因又以擅长骈体章奏闻名当世。大和六年,令狐楚调任河东节度使、北都留守,李商隐随至太原。以后曾有短时期在兖海观察使崔戎幕府逗留。开成二年登进士第。
这个阶段存留的诗作不多,但已形成重要的开端。其中有一部分直接反映社会政治的诗篇,如《隋师东》、《有感二首》、《重有感》、《寿安公主出降》、《行次西郊作一百韵》等,指事陈情,激切感人,显示了青年诗人关怀国家命运的抱负和器识。另一些作品以比兴寄托的手法抒写作者的凌云壮志和渴求用世的心愿,如《初食笋呈座中》和《无题》
第二阶段,从开成三年到武宗会昌六年(846),是李商隐踏上仕途和开始卷入党争旋涡的中年时期。开成二年冬,令狐楚病死,诗人失去凭依,于次年到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后又娶了他的女儿。当时唐王朝内部以牛僧孺和李德裕为首的两大官僚集团的斗争,正进入白热化阶段。令狐楚父子属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门下,在他本人虽并无党派门户之见,而令狐□及牛党中人却认为他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前期宽广,包括感时、 抒怀、 言情、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代表作如《安定城楼》、《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赠刘司户□》、《哭刘□》。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如《镜槛》、 《曲池》、 《县中恼饮席》、《花下醉》。
第三阶段,宣宗大中元年 (847)以后,是李商隐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期。宣宗即位后,一反武宗朝的政治措施,会昌年间得势的李德裕党纷遭贬逐,令狐□做了宰相,诗人受到进一步压抑。他在京没有出路,只好到远方幕府去安身。从大中元年至九年,先后三次赴桂州(今广西桂林)、徐州、梓州(今四川三台)随人作幕僚,悒悒不得志。大中五年去梓州幕府前,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想出家为僧。大中九年冬,梓州幕府罢,诗人返归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一度游江南。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大约就在这一年年底病逝。
漂泊无定的生涯,使诗人后期的诗风变化更为多样,诗境也日趋老成。在桂州时,除写了一些风神摇曳、气韵浑成的写景抒情诗如《晚晴》、《访秋》、《城上》、《高松》以外,还以
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风土诗,如《桂林》、《即日》
无题诗是李商隐独具一格的创造。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读来令人回肠荡气。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穿凿附会更不在少数。今天看来,这些诗篇并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生活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尽管内容各别,大都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难以用题目概括的情况,统名之为
下面是他的其中几首无题诗;
无题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这首五言古诗亦为寄寓之作,是诗人早期作品。诗写一个姿容美丽志行高洁的少女,由于青春虚度前途茫然而产生苦闷心情,借以寄托诗人渴求用世而不可得的感慨。全诗语言风格清新明朗,有民歌风味,写少女情态活泼传神。借闺情以抒政治怀抱是中国古代文人诗 常用的手法。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首有诗人自己出场的赋体无题,抒写对昨夜一夕相值、旋成间隔的意中人的深切怀想。颔联“身无”、“心有”相互映照,不仅写出心虽相通而身不能接的苦闷,而且写出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慰藉,将对立感情的相互渗透与交融表现得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星辰好风、灯红酒暖的追忆,加深了今昔相隔的怅惘。诗写得是爱情,但这种人生的轻愁与无奈,又不仅限于爱情。末联兰台转蓬固指诗人为职事所羁,不得与所爱如愿相会,同时也暗含了诗人两入秘省,仕途蹭蹬的人生经历。故这种间隔之叹中的转蓬之感,便在爱情的怅惘中带有自伤身世的意味。整首诗浅唱轻叹,惘怅绮美,较突出的体现了义山诗“深情绵邈,典丽精工”的特点。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诗写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别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念。首句翻出新意,谓相见固难,离别也令人难以为情。第二句既像是交代双方别离时节正值暮春,是写实;又像是刻
意为这难堪的别离设置一个黯然销魂的带有象征意味的背景和氛围。它像是象征青春、爱情的消逝,又像是象征别离双方既难堪又无奈的心绪;甚至不妨认为它象征着一个春尽花残的大时代环境。颔联充满了悲剧情调,甚至带有悲观绝望的色彩,但正是在这种仿佛绝望的悲哀痛苦中透露出感情的坚韧执着,既悲观又坚定,既痛苦又缠绵。明知思念之徒劳与追求之无望,却仍要作无穷无尽的无望追求;明知思念与追求只能使自己终生与痛苦为伴,但却心甘情愿背负终生的痛苦去作无望的追求。把殉情主义精神表现得如此深刻而富于悲剧美!当然,此联也可应用于殉道,举凡为理想、事业鞠躬尽瘁,人们往往也不由想到这联诗。腹联转从对面着笔,设想别后对方处境心情:晨起览镜而忧青春易逝,夜凉吟诗应感月光凄寒。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情尤深至。末联在刻骨的思念与忧伤中故作宽解,谓离居不远,尚能借青鸟传书致意,更见内心的悲痛和情之不能自已。
这些作品的意义不限于表现一往情深的恋爱生活。那些实有寄托的诗篇固然暗含作者身世之感,就是一些托意在有无之间的作品,集中抒写悲剧性爱情相思,那种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著与彷徨交织一起的矛盾心情,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这也正是无题诗吸引后来各时代人们去反复诵读和把玩的一个重要原因。
就写诗的原因: 王国维就认为: “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
不能以题尽之也。
所谓“感时伤事”,“颇得风人之旨。”(《四库全书》“提要”)
冯浩说得更明白:“自来解无题诗者,或谓其皆属寓言,或谓其尽赋本事,各有偏见,互持莫决。
余细读全集,乃知实有寄托者多, 直作艳情者少。夹杂不分,令人迷乱耳
纪晓岚说:无题组诗,大抵组述美人香草之遗,以曲传不遇之感,姑情真调苦,足以感人.
昔人贺赏曾指出:魏晋以降多工赋体,义山犹存比兴.>
纪昀认为“此亦感遇之作”
何焯以为是寄寓“光阴难驻”的感喟
冯浩的《笺注》、张采田的《会笺》则认为是寄意于恩公令狐楚之子令狐 , 希望得到援引
明初杨基对义山无题诗“虽极其秾丽,皆托于臣不忘君之意,而深惜乎才之不遇也”的评论,
成为无题有寄托说的滥觞。
就解诗与论诗:
清代王渔洋论诗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说。
清人朱彝尊曾有“以句求之,字字可解;以篇求之,字字不可解”之说。
冯浩在《玉溪生诗意凡例》中说:“凡诗有所寄托,有可知者,有不可知者。⋯⋯知其有寄托而已。
若必求其何人何事以实之,则凿矣。今但就诗论诗,不敢牵扯。”
早在钱龙惕的《大兖集》中就提出,“狂裙钗脂粉之语,闺房谑浪之事,仅可以意逆志,毋庸刻舟求剑”。吴乔《西崑发微》虽力主寄托于令狐二世恩怨来解说无题,并视此为发七百年来独得之秘,但受此说很深影响的冯浩,在具体解说中却采取有分析的态度,承认其中有直赋艳情者。
蒋冕:《无题》诗自唐李商隐而后,作者代有其人,然不伤于诞,则伤于淫;且词晦旨幽,使人读之,茫不知其意味所在,„„先生之诗,无一句不可解,无一句无出处,真有古作者之风焉。近代评诗者谓诗至于不可解然后为妙(《琼台先生诗话》)
钱谦益《注李义山诗集序》:“义山《无题》诸什,春女读之而哀,秋士读之而悲。公为真清净僧,何取乎尔也?”公曰:“佛众终生,为有情此世界”,情世界也。欲火不烧然则不干,爱流不漂鼓则不息。诗至于义山,慧极而流,思深而荡,流旋荡复„„
杜诏按:义山无《无题》,杨孟载谓皆寓言君臣遇合长孺亦云不得但以艳语目之,吴修龄又专只令狐綯,说以为近之。(《诗筏》)
“余观杨孟载论李义山《无题》时,以为音调清婉,虽极其浓丽,皆托以臣不忘君之意。因以深悟风人之旨。若韩致光遭唐末造,流离闽,越,从浪香奁,盖亦起兴比物,申写托寄,非犹小夫浪子,沈湎流连之云。
就无题诗特色:
冯浩所说: 读李商隐的诗“爱其设系繁艳, 吐韵铿锵, 结体森密, 而旨趣之遥深者未窥焉” 王国维则称“有唐一代,惟玉溪生诗词旨最为微晦”。
清人甚至还有这样的贬称:“李商隐本庸下之才,其诗皆在半明半暗之间。”
鲁迅也对人说过:“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 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致杨霁云信) 清代冯浩所编著的李商隐诗集中有一引注却是非常的精辟,其称义山无题类诗“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
纪昀所说“大抵《无题》是义山偶然一种,本非一生精神所注”之评语
朱鹤龄说:“其[李商隐]《梓州吟》云‘楚雨含情俱有托’,早已自下解矣。吾故曰: 义山之诗,乃风人之绪言, 屈宋之遗响, 盖得子美之深而变出之者也。”
清代叶燮评之为:寄托深而措辞婉
清何焯评之为:顿挫曲折,有声有色, 有情有味.___>
清代陆昆曾《李义山诗解》中道:“八句中真是千回万转。”
宋荦云在《漫堂说诗》中提到“义山造意幽邃,感人尤深,学者皆宜寻味。”
有关无题的说法:
陆游曾云:“唐人诗中有曰,《无题》者,率杯酒狎邪之语,以其不可指言,故谓之‘无题’,非真无题也。”
谢榛云:“李商隐作《无题》诗五首,格新意杂,托寓不一,难于命题,故曰:无题。”
关于诗的内容:
薛雪《一飘诗话》云:“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 出,何尝是艳作?”
“无题诸诗,大抵祖述美人香草之遗,以曲传不遇之感,故情真调苦足以感人。”
陆游认为:唐人《无题》“率皆杯酒狎邪之语。”
就无题诗本身:
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此诗说“ 永巷樱花, 哀弦急管, 自日当天, 青春将半老女不售, 少妇同墙, 对此情景, 其何以堪辗转不寐, 直至五更, 梁燕闻之, 亦谓长叹。此是一副不遇血泪, 双手掬出, 何尝是艳作” 。
冯浩在玉溪生诗集笺注中说“ 此寄内诗。盖初婚后, 应鸿博不中选, 闺中人为之不平, 有书寄慰也, 绝非他篇之比。”(只《照粱初有情》一诗)
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说“ 此篇为陈情不省, 留别令狐所作。首云‘ 相见时难别亦难’ , 结云‘ 蓬山此去无多路’ , 味其意其在大中三年将赴徐幕时耶徐辟在十月, 义山至幕则为明年正月。诗中‘ 东风’等字, 不必泥看。况十月亦可称小春乎”此诗盖已至徐幕所作。故写景皆系春时, 与转韵诗‘薄青柳碧春一色’ 正同。玩结语知其非在京留别之作矣。” 冯浩说“ 将赴东川, 往别令狐, 留宿而有悲歌之作也。首作起二句袅帐之具三句自惭四句令狐乍归, 尚未相见五六喻心迹不明而欢会绝望七八言将远行, ‘ 垂杨岸’寓‘ 柳姓’ , ‘ 西南’指蜀地。” (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
他说“ 首二句纪来时也三句取瓣香之义四句中汲引之情五句重在‘ 椽’ 字, 谓己之常为幕官六句重在‘ 才’ 字, 谓幸以才华, 尚未相绝结则叹终无实惠也。”
张采田承袭冯氏之评认为诗“ 盼望令孤掏来”
“ ‘ 金蟾’句瓣香已久。‘ 玉虎’ 句汲引无由。后四句贾氏窥帘, 以韩椽之少密妃留枕, 以魏王之才, 我岂有此哉‘ 相思一寸灰’ , 深叹思之无益也。”
《中山诗话》:人莫晓其意,或为是令狐楚家青衣名也。(《锦瑟》一诗)李义山
晏叔原小词:“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下。”吕东莱极喜欢颂次词,以为有思致。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
吉林省洮北区到保镇中学 冯丽敏 冯海暄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玉谿生诗集》里以“无题”标目的诗,各家注本间有出入合而计之,约二十余篇。另有相当数量用篇首二字标题的诗,如《锦瑟》、《碧城》等,实际也属《无题》一类。这些诗篇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玄妙、情思婉转、语言精丽、声调和美,给人以强烈的感受,让人反复诵读。
但是,“无题”诸诗又是以难解著称的。诗人写这些诗歌的背景材料已经湮没无处寻,加上他的艺术思维的特殊性——好用典故,多用比兴手法,词句篇章的可以求精等等,使得其中不少作品隐晦曲折,旨意难明,有的甚至成为千古不揭的诗谜。
尽管如此,历史上也不乏强作解之人。有的把它寄托诗人伤时忧国情怀的政治寓言;有的认为是向朋友哀告求官的自白;有的考证它们为诗人秘密恋爱的记录等等。但我认为,尽管由于材料不足,一些诗篇所包含的意思无法完全指实,但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作品的艺术现象出发,适当结合“知人论世”对“无题”诗中多数篇章还是可以做出基本的分析和评估的。
(一)
“无题”诗在写情之中是否别有寄托,这是千百年来争论的一个焦点。诚然,李商隐本人说过:“为芳草以悲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的话,但这只是指他在梓万柳仲幕府中写的那首《西溪》(“怅望西溪水”)而言,并非用来概括全部“无题”诗的作意。要探索“无题”究竟有无寓意,不能先套上这些主观的框框,而是应该对具体分析。
“无题”诗里有一部分是实写男女情而别无寄托的。如: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音。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莫近弹琴局,心中最不平。
前人诠注认为这是李商隐26岁时赴京考试落选后寄给新婚妻子王氏的诗,大概王氏先来信抱屈和表示慰问,诗人就以此作答。根据诗的颈联引用前秦将领窦滔的妻子苏惠织锦传书的典故来看,上述说法是可信的。结尾一联用了比兴手法,借棋局的不平来托喻自己政治失意的不平,但整首诗仍是实写伉俪之情,不能算作另有寓意之作。
“无题”诗里也有一部分可以确指为有寄托的,不过寄托的内容又有种种不同,如下面两首绝句:
“待得郎来月已低,寒暄不道醉成泥。五更又欲何处向,骑马出门乌夜啼。”(其一)
“户外重阴暗不开,含羞迎夜复临台。潇湘浪上有烟景,安得好风吹汝来?”(其二)
这两首诗在后面的本中题作《留赠畏之》,而在较早的一些选本均作《无题》。题下并有诗人的自,“遇韩朝回”。“韩”就是李商隐的联襟韩瞻不遇而作的。前一首记韩深夜归来而又要匆匆上朝去,后一首写自己傍晚再去探望。男女相思之情不过是寄托朋友交往之情的一种形式,但不属于政治的寄托。
另有一部分作品是寄托自己的身世感慨的,它们从一个侧面接触到了某些社会政治问题。像下面这首《无题》: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
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枝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诗中借幽居未嫁的女子倾诉相思的苦痛,抒发了诗人自己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神女无涯”比喻梦幻般变化的生活经历,“小姑无郎”寓指孤立无援的现实处境。“风波”句是说自己出身寒微,偏右遭到险恶政治环境的催压;“月露”句说明个人空有美好才智却得不到培养发挥的机会。结束句表示即使明知“相思无益”也宁愿癫狂自许、惆怅终身,表现了执着理想的坚韧的精神。何焯评论这首诗说:“义山《无题》数诗不过自伤不逢,无聊怨题。此篇乃直露本色。” “直露本色”就是说作品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特别从“风波”一联可以品味出来,“自伤不逢”则点明了它明显的托意。联系李商隐本人志愿为唐王朝建功立业却不慎卷入“牛李党争”而终生失意落魄的身世和怀抱,这种“自伤不逢”决不是一般的发牢骚,而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它反映了晚唐时期有抱负、有才能的下层文士与腐朽的当权集团之间的悲剧性冲突,从而曲折地反映了封建唐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命运。就这个意义来说,它也是一首政治抒情诗。其他像“八岁偷照镜”一篇以少女待嫁,表达自己急于用世而又为前途担忧的复杂心情;“何处哀筝随急管”一篇,写贫寒老女自伤无偶,寄寓政治上不得志的苦闷和对社会贵贱对立的愤懑,都是这样的抒情诗。
还有一部分“无题”诗,寄托在有无之间,最难辨析。说有却无从实指,说无又觉意境深沉,总像含蓄不尽的东西。且看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爱情相思的绝唱究竟有无寓意,历史众说纷纭。有人说:“相思”的对象是牛党重要成员令狐,“蓬山”指令狐官居的翰苑,“东风无力”意谓令狐对己援手无力,“百花残”象征自己的沦落,而末了的“青鸟探看”则是寄托希望于令狐回心转意。也有人说“相思”的对象是李党的成员李德裕,“蓬山”指李当时被流放的崖州,“东风无力”暗示朝政的逆转,“百花残”比喻李党的贬逐,末了“青鸟探看”则表示对李的深切怀念和慰望。这两种说法用的是同一种比附方法,结论却恰恰相反:一是把李商隐说成是牛党的依附者,一是把诗人看作是李党的效忠人。既然都难免穿凿附会,那么干脆作为一首普普通通的爱情诗来看待吧,其实也未尝不可。可再三品味又不能释然于怀,尤其是作为千古名句的“春蚕”一联,它表现的缠绵悱恻的情景和生死不渝的信念,固然可看作李的爱情心理的写实,又何尝不能当作他的人生态度的象征?后人引用这联诗句,也常常不限于用在爱情生活上直到今天还有人用它来比喻革命者对无产阶级事业的至诚忠贞,虽并非是诗句本身固有的意思,但也说明它有比单纯描写男女相思更广泛的概括性。
综上所述,“无题”诸诗情况复杂,内容不一。有实写爱情相思的,有别含寓意的,更有兴寄深微难以指实的。它们既非一时一地之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穿起来,而是诗人一生中随时触发的各种感
受与体会的点滴结晶。由此,我觉得在看待这些诗时,要区别情况区别对待,把它们一概归入爱情诗或政治诗,都不恰当的。
(二)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无题”诗的评价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加以考察。
产生“无题”诗的晚唐时期是个颓废的时代。唐王朝在潘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竞争、边疆犯患中煎熬,等待自己覆亡时刻的到来。在这种政治形式下,不论上层官僚还是一般文人都过着醉生梦死、放浪颓唐的生活。把寻找官能刺激作为排遣内心苦闷的一种手段。“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杜牧《遣怀》)这正是当时士大夫颓废生活的典型写照。这种风气反映在文字创作里,使得写男欢女爱、偷情密约的香体诗歌大为流行。“无题”诗是在这样的习染下的产物。
然而,“无题”诗又能自拔于流风习俗之上,它的可贵之处也在这里,它不像一般的艳情诗专门以狎玩的眼光来摹绘女子的娇情媚态,它所表现的爱情生活和心理,大多显得情深语挚真切动人。像“扇载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的邂逅;“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惆望,“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沉痛,“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的痴情等等,都饱含着生活的气息,激荡着感情的旋流,读来叫人回肠荡气。诚然,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并没有越出士大夫爱情生活的范围,但应该承认“无题”诗里一往情深的爱情
表白,同那些泛滥于当时文坛的艳体诗风,恰成鲜明的对照。这也就是“无题”诗所具有的一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另外,我们会发现李商隐的“无题”诗所描绘的爱情生活,都是以离别相思的悲剧为基调的。作品中极少表现男欢女爱,而是充满离别之苦,相思之愁,对会合的渴望和受到阻隔的怨愤。为什么李商隐要把这种悲剧性的相思作为自己反复咏唱的主题呢?这也许和他的某些爱情生活有关,但也许是诗人身世怀抱的一种象征,一定的时代心理反映。作为地主阶级内部一个头脑比较灵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一贯以深切的忧虑注视着唐王朝走向灭亡的命运。他渴望唐王朝再度“中兴”他大声呼唤统治者觉醒,也希望能有机会让自己登上政治的舞台充分施展一下才能。但在腐朽势力的重压下他拯救国家的心愿,终究只能化作一曲如梦如幻的相思。这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当时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诗人在他全部生活实践中深刻地感受到了这个悲剧,于是便借这种爱情相思的悲剧来抒写,寄托他坎坷不平的政治遭遇和抑郁难抒的人生感慨。“无题”诗作为晚唐社会受压抑文士的苦闷心声,从而获得了特殊的社会意义,曲折地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知识分子不甘沉沦的痛苦而无力的挣扎。
(三)
“无题”诗在艺术上也是有所创造的。以“无题”名诗就是从他开始的。当然,“无题”也有它的承受渊源。《诗经》三百篇,古诗十九首其实都是无题诗(《诗经》各篇多以篇首二字标题。实际就是无题)不过它们之所以无题,纯然因为产生的年代较早,人们一般还不
习惯有意识地作诗,也不会想给自己的作品取个专门的名字。另外,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 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用一个笼统的总题目包括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内容的作品,实际上等于无题。但真正用“无题”来作诗的标题却是从李商隐开始的。
李商隐对诗歌艺术传统的发展,决不单单在于创造了“无题”这一名称。“无题”诗在艺术上的贡献主要是发展了以言情的形式抒写怀抱的诗歌传统,深化了比兴寄托的艺术手法和意境。
我国古诗中,借男女相思来寄寓政治怀抱的表现手法,发端于《楚辞》到汉魏之间,这一形式由原来诗歌中的片段材料发展为全篇。以后历代也不乏传人。但写得那么集中,且在艺术上达到更为成熟的境界的,不能不推李商隐的“无题”诗,“无题”诗的一大特点,就是它能够委曲尽情地写出爱情相思的心理过程。像人们传诵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联,寥寥数十字,把那种身受阻隔的痛苦和心有默契的喜悦,以及愈受阻隔愈感到默契可贵和愈有默契愈觉得阻隔难堪的悲喜交织的矛盾心理,揭示得何等深刻动人。再比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的诗句,表面上写的是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制的灼热情怀,写得格外沉痛而富于感染力。与之相比张衡的《四愁诗》就显得概念化了一些。曹植的《美女篇》虽然有了完整的形象,而抒情仅限于“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也未免过于简略。只有《七哀》在自诉相思之后,结尾处忽然生发出“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的奇想,最后又折入“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衣。”的感慨,情感跌岩起伏颇有一点“无题”的风味,但终不如李商隐的婉转细腻。众所周知,我国文学史上男欢女爱的言情诗古已有之,形成风气却是在南北朝以后的事。后经刘宗鲍照、汤慧林的仿效与倡导,到齐梁文坛已成主流。这时的言情诗虽谈不上高情远意,有的甚至流入宫体的卑靡习气,但过于发展抒情的技巧还是有一些作用的。“无题”诗的创造性正在于综合齐梁言情与汉魏咏怀这两个传统,以齐梁的新体来表达汉魏的古意,使得诗人那种悲剧性的政治追求和人生体验,能够在微妙深幽的爱情心理活动的描写中,得到曲尽无遗的表现。这不能不说李商隐“无题”诗对诗歌艺术的重要贡献。
在发展以言情抒怀的诗歌形式的同时,“无题”诗还把传统的比兴寄托的创作方法和艺术意境引向了深入。比兴的特点是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包含着用作比兴材料的物象和借物象以寄托思念这两部分,两者之间本无实事上关联,却通过隐喻、象征的关系联成一体。李商隐之前,已经有不少诗人用比兴寄托的方法创作了许多成功作品。李商隐的创新,不仅在于他运用比兴广泛,在其笔下形成了一套细密的有层次的隐喻体系,更值得注意的是,比兴寄托的性质到他手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传统的比兴形式,像“虬龙以喻君子,云霓以譬谗邪”(刘勰《文心雕龙》都是借物象来把托寓某种具体的观念和人事。李商隐那些针砭时事的政治诗和以古概今的咏史诗,用的也是这个方法论。与此同时,诗人还创造了一种新的比兴形式,是通过诗歌的艺术形象来概括、传达某些微妙而不易明言的人生体验和内心情绪。他的
一部分咏物诗和《无题》诗,就属于这类情况。前一种形式指事怀人,寓意实在,言在此而意在彼,寄托的痕迹比较明显。后一种形式,寓意深微,托物空灵,彼此相涵,意境更为浑成。其中“无题”诗较之咏物诗更胜一筹。“无题”诗以情寄情,爱情的相思与政治、人生的“相思”犹如水乳交融般渗合在一起,即此即彼,难分你我索解无端,又余味无穷。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在读他的“无题”诗时,有时虽未曾追究其中的深意,却已领略了它所含的某些情味和韵调,而有时想要去发现它的意蕴,反倒又似若无,难以指实,这也许就是李商隐“无题”诗艺术上的魅力所在。
当然李商隐的“无题”诗由于寓意过于虚空,也会给人以飘忽朦胧而不可捉摸的感觉。加上诗中典故过多,层层堆砌隐喻,章句间跳跃较大,以及炼词伤意等,都给作品增添了晦涩费解的成分,但这些都丝毫不能湮灭它对中国诗歌艺术的独特贡献。
论李商隐无题诗
作者:杨爱平
来源:《新一代》2015年第02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一号樊南,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南沁阳市),祖辈迁荥阳。他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的一颗明星。是一位有独特成就,对后世影响巨大而大家评价有极为分歧的诗人。他的诗有的是直接对时事政治表示态度的,有的是托古讽今评议历史的,有的是爱情体验的咏唱,有的是身世感伤的歌吟。而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还是它以“无题”为名的诗,包括以无题为名的十五首,和以句首二字为无题的准无题诗近三十首。关于这些诗的内容和作意主要有两种说法,即“寄托说”和“爱情说”。
后人对此多有研究和考证。但大都是在那些诗上是否有其事,诗中是否有其人,那些应该归入寄托,那些应该归入爱情体验的追忆。那些准无题诗可以归入无题诗中,无题诗的艺术手法等等问题,而且分歧很大。再细读相关论述后,我认为李商隐在以无题为名和以句首词句命名的准无题诗着,确有寄托。在这些诗中少数如《八岁偷照镜》之类。如作者自言:“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启事》)“楚雨含情具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之外,更多的并不是在抒发一些不愿人知的恋情往事,而是抒发了另一种感情——即近年来人们讨论颇多的男女两性间的第四种感情。
所谓第四种感情,即指男女两性在亲情、爱情、友情之外的另一种感情,它近乎友情但又超越友情,可以涉及友情不可探及的心灵深度。这种感情在当今网络的虚幻空间中较为发达,但在现实中也存在。
李商隐在大多数无题诗、准无题诗中抒发的就是此种感情。也许今天我们该破解了。
一、李商隐是一个多情之人,但不是滥情随意之人。只是后人对这个情字的内涵锁定在爱情中了。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得知。
首先,李商隐在《上河东公启》中明确说:“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及篇什,实不接于风流。”这意思再明白不过。
其次,李商隐与王氏的感情甚好。在王氏生前,李商隐因幕游在外,和妻子聚少离多,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溢于多篇诗中,其中最著名的是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做《悼伤后赴东蜀避至散关遇雪》:“剑外从军远,无家以寄衣。散关三尺雪。梦回旧鸳机。”可见诗人之伤痛,不亚于苏轼在《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梦见妻子时的情景。
再次,以令狐楚对李商隐的赏识及诗人的出生经历来看李商隐不可能是一个滥情之人。令狐楚让儿子令狐陶和李商隐交游,而且在病危之际召唤李商隐来到身边,要求他代写遗表。假使李商隐是一个滥情之人,令狐楚不会让他代写遗表吧,因为这无异于自污。
二、李商隐与几位女性的交往分析,让我们将更加清晰地看到李商隐与几位女性之间的感情,属于第四种感情。
综合一些资料,我们得到和李商隐有关的女性除王氏外,还有柳枝、宋华阳、宫嫔、锦瑟、荷花。荷花民间传说中是李商隐的初恋,她最早出现在诗人的生活中,传说她在李商隐进京赶考前一月病逝,李商隐伴他度过了最后的时光,心中留下了无限的伤痛。宋华阳道士是李商隐在入山学道时遇到。随即与李商隐发生恋情,李商隐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真人兼清都刘先生》等诗中明确提及宋华阳。在苏雪林《义山诗迷》中还说宋华阳介绍宫嫔飞鸾、清凤二姊妹与诗人相识。后宋华阳与诗人失和,李商隐遂于飞鸾、清凤二姊妹相恋。柳枝一名出现在李商隐写于开成元年(836)的一组诗《柳枝五首》,诗序中说她已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李商隐写诗是为了怀念与她相交的往昔岁月。还有一位锦瑟,刘玢在《中山诗话》中提到,有人猜测锦瑟是令狐楚家的一位侍儿,李商隐在令狐楚家受学期间,曾与她相恋但终没有结果。李商隐与几位女性交往的过程大致如下:16岁(827)前后结识荷花,后荷花病逝,公元827-835年结识宋华阳姊妹或宫嫔鸾凤、轻凤二姐妹,836年左右结识柳枝。至837年与王氏结婚,此后在诗人生活中至死也没有出现其他的女性。
照上述推测与梳理,就会出现两个问题。一是诗人在短短几年里(827-836)辗转甚至通时与几位女性相恋,这与他对自己性格的说明相抵触且与后人对李商隐的人格评价有很大的出入。二是为什么837年与王氏结婚后,诗人生活中在也没有其他女性出现。所以说以上几段中提到的所谓诗人艳史,只是诗人与几位女性之间的超友谊的第四种感情的交往经历。
三、这种第四种感情在古代并不是没有
中国古代的传统社会,只承认亲情、友情、婚恋情。更不要说男女之间的第四种感情了,但这并不是说这种感情就不存在。宋代苏轼与李之仪之妻胡文柔之间,既是典型的第四种感情。李之仪在《姑溪居士全集》载其妻与苏轼互相推崇始末甚祥,其载:子瞻既贬,(胡文柔)手自制衣以赆,曰:我一女子,得如此等人知,我复何憾。
综上所述,李商隐对爱情的专一,诚笃是世所罕见的。众人猜测与李商隐有爱情关系的几位女性,实质上是李商隐对几位女性因彼此身世遭遇相近、才情相惜所产生的超友情的第四种感情。无题诗既是对这种感情的追忆与感叹。
kexueji训jia
李商隐和无题诗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鱼塑堡婴塑占
文史教育研究
思茅e65咖)
李商隐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一生失意沉沦,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遣捧异。
【摘要】
他的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关键词】李商酶;朋党之争;无题诗;寄托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都远远超出唐后期那些格调偏于绮靡的一般诗人之上,而卓然白成大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1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嚣生。唐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九岁时,其父李嗣在浙江幕府中病故,李商隐奉丧侍母由浙江返回郑州时,生活更是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祭裴氏姊文))。这种地位和经历,促使他自幼“悬头苦学”,企图由科举进身,以“振兴家道”。当时,他跟随堂叔求学,这位堂叔擅长古诗文和书法,不愿随俗浮沉,一生隐居不仕,李商隐很尊敬他。在他的熏陶下,李商隐显得幼年早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问”(李商隐《樊南甲集序>),较早地走上了仕途。当时,唐王朝内部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牛党的首领牛僧儒、李宗闵是科第出身,李党的首领李德裕、郑覃是门荫出身。两党的最初形成,可能跟一方重视门第,另一方重视科举有些关系。但后来,科第问题的争执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在其他重要问题上“是非锋起”,争阉不休。李商隐的一生,就在这么一个政治环境中生活,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
唐文宗大和三年,李商隐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僚。令狐楚的地位很显赫,宪宗时当过宰相,属于牛党,他把李商隐引进幕僚,可能有为牛党招揽人才的用意。自大和七年起,李商隐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开成二年,由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的推荐,考中进士。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好另谋出路,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并赏识他的思想与言论,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王茂元被视为李党.李商隐转依于他的门下,触犯了朋党的戒律,被认为“背恩”,招致了令狐绚和牛党中一些人的记恨。开成三年,他参加博学宏群考试。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照梁初有情>)的喟叹。可那大中五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仕途的失意,加上家庭的变李商隐一生都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异。他是关・136・
万
方数据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可见他确有一部分诗篇是另有寄托的。
现存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共有十七首.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比较明显地能看出另有寄托的。如。八岁偷照镜”篇: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写一位早慧、美丽而勤学技艺的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美好姿容、品德与才华日益显露出来,但却被藏于深围,虚耗青春,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诗中所写的少女,有自况的意味。全诗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政治前途的心情.流露了较浓重的悲伤苦闷。
另一类无题诗,寄托的痕迹不很明显,有的甚至和一般认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美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殊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日宛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蔓!f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前一首写~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因会合无缘,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写暮春时节与所爱者分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第三类无题诗直接陈述一件事.属艳情冶游之作。如。昨写爱情的有题诗很难区别。如“来是空言去绝踪”篇与有题的爱情诗‘春雨>的内容就非常相似:
只能托以虚幻的梦境和梦醒后的追思。全诗围绕“梦”来抒写“远别”之情。联系同屑一组寄托较明显的无题诗来考察体味,诗中所抒写的对所爱者梦寐以求的强烈思慕和蓬山重隔、会合无期的感慨,可能寄寓着对政治上的追求产生的失望幻灭之感。但与有题爱情诗<春雨>对照,又似一般的离别相思之作。‘春雨>是首因春雨而怀人之作,写与所爱者分离后的失意惆怅之情。思念对方.长夜难眠,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彼此远隔,虽托人传书也很难到达。两酋诗的意思很是相似。因为这一类无题诗所描写的事物很有生活实感,很难看出某些具体的细节含有比喻的意义,读者只能从所抒写的感情中朦胧地感到它有所寄托,却很难指实某句某联的寓意。
念。彼此仙凡路隔会合难期,但仍青山传书,殷勤探望,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这其中,可能寄寓或渗透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和虽失意但仍有所希冀的心理。“东风”句也可能融入作者对时代政治环境的感受。
夜星辰昨夜风”篇:
本已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某一权要抹去了名字。这次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之间的勾心斗角感到厌恶和畏惧,发出了。奠些朋党偏见很深的人依然不放过他。开成四年,他经过吏部考试在朝廷任秘书省校书郎。此职官品虽低,但职届清要,朋党势力又排挤他,不久就被调为弘农尉,从清职降成了俗吏。
故,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心情抑郁不舒。大中九年,他随幕主柳仲郢自梓州回到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就在这一年,诗人怀着。匡国”无门、。夙心”未遂的悲愤,寂寞地死去了,年仅四十六岁。2李商跨的无题诗
心现实政治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抒写身世遭遇,表现自己政治抱负与现实间的矛盾,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无题诗、咏史诗和咏物诗鼎足而三,很富艺术独创性。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篇的诗,后世一般称它们为无题诗。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李商隐明确地说到:。为芳香以怨王
2009年四期上
文史教育研究
‘。。k。。‘e。‘x‘。’u。’e。。。j。。’‘i‘a。。。o。。。y。。u。。。j‘。。—ia—
对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思与建议
刘德花
(寿光市第五中学
1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恩
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发展,旧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阻碍。形成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原因及后果是:
1.1“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导致家长对子女重养不重教,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忽视了孩子思想、情感、习惯的教育,输在了起点。
1.2教师迫于社会、家长期望的压力,不顾教育教学规律,拔苗助长,。一步到位”,注重机械化训练,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输在了过程。
1.3在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也都在“紧抓”,A/J,时变为十小时。双休日变成无休日,“文明监狱”、。魔鬼训练营”一度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师生在“苦教~苦学”的氛围中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输在了方法。
1.4狭隘的政绩观使评价导向偏离了教育轨道,没有站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立场上审视教育,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输在了终点。2历史学习评价的维度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会学生认知、表述,教会学生适应、合作,教会学生探索、发现,为学生的终身发晨奠定基础。应将评价贯穿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正确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保障。
2.1学习过程的评价。
①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改进思考同题的方式方法。
②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学交流历史学习体会,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历史问题。
③能否从历史情景中总结出历史规律,能否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④能否理解历史内容并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⑤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⑥是否具备学好历史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2.2基础技能的评价。
①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写在星光闪烁、春风吹拂的夜晚,参与一次灯红酒暖、热闹嬉游的宴会,邂逅一位令诗人心许的女子,两人眉目传情,心有灵犀,却由于需“听鼓”“走马”,好事难成,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和难以再会的惆怅。冯浩、纪昀都认为本篇“定属艳情”、“狭邪之作,无所寓意”。另外如“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白道萦迥人暮霞”等篇也属此类。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除少数寄意较明显外,多数只写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遭遇和情绪、心理,借以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有时甚至只是在写爱情生活时自然融人了这种感情.因此所寄托的内容往往很不具体,读者也就往往感到旨意难明。这说明,作者创作的初衷并不一定是刻意运用爱情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来比附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实中的某一人物,只是用来寄寓某种情绪和感慨,因而我们在理解这类诗的寓意时,不能单纯地去猜测一词一句的含义.理解得太实太死,而应从整体匕来把握诗意。李商隐的
山东寿光262735)
能否对历史事件给出一个形象的描述。
②能否建立不同知识问的联系,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和体系。
③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并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选择、熟练应用。
④能否恰当地运用精确、简约、形式化的学科语言、自然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
⑤能否复述学过(比如初中知识)或掌握的历史知识。2.3学习能力的评价。
①是否具有同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同题。
②能否选择有效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建立恰当的思想模型。
③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用书面或口头等形式准确地表述过程与结论。
④能否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⑤能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合作。
3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尺”衡量全体学生。
3.1定量评价。笔试。也就是考试,仍然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①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方法、思想本质的理解,命题更具挑战性。②思考怎样用学生答题的结果来检验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③思考如何依托学生的测试结果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问的互动。④定量评价要避免根据分数排名的现象,可采取等级制,评价结果要及时单独反馈给学生。
3.2定性评价。采取阶段评语和成长记录的形式,用激励性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状况。
3.3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常规作业、探究性问题、历史学习日记、历史小论文、历史事件调查报告等,都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托,但要注意做到简单可行、积极主动,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3.4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3.5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种爱情,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很有关系。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问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从古到今一直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2]<李商隐诗选>,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8
[3]<李商隐选集>,周振甫译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1【6]‘古典文学名蕙赏析’,林从龙,郑州:中州书画社出
版,1983
[7]‘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文史知识编辑部,北京:中华书
局。1984
・137・
万方数据
李商隐和无题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思茅,665000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2009(7)
参考文献(7条)
1.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商隐诗选 19782.唐诗鉴赏辞典 1995
3.《文史知识》编辑部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 19844.林从龙 古典文学名篇赏析 19835.游国恩;王起 中国文学史 19916.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917.周振甫 李商隐选集 2006
本文链接_sq-kxjyj20090****.aspxkexueji训jia
李商隐和无题诗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鱼塑堡婴塑占
文史教育研究
思茅e65咖)
李商隐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一生失意沉沦,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遣捧异。
【摘要】
他的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关键词】李商酶;朋党之争;无题诗;寄托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都远远超出唐后期那些格调偏于绮靡的一般诗人之上,而卓然白成大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1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嚣生。唐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九岁时,其父李嗣在浙江幕府中病故,李商隐奉丧侍母由浙江返回郑州时,生活更是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祭裴氏姊文))。这种地位和经历,促使他自幼“悬头苦学”,企图由科举进身,以“振兴家道”。当时,他跟随堂叔求学,这位堂叔擅长古诗文和书法,不愿随俗浮沉,一生隐居不仕,李商隐很尊敬他。在他的熏陶下,李商隐显得幼年早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问”(李商隐《樊南甲集序>),较早地走上了仕途。当时,唐王朝内部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牛党的首领牛僧儒、李宗闵是科第出身,李党的首领李德裕、郑覃是门荫出身。两党的最初形成,可能跟一方重视门第,另一方重视科举有些关系。但后来,科第问题的争执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在其他重要问题上“是非锋起”,争阉不休。李商隐的一生,就在这么一个政治环境中生活,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
唐文宗大和三年,李商隐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僚。令狐楚的地位很显赫,宪宗时当过宰相,属于牛党,他把李商隐引进幕僚,可能有为牛党招揽人才的用意。自大和七年起,李商隐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开成二年,由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的推荐,考中进士。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好另谋出路,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并赏识他的思想与言论,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王茂元被视为李党.李商隐转依于他的门下,触犯了朋党的戒律,被认为“背恩”,招致了令狐绚和牛党中一些人的记恨。开成三年,他参加博学宏群考试。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照梁初有情>)的喟叹。可那大中五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仕途的失意,加上家庭的变李商隐一生都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异。他是关・136・
万
方数据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可见他确有一部分诗篇是另有寄托的。
现存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共有十七首.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比较明显地能看出另有寄托的。如。八岁偷照镜”篇: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写一位早慧、美丽而勤学技艺的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美好姿容、品德与才华日益显露出来,但却被藏于深围,虚耗青春,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诗中所写的少女,有自况的意味。全诗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政治前途的心情.流露了较浓重的悲伤苦闷。
另一类无题诗,寄托的痕迹不很明显,有的甚至和一般认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美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殊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日宛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蔓!f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前一首写~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因会合无缘,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写暮春时节与所爱者分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第三类无题诗直接陈述一件事.属艳情冶游之作。如。昨写爱情的有题诗很难区别。如“来是空言去绝踪”篇与有题的爱情诗‘春雨>的内容就非常相似:
只能托以虚幻的梦境和梦醒后的追思。全诗围绕“梦”来抒写“远别”之情。联系同屑一组寄托较明显的无题诗来考察体味,诗中所抒写的对所爱者梦寐以求的强烈思慕和蓬山重隔、会合无期的感慨,可能寄寓着对政治上的追求产生的失望幻灭之感。但与有题爱情诗<春雨>对照,又似一般的离别相思之作。‘春雨>是首因春雨而怀人之作,写与所爱者分离后的失意惆怅之情。思念对方.长夜难眠,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彼此远隔,虽托人传书也很难到达。两酋诗的意思很是相似。因为这一类无题诗所描写的事物很有生活实感,很难看出某些具体的细节含有比喻的意义,读者只能从所抒写的感情中朦胧地感到它有所寄托,却很难指实某句某联的寓意。
念。彼此仙凡路隔会合难期,但仍青山传书,殷勤探望,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这其中,可能寄寓或渗透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和虽失意但仍有所希冀的心理。“东风”句也可能融入作者对时代政治环境的感受。
夜星辰昨夜风”篇:
本已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某一权要抹去了名字。这次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之间的勾心斗角感到厌恶和畏惧,发出了。奠些朋党偏见很深的人依然不放过他。开成四年,他经过吏部考试在朝廷任秘书省校书郎。此职官品虽低,但职届清要,朋党势力又排挤他,不久就被调为弘农尉,从清职降成了俗吏。
故,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心情抑郁不舒。大中九年,他随幕主柳仲郢自梓州回到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就在这一年,诗人怀着。匡国”无门、。夙心”未遂的悲愤,寂寞地死去了,年仅四十六岁。2李商跨的无题诗
心现实政治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抒写身世遭遇,表现自己政治抱负与现实间的矛盾,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无题诗、咏史诗和咏物诗鼎足而三,很富艺术独创性。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篇的诗,后世一般称它们为无题诗。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李商隐明确地说到:。为芳香以怨王
2009年四期上
文史教育研究
‘。。k。。‘e。‘x‘。’u。’e。。。j。。’‘i‘a。。。o。。。y。。u。。。j‘。。—ia—
对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思与建议
刘德花
(寿光市第五中学
1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恩
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发展,旧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阻碍。形成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原因及后果是:
1.1“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导致家长对子女重养不重教,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忽视了孩子思想、情感、习惯的教育,输在了起点。
1.2教师迫于社会、家长期望的压力,不顾教育教学规律,拔苗助长,。一步到位”,注重机械化训练,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输在了过程。
1.3在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也都在“紧抓”,A/J,时变为十小时。双休日变成无休日,“文明监狱”、。魔鬼训练营”一度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师生在“苦教~苦学”的氛围中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输在了方法。
1.4狭隘的政绩观使评价导向偏离了教育轨道,没有站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立场上审视教育,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输在了终点。2历史学习评价的维度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会学生认知、表述,教会学生适应、合作,教会学生探索、发现,为学生的终身发晨奠定基础。应将评价贯穿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正确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保障。
2.1学习过程的评价。
①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改进思考同题的方式方法。
②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学交流历史学习体会,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历史问题。
③能否从历史情景中总结出历史规律,能否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④能否理解历史内容并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⑤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⑥是否具备学好历史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2.2基础技能的评价。
①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写在星光闪烁、春风吹拂的夜晚,参与一次灯红酒暖、热闹嬉游的宴会,邂逅一位令诗人心许的女子,两人眉目传情,心有灵犀,却由于需“听鼓”“走马”,好事难成,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和难以再会的惆怅。冯浩、纪昀都认为本篇“定属艳情”、“狭邪之作,无所寓意”。另外如“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白道萦迥人暮霞”等篇也属此类。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除少数寄意较明显外,多数只写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遭遇和情绪、心理,借以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有时甚至只是在写爱情生活时自然融人了这种感情.因此所寄托的内容往往很不具体,读者也就往往感到旨意难明。这说明,作者创作的初衷并不一定是刻意运用爱情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来比附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实中的某一人物,只是用来寄寓某种情绪和感慨,因而我们在理解这类诗的寓意时,不能单纯地去猜测一词一句的含义.理解得太实太死,而应从整体匕来把握诗意。李商隐的
山东寿光262735)
能否对历史事件给出一个形象的描述。
②能否建立不同知识问的联系,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和体系。
③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并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选择、熟练应用。
④能否恰当地运用精确、简约、形式化的学科语言、自然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
⑤能否复述学过(比如初中知识)或掌握的历史知识。2.3学习能力的评价。
①是否具有同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同题。
②能否选择有效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建立恰当的思想模型。
③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用书面或口头等形式准确地表述过程与结论。
④能否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⑤能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合作。
3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尺”衡量全体学生。
3.1定量评价。笔试。也就是考试,仍然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①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方法、思想本质的理解,命题更具挑战性。②思考怎样用学生答题的结果来检验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③思考如何依托学生的测试结果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问的互动。④定量评价要避免根据分数排名的现象,可采取等级制,评价结果要及时单独反馈给学生。
3.2定性评价。采取阶段评语和成长记录的形式,用激励性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状况。
3.3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常规作业、探究性问题、历史学习日记、历史小论文、历史事件调查报告等,都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托,但要注意做到简单可行、积极主动,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3.4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3.5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种爱情,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很有关系。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问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从古到今一直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2]<李商隐诗选>,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8
[3]<李商隐选集>,周振甫译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1【6]‘古典文学名蕙赏析’,林从龙,郑州:中州书画社出
版,1983
[7]‘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文史知识编辑部,北京:中华书
局。1984
・137・
万方数据
李商隐和无题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思茅,665000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2009(7)
参考文献(7条)
1.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商隐诗选 19782.唐诗鉴赏辞典 1995
3.《文史知识》编辑部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 19844.林从龙 古典文学名篇赏析 19835.游国恩;王起 中国文学史 19916.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917.周振甫 李商隐选集 2006
本文链接_sq-kxjyj20090****.aspx
第30卷第3期
2009年3月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ffengUniversity(Soe.Sci)
V01.30No.3M&IF.2009
论李商隐和他的无题诗
斯琴高娃.张国军
(兴安盟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摘要: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取得成就最高的诗人,其抒写悲剧性爱情的无题诗,更为后人津津乐道。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惨痛的感情经历,为他写作无题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他无题诗中缠绵的意
象,精巧的比喻,朦胧的境界,也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独到的感悟。
关键词:晚唐;李商隐;无题诗中图分类号: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9)03—0051-02
李商隐,字义IIl,号玉溪生,唐代怀州河内人。据《唐才子传》中记载,李商隐出身于小官僚家庭,19岁时,受到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于是令狐楚就让他拜在自己的门下,并教给他作文之法。开成二年,李商隐在令狐楚之子令狐陶的帮助下,考取了进士,以后又中书判拔萃科,任集贤校理,这
恩,“放利偷台,从小人之辟”,因而在仕途上冷落压制他,这样李商隐的一生,就只做过县尉,校书郎这样级别的小官,长年漂}自在外,一生穷困潦倒。
李商隐不仅在仕途上怀才不遇,颠沛流离,同时在爱情婚姻上也是苦难重重。具说李商隐年轻的时侯,曾经几次涉足于感情,但都以失意痛苦而告终。唐宣宗大中五年,和他一起生活了十三年的妻子也不幸病逝。政治上屡受挫折,爱情婚姻又遭遇不幸,诗人的身心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终于在逆境中抑郁而死,年仅45岁。
李商隐虽英年早逝,但作为晚唐诗坛上最富个性、取得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立刻引起了诗坛的瞩目。在他的有生之年,诗人把自己仕途的失意,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及充满苦涩的爱情追求,这一切的一切,都写入到他的诗中,就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一种无比感人的艺术魅力。
在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中,有一类诗歌最为后人津津乐道,那就是他的“无题”爱情诗。
无题诗的写作并不始于李商隐,但这种诗体在李商隐的笔下,才焕发出耀眼的艺术光彩。李商隐
样,年轻的李商隐在令狐父子的栽培帮助下,仕途
得意。
但是李商隐考中进士不久,就到当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手下任幕僚,王茂元“素爱其才,表掌书记,以子妻之”。具一些资料记载,王茂元的这位女儿,精通诗文,聪慧美丽,李商隐很早就爱上了她,按说这是天作姻缘,是件美满的事情,没想到,这桩婚姻却给李商隐日后的仕途带来了重重的磨难。当时正值两大官僚集团“牛牟党争”争夺最为激烈的时期。令狐楚是牛党人物的中坚,王茂元是李党集团的重要人物。李商隐早年受知令狐楚,并与其子
令狐陶交情友善,按说他应该属于牛党,但他娶了
王茂元的女儿,做了王茂元的女婿,这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李商隐就背叛了牛党而投靠了李党,于是牛党人物就纷纷指责辱骂他“士流嗤谪商隐,以为
的诗集中,以“无题”来名篇的诗歌有二十几首,还
有一些是作者借用篇首或旬中二字来标题的诗,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碧城》(碧城十二曲栏杆)等,这些诗虽有题目,但从表现手法和内容的含蓄、隐晦方面看,还是属于无题一类。
诡薄无行,共排摈之。”(《唐才子传》)
唐武宗即位后,王茂元为相,这是李党势力最为兴盛时期,按说,李商隐作为李党人物,又和当朝宰相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仕途上应该平步青云才
是,不巧的是,李商隐的母亲却在这一时期得了重病,不久就去世了。按着唐代的礼俗.李商隐要在家
里为他母亲守孝三年。等到三年孝满,再准备出来从事政治活动时,这时世道已变,李党已被牛党赶下台,牛党开始执政。牛党执政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陶做了唐宣宗的宰相,他恨李商隐有负他的家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文辞精
美,声韵和谐,意境朦胧含蓄,吸引着后世无数的诗歌爱好者们去研究、品味。
但李商隐的无题诗又以难解而著称,一千多年来,诗评家们对它也是争论不已。有人考证它是诗
人秘密恋爱的记录,有人推断它为诗人抒发政治怀
・5l・
万方数据
抱的寓言,有人又判定它是向人陈情干谒的自白,还有人干脆把它归之于不可解。研究者i'flx寸李商隐无题诗争论的焦点在于,这种凄艳浑融的无题诗在言情之中,是否还另有寄托。
诗评家们通过对每一首诗的考证分析,现在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看法,那就是李商隐的无题诗中,有一部分确实是写男女恋情而别无寄托的,如他赠别歌妓们的一些艳情诗,像“近知名阿侯”、“长眉画了绣帘开”,语浅意明,一望可知。但无题诗里面有一部分,确实又是有所寄托的,由于诗人不愿意表明白己真实的创作意图,故意用无题来名篇,这就增加了后人对李商隐无题诗理解的难度。因而,要想深入地研究李商隐的无题诗,就必须沿着诗人为我们留下的感情遗踪,拨开重重的迷雾,去探寻诗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这里我们介绍他的一首被后人誉为“情诗之王”的爱情绝唱“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诗主要写了在一个暮春的季节,诗人与所爱之人别离的伤感和别后刻骨的相思,以及诗人不顾艰难险阻,呕心沥血,对爱情的苦苦追求。
首联,诗人先从“别”字写起,按说分离聚合,本来是人情之常,而诗人在这里,却用了两个难字。前一个难字,是困难、不容易的意思,后一个难字是难以忍受的意思。这样,唯其相见之不易,故而离别之尤难,写出了诗人与所爱之人那种难舍难分的心境。接着,诗人就寓情于景,把自己充沛的、难以名状的感情,寄托在景物描写中。东风即指春风,东风曾使百花盛开,而如今却是到了暮春的时节,东风无力,百花凋残,它暗示着,这美好的春光就如同这花卉一样,一去不复返了。这是诗人在感叹人生如花美眷而似水流年,是触景伤情之句。
诗的首联,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盛衰变化,联想到人世的沧桑,想到人生短暂,别易会难,写出了主人公当时的情感变化过程,也为全篇定下了一个感伤的基调。
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被后人誉为捕写爱情的绝唱。这组佳句,实是诗人惨淡经营苦吟而得,它美在传神,美在造境,在这里,诗人为我们翅造了一位在绝望的爱情漩涡中,艰难挣扎的跋涉者的形象,这个形象充满着悲剧色彩,但他对爱情的那种呕心沥血,至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又使得这一形象,显得崇高而伟大,意境创造得非常美。同时从修辞手法方面来看,这组对偶句又是一组比喻句,而且
・52・
万
方数据作者又极恰当地运用了妙语双关的手法,前一句比喻对所爱之人至死不渝的恋情,后一句则比喻对心上人绵绵无尽的相思,而“丝”又谐思念的“思”,它既是一个双关语,也是整首诗的诗眼,是说对于所爱之人,就像那春蚕吐丝一样,除非死掉,否则是不会结束相思之情的,离别的泪水,就像那燃烧的蜡烛,只有燃尽了,泪流才会停止。这一联,诗人构思巧妙,用春蚕吐丝来比绵绵的情思,用蜡炬成灰,来比离别的泪水,上句写缠绵,下旬写思痛,让读者仿佛看到了一个像蜡烛,像春蚕一样以身殉职的殉情者的形象。千百年来,这两句诗就引发了那些在感情世界中,彷徨无依的失意者的共鸣,从而使它风流千古。
以上四句,诗人怀着忧伤和空虚的心境,把自
己对所爱之人的那种至死不渝的恋情,写得缠绵悱侧,哀婉动人。诗的颈联,诗人就宕开一笔,落笔对方,写自己的心上人,此时也处在别离的痛苦中。在诗人的意念中,这位深情的意中人,早晨起来,对镜梳妆,发现自己因忧愁而平添了几丝白发,因相思而变得容颜憔悴。夜深人静之时,她辗转难眠,就独自登楼望月,多少相思之情,离别之恨,都一齐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啊!
诗人在这里运用这种表面上并列对称,实际上递进深化的结构手法,就深化了诗境,也写出了诗中主人公苦苦思恋的缘由,这种心有灵犀的绝望之恋,真是让诗人无法割舍呀。
尾联,诗人又把笔触折回,转写主人公的希望,“蓬山”是古代传说中的东海的神IIJ,蓬莱IlJ是遥远的、虚无飘渺的,而诗人却说“无多路”,这又是诗人反面落笔,表面上说无多路,实际上是写两处相距何止遥远,简直就是蓬莱仙境和人问的相隔。可见“无多路”三字,貌似通达,实则是肓情凄苦,暗示着他们的相爱,几乎是绝望的。
但是在绝望的尽头,诗人又萌生了一丝希翼,他企盼那神话中西王母座前的神鸟,能够为自己前往一探,把刻骨的相思带给心上人,这就表现出抒情主人公,不顾一切艰难险阻,呕心沥血的执着追求。这一联既写出了主人公痛苦的心境,也使全诗笼罩上了一层美丽的神话色彩。
李商隐的这首无题诗,以新颖巧妙的构思,细致精丁的描绘,形象的比喻,精警的语言,描摹出优美动人的意境,体现出李商隐爱情诗情真意挚、缠绵蕴藉的特色。明代的诗评家谢榛在他的《四溟诗
话》中,称誉这首诗为“情诗之王”,而明代另一位文
学大家李东阳也称它为“千古绝调”,可见这首诗对后世的影u向。
(责任编辑张海鹏)
论李商隐和他的无题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斯琴高娃, 张国军, Siqingaowa, Zhang Guojun兴安盟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Soc.Sci)2009,30(3)
本文链接_zwdmzszxb20090****.aspx
kexueji训jia
李商隐和无题诗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
!鱼塑堡婴塑占
文史教育研究
思茅e65咖)
李商隐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一生失意沉沦,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遣捧异。
【摘要】
他的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大体分为三种类型。
【关键词】李商酶;朋党之争;无题诗;寄托
李商隐是我国唐代后期一位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也是唐诗繁荣发展期最后一位有独特艺术成就的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总结前代艺术经验加以开拓和创新方面,都远远超出唐后期那些格调偏于绮靡的一般诗人之上,而卓然白成大家。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1李商隐生平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嚣生。唐怀州河内人,生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一生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朝。九岁时,其父李嗣在浙江幕府中病故,李商隐奉丧侍母由浙江返回郑州时,生活更是艰难:“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祭裴氏姊文))。这种地位和经历,促使他自幼“悬头苦学”,企图由科举进身,以“振兴家道”。当时,他跟随堂叔求学,这位堂叔擅长古诗文和书法,不愿随俗浮沉,一生隐居不仕,李商隐很尊敬他。在他的熏陶下,李商隐显得幼年早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问”(李商隐《樊南甲集序>),较早地走上了仕途。当时,唐王朝内部正进行着一场旷日持久的牛、李党争。牛党的首领牛僧儒、李宗闵是科第出身,李党的首领李德裕、郑覃是门荫出身。两党的最初形成,可能跟一方重视门第,另一方重视科举有些关系。但后来,科第问题的争执已退居次要地位,而在其他重要问题上“是非锋起”,争阉不休。李商隐的一生,就在这么一个政治环境中生活,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
唐文宗大和三年,李商隐被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僚。令狐楚的地位很显赫,宪宗时当过宰相,属于牛党,他把李商隐引进幕僚,可能有为牛党招揽人才的用意。自大和七年起,李商隐曾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开成二年,由于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绚的推荐,考中进士。同年冬令狐楚死,李商隐失去幕职,只好另谋出路,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并赏识他的思想与言论,把女儿嫁给了他。当时,王茂元被视为李党.李商隐转依于他的门下,触犯了朋党的戒律,被认为“背恩”,招致了令狐绚和牛党中一些人的记恨。开成三年,他参加博学宏群考试。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无题・照梁初有情>)的喟叹。可那大中五年,他的妻子因病去世。仕途的失意,加上家庭的变李商隐一生都处在朋党倾轧的漩涡中,屡遭排异。他是关・136・
万
方数据孙,借美人以喻君子。”又说“楚雨含情俱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可见他确有一部分诗篇是另有寄托的。
现存的李商隐的无题诗共有十七首.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比较明显地能看出另有寄托的。如。八岁偷照镜”篇: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写一位早慧、美丽而勤学技艺的少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美好姿容、品德与才华日益显露出来,但却被藏于深围,虚耗青春,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诗中所写的少女,有自况的意味。全诗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而又忧虑政治前途的心情.流露了较浓重的悲伤苦闷。
另一类无题诗,寄托的痕迹不很明显,有的甚至和一般认为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美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帐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殊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日宛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蔓!f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前一首写~位男子对远隔天涯的女子的思念,因会合无缘,再如“相见时难别亦难”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此诗写暮春时节与所爱者分离的伤感和别后悠长执着的思第三类无题诗直接陈述一件事.属艳情冶游之作。如。昨写爱情的有题诗很难区别。如“来是空言去绝踪”篇与有题的爱情诗‘春雨>的内容就非常相似:
只能托以虚幻的梦境和梦醒后的追思。全诗围绕“梦”来抒写“远别”之情。联系同屑一组寄托较明显的无题诗来考察体味,诗中所抒写的对所爱者梦寐以求的强烈思慕和蓬山重隔、会合无期的感慨,可能寄寓着对政治上的追求产生的失望幻灭之感。但与有题爱情诗<春雨>对照,又似一般的离别相思之作。‘春雨>是首因春雨而怀人之作,写与所爱者分离后的失意惆怅之情。思念对方.长夜难眠,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彼此远隔,虽托人传书也很难到达。两酋诗的意思很是相似。因为这一类无题诗所描写的事物很有生活实感,很难看出某些具体的细节含有比喻的意义,读者只能从所抒写的感情中朦胧地感到它有所寄托,却很难指实某句某联的寓意。
念。彼此仙凡路隔会合难期,但仍青山传书,殷勤探望,执着的爱情在濒于绝望中显出了无比强烈的力量,春蚕、蜡炬两句已成为描写爱情的绝唱。这其中,可能寄寓或渗透作者政治上失意的精神苦闷,和虽失意但仍有所希冀的心理。“东风”句也可能融入作者对时代政治环境的感受。
夜星辰昨夜风”篇:
本已为考官所取,复审时却被某一权要抹去了名字。这次打击使李商隐对朋党之间的勾心斗角感到厌恶和畏惧,发出了。奠些朋党偏见很深的人依然不放过他。开成四年,他经过吏部考试在朝廷任秘书省校书郎。此职官品虽低,但职届清要,朋党势力又排挤他,不久就被调为弘农尉,从清职降成了俗吏。
故,使他精神上受到沉重的打击,心情抑郁不舒。大中九年,他随幕主柳仲郢自梓州回到长安,次年任盐铁推官。大中十二年罢职回郑州闲居。“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幽居冬暮>)。就在这一年,诗人怀着。匡国”无门、。夙心”未遂的悲愤,寂寞地死去了,年仅四十六岁。2李商跨的无题诗
心现实政治的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抒写身世遭遇,表现自己政治抱负与现实间的矛盾,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无题诗、咏史诗和咏物诗鼎足而三,很富艺术独创性。在他的作品中,有一部分以“无题”命篇的诗,后世一般称它们为无题诗。在‘谢河东公和诗启)中。李商隐明确地说到:。为芳香以怨王
2009年四期上
文史教育研究
‘。。k。。‘e。‘x‘。’u。’e。。。j。。’‘i‘a。。。o。。。y。。u。。。j‘。。—ia—
对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思与建议
刘德花
(寿光市第五中学
1历史学习评价的反恩
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眼前轻发展,旧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国家培养人才的需要,成为教师和学生自主发展的阻碍。形成这种评价方式的主要原因及后果是:
1.1“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导致家长对子女重养不重教,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和在学校的排名,忽视了孩子思想、情感、习惯的教育,输在了起点。
1.2教师迫于社会、家长期望的压力,不顾教育教学规律,拔苗助长,。一步到位”,注重机械化训练,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输在了过程。
1.3在高考升学率指挥棒的作用下,学校也都在“紧抓”,A/J,时变为十小时。双休日变成无休日,“文明监狱”、。魔鬼训练营”一度成为学校的代名词,师生在“苦教~苦学”的氛围中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输在了方法。
1.4狭隘的政绩观使评价导向偏离了教育轨道,没有站在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立场上审视教育,急功近利,忽视了教育的终极目标,输在了终点。2历史学习评价的维度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事,教会学生认知、表述,教会学生适应、合作,教会学生探索、发现,为学生的终身发晨奠定基础。应将评价贯穿历史学习的全过程,发挥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激励与发展功能,正确科学的评价方式是促使这一目标实现的保障。
2.1学习过程的评价。
①是否肯于思考、善于思考、坚持思考,并不断改进思考同题的方式方法。
②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历史学习活动,是否愿意与同学交流历史学习体会,是否愿意与他人合作探究历史问题。
③能否从历史情景中总结出历史规律,能否应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
④能否理解历史内容并有条理的进行表达。
⑤能否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学习过程并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⑥是否具备学好历史的自信心、勤奋刻苦、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2.2基础技能的评价。
①能否独立举出一定数量的用于说明问题的正例和反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写在星光闪烁、春风吹拂的夜晚,参与一次灯红酒暖、热闹嬉游的宴会,邂逅一位令诗人心许的女子,两人眉目传情,心有灵犀,却由于需“听鼓”“走马”,好事难成,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和难以再会的惆怅。冯浩、纪昀都认为本篇“定属艳情”、“狭邪之作,无所寓意”。另外如“长眉画了绣帘开”、“寿阳公主嫁时妆”、“白道萦迥人暮霞”等篇也属此类。
李商隐的无题诗,往往着重抒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除少数寄意较明显外,多数只写主人公爱情生活中的某些遭遇和情绪、心理,借以寄托作者的身世之感,有时甚至只是在写爱情生活时自然融人了这种感情.因此所寄托的内容往往很不具体,读者也就往往感到旨意难明。这说明,作者创作的初衷并不一定是刻意运用爱情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来比附自己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或现实中的某一人物,只是用来寄寓某种情绪和感慨,因而我们在理解这类诗的寓意时,不能单纯地去猜测一词一句的含义.理解得太实太死,而应从整体匕来把握诗意。李商隐的
山东寿光262735)
能否对历史事件给出一个形象的描述。
②能否建立不同知识问的联系,把握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和体系。
③能否在理解方法的基础上,并能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选择、熟练应用。
④能否恰当地运用精确、简约、形式化的学科语言、自然语言进行表述与交流。
⑤能否复述学过(比如初中知识)或掌握的历史知识。2.3学习能力的评价。
①是否具有同题意识,是否善于发现和提出同题。
②能否选择有效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建立恰当的思想模型。
③能否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调整和完善,根据问题的要求进行分析和讨论,用书面或口头等形式准确地表述过程与结论。
④能否对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自评与互评。⑤能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能独立思考,又能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合作。
3历史学习评价的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以尊重被评价对象为前提,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选择,不以一个“标尺”衡量全体学生。
3.1定量评价。笔试。也就是考试,仍然是学习评价的重要方式。但要注意:①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方法、思想本质的理解,命题更具挑战性。②思考怎样用学生答题的结果来检验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③思考如何依托学生的测试结果开展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问的互动。④定量评价要避免根据分数排名的现象,可采取等级制,评价结果要及时单独反馈给学生。
3.2定性评价。采取阶段评语和成长记录的形式,用激励性语言客观、公正、全面的描述学生的状况。
3.3发挥作业的评价作用。常规作业、探究性问题、历史学习日记、历史小论文、历史事件调查报告等,都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依托,但要注意做到简单可行、积极主动,避免增加学生负担。
3.4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相结合。3.5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书面与口头相结合。无题诗,几乎全是写失意的爱情。这种爱情,即使是无望的爱情,也总是贯穿着一种执着不移的追求,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真挚而深厚的感情。这和他失意沉沦的身世很有关系。这是他的优秀爱情诗和那些缺乏深挚感情的艳体诗之问的一个重要区别,也是这些诗从古到今一直能打动读者心灵的—个重要原因。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5
[2]<李商隐诗选>,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人民文学出
版社,1978
[3]<李商隐选集>,周振甫译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4]<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5]‘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王起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91【6]‘古典文学名蕙赏析’,林从龙,郑州:中州书画社出
版,1983
[7]‘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文史知识编辑部,北京:中华书
局。1984
・137・
万方数据
李商隐和无题诗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罗恒菊
云南省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思茅,665000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2009(7)
参考文献(7条)
1.《文史知识》编辑部 古典诗词名篇鉴赏集 19842.林从龙 古典文学名篇赏析 19833.游国恩;王起 中国文学史 19914.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19915.周振甫 李商隐选集 2006
6.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商隐诗选 19787.唐诗鉴赏辞典 1995
本文链接_sq-kxjyj20090****.aspx
论李商隐无题诗 晚唐诗坛上群星荟萃,而李商隐便是那一个最为亮眼的。尽管由于时代的局限,让他一生坎坷,郁郁而不得志,但是他还是努力创作,大胆创新,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中无题诗便是他的一大亮点。题材上,无题诗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中心,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体裁上,无题诗几乎涵盖了除五绝、五排以外的古近诸体;艺术上,七言律诗写的最好传颂也最广。李商隐的无题诗所表达的主题极为复杂、模糊,更多是一种政治、恋情、人生等综合性的、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本文主要从主题以及诗歌意象上分析无题诗。
总结李商隐所有的无题诗作品,大致可以将无题诗主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爱情主题。例如这一首“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这是一首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的纯爱情的诗,描述了诗人邂逅一位令他心许的女子,却由于种种原因,好事难成,匆匆离去,只留下一片美好的回忆和难以再会的惆怅。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目三分,表达了诗人真挚细腻的感情。其中“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通过李商隐爱情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重情的人。他的一生似乎都在追寻着爱的理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第二类是人生主题。虽然李商隐的多数无题诗以爱情为主题,但也有一些是在爱情篇章中融入了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若有若失的情感。这类诗歌既是爱情诗但又不仅仅只是爱情诗。例如这一首“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有学者研究认为这是诗人在十六岁时因初恋对象的父母未能同意他们婚姻,而写下的这首诗。诗歌描写了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少女美丽早慧,勤于习艺,向往爱情,而幽阁深藏,青春虚耗,无法掌握自身命运。虽然诗歌流露出的情感是爱情伤感的基调,但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有自喻少负才华、渴望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忧虑前途的感情倾向。第三类便是政治主题。例如这首“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溧阳公主年十四,清明暖後同墙看。归来展转到五更,梁间燕子闻长叹。”这首诗歌抒写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政治色彩。诗歌前两句,只是描写环境,人物并未出场,但景物描写中隐含着人物的感情活动。“哀筝随急管”,不只表现出急管繁弦竞逐的欢快、热烈和喧闹,也暗示出听者对音乐的那种撩拨心弦的力量的特殊感受。诗歌以“何处”发问领起,先写闻乐,再写乐声从樱花盛开的深巷、垂杨飘拂的河边传出,传神地表现了听者闻乐神驰、寻声循踪的好奇心。
李商隐的无题诗能在晚唐大放光彩,也是因为他开创了诗歌新风格、新境界。他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在诗歌意象问题上,李商隐的无题诗常常给人一种难以琢磨的感觉,这也是为何后人对他的同一首诗歌总有不同理解的原因。无题诗之最《锦瑟》便有很多歧义。有人说“锦瑟”乃令狐家丫鬟,此为爱情诗;有人说此为追怀妻子的悼亡诗;也有人说是咏物诗,诗的中间四句各咏一调,涩有适、怨、清、和四种声调;还有人说这是诗人自伤身世之辞,是其晚年追怀生平。纠其原因,就是李商隐善于把内心朦胧的内在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意象,形成雾花镜月的缥缈美感。在他的无题诗中,意象有三个因素。第一,他所用意象多非现实,都是心造的意象,借以寄寓他感情经历中的某些难以名说的境界,也形成了他独特的意象群,如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梦雨等,这些由情趣外射而创造出来的意象,比从现实事物提炼而成的意象,在内涵上更不明确和不稳定,从而也富于诗歌暗示性和概括性,更能启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想象活动;第二,诗中大量运用典故,内涵高度的浓缩,把情感隐蔽得很深,而他常常把典故演绎成与原本意义相悖的意思,使诗意深奥莫测。第三,他的诗在内容传达上缺乏逻辑上的必然联系,不受时空的拘束,也不受因果关系的制约。《锦瑟》一诗: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诗中选用了“锦瑟”“蝴蝶”“杜鹃”“沧海”“月明” “珠”“蓝田”“玉”等富有视觉效果的意象展现了美丽的外观,并造成了幻觉。短短8句,便包含了4个典故和比兴、象征等手法。诗题为,却实际上是用锦瑟隐去了名字,并非咏物;然而名字又不仅仅是开篇二字而已,至少所有思绪由锦瑟而起,思绪如锦瑟般变幻。
“我理会不着,拆开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这是梁启超在《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一文中谈到读李商隐无题诗的感受。正如梁启超形容的,李商隐的无题诗,把其人生经历的体验和相关的经验联系起来,以扑朔迷离的暗示和象征表现出来,诗歌给予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是李商隐无题诗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李商隐无题诗纵览
李商隐流传下来的无题诗中有七首是七律,其中的六首是以男女之情为题材,唯独《无题(万里风波一叶舟)》是例外。这首无题诗的独特之处是表达方式十分奇特,在首尾两直接点明题旨:在险恶的宦海中诗人面临怀古(功名)与思乡(归隐)的艰难选择。对于中间两联,即使去掉而不影响全诗的主题思想,但这两联正是以事例或典故来加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只读一遍就体会出李商隐这首无题诗无论风格或者内容都与其它无题诗明显不同。除了这首外,其他所有的无题诗,不论是否有寄托,都与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或多或少有牵连,风格哀婉凄艳,唯独这首直抒胸臆,珠多感慨,沉郁之至,可与杜甫相提并论。很多学者都把这首诗与李商隐其它无题诗区别开来,如纪晓岚所说:“失去本题而后人题曰《无题》者。”在解读这首无题诗时,若把中间两联抽出来后便成了一首七绝: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二首
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无题二首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二首
其一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其二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元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作品赏析
一开头就撇开具体情事,从女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氛围写起。层帷深垂,幽邃的居室笼罩着一片深夜的静寂。独处幽室的女主人公自思身世,辗转不眠,倍感静夜的漫长。这里尽管没有一笔正面抒写女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但透过这静寂孤清的环境气氛,我们几乎可以触摸到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感觉到那帷幕深垂的居室中弥漫着一层无名的幽怨。
颔联进而写女主人公对自己爱情遇合的回顾。上句用楚王梦遇巫山神女事,下句用乐府《神弦歌·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意思是说,追思往事,在爱情上尽管也象巫山女神那样,有过自己的幻想与追求,但到头来不过是做了一场幻梦而已;直到现在,还正象清溪小姑那样,独处无郎,终身无托。这一联虽然用了两个典故,却几乎让人感觉不到有用典的痕迹,真正达到了驱使故典如同己出的程度。
颈联从不幸的爱情经历转到不幸的身世遭遇。这一联用了两个比喻:说自己就象柔弱的菱枝,却偏遭风波的摧折;又象具有芬芳美质的桂叶,却无月露滋润使之飘香。这一联含意比较隐晦,似乎是暗示女主人公在生活中一方面受到恶势力的摧残,另一方面又得不到应有的同情与帮助。“不信”,是明知菱枝为弱质而偏加摧折,见“风波”之横暴;“谁教”,是本可滋润桂叶而竟不如此,见“月露”之无情。措辞婉转,而意极沉痛。
爱情遇合既同梦幻,身世遭逢又如此不幸,但女主人公并没有放弃爱情上的追求──“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即便相思全然无益,也不妨抱痴情而惆怅终身。在近乎幻灭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渝的追求,“相思”的铭心刻骨更是可想而知了。
无题二首 其一
八岁偷照镜,长眉已能画。
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十二学弹筝,银甲不曾卸。
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
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其二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无题
◎作者:[唐]李商隐
◎品荐:赵晓辉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品鉴
解读古典诗词,有时难免有俞平伯先生所言“昔贤往矣,心事幽微,强作解人,毋乃好事”①之感。此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其诗境极尽迷离惝恍之致,其文辞又有许多难解之处,读来真有隔雾看花之恨。对其诗意题旨以及文辞内容究竟如何确解,历来即有很多说法。由此而凸显了诗中的诸多疑点:既然所想之人没来,又怎会“去绝踪”?又怎会有“啼难唤”之一幕?此外,啼哭者为谁?这封墨迹未浓的书信究竟出自谁的手笔?“金翡翠”与“绣芙蓉”是指被褥还是帷帐?刘郎所指为汉武帝刘彻还是刘晨?……历来笺释者众说纷纭,聚讼不休,颇令人迷乱。我们且以文本细读的方法,从对前人评价的观照开始,深入这首诗歌,来对其内容情意进行一番考察。
从内容旨要来看,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中将诸家说法加以胪列,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首先,有学者认为此诗盖恨令狐绹不省义山陈情而作,吴乔、徐德泓、冯浩、姜炳璋、张采田等皆从此立论。其次,感慨身世之作,如程梦星认为此诗为李商隐“已入王茂元幕府时感叹之作”②。再次,艳情之作,如何焯认为“此等只是艳诗”③。以上诸论,陈情说不免武断穿凿,幕府感叹说亦病在坐实,已有学者对此加以辨证。而将其目为一般艳作,又恐埋没了作者的一番深情。薛雪谓“此是一副不遇血泪,双手掬出,何尝是艳作”④,所论极是。一般认为,此诗当是
写男性叙述者对所恋慕女子的相思之情。具体说来,如赵臣瑗谓“幽期虽在、良会难成种种情事,真有不觉其望之切而怨之深者”⑤,刘学锴、余恕诚谓“首章写所思远隔,会合无期……‘梦为远别’四字,一篇眼目”⑥等,皆此之谓也。当然,至于此诗背后的本事究竟为何,这终究太过隐晦与私人化,在没有确证之前,还是不强作解人为好。
首句“来是空言去绝踪”劈空而来,似给人突兀之感。其中关于所思之人是否来过,就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她实际上没来,要来只是“空言”而已;有人认为确实来过,但来过一次就再无踪迹;也有人认为只是在梦中来过,诗中出现的抵牾乖违之语,正证明了梦境之破碎迷离。这几种说法,究竟哪一种更为准确呢?其实,依个人之见,来与不来,这并不重要,此诗带给人的惊奇与诗性魅力在于,无论何种可能性,都可以解释得通,而且同样富于美感。诚如宇文所安云:“在这首有关话语、书信及难于阅读的重要痕迹的诗中,推论的情境被优美地重现出来。……这种展示给读者的不确定再现了叙述者的不确定。”⑦
第二句“月斜楼上五更钟”,我们从叙述者的角度可知,明月西斜,外面已响起报晓的五更钟声。一种解释认为,这
暗示了他整夜无眠,苦苦等待,直至月斜钟尽。晏殊词“斜光到晓穿朱户”,晏几道词“斜月半窗还少睡”,皆是此意。另一种解释则认为,他在梦中,梦到了与女子的别离聚散,然而这梦境却被五更的钟声惊醒,醒来时发现月已西斜。笔者倾向于前种解释,因为,如果女子说过要来,他却睡着了,这显得不够深情。当然,也可能是他彻夜等待,女子不来,后来倦极而梦,又为钟声惊醒。“梦为远别啼难唤”一句,点出了梦中远别,他感梦而泣,而女子一旦别离,再也难以唤回。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一封匆忙写就的信,写完后他才发现,因急迫中研磨未浓,字迹显得太过浅淡。此诗的语言就像这漶漫不清的字迹一样,我们知道它记录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情事,但却无法清晰无碍地阅读其字句。
关于此四句,姜炳章谓:“(来是句)写梦。(月斜句)梦之时。(梦为二句),梦中之景,点出梦,统贯上下,以清意旨,针线极细。”⑧汪辟疆认为:“首章前四句写梦中,后四句写梦觉。来去既不常,故言曰空言,踪曰绝踪,已非醒眼时境界,从古诗‘既来不须臾,又不处重帷’脱化出也。次句点时地,入梦之时地也。三四梦中之情事,极恍惚迷离之境,绝非果有其事。”⑨以上说法极富启发性,但也存在一些疑问,如前四句,笔者认为并非皆写“梦中”之境,至少“月斜楼上五更钟”,当是叙述者清醒时的所见所听,“书
被催成墨未浓”,也是一个具有清醒知觉的人,同时也细腻锐感的人,才会注意到墨迹浓淡这样的细节。
当然,我们再次审视这四句诗,还是无法判定,对于叙述者来说,他究竟真地做了一个凄切的别离之梦,还是事实上他们之间有过真正的别离,现在回忆起来这次别离像一个恍惚的梦境,这两者无疑都解释得通。
接下来,我们看到像丝织品一样绮丽的颈联:“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在这两句当中,围绕“金翡翠”、“绣芙蓉”有很多论争,有说为屏障,有说是帷帐,还有人认为是被褥,或者灯罩。一般说来,翡翠鸟与芙蓉花都是古代常见的图案,可绣在帷帐、被褥或者灯罩上。笔者以为,“金翡翠”当指被褥,盖烛台应在案上,烛光必由上而下始有“笼”意;而“绣芙蓉”则应当是指床上的帷帐,因其材质必如床帷般轻透者,才有麝熏微“度”之说。但是,我们凝视这张在诗句中浮现的床,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究竟出自想象,还是实景?有人认为此景出自想象,如徐德泓云:“五六二句,想象华显之地”⑩,姚培谦云:“遥想翡翠灯笼,芙蓉帏幙,所谓‘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纵复沥血刳肠,谁知我耶?”⑪也有人认为实有,如程梦星云:“五六
又追忆秘书省之情事。宿直紫禁,亲见翡翠金屏;身近御炉,香度芙蓉绣带,何其乐也!”⑫冯浩云:“五六言留宿。蓬山,唐人每以比翰林仙署,怨恨之至,故言更隔万重也。若误认艳体,则翡翠被中,芙蓉褥上,既已惠然肯来,岂尚徒托空言而有梦别催书之情事哉?”⑬依上之说,程梦星指为追忆值宿秘书省之事,而冯氏认为五六两句是写在令狐绹家“留宿”所见。汪辟疆批评了这种指实的牵强附会之说,且云:“‘来是空言’一首前人所笺或以艳情,或以为令狐绹来见,其说之不可信,可于本诗证之。如为艳遇之作,则既于深夜翩然肯来,而又翡翠被中、芙蓉褥上既极燕妮之欢,何又忽云蓬山远隔,则前后之不合也。如为子直来见,无论子直贵官,不常下顾,即感念故人亲来存问,又何为待至五更深夜月斜楼上之时乎?冯氏自知不可通,则谓令狐为内职,此句点入朝之时,牵强附会而不知为瞽说也。惟解为梦中梦觉两层,则通体圆融,诗味深远。”⑭笔者赞同此说,但此诗种究竟哪句是梦中,哪句又是梦觉,还当仔细推敲。汪氏以为,“五六则为梦醒之景况,故云半笼,云微度,即为梦醒时在枕上重理梦境之感觉”,但从诗意来看,诗人只是在“梦为远别”一句中点醒梦境,其余各句展示的乃是梦后的情境,五六句中翡翠被褥与芙蓉床帏应当是梦醒后叙述者目睹伤情之物。当然,麝香氤氲的气息极富于暗示,以至于也令人联想到,这很可能也是所思之人遗留下来的气味。
最后,我们看尾联“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此处所指“刘郎”,究竟是谁?清初之笺注家,有人为是汉武帝者,如朱鹤龄、程梦星、冯浩皆持此说。然何义门则认为刘郎宜指刘晨,此说影响甚远。后来笺注者注释义山此诗,或曰“刘郎”便是刘晨,或者是刘晨、汉武帝两说并存。如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云:“《幽明录》:‘汉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溪边有二女子,资质妙绝,遂留半年而归。’一说刘郎指汉武帝信方士言,东至海上冀遇蓬莱事。”⑮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刘郎,相传东汉时刘晨、阮肇一同入山采药,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半年乃还乡。见《太平广记》引录。后也以此典喻‘艳遇’。”⑯刘若愚亦认为是刘晨,而周策纵则云:“此诗似大受《汉武故事》及《李夫人传》中所述武帝命李少翁求李夫人故事之影响。古今来诸家注此诗,多谓其蓬莱求仙,而不及李夫人与少翁事。实则此诗与求仙事无关,不可不辨也。”⑰周氏此说,极富启发意义。查《幽明录》中刘晨、阮肇事,我们会发现,刘阮所去乃“天台山”,与此诗中“蓬山”并无联系。再者,刘阮与仙女之邂逅艳遇,与该诗中深情苦恨之语,其情调也大不相类。此刘郎当指汉武帝,《史记·孝武本纪》中曾载汉武帝入海寻找蓬莱仙山事:“天子即已封禅泰山,无风雨菑,而方士更言蓬莱诸神山若将可得,于是上欣然庶
几遇之,乃复东至海上望,冀遇蓬莱焉。”⑱又载:“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偏于五岳、四渎矣。而方士之候祠神人,入海求蓬莱,终无有验。”⑱此外,《汉书·外戚传》中云:“上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帷帐,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为作诗曰:‘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姗姗其来迟!’”⑲后来武帝命少翁求李夫人事又有所演绎,在《汉武故事》中,更言少翁能“升天然后可至蓬莱”,又“令上居他帐中,遥见李夫人”⑳,后来“汉武帝”、“李夫人”、“蓬莱山”等意象就綰合在一起,由是可知,“刘郎已恨蓬山,更隔蓬山一万重”,其意即汉武帝思念李夫人,即便蓬山遥远,但仍可遣方士“升天入地求之遍”,然而所思之人呢?相会已然遥遥无期,就像那万重山峰的阻隔。
读完此诗,我们发现,尽管我们已经尽力釐清诗句的确切意思,但该诗还是给人一种晦涩浑茫之感,如同李义山的其他诗篇一样,它包蕴着多重意旨,具有多重的审美效应。梁启超在谈到李商隐的诗时曾云:“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21此说良是。
这是一首真实与梦境浑茫一片的诗,同时,也是一首充满徒劳与不确定之美的诗。它强烈而迷人的抒情,令我们深陷其中。在阅读中,我们只发现密码般难以索解的痕迹,包括令人困惑的梦境、钟声、淡淡墨迹,被烛光照亮一半的床(另一半隐没在黑暗中),若隐若现的香气,以及万重山峰的阻隔。
注释
① 俞平伯:《读词偶得 清真词释》,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第4页。
②③④⑤⑥⑧⑨⑩⑪⑫⑬⑭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增订重排本第四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642、1639、1644、1640、1649、1645、1647、1641、1642、1643、1644、1648页。
⑦ 宇文所安:《晚唐》,贾晋华、钱彦译,三联书店2011年版,第395页。
⑮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中华书局民国三十七年版,第250页。
⑯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294页。
⑰周策纵:《读诗小札——与刘若愚教授论李商隐〈无题〉诗书》,载《大陆杂志》,41卷2期,1971年10月号。
⑱司马迁:《史记·孝武本纪》(第十二卷),百衲本二十四史(一),台湾商务印书馆中华民国二十六年版,第176页、179页。
⑲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外戚传》卷九十七(上),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2910 页。
⑳徐震堮《汉魏六朝小说选注》,洪氏出版社民国66 年,第14 页。
21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载《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七,《饮冰室合集》(第4册),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19—120页。
四 : 李商隐无题诗研究综述
五 : 情圣李商隐香艳无敌情诗65句
在清代孙洙编选的《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有32首诗作入选,数量仅次于杜甫的38首,居第二位,而王维和李白,则分别以29首和27首排第三、四位。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