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从历史传说中看看远古华夏民族的起源!山海经,月亮,龙···究竟代表了什么?
2014-01-14 22:40:47| hehe_nanran的博客二 : 揭秘桃谷六仙究竟是什么来历
桃谷六仙来历
桃谷六仙是金庸武侠巨著《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桃谷六仙指的是六个怪人桃根仙、桃干仙、桃枝仙、桃叶仙、桃花仙、桃实仙。这几位怪人的怪异之处有很多,首先是行事怪异,桃谷六仙武功高强,六人联手堪称罕有敌手,但是这样六个人却是像是小孩子一般行事,并且言语让人难以理解,令狐冲就多次在心中说这六个人蠢笨至极。
(www.61k.com)
桃谷六仙剧照
说到桃谷六仙来历金庸并没有过多的交待。桃谷六仙武功高强,但是行走江湖之后江湖中人几乎无人认识这六位,就连岳不群这样对中原乃至西域武林高人如数家珍的人也不知道江湖之上有桃谷六仙这样六位奇异的人物。桃谷六仙出场的时候只说是仪琳跟桃谷六仙打赌,桃谷六仙赢了于是便替仪琳到华山请令狐冲。至于桃谷六仙是从哪里来的金庸没有讲。桃谷六仙在江湖上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六七十岁的样子了,就此我们可以想象可能桃谷六仙的父母一直带着这兄弟六人生活在一个名字叫做桃谷的地方,在那里桃谷六仙的父母不让自己的孩子去江湖中走动,直到桃谷六仙的父母去世之后就再也没有人管束桃谷六仙,于是桃谷六仙才开始在江湖上行走,并且在一开始就遇到了仪琳,后来与仪琳打赌后前去华山请令狐冲。就此在江湖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号。
从桃谷六仙的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天真无邪,不谙世事,可能这就是长期远离人群幽居一地造成的,如果猜测正确的话,那么桃谷六仙的来历确实是无人知晓,他们自己不讲一下自己的身世还真是无人知道。
总而言之,金庸先生创造出了桃谷六仙这样奇异的人,但是却并没有对桃谷六仙的来历大费笔墨,所以我们只能是根据小说的脉络发挥我们的想象力去猜测了。
桃谷六仙的师父
桃谷六仙是金庸武侠巨著《笑傲江湖》中的六个怪人,这六个怪人在金庸的笔下俨然是六个低能儿,但是最为奇异的是这六个低能儿却都是一流的武功高手,并且六个人配合起来非常的默契,其默契程度就像是一个大脑在指挥,所以让人称奇,而且六个人联手的情况下最起码在《笑傲江湖》中是罕有敌手的。
桃谷六仙画像
于是很多人都在奇怪,桃谷六仙的师父是谁?是什么神人将这样六个愚蠢之极的怪人教导成为了武林高手的呢?金庸在《笑傲江湖》中好像并没有提及,所以很多人都在对这个问题冥思苦想,要想将这六个怪人教导成为武林高手那需要多大的毅力啊,但是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六位其实是武学天才,就像是李元霸一样,天生就是武学天才,但是却对世事不甚了解,看起来傻傻笨笨的。
如果说一母同胞有一两个是武学天才也就罢了,什么样的母亲生育了这样六个人,并且六个都是傻傻笨笨同时又都是武学天才呢?可见一切都是造物主的造化使然,让人惊叹造物主的神奇。
桃谷六仙的师父是谁金庸先生不说,我们当然是无处考证的了,金庸先生写出这样六个大仙肯定要是想象着造物主的神奇才有了神来之笔,桃谷六仙的师父如果知道桃谷六仙能够引起人们那么多的好奇,能够使得人们对桃谷六仙的师父大为惊异一定会心旷神怡,一定会哈哈大笑,也会自叹自己的神来之笔的。
桃谷六仙 揭秘桃谷六仙究竟是什么来历
桃谷六仙经典语录
桃谷六仙是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的六个奇怪的武林高手,这六个人是一奶同胞,六个人行事作风全凭自己的喜恶,六个人行事完全像一个任性妄为的孩子,六个人配合默契程度之高令我们自诩智商很高的人汗颜,六个人堪称愚笨至极,但是却又绝妙至极,可能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吧。
(www.61k.com)
桃谷六仙画像
六个人经常在一起斗嘴,斗嘴的内容很是可笑,在正常人看来实在是非常蠢笨,但是六个人却自得其乐,并且细细思量六个人的话语却是存在着极深的奥秘的。下面就讲一段桃谷六仙经典语录,供金庸迷们分享一下。
桃实仙正由“杀人名医”为他动手术,其他五仙被轰出去游玩,到了“杨将军庙”,一个人猜这“杨将军”是杨再兴,本来猜对了,但其他几个不忿,偏说有可能是杨六郎、杨七郎或是杨文广、杨宗保。 一进庙去,上面写着“杨公再兴之神”,桃干仙说“这里写的是‘杨公再’,又不是‘杨再兴’,”桃根仙说“那么‘兴之神’是什么意思?”桃叶仙说“兴,就是高兴,兴之神,就是精神很高兴的意思。杨公再这小子,死了有人供了,精神当然很高兴了。”桃花仙说“‘杨公再’、‘杨再兴’都是杨七郎”。桃根仙道“这神像倘是杨再兴,便不是杨公再,如果是杨公再,便不是杨再兴。怎么又是杨再兴,又是杨公再?”桃叶仙说“这个‘再’字是什么意思?‘再’,便是再来一个之意,一定是两个人而不是一个,因此又是杨公再,又是杨再兴。”
以上桃谷六仙经典语录其实想想也是蛮有道理的,中文的断字就是这样的,他们所说的也完全是有道理的,只不错我们正常人都不会去想象他们那样的问题,从桃谷六仙经典语录中我们可以看到这六个人就像是孩童一样的可爱又可笑。
桃谷六仙武功什么水平
桃谷六仙是金庸武侠作品《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桃谷六仙是指六个怪人,这六个人行事风格就像是孩童一般,与《神雕英雄传》中的老顽童有一拼,看起来蠢笨至极,但是细思量却也是有趣的很,这六个人不仅仅行事怪异,而且都拥有绝世的武功,六个人联手天下罕有敌手,并且六个人配合默契,就像是一个大脑在指挥一样,让人称奇。
桃谷六仙剧照
在《笑傲江湖》中多次描写过桃谷六仙的武功,关于桃谷六仙武功什么水平金庸可以说不惜笔墨,在令狐冲看来这六个人是有着绝高的武功的,从桃谷六仙点穴功夫来看就让令狐冲瞠目结舌,后来又在令狐冲面前展示了轻功,让令狐冲惊叹不已。桃谷六仙为了给令狐冲治病将六股真气输入到了令狐冲的体内,这真气让华山派掌门岳不群甘拜下风,从这里可以看到起码六个人的联合是在岳不群之上的。
田伯光是《笑傲江湖》中一流的高手,但是想要躲开桃谷六仙的堵截却是难以做到的“万里独行田伯光道这六人像一堵墙似得排成一排,挡在我面前。我见冲不过去,立即转身,哪知这六人犹似鬼魅,也不知怎的,竟也转将过来,依旧挡在我面前,我连转几次,都闪避不开。”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起码在轻功之上田伯光就不敌桃谷六仙中的任何一位。
另外岳不群在想要与桃谷六仙开战之前的一段话也烘托出了桃谷六仙武功的高强不群摇头道“未必便输”四字,谈何容易?以我夫妇敌他三人,不过打个平手,敌他四人,多半要输。他五人齐上……”
但是桃谷六仙的功夫也并不是没有敌手的,在《笑傲江湖》中方证大师使出金刚禅狮子吼的时候桃谷六仙就齐刷刷的晕了过去。
从以上的这些情况可以看出桃谷六仙武功什么水平,单打独斗或许桃谷六仙不是很强,但是如果六个人联手可以称得上是罕有敌手。
三 : 王莽改制究竟改了些什么
巧取上位改制
1915年底,在袁世凯将要称帝之时,上海京剧名角周信芳自编自演了一出京剧《王莽篡位》,借以讥刺袁世凯。王莽和袁世凯可比性或许不足,但却说明他是世人公认的篡位。
后世看中国历史,多有一种矛盾的情绪,既想合于正统,又想别开生面。
古代有句话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意指秀才只能纸上谈兵,实际无用。王莽也是秀才,但却不是一般的秀才,秀才三年造反不成,他就用了三十年。
历代的改朝换代,都是以血换血,拿命取命,没有一个不是靠杀头换来登基的。而王莽的上位则是温柔崛起,一不靠宫廷政变,二不靠兵变,完全是一条不流血、只流汗的道路。
他起于外戚,靠着身为太皇太后的姑姑王政君,一步步走上权力高峰,在青云直上的路上又能时时隐忍,博取朝野的好感,把俸禄分给门客和平民,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除此之外,为了除掉仕途上的对手,王莽还能秘密行事,一招置其于死地;在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时,他更能卸职隐居、闭门不出,当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更是逼其自杀谢罪,使得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鸣不平,要之复出,汉哀帝只得征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
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487572人。有人统计,按当时全国人口五千万左右,以明朝百姓识字率不超过5%计算,汉朝识字者最多200万左右,长安及周边能上书者也就48万多人,这说明什么呢?几乎所有能上书者都支持王莽,王公列侯及卿大夫902人,则几乎全部赞成王莽称帝。
就凭着一身博声名的好本领,王莽在西汉的政治泥淖中能“出淤泥而不染”,最后节节直上,领四辅之事,居三公之上,从被封的“假皇帝”(摄政王)一跃而成为真皇帝。
王莽的江山,是“巧取”来的,非“豪夺”而来。他本没有带兵打仗的本领,也非从治政有功中得来,而是靠德行、名声、大义、美德换来的,背后又有太皇太后王政君为他开道撑腰,所以他的政治经验理论远大于实践,他的手腕是书上的,他的美梦也是书上的。
所以做了“开国之君”的王莽,却不能像历代开国之君那样,把江山的根基夯实。
王莽少时恭俭,“勤身博学,被服如儒生”,生于显贵家族却能克己复礼,他服侍母亲及寡嫂,抚育兄长遗子,行为严谨检点,外结交贤士,内侍奉诸位叔伯,十分周到。
即便是在最后兵败如山倒,困顿被杀的生死关头,也有上千公卿大夫追随到底,陪他上刀山、下火海、登断头台,这种人格的向心力谁人能比?可以说,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之例,无怪乎吕思勉在论及王莽时也说:“平心论之,正觉其精神之诚挚尔。”
王莽从小信奉儒家,他认为西汉时政治不明、天下不公,因此要恢复到孔子说的“礼崩乐坏”前的礼治时代,才可能政通人和。因此他当上皇帝,力图以复古西周时代的周礼王制来达到治国安天下,于是便仿照周朝之制,开始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
当然,王莽对西汉末年制度进行的大幅变革,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动荡,以致刚称了帝便丢了国,这也使后来君王深以为戒,宋明一再强调“祖宗之制不可变”,即源于此。
变私田为王田
西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破产农民多沦为依附农,国家控制的劳动力日益减少,直接影响到政府财政收入和兵役征发,成为一个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严重政治问题。
王莽以为,秦社会危机是因为“坏圣制,废井田,是以兼并起”,而西汉末年社会经济危机四伏是因为“厥名三十税一,实什税五也,父子夫妇终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因此之故,富者“骄而为邪”,贫者“穷而为奸”。为免于步秦汉后尘,王莽认为在当时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自耕农大量丧土沦为佃农的境遇下,“一夫一妇百亩”的理想制度才是最妙。
据《汉书》载,公元9年王莽登基伊始,即下诏盛赞“一夫一妇田百亩”的井田制,遂根据古书上的井田制度颁布诏令,“今更名天下田曰王田”。这王田之名,取自于《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天下都是一个人的。并规定一家有八个男子,可拥有田一井,即900亩,超过标准的要将多余之田分给宗族乡里中的无田户;原先没有土地的,以一夫一妇为标准,受田百亩;王田不得买卖;非议井田的,要流放边陲。
井田制,夏代就实行过,商周因夏制也行井田。孟子描述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汉代的亩制,比今天的亩制要小得多。一夫一妇受田百亩,约合今天的30亩,在当时的生产力之下能胜任。一家有八个成丁男子,按八对夫妻的标准本应受田800亩,之所以规定不超过900亩,是因为按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的古制。在诏令之下,王田制确实是实行了,然而仅仅是部分实行而已,而且还打了折扣。
譬如,诏令虽然白纸黑字,但是并不保证有些受田农民,得到法定数额的田地。按王莽即位前的全国垦田数额与户数平均计算,每家每户仅能得67亩左右。在人少地多的郡县,农民有可能得到法定数额土地;而在人多地少的狭乡,王田制就只能是一纸空文。
尤为关键的是,政府单方面改变现有的土地状态,严禁土地买卖,损害了大地主和自耕农的利益,反对之声四起。王田制,本学自书本上古代的井田制,想解决现实土地问题而托古改制,比之汉哀帝时师丹的“限田限奴”还有过之。哀帝时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失地农民依附豪强,宁愿忍受“太半之赋”,师丹便联合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提出限制豪强大族兼并土地、蓄养奴婢,因为勋贵宠臣皆以为“不便”,哀帝便下诏“且须后”。
因此,一时“救急”的师丹改革方案便被搁置起来,沦为一纸空文,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王莽的王田制,又怎么能行得通呢?所以到了始建国四年,中郎将区博提议,井田制废之已久,不可复行,现在“天下初定,万民新附,诚未可施行”,颁布诏令三年了,王莽当然也知道实行起来困难,便顺水推舟地说:“诸名食王田,皆得卖之,勿拘以法。”至此,王莽实际已向土地所有者妥协,听任土地买卖,而宣告王田制中废。
王莽要推行的所谓“井田圣法”,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而当时,土地不准买卖可能吗?只要有私有制,就不可能没有土地买卖,而王莽要实行土地国有之前,井田制在西周就已穷途,战国时更见崩溃,之后经过秦与西汉两百多年,私有买卖已成常态,王莽以一纸诏令力挽狂澜,阻挡人心私欲,焉能如愿?
同时王莽虽然是一个大胆的设计者,却不是一个好的实践者,更缺少一个行令如山的队伍。他以臣位取得王位,便尤其防范臣下效法。《资治通鉴》上记载:“莽自见前颛权以得汉政,故务自揽众事,有司受成苟免。诸宝物名、帑藏、钱谷官皆宦者领之;吏民上封事,宦官、左右开发,尚书不得知。其畏备臣下如此。”
一个领袖严防臣下到这种地步,又怎么可能放开手脚让其执行政策呢?
从商鞅到王莽,一个是废井田为私田,一个又要废私田而为井田,从公到私,再从私到公,历史的循环遥遥相隔近三百五十年,真是三百年河东,三百年河西。这三百五十年来,秦汉是第一大变,公私是第二大变,中国社会从此定下了基本的相貌轮廓!
新莽不如旧汉
王莽代汉之后,为了抑制富商大贾的盘剥,开始了他的国进民退之路,变私田为王田,又按照古制颁布了五均六筦法。筦,即管也,就是酒、盐、铁由国家专卖,铸钱由国家专营;向取利于名山大泽的养蚕、纺织、缝补、工匠、医生、巫、卜、樵夫、渔民、猎户及商贩征收山泽税;加上五均赊贷合称“六筦”。
然而时非当年,也事与愿违。在“民进”多年之后,这种明显与富商大贾争利的“国进”,又怎能让他们顺心而退?而“税山泽”,又使在虫蝗旱灾中仰望山泽求生的老百姓,失去了最后的活命之路,因此天下不论穷富皆怒声反对,而且六筦之令行,“天下愈愁,盗贼起”,冯常上奏要除六筦法,王莽一怒之下免了他的官。
根据《诗经》《尚书》等,王莽还制定出一套分封的办法:“州从《禹贡》为九,爵从周氏有五。诸侯之员千有八百,附城之数亦如之,以俟有功。诸公一国,有众万户,土方百里。侯伯一国,众户五千,土方七十里。子男一测,众户二千有五百,土方五十里。”
在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实行两百多年后,王莽竟梦想恢复分封天下,谈何容易?
为了表示改朝换代,王莽大抓意识形态,根据周礼的精神,重定车服制度,分等级确定国人的着装、住房、器用、婚丧式样,下令对老人、儿童不加刑罚,妇女非重罪不得逮捕。
他又根据“周公践天子位,六年朝诸侯,制礼作乐,而天下大服”,认为“制度定则天下自平,故锐思于地理、制礼、作乐、讲合《六经》之说”,纠合了一帮公卿大夫、文人学士,根据周礼中所记载的奴隶制国家的典则,造出了一套新朝的礼乐制度。
闲来无事,他还从称呼名字入手,根据儒家经典对朝廷机构和官职名称做了大幅更改:譬如在朝廷,更名大司农为羲和,改大理为作士,太常为秩宗,大鸿胪为典乐等;又譬如在地方,改太守为大尹,都尉为太尉。他还新加了许多官职,如列于九卿的[www.61k.com)大司马司允、大司徒司直、大司空司若,在地方上州置牧副、部置监副。
更可笑的是,王莽还按传说中的周朝制度,大封五等诸侯共796人,附庸1511人。事实上,其中有很多受封赏之人并没有得到封地,每月只能领几千钱而已。
为了求新,王莽还改了许多地名,最后连官吏也弄不清楚哪里是哪里,估计连王莽自己也未必记得住,所以在后来的诏令中,他提到某地时也只好另注明故地。
他还胁迫羌人交出青海湖一带的土地,设立西海郡,意欲何为呢?可叹的是,王莽想以此与国内的北海郡、南海郡、东海郡合起来,凑全“四海”。而为了使这块荒地像个有人烟的郡,王莽削足适履,新增加50条法令造就了成千上万罪犯,满足移民于此的需要。
再加上恢复井田、奴婢私属、五均六筦等措施,老百姓生灵涂炭、哀声一片,以致当时民间有一句民谣唱道:“新莽不如旧汉,更始不如新莽,赤眉不如更始。”
不断更改币制
为了标示新朝之新,他一改地名,二改官名,三改旧钱。在位十三年,四次币改,一朝货币之多旷古未有。由于种类多,难换算,民间仍暗用五铢钱。王莽知道后,把使用五铢钱的人流放边疆,同时不允许民间私自铸钱,一家铸五家连坐。
除旧后布新,王莽明令城内老百姓接受新钱,每人出入城必须出示“大布黄千”钱来作为通行证,各地的饭店、旅馆里没有新币就不准吃饭入住,公卿大臣不带布币便不能进宫。强制通行的布币越来越不值钱,最后物价越涨越高,大米每石竟卖到万钱。
王莽频繁地更改币制,每次都是以小换大,以轻换重,钱越改越小,价越来越大。“一刀平五千”的“金错刀”,虽然价值五千文铜钱,所含的黄金价值,却远远不如五千文铜钱。
所以十年货币改革下来,王莽如玩把戏,世人手里的金子变成了石头,他手里的石头却变成了金子,有钱人的黄金被收走了,铜也被收走了,有钱人成了没钱人,大家一样穷,在均贫富这一点上确实达到了目的,但是也令“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道”。
王莽为什么要一心改币值?一是他开了新朝,五铢钱是汉朝的钱,他要做出新气象,断绝和前朝的关系;二是为了均贫富;三是王莽缺钱,尤其缺金子,他要以小钱换大钱。
为了合乎古礼,王莽更异想天开的是,除了继续沿用方孔圆钱以外,居然还造起废止几百年的刀币,更离奇的是龟壳、贝壳和布匹也可以用来当钱,一时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其实,王莽如果单是政治复古,江山或许还可残喘一时,多撑一天是一天,然而一旦经济上也走上回头路,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则是极大的。他的币制复杂到连他自己也弄不清楚,龟甲、贝壳交易时还要量尺寸,而布币分成十级,从小布一百到大布千钱,每级实际重量只差一铢,不识字者简直无法分辨,就汉代教育水平而言,这怎么能推行得开?
实话说,王莽不可谓无手腕,不可谓无能力眼光,也不可谓不勤政亲政,他能鸩杀平帝、扳倒政敌,失意时能隐退存身养望,得意时能谦恭如旧日,为办理政务甚至“常御灯火至明,犹不能胜”,是何等勤力?然而可叹的,他一生都在被圣人梦绑架,被儒家梦绑架——当皇上只是捎带,甚至最后大火烧身时,他还自信满满:“天生德与予,汉兵其如予何?”
当他的头被割去,挂在南阳宛县市上,王莽能否望见:国远了,民更远了……
四 : 胡歌这么火,他究竟做了什么
说起当下男明星,非胡歌最火了,有很多人都喜欢他,包括小编啦,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胡歌吧,他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哦。
谅解他人对自己的过错
2006年,胡歌在从横店片场赶往上海途中遭遇车祸,他自己右眼重伤,好友张冕不幸身亡,而开车的司机、助理小凯却没有大碍。造成这起事故,与小凯的疲劳驾驶有很大关系。面对惴惴不安的小凯,很多人都不肯原谅他,让胡歌起诉他。胡歌不但没有这样做,面对前来探望自己的小凯,胡歌不顾伤痛,轻声安慰他,让他回家休息一阵子,并表示等自己回到上海后,还会要小凯继续担任自己的助理。大家不理解胡歌的做法,胡歌说:“他已经承受了太大的压力,这一切并不是他希望的,全世界都可以不谅解他,但我不可以不谅解。”
小凯疲劳驾驶酿下大错,不但给自己的身心遭受巨大煎熬,更让自己的事业前景蒙上阴影。对此,胡歌想的不是怎样惩罚对方,以解心头之怨,而是想到此刻小凯的心情一样非常难受和沉重,所以他把自己的痛苦放在一边,开导和劝慰对方,使其放下心上的担子。胡歌能把他人的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感受还重要,自然赢得对方的拥护。
全心全意帮朋友宣传
图书出版人路金波看到作家寒川子的小说《四棵杨》时,非常欣赏,决定为对方出版这本书。他在利用自己的新浪微博为这本书做宣传时,把“棵”写成了“颗”。他本来想写过这篇微博后把这个字改过来,可后来因为接一个电话,就把这个茬忘了。胡歌看到了路金波的这篇微博,注意到了这个错别字,他在帮助对方转发、宣传时,特意把这个字改成正确的“棵”字。为了不再出现别的错别字,胡歌还特意让助手把自己的这篇微博重新校对了一下,然后才转发出去。助手觉得一篇微博没必要这么精心,胡歌认真地说:“既然是帮别人,就应该把事情做好;要是帮了倒忙,反而不如不帮。”路金波知道这个事情后,特意发微博对胡歌的细心表示感谢。
只要利用自己的人气,为路金波转发了微博,就已经是帮了对方了,又何必计较一些细小的事情呢?可胡歌认为,既然是在帮别人,就要彻底帮别人,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地帮忙,赚了对方的人情,却对不起自己的良心。有了胡歌这样不掺任何水分的十足十地帮助,谁不以之为幸呢?
为照顾朋友放弃自己的爱好
一次,胡歌的个人演唱会大获成功后,几个好朋友约他出去聚一聚,为他庆功。大家天南海北地聊着,胡歌才忽然得知在场的一位好友家里出了事故,心情刚平复下来。从酒店出来后,有人提议乘兴到夜店去玩个够,胡歌以身体劳累为由拒绝了。大家本来就是为胡歌召集的聚会,见他这样,就只好散了。回到家里,胡歌接到一位朋友打来的电话,问:“你一向很喜欢玩夜店的,我看来精神头也很好,为什么非得不去了呢?”胡歌解释说:“我喜欢熬夜玩耍,不一定别人都喜欢这样;如果平日也还可以,可是今天那位朋友心情并不很好,能为了我参加聚会已经很难得了,我怎么可以为了自己的喜欢而继续勉强朋友呢?”当那位朋友了解到实情后,非常感激胡歌的善解人意,为朋友做出的牺牲。
胡歌本人有到夜店消遣的喜好,而在自己得意满满之际,但当他得知其中的一位好友心态不佳时,便托故取消了去夜店玩乐的打算。因为在意朋友的感受而甘愿撇弃个人喜好,此举让朋友大为感动。交际中,做集中喜欢的事情当然没有错,但如果你能即时关注到自己的做法是否会影响到他人,并为了对方而果断撇弃个人的嗜好,会赢得对方加倍的敬重。
胡歌一时间这么火,他到底做了什么?
认真、宽容、体贴,这些词汇用在胡歌身上,可谓实至名归。胡歌的交际魅力,不显山不漏水,但是朴实、温暖、熨帖。交朋友,不就是可以得到如此默契、如此真诚的交心吗?
本文标题:LGD究竟经历了什么?-从历史传说中看看远古华夏民族的起源!山海经,月亮,龙···究竟代表了什么?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