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议论文作文

发布时间:2018-04-26 所属栏目:求人不如求己议论文

一 : 尽信书不如无书议论文作文

本文目录

1: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曾言:“尽信书,不如无书。”前人之书,代表的是前人的观点,其中不乏积极的一面,但倘若我们将其奉为教条,则必然会僵化我们的思想,扼杀我们的创造力。

“www.61k.com)

不可否认,前人通过对大量事实的总结,凝结成一部部积淀着智慧的书籍,但这些书籍却如双刃剑一般,需要后人慎重、理智地使用。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体现了“仁”、“礼”等道德准则,为历朝历代所推崇,放到今天,“中庸”、“和谐”等思想仍具有积极意义,其价值不言而喻。善读《论语》之人,将《论语》作为自己提升道德修养的途径,甚至产生“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不善读《论语》者,只迷信于其中的纲常礼节,乖乖进入封建统治者设下的圈套。可见,善于与不善于读书,其实有着天差地别的效果,关键在于是否能依据实际灵活变通。

类似的还有《孙子兵法》这本书。古有赵括纸上谈兵,最终于战场落败的惨痛教训。今有商人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原理,驰骋于商海的美谈,而美国西点军校更将《孙子兵法》列为必读教材用于提升军人战斗力。同为读书,有的人囫囵吞枣,学了满腹腐朽理论;有的人观其大略,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试想饱读兵书的赵括若能做到不囿于定论,谁能保证他不会打一个漂亮的胜仗呢?书并没有罪过,关键是读书的人如何去解读书中的内容,去应用所学的知识。

周国平曾说过:“追求心灵的宁静,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同样,对于读书,要追求对作者思想的理解和感情,首先自己要有思想,如此方能与作者平等地交流,不会迷信于书。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造就人的伟大。”确实,只有思想,方能记录自己对人生的感情,在读书时,只有思考,只有将作者的思想与自己的思想进行碰撞,方能产生火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做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到融会贯通,古为今用,他为己用。

尽信书,不如无书。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吸收古人书中的观点,我们的大脑就会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如果蚕只食桑而不消化,蜂只采花而不加以酝酿,我们何来的丝和蜜?所以我们在读书时,要有自己的思想,能对作者的观点进行理解、消化,如此方能谓之善读书者。

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一直支撑着中国古代几千年的科举制度,这些书被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烂记于心,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究其一生也没能在这些死板的文字中找出自己的人生方向,一生都在浑浑噩噩中度过,然而,早在他们千年之前,儒家亚圣孟子就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后来者是没有读到孟老夫子的这句话,还是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读书人都博览儒家著作,所以只能说他们没有独立的思考过,尽信了四书五经上的道理,由此造成了他们平庸的一生。与其如此,则不如无书。

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出版了一本著作,在学术界具有较高的声誉,然而,一个数学教师陈景润却背道而驰,大胆的指出了书中的一个错误,引起了轩然大波,以他的地位,与华罗庚这位学术权威抗衡,简直是异想天开。然而,事实证明了华罗庚的确错了,陈景润这种行为就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型事例。不尽信书,体现了一种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态度。

在新时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可以被我们视为一种创新精神,创新不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懂得创新,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读书,要考虑书本对我们的价值,在书本所说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造,书才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最大的价值,否则,不如无书!

希望本文尽信书不如无书议论文作文(共6篇)能解决您的问题。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3:尽信书不如无书

昨天我看了一幅有趣的漫画,画面是这样的:一位垂钓者带着钓具,手拿一本《百科全书》坐在一口井旁,喃喃自语:“书上说,鱼儿离不开水,所以,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鱼。”于是,他将鱼竿抛进了井里,等待着大鱼上钩。”看完后,我思绪万千……

我觉得这个人很可笑,他总是相信书上的,而不去实践,闹出了大笑话。井里是地下水,怎么可能会有鱼呢?有些问题不能全靠书本上的知识来解决,就拿一道很简单的趣味题来说吧:树上有5只鸟,猎人用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这道题如果按书本上的知识来解的话,应该是5﹣1=4只,但是你联合实际想一想,如果一只鸟被打死,别的鸟会像傻子一样,还呆呆地站在树上吗?当然不会,而是一哄而散,全部飞离这棵树,因为它们看到同伴被打死,第一感受是恐惧、受到惊吓,都会情不自禁地去逃命,这是每个生物都会有的求生的本能,所以答案应该是:一只都不剩。只相信书,而又不去实践的人,就会变成“书呆子”。

再比如,如果你只靠书本上的文字去想象事物的样子,而不去实地观察,我想很有可能当你你真正见到这个事物时,你根本就不认识它。

这幅漫画给了我一个启示: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一味迷信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走出书屋,去外面世界亲自实践实践。

4: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喜欢读书,是因为书中有着各种各样的知识。记得很早之前,我就会把书中感兴趣的地方记录下来,作为知识拓展去寻找。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的情况我也有曾遇到过。说来也巧,昨天家里停电时书中的知识就妨碍了我的思维。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述一下昨天所发生的事。

昨天晚上20点左右,我坐在电脑前一边听课,一边思索着今天所学的知识。几分钟后,耳机里传来的讲课声、外面家长看电视所发出的声音、窗外逐渐变大雨打在树叶上的“啪嗒,啪嗒”声纠缠在一起,让我回想起下午小阳台的漏水。乱七八糟的事在身边围绕着,我也知道会影响效率。我被这样的嘈杂扰乱心情后,暂停课程,大喊一声“我休息一段时间!”就将思维转到了尚未熟手的水彩绘画上。中途我因闷热而打开了空调,为了色准而打开了台灯。此时,卧室灯与电脑还在发出温柔的光。

“啪”的一声,突然停止运作的电脑与空调让我稍有惊讶,也有些许愤怒。我珍贵的资料虽打开放在那里很长一段时间,但终归是帮了我很大的忙。我想凭借自己勉强记住的知识给面前打印出的线稿上完色再出去。“不过就是支路断路,卧室灯和台灯都还亮着,锻炼自己的记忆力,画完再出去吧!”这就是我的想法。

5分钟过去,10分钟过去,在逐渐闷热的环境与父母对事件的争吵中,我的着色越来越粗糙。冷静下来之后上完最后的几笔,就出去说:“为什么一定要扳总闸听刚通电的电器在哪?”1个月前在预科班与电脑的课中我就已经学习了电学,多少也会一些基本的。由于父亲一再强调“嘀”的一声的重要性,我只好把大用电器的插座全部拔掉,稍有老化的插座板也拔掉。正当我也快要认为结束了的时候,“噼”,“啪”。闸又跳回去的声音让我心头一寒。我几乎时相信的“用电器过多”被否决了。我的内心回到了原点。“让我试试。”说完这句话我便走到电闸前。看到上面或标记或不标记的不同区域的电闸,我突然想起小阳台漏水时的惨状。标记的只有卧室,我便用排除法推了三次总闸,找出了小阳台并确认它就是罪魁祸首。拉下小阳台的闸,推上总闸,家里又恢复了应有的电。在我们一个个把插头插回去的时候,我在想“书真的骗了我吗?”不久家里没有了电视的声音,雨也逐渐变小,洗完澡后我找出初三电学的课本和习题,寻找与今天有关的知识与习题,想要找出最终的原因。像是在展现自己为我们带来的不良影响,网线在小阳台断电的“最后攻击”下失去了它的作用,“牺牲”在“没电”这个原因中。

写完了部分我找的题,我明白了两件事。书并没有骗我,我被“骗”的原因还是因为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不够丰富。作文的素材虽源于生活,但需要不停地积累知识,探究出生活中每一样事情发生背后所蕴含的知识、背景、奥秘,才能获得无穷无尽的素材。

在将要变得愈发安静的夜中,蝉和不多的蝈蝈再一次为夜带来了他们的叫声。叫声逐渐从细不可闻变得平和柔亮起来,身体也把洗完澡后的重新获得的精神消耗的所剩无几。再一次看向手机,已经1点了。夜的美好与身体的疲惫让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书籍虽总存在着错误,但我们需要的是学习正确的知识,知识无论如何都能让我们进步,促使我们成功,成就我们的梦想。

5:尽信书不如无书

书在学生眼里,是精神的养料,是文化的大餐。在成人眼里,是陶冶情操的文化养料,是打发时间的宝贝。

不知是何人在何时写出了“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名古话,我认为这写得很对。的确,在21世纪的社会里,书不是万能的,书上写的不一定都是健康的内容。在今天的社会上,有一些非法出版社,他们无视法律,一心只想着钱,他们印的书不是盗版的、虚假的、拷贝的,就是黄色的、暴力的、迷信的。有些自控力差的中小学生,因为这些市面上的不良书籍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从此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因此走上了邪路,成了不学无术的不良少年。有的书上尽写一些子虚乌有的东西,比如喝鸡血治百病,吃下海豹的脏器可以长生不老,杀一个人可以让人多活上十年……

书中的知识道理虽然很大一部分是对人有益,可以提高人们品德、开阔人们的视野,但是难免有一些不良书籍,我们要有“火眼金睛”分辨出书上可以吸收的精华来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不要信神啊、鬼啊,那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要做一个唯物主义者。

我们只可以看一些对我们有帮助有好处的书,对我们身心健康有害的书我们要做到坚决不看,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的身心健康,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6:尽信书不如无书

爸爸上次去文莱买了一本《科学实验书》送给我,为了加强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这个暑假爸爸陪我做了其中两个小实验。

第一个实验是将一个土豆平均切为2半,并准备2个装满水的碗,其中一个碗的水中放入食盐,再将切好的土豆分别放入两个碗中;书上说半小时后放在盐水中的土豆会起皱,可是我按照书上写的认真的做了这个实验,但是发现土豆一点也没变皱。

第二个实验,书上说:把一整个柠檬放在水里,柠檬会浮起来,可是把柠檬切成一片一片的,柠檬会沉下去。我做了实验发现,柠檬不管是整体还是一片片,都会浮起来的。

真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呀!

二 : 尽信书不如无书事例

1、以前小学里有一篇课文《长城砖》,说在太空里看地球,能看到中国的长城,其实从物理和光学的角度考虑,这根本无法实现。后来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向下看,发现根本无法看到长城,后来教材中取消了这篇课文。

[www.61k.com)2、在天文学界,“地心说”统治了长达一千多年,天文学家哥白尼经过长期天文观测和研究,创立了更为科学的宇宙结构体系——日心说,从此否定了地心说。

3、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速度的快慢是不一样的,1700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学说提出了疑问,并亲自在比萨斜塔做了实验,证明了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重量是没有关系的,揭开了落体运动的秘密。

4、在地质学界,“中国不存在第四纪冰川”曾经是个定论,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这个错误的推论,关大胆提出了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的看法,经过十几年的考察、研究,证实了这一事实,并第一次得到了外国科学家的承认。

必,而且庆祝的也不是辩证法。辩证法,你庆祝不庆祝,它总归是要胜利的。庆祝的倒是因为,死对于死者是解脱,对于生者是卸了负担。
其实,远在伟人伟论以前,我们聪明的民间哲人,百姓平民,早就有了“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的理论和实践。就是二者等同为喜事的庆祝仪式,一样的吹喇叭,放鞭炮,一样的唱戏班,看热闹。不同的只是丧事上多了几个女人的“唱歌一般的哭声”。那唱哭,一致的念念有辞,一定的声调节奏,一样的掩面俯仰,多半只是邻里亲友礼节性应酬。既然转生了女人,你就得学会。所以除了中年丧偶,很少有失声痛哭的。现在是改朝换代,妇女解放了,连这礼俗的唱哭也不见了,年久失传,她们都忘了歌谱。
我们伟大的哲学家最会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最通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对治乱之道,御民之术,社会实践,物极必反,矛盾和转化尤为精到。这规律,实在也不以意志为转移,当然也不以权力为转移。举几个事例。
1951-1952年“三反”,贪污在一千元以上者即为老虎。全国共打成多少老虎不知道,反正没有无老虎的单位,反正就如市委书记阎正方后来“文革”打他“内人党”时说的:“三反时我在武川也打了不少老虎,到头来连个狗也不是”。那时的干部们,还只知道革命,没学会贪污。贪污腐化是这之后才逐渐懂得,逐渐深化,逐渐发扬光大,成了癌症的。
那时的“三反”,虽不像“文革”之于“牛鬼蛇神”,却也像是阶级敌人,十分斗狠,凡是干着财务、总务、基建等沾上钱、物工作的,不管戴不戴上“老虎”帽子,几乎一个也脱不过,有些挺不住的就走上自杀之路,叫做叛党,自绝于人民。说也怪,每次运动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明明知道没有死的权利,却鬼迷心窍地硬是去争这个权利,不知阎王爷会给他什么好处。那时干部少,单位也少,一般部门只有一长,像我们那个绥东专区,地委只一个副书记,专署一个正专员是地委委员,所辖七个县,单就财政科(局)长的全部七人中,就有陶林和武东两个县的一个死在狱中,一个自杀身亡,两个人都是抗日时期的老干部。武东县的财政科长是1938年参加革命的同志,这老资格,想来挨整也不是一次,临上吊前问他不足10岁的独生女:“你长大了干啥?”也如鲁迅笔下卖馄饨的儿子长大了也卖馄饨一样,她“长大了也当干部”,这位老革命痛苦地告诫她:“你可千万不要当干部!”
1954年的“胡风反革命集团案”,是建国以后一波接一波的大批电影《武训传》,大批俞平伯及其《红楼梦研究》,大整丁玲陈企霞反党小集团,大斗“以笔杀人的伪君子”梁漱溟后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狱运动。直接牵连二千多人,70多人判刑,有的死在狱中。胡风本人则从1955年入狱,一直坐到1980年平反,也算是老资格,比之潘汉年的终身囹圄了。只是胡风比潘汉年幸运,潘汉年游刃虎穴,殊才殊勋,曾周旋于南京、上海和香港,以共产党人身份多次出入于汪伪特工总部主任兼江苏省长李士群公馆,随李士群进入过汪精卫公馆,接触过日方要员,弄出多少黄金情报,救出多少社会名流和地下党员(尤其在香港沦陷),却没能活到昭雪平反。
此公狱中还不老实,不但学着鲁韵放毒“竟在囚房度夕时,奇冤如梦梦如丝。空中悉索听归鸟,眼里朦胧望圣旗。昨友今仇何取证,倾家负党忍吟诗。廿年点滴成灰烬,俯首无言见黑衣。”而且对于“仇人相见,分外眼明”也一窍不通。当年整他的“仇人”,后来“文革”时也整到自己头上的那个封为“阎王殿”(中宣部)的二阎王周扬被打成反革命,专案组几次派人到监狱逼他写检举周扬的黑材料,并诱之以立功赎罪,争取宽大时,他竟不予合作。
1955年“一化三改”,一夜之间全部消灭了资本主义经济,实现了私营和个体工商业的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都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一体化,不留一点尾巴。现在,半个世纪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哪里去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企业怎么样了?
1957年,更大规模的以言治罪的文字狱运动,源于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开座谈会,号召党外人士尤其是知识分子大鸣大放,大胆提意见,帮助共产党整风,以克服党内“错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官僚主义”。然而,这鸣放,很快就变成“阳谋”(注1),变成引蛇出洞,变成毛说的“是让魑魅魍魉、牛鬼蛇神大放特放,让毒草大长特长,以便动手消灭这些丑类。”于是几个月内,便在全国除了工农兵以外的干部及其它知识阶层,按照上级下达的指标,“急风暴雨”地打成55万没有资产的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这有政策界定,军队副排级以下是兵,正排级以上是干。同样一句话,出自干部和教师便是右派,出自工人和士兵便不是;大学生便是,中学生不是,但中学生有政审,想考大学,你就等下辈子吧。)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不公开宣布戴帽,也不公开摘帽的“中右分子”,亦即内控右派,留机关内部控制使用。
一个简单的例子是,清华学成桥梁、又到美国学成水利、归国报效的顶尖水利专家,被毛指为脑后有反骨的黄炎培之子黄万里,就只因坚持反对修建三门峡水库被打成右派。黄万里从水文、地理等多项数据论证,三门峡水库不能修,但无人听取。我们是只信苏联的社会主义,只听苏联专家的。最后黄建议,如果一定要修,就留几个排淤涵洞,也不听。报国无门、悲愤已极的黄万里顿足长叹:“我这水利算白学了!”结果如何?每年清淤等工作花钱无底洞不说,还殃及渭水河床淤高,泛滥成灾。黄万里是白学了,用时下黑话就是把他废了。(注2)
关于定性,毛泽东说:“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和人民的矛盾是对抗性的、不可调和的、你死我活的矛盾。”“不打退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社会主义是建不成的。”处理时说是敌我矛盾按人民内部矛盾宽大处理,一般可不判刑,但不判刑不等于不劳改。而且这“宽大”也不施之于极右分子和历史上在旧政权、旧军队干过事的人,他们一经打成右派,便即顺理成章地再加一顶帽子:现行反革命分子。处理以后,马上就变成敌我矛盾,与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并列的“五类分子”阶级敌人,或开除,或劳改,或流放,右派大名,屈居末席,实属首恶。几年后,不知何故,报刊文章上又悄然变“五类分子”提法为地富反坏“四类分子”。其实是嘴里说着四类,手上打着五类,政治身份丝毫未变。再几年,文革开始,又成了名实相符的“五类分子”。“右派”这顶戴不烂、打不掉的宝贝帽子,成了魔术师手里的道具。然而不管怎样变来变去,也没变出十八层地狱,始终都是最危险最可恶的反党反毛、思想瘟疫的阶级敌人,比之印度种姓社会不可接触的贱民还要不可接触的罪人。22年以后,1979年,还是这些“丑类”,活着的和死去的,除保留几个标本,以证反右运动是“必要的、正确的”外,全部改正平反,说明他们原本无罪,只是长了一个嘴巴,或者说长了一个脑袋,压根儿也没想过反党反毛。而且按公今度说法,那些意见,“它们并非粪秽,有的倒是金子”。
从此,开始了只会喊万岁,丢失了人的独立思考,党的实事求是,民族精神的正直和善良。
1957年,成了共和国的第一个里程碑。
打退了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开始了1958年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运动,提出10-15年超英赶美,口号是一天等于二十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全国一哄而起,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遍地开花。工业土法上马,以钢为纲,有条件的要上,没有条件的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些地方就伐木为炊,砸锅炼铁,数百万土高炉,全国六分之一的近一亿人上阵,大炼钢铁,齐放钢铁“卫星”,日产钢铁几万吨。农业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争放粮食“卫星”,亩产粮食几万斤。大食堂吃饭不花钱,真的当年就进入了共产主义,肥得流油了。但到第二年第三年,就莫名其妙的闹起饥荒,全国饿死3000万人,经济损失1200亿元。
据《杂文选刊》1999年四期援引权威的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载:“1959-1961年因粮食消费不足,非正常死亡率全国平均达到18.08‰,其中1960年竟高达25.43‰,大大超过了尚处于战争年代的1949年的20‰”。1959年全国人口是6.7亿,就是说,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共造成3000多万人的非正常死亡。而猛放“卫星”的河南一省就有200万(注3)。该省的信阳地区100万,占了一半。其所辖正阳县8万,新蔡县10万,息县10万,仅潢川息县光山三县统计就有孤儿1.2万,有的村子公共食堂80天不见一粒粮食,饥饿、疾病、死亡,许多绝户,阴森可怖,正所谓“万户萧疏鬼唱歌”。
另据水文气象报告显示,1959年至1961年根本就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全系平年或丰年。
就是那个厩有羸马,野有饿殍的年代,就是那个吴芝圃,在省会郑州为毛泽东并七个中央最高领导每人建了一套豪华别墅。由于又积极领导了河南的反右倾运动,上调中南局当了副书记。他大概也是在河南呆不下去了。还有那个下死令给各县党组织、武装力量和民兵把关,不许农民外流逃荒,不许给共产党抹黑的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大约也呆不下去了,好像当了替罪羊,受到查处,没有加官晋爵。其实也不要太难为他们,全国一令,工作一致,结果一样,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就像耿直彭大将军在庐山会议上说的“总的责任在中央。”“到处给毛泽东建别墅是什么名堂,这总不都是毛主席叫盖的吧。”可以确定的是,只韶山滴水洞---就是文革发动时给江青写信隐居的那个“西方山洞”的“几间茅屋”,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明言叫湖南省给盖的。于是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据说除了少数边远地区外,全国各省都有行宫,而最为豪华的恐怕除了那个神秘的、包括江青、谁也不能进入的“西方山洞”,还是那最挨饿的1960年动工,1961年完工的庐山“芦林”,其规模之大、之华,单就建筑面积就比那原为宋美龄居,后为毛别墅的“美庐”要高出五倍。
大跃进的大灾难到来之快,翌年春即已显现,中央、包括自许的始作俑者也已察觉。于是于1959年在庐山召开了有各省区参加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接下来的中央全会,旨在纠左纠偏,名曰神仙会,令自由自在,畅所欲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众神仙们由于居于整人位置的高层,并未记取1957年反右派的历史教训,一个个真的建言直陈,检讨大跃进的浮夸缺失,虽然都很委婉,却也都很中肯。尤其那个遵义会议以后当了八年最高职务但并无实权的总书记、被毛封为开明君主的张闻天理论大师,就全国经济形势和大跃进问题做了三个小时、十三个问题的摆事实、讲道理、逻辑严谨的长篇发言。会前秘书劝他已经开始反右了,不要讲了,可他觉得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当对党和人民负责,并且这篇文章他们驳不倒的。然而领袖自有领袖的高招,不跟你在当前经济工作上纠缠,对张闻天的发言不着一字、不着边际地大讲西汉枚乘的《七发》,硬是把两千年前的“楚太子有疾”拉来和张闻天放到一起,以证张闻天一贯右倾,“老而又老的疟原虫远未去掉。”张闻天无话可说了,缴械投降了,跟着领袖指明的右倾路线检讨起来了。到文革,再来一次,整死了。---一个身居最高职位八年,却一步步让位让权、没有私心、不懂阳谋、直到临死还要求工作的大才子、大好人。同案反党反毛的周小舟自杀了,他可是毛泽东多年的秘书,后任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毛的另一个秘书田家英,也在文革一开始就在他的办公室自缢身亡,死时才四十几岁。他把现实政治生活的一切全看穿了。他曾对也是“反党集团”成员的毛的兼职秘书(水电部副部长)李锐说:“如果毛主席允许我离开中南海,我想提三条建言,其中一条是,不要像斯大林百年以后被人议论。”他终于一条也没敢提,带着遗恨走了。
还有那个封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竟然摸了老虎屁股,说大跃进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从根本上讲是错误的,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份,包括毛泽东。总的责任在中央,不在下面。”这等于把板子全打在了至尊至圣的屁股上,而且直呼其名。原来天威一怒,伟人也会撒泼,竟在大会上放出“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无后乎。一个儿子打死了,一个儿子疯了,始作俑者,应该断子绝孙!”接下来就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先犯我,我后犯人!”再下来,元帅就跟君主骂起娘来。不知深浅的元帅说:“华北会议上,因打了百团大战,你操了我四十天娘,今天你把中国弄成这个样子,我操你二十天也不行!”胸有成竹的君主说:“你操吧,叫你操个够!”(注4)
全镇住了,全臣服了,全战战兢兢,诚惶诚恐了。
彭大将军呀,都什么年月了,还像我们这些下面的普通干部一样,真的相信党内民主,相信言者无罪?他触了讳,也就触了楣。我们的鲧和洋鬼子的普罗米修斯,虽遭天殛,锁在高加索山上被老鹰啄食肝脏,却给人间世上盗来土火。可你呢?你的万言疏,鼓咙呼,(彭德怀在湖南农村调查时,一个伤残老红军递了一个纸条:“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获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百姓鼓咙呼。”)换来的只是变本加厉,人民的更大灾难,国家的更加贫困。为了维护领袖帝位的绝对权威,大跃进运动的不容置喙,不惜以曲为直,以鹿为马,以左为革,以正为反。于是一声令下,群起而攻,仙神们一下子变成凶神。那个深受尊敬的革命家,一直主张三七开(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而拂君意的二把交椅,此时奉命讲讲领袖权威与个人崇拜。这实在是个大难题,该如何讲,刘少奇一点儿谱也没有,可又不能不讲,于是就逢君之意,不讲道理、不负责任地信口开河,胡说起来:“彭德怀反对唱《东方红》,反对喊毛主席万岁,反对个人崇拜,其实他反对的只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他就不一定反对。我这个人历来是提倡个人崇拜的,现在还要搞,还要搞林彪同志的、小平同志的个人崇拜。与其你搞个人崇拜,就不如毛泽东同志及其他同志搞个人崇拜。与其你篡党,就不如我篡党。老实说,你篡党我不赞成,你要篡,我一定篡。你不篡,那好,我也可以不篡的。”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话,错了!毛让出了兼坐的国家主席的座椅,同时头上悬挂了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而到1962年,回过头再看大跃进及其后续后果,刘少奇实在于心不安,便天真地、痛苦地对毛泽东说:“大跃进死了那么多人,历史要写上你我的。人相食,要上书的。”什么“你我”?毛泽东当然比刘少奇聪明,与其“我”当历史罪人,就不如叫“你”刘少奇当。这笔帐,秋后再算。
彭德怀置之死地了,定罪为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反对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接着就在全国导演了、掀起了一场1957年的翻版,反右倾运动。据《中国左祸》讲,“全国被批判的对象,被划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党员、干部竟达360万。军队整肃,全军划出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848人。被划为中右、二类、三类的15623人。”德人乌利 弗兰茨的《邓小平》一书则说:“290万人被打成右倾分子,严重的被送进劳改营。”
文革时,彭德怀这位忠心耿耿,刚直不阿的开国元勋,统帅三军,南征北战,降日屈美,威震中外的共和国元帅,又成了脑后有反骨的魏延,里通外国的反党叛国分子。从1966年12月到1974年11月,关押打斗8年,断了几根肋骨,几次死去活来,最后倒在伟大领袖发动的“文化”大革命的血泊里,死在造反派“革命”小将的呵斥辱骂声中,拳打脚踢之下。
彭德怀死了,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一面一面全倒了。右倾分子也都全部平反了。他们原本也只是长了一个嘴巴,或者说长了一个脑袋,压根儿也没想过反党反毛。
从此,彭德怀就同呕心沥血、苦苦支撑着960万平方公里大厦直至累死的周恩来一起,成了全国人民最为敬仰的巍巍高山。
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在国内,一方面是下令限制悼念活动,一方面是全国人民无声的悲痛。灵车缓缓驶过的十里长街上,百万市民自发排来泪眼相送。过几个月,清明节,地火爆发成天安门前,纪念碑下,持续几天的花山人海诗浪涌的悼念活动。诸如“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识破假马列,怒斥妖婆娘。”以及直点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是拆还是烧?”于是遭到六百多名警察队伍(当时说是民兵)手持大棒,劈头盖脸,逢人便打的“四 五”血案,以及接着全国范围的大搜查,大逮捕。人民流了血,成了反革命。在国际,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特别为之下了半旗。当记者们追问,全世界一百多国家,何以独向中国总理致敬时,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奥地利人瓦尔德海姆说:第一,中国有十亿人,周恩来没一个子女。第二,中国有很多钱,周恩来没一文存款。你们哪国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做到这两条,照下半旗不误。
当然,哪国领袖也做不到。
我们的彭元帅就也是一无子女,二无分文。
我们第一代的领袖们,有三个个性最为突显,最为人所敬畏: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一个至权,一个至德,一个至刚正。至权者可为所欲为,运动群众,致人以死,致人以生,致人以辱,致人以荣。然至权之威,虽为万岁,亦随其人之生而生,随其人之亡而亡。唯有至德至正,才是千古丰碑,万世师表。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无己者,心里只装着国家民族,只装着他人也。
人也可能变成鬼,鬼也可能变成人。
胜利者也可以是失败者,失败者也可以是胜利者。
辩证法,你庆祝不庆祝,它总归是要胜利的。
按照被整当事人之一的、后来当了内蒙古党委书记的周惠的说法,“庐山会议上没有赢家,——整人的和被整的。”那么文化大革命呢?更才是,全国上下,全都是输家,而且输得更惨。输掉了党内的团结,党风的正派,人格的尊严,人心的善良,国家的富强,民族的脊梁,输掉了马克思主义。
1966—1976长达10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其序幕,其实从两年前的“四清”运动就开始了。如同每次运动都有个掐算的数数一样,这次是“全国三分之一的政权已经不在我们手里了!”怎么掐算出来的,谁也不知道。刘少奇并不认为有这么严重,他认为既然是“四清”,就是解决四清和四不清的矛盾,以及各种矛盾的复杂交叉,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性质。毛泽东干脆亮了底,就是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阶级斗争,敌我矛盾。走资派地方有,中央也有。刘少奇还在坚持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有,但不是很多,资产阶级消灭了,还有什么派?一说派,人就太多了,不是到处都有敌我矛盾,煤炭部、冶金部,哪个是走资派?”毛泽东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张霖之就是!”天条一出口,“句句是真理”,这个煤炭工业部长张霖之就成了祭旗衅鼓的牺牲。
其实刘少奇只是在争辩中“将军”似的随口说了个煤炭部,如果说的是别的什么部呢?一样,别个部长也会衅鼓。
刘少奇不敢说话了。他有生第一次逆了龙鳞,敲开了地狱之门。
毛泽东大怒了,他不能容许任何人平等的讨论问题,不能容忍只是他自以为是的挑战权威,冲着刘少奇就是一句:“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能把你打倒!”
接着的书记处一次一般性汇报会上,邓小平觉得没有什么重要议题,就好心的对毛说:“主席身体不好,就不必参加了”。主席还是去参加了,而且是风风火火地一手拿着《党章》,一手拿着《宪法》,劈头就是“一个不叫我开会(指邓),一个不叫我说话(指刘),为什么剥夺党章宪法给我的权利?”
毛泽东要动小指头了,他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了,这次他不要党章了,也不要宪法了,这次要用马克思主义了。说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就是文革发动的理论凭据和战斗号角,成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直到后来江青受审时,还在法庭上喊叫“造反有理,革命无罪”。其理论认定是胜利了的共产党内有两个司令部,一个是以他党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一个是以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两个阶级两个阵营的生死搏斗。天安门广场上8次接见以全国大专院校学生为主体的共1200万红卫兵,煽动起红卫兵运动后,所有的机关、学校、厂矿、农村,凡有人烟的地方,全都一哄而起,“毛主席挥手我前进!”自发的组成对立的两派,各派都自封为响当当的造反派(左派),而指对方为保皇派(保“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两派都拿着《毛主席语录》,喊着“誓死保卫毛主席”,进行誓死的打斗。从辩论,开打,迅速升级为冷兵器,热火器,洋枪洋炮,好不热闹。后来又说不叫群众斗群众了,叫“群众专政”。上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揪军内一小撮,砸烂公检法,踢开党委闹革命,下斗五类分子,牛鬼蛇神,也挺热闹。
何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全国除了一个“万寿无疆”,一个“永远健康”,上至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党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下至各级党政机关、企业、学校、城镇居委会、农村生产队的大小头头都是。此外还有那些根子不正、苗子不红的人,战场曾经被俘或打散而未死的人,敌区地下工作曾经被捕或未曾被捕还活着的人,海外归来和有海外关系的人,参加革命前跟旧政权旧军队沾上边或诬为沾上边的人,参加革命后头上有疤、脸上有痣、鸡蛋里有骨头的人,当然,不待说,更有那些建国十七年来历次运动打成的戴帽的3000多万“五类分子”阶级敌人。一根绳上九个蚂蚱,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最后是封号“臭老九”的知识分子(注5),都是革命对象,牛鬼蛇神,大刀向同胞们的头上砍去的人。从大会批斗,毒打,喷气式,烤火炉,冻肉干,拔掉牙齿,割断喉咙,直至枪毙,刀砍,活埋,投岩洞,绞首架。有人统计过,酷刑多至70种,可谓聪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张志新就是因为对这种“文化大革命”有不同看法,就被割断喉咙枪毙后剔尽肌肉,只剩一具骨架,做了女体标本。这帮“革命”的刽子手,只会杀猪,割肉剔骨,还没学会剥皮楦草,做活人标本,像朱明王朝似的。
尤有奇者,令女同胞脱光衣服,站在地上,叉开双腿,由二人用粗麻绳拉锯其会阴部位。或者令女同胞脱光衣服,叉开双腿,令男同胞从全裸的腿间钻过,还要回过头来看着钻过的部位唱一句《逛新城》的“哎呀呀呀呀呀”。你不钻?那好,我们原是“要文斗,不要武斗”,“文攻武卫”的,你不要文攻,对不起,只好武卫,来,给我往死里打!不知这是不是我们内蒙贵地的发明创造,不知盗版也未。
焚书,全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和文化,全都是封资修(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一扫精光。书店里摆的只有伟大领袖的大红书和小红书(毛泽东选集和毛主席语录)。银幕上只有第一夫人、“文化旗手”江青钦许的八个革命样板戏和三个电影战、战、战(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
有篇讲萧军的文章,其中提到一次别致的焚书仪式:一群臭老九、“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跪成一圈,背后站着一圈监押他们的革命小将,中心是一堆抄家战利品的全部资产:书籍、资料、笔记、手稿。书堆燃起大火。这些反动分子一个个爬起来,不顾一切地扑向火堆,扒找他们几十年的心血。后面的革命小将冲上去,提小鸡似的提起来,摔出去,赏给一顿臭打。这些老家伙也真顽固得可以,“国破家亡欲何之”,还要那些劳什子干啥?
持续十年的武化大革命,总共革死多少人命,从未见过官方数字。非正式文件的见之于《天津老年时报》2002年7月23日傅驹骥的文章讲:“叶剑英元帅在一次讲话中沉痛地说:文化大革命死了2000万人,整了1亿人,浪费了8000亿人民币。”
始作俑的上海两次武斗,参加人数均在10万以上,死伤1000多人。武汉一次武斗延续近一个月,死100多人,伤2000多人。广西南宁武斗从67年4月一直打到8月,打死1000多人,俘虏8000多人,另有2000多居民被捕,烧毁房屋2800多间,炮轰邕江码头,40多艘船只灰飞烟灭。
据内蒙的官方材料讲,1968年深挖子虚乌有的“内人党”(内蒙古人民革命党),短短几个月屈打成招346000人,当场致死16222人。但是打内人党的特点就是打!只要不承认和不咬人就上刑毒打,所以这34万人中,绝大部分致伤,致残,致病。伤残病而后死的就是个很大的数目,却是无法统计的。像集宁市委的于振山,就是出了牛棚(全国各地所有机关单位都有私设监牢,关押刑治“牛鬼蛇神”,通谓之牛棚),就进医院,出了医院,就进火葬场。有个女教师,被粗麻绳拉锯会阴后,久治不愈,三年而亡。乌盟政协的林泽生,从牛棚放出来后一进家门不见了老伴,原来早在几个月前就因丈夫被捕惊吓而死。他本人也在几年后去世。
北京大兴县文革一开始就大开杀戒,13个公社48个大队从1966年8月27日到9月1日,就有四类分子及其家属325人被杀。满门抄斩者22户。其中最大的80岁,最小的38天。
发动者的父母之邦湖南省道县,1967年的两个月内,直接打死4159人,包括被迫自杀的326人。道县的一个村庄在一个风高月黑的夜里将14个地富家庭成员用铁丝和麻绳捆绑,令他们围着一个大溶洞跪成一圈,说是贫下中农最高法院判处他们死刑,然后用钢钎和木棍一个个打进洞里。有个名叫周群的女教师,本人虽系贫下中农成分,但同为教师的丈夫是地主家庭出身,便连同三个孩子一家五口全部打进溶洞。七天七夜之后,一息如缕的周群被两个学生偷偷救了出来,她终于活了过来,可丈夫和三个孩子全都葬身冰冷的溶洞,只剩她一个人孤苦伤病的活在这个冰冷的世界。
道县先进了,所在的零陵地区的其它各县也不能落后,先后共打死9093人,包括被迫自杀的1397人。另有致伤致残的2146人。死亡人员中四类分子3576人,四类分子子女4057人,共占死亡总数的84%。死者中未成年的826人,最小的只有十天。
记不清是哪篇文章里一开头就写了一个活埋人的镜头:奶奶抱着孙子,坐在挖好的坑里,当一锹锹土埋在头上时,孙子喊叫“奶奶,迷眼”,奶奶平静的说,“过一阵就不迷眼了”。面对着死亡,面对着恶狼,平静地抱护着孙子,遮挡着瞬间即逝的迷眼。此情此景,不也是令人眼在流泪、心在流血的伟大!
遇罗克,一个品学兼优,父母都是知识分子、都是右派分子而无权高考的青年,努力自学了许多,尤其是马列主义。在那“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成为强高音的年代,写了一篇《出身论》,从理论上阐述了这个唯心主义观点的错误,于是遭到残酷迫害。他不服,连续给毛主席写了五封信,满望他的马列主义理论观点能够得到伟大领袖的赏识,可是五次都没有回音。他终于等来了背铐和重镣,等来了法庭宣判反革命分子遇罗克死刑,立即执行。他愣住了,定格了,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不相信学了马列主义成了反革命。可这确实是真的。
1989年胡耀邦逝世。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廖盖隆写的纪念文章讲,胡耀邦在粉碎“四人帮”后,顶着两个“凡是”(华国锋主席讲的“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必须维护,不能违反;凡是损害毛主席的一言一行,都必须坚决制止,不能容忍。”)的上下阻力,拨乱反正,平反了文革及以前的冤假错案三百万件,近一亿人。
经济损失,官方内部文件讲5000亿元,连同1958年大跃进败家的1200亿,约略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总和。就是说,解放以后,我们血汗劳作、辛勤建设30年的全部家当,全都用来打打打!打了锅碗盆瓢,打了水漂。
但是仔细想来,最大的损失是什么?难道就是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一堆死数字吗?
早在1966年文革初期的12月26日,伟大领袖就在一次讲话中用洪亮的声音说道:
祝展开全面内战!
文化大革命,真的就像是一场内战,一场闹剧,一场噩梦,一场骗局。全国上下,全是受骗,全是玩偶。——打人的和被打的。
就像杂文家陈四益《随笔》上说的:“毛泽东发动文革,究竟想干什么?这是至今专家们也说不清楚的。”(注6)
而且,就连那是个什么时代,好像至今专家们也没有说清楚的。陈四益就说那是个“如果不变成狼,就无法生存的时代”。这是杂文家的杂文语言。而世纪文学大师巴金老的文学语言则说是“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忠奸不分,真伪难辨,对同胞的伤天害理的侮辱和折磨,把惨无人道的残杀当作无产阶级革命的中国特色的黑暗时代”。就连毛泽东的大秘书、权力中枢的文革组长陈伯达受审时也承认是发疯的时代。他也发疯了。当然还是发动者本人高度概括得精练:就是“造反有理”和“天下大乱”!你就只管造反吧,只要天下大乱就好,造死多少,反倒多少也都有理!(当通天的王海容带着众人的焦虑与托付向他反映外面失控的武斗乱象时,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所以这由最高领袖、权力顶峰发动的“造反”的真谛和铁律,就必须是“誓死保卫毛主席!”以及还要有一个掌握军队的大保镖林(彪)副主席。到后来,连这“永远健康”的林副主席也不保了,逼跑了,飞到蒙古摔死了,只剩下他老人家一个人“万寿无疆”了。
这也好算是最大的红色幽默。
古今中外的英雄豪杰,在杀够了人,夺得了天下之后,首要的就是恢复生产,改善民生,安定社会秩序,造就一个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什么的,以期长治久安,永保自己好不容易夺来的江山。再没一个皇帝龙椅还没坐热,就先忙着自造内乱,推翻维持自己统治的政权。就是杀戮功臣吧,也如德国历史学家蒙森说的“军事领袖最信赖的,不是他的将帅,而是下级军官”,用得着制造天下大乱,再打一场全面内战吗?
这里没有谜底,只有参照。世界列强,每当发生政治、经济或者权力危机时,就寻找借口,制造敌人,发动对外或者对内战争,以转嫁仇恨,蛊惑民心。一人荼毒,万民涂炭。连那列弱列松,全无信义,说话如同放屁的陈水扁,也会挖空心思,千方百计的煽情操弄,挑衅两岸关系,撕裂族群对立。就如05年连战夫妇首访大陆返台后夫人方瑀写的文章讲的: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不到上海,不知道钱少,不到台湾,不知道“文革”还在搞。
而且,那叫什么“内战”?除了初期煽动起来的两派武斗,基本上就是一面理的狼与羊之战,善良的羊们,包括英雄将帅,开国元勋,都是连哼都不哼的撅着屁股,引颈就戮。有的则喊着毛主席万岁,以示忠心。或者像历史学家翦伯赞那样,夫妇双双自杀时,绝命书上歪歪斜斜,不多几句的辩白表忠的后面,一连写了五六个“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举国哀悼,灵堂设至全国各地的所有基层单位,直至农村的生产大小队。10月宫廷政变,逮捕了第一夫人、政治局委员江青及其“四人帮”同伙。一个工农兵三条件俱备的普通职工,根正苗红,但只会造反,不会成材的小混混,原是上棉十七厂的保卫科副科长,乘着大风起兮云飞扬,拉起杆子,当了“上海工人造反总司令部”的总司令,掀起(67年)一月风暴,夺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受到中央文革的加油与推广,迅即卷起960万平方公里的夺权恶浪。全国所有省、地、县直至基层的党政大权全被造反派夺去,那些老干部们呢?都成了阶下囚。七年后,38岁,一步登天,在1973年的“十大”上,“当选”为接班位置的党中央副主席(江青筹安登基的人大委员长)王洪文;两个新贵,政治局常委(江青登基的国务院总理)张春桥和政治局委员(江青登基的副总理)姚文元;还有一个未进政治局但实权很大,先是坐镇东北的太上皇、辽宁省委书记,后是宫里宫外上传下达的黄门侍郎(江青登基的党中央副主席,军委副主席)毛泽东之侄、毛泽民之子毛远新。宣布文革结束。一时举国欢腾,二次解放。人们不再道路以目,可以走走串串,说说笑笑了。由是派生了生活层面的三大社会现象:拜年、婚礼和丧事。如果不能参与,便认为疏远,不快,以是越兴越大,拜年的天天疲于奔命,对方则应酬不暇,家家乱哄哄,不得安宁,于是走向反面,逐渐冷淡下来。婚宴越排越大,礼金越送越高,婚礼也走向反面,变成捞钱的一招,无奈的负担,甚至背后骂娘。虽经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大操大办,并警以党纪处分,人们还是顶风违纪,乐此不疲。
人——活人和死人,既然也像货币一样,成了特殊商品,法是无能为力的。
追悼会也庸俗化,花圈制早已废弃,代之以送幛,就是衣料。衣料背不动了,代之以送钱。悼词也从上到下,从大人物到小干部,都成了千篇一律的八股文章,乏味誉辞。康生这个誉满纸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列主义理论家,光荣的反修战士”,原来竟是个秦桧。真的,悼词里没有,从苏联到上海,到延安整风运动,直至文化大革命,终其一生,残害的忠良,岂一个岳飞了得!
此公在王明贴上米夫,在苏联大整中国革命者时,投靠王明,为虎作伥。当毛泽东到了延安,掌了大权,又摇身一变,成了毛的亲信,反王明的忠臣。到文革后期,看毛已病重,自己也将结束生命,就想党史正名,又投靠了复出的邓小平。作为大礼,检举了毛的两个幸臣江青和张春桥是叛徒,确曾自首叛变,出卖同志。其实他自己就也是个幸臣,而且没有入党介绍人,怎么钻进来的,谁也不知道。
先前我还觉得丧事不比婚事,多灾多难的老友死了,是该去鞠个躬,告个别,寄之以兔死狐悲之情的。然而自从一次不知谁家的超高音喇叭,一天到晚不停的聒噪哀乐,和时不时见街上十几辆汽车,送殡的行列,慢镜头的招摇过市,就不问是哪家公侯王爷,或者大款少爷,就一般的产生了厌恶。这是干什么?是对死人尽孝?还是抖活人荣耀?谁都知道,悲从0中来,爱在真情,尽在无言中。活着不孝则已,死了何苦做戏。都是一条不归路,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不论是种瓜的,种豆的,是草民,是皇帝,是细胞,是天体……。我想,死既然是伟人说的自然规律,辩证法的胜利,或者如凡人说的空手而来,撒手而去,那又何必欢庆,何必哀祭。我的哲学就是,赤诚愚直生来,清淡无为归去。一不陈俗挂孝,二不吹打鼓噪,三不烦知亲友,四不车队招摇。这,只算反潮,不是反毛。
人生倘能再走一遍,当能学到许多经验,补偿许多遗憾。
这个世界,物换星移,还有许多事要做,还是值得留恋的。

三 : 尽信书不如无书

尽信书不如无书

心之官则思 思则得之 不思则不得也

不愿思考的人是固执者 不能思考的人是愚人 不去思考的人是奴隶

《我知道得太少》

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在离他逝世两个星期前的一天里,当他得知外孙女婿来到他家,便迫不及待地叫他讲授高能物理基本粒子的基本知识。老伴劝他:"你连坐都支持不住,还问这些干什么?"竺老听了老伴的话儿,一边咳嗽一边说:"不成,我知道得太少。" 好一个"我知道得太少"!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正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也是人生道路上走向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竺可桢在气象学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地进行长期观察研究,一生硕果累累。谁能想到,一个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竟还在84岁的高龄,在生命处于垂危之际,先后五次向晚辈求教"补课",孜孜不倦。不能不说这正是我国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这一传统美德在一个大科学家身上的生动体现,正是他能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怎能不令人深深敬 佩呢? 中国有句古话:"学海无涯"。面对大千的世界,知识的宝山,惟有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能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不掉队,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有勇气像竺可桢老人那样说出"我知道得太少"。有这样,才能在求知的崎岖道路上奋然前行! 《真正的知识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

牛顿这位一代杰出的学者、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出版了《光学》一书,确定了冷却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还是微积分学的创始人……功绩显赫,光彩照人,可当听到朋友们称他为"伟人"时,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会怎么看我。不过我自己只觉得好像一个孩子在海边玩耍的时候,偶尔拾到几只光亮的贝壳。但对于真正的知识大海,我还是没有发现呢。"有这样谦逊好学,永不满足的精神,牛顿的成功是必然的!

人类史上,一个巨人的诞生,一门科学的创立,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但它并没有结束认识真理、认识客观世界的进程,科学真理的路儿仍在不断地仲延。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学科愈来愈多,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因此要不断进步,就必须不断学习。因此,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永远是走向人生光辉顶点的基本要素。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是因为有了这种谦逊好学,不耻下问,甘拜人师,永不满足的精神,才达到人生的光辉顶点的。

善于思考,成就辉煌。

1个苹果落到牛顿头上,牛顿拿着苹果引发了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往下落呢?正因为牛顿善于思考而引发探索,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开启了物理世界的大门。人们常常想为什么那个苹果不是掉在我头上呢?其实并不是那个苹果的问题。难道人们没看过苹果落地吗?有。只是人们对此没有善于思考罢了,而牛顿正是因为善于思考,从而打开了物理世界的成功的大门,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无独有偶,法国化学家别涅迪克也是因善于思考而成功。在1次实验时,他不小心将1个瓶子打落,但瓶子却没有摔破,他很疑惑但1时又找不到答案,于是就先将瓶子注明问题 1

后保存起来。过了不久,他看到了1则关于客车相撞后车窗破裂而伤到乘客的新闻。对此,他开始思考,如果能研制出1种不碎的玻璃就好了。他想到了上次那个不碎的瓶子,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最终发明了不碎的玻璃窗。也因此,他获得了20世纪法国最突出贡献奖。

深入思考,有如神助

1984年2月9日,前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逝世。这在当时可是个举世震惊的事情,但更令各国特别是苏联震惊的是:首先将这条重要消息公布于天下的不是苏联的新闻机构,而是美国驻莫斯科的首席记者杜德尔!

这真是让苏联感到大丢面子!苏联决心不惜任何代价,将此事查个水落石出。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但它完全出乎苏联当局和许多大国情报组织的意料:杜德尔并没有得到任何苏方高级官员的情报,这条重要消息只是他多方深入思考、正确分析的结果。杜德尔把当时种种反常迹象联系起来深入思考分析,认为这与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逝世时的情景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因此,他得出了大胆的令人震惊的准确判断:安德罗波夫已于1984年2月9日逝世。

有位评论员在对此事发表的评论中说:“不会思考的人是白痴,不愿思考的人是懒汉,不敢思考的人是奴才。只有敢于和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在平凡中发现非凡,才是出类拔萃的人。杜德尔的深入思考有如神助,让他成为舆论界1颗更加耀眼的明星。”

在当今社会,因为善于思考、深入思考而获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

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华罗庚善于思考成为伟大的数学家;阿基米德从洗漱中得到启示,发现了著名的浮力定律;戴震的肯于动脑,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广为流传;鲁班被草划破手后善于对此进行思考,发明了锯子;达尔文看到脚边的种子细心思考,提出了进化论;邓小平为了香港的顺利回归深入思考,提出了“1国两制”主张;泰格尔看过窗外飞过的萤火虫进行思考,写出了《飞鸟集》??太多太多的例子告诉了我们:思考,可以打开成功之门,走向辉煌。 论思考

俗话说:思考成就未来。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可见思考的习惯在生活中十分重要。正是由于数不清的人的思考,我们的生活才像现在这样绚丽与充实。所以我说: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思考促使人们成功,而生活正因为这一次次成功才十分精彩。美国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员,在他初入推销这一职业时,曾向一家人推销过一本《幼儿百科全书》,当时,他对那家人说:“有了这本书,就可以 回答小孩子提出的任何问题。小朋友,你来问我一个问题,看我是如何从书中找到答案的。”这个小孩的问题是:“上帝开什么牌子的车?”这位推销员一时语塞,不得不灰溜溜地走了。事后,通过思考,他总结出任何话都不能说得太满,要适可而止。于是他在日后说话做事都谨记这一点,从而走向了成功的道路。他的思考让他明白了在生活工作中至关重要的道理,促使他跨越了工作中的障碍,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生活的精彩也就在于这一次次的跨越障碍的过程。

2

思考促使人类进步,而生活正是因为一次次进步而愈加精彩。放眼古今,瓦特对蒸汽机的思考使人类在工业上迈出了一大步;牛顿对掉下苹果的思考使人类在对自然认识上有了质的飞跃;达尔文对猴子的思考使人类认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袁隆平对稻子的思考是贫瘠的土地也能成为金色的田野 … … 正是由于这一个个思考,直接或间接地使我们出门有汽车坐,上学有科学来学,回家有粮食来吃。这一个个小元素最终组成了我们的精彩生活。思考使人类慢慢进步,认识自我、地球乃至宇宙,发明电视、因特网乃至宇宙飞船。生活的精彩也就在这一次次进步与探索中。

作为学生,在学习中便要多思考,俗话说:业精于勤,行成于思。朱熹也说要慎思之。只要现在多思多想,才可能成就将来的精彩。

记住,在生活中要多思考勤动脑,生活因思考而精彩。

3

四 :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意思

【成语】: 尽信书不如无书
【拼音】: jìn xìn shū bù rú wú shū
【解释】: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
【出处】: 语出《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宋·陆九渊《政之宽猛孰先论》:“鸣呼,尽信书不如无书。”
【举例造句】: 历史可信吗?我们只能说:大体可信。如果说完全不可信,那就成了虚无主义。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古训, 还是有道理的。 ★孙犁《我的史部书》
【拼音代码】: jxss
【近义词】:
【反义词】:
【歇后语】:
【灯谜】: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英文】: Believing everything in books is worse than having no books at all.
【故事】:
◆更多内容: 可查看含有 尽 信 书 不 如 无 的成语。

五 :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A.间接

“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C?
本题考查对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的认识。题干表明的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A项本身错误。而B、D两项都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

考点名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考点名称: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
区别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
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考点名称: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抓重点、分清主流和支流)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主要矛盾

次要矛盾

区别含义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地位 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从属地位
作用 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联系①相互影响。主要矛盾由于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因而它的存在与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但次要矛盾虽然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反过来也会影响主要矛盾的发展和解决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主要指两种情况:主要矛盾解决了或者基本上解决了;原来的主要矛盾虽然并没有解决,但其它矛盾可能更为突出,也会发生主次矛盾的相互转化

矛盾主、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
联系①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因素
②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不断运动变化的结果。矛盾的主次方面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就改变了
区别含义 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地位处于支配地位 处于被支配地位
作用 起主导作用 不起主导作用

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关系:

主要矛盾 矛盾主要方面
区别外延不同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诸多矛盾”相比较而言的。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 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比较而言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个,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个
内涵不同 主次矛盾讲的是“矛盾体”,可以称为“一个”或“一种”。主次矛盾都有各自的矛盾的主次方面 矛盾的主次方面讲的是“矛盾侧面”,所以,只能叫“一方”或“方面”
作用不同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其原因是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其原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力量上超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地位上又支配着矛盾的次要方面
方法论意义不同 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要求做事情要抓重点、抓关键、抓中心,但又不能忽视一般 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要求看问题要把握本质和主流,但又不能忽视支流
实践的方面不同 做题时判断主要矛盾要注意以下字眼,如“重点”“中心”“关键”“突破口”等 做题时判断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注意以下字眼,如“主流”“方向”“大局”“性质”“主体”“优劣”等
联系①都是讲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②都是重点论所要把握的重点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人们改造世界,就是解决事物的矛盾。所以,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掌握矛盾分析法,就是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1)理论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2)原理内容:所谓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所谓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3)反对错误倾向: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①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考点名称: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即针对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较:

区别:
(1)含义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出发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2)理论依据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论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论依据是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3)哲学范畴的类属不同:
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唯物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属于辩证法。
联系:
二者具有一致性,都要求了解实际,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地位: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1)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分析方法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矛盾分析方法的通俗表述,同时矛盾分析方法又是矛盾共性与个性、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它的精髓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一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二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考点名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唯物辩证法含义: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比较突出的如恩格斯、列宁、托洛茨基、毛泽东等)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与万物普遍联系”和“按自身规律永恒发展”是世界存在的两个总的基本特征,从总体上揭示了世界的辩证性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各个范畴,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内涵和外延;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形而上学含义:

指事物的本质、道理、规律。形是表象、外在的意思,形而上学就是超越表象,找到人眼不可见的、高于表象/现象、对表象/现象起着决定作用的规律。
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位移)。由于反感教条主义的只讲形式,不究实质,黑格尔把形而上学作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形而上学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指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眼光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孤立的永远不变的。马克思沿用了黑格尔的这种定义。
在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中叙述如下:人们通常是在两种不同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其一,是在近似于“哲学”的意义使用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一种追求和论证超验的“存在”即超越经验的关于世界的统一性原理的理论。由于传统的思辨哲学家都把“哲学”视为关于超验的世界统一性的理论,所以他们也在这个意义上把“形而上学”视为哲学的同义词或代名词。其二,是在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这个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形而上学”是指一种以否认矛盾的观点看待世界的哲学理论,是指一种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的思维方式。

辩证法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根本区别:

辩证法的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的动力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事物的否定是事物的外因作用的结果,是外力、主观强加于事物的
否定和肯定的关系 否定中包含肯定,肯定能够包含否定,发展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 否定和肯定都是绝对的,要么否定一切,要么肯定一切
否定同发展、联系的关系 辩证否定既是发展的环节,又是联系的环节,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是“扬弃” 是联系和发展环节的中断,不是“扬弃”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1)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与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这是根本分歧。

辩证否定:

(1)辩证否定的内涵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否定的特点:
①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②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辩证否定的实质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4)辩证否定的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形而上学否定观: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基本特征是“在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思维”,要么肯定一切,要么否定一切。
易错点: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提醒:
①肯定一切是错误的。因为它抹杀了新旧事物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否定了事物的发展。肯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一种表现。
②否定一切也是错误的,因为它割断了新旧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也是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否定一切是形而上学否定观的另一种表现。

坚持辩证法: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2)青年学生特别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
(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4)把辩证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5)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统一起来,坚持辩证法要以坚持唯物主义为基础。

辩证法:

辩证法的主要派别:

①唯心辩证法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②唯物辩证法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不断的变化发展的

本文标题:尽信书不如无书-尽信书不如无书议论文作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96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