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傻子

发布时间:2018-03-12 所属栏目:恋上另一个人

一 : 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傻子

我一直以为不甘心的是你,其实是我自己。

*作者:穆熙妍,现任电视主持人。小学毕业后去加拿大念书,曾担任中英同声传译,《康熙来了》常驻嘉宾,微博ID:@穆熙妍Crystal。十点读书经授权发布本文。

二 : 每一个跑酷者都是城市中跳跃的精灵

Parkour即跑酷,是一种探索人类潜能激发身体与心灵极限的一种哲学。[www.61k.com]作为风靡全球的时尚极限运动,它依靠自身的体能,快速、有效、可靠地驾驭任何已知与未知环境的运动艺术。
跑酷作为一项极限运动,他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要求也相对较高,他不比篮球赛,长径比赛那些。Parkour的动作结合了所有自由的动作,追求出其不意的效果。跑酷的热衷者倾向于把它看成是一种青年亚文化所倡导生活方式。

跑酷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除了身体协调性要好之外还讲究天赋,如果天生协调性好的话玩跑酷的起步是非常快的,如果不好就比较麻烦。全面力量的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如果力量跟不上的话就只能停止在某个阶段不能进步。勇气是避免自己受伤的重要因素,一开始玩跑酷的恐惧心理人人都有,玩跑酷过程中如果恐惧紧张的心理越严重,就越让自己放不开越让自己受伤。而弹跳虽说不是必备的素质要求却是对跑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如果战胜心魔之后,找到自信后就可以实战啦。相信广大运动爱好者都是有勇气的只是缺少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现在深圳的朋友机会来了。在深圳福田区委宣传文化的大力支持下,结合福田区“开放、现代、时尚、活力”的文化特质,深圳锐得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联合SZ-TEAM FRAZY--自由疯跑酷团将于11月28—29日在深圳福田区卓越时代广场北侧举行以“觉醒福田,释放自己”为主题的跑酷艺术盛会。届时现场有专业资深的裁判还有专业的DJ/MC。让你有更专业的体验和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

三 :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

多元智能带给我们的启发

我的微博里转发过1个印度短片《地球上的星星》,推荐所有的家长朋友都看看。片子拍得很好。故事讲的是,1个小男孩,在学校是超级差生,在家随时都闯祸。校方觉得教不了,家长也无计可施,把孩子送到另一所寄宿学校。在那里,一位细心的老师发现孩子有读写障碍。最终,经过老师的帮助,孩子取得了很大进步,在绘画方面还显露出天赋。

真实生活中,多数孩子都比片子里的小男孩有更让大人满意的表现,但是,仍然有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够好,缺点太多,很让自己失望。我想,家长的这种感觉,主要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入。通常,当你觉得孩子不够好时,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我们没有读懂他。

在国外学教育时,听到最多的学术权威名字除了皮亚杰,就是加德纳。哈佛大学的这位霍华德.加德纳博士的1大学术贡献,就是他开创了多元智能理论。他的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8个方面的智能:词汇智能、逻辑智能、图形智能、音乐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智能。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的智能有强有弱,而每种智能在养育过程中是否得到唤醒,也决定了这种智能的发展情况。

加德纳最早的多元智能理论著作发表于1983年,大概在教育理论发展史上还算是比较新近的理论。我猜想,如果这个理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得到更广泛的重视,那么未来的学校将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这个理论对我们家长有哪些指导意义呢?我试着总结如下:

改变对孩子的评价方式

我觉得,这个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它彻底改变了我们看待孩子的角度,改变了我们的评价方式。而由此引发的更深远的意义是:孩子也将以新的方式来看待自己。

根据这个理论,你不应该再问“我的孩子聪明吗?”这样的问题,或许,你只需观察,我的孩子究竟“有怎样的聪明”。我们平时夸孩子“你真聪明”这样的话,也就成了多余的话、没有意义的话。甚至,我们基本无需再提“聪明”和“智商”这样的词,因为它们都应该被重新定义了。

换句话说,没有聪明的孩子、高智商的孩子,也没有不聪明的孩子、低智商的孩子。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不完美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差别只在于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智能方面,发展程度不一而已。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再去看小孩那些让大人头疼的种种“恶劣”表现,我们就会有新的认识。比如,孩子总是在动,一会也静不下来,那或许只是因为他的肢体智能比较好,他是用身体动作来思考的孩子,我们不必当缺点去批评,而是要引导;孩子弄坏玩具,或许是他逻辑智能发达,想搞清楚各种东西都是怎么回事,我们讲清道理,鼓励他做合理的探索;孩子总是说个不停,有时自言自语,那大概是他词汇智能好;孩子总弄出各种怪声,敲打碗盘,或许他的音乐智能正等着你去发展;孩子乱涂乱画,说明他的图形智能正在萌芽,我们要引导;孩子喜欢小动物,玩花盆里的花草,弄得满身是土,那我们要开发他的自然智能……

我们家长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发现、引导。

当我们能这样看待孩子时,不仅有利于发展他的各种智能,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在心理方面给孩子支持和滋养。家长的接纳、认可和鼓励,对孩子来说,就是让他更有安全感、有归属感、有自信和自尊。而这些,比智能的发展更重要。

我可以想象,有很多图形智能、肢体智能、自然智能或人际智能有天赋、发展得好的人,在整个上学期间,甚至一直到成年时期,都不被认为是聪明的人。他们自己大概也会这么想。他们等于是在观念狭隘的学校教育中受到了某种歧视。他们的潜力可能不被重视,他们的智能即使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也容易被认为是不够有价值的。

而在漫长的长大和受教育的时间里,这种变相的歧视,对他们的性格和心理的影响究竟有多大,这是我们难以估价的。

如果我们家长能从孩子幼年时,就以这种平等心去看待孩子,那么,孩子将永远不认为自己是不聪明的、次一等的、价值低的、不可救药的。我们的态度,即可让孩子学会接纳认同自己、珍视自己、爱自己。

发现潜能、适时培养

这一点很多家长都清楚,而且都做的很好。比如,看到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就买CD给孩子听;孩子喜欢画画,就买笔和纸,让孩子多画。我想说的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及时给孩子提供发展的条件,家长也不必过分自责。各种智能的唤醒和发展如果能把握时机最好,但也并非机不可失。我们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总有机会去做的。最关键的是,不要限制阻碍就好。

哪些做法会限制阻碍各种智能的发展呢?比如,有时大人不了解详情,就主观地批评、评价孩子的做法和作品,或者过于追求完美、凡事都代办、对孩子做事缺乏耐心,这些都可能使孩子畏缩,停止有关智能的发展。

利用孩子的天赋去帮助学习

这样深入细致地了解孩子,就好比是让我们看到了每个孩子的“说明书”,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用他的强项去帮助他发展弱项。

比如,一位家长朋友说孩子喜欢画画,但是记忆力不好,学习不专注。对于这样图形智商好的孩子来说,他是通过眼睛的观察、通过图形来思考。我们可以用各种办法,让要学习的内容在视觉方面丰富起来,比如,用彩笔、荧光笔画线、做标记;用各种小图案、小贴画分类标记;把要记忆的内容画成图或表,贴在显眼处;多买画面生动的书籍……另外,因为这些孩子通常都想象力丰富,所以他们对故事都会敏感,利用故事来学习也是个好办法。

对于肢体智能好的孩子来说,有时,让他们在学习时用手比划、走路或者其他动作,总之,让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动起来,这会让他们感到自在,会帮助他们思考和记忆。如果使用教具,让他们在摆弄东西的过程中学习,也会效果很好。多让他们做动手操作的事情,也会帮助学习。

对于音乐智能好的孩子,如果把要记忆的内容编成有节奏的话,他们会觉得更容易记住。让他们多通过听语音资料去学习,也是好办法。

引导孩子合理发挥自己的智能

前面说过,家长的任务就是发现和引导。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他的感觉都是有道理的,他的需求都是值得我们考虑的,但是,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智能,有合理的方式,也有不合理的方式。我们告诉孩子,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怎样做是不会对他人和环境造成不好影响的。

比如,词汇智能好的孩子爱说话,要慢慢学会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要知道不能嘲笑、贬低他人,不能传谣说闲话,在不善言谈的孩子面前不要自视清高。肢体智能好的孩子好动,我们要告诉他们,在不同的场合,哪些动作可以哪些不可以,怎样做才不打扰别人。比如,我们教给孩子,在公共场所,他可以用手指或脚趾在动。

总之,当孩子有什么不得体的做法时,我们在批评说教之前,先要细心分析一下,看看这是不是反映了孩子的某种智能发展的需求,然后再想想,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引导,教会孩子合理发挥它。

同时,我们也要慢慢发现,各种智能上的优势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不必要的困惑。比如,逻辑智能好的孩子,他可能想搞清楚一切事情的缘由,当他觉得搞不懂这一点时,他就会感到受挫折,容易焦虑、退缩。图形智能好的孩子,在课堂上很容易被一些无关的视觉刺激分散注意力,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好好学习,只是要想让他们不注意那些细节,实在很难。

协助未来的职业规划

我们都不能决定孩子将来的职业,但是我们可以给孩子从小做相关的介绍,提供机会让他多了解各种行业,鼓励孩子不断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为将来选择行业做准备。我一直觉得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在职业方面的教育做的太少、太晚[www.61k.com]。早一些让孩子了解各种职业,不仅有助于未来的选择,更可以让孩子增强学习动机,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

每个孩子都具备多项优势智能,而最能让孩子发挥潜力、也最能吸引他的行业,就是能够很好地结合他的这几种优势智能的行业。比如,逻辑智能、图形智能和肢体智能好的孩子,或许将来可以是很好的足球运动员,因为他能下意识地在脑子里飞快地估算出场上队友的准确地点和局势,他甚至对球的运动线路都能预测得更准。词汇智能和自然智能优秀的孩子,或许他会喜欢当个自然博物馆的解说员、游记作家或是自然频道的电视人。音乐智能、肢体智能和人际智能都好的孩子,没准长大了是个出色的舞蹈教师。自我智能、逻辑智能都很强的孩子,也许可以做个有贡献的心理学者。

当然孩子的各种智能的发展都不是不变的,都是处于动态的。我们只能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观察,随时给孩子机会去了解、接触各种行业,然后等着他自己去发现自己的热情究竟在哪里。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思考

在我最近对这个多元智能重新思考的过程中,有1个很大的感慨称。我当初学习这个理论时,还没有孩子,只是当作1种理论了解的。现在我拿这个理论去想自己的孩子,忽然觉得我女儿除了在动作方面有些胆小、有些怕高怕忽悠之外,其他各项智能都很好,似乎都比我强。我想,这不是说她有多么完美,这大概说明,多数情况下,孩子们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智能,都比大人有更全面的表现。我们多数成年人似乎只在词汇、逻辑、人际和自我智能方面发展更多,而在图形、音乐、自然、肢体智能方面,跟孩子比,不但没发展多少,似乎还有所退化。给我的感觉就是,多元智能,好像就是在描述儿童的种种丰富多样的表现。

这说明什么呢?我觉得,这反映了我们学校教育的问题所在。我们这些成年人,经过若干年的学校教育,被整齐划一地发展了某些智能、限制了某些智能。我们曾经都是独特的孩子,上了学之后,被按照社会对劳动力的基本需求,制造成标准化的产品,供社会使用。

学校教育的作用应该是这样的吗?培训劳动力和培养健全的人,究竟哪个更重要?或许有人会说,在社会还欠发展的情况下,劳动力更有价值。但是,谁又能肯定,全面发展的人,就不会对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多大程度上,正是被我们这种狭隘的教育观念和智能定义所局限了呢?

记得曾看过一位研究创造力的西方学者肯.罗宾逊的演讲,他说出了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比较激进的批评。他的生动的说法是:孩子们在长大时,他们接受的教育逐步地从腰以上的上肢转移到头脑,最终,只剩下2个脑半球中的1个——左脑。他认为,学校教育只是在培养大学学者。

我想,每1个为人父母者,都会对教育有自己的思考。我们面对着自己的孩子,想象着他的未来,同时,也在考虑着这些教育的问题。我们可以私下里问问自己,是不是肢体、自然、图形、音乐智能,就比其他智能更没有价值,更不值得花费时间?各种智能,是不是有高低优劣的等级之分?

我们的孩子都不是全能的超人,正是因此,所以我们才更应该尊重孩子的特点,尊重他这个小种子的秘密,允许他长成他独特的样子。

而当学校教育不能很好地照顾到孩子的个性和天性时,这个因材施教的任务就是我们家长的了。我们在保证孩子能做1个合格的劳动力的同时,更要重视全面的人的培养。

不一样的人生

我们家长有时盲目认同学校教育的观念,或许也是因为我们对孩子的人生规划和设想太有定势、太过单一。我们大概永远都希望孩子走主流的人生之路,因为这样比较安全保险。但是,怎样的人生是主流的,怎样的是另类的?怎样衡量不同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我们的设想和规划,是否也是1种局限和束缚呢?

我想起我非常喜欢的2个绘本:《花婆婆》和《雪花人》。在孩子一岁多时,很偶然的机会,我给她听过这2个绘本的音频(其实我给她听过的东西很少)。她现在只依稀记得一点。我最近想起来,才把书都买来。她现在还不大感兴趣,只是我自己很喜欢,先收藏着。

《花婆婆》讲的是一位女士按照祖父说的,去完成人生的三件事: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住在海边、做一件让世界变得更美丽的事。她旅行了,之后,在海边住下了,然后她开始找机会做第三件事。最后她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每天揣着鲁冰花种子,四处播撒,让花开到各种地方!

《雪花人》讲的是1个农民的孩子,从小被雪花的美丽所打动,然后他用一生的时间去给雪花和其他自然景观拍照,最后照片被结集成册出版,他也因此被人们记住。

据说这2个故事都取材于真实人物。《雪花人》绘本最后,附有一张真实的雪花人和他拍摄的雪花的照片。他说,“我想,我为他们(普通农夫)所做的,是同样重要的事情。”

2个故事讲的是2个另类的人生,1个随性、1个执着,都同样让我深深感动。

有时我想,如果我女儿能够用类似的方式,这样去过让她自己无比满意的人生,我该是多么高兴啊。

又想起来孔子曾问他的门徒每个人的志向,当几人说完了各自的远大志向之后,曾点说了个另类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詠而归。”孔子感慨称:我也是这么想的啊!

通常孔子被认为一生都很入世,所以历来学者对此有各种猜疑解释。或许在孔子看来,那些远大的志向里,多少都夹杂了一些功利和虚妄的东西。而曾点的这个另类人生,倒显得更忠实于内心,更能体现人生本来的意义,甚至,这也是最难以达到的人生境界。

所以,我想,归根结底,我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是否有主见,是否有信心和底气,取决于我们是否敢于放开手,让孩子追寻自己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取决于我们是否敢于让孩子去过另类的、幸福而充实的人生。

而有没有这个胆量,又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养育的过程中,时刻把握住最重要的事,比如:爱心、品格、能力等等。

允许孩子过不一样的人生,就是允许孩子有更多机会去追寻幸福和价值!

本文标题: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是另一个人的傻子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83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