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蛙》读后感1000字

发布时间:2017-12-14 所属栏目:高中作文

一 : 《蛙》读后感1000字

《蛙》读后感1000字

二零一二年,莫言和他的《蛙》一块儿轰动世界,我这个草根也跟着欣欣然自豪了好久,心情沉静下来就开始了对《蛙》的慢慢品读,到二零一三年来临时才品完。品书和品茶一样,只有慢慢来才能感受到袅袅的香气。

《蛙》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万足也就是万小跑的姑姑万心传奇坎坷的一生。万心小的时候就临危不惧,敢和日寇怒目相视,建国后凭借红色出身和过硬的医护本领成为当地响当当的妇产科专家,和土接生婆们一番较量,使群众们接受了新法接生,挽救了数以千计的产妇和新生儿,群众敬仰她,称之为送子观音。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万心被派到公社计生办,一干就是几十年。期间,万心坚决执行计生政策,可谓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亲手流掉了包括侄子万小跑媳妇王仁美孩子在内的两千余个计划外怀孕胎儿,这一成绩将万心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扫到地,她在群众心中由一名送子菩萨变成了戕害生命的魔鬼。进入晚年,国家的计生工作随着经济的开放搞活也“开放”了,大款生,官员生,就是无权无钱的小职员们不能生,看透人生的万心摇身一变又成了送子观音,一副所谓的“转龙换风”的药丸要价不菲,专门卖给那些贪污受贿发民财的“大人物”们,以这种方式来宣泄寻求心灵的安定。

主人公万心的人生轨迹是曲折的,她的爱情轨迹也是坎坷的。一枝花的年龄时在如云的崇拜者中“众里寻他三百度”,选中了潇洒地飞行员王小倜,马上要结婚了,王小倜驾机叛逃台湾,万心受到牵连,经历一番世态炎凉,她决定嫁给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县委书记杨林。轰轰烈烈的文革中她和杨林一块儿受到冲击,杨林在批斗会上受不住造反派的折磨胡说八道,伤害了万心也葬送了她的第二次感情。就这样万心的终身大事耽误了,一直到临近退休,才和民间泥塑大师郝大手结合。万心和郝大师结合是完美的,万心描述被流掉胎儿的特征,大师按描述创作泥娃娃,然后供在一间屋子里,投生到来求娃娃的善男信女家。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文革波澜“小弦切切如私语”将读者引入故事中,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只有扎根现实的文字才是有生命有色彩的文字。莫言能够秉笔直书我国计生工作的历程,而且是站在农村沃野上看计生,这是作家的使命感使然,现实中农村的计生现状就是这样的,《蛙》有生活基础,《蛙》是当之不愧的出色的文学作品。

《蛙》获诺奖,不是偶然。

《蛙》读后感1000字

今天中午,怀着一份好奇的求知欲读高三时未能读完的《蛙》,读毕,内心震撼,小说中的一一幕幕情节仍清晰地浮现在眼前。莫言下笔可谓是竭尽血腥残忍之能事,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变态与血腥,擅长用混乱的色彩进行故事的渲染,直教人触目惊心。

在中国的传统乡间文化中,蛙一直是代表着生殖繁衍的标志,依据文中姑姑所言,揭示了莫言所要暗示的标题:蛙。“蛙”与“娃”不仅音同,而且呱呱坠地的婴儿与青蛙的声音相同。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莫言将背景锁定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采用一种第三者的视角去叙述那些惊心动魄且催人泪下的故事,主要人物是姑姑,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的人生历程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其男朋友王小倜逃到台湾而惹上一身骂名;一面行医一面严格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她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女人带环,甚至是将身怀六七个月的女人逼上绝路。直至步入中年时她与捏泥娃娃的郝大手结婚,也表示了她对自己所作所为的深深忏悔。

在情节描写方面,莫言是十分成功的,他用一种残酷无比的笔调淋漓尽致地描写王仁美以及王胆的悲剧,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以王仁美和王胆为代表的“传宗接代”传统思想与国家所制定的“计划生育”目标形成了鲜明对比。描写姑姑所应付那些违政策者的人所使出的一些行为,在对自己侄媳妇王仁美以及王胆的行为上,为了让他们现形而不择手段,且不说顾及亲人之间的感情,就连邻里关系也破坏,在那一幕幕的追赶中,那一幕幕血腥的画面,不禁让人毛骨悚然,透心凉的人情味遭到政治压迫下被伤得体无完肤。所以莫言的文学作品多少让我觉得少了温情,似乎将他的写作情感用魔鬼般的疯癫来展示。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莫言塑造的姑姑这个矛盾人物在前后期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从铁面无私、果断利索地一律将违反政策的人“赶尽杀绝”,与她后来老年时深深忏悔的形象截然不同,潜移默化中,莫言阐释的人性也浮出水面。小说除了姑姑外,还塑造了许多很成功的人物,如小狮子曾也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拥护者和执行者,但是最后饱受无子之苦的煎熬,在内外压力的形势下,她选择做了违抗者。还有,我最为喜欢的是“我”的前期王仁美,虽然她是悲剧收场,但是她是小说中做人做事最干脆的人,嬉笑怒骂都很直率,不仅从她说话风格,最主要是做事体现出她的“真”,明知自己的姑姑是计划生育的执行者,却没屈服当时的社会政策,尽管她的反抗没有成功,还因此丧失了自己的性命。

在小说的结构上,莫言选择的方式独特,www.61k.com,小说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每封信代表了不同的时代,是每一个时代的分水岭。而且,通过以书信体的叙事方式使得该小说的空间更为广阔,通过对杉谷义人先生的详尽往事,莫言能自由地直抒胸臆的同时,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

读毕全文,莫言通过《蛙》一针见血地剖析与批判人性与社会。虽然他是站在家乡的背景写故事,但是,却让我们能够享受到站在人性的角度上思考。

《蛙》读后感1000字

我是一个追求时尚的人,借着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刚刚看完莫言的长篇小说《蛙》。这是部直面中国近几十年来有关计划生育政策的小说。读罢该书,禁不住重新探寻一下人类的孕育到出生的生命旅程。

书的主人公“姑姑”,是一位坚决捍卫计划生育政策的忠实执行者。对待超生,她铁面无私,六亲不认。为不让一个孩子超生,她机关算尽,用尽权谋,不惜一切代价要把孩子打掉。对待超生孕妇,甚至动用铲车拔树拆墙,宁可血流成河,不让超生一个。她布下耳目,设下暗岗,巧妙发动群众,既让超生家庭蒙受经济损失,群众又有收益,羊毛出在羊身上。超生孕妇躲藏不出来,她就声东击西,声言拆邻居的房,让邻居的损失由超生家庭承担,巧妙使用“利用这个,打击那个”战术,从而挑动邻居之间的矛盾,从中渔利。在强大的攻势下,上千个孩子在她手上流掉。

如果只看书的前半部,读者对计划生育政策厌恶的同时,对“姑姑“一定深恶痛绝。但莫言的笔没有就此打住,他呈献给读者的是人性的多面性。在人性和社会的问题上,是要人性还是要社会。“姑姑”似乎也是这样一个人。她是个尽职尽责的妇科医生,经她手出生的孩子不计其数。作者在书里借“姑姑”之口提到,中国人口太多,不计划生育怎么行。要人性,将来人口问题就要成为巨大的社会负担;要社会,要对的起子孙后代,就得实行计划生育。书中还隐晦的提出,那些想超生的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都不是负责任的人,他们的超生更多的是想要个传宗接代的儿子而已,与其出生给家庭和国家带来负担,不如干脆做掉。作者写到现代,对生育的认识又多了一层深意。“姑姑”已是晚年,她对自己过去经她手人流掉的孩子做了深刻的反思。那些蛙鸣,仿佛是一个个被她做掉的孩子。他在进行心灵的忏悔。“姑姑”的形象注定是个有争议的人物,在失去孩子的人眼里,她是个恶魔,而对国家,她又是个有贡献的人。

读完这部书,除了心灵的震颤,还有现实的无奈。计划生育是中国人内心的伤痛,在广袤的农村,“姑姑”这样的人数不胜数,现实甚至比书中描写的还要残酷。我们大家都看过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超生游击队》。小品中采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给亿万中国人带来了笑声。可是生活中的计划生育史残酷而无情的。幼年的我记得妈妈为了生弟弟东躲西藏,我们睡过麦秸垛,睡过牛棚,也睡过田野中的草棚。我们村邻居的房子也被拆过,我婶婶七个月的孩子被人流了,流下来的小弟弟哭了两声就夭折了。一幕幕血淋淋的画面让童年的我感到可怕有迷茫。无论如何,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都有生的权力,但同时我们也是社会的一份子,我们也要有为社会贡献的责任。

二 : 莫言《蛙》读后感900字

小编小语:莫言《蛙》读后感900字作文是作者看过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蛙》之后有感而发的一篇作文。小说通过塑造“姑姑”这个角色,讲述了一部以人为主题的故事。更多关于中国作家莫言的小说读后感尽在巨人作文网。

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莫言的小说《蛙》深刻的剖析了人性,虽然是在写家乡的故事,但是仍然深刻的表达出了一部人性的故事。

三 : 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

从网上看到莫言的《蛙》获得了本届茅盾文学奖,于是从当当上买来一本。莫言的作品,很久以前也许从诸如《收获》《十月》那样的文学期刊上看过,现在已经没有印象,也许从来就没接触过。买莫言的书这的确是第一次。

很快就读完了,感觉怎么说呢?似乎很单纯又确实很复杂。通篇都在讲1个关于“娃”故事——能[www.61k.com]生娃,不能生娃?让生娃,不让生娃?护佑娃,扼杀娃?卖娃,买娃?而在这1个个有关“娃”的故事的后面,有现实的荒诞无奈,有传统的挣扎呼号,有政治的强硬冷血,也有金钱的无坚不摧……

从张拳老婆到王仁美到王胆再到陈眉,“妈妈”这个角色让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释放出了她们生命的全部能量和智慧,母爱这种天性让她们表现出了令人震惊的执着顽强英勇无畏,她们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来捍卫自己正在孕育或已经出生的孩子,结局悲惨而不失壮烈。

主人公“姑母”是烈士的后代,是一位产科的医生,“是个阶级观念很强的人”,但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她会“忘记阶级和阶级斗争”,体会到1种“纯洁、纯粹的人的感情”。她用她那双普普通通的手,“将数千名婴儿接到了人间”,也是那双手,“将数千名婴儿送进了地狱!”曾经她不顾一切的用铁血手腕执行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年她又心怀忏悔为那没有来得及出生的两千多个孩子安放灵位,虔诚供奉,希望“他们得了灵性,便会到他们该去的地方投胎降生。”她被称为“东北乡的活菩萨,送子娘娘”,也被骂作“杀人魔王”“死后要被阎王爷千刀万剐”。善与恶,脆弱与刚强,清醒与迷惘在姑母身上矛盾交错,使得这个人物的性格丰满而富有张力。

然而小说描写的依然是1个男权的社会,生1个儿子继承香火,是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并内化成了女人们的心理需要。无论是蛮横粗鄙的张拳,还是伪“堂吉诃德”陈鼻,甚至身为作家的蝌蚪,都无法拒绝“儿子”的诱惑。只是,张拳陈鼻最终未能抵挡住政治的威力败下阵来,而蝌蚪却在经济社会的神奇迷宫中曲径通幽。不得不承认,宗法观念在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为了满足传宗接代的需要,女人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精神的和物质的,生命的和心灵的。

这两天电视上每天都有钱塘江大潮的报道。潮水奔涌而来,雄伟壮观,势不可挡,然而再大的潮头终有退去的一刻,人生亦如此,起起落落,悲欢离合……

四 : 《蛙》读后感1000字

小编小语:《蛙》读后感1000字作文描述了作者在读完莫言的小说《蛙》之后的感想,作者解读了莫言这部小说名字的寓意,解读了作品中“姑姑”的性格和人生。更多关于莫言的小说《蛙》的读后感尽在巨人作文网。

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
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
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
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

扩展:蛙 / 蛙读后感 / 蛙读后感1500字

本文标题:莫言蛙读后感1000字-《蛙》读后感1000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455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