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夜未央,梦微凉,相思如昨
文/清寒
夜未央,梦微凉,前世飞花入梦,忆起相思断肠。三生石畔,缘生缘灭,前世今生,百折轮回。
梦中,是谁的绝美容颜,绽放如花的笑靥,芊芊素手,撩拨鬓旁青丝,我见犹怜,渐渐地痴了。
待我走近的时候,却碎为片片花絮在指尖飞舞,怔怔地任眼角氤氲。
梦醒,脸颊泪痕未干,红尘有梦,花絮飘零,不知伤心为何?
曾经沧海已桑田,醉却繁华心似絮,倩影嫣然梦中显,三千痴缠染愁肠。(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情之一字,何以堪破,一切繁华,皆是梦中花,水中月,如烟云般飘渺。
烟花易冷,只为眼眸中刹那的灿烂,花香满径,只为擦身而过的背影残留余香。
隆中月,若隐若现,似见,又或不能见,触手微冷的寒光一遍遍拂过面颊,似一段柔软的素纱婆娑苍白的双鬓。夜色朦胧,残月银钩,韶华蹉跎,晨霜染鬓,轻点指尖那一丝的温存,也随着秋风飘逝。惘然!
若醉却三千烦恼丝,梦去九天红尘笑,宁醉生梦死。
若怜花摇落惹涟漪,风去幽潭平如镜,宁风平浪静。
红楼一梦,曲终人散,成就了一场华丽的寂寞。
篁林寄曲哀伤,风过忧鸣,燕过折翅。
残梦晓月,凭栏眺望,云雾缭绕,如梦似幻,山河寂静,思绪飘零,独伤其怀。
紫陌红尘,漫漫轮回路,谁与共?
空屋青灯照孤影,油尽灯灭人未眠。
大雁回时空自叹,一纸红笺述相思。
云卷云舒,水岸风堤,风吟叮咛,便有万种风情,却无人解。
寂寞花开,芬芳了一季又一季,蝴蝶为花碎,花却随风飞。
醉知酒浓,醒知梦空,原来看残花凋尽也是一种痛。苦守一场风雪,赏一轮花开花落。
月下风中箫声起,潭中明月相思寄。
落花无情空枝瘦,满匣红豆寒霜降。
二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意思
,是一篇千古名作,篇幅短小却优美传神,充分显示了李清照“词宗一大家”的显赫地位。本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意思由纯真网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欢!
导读:
作者李清照是以为女词人,尤以词著名于世,她的作品虽然算不上多,流传至今共同也不过四五十首,然而她的作品却"无一首不工",篇篇著名。而本词《如梦令》,更是有"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不妨来欣赏下。其原文如下: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字词解释: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疏:指稀疏。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作品翻译: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风却刮得急猛,沉沉的酣睡却不能把残存的酒力全部消尽。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庭园里海棠花现在怎么样了?她说海棠花依然和之前一样。你可知道,你可知道,这个时节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作品中心思想:
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如梦令赏析:
起首两句,辞面上虽然只写了昨夜饮酒过量,翌日晨起宿酲尚未尽消,但在这个辞面的背后还潜藏着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三、四两句所写,是惜花心理的必然反映。尽管饮酒致醉一夜浓睡,但清晓酒醒后所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园中海棠。词人情知海棠不堪一夜骤风疏雨的揉损,窗外定是残红狼藉,落花满眼,却又不忍亲见,于是试着向正在卷帘的侍女问个究竟。一个"试"字,将词人关心花事却又害怕听到花落的消息、不忍亲见落花却又想知道究竟的矛盾心理,表达得贴切入微,曲折有致。"试问"的结果"却道海棠依旧。"侍女的回答却让词人感到非常意外。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一个"却"字,既表明侍女对女主人委曲的心事毫无觉察,对窗外发生的变化无动于衷,也表明词人听到答话后感到疑惑不解。她想:"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这就非常自然地带出了结尾两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既是对侍女的反诘,也像是自言自语:这个粗心的丫头,你知道不知道,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这句对白写出了诗画所不能道,写出了伤春易春的闺中人复杂的神情口吻,可谓"传神之笔。"应是",表明词人对窗外景象的推测与判断,口吻极当。因为她毕竟尚未亲眼目睹,所以说话时要留有余地。同时,这一词语中也暗含着"必然是"和"不得不是"之意。海棠虽好,风雨无情,它是不可能长开不谢的。一语之中,含有不尽的无可奈何的惜花情在,可谓语浅意深。而这一层惜花的殷殷情意,自然是"卷帘人"所不能体察也无须更多理会的,她毕竟不能像她的女主人那样感情细腻,那样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更深的感悟。这也许是她所以作出上面的回答的原因。末了的"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绿"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是两种状态的对比。本来平平常常的四个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这实在是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由这四个字生发联想,那"红瘦"正是表明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正是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又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首小词,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之(www.61k.com]情表达得摇曳多姿。
名家品评:
1,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十: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
2,宋陈郁《藏一话腴》内篇卷下:李易安工造语,《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余爱赵彦若《剪彩花》诗云"花随红意发,叶就绿情新。""绿情""红意",似尤胜于李云。
3,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卷五四: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4,明沈际飞《草堂诗馀正集》卷一:"知否"二字,叠得可味。"绿肥红瘦"创获自妇人,大奇。
词牌名:
如梦令,古时词牌名称。其中,以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为脍炙人口。其后更有小说或流行歌曲以此为题,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
本调三十三字。通体以六言句为主。第一、二句第一字平仄可以通用,第三字以用仄声为佳,第五字则以用平为宜。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以上这篇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李清照的意思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
三 :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昨夜雨疏风骤”指的是昨宵雨狂风猛。疏,正写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义。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醒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绠在喉,所以一起身便要询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收拾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这里“绿肥红瘦”就是叶肥花瘦。“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红瘦”代(www.61k.com]表了春天的渐渐消逝,而“绿肥”则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的即将来临。
李清照虽然不是一位高产的作家,其词流传至今的只不过四五十首,但却“无一首不工”,“为词家1大宗矣”。这首《如梦令》,便是“天下称之”的不朽名篇。
本文标题: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夜未央,梦微凉,相思如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52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