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日暮掩柴扉-掩上心扉

发布时间:2018-02-09 所属栏目:送别的诗

一 : 掩上心扉

  这世界太复杂,许多事都不顺人心。看惯了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尝尽了失败的苦涩,厌倦了竞争的激烈,不如试着轻轻地掩上心扉,寻找一方心灵的净土。

  掩上心扉不是关闭心扉,它是炎炎烈日下的一座凉亭,是浩浩大漠中的一片绿洲。它是一个过程,一个感悟生命,走向成熟的过程,一个在理性上获得质的飞跃的过程。

  掩上心扉,让身心体验一下返璞归真的愉悦之感。诗人说过:“寂寞来了,黑夜降临,地球旋转得很快,我们来了,我们走了,一切都很自然。”我们年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梦,然而,经历了许许多多的汹涌澎湃、轰轰烈烈之后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也很无奈,于是轻轻地掩上心扉,给自己一个仅容纳一个人的世界,静静的感受一份超然。

  掩上心扉,让生命走向成熟,人生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感悟组成的,每一份感悟都冻不着一分成熟。在经历了风风雨雨之后,掩上心扉,细细品味每一份挫折,每一份喜感,得到的感悟将是生命赠予你的最慷慨的礼物!

  于是,我们愿“取之于天然的生命,还之于真诚的人生。”

    初一:玖瑾珞寒

文章来源:

二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个朋友从上海来,马上要回去,约了这周见面。今天给她发短信,说昨夜狂咳,恐怕这两天见不成了。她说如果我可以,她想过来探望,帮我煲汤,做些好吃的给我!人一生病,先有些软弱,一听好吃的,眼前顿时金光直冒,也不考虑她从五道口过来该有多远,就让人家过来了。结果她晚上还要见1个人,匆匆忙忙做了饭,坐上了汤,匆匆忙忙吃了一些,就走了。真成了专门过来给我做饭的。其实我不大希望朋友来我家,因为她们要走的时候,往往只是1个人,北京这么大,她们回去的路都很远。我想想就觉得不安。又不比小的时候,小时候,小朋友到我家里玩,她回去时我可以送她,一直送她送到家,她再返过来送我,我们这么送来送去,能来回好几趟。可是现在长大了,而且,北京太大了,不再是我徒步半小时就哪里都能到的老家。古人关于送别的诗,总是和青山,溪流,白云,飞鸟有关,他们送别,送得更隆重,大概因为这次一别,再见也要好几年。我们当然不是这样。我们如果愿意,是可以跟朋友每周见,每月见,但这不能抵消,1个朋友在夜里独自离去时,我感受到的她的孤单。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三 : 旧瓷透茶暖,荒暮掩径寒。

更夜微澜,新月倒悬,

泪溪流经枕畔,幻作愁颜,温婉了絮思半盏。

筝声如蔓,萤灯哑黯,

缘字墨入梦槛,不尽余欢,萍生几笔阑珊。

鹂唱风欲晚,旧瓷透茶烟,

一抹醇香袭青衫,自酌无人暄。(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马嘶斜阳残,荒暮掩径寒,

篝火已灭泪凄惨,环佩已寸断。

遥忆惊鸿当年,草覆青砖,

他篱系客船,粉荷碧水寄素笺。

且听离歌不堪,古道蹄乱,

飞沙覆锦鞍,喃语未诉隐尘凡。

独寐空垂幔,唯见檀香冉冉,

绣蝶栖惠兰,针线搁一半,声声深深叹。

藓痕随巷转,伊人莲步款款,

细雨敲纸伞,而釉色尽染,花事开未完。

沽酒浇酽念,伏案醉颤,

一诗此生只为娶你浅笑眉弯,

始知葬尽前缘,你我无关。

枯坐悟佛禅,落香曲卷,

通篇葳蕤怎奈换你濯足临渊,

从来不曾回看,弹指百年。

让恩宠累世相传,与子偕臧你可无憾?

郁植墨//

四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古诗作品《送别》的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1、指王维隐居辋川别墅的所在地蓝田山
2、掩:关闭
3、柴门,这里指作者的辋川别墅
【翻译】
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赏析】
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第二句“日暮掩柴扉”,不写与友人话别的情景,也不渲染分手之际的环境气氛,而偏写送走友人之后日暮掩上柴扉的举动。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使诗人感到一种寂寞与孤独,自然会追忆友人的音容笑貌,眼前浮现友人在山中时朝夕相处的欢乐,同时,也一定会想象友人出山后的行踪,而且更盼望友人早日归来[www.61k.com]重聚。一句话,诗人身虽在柴扉之内,心却在柴扉之外。但所有这些,诗人都没有直接说出来,让读者自己从“掩柴扉”这一动作细节中体会。诗有“空白”,就耐人咀嚼。
诗的前两句是陪衬,后两句才是表现的主体。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两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这两句化用《楚辞·招隐士》句意,但一点也不使人感到是用典,而觉得是从诗人内心深处自然流出的深情话语。这里用典不仅贴切,而且灵活,巧妙。《楚辞·招隐士》中的王孙是淹留山中,辞赋作者是要招其离开山中归家,而王维诗却反用其意,盼友人回到山中来;《楚辞·招隐士》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而王维诗是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楚辞·招隐士》用的是直接感叹句,王维改用疑问语气,所传达的感情便微妙、丰富多了。
“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别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送别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送罢”后内心深情的流露,说明诗中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思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送到送罢,从“相送罢”到“掩柴扉”,中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送别当天的日暮时就想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归不归”三字,有担心、疑惑友人去而不归,又有盼望友人明春归来之意绪。在王维之前,南齐谢朓《酬王晋安》诗也用了《楚辞·招隐士》的句意,写出了“春草秋更绿,公子未西归”的句子。
第三句“春草明年绿”,有的本子作:“春草年年绿。”比较之下,“春草明年绿”更为美妙。它是全篇诗的警句。有了这一句,描绘出了诗人在柴扉中想象的这一片春草的绿色,使整首诗有了色彩,有了画意,有了象趣,而诗人盼望友人归来同赏明春山色的深情,便有了借以寓托的鲜明美丽物象。“绿”字是诗眼,“明”字也妙。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别之情,自在话外。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中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感情,令人神远。这首《山中送别》诗就是这样的。

本文标题:日暮掩柴扉-掩上心扉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368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