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把你的手给我

发布时间:2018-03-10 所属栏目:短篇小说

一 : 把你的手给我

1

走到了半山腰,我们才记起没有带烧烤的调味品。于是,弟弟和另外三个人自告奋勇地下山去拿了。留下我和另一个男孩子,继续往前走,约定在山顶上会合。

这是一个秀秀气气、文文弱弱的男孩子,大约十七、八岁。一路上,他都走在我的身边,不住地偷看着我。他担心我害怕,就说:“姐姐,不要怕,有我保护着你呢!”看着他那少年老成的样子,我忍不住“扑哧”一下笑了出来,说:“我没有那么娇弱!再说,真的到了危险的时候,还说不定是谁保护谁呢!”

前面一段山路很陡峭,他便走在前面,伸出手,说:“姐姐,把你的手给我,我拉着你走。”我抓住了他的手,这是一双修长白皙的手,手掌柔软,手指细长精致,握在掌心很舒服。我问:“你经常弹钢琴吗?”

“为什么?”

“只有弹钢琴的手才有这么精致。”他笑了,拉着我,喘着气,一步一步地攀越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走完这段路,地势就平缓多了。山路蜿蜒着斜斜地横伸到一个山坳里。坳里有一户人家,山路就从他们屋前穿过。我们走到屋前拐弯处的时候,一条大黄狗“汪汪”地大叫着扑了出来。他“哎呀”地哭喊了一声,甩开我的手,躲在了我的背后,把我还朝黄狗方向推着走了两步。

这时,主人出来了,狗在主人的呵骂声中怏怏地走开了。我擦了擦额角的汗,转过身来,他的脸色还是惨白惨白的,没有恢复过来。我抓起他的手,说:“走吧,恶狗走开了。”他木然地任我拖着走了二十几步,才慢慢地回过神来。

一路上,他都闷闷不乐,不再说话,也不朝我看了。我朝他看了看,忍不住大笑了起来。

“姐姐,你笑什么?”他莫名其妙地问道。我指着他笑道:“还好意思吹牛皮说保护我,碰到恶狗的第一反应就是躲在我身后,把我往前面推。简直就是一个胆小的小屁孩。记住,以后要叫我阿姨。再叫姐姐看我怎么收拾你!”

他红着脸低声咕哝道:“是我没反应过来嘛,是我没反应过来嘛......”

“我不管,反正以后你得叫我阿姨。”我坚持着。他不再说话了。

2

到达山顶后,弟弟他们都还没到。我们就把登山包随手一丢,坐在地上休息。小男孩朝我靠了过来,没话找话地问道:“姐姐,怎么我们身上的汗都是臭的,而你身上的汗是香的?”

我把眼一瞪,“以后叫阿姨,听到了没有?”他吓得赶紧把头垂了下去,咕哝道:“哪有这么年轻、这么漂亮的阿姨,也不怕把自己叫老了?”

我忍住笑意,板着脸说:“把你的手给我?”

“为什么?”

“叫你把手伸过来就伸过来,小屁孩,哪有这么多废话!”我声音大了起来,吓得他赶紧把手递给了我。

我把这双秀气的手慢慢展开,仔细地看了起来。看完后,抚摸着这双手,感觉特别舒服,我真的有点爱不释手了。抬起头来,我发觉这个小家伙双眼眨也不眨地盯着我看,我的脸就红了,忙掩饰着:“你的智慧线细而且长,这说明你聪明但缺少主见,这将是你一生最大的弱点。你的爱情线断断续续,很多条扭在了一起,说明你对爱情不专一,或者你在爱情上优柔寡断。还有,你喜欢年纪比你大的女人,可能是你从小就缺少安全感的原因。”说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是不是说错话了,会不会对他造成一种暧昧的暗示?我很懊恼,起身,坐到另一边去了。

过了一会儿,他又过来了,把手伸了过来,说:“姐姐 ... ... 阿姨,你再帮我看看手相。”还算他聪明,被我一瞪眼,乖乖地改口叫阿姨了。

再次把他的手握在掌中,我的心中开始涨潮了。我想起了回国前夕,老师说过的话。他说我对手有一种很特别,近乎偏执的嗜好。越漂亮的手,我就越喜欢。而且凡是被我抚摸过的手,都会爱上我。我不由得朝这个小家伙多看了几眼:这个小屁孩不会也爱上我吧?

我东扯西拉地胡侃了一阵。弟弟他们也就都上来了。我们把帐篷固定好,把烧烤炉架好,天色就慢慢暗下去了。

3

月亮升起来的时候,烤肉的香气也四下飘散了。小男孩从登山包里找出了一个很大的胶袋,对大家说:“要注意环保呀,所有的垃圾都必须放在这个袋子了,我下山的时候,带下山去处理掉。”我对他很赞许地伸了一个大拇指。他回笑了一下,就去开啤酒了。

我们在山顶上一边大口地喝着酒,吃着烧烤,一边对着皎洁的满月愉快地唱着歌,大声地说笑着,无比地惬意。时间过得很快,很快就凌晨两点了。我酒喝得很少,还算清醒,其他的人都带了醉意。

小男孩拎着酒瓶,不停地找对手拼酒。后来,他竟然找到我了,对我说:“姐姐——阿姨,我们干一杯!你知道吗?我爱上你了,我真的喜欢你了。也许你刚才给我看手相看对了,我真的喜欢年纪比我大的女人。不,我,我是真的爱上你了。”

弟弟和另外三个人都停止了喧哗,静静地看着我们。我满脸通红,烧得厉害。羞恼地说:“你喝醉了,去休息去吧。”他挥舞着手中的酒瓶,说:“我没醉,我不睡觉,我知道你看不起我。我说过要保护你的。但我从来没有见过大恶狗,我一下子就慌了。但我真的不是胆小鬼,我真的能保护你。明天下山的时候,你看我去打那头大恶狗。”我陡然提高了音量,说:“你喝醉了,睡觉去吧!”

“我没有喝醉,我心里清楚得厉害。呜呜呜,我知道,你不相信我了,呜呜呜,我真的爱你,真的能保护你,姐姐阿姨!...... ”他放声大哭了起来。我为难地朝弟弟他们看了过去,弟弟偷偷地对我做了一个手势,低声说:“老姐,你真牛,魅力不减当年啦!”

我突然无比地烦躁,对着这个哭哭啼啼的男孩子,一耳光就扇过去了,吼道:“不准喝酒了,都喝醉了,还喝什么?一个大男人,哭哭啼啼的,象什么样子!马上都给我回帐篷睡觉。明天再找你们算账。”男孩被我一耳光扇愣在那里了,好半天后,才慢慢挪到自己的帐篷前,钻了进去。弟弟他们看到我生气了,也乖乖地睡觉了。

4

早晨,我钻出了帐篷,小男孩也起来了。“姐姐阿姨,昨天你打我耳光了?”我点了点头。

“为什么?”

“你喝醉了,乱说一通,我不喜欢。”

“可我是认真的呀!”

“我不管你是真的还是假的,以后都不准说。我大你十岁,只能做你阿姨。如果你敢再说,我不介意再给你两耳光。”

他调皮地扮了个鬼脸,说:“如果你喜欢打我 ,我不介意天天让你打。我要告诉你的是,昨晚,我说的并不是酒话,是出自我内心的真话。而且,不要拿年龄来做借口,你看起来甚至会比我小。要不这样,下山的途中,我们随便找几个小孩子,问问他们,我们是不是很般配。小孩子一般都说真话,如果他们说我们很般配,你就不能拒绝我的追求。”

我想了一想,说:“好吧,如果他们说不般配,以后你都不准再说相似地混账话。”

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说:“那好!我们来拉钩。”

下山的时候,由于昨晚男孩的酒话,弟弟和另外三个朋友故意拉下了一段距离,然后发信息说走了另外一条路。一路上,就我和小男孩两个人默默地走着。男孩一边走,一边四下打望着。我们下到山沟里的时候,男孩子终于发现了前面小溪沟里,有五六个小孩子在抓螃蟹。他高兴地从背包里翻出了一大盒巧克力,跑了过去,分给了那几个小孩子,然后说:“小弟弟呀,大哥哥问你一句话,你们要说实话!”小孩们瞪着乌溜溜的眼睛看着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他把我拉到身边,问道:“你们说说,我和这位大姐姐到底般配不般配?像不像一对恋人?”

小孩子们互相看了一眼,齐齐地摇了摇头。

“为什么?”他急了。

为首的那个大一点的小男孩调皮地说道:“你长得太难看了,配不上这位漂亮的大姐姐。那边那位还差不多,才与这位大姐姐是天生的一对。”然后,嘻嘻哈哈地一窝蜂跑掉了。我们顺着小孩子的手指望过去,是弟弟他们返过来接我们了。

尾声

坐在了车上,弟弟说:“姐,把安全带挂上,我要开车了。”这时,小男孩大喊大叫着冲了过来,着急地敲打着窗户。我按下窗户,他说:“把你的手给我?”

我迟疑地把手伸了出去。他把我的手展开,用另一只半握着的手使劲地压在了我的手上。然后,黯然地走开了。

车缓缓开动了,我看着印在掌心的那个红色心形图案,不由得怅怅地叹了一口气。

“那个男孩真的爱上你了。”弟弟说。

“呵呵,我都不知道他的名字呢!”我幽幽地说道。

“如果你要,我可以问问朋友,他是他们带过来的。”

“算了,一阵风都吹过了。至于树枝会不会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说完,我闭上了眼睛。

二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和同事们交流,很多时间会把话题引向学生,引到最多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一年比一年难教,怎么越来越难管理,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不太和谐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呢?在今年假期里,我研读了海姆。G。吉诺特这位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写给老师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老师如何与学生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老师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的处理教育中随时出现的令人烦恼的小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理论是没有用的,用的只是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生活中,教师怎么和孩子相处,大家都意识到应该是:尊重、平等、民主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语言就会出现一些偏执,出现的偏执,并不是老师不爱这些学生,主要应该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理解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个篇章,每一片都围绕一个主题,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老师,给老师使用日常用语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这些少许的改变,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办一些,掩书而思,我对书中“一致的交流”和“赞扬的危险”印象深刻。

在“一致的交流”中说到,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从检查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开始,一个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师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心,一个孩子只有感觉良好,他才会正确思考,也只有处在良好的状态下,他才可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们的良好状态,也源于我们,他们的老师们。

首先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沟通原则,谈境况,不谈性格和人品,它是用于老师和孩子打交道的所有场所。知道如何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原则,是有效沟通的核心。

其次是,对于学生,老师可以愤怒,但绝不侮辱。

然后是如何表达愤怒,作为教师,我们都深有感触,在一个学生

听讲良好的班级讲起课来那是滔滔不绝,言语生动,这样的课堂师生感觉都很好,可是,如果满心欢喜走到一个嘈杂的教室,我们的心情已受到影响,我们会发怒,发怒时我们的心给就可能像是失去了理智,我们也会大喊大叫,训斥学生,这样,整节课的学习效率也就不会好到哪里,我们发怒之后也会有内疚感,也会在心中正中决定不能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书中举例说:比如说进到一个吵翻了天的教室,老师坚定的说:“听到这么高分贝的吵闹声,我被激怒了。”教室里吵闹声平息了,因为老师在这里既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又没有侮辱孩子们。

要拯救老师和孩子们的沟通,就要学会不带任何侮辱的表达具有细微差别的各种愤怒,其实,大多数老师对孩子们都有正确的态度和关心,他们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关心的沟通方式,如果即使在被激怒时,一个老师也能避免使用诋毁的语言,这些自我试试的控制,不会使他的表达变得平淡,相反会增加老师的风格。我想这对老师来说是很关键的,他学会了运用一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一种生动、大胆、不带上海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沟通,就像健康一样,取决于未然,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拉近、缩小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的学习,我们也会快乐的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三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和同事们交流,很多时间会把话题引向学生,引到最多的一点,那就是现在的孩子怎么一年比一年难教,怎么越来越难管理,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不太和谐的关系,实现师生之间真正的沟通呢?在今年假期里,我研读了海姆。G。吉诺特这位心理学博士、儿童心理学家写给老师的书《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告诉我们的的是如何实现与孩子沟通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老师如何与学生通,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老师需要具体的技巧,以便有效而人性化的处理教育中随时出现的令人烦恼的小事,在处理这些事情时,理论是没有用的,用的只是技巧,如何获得这些技巧是本书的主要内容。

在生活中,教师怎么和孩子相处,大家都意识到应该是:尊重、平等、民主的,大家都知道,但是一旦到实际生活中,我们的语言就会出现一些偏执,出现的偏执,并不是老师不爱这些学生,主要应该是缺乏对孩子的理解,理解沟通在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本书一共有十二个篇章,每一片都围绕一个主题,用的都是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矛盾去指导老师,给老师使用日常用语上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小妙招,有了这些少许的改变,事情可能会变得更好办一些,掩书而思,我对书中“一致的交流”和“赞扬的危险”印象深刻。

在“一致的交流”中说到,如果要改善教室里的生活,就要从检查我们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开始,一个老师如何与孩子交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了解孩子的想法,老师必须要抓住孩子的心,一个孩子只有感觉良好,他才会正确思考,也只有处在良好的状态下,他才可能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他们的良好状态,也源于我们,他们的老师们。

首先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沟通原则,谈境况,不谈性格和人品,它是用于老师和孩子打交道的所有场所。知道如何在各种条件下运用这个原则,是有效沟通的核心。

其次是,对于学生,老师可以愤怒,但绝不侮辱。

然后是如何表达愤怒,作为教师,我们都深有感触,在一个学生

听讲良好的班级讲起课来那是滔滔不绝,言语生动,这样的课堂师生感觉都很好,可是,如果满心欢喜走到一个嘈杂的教室,我们的心情已受到影响,我们会发怒,发怒时我们的心给就可能像是失去了理智,我们也会大喊大叫,训斥学生,这样,整节课的学习效率也就不会好到哪里,我们发怒之后也会有内疚感,也会在心中正中决定不能再重复这样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学会克制自己,换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书中举例说:比如说进到一个吵翻了天的教室,老师坚定的说:“听到这么高分贝的吵闹声,我被激怒了。”教室里吵闹声平息了,因为老师在这里既表达了自己的愤怒又没有侮辱孩子们。

要拯救老师和孩子们的沟通,就要学会不带任何侮辱的表达具有细微差别的各种愤怒,其实,大多数老师对孩子们都有正确的态度和关心,他们所要的,就是一种能够表达这种关心的沟通方式,如果即使在被激怒时,一个老师也能避免使用诋毁的语言,这些自我试试的控制,不会使他的表达变得平淡,相反会增加老师的风格。我想这对老师来说是很关键的,他学会了运用一种不同的说话方式,一种生动、大胆、不带上海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沟通,就像健康一样,取决于未然,要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首先是要尊重孩子,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当学生感到被尊重被理解,就能拉近、缩小师生之间的关系,在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学习时就会更主动、更积极。

在教育的路上,我觉得语言太重要了,它既可能是文明的,也可能是野蛮的,既可以用来疗伤,也可以是伤人的利器。所以,我们要利用好语言,在语言中浸透着尊重和理解,多与孩子做有效沟通,那么,孩子们就会幸福的学习,我们也会快乐的工作,我们都能身心愉悦,何乐而不为呢?

四 :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三)

第三章  自取其害:应该避免的作法

第一节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涉及孩子的某些方法总是自取其害:它们不但达不到我们长期的目标,还在家里到处造成破坏。自取其害的方法包括恐吓、贿赂、许诺、挖苦、激烈的言辞、关于撒谎和偷窃的说教、关于礼貌的粗鲁教训。

恐吓:不端行为的邀请函

对于孩子来说,恐吓会刺激他们重复做一件不被允许的事情。当孩子被告知:“如果你再做这件事……”时,他听不到“如果你”这三个字,他听到的只是“再做这件事”。有时他会把这句话理解为:妈妈希望我再做一次,要不她会失望的。这样的警告——对于成年人来说可能很合理——不但无用,而且后果更糟糕。孩子肯定会再犯那些让人讨厌的行为。警告是对孩子自主权的挑战。如果他有一点点自尊的话,他就会再次违纪,以此向别人展示他不惧怕任何挑战。

奥利弗五岁,不停地向起居室的窗户玻璃上扔球,多次警告依然无效。最后他的父亲说:“如果你再把球扔到窗户上,我会把你打得眼冒金星,我保证。”一分钟之后,一阵玻璃碎裂的声音告诉奥利弗的父亲他警告的后果:球最后一次扔在了玻璃上。在这一系列的威胁、保证以及不端行为之后,后果很容易想像。下面的事件正好相反,处理不端行为时并没有诉诸威胁,让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七岁的彼得用玩具枪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说:“不要朝弟弟射击,要朝靶子射击。”彼得再一次向他的弟弟射击,他的妈妈把枪拿走,对彼得说:“人不是用来射击的。”

彼得的妈妈觉得为了保护婴孩,她做了自己必须做的,同时又能够支持她对可接受行为的标准,她的儿子在自己没有受到伤害的前提下认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后果。妈妈暗示的选择很明显:要么朝靶子射击,要么没得枪玩。在这起事件中,他的妈妈避免了通常父母们会犯的错误,她没有走那条很显然会失败的路:“彼得,停下来!除了朝你弟弟射击,你就想不出更好的玩法了吗?你不是有一个更好一点的靶子吗?如果你再这么做,你听着,你再做一次,你就再也见不到这支枪了!”除非孩子很温顺,否则,对于这样的警告,他的回答是重复被禁止的事情。接下来的场景就无需再描述了,任何一个父母都能很容易想像得到。

第二节  重新思考贿赂的谬误

同样会自取其害的方法是明确告诉孩子如果他做某事或不再做某事,那么他会得到某种奖赏:

“如果你对你弟弟好,我会带你去看电影。”

“如果你不再尿床,圣诞节我会送你一辆自行车。”

“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我会带你去航海。”

这种“如果……那么”的方法可能偶尔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努力,但是很少会鼓励孩子一直努力下去,甚至从来不会。我们的每一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对他们能不能变好的能力的怀疑。“如果你学会这首诗”,意思是说“我们不确定你能”。“如果你不再尿床”意思是,“我们认为你能控制自己,但是你却不想。”

对于这种用来贿赂的奖赏还有几个道德上的反对理由。有些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这样的推理可能会很快导致讨价还价和勒索,甚至为了让你跟他的“好的”行为交换,他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有些父母已经习惯了孩子这样的要求,以至在购物旅行结束时,不敢不给孩子带礼物就回家。孩子迎接他们时说的不是问候“哈罗”,而是“你给我带了什么?”

如果奖赏没有事先通知,如果是一个惊喜,如果代表承认和感激,这样的奖赏才会非常有益,非常让人开心。

第三节  许诺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许诺:为什么不切实际的期望会给每个人带来焦虑

既不能给孩子许诺,也不能要求孩子做出许诺。为什么要禁止许诺呢?我们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说的话的意思时,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信任的。许诺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孩子得到许诺要去动物园玩,她会认为是这样承诺的:那天不会下雨,车子会在车库里,她不会生病。但是,因为生活中不可能没有意外,如果发生意外,孩子就会觉得受到欺骗,会认为父母不能信任。相信父母们都很熟悉这句不留情面的抱怨“但是你保证过的!”父母真希望自己没有保证什么,但是后悔已经晚了。

父母们也不应该要求孩子为将来的好行为,或者停止过去的不端行为作出保证。如果孩子作出保证,却不是发自内心的,那么就等于她在银行签了一张没有户头的支票。我们不应该鼓励这种欺骗性的行为。

第四节  挖苦:学习的严重障碍

具有挖苦天赋的父母对孩子的精神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有如此语言天才的父母是有效沟通的严重障碍:

“同一件事我究竟要重复多少次才行?你是聋了吗?要不你怎么听不进去?”

“你太没礼貌了。你是在丛林长大的呀?是的,那才是属于你的地方,你知道的。”

“总之你是怎么回事啊?你是神经病还是就是蠢哪?我知道你的下场!”

这样的父母甚至意识不到这样的话是人身攻击,只会导致孩子的反击;这样的话对沟通是一种障碍,只会惹得孩子专注于报复的幻想中。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能有难堪的挖苦和严厉的陈词滥调。最好要避免这样的言语:“什么让你觉得你知道所有的答案?你几乎生下来就没有脑子,你还以为你很聪明呢!”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不应该贬低孩子的形象,不管是他在自己眼中的形象,还是他在同辈中人眼中的形象。

第五节  权威需要简短:少说更有效

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说起话来像家长”,这可并不是什么赞美,因为家长有一个名声,他们喜欢重复自己,夸大显而易见的事实。当他们这么做时,孩子就不会再听他们的话,心里大喊:“够了!”

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回应孩子的经济的方法,这样,小事故才不会变成大灾难。下面的事件就是简短的评论战胜长篇大论的例子。

阿尔的妈妈在车道上跟客人说再见,八岁的阿尔跑过来,眼泪汪汪地控诉他的哥哥:“只要我有朋友在这里,特德总是找借口作弄我们,不停地打扰我们,你必须制止他。”

要是在过去,阿尔的妈妈会冲着特德嚷:“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去烦你的弟弟!少给我找麻烦,如果你再犯,我要限制你的活动一个月。”

但是这次,她只是看着特德说:“特德,你自己选择,你可以像以前一样听我的教训,或者自己处理你弟弟的控诉。”特德大笑起来,回答说:“好的,妈妈,我会走开。”

下面的对话显示了同情的、简短的回答是如何阻止了一场琐碎无效的辩论的。

八岁的鲁思:妈妈,你知不知道初中是浪漫的学校?

妈妈:哦?

鲁思:是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总是在参加聚会。

妈妈:所以你很渴望上初中?

鲁思:噢,是的!

鲁思的妈妈讲,如果放在过去,她会跟她的女儿讲道理,告诉她那样是浪费时间,学校是用来学习的,不是浪漫的,而且她还太年轻,想这些事情还不合适。接下来就会是长长的辩论,导致情绪败坏。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而是承认了女儿的愿望。

一句幽默常常抵得上千言万语。十二岁的罗恩看到妈妈把新鲜的水果从购物车上卸下来,通常她都是放在厨房的柜台上,罗恩苦笑着说:“妈妈,至少做对一次事情行不行,把水果放到冰箱里。”

“我做对了一件事,我生了你。”他的妈妈回答说:“现在,帮我把水果放到冰箱里。”罗恩咯咯地笑了起来,开始帮手。

对于罗恩的妈妈来说,说出那些挑起争吵的话多么容易啊!“你什么意思,做对事情?你以为你是谁,可以跟妈妈这样说话?”但是她没有这么说,而是用幽默而简短的话表达了她的权威。

一位父亲讲,当他听到他的孩子用幽默来消除失望和愤怒时,他多么高兴啊!圣诞节前一天,他和他八岁的女儿梅格安在努力组装一棵人造圣诞树。把所有的树枝都装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梅格安的父亲渐渐地有点不耐烦了,最后,树终于装好,可以布置装饰品了,可是就在他把一颗星星挂在一根树枝上时,圣诞树散了。梅格安的父亲大发脾气,嚷道:“我已经装好了!”梅格安走过来拥抱住父亲,说:“爸爸,我打赌,你现在一定希望自己要是像犹太人那样就好了。”

权威需要简短和选择性的沉默

下面的事件就说明了沉默的力量。七岁的斯考特弄伤了腿,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他参加当晚的童子军聚会。第二天早上,他说:“我不能去上学了,我腿受伤了。”她的妈妈很想说:“如果你能去参加聚会,你就能去上学。”但是她并没有说出来,她什么话也没说。沉默使得气氛很沉闷,几分钟后,斯考特说:“你觉得我该去上学吗?”他的妈妈回答说:“你对此感到迷惑。”斯考特一边说:“是的。”一边赶紧穿衣服。

斯考特妈妈的沉默帮助斯考特自己做了决定,他自己一定想到了能够参加聚会就一定能去上学。如果他的妈妈向他指出这一点,他可能会争辩,然后两个人都可能会很不高兴。

下面这位妈妈,记住了对待孩子时少说更有效,因此阻止了她的女儿黛安把她的坏情绪传染给家里的每个人。

黛安,十二岁,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一天,当她坐下吃晚饭时,她开始抱怨:“我饿死了,晚饭在哪儿?”

妈妈:唔,你一定很饿了。

黛安:哦,茄子,我不喜欢吃茄子。

妈妈:你失望了。

黛安:奶酪不够。

妈妈:你想在茄子上多放一点奶酪。

黛安:哦,我想这样就可以了。不过你平常做得比这好吃。

黛安的妈妈没有反过来抱怨说:“你知道我必须为你准备特别的食物,至少你应该感激一下。”而是表达了黛安的情绪,避免了一场争吵。

第六节  学会怎样才能不助长谎言

孩子撒谎时,父母会非常生气,特别是当谎言很明显,说谎者显得很笨拙的时候。当孩子坚持说他没有碰那幅画,或者没有吃巧克力,而他的衬衣上、脸上已经全是证据时,听到这样的谎话的确会让人非常生气。

被激发的谎言。父母不应该问那些可能导致孩子防御性撒谎的问题。孩子讨厌被父母质问,特别是当他们怀疑父母已经知道答案的情况下,他们厌恶那些设圈套的问题,厌恶那些逼迫他们在笨拙的谎言和尴尬的坦白之间作出选择的问题。

七岁的昆廷打碎了父亲送给他的一辆新的玩具小卡车,他吓坏了,把碎片都藏在地下室里。当父亲发现卡车残片时,他很生气,问了几个问题,最后导致了一场激烈的争吵。

父亲:你的新卡车呢?

昆廷:在什么地方吧。

父亲:我没看见你玩它。

昆廷:我不知道它在哪儿。

父亲:去找,我想看看。

昆廷:可能卡车被什么人偷走了。

父亲:你这个该死的说谎的孩子!你打碎了卡车!别以为你能混过去,如果有什么让我厌恶的事情,那就是说谎的人!

这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昆廷的父亲不应该偷偷扮演侦探和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称自己的儿子是个说谎的孩子,如果昆廷的父亲这样说会对他的儿子有帮助得多:“我看到你的新卡车坏了,它不经玩,真遗憾,你真的很喜欢它。”

孩子可能因此获得有价值的教训:爸爸能够理解。我可以告诉他我闯的祸。我必须更好地保管他的礼物,我应该更小心点。

因此,问那些我们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不是个好主意。例如,一边看着脏乱的房间,一边问:“我让你打扫房间,你有没有扫?”或者知道了女儿今天没有去上学,还继续问:“你今天上学去了吗?”这样的话更好一点:“我看到你的房间还没有打扫。”或者“我们听说你今天逃学了。”

为什么孩子会撒谎?他们撒谎有时是因为他们不被允许说出真相。

四岁的威利非常生气地冲进起居室,向他的妈妈抱怨说:“我恨奶奶!”他的妈妈吃了一惊,回答说:“不,你不恨奶奶,你爱奶奶!在这个家庭里,我们没有憎恨。而且,奶奶送你礼物,带你出去玩,你怎么能说出这么可怕的话呢?”

但是威利坚持说:“不,我恨她,我不想再看到她。”这下,妈妈真的不高兴了,她决定换一种更激烈的教育方式,她打了威利。

威利不想再接受惩罚,于是改变了论调,他说:“妈妈,我真的很爱奶奶。”妈妈是如何回应的呢?她拥抱了威利,并亲吻了他,赞扬他是个好孩子。

这种前后变化让小威利学到了什么?说真话、告诉妈妈自己的想法是危险的。说真话时,你受到惩罚,说谎时,你得到爱。真话伤人,要远离真话。妈妈喜欢说谎的小孩子,妈妈只喜欢听让人高兴的真话,告诉她希望听到的话,不管你真实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威利的妈妈希望教导威利说真话,那么她该怎么回答威利的抱怨呢?

她可以承认他的不高兴:“哦,你不再爱奶奶了。你能不能告诉我,奶奶做了什么让你这么生气?”他可能会回答:“他给宝宝买了一件礼物,却没给我买。”

如果我们希望教育孩子诚实的品德,那么我们必须作好心理准备,既要听让人愉快的真话,也要听让人不高兴的真话。如果要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保持诚实的品质,就一定不能鼓励他们隐瞒自己的想法,不管这些想法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矛盾的。

谎言中的真相。当说真话会受到惩罚时,孩子会用说谎来自卫。有时他们说谎,是为了用幻想来弥补自己在现实中的不足。谎言能告诉你孩子关于恐惧和希望的真相,它们能够揭示一个人希望的,或者不希望的愿望。对于能明辨是非的耳朵来说,谎言能够揭示说谎者真实的意图。对谎言的理智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对它真实的意图表示理解,而不是否定它的意图或者指责说谎的人。从谎言中获得的信息可以帮助孩子分辨现实和希望之间的区别。

三岁的茉莉告诉奶奶,在圣诞节她收到一只活的大象。她的奶奶没有试图证明自己的孙女是一个撒谎的孩子,而是把茉莉的愿望说了出来,她说:“你希望你能收到一只活的大象作为礼物!你希望你能有自己的动物园!你希望能有一片丛林,里面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三岁的罗伯特告诉父亲他看到一个人,长得跟帝国大厦一样高。他的父亲并没有说:“多么疯狂的念头,没有人能长得那么高。不要说谎。”而是抓住了这个机会教他的儿子一些新词,他没有否定儿子的感觉,而是承认了他的感觉:“哦,那你一定见到了一个非常高大的人,一个巨人,一个庞大的人,一个巨无霸!”

四岁的克雷格在玩沙盘,他正在建一条路。突然,他抬起头来高声喊道:“我的路被暴风雨冲毁了,我该怎么办呢?”

“什么暴风雨!”他的妈妈愠怒地问道:“我没看到什么暴风雨,所以,别胡说八道了。”

于是被克雷格的妈妈忽略的、沙盘里的暴风雨在现实生活中爆发了。克雷格大发脾气,而这场暴风雨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的妈妈认可孩子的感觉,进入他的幻想世界,问:“你辛辛苦苦建起来的路被暴风雨冲垮了?哦……”然后,她可以抬头看看天空,接着说:“请暴风雨停止吧,你冲坏了我儿子修建的路。”

第七节  对不诚实的处理:预防胜过调查

我们处理谎言的政策很清楚:一方面,我们不应该扮演检察官的角色,不应该要求孩子坦白,不应该夸大事实把事态弄大。另一方面,说话不要拐弯,要说真话。当我们发现孩子从图书馆借的书已经过期时,我们不应该问:“你把书还到图书馆了吗?你确定?那么它怎么还在你的桌子上?”我们应该直接说:“我看到你的图书馆借书已经过期了。”

当学校通知我们孩子的数学考试不及格时,我们不应该问:“你的数学考试通过了吗?……你确定?……那,谎话这次帮不了你!我们已经和你的老师谈过了,我们知道你考得糟透了。”

我们应该直接告诉我们的孩子:“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你没有通过考试。我们很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你。”

简而言之,我们不能激发孩子防御性的撒谎,我们不能有意制造让孩子撒谎的机会。当孩子说谎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表现得歇斯底里,不应该充满说教,而是要切合实际,就事论事。我们希望孩子知道没有必要对我们撒谎。

父母防止孩子撒谎的另一个方法是避免问“为什么”。过去,“为什么”是审讯术语,这个意义已经很久不用了,但是被讹用作为批评的用语。对孩子来说,“为什么”就意味着父母不赞成、失望、不高兴,从而引出过去受责备的回忆。即使一句简简单单的“你为什么这么做?”都可能让孩子想成“为什么你会做那么愚蠢的事呢?”

明智的父母应该避免有伤害性的问题,例如:

“你为什么这么自私?”

“你为什么总是不记得我跟你说的话?”

“你为什么就从来都不能准时呢?”

“你为什么这么没有条理?”

“你为什么不能闭嘴?”

不要问这些没有答案的反问句,我们应该作出带有同情的陈述:

“如果你能和约翰分享,他一定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很难记得。”

“你迟到时我很担心。”

“你能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来让你的工作有条理一些呢?”

“你有很多想法。”

第八节  处理孩子“偷窃”形为的方法

小孩子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回家,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当“窃行”被发现时,避免说教和装腔作势是很重要的,可以引导孩子有尊严地走上正直的道路,要平静而威严地告诉他或她:“玩具不是你的,应该还回去。”或者说:“我知道你希望留下这支枪,但是吉米希望拿回去。”

当孩子“偷”糖果,把糖果放进自己的口袋里时,最好的方法是不动声色地对他说:“你希望把糖果留在你的左口袋里,但是它必须被放回到架子上去。”如果孩子否认拿了糖果,我们应该指出来,并且重复观点:“我希望你把巧克力糖果放回到架子上去。”如果孩子拒绝这么做,我们可以把糖果从他口袋里拿出来,说:“糖果是商店的,它应该留在商店。”

错误的问题和正确的陈述。如果你确定孩子从你的皮夹里偷了钱,最好不要用提问的方式问这件事,而是告诉他:“你从我的皮夹里拿了一块钱,我希望你还给我。”当钱被还回来时,我们应该跟孩子说:“如果你需要钱,可以问我要,我们可以商量的。”如果孩子否认拿了钱,我们不要和孩子争论,也不要恳求他坦白,我们应该说:“你知道我已经知道了,你必须把钱还回来。”如果钱已经花了,那么谈话的内容应该集中在赔偿的方式上,比如做家务,或者在零花钱当中扣。

不要把孩子叫做小偷或说谎的孩子,或者预言一个不好的结局,这非常重要。问孩子这样的话是毫无帮助的:“你为什么这么做?”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动机,在“为什么”的压力下,只能导致另一个谎话。向孩子指出你希望他或她能跟你商量钱的需要会有用得多:“我很失望你没有告诉我你需要一块钱。”或者这么说:“如果你需要钱,过来告诉我,我们会想办法的。”

如果你的孩子偷吃了罐子里的饼干,而他的或她的脸上还沾着糖粒,这时,不要问这样的问题:“谁拿了罐子里的饼干?”“你有没有碰巧看到有谁拿了?你吃了吗?真的吗?”这样的问话通常会逼得孩子随口编瞎话,而这只能让我们更加受到伤害。规则是:当我们知道答案时,不要提问题。开诚布公地说出来会更好,例如可以这么说:“你吃了饼干,我已经告诉过你不要吃。”

最后的那句话里包含着适当的、合理的训诫,它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并且唤起他想弥补过错的责任感。

第九节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方法

个人榜样和公众习惯。礼貌既是品质特征,也是社交技巧,孩子可以通过对有礼貌的父母同化、模仿来学会礼貌举止。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在教育孩子要有礼貌时,父母必须要有礼貌。但是,父母经常很粗鲁地教育孩子要懂礼貌。当孩子忘了说“谢谢”时,父母会当着其他人的面指出来,这种做法至少可以说是很不礼貌的。父母急急忙忙地提醒孩子说再见,甚至他们自己都还没道别。

六岁的罗伯特刚收到一件包装好的礼物,他满心好奇,用力地挤压盒子,想弄清楚里面包的是什么,妈妈在一旁看着,开始变得焦躁、紧张起来。

妈妈:罗伯特,住手!你弄坏礼物了!当你收到礼物时该说什么?

罗伯特(生气地):谢谢!

妈妈:这才是乖孩子。

罗伯特的妈妈大可以不必这么粗鲁地教孩子学习礼貌,而效果也会更好。她可以说:“谢谢您送他这么可爱的礼物,帕特丽夏姑妈。”相信罗伯特会跟着表达他自己的感谢。如果他没有那么做,他的妈妈可以在事后就他们两个人时,处理社交礼仪这件事。她可以这么说:“帕特丽夏姑妈很体贴,很周到,想到你,并且还送你礼物,我们给她写一封感谢信吧,她知道我们惦记着她,她一定会很高兴的。”这种方法比直接的训斥要复杂,同时也更有效。生活中美好的细节不可能靠大锤来灌输。

当孩子打断大人们的谈话时,大人通常会生气地说:“不要无礼,打断别人的谈话是很不礼貌的。”但是打断插话的人同样也是不礼貌的。父母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时,不能用粗鲁的方式。可能这么说会好一点:“我希望能把话讲完。”

说孩子不礼貌不会有好的效果,和父母的愿望相反,这不会让他们变得懂礼貌起来。而且这样做的危险是孩子会接受我们的评价,然后把它视为对自己的看法的一部分。一旦他们认为自己是无礼的,那么他们就会一直以这种形象生活下去。对于无礼的孩子来说,行为粗鲁是很自然的事情。

尖刻的指责和悲观的预言对孩子也没有任何帮助。要想有更好一点的效果,大人必须使用简单的、有礼貌的语句。去朋友或亲戚家拜访提供了向孩子示范礼貌的机会。拜访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应该是愉快的,而要想玩得开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对孩子行为负责的重担交给孩子自己以及主人。

孩子认识到我们不愿意在别人的家里严厉训斥他们,他们相信这种地域差异,于是就选择这些地方来做出一些不当行为。对付孩子这种策略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主人制定他们家的规矩,并且由主人来执行。当孩子在玛丽阿姨家里的沙发上跳来跳去时,让玛丽阿姨来决定这沙发是不是可以跳,让她来作出限制。当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时,孩子们比较容易遵守。而妈妈在教孩子守规矩的责任下解脱出来之后,这时,她可以帮助孩子,说出他的愿望和感受,表达出对他的理解:“你多希望玛丽阿姨能让你在沙发上跳啊,你真的很喜欢这样玩,但是这里是玛丽阿姨的家,我们不得不遵从她的意见。”如果孩子反驳说:“但是你让我在我们家的沙发上跳。”我们可以这样回答:“这些是玛丽阿姨的规矩,跟我们家里的规矩不一样。”

这个方法只有当主人和客人就他们各自的责任范围有默契时才能实施。当到了玛丽阿姨家时,露西的父母可能想说:“这是你的家,只有你知道在这里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我的孩子做了你不喜欢的事情,尽管说他们。”对主人来说,要求遵守他们家的规矩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责任。而对于拜访的父母来说,他们的责任是暂时放弃纪律维持者的角色。通过这种适当的不干涉,父母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处境的实际情况。

总结

在孩子成长的岁月中,如何处理他们的谎言、偷窃,以及其他一系列错误行为,每一个父母都曾感到为难、困惑过。威胁、贿赂、许诺、挖苦、粗鲁都不是答案。最有效的解决方法是清楚地表达出我们的价值观。我们不要问那些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对待孩子时,要尊重他们,就像我们希望他们尊重我们那样。这种处理孩子不良行为的方法既充满关爱,又不失权威,并且能够加深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本文标题: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把你的手给我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185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