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2年是党的十几届几中全会

发布时间:2018-04-25 所属栏目: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

一 : 2012年是党的十几届几中全会

如题,2012年是党的十几届几中全会

2012年是党的十几届几中全会

二 :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

党的十一届七中全会给刘伯承同志的致敬信(一九八二年八月六日)敬爱的刘伯承同志:    我们,正在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的同志,谨以全会的名义,向您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从一九四五年在延安召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您是历次党代表大会的代表,都当选为中央委员会委员。由于年龄和健康状况,您不能再参加即将召开的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不能再继续担任党和国家的领导职务。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崇高的品德,将为我们全党所永远怀念和敬佩。    您在青年时代就投身于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战争,就是一位英勇善战的爱国军人。在党的领导下,您发动四川泸(州)顺(庆)起义,又参与发动和领导南昌起义,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您作为中央军委总参谋长,迭挫强敌,战功卓著,并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您转战华北敌后,发展人民游击战争,是创建晋冀鲁豫根据地主要领导人之一。解放战争时期,您正确执行党中央的军事部署,在一九四七年率领十万大军渡过黄河,挺进中原 ,构成了我军战略反攻的光辉篇章。您在一系列重要战役中,特别是在上党、平汉、淮海、渡江战役中,在进军解放西南战役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您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建国以后,您为培养我军的高 级指挥干部付出了辛勤劳动,为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您的 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您不愧是身经百战的元帅,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家,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您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十年内乱期间,您身患重病,仍关心党和国家安危。您勤奋学习,严守纪律,从不居功自傲。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人民群众和士兵同呼吸,共命运。您的高尚品德,在党内外深孚众望。全 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一定永远铭记您的功绩,您永远是我们的学习榜样。    我们党即将举行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总结经验,制定实现新时期任务的方针和措施;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使我们党中央成为更加朝气蓬勃的战斗指挥部,领导全国人民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毫无疑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难缔造的事业必将得到新的发展。这是我们可以向你保证和告慰的。衷心祝愿您长寿!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一九八二年八月六日

三 : 17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全面解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

一、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一——龚维斌谈五中全会公报:"两个意识"、"四个更加"让人印象深刻(2010年10月18日 来源:人民网)

公报中提出,‘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个意识’给我印象最深刻。”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主任龚维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龚维斌说,公报中提出了四个“更加”——“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中,公报中还专门提出‘社会建设明显加强’。”龚维斌说,“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发展问题始终受到高度重视,在这一次全会上提出今后要注重社会建设、社会管理、社会体制改革等内容。”

龚维斌说,公报中还大篇幅谈到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龚维斌说,全会强调,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中,“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是一个新的提法,这体现了在“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二——“十二五”蓝图: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2010年10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曹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可以确定,在“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中,改善民生将是最绚丽的亮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内需不足,提高消费需求是启动内需的关键。例如,在目前占我国人口比重最大的是农民,作为潜在的消费主体,农民的内需远没有启动。2009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只有5253元,加上社会保障不足,严重抑制了农民的购买意愿。试想,如果7亿农民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提高,那将成为拉动我国内需的巨大力量,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空间。因此,需要通过改善民生,提高低收入者阶层的收入水平、启动农村市场,提高国民消费率,真正启动有支付能力的国内需求。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在带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产能过剩,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问题也十分突出。投资是派生需求,是中间需求,消费才是最终需求,因此,只有依靠消费拉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内需循环与良性互动。另外,突出的民生问题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等行业的健康发展,而这些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大都涉及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可以大力发展教育服务、医疗服务、中介服务、信息服务等,调整产业结构,改变经济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发展局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体制转变的必然选择。转变政府职能,构建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强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着力提高政府的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就业等。因此,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契机,加大政府体制改革力度,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社会的能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富裕人民,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使命。

三、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三——历史方位: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0年10月19日 人民网)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曹立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这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作出的基本判断。这样的判断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横向坐标:国际形势新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后,尽管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但整个世界面临着自冷战以后最大的经济萧条的冲击与发展模式的转型。从美国政府推行的经济新战略到欧盟倡导的低碳经济,世界各国都把振兴实体经济,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能源作为调整的重点。这些调整一方面催生新的技术革命,使我国在一些新技术和新产业上面临发展机遇。如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应用示范等方面已走在世界前列,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期;另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跨国并购,为我国充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纵向坐标:国内发展与改革新阶段

改革开放30多年,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科学发展理念渐入人心。一方面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高度,也面临新矛盾新问题。我国已经积累了庞大的物质生产能力,人均收入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为进一步改善民生、调整结构奠定了基础,同时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也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甚至教训。例如,工业化进入中期后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与缩小地区差距的问题、城市化水平提高与消除二元结构的问题,如何解决老百姓面临的住房、医疗、养老等问题。另一方面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收入分配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深层次矛盾与问题也日益暴露,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制度创新与深化改革。

历史交叉点:大有作为

大有作为意味着,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要作出重大调整,体制改革深度推进。“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因此,“十二五”规划是跨越危机、引领未来、奠定基础的战略部署和行动纲领。如何把这一战略付诸实施,必然要求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路上大有作为。

四、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2010年10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教授 赵振华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第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如果说以前历次思想解放更多是寻求政策层面的突破,要求体制松绑,那么现在解放思想更多地需要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文化、教育素质,更快地适应科学发展。思想的解放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需要我们深入地刻苦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想和观念决裂,特别是与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不顾及环境和社会代价的传统思想决裂。

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然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切身利益,如何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与社会、国家利益,需要审慎处理,处理好了社会就稳定,处理不好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源泉,最终殃及全社会。

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科技进步和创新将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范围之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同时又将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命运,我们难以想象5年之后、10年之后、20年之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第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不仅仅意味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更多的是要解决人与经济、经济与社会、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环境、经济与文化等一系列各个层面的问题,而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要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五、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五——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是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2010年10月20日 来源:人民网)

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导 张希贤

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美好蓝图中,如何使我国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翻一倍,既是全党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也是将来检验“十二五”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标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说到底,是8亿多农民生活的新期待如何兑现,农民的目前人均年纯收入5000元,能否实现翻一倍,达到1万元的问题。

因为,目前城市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达到了17000元,比农民多3倍。而且随着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城镇居民收入迅速提高,是显而易见的趋势。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也会明显快于农村。所以,8亿多农民的新期待,8亿多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如何翻一倍,是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也将是检验“十二五”规划成功与否的一个根本尺度。对此,全党同志必须肩负起神圣的历史责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 首先,要在加快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努力提高2亿多进城就业农民的科技素质,只有科技素质的迅速提高,才能快速提高进城就业农民的收入水平。进而,要加快法制建设,保护农民工的收入,坚决解决拖欠农民工资和故意“拖欠与耍赖”的问题。这些年来,城市城镇一部分执政者,就是不重视农民工权益,不认真、不真心实意解决拖欠农民工资的现象,应当引起高度注意。

其次,要努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与各种专业协会,走“现代农业+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的发展道路。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土地经营已经不可能再有大的作为,必须积极推进土地科学、合法流转,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农村专业合作社,把农村农民向农业工人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在农村的农民,才能平均每年提高15—20%的收入水平。

第三,必须推进农村社会“集聚式”社区化发展,如山东省诸城市的农村社区化那样,使农村的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市场化服务,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提供。农民的素质,通过社区这一新的平台来培训与提高。千百年来的农村文化生活,通过社区实现嬗变,转向社区文化、社区文明,进而创造农民城市化生活的新港湾,创造农民精神归宿的新家园。

细品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农民问题,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核心。对此,共产党人应坚定不移,为8亿多农民的幸福生活,开拓创新,勇于进取。

六、解读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六——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是改革发展方向(2010年10月21日 来源:人民网)

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副主任 戴焰军

让改革发展的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是我们改革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是指导我们改革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从邓小平提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到江泽民提出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建方向,再到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方针,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实现这一点。但是,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客观上的不平衡性,以及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政策、法规、制度一下子还很难健全完善等原因,事实上我们在改革发展中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以及社会各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始终存在,甚至在某些方面有不断扩大之势,发展中居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和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过低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都严重的影响到是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这一目标的实现。

事实上,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为人民所共享,不仅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发展的方向,也关系到我们党执政宗旨的体现和社会主义制度本质要求的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能不能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在执政过程中能否协调好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同时,这也是党要领导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根本原因,因为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从根本制度上保证中国共产党这一根本宗旨的实现。当然,根本制度的要求,要通过一整套具体制度和体制机制来实现,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就是为了通过各方面制度的完善和体制的更新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邓小

平同志强调:如果出现了两极分化,那就意味着改革的失败。

就是基于对我们当前改革发展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对改革发展目标原则的坚持,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所通过的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把社会利益分配问题放到了更为显著的地位,并且明确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制度和体制层面的要求。应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确保改革发展成果为广大人民所共享方面又一个重大的战略性举措。在这方面,关于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如何提高劳动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如何通过发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如何通过完善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中的政策、法规、制度,缩小社会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如何完善社会服务体系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等等,《建议》都不仅有宏观的战略统筹,而且有微观的具体措施。

为保证《建议》所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要求能够在未来五年和以后的长远发展中真正得到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还对全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该说,所有这一切,都为确保改革发展的成果由广大人民所共享再一次提供了更为充足的条件。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目前这样一个发展阶段和转型时期,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是摆在我们党面前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对此,我们既要保持足够的信心,也不要盲目乐观,关键是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扎扎实实推进每一项工作,把确保落到实处,如此,则民之大幸、国之大幸、党之大幸。

四 : (1)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进入新世纪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以及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是什么?_

(1)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进入新世纪我们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以及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十五”期间要实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简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上海高考真题

(1)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必须抓好的三大任务。党的建设,是实现这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2)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考点:

考点名称:时事

本文标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2012年是党的十几届几中全会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4005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