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桂,柴桂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柴桂_柴桂是什么_柴桂的用法用量

发布时间:2018-03-01 所属栏目:前胡

一 : 柴桂,柴桂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柴桂_柴桂是什么_柴桂的用法用量

柴桂
Chái Guì
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桂皮、肉桂
功效作用温通经脉;行气止痛。[www.61k.com)主寒湿痹痛;脘腹疼痛;痛经;跌打损伤
英文名 
始载于 
毒性小毒
归经脾经、肝经
药性
药味辛、甘

柴桂

【别名】臭马桂、三条筋、桂皮香

【来源】樟科樟属植物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以树皮入药。立春至处暑期均可采剥,以夏初最宜。

【制法】选树干径达15厘米以上的桂树(过嫩则质量差,不宜砍伐),将树干锯成50厘米长的短节,剥下树皮(切勿折破),置于室内以青草覆盖“发汗”,至发热时取出,再按树皮的厚薄大小,纵切成宽约10~15厘米的条块,晒干即成。

【性味归经】辛、甘,大热。有小毒。

【功能主治】散风寒,止呕吐,除湿痹,通经脉。用于呕吐,噎膈,胸闷腹痛,筋骨疼痛,腰膝冷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2钱。

【备注】(1)同属植物三条筋树Cinnamomum tamala Nees et Eberm.的树皮在西南地区也称柴桂。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二 :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前胡药用价值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前胡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前胡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www.61k.com]

前胡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前胡药用价值

【名称】:

前胡

【英文名】:

RADIX PEUCEDANI

【拼音】:

Qián Hú

【别名】:

暂无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①《雷公炮炙论》:味甘微苦。
②《别录》:味苦,微寒,无毒。
③《药性论》:味甘辛。
④《滇南本草》:性寒,味苦辛。
⑤《纲目》:味甘辛,气微平。

【归经】:

入肺、脾经。
①《纲目》:手足太阴、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肝、脾、膀胱四经。
③《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少阳。

【入药部分】:

为伞形科植物白花前胡和紫花前胡的根。

【产地和分布】:

1.白花前胡:生于海拔250-2000m的山坡林缘、路旁或单位阴性的山坡草丛中。分布于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2.紫花前胡:生于山坡林缘、溪沟边或杂木林灌丛中。分布于辽宁、河北、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

【形态特征】:

1.白花前胡: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圆锥形,有少数侧根,表面黄褐色至棕黑色,根头处残留多数棕褐色叶鞘纤维。茎直立,圆柱形,上部分枝,被短柔毛,下部无毛。基生叶有长柄,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叶片宽三角状卵形,三出或二至三回羽状分裂,长15-20cm,宽约12cm,第一回羽片2-3对,最下方的1对有长柄,柄长3.5-6cm,其他有短柄或无柄;末回裂片菱状倒卵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具不整齐的3-4粗或圆锯齿,有时下部锯齿呈浅裂或深裂状,长1.5-6cm,宽1.2-4cm,下表面叶脉明显突起,两面无毛,或有时在下表面叶脉上以及边缘有稀疏短毛;茎生叶和基生叶相似,较小;茎上部叶无柄,叶片三出分裂,裂片狭窄,基部楔形,中间一枚基部下延。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辐6-18,不等长,长1.5-4.5cm,有柔毛;总苞片1至数片,花后脱落,线状披针形,长0.7-1cm,边缘膜质,有柔毛;小伞形花序有花15-20,花梗不等长,有柔毛;小总苞片7-12,卵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长3-5mm,宽0.6-1mm,与花梗等长或超过,有柔毛;萼齿不显着;花瓣5,白色,广卵形至近圆形;雄蕊5;花柱短,弯曲,花柱基圆锥形。果实卵圆形,背部扁压,长约4mm,宽约3mm,棕色,被稀疏短毛,背棱线形稍突起,侧棱呈翅状,比果体狭,稍厚,棱槽内有油管3-5,合生面有油管6-10,胚乳腹面平直。花期7-9月,果期10-11月。
2.紫花前胡:多年生草本,高1-2m。根圆锥形,常数支根,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茎直立,圆柱形,具浅纵沟纹,光滑,紫色,上部分枝被柔毛。根生叶和茎生叶有长柄,柄长13-36cm,基部膨大成圆形的紫色叶鞘,抱茎外,面无毛;叶片三角形至卵圆形,坚纸质,长10-25cm,一回三全裂或片和顶端叶片有基部联合,沿叶轴呈翅状延长,侧方裂片和顶端叶片有基部联合,沿叶轴呈翅状延长,侧方裂片和顶凋叶片有基部联合,沿叶轴叶翅状延长,翅边缘有锯齿;末回裂片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5-15cm,宽2-5cm,先端锐尖,边缘有白色软骨质锯齿,齿端有尖头,上面深绿色,脉上有短糙毛,下面绿白色,主脉常带紫色,无毛;茎上部叶简化成囊状膨大的紫色叶鞘。复伞形花序顶生和侧生,花序梗长3-8cm,有柔毛;伞辐10-22,长2-4cm;总苞片1-3,卵圆形,阔鞘状,宿存,反折,紫色;小总苞片3-8,线形至披针形,无毛;伞辐及花柄有毛;花深紫色;萼齿明显,线状锥形或三角状锥形;花瓣倒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先端通常不内折成凹头状;花药暗紫色。果实长圆形至卵状圆形,长4-7mm,宽3-5mm,无毛,背棱线形隆起,尖锐,侧棱有较厚的狭翅,与果体近等宽,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4-7mm,宽3-5mm,无毛,背棱线形隆起,尖锐,侧棱有较厚的狭翅,与果体近等宽,棱槽内有油管1-3,合生面有油管4-6,胚乳腹面有油管4-6,胚乳腹面凹入。花期8-9月,果期9-11月。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项】: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藜芦。
②《本草经疏》:不可施诸气虚血少之病。凡阴虚火炽,煎熬真阴,凝结为痰而发咳喘;真气虚而气不归元,以致胸胁逆满;头痛不因于痰,而因于阴血虚;内热心烦,外现寒热而非外感者,法并禁用。

【前胡的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降气化痰。主外感风热;肺热痰郁;咳喘痰多;痰黄稠粘;哎逆食少;胸膈满闷。用于风热咳嗽痰多,痰热喘满,咯痰黄稠。

①《别录》:主疗痰满胸胁中痞,心腹结气,风头痛,去痰实,下气。治伤寒寒热,推陈致新,明目益精。
②《药性论》:去热实,下气,主时气内外俱热,单煮服佳。
③《日华子本草》:治一切劳,下一切气,止嗽,破癥结,开胃下食,通五脏,主霍乱转筋,骨节烦闷,反胃,呕逆,气喘,安胎,小儿一切疳气。
④《滇南本草》:解散伤风伤寒,发汗要药,止咳嗽,升降肝气,明目退翳,出内外之痰。
⑤《纲目》:清肺热,化痰热,散风邪。

【附方】:

①治咳嗽涕唾稠粘,心胸不利,时有烦热:前胡一两(去芦头),麦门冬一两半(去心),贝母一两(煨微黄),桑根白皮一两(锉),杏仁半两(汤浸,去皮尖,麸炒微黄),甘草一分(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前胡散)
②治肺热咳嗽,痰壅,气喘不安:前胡(去芦头)一两半,贝母(去心)、白前各一两;麦门冬(去心,焙)一两半,枳壳(去瓤、麸炒)一两,芍药(亦者)、麻黄(去根节)各一两半,大黄(蒸)一两。上八味,细切,如麻豆。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煎取七分,去滓,食后温服,日二。(《圣济总录》前胡饮)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三 :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胡药用价值

Note:以下关于中药材柴胡的介绍内容由诸多中医药网管理员整理自《中华草本》《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资料,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不宜当做私自用药柴胡的参照,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www.61k.com]

甘草入药部分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胡药用价值

【名称】:

柴胡

【英文名】:

RADIX BUPLEURI

【拼音】:

Chái Hú

【别名】: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药材类别】:

根茎类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微寒,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甘。

【归经】:

归肝;胆经。
①《珍珠囊》:入足少阳胆、足厥阴肝、手少阳三焦、手厥阴心包络。
②《本草再新》:入心、肝、脾三经。

【入药部分】:

伞形科植物柴胡干燥根

【产地和分布】:

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生于干燥草原,向阳山坡及灌木林缘等处。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广西等地。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灌输、安徽、广西等地。

【形态特征】:

北柴胡:

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cm,直径0.3~0.8cm。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茎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片状纤维性,皮部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

南柴胡:

根茎细,圆锥形,顶端有多数细毛状枯叶纤维,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红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头处多具紧密环纹。质稍软,易折断,断面略平坦,不显纤维性。具败油气。

大叶柴胡:
叶较宽,长圆形或广披针形,小伞梗细如丝状。比小总苞长3-4倍。生于林内及灌木丛中。

狭叶柴胡:
主根多单生,棕红色或红褐色;茎基部常被棕红色或黑棕色纤维状的叶柄残基;叶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7~17cm,宽2~6 mm,有5~7条平行脉;复伞形花序多数;总苞片1~3,条形,伞幅5~13,小总苞片4~6,花梗6~15;双悬果棱粗而钝。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

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半夏为之使。恶皂荚。畏女菀、藜芦。
②《医学入门》:元气下绝,阴火多汗者,误服必死。
③《本草经疏》:病人虚而气升者忌之,呕吐及阴虚火炽炎上者,法所同忌。疟非少阳经者勿食。

【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①《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②《别录》:除伤寒心下烦热,诸痰热结实,胸中邪逆,五藏间游气,大肠停积,水胀,及湿痹拘挛。亦可作浴汤。
③《药性论》:治热劳骨节烦疼,热气,肩背疼痛,宣畅血气,劳乏羸瘦;主下气消食,主时疾内外热不解,单煮服。
④《千金方》:苗汁治耳聋,灌耳中。
⑤《四声本草》:主痰澜、胸胁中痞。
⑥《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除烦止惊,益气力,消痰止嗽,润心肺,添精补髓,天行温疾热狂乏绝,胸胁气满,健忘。
⑦《珍珠囊》:去往来寒热,胆痹,非柴胡梢子不能除。
⑧《医学启源》:除虚劳烦热,解散肌热,去早晨潮热。
⑨《滇南本草》:伤寒发汗解表要药,退六经邪热往来,痹痿,除肝家邪热、痨热,行肝经逆结之气,止左胁肝气疼痛,治妇人血热烧经,能调月经。发汗用嫩蕊,治虚热、调经用根。
⑩《纲目》:治阳气下陷,平肝、胆、三焦、包络相火,及头痛、眩晕,目昏、赤痛障翳,耳聋鸣,诸疟,及肥气寒热,妇人热入血室,经水不调,小儿痘疹余热,五疳羸热。

【附方】:

①治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柴胡汤)
②治邪入经络,体瘦肌热,推陈致新;解利伤寒、时疾、中喝、伏暑:柴胡四两(洗,去苗),甘草一两(炙)。上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羔,同煎至八分,食后热服。(《本事方》柴胡散)
③治外感风寒,发热憨寒,头疼身痛;痎疟初起:柴胡一至三钱,防风一钱,陈皮一钱半,芍药二钱,甘草一钱,生姜三、五片。水一钟半,煎七、八分,热服。(《景岳全书》正柴胡饮)
④治肝气,左胁痛:柴胡、陈皮各-钱二分,赤芍、枳壳、醋炒香附各-钱,炙草五分。(《医医偶录》柴胡疏肝饮)
⑤治肝经郁火,内伤胁痛:柴胡、黄芩、山栀、青皮、白芍、枳壳。(《症因脉治》柴胡清肝饮)
⑥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忪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甘草半两(炙微赤)、当归(去苗,锉,微炒)、茯苓(去皮,白者)、白芍药、白术、柴胡(去苗)各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大盏,煨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渣热服,不拘时候。(《局方》逍遥散)
⑦治盗汗往来寒热:柴胡(去苗)、胡黄连等分,为末,炼蜜和膏,丸鸡头子大。每一、二丸,用酒少许化开,入水五分,重汤煮二、三十沸,放温服,无时。(《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柴胡黄连膏)
⑧治荣卫不顺,体热盗汗,筋骨疼痛,多困少力,饮食进退:柴胡二两,鳖甲二两,甘草、知母各一两,秦艽一两半。上五味杵为末。每服二钱,水八分,枣二枚,煎六分,热服。(《博济方》柴胡散)
⑨治黄疸:柴胡一两(去苗),甘草一分。上都细锉作一剂,以水一碗,白茅根一握,同煎至七分,绞去渣,任意时时服,一日尽。(《传家秘宝方》)
⑩治肝黄:柴胡一两(去苗),甘草半两(炙微亦,锉),决明子、车前子、羚羊角屑各半两。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柴胡散)
⑾治积热下痢:柴胡、黄芩等分。半酒半水,煎七分,浸冷,空心服之。(《济急仙方》)

(本文由中医药网整理或引用,内容仅供参考,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四 : 小米柴,小米柴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小米柴_小米柴是什么_小米柴的用法用量

小米柴
Xiáo Mǐ Chái
别名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米饭花、山胡椒
功效作用活血止痛;祛风解毒。[www.61k.com]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英文名 
始载于《贵州民间药物》
毒性有毒
归经肝经
药性
药味

小米柴:《全国中草药汇编》:小米柴

【拼音名】 Xiáo Mǐ Chái

【别名】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

【来源】杜鹃花科小米柴Lyonia villosa (Wall.)Hand.-Mazz.,以枝、叶入药。

【生境分布】 贵州。

【性味】 微酸、涩,温。

【功效与作用】 杀虫止痒。

疥疮发痒:叶适量,挫绒擦患处。

麻风:小米柴、八面风、牛屎树各半斤,捣绒煎水洗。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小米柴:《中药大辞典》:小米柴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Xiáo Mǐ Chái

【别名】 牛屎柴、小豆柴、亮子药(《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杜鹃花科植物小米柴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多分枝。叶互生,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7厘米,先端短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全缘,革质,上面光滑,下面散生细柔毛;具叶柄。总状花序腋生,长3~8厘米;基部有小叶数枚,椭圆形;萼5深裂;花冠白色,钟形,5浅裂,裂片反曲;雄蕊10,花药无芒状附属体,顶端孔裂;子房上位,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

【生境分布】 生于灌木林中。

【性味】 性温,味涩微酸。

【功效与作用】 治皮肤疮毒。

【附方】 ①治疥疮及烂疮:小米柴煎水洗。

②治疥疮发痒:小米柴叶搓绒,擦患处。(性味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③治麻风:小米柴、三棱草、牛屎树各半斤。捣缄,煎水洗。(《贵州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小米柴:《中华本草》:小米柴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拼音名】 Xiáo Mǐ Chái

【别名】米饭花、山胡椒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杜鹃花科植物珍珠花的枝叶、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yonia ovalifolia(Wall.) Drude[An-dromeda ovalifolia Wall.;Poeris ovalifolia(Wall.) D.Don;Xolisma ovalifolia(Wall.)Rehd.」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半常绿或落叶灌木、小乔木,高4-12m。枝条淡褐色;冬芽长卵圆形或心形,淡红色。叶互生;叶片坚纸质,卵形或椭圆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钝圆形,稀为心形,全缘,表面深绿色,背面淡绿色,中脉在表面下陷,背面凸起,侧脉6-8对,羽状,连同网脉在表面明显。总状花序腋生,长5-10cm,近基部有2-3枚叶状苞片,小苞片早落;花序轴上微被柔毛,有花15-25朵,花梗长3-4mm,下弯;花萼深5裂,裂片长椭圆形;花冠圆筒状,白色,有香气,上部浅5裂,裂片向外微反折,先端钝圆;雄蕊10花丝线形,先端有2枚芒状附属物;子房近球形,花柱长约6mm,柱头头状,略伸出花冠外。蒴果球形,直径4-5mm,5室,室背开裂,缝线增厚。种子短线形,无翅。花期5-7月,果期7-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海拔700-2800m的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化学成份】 珍珠花叶中含毒性成分泪木毒(lyoniol)A[1],泪木毒(lyoniol)D[2],还含有槲皮素(quercetin),金丝桃甙(hyperoside),槲皮甙(quercitrin),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甙(quercetin-3-O-β-D-glucuronide),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3],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圣草素(eriodictyol),落新妇甙(astilbin),熊果酸(urso-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4]。嫩芽中含有金丝桃甙,左族表儿茶精(epicatechin),槲皮素以及微量的木犀草素(luteolin)和芹菜素(apigenin)[5]。从其木质部提取物中检出左旋表儿茶精[5]。

【性味】 辛;性温;有毒

【归经】肝经

【功效与作用】活血止痛;祛风解毒。主跌打损伤;骨折;癣疮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煎水搽;或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五 : 牛奶柴,牛奶柴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牛奶柴_牛奶柴是什么_牛奶柴的用法用量

牛奶柴
Niú Nǎi Chái
别名 
功效作用补中健脾;祛风湿;活血通络。[www.61k.com)主气虚乏力;四肢酸软;风湿痹痛;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
英文名 
始载于《闽东本草》
毒性无毒
归经肺经、脾经、肾经
药性
药味甘、淡

牛奶柴

(《闽东本草》)

【来源】为桑科植物天仙果的茎、叶。

【采集】夏、秋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甘淡,温,无毒。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补中益气,健脾化湿,强筋壮骨,消肿,活血解毒。治风湿关节痛,中气虚弱,气血衰微,四肢酸软,筋骨不利,跌打损伤,经闭,乳汁不通。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

【宜忌】有外邪风热者忌用;配药忌五加、白簌花。

【选方】治脱肛:牛奶柴、清水藤各一两,狗脊七钱,地菍根三钱。煎服。

【植物形态】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高1-8m。树皮白色或灰褐色,皮孔明显;枝条红棕色,幼时被微硬毛;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长1-4cm,密被灰白色短硬毛;托叶三角状披针形,浅褐色,早落;叶片厚纸质,倒卵状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长6-22cm,宽3-13cm,中部以上宽大,先端渐尖成尾状,基部圆形、楔形或近心形,全缘或边缘的上半部具浅锯齿,上面稍粗糙,有疏短粗毛,下面叶脉上有短粗毛;基生脉3条,侧脉5-7对,具小疣状突起。隐头花序,花序托(榕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或叶痕处,球形或近梨形,直径1-2cm,顶具凸头,幼时被柔毛或短毛,成熟时黄红色至紫黑色,有短梗,长1-1.5cm,基生苞片3,卵状三角形,不脱落;雄花、瘿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或2-4,雄蕊2-3;瘿花梗短或近无梗,花被片3-5,花柱侧生,短,柱头2裂;雌花生于另一植株的花序托内,花被片4-6,子房光滑,花柱侧生。花、果期4-8月。

本文标题:中药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柴桂,柴桂的功效与作用_中药柴桂_柴桂是什么_柴桂的用法用量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701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