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浯屿岛-浯溪漫语

发布时间:2018-01-05 所属栏目:漳州浯屿岛

一 : 浯溪漫语

浯溪是祁阳的眼睛,祁阳因浯溪而顾盼生辉。如果没有浯溪,今天的祁阳的历史,就将改写,它就会是一个干涸的没有血肉没有精神的祁阳。

浯溪有一双眼睛,一只眼是《大唐中兴颂》,一只眼是《松树的风格》。前者是照古,后者是映今。历史是一面镜子,后人如果不能鉴古而识今,就会陷入周而复始的治乱循环不能自罢。今天的社会,需要一种风格,那就是松树的风格,也就是共产主义风格,就是要求于人的甚少,给予人的甚多。中国社会走到现实,讲精神,讲奉献的人少了,讲物质,讲享受的人遍地都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松树的风格,就失去了灵魂,失去艰苦环境奋斗的动力。陶铸提出:“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像松树一样,不管在怎样恶劣的环境下,都能茁壮地生长,顽强地工作,永不被困难吓倒,永不屈服于恶劣环境。每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风格的人,都应该具有松树那样的崇高品质,人们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去做什么,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粉身碎骨,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而且毫无怨言,永远浑身洋溢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的精神。”他本身是身体力行的典范,也是松树风格的殉道者。走进浯溪,抚古思今,我们还得多讲讲共产党人的情怀,讲讲比宗教还高尚还神圣的共产主义风格。

如果说《大唐中兴颂》诗文书法俱佳的一朗明月,那么元结的诗就是月亮图框,颜真卿的书法就是月亮的光辉。没有了诗,书法无法承载,没有书法,诗就失去光泽。《大唐中兴颂》在浯溪属于众星捧月,捧月的有唐代刘长卿、宋代米芾的《浯溪诗》、黄庭坚的《书摩崖碑石》、李清照、范成大,明代解缙、董其昌,清人何绍基、袁枚等名家,还有越南使者途经此地留下的各种刻石,浯溪现存摩崖石刻505方,其中唐代17、宋代116、元代5、明代84、清代92、民国9、时代不明的182方。这些众多星星围绕月亮构成了闪耀的苍穹图。古往今来,以颂为讽的《大唐中兴颂》,一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骚客。

“夬”字说。在镜石顶上高崖刻有"镇妖夬符",有人说是“火”,有人说是“大”字,也有人说是“爽”字。其实它上面的什么都不是,就是一道“夬”符,是宋代都官员外郎柳应辰的"心记符",又叫"柳押符"。属《易经》64卦的"夬"卦,有"决裂"即以刚决柔,以正压邪之意。夬的本字是“快”,即快乐和快速两种意思。还附诗曰:“浯溪石在大江边,心记闲将此处镌,向后有人来屈指,四千六百甲寅年。”预告此符能万古长存。我倒对这个符希望人们按本意理解,一是心存快乐,不要悲观厌世,二要办事果决,不要拖泥带水。自己快乐了,鬼都不会接近,也就不需要什么镇妖了。办事果决,即使身处险境,也能逢凶化吉,确保自身平安。

最后还想提一提陶铸的《东风诗》,“东风吹暖碧潇湘,闻道浯溪水亦香。最忆故园秋色里,满山枫叶艳惊霜。”陶铸对故乡的感情,可以从诗中看出来,一个“暖”、一个“香”、一个“最”、一个“惊”,四句话,四个字把自己对故乡浓浓的深情厚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学先人,学什么呢?就是学习他们的赤子之情,学习他们坦坦荡荡的为人办事。

二 : 浯屿岛之行

浯 屿 岛 之 行

今年国庆节前夕,接到张敏华同学的电话通知:“10月5日——6日前往浯屿岛,不得请假”。于是,我放弃了国庆八天长假中的其它外出计划,精心打点着此次活动的行装——双肩包、旅游鞋、太阳伞、还有防晒霜,准备着这一天的到来。10月5号,汽车在福厦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两个多小时后,到达了厦门第一码头,吴轸同学的朋友、原先在法院工作的孙先生早早的就等候在那里,于是我们改乘快艇,一个小时后,美丽的浯屿岛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一行上岸安顿好住宿,稍做休息后,孙先生便率直地带领我们来到一个渔家小院,小院的主人是一位五十开外的船老大,姓蔡,由于常年在海上作业,皮肤被阳光晒得黑里透着亮光,因为今天风大,他没有出海,便在家里热情的招呼着我们。大家围坐在小院的天井里,主人用他那双又大、又粗、又黑、且长满老茧的手为我们沏茶,精致、小巧的白色茶盅在主人的手里翻来覆去,显得及不协调,好在泡出来的茶水清香可口。这是我平身第一次到渔家小院做客,心中不免有些陌生。

第二天清晨,我们原先是计划出海垂钓的,因为台风,只好作罢。于是我们结伴在岛上散步,沿着蜿蜒的水泥小路向前走着,虽是台风天气,但岛上始终有着丝丝的阳光,阵阵海风吹来,带着微微的海腥味。岛很小,站在高处,几乎可以看到尽头,古老的码头用花岗岩石块垒成,由于常年海水的冲刷,岩石变得黑里透着古褐色;近百艘外出捕渔的船齐刷刷地停在港湾里避风,不时传来阵阵的汽笛声;道路两旁,一栋栋渔家别墅鳞次栉比,紫色的喇叭花爬满了围墙。节日里的小岛很安静,没有车鸣马喧、没有现代化都市的嘈杂。细长的小巷,纵横交错,它们的尽头,海浪拍岸,发出哗哗的响声,似世外桃源。岛上没有出彩的景色,有的只是淳朴的渔家风情,孩童在边路嘻笑、追逐、玩耍着,三五成群的女人坐在自家的门口织补着渔网,墨绿色的网线围绕在方凳的四周,女人们挥舞纤手,几格好看的渔网就出来了,听说浯屿岛的女人是不出海的,她们白净的脸庞、时新的服饰,一幅都市丽人的打扮。我们信步来到小岛的背后,眼前出现了一汪浅浅的沙滩。再往前走,只见树丛中有士兵头戴钢诙、身穿谜彩服持枪在走动,不远处的水泥地上画了一道粗粗的黄色警戒线,干公安的老曾同学告戒大家:千万不要跨过那道黄线,否则士兵枪里的子弹是不长眼睛的。此刻我们顿悟,岛上原来还是军事要地,它的对面就是大担、二担岛,是重要的海上门户。

临近中午,当我们再一次来到船老大家中的时候,我昨天的那种陌生感已经完全没有了,我们围坐在小桌前喝茶、聊天,船老大端出了刚刚煮好的自家产的土鸡蛋请我们品尝,拿出了一大箱捕鱼时拾到的美丽贝壳分送给我们,他十分惋惜的多次对我们说:“这两天海面风太大了,要不然我带你们去海上垂钓”。在聊天中我得知,浯屿岛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属漳州龙海地界,岛上本地人口只有4千人,以海外捕捞为主,这里盛产黄瓜鱼、鳗鱼、昌鱼、带鱼等,是闽南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船老大告诉我们:他家世代以捕鱼为生,现在两个儿子都子承父业,当上了机长,因为自己年事较高,外海捕鱼不方便,这里又是垂钓良港,于是每天只要天气好,他便会驾着小船在近海垂钓,所钓的海鱼由妻子拿到市场上去卖,收入颇丰。孙先生是海钓协会的理事,他们自然就成了好朋友。这时孙先生认真的向我们介绍说:船老大是这里公认的“海上第一钓”,出海时,一只小船上可以同时放五根鱼杆,运气好的话,杆杆有鱼。听到此话,我立刻对船老大有了一种由然起敬的感觉,便主动和他套起近乎来,我告诉他,我和他是半个老乡,因为我老公的祖籍地就是漳州石码,石码打石街上那用青石板铺成的小路,已经深深的印在了我这个闽南人媳妇的心里。他听我这么一说,是乎变得更加热情,主动把我介绍给始终在旁边忙碌着的他的妻子。大家无拘无束地聊着天,一直到天色渐晚。

两天的时间,瞬间即过,下午三点,我们登上了返程的快艇,船老大送我们来到码头,一一作别。再见——热情、朴实的船老大、再见——美丽、淳朴的浯屿岛!

2009年10月

静静的港口

浯屿岛之行


静静的港口
浯屿岛之行

从浯屿岛上带回来的贝壳
浯屿岛之行

从浯屿岛上带回来的贝壳
浯屿岛之行

三 : 浯屿:浯屿-浯屿,浯屿-注释

浯屿,是福建东南海中的一个小岛,地理位置在于小担岛与镇海角之间,面积0.96平方公里,属今龙海县港尾乡。

(www.61k.com]浯屿岛_浯屿 -浯屿

浯屿:浯屿-浯屿,浯屿-注释_浯屿岛
浯屿浯屿,是福建东南海中的1个小岛,地理位置在于小担岛与镇海角之间,面积0.96平方公里,属今龙海县港尾乡。清代的地方志书云:“浯屿在县(指同安县)极南,孤悬大海中,左达金门,右临岐尾,水道四通,为漳州海澄、泉州同安二邑门户。”(1)“浯屿,周围六里,左达金门,右临岐尾,极为要害。”(2)清人庄光前在《同邑海防论》中指出:它“据海疆扼要,北连二浙,南接百粤,东望澎湖、台湾,外通九夷八蛮,风潮之所出入,商舶之所往来,非重兵以镇之不可。”均视浯屿为战守要地。浯屿的历史可以远溯宋元,那时浯屿已成为南中国1个重要的发舶港和收舶港。至元末明初,海疆不靖,语屿岛的军事地位便逐渐显得重要了。明初,开始于岛上置浯屿水寨以为要塞。但是从清代以后却有不少人在其著作中,把浯屿与浯洲屿混同起来,进而误认为明初浯屿水寨建置于浯洲屿,即今之金门岛。如清代史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记要》中云:浯屿水寨建于“浯洲屿太武山下”。福建有两座太武山,在漳州境内谓南太武山,金门岛上谓北太武山。顾祖禹既误把浯屿认同浯洲屿、又把南太武认同北太武。又如1978年11月版和1982年8月版的《辞海、地理分册》中也云:“浯洲屿,古岛屿名,简称浯屿,即今福建金门岛。明洪武中置浯屿水寨及金门千户所于屿上,为海防重地。清代渐以金门作岛名,浯洲屿之称遂湮。”当代海交古籍专家张维华,戴裔煊、谢方等也在他们校注的《明史欧洲四国传注释》、《明史·佛郎机传》、《东西洋考》中把浯屿也误注为“今我国福建省金门岛。”史家向达先生竟也认为:“明代浯屿原指浯洲屿,即福建金门岛。”而“金门在福建厦门港内,亦名浯洲屿,明代浯屿水寨把总原置于此。”(3)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清代以来一部分作者或注家未经实地调查,以讹传讹的结果。要弄清浯屿水寨——这一明代的重要军事要塞到底置于何地、何时?有何变化?是需要辩证的。本文姑就浯屿水寨的沿革作一粗浅探讨,并祈得到识者指正。
一、浯屿并非浯洲屿的简称。民国《金门县志》卷一“沿革”曰“金门孤悬海外,旧名浯洲,又名仙洲,北有小磴屿,西北有大磴屿,西南有烈屿诸岛纵横错列,明初改今名。”明初周德兴在岛上筑所城时,借“金城汤地”之意把浯洲改名为金门。可见明初即以金门名是岛并沿袭至今;而不是象《辞海》所言“清代渐以金门作岛名。”据明代一部很实用的航海指南书籍《顺风相送》中“各处州府山形、水势深浅、泥沙地、礁石之图”一节所记浯屿云:“太武山内浯屿,系漳州港外,二十托水”。(4)可知浯屿属漳州,并不与金门混同。金门古称浯洲、仙洲外,还有沧浯、浯江、浯海等别称,而从无简称浯屿,清以前古籍中之浯屿均指今之浯屿岛,在文献资料上还常与浯洲、金门等名同时或并列出现。明人池显方在《与阙褐公书》中云:“……今左游收汛驻旧浯屿,出汛巡浯洲等处。”(5)(左游系左游击简称。旧浯屿即浯屿,明人称“旧”乃是以为浯屿水寨之别,此问题后文叙之,暂按下不表。)清初海道针经《指南正法》中“北太武往广东山形水势”一节把“金门”条与“浯屿”、条并列。(6)《泉州府志》、《厦门志》等地方志书也都把浯屿与金门区别开来。所以,浯屿、浯洲屿并非一地二名,也非浯屿为浯洲屿之简称,这是显而易见的。
二、明初的浯屿水寨设置于浯屿岛。明代以前,浯屿岛向无兵将驻守,文献资料只提到南宋嘉定年间,海寇进犯围头,泉州守真德秀移宝林兵戍围头,同时照应浯屿、料罗等处。(7)明初,海疆多事,明太祖为巩固海防计,在沿海一带增置了许多卫所和巡检司,兴修城池、水寨以御敌。浯屿水寨就是这时候建置的。明郭维贤《改建浯屿水寨碑》云:“以予所闻,浯屿水寨与漳合戍,国初建自江夏侯周公,远在大担南太武山外、”乾隆《海澄县志》亦云:“浯屿亦水寨,皆江夏侯建。”(8)《厦门志》的记载最详:“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江夏侯周德兴于沿海要害处置巡检司18个。复于大担南太武山外置浯屿寨,控泉郡南境,拨永宁、福全卫所兵二千二百四十二人,合漳州卫兵共二千八百九十八名戍之,统以指挥一员,谓之把总。”(9)以上史料均明确无误地记载浯屿水寨是置于南太武山以外的浯屿岛。明初福建另有二水寨,即烽火门寨(在今福鼎县东南九十里秦屿)和南日山寨(在今南日岛)(10)。景泰年间(1450—1456年)添设小埕和铜山二寨(11),合称福建五水寨。水寨设置于浯屿岛是由其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今存于浯屿岛上的清道光四年石碑《浯屿新筑营房墩台记》对此阐述甚详:“浯屿之北有小担,又北有大担,并峙于港口海中,实为厦岛门户。……大小担之间门狭而浅,惟浯屿与小担其间洋阔而水深,商船出入恒必由之。浯屿之南汉亦浅,可通小艇,其东有九折礁,舟人所畏也。然真西则有隈澳,可避风。山坡平衍,居民数百家,而大担小担皆无之,故海人舣舟必于浯屿。”又云:“浯屿外临大海,左望金门,右望东椗,隐隐在云雾,而江、浙、台、粤之船,皆可绕屿而入厦港,其守岂不重哉。”正因为浯屿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所以语屿水寨负有重大的军事防务责任。当时铜山水寨“所统自金石以接浯屿,南自梅岭以达广东”(12),而“岱屿以南接于漳洲,浯屿寨辖之。”“大担、浯屿、梅林、圳上、围头、白沙、料罗、金门、乌沙、曾厝埯、南风湾为浯屿寨要害。”(13)即今漳州(东山除外)、厦门、泉州一带海岸线及金门列岛皆为其防区。
而据《闽书·捍圉志》和《厦门志》记载,明初金门只是“置守御千户所”,归永宁卫所辖,并无置水寨事。
浯屿岛自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在此置水寨起,达1个半世纪。嘉靖以后寨址方他移。
三、嘉靖年间,浯屿水寨迁往厦门。起因是,景泰三年福建巡抚焦宏认为浯屿水寨“孤悬海外,”难于驻守、管理,议将其移至厦门(14)。同年,“尚书薛希琏经略海上,以其地孤远,奏移之。嘉靖间移入厦门。”(15)胡宗宪《筹海图编》卷四《福建事宜》云:“浯屿水寨原设于海边旧浯屿,……不知何年建议迁入厦门地方”,到底何时迁寨?顾祖禹的《读史方舆记要》(卷九十九)以为是成化年间迁移。《厦门志》对此也无把握,只好存二说待考,一是景泰三年说;一是正统初年说。
笔者以为迁寨时间当在嘉靖初年。按刘天绶修,林魁、李恺等纂,成书于明嘉靖十四年的《龙溪县志》记载:“浯屿……官军备倭者置水寨于此,今迁于嘉禾(厦门别称),此地遂为倭盗泊舟之所。”(16)《龙溪县志》主笔是林魁,魁为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历官云南兵备副使、广东参政,著有《白石野稿》十七卷,文笔以严谨著称,修志也当详实。他纂《龙溪县志》于嘉靖十四年,以“今迁于嘉禾”句度之,迁寨时间必与纂志时间相近,也就是嘉靖十四年(1535年)之前不久。况且,又有《泉州府志》和《同安县志》佐证之。
迁至厦门中左所之后的水寨,仍沿用“浯屿水寨”旧称,为区别水寨,明人即改称浯屿岛为“旧浯屿”如张燮在《东西洋考》卷八《税珰考》中云:“旧浯屿元系彼国通商处所。”(17)水寨迁后,浯屿岛顿显空虚,遂为盗倭之渊薮。“旧浯屿弃而不守,遂使番舶南来据为巢穴,是自失一险也。”(18)“(水寨)迁于厦门,而故地遂为贼船巢窟。”(19)“至(嘉靖)二十六年,朱纨为巡抚,严禁通番。其人(指葡萄牙殖民者)无所获利,则整众犯漳州之月港、浯屿。”(20)鉴于旧浯屿之险象环生,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都御史王询请分福建水军为三路,各领以参将。泉漳一路驻诏安、南日、浯屿、铜山、悬钟等处,皆听节制。四十一年(1562年)总兵俞大猷请备沿海墩台,以备了望。四十三年(1564年)巡抚谭纶请复五寨旧地”(21)虽然复水寨于故址之议没结果,但“隆庆四年(1570年)增设浯铜游兵,统以名色把总一员,兵五百三十六名,驻中左所”,(22)“万历二十年(1592年)移南路参将驻鹭门,居中调度,辖铜山、浯屿二寨,浯铜、澎湖二游”。(23)直到万历三十年(1602年)浯屿水寨仍在厦门中左所,水寨在厦门历时70年左右。至于旧浯屿的防卫则由巡哨水军负责。
四、万历三十年浯屿水寨再迁晋江石湖。万历年间,浯屿水寨兵分四哨,出汛时(《漳州府志》云:三、四、五月为大汛,九、十月为小汛)一屯料罗,一屯围头、一屯崇武,一屯永宁。而浯铜游兵分二哨,一屯旧浯屿,一屯担屿,每汛与浯屿水寨兵合哨。泉州守程达认为浯屿水寨的防卫线太长,寨址设在中左所偏于南面据险伺敌,北面则相对空虚,并非长远良策,特建议徙寨址于晋江石湖,据中驻守。这一合理建议得以采纳,并把徙寨之事交由浯屿水寨钦依把总沈有容办理。明叶向高《改建浯屿水寨碑》云:“浯屿水寨,故在大担南太武山外,后徙于中左所之厦门。辖地北至崇武,南至料罗。料罗稍近,其去崇武三百里,缓急无以应,而厦门自有游兵,地亦割隶,不相摄也。太守清江程公,建议徙寨于石湖……以其事属把总宛陵沈将军。”又云:“役始于万历壬寅六月廿二日,竣于癸卯二月二十日”。(24)这一碑文明载了水寨迁石湖的动机以及始迁时间是万历三十年(1602年)六月,完成于次年(1603年)二月。沈有容的自传稿《仗剑录》对徙寨之事也有记述,云:“辛丑十二月,……题补容于浯屿,随议改寨于石湖。”(25)
迁至晋江石湖的水寨仍称为浯屿水寨。其寨址地处泉州湾畔,上控惠安崇武港,下辖金门料罗湾,既扼泉漳之咽喉,又可警卫台湾、澎湖诸岛屿。万历三十年六月以后浯屿水寨概指晋江石湖。新浯屿水寨建成时,会东番(台湾)有警。“寨署方成,有贼舟七只,横行闽、粤、两浙间……由乌邱出彭湖,复往东番。”(26)“倭据东番。有容据石湖,谋尽歼之。以二十一舟出海,遇风存十四舟,过澎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沉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27)浯屿水寨在这次打击倭寇、收复台湾的战役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浯屿岛_浯屿 -注释


(1)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五“海防”。
(2)道光·周凯纂《厦门志》卷四“岛屿港澳。”
(3)向达校注《2种海道针经》“地名索引”第244页,第236页,中华书局1982年12月版。
(5)向达注《2种海道针经》甲《顺风相送》第32页。
(5)《厦门志》卷九“艺文”。
(6)向达注《2种海道针经》乙《指南正法》第152页、第153页。
(7)《厦门志》卷三“兵制考”引《真西山奏议》。
(8)乾隆《海澄县志》卷七“兵防”。
(9)《厦门志》卷三“兵制。”
(10)《八闽通志》卷43《公署上》、《八闽通志》卷41《公署》。
(11)《闽书·捍圉志》、《读史方舆纪要》。
(12)民国李猷明总纂《东山县志》卷八《政治志》“防卫”。
(13)(14)《厦门志》卷三“兵制考”。
(15)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五“海防”。嘉庆《同安县志》“海防志”。
(16)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一“地理”。
(17)明张燮《东西洋考》卷八、“税珰考”。中华书局、1981年月版,第156页。
(18)胡宗宪《筹海图编》卷四“福建事宜”。
(19)同(8)
(20)《明史·佛朗机传》。
(21)《厦门志》卷四“历代建置”。
(22)(23)《厦门志》卷三,“兵制考”。
(24)明·沈有容《闽南赠言》卷一《碑》。
(25)(26)安徽宣城棋盘乡沈家边村《洪林沈氏家谱》中沈有容《仗剑录》。转引自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 《台湾研究集刊》1986年第4期。
(27)《明史》卷270“列传”卷159《沈有容传》。

四 : 三绝浯溪

    ??2006年10月3日,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我和谷经农、谭新炎、伍小兵、雨漉、王小贞、刘香萍共七人,兴致勃勃来到了美丽的浯溪。

    ??我们原本打算直接去新宁县崀山游玩的。当小车沿着宽阔的衡昆高速公路驶入永州市祁阳县境地段时,经农忽然提出:浯溪就在附近,不如先去看看,晚上再到新宁城住宿。我知道浯溪是唐代大诗人元结的住地,驰名中外,当即赞成。我们的小车驶离高速公路,沿三南公路跋涉三十多公里,到达了祁阳城西南五里外的浯溪。

    ??浯溪位于湘江东岸,原本是一条无名小溪,因元结的命名而有名,因元结而闻名。如今的浯溪,已被改建成一座有两万多平方米的园林风景区。我们进去时,验票人员见我背着个湖南日报采访包,身上带有新闻采访证和省作协会员证,以为我们一行是外出采风的记者作家,就让我们买了半票。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铸的铜像。铜像四周绿树浓郁,古木丛生,芳草萋萋,十分幽美。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在这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铜像前肃立了几分钟。我想起了他的散文名篇《松树的风格》,忽然觉得陶老同元结在此幽会,算是惺惺相惜了。

    ??据史料记载,公元766年3月,因得罪朝中权贵已罢官的元结被朝庭重新任命为道州刺史。元结接到任命后,从衡阳赴道州。由于是第二次出任道州刺史,途中时间充裕,元结得以一路游山玩水。这次他来到浯溪已是第三次了。他立在湘江西岸,睿智的目光抚磨着眼前的悬崖峭壁,层层叠嶂,感觉到这里意象出绝,妙不可言,越看越喜欢。不久,元结就把家安居在此,并把涓涓流淌于山间的无名小溪命名为“浯溪”,把山顶一平台命名为“焐台”,造一亭命名为“痦亭”。这三字皆从“吾”意兼表意,“浯”从水,“焐”从山,意即我的小溪、小山。元结最初营建家园时,以中堂为中心,以元家坊、石门、摩崖渡为中轴线,左右两边,分别以水、石取胜。元结在西峰筑“痦亭”以镇溪山,揽四季为“六厌”胜景,“痦亭”以中心为一柱,飞檐四张如伞,俗名伞把亭。元结在此隐居后,悠然自得。公元771年,即唐大历三年,元结守制期满后,他开始在浯溪刻铭,请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将其所撰《大唐中兴颂》一文大字正书,刻在临江的百尺摩崖,此后又陆续刻上《东崖铭有序》、《右崖铭》、《中崖铭》、《寒泉铭》,从此浯溪就因文、字、石皆奇,以“摩崖三绝”而闻名于世,饮誉中外。元结之后,袁滋、李阳冰、黄庭坚、米蒂、秦少游、李清照、杨万里、范成大、狄青、解缙、徐霞客、王夫之、顾炎武、袁枚、何绍基等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来,留题刻石。如今,浯溪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国南方最大的磨崖碑林,被列入新“潇湘八景”。

    ??我们沿着曲折小径步入林中,每一折处都有不同景观,真是景随道设。抬头仰视,但见古树齐天,古樟、古松、古槐和翠竹四季常绿,枫树的叶子红了,映衬着满地野花野草。高大的树林上,鸟叫蝉鸣,给静溢的园林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低头俯看,潺潺的溪水从园林中流过,清碧如玉,水溅如珠,时而喧哗作响,时而窃窃细语,一路欢快地汇入湘江。小溪上有一座桥,桥边有块牌子,牌上诗云:“水抱青山路,源通沧海渠。龙宫开玉闸,深山碎琼琚。”这处景叫“浯溪漱玉”,诗句为明朝曹来句所作。想当年元结在浯溪上流拦水筑石渠,把石渠围成长池,溪堤曲曲弯弯,为方便出行,元结就在溪水上建造了这座桥。站在桥上,放眼望去,湘江犹如一平湖,映照着这一方幽静的山水。记得读《红楼梦》时,我对贾府在大观园里挖一条小河穿园而过始终不解。如今看来,唯有水的流动与山石稳固和谐地组合在一起,才能透出意境深远的动静之美。我站在桥上,看落叶飘飘悠悠入溪,随水流去,心里有着多少感叹与思考。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纵观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无不与山水小溪相连,历代杰出的文人政客,无不归功于“江山之助”,而创造出丰功伟绩。先哲们把水的流动,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品德,从中悟出生活的真谛。元结正是由于选择了浯溪,寄情山水,远离尘世纷扰,自得其乐躬耕,才得以静心读书与思考,从而取得了文学上的最高成就。而这,恰恰就是中华民族长期坚持“耕读为本”生活观的本质所在。



    ??浯溪属石灰岩山,临湘江一面是悬崖陡壁,三峰并立又各有姿态,一高二低互为呼应,真是浯溪园林的一大特色。我们从山顶沿着右边石径来到湘江边的百尺摩崖底,崖壁上“画山”两个斗大的字赫然入目。这就是全国罕见的露天碑林了,据说如今存有505方。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许多碑刻字都模糊了,但依然可辩。最为著名的当数颜真卿真迹《大唐中兴颂》,为公元771年刻石。碑面三米余见方,自左自右共21行332字,字大15厘米。此碑以年代之古、碑面之大、字数之多、书艺之妙、文章之奇、现代之完整诸方面综合对比,居“三绝碑”之冠,名扬海内外。我们一行中,经农、兵哥、梁敏各自带了相机,在碑前不停变换角度拍照,贞贞和香香则对这些碑刻根本不感兴趣,干脆坐到一块石头上闲聊去了。这次旅行,原本廖丽娟要来的,我们还开玩笑地为此作了一次“配对”:经农和廖姐、我和梁敏、兵哥和香香、新炎和贞贞。谁知廖姐因病未能成行,由此打乱了“配对”计划。我见梁敏乐颠颠跟着经农在互相拍照,就缠住兵哥不放,在碑刻前拍了几张照片。参观完碑林,我们从左边沿曲折小径蜿蜒而上,但见这里的石更是千姿百态,或是峭壁悬崖、奇峰突兀,似有飞舞之势;或是平如舞台,有如诗人坦襟心胸。浯溪入湘江口有两座大石,一座是圆形的,据资料介绍,每当春夏洪水上涨之时,两股流水如飞龙冲入湘江,分成两股水绕石洄旋,石亦像是珠子在旋转,也称“双龙戏珠”。另一座较大,是方形的,上面平坦得很,可以坐几个人,相传正是元结垂钓之处,后人因此称做“钓台石”。站在这里,看湘江北去,大雁南飞,水碧见底,杨柳羞涩,如小鸟依人,抚平你心头的创伤,让你沉静,让你深思。什么时候,让我远离喧哗的尘世,真正看淡名利,幽居到这样一处胜景,读书写作,修身养性,让躁动的心灵有所归依呢?


    ??(2006年10月8日凌晨2时完稿)

  

五 :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繁华的都市生活虽然热闹却压力重重。(www.61k.com)人们已经逐渐的向往田园生活农家乐,捕鱼狩猎等古早的生活方式。时常会听身边的朋友询问“厦门周边有什么好玩的?或者来个自驾游?”便冒冒然然的驱车前往大嶝岛,小嶝岛,白水洋,古楼等等,看看风景,吃吃所谓的客家菜,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浯屿岛,一座僻远幽静的小岛。人口不多却多数以捕鱼为生。几个小伙伴相约早上7点40于和平码头集合,乘上8点由厦门开往浯屿岛的船,便开启晒成狗模式,只能说劳累并快乐着。厦门与浯屿岛之间的船只不多,每天似乎仅4趟航班,建议小伙伴去之前先百度或者电话咨询。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厦门一直有这么个传说,由于郑成功的保佑,即使与台湾在同一片海域,却不曾受台风太大的侵害。今天风平浪静,微风徐徐,是个出游的好天气。不禁感慨:说好的台风呢?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45分钟船的船程虽久却被泛着金光的海面吸引。顶着烈日咔嚓咔嚓的将一道道美景收入囊中。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即将登岛会被一排排渔船给震撼到,在这摇摆不定的海面上齐刷刷的排列也是惊呆了我的思绪。此壮观场景仅在每年5月15日-7月31日休渔期间可见。这段时间是渔民们忙着保养船只、整顿船务的时刻,因此岛上在这段期间的海鲜品种相对来说也会比较少。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满怀期待的踏上浯屿岛,直奔传说中的美丽海滩。位于浯屿岛的后岛处,沙滩虽美,但岛民的环保意识有待加强。海水清澈,沙细腻,冰凉的海水也褪去了炎日的燥热。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一番嬉戏打闹之后,吃货们也终于想起今天的主题:吃海鲜。驱船前往上青本港海鲜在浯屿岛的鱼排餐厅。而今的鱼排,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圈海养鱼,渔民休息之处,而是晃悠晃悠的海上餐厅。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海鲜海鲜,以鲜称霸。地道的海鲜不需要多余的佐料,以最简单的煮法烹饪之,保留食材最原始的味道。来看看今天的其中几款食材吧。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油泼乌耳鳗】鳗鱼中的战斗机,肉质Q弹鲜甜,对于女生来说是极好的。由于是现钓的野生鳗鱼,要想吃上,还是得看运气哟。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墨汁小管】印证了不可貌相这句话。乌漆墨黑的一团小管采用干煎的做法,其黑漆漆的一片并不是焦了,而是墨汁所致。墨囊是验证小管新鲜度的指标之一,但不少餐厅为了卖相而去掉墨囊。吃小管应由须须处吃起,以防止墨汁流出,而墨汁又为有嚼劲而鲜甜的小管增加了独特的味道。吃其墨汁,让我的肚里增加点墨水,也成了文人雅士。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目鱼排骨汤】目鱼干一直是各类汤品中的重要食材之一。这道汤仅用目鱼干,排骨加点盐巴熬制。清淡的汤头有着浓郁的目鱼鲜味。后期,老板会在加入猪脚,以增加汤头的浓稠感,很是期待哦。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满满的一桌菜,除了海鲜还是海鲜,美味不可言喻。论起味道,仅一个“鲜”字便能很好的总结。不多说,直接上图,个中滋味,自己体会吧。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倘若吃饱喝足就准备启程回厦门,那你就out啦。上青鱼排为小伙伴们提供垂钓体验,海钓还是养殖圈钓,任君挑选。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浯屿岛 胖妞养成记-浯屿岛之上青本港寻鲜记

目前,上青鱼排秉着环保理念,考量着食客在鱼排上的安全,体验的娱乐性,还在不断的修改方案中,敬请期待后续的一条龙服务吧~

本文标题:浯屿岛-浯溪漫语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60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