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发布时间:2018-01-31 所属栏目:永乐大典在哪里编成的

一 :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www.61k.com]《永乐大典》编纂完毕后,又重录过一部,为永乐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本煨烬不存。

嘉靖帝深爱《永乐大典》,决定重录。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称为“嘉靖钞本”或“副本”,藏于皇史宬,雍正时改藏翰林院。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的劫毁,《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但这些屡遭灾难的是《永乐大典》副本,那么正本又在哪儿呢?

在上一个世纪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永乐大典》正本极可能仍存于世,存于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好的永陵中。《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又引起了世人极度的关注。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这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大量的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远比西方的百科全书早三百余年,《永乐大典》既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多蹇,历尽磨难和摧残。

由于《永乐大典》卷数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当时只是重录过一部,不过缮写精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永乐钞本”或“正本”,藏于明朝北京的文楼。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藏于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本煨烬不存。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失火,深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一夜连下三四道御旨,《永乐大典》在劫一逃。

为免不测之虞,明世宗决定重录,重录工作进行了六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才完成。重录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重录本便是人们常说的“嘉靖钞本”或“副本”,藏于嘉靖十三年(1534)建造的皇史宬,雍正时改贮在翰林院。于是,《永乐大典》有了两个钞本。

在明清之际,由于管理不善,《永乐大典》副本亡佚二千余卷,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加强了管理,失书明显减少。一俟《四库全书》修成,《永乐大典》似为多余之物,乏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迨至光绪二十年(1894)翁同稣入翰林院检查,发现只存书八百册了!历经清咸丰十年(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的劫毁,《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这些屡遭灾难的属《永乐大典》副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又何去何从呢?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分装10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www.61k.com)这部上万卷的巨著,在重录之后,下落很是不明,确实让后人感到蹊跷。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历来就有三类说法。

第一类是被随葬说:1957年,在劳动改造思想的时候就关注《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钱钟书就为栾贵明提出《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研究课题,栾贵明一做就是30年,其研究成果披露于世的就是被随葬说。就在1986年,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著《永乐大典史话》中也表示这一说法。

在明成祖时,编纂好《永乐大典》,之后,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这两位很喜欢读书的皇帝常常阅读《永乐大典》。如孝宗曾把《永乐大典》中的医药秘方抄赐给太医院,世宗则更是喜爱《永乐大典》,在他的案头上常备着几册《永乐大典》,他按韵索览。而在明代,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

那么,这部《永乐大典》正本随葬于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现在所见到的永陵,其规模明显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是可以随葬《永乐大典》正本的。有一个值得费解的是,世宗嘉靖帝下葬后,隆庆帝不断褒奖了编撰儒臣,而关于这部巨著,公私书目和正史野史阙载,那么正本成了陪葬品的疑点很显得突出了。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据《明实录》记载,从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余日起,隆庆帝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褒奖《永乐大典》的编撰儒臣,四月十日嘉奖徐阶等十数名儒臣“同知经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录《永乐大典》成”为由,再行褒奖。而《明实录》对《永乐大典》正本藏处只字不提。

当然,随葬说只是小编的猜想。究竟《永乐大典》正本是否作为陪葬品葬于永陵地宫,这一谜底,只有等待科学探测或对永陵地宫的发掘才能揭晓。

第二类是被烧毁说:至于被烧毁的时间,就存在两种看法。

一种认为,发生在明亡之际,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肆意烧毁,《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就毁于一旦。至明末清初,皇宫内外就有人疑窦丛生了。如明末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里提出:“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表示《永乐大典》正本“全部亡佚”。

郭沫若也持此说法,他在《重印永乐大典序》中说:“从此正本与副本分藏于文渊阁与皇史宬。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另一种认为,清代初年《永乐大典》正本改贮乾清宫,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发生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正本未能幸免于难。(www.61k.com)不过,就在乾隆年间,《永乐大典》正本的存在与否就值得怀疑。乾隆初编制的《天禄琳琅书目》里就没收《永乐大典》正本,而编制时是将宫中的善本集中于乾清宫旁的昭仁殿的。乾隆帝就曾赋诗表示过对不见《永乐大典》正本的无奈:“《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简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永乐大典是在明成祖朱棣令解缙等人编成的,历时5年,参与人数3000余人,收入古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编成后正本下落不详。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第三类是被藏在夹墙说:明代的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专门存放《实录》、《圣训》、《玉牒》类。重录本藏于皇史宬。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即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以备不测。皇史宬全砖石结构,抵防水火性能极强,而皇史宬大殿墙壁构造与其他建筑很不一般,它的东西墙厚度达3.5米,南北墙厚度达6.1米,这一奇特之处用意何在呢?将《永乐大典》正本秘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是有可能的。

沧海曾经难为水。不过,很值得欣慰的是,解放后,新中国注重文化遗产,对《永乐大典》副本不断收集,并影印出版,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永乐大典》是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令解缙等人主持纂修的,参与其事的官员与生儒3000余人,历时5年告成。全书收入古书七八千种之多,按《洪武正韵》编辑,共计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计3.7亿字。这在历史上是巨书,可谓卷帙浩繁,洋洋大观。大典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修成后,因工费巨大,没有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www.61k.com]因修书在京都,清抄本与原稿本就贮藏在南京文渊阁里。后来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永乐大典》清抄本也北迁了,藏于北京皇宫三大殿附近的文楼内。嘉靖三十六年皇宫三大殿失火,由于明世宗朱厚熜令人大力抢救,才使大典免于被毁。

为预防不测,世宗于嘉靖四十一年明令“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于是命礼部左侍郎高拱与国子监司业张居正“各解原务,入馆校录”,并调集儒士百余人,就史馆分录(《明世宗实录》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历时五年,至隆庆元年初,重录事成,从此,《永乐大典》有了正、副两个本子,两处收藏。原来清抄的正本藏于北京文渊阁,重录的副本藏于皇史宬(即皇家档案库)。

明朝末年,原来藏于南京文渊阁的原稿本早已化为乌有,而仅存于北京皇史宬的副本也历经劫难,弄得残缺不全。清雍正时,副本由皇史宬移藏翰林院,其时清查,已有残缺。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又丢失了许多,只存9000余册,散失2000多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被焚,副本几乎付之一炬,没有被烧的也大都被侵略者盗运回国。

因此,在国外的拍卖行,时有大典的本子出现。现在国外公私图书馆还保存有大典的本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散存于世界各地的大典本子约800卷。经多方访查整理后,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797卷,大约相当于原书的3%。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相关阅读:永乐大典正本到底在哪里?

珍爱古籍令藏家甘愿转手

2007年11月,全国古籍普查专家组赴华东核查古籍善本,程有庆与中国社科院的杨成凯、故宫博物院的施安昌以及文物出版社的孟宪钧一道,来到上海进行普查工作。(www.61k.com]施安昌告诉大家,他有一位现移民海外的老邻居这两天正在上海,自称手中有《永乐大典》中的两册“孤本”并想要鉴定。当时他们四人都认为,《永乐大典》在民间发现的概率很低,用程有庆的话是“几乎不抱任何希望”。

等见到这位姓袁的藏家并从她手中拿到书时,凭借多年经验,程有庆很快认定其中一册是影印版;而另一册从文字、内容、装帧风格各个方面,跟他曾见过的《永乐大典》善本模样如出一辙。“虽不敢相信,但凭经验来看,它是真的。”程有庆说。四人中只有程有庆在国家图书馆工作,更加熟悉《永乐大典》实物,因此几位专家都推举他作为主看,听取他的鉴定意见。“并不是我有什么特权,半辈子与古籍打交道,古籍馆在这方面有最为充足的资源。我们看多了、看久了,判断真伪可能更有经验。”程有庆向编者解释道。当时,他细细翻阅每一页,如手捧至宝,对古籍的珍爱溢于言表,这些都被一旁观察的袁女士看在眼里。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书真伪,程有庆立刻给曾在中华书局工作多年的父亲打电话,通过查阅《永乐大典》史话,发现这册的确空缺。又经查证发现,国家图书馆恰好存有的两册“湖”字单册正是这册孤本的前、后两册。直到这时,他才敢确认,又一册《永乐大典》被发现。“正好补齐,前后相连,巧了。”程有庆激动地说。

当施安昌与袁女士用难懂的上海话谈论此书的由来和去向时,程有庆清晰地听到袁女士“要出手的”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如果您要出手,我们馆可以考虑。”程有庆立刻接下话茬。这是该册孤本能得以回归祖国怀抱非常关键的表态,也正如国图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所说:“古籍馆人手捧文献的珍爱之情自然流露,在收放文献中与生俱来的爱护和珍视,是很多藏家愿意将自己的珍藏转让或捐赠给国图的重要原因。”

永乐大典历经曲折最终入藏国图

“这册孤本自发现到最终被国图收藏,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程有庆说。据了解,在发现并认定这册孤本后,他们一行四人,以杨成凯主笔,立刻起草书面材料,并由时任国图古籍馆善本特藏部主任的张志清(现为国家图书馆副馆长)上报给国家文物局。之后,国家图书馆与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专家又先后进行了4次较大规模鉴定,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傅熹年也参与了该册鉴定、入藏过程。无论如何鉴定,结果始终一致:认定其为明嘉靖年间所抄《永乐大典》的零本。

该册《永乐大典》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更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湖”字分册连缀了尚存的上下两个“湖”字分册。“让我们看清楚了《永乐大典》选材、引书、编排的诸多特点,相关文献资料也得以更为完善。”傅熹年说。而与以往民间寻访得来的孤本相比,其品相完好、字迹清晰,更实属难得。

“一次次的鉴定可以理解,因为《永乐大典》是国宝,各个环节都要慎重进行,但拖了这么多年才入藏国图,其实另有原因。”程有庆透露,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双方曾有过多次协商,最终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与国家图书馆一道,通过实施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项目,运用项目专款才将这册古籍回归国家所有,但直到2013年10月,它才最终得以正式入藏国家图书馆。至此,国家图书馆《永乐大典》的全部藏书达到222册,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共存《永乐大典》仅400余册,尚不足全书的4%。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攻破藏家心理防线的绝佳武器

傅熹年曾指出,《永乐大典》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承载的是明初所能见到的宋元以前中华精神家园的全貌,是中华文化遗产中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国人的自信、勇气和魄力。[www.61k.com)面对正本下落不明、副本散落流失严重的现状,对《永乐大典》的民间寻访工作仍需继续深入。而今,《永乐大典》每一册的发现,都可以被列入年度国家重要文物新发现之列。

据国家图书馆相关负责人透露,每年古籍馆的采访经费在30万元至50万元,这对于像《永乐大典》一样具有重大价值的特殊藏品来说,无疑连一件也“买不起”。“这令我们时常会感到尴尬。”有过类似经历的古籍馆舆图组组长白鸿叶告诉编者,她曾因几次在拍卖会上与“看中”的珍贵古籍擦肩而过而深感遗憾。现在人们看到的9个展厅中800多件展品是在经费并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通过海外送还、政府拨交、藏家捐赠、员工访求等各种途径获得的。“有时我们真得靠个人的社会关系不停地去争取,因为心中认定国家才是珍贵古籍最好的归宿,这也是我们攻破藏家心理防线的绝佳武器。”白鸿叶幽默地说。

在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李际宁看来,专款专用、专项通道是古籍“特殊品”得以回归国家的重要保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一年一拨的日常采访经费并不足以应对这些“特殊品”的入藏,以往遇到特殊情况都是通过文化部向财政部申请专款,如1960年周恩来总理特批专款从香港著名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一批珍贵古籍。其中就有4册《永乐大典》。“如今,国家在这一方面更需要设立一些更为便捷的途径,以便珍贵古籍更加顺利地回归祖国。”李际宁建议。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永乐年间,由翰林院大学士解缙担任总纂修,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全书共22937卷(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的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其规模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大英百科全书》将其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明永乐年间纂修的《永乐大典》正本至今仍下落不明,嘉靖年间所抄录的副本也屡遭厄运,经历被盗、焚烧和劫掠之后几乎全部散失。目前全球范围内仅存400余册零本,尚不足全书的4%,分别被8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个机构收藏。其中,中国国家图书馆现馆藏《永乐大典》222册(含现存台湾的60册)。


微信扫码关注

每日推送新鲜资讯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www.61k.com]

二 : 永乐大典是在什么时候编写的?永乐大典正本在哪里?

永乐大典是中华民族的百科全书。它汇集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历史和光辉成就。对于这部书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那么永乐大典是在什么时候编写的?永乐大典正本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就由中国历史网小编一一道来。

永乐大典是在什么时候编写的?

永乐大典是在什么时候编写的?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这部大型百科全书汇集了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比西方的百科全书早三百余年,《永乐大典》既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永乐大典》经历这么多年,很多都因历史的摧残损失不少。

(www.61k.com]当时《永乐大典》卷数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当时只是重录过一部,不过缮写精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永乐钞本”或“正本”,藏于明朝北京的文楼。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藏于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本煨烬不存。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失火,深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一夜连下三四道御旨,《永乐大典》在劫一逃。

为免不测之虞,明世宗决定重录,重录工作进行了六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才完成。重录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重录本便是人们常说的“嘉靖钞本”或“副本”,藏于嘉靖十三年(1534)建造的皇史宬,雍正时改贮在翰林院。于是,《永乐大典》有了两个钞本。

在明清之际,由于管理不善,《永乐大典》副本亡佚二千余卷,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加强了管理,失书明显减少。一俟《四库全书》修成,《永乐大典》似为多余之物,乏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迨至光绪二十年(1894)翁同稣入翰林院检查,发现只存书八百册了!历经清咸丰十年(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的劫毁,《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这些屡遭灾难的属《永乐大典》副本,

三 :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

《永乐大典》保存了大量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的珍品。《永乐大典》编纂完毕后,又重录过一部,为永乐正本。藏于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本煨烬不存。

嘉靖帝深爱《永乐大典》,决定重录。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称为“嘉靖钞本”或“副本”,藏于皇史宬,雍正时改藏翰林院。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的劫毁,《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但这些屡遭灾难的是《永乐大典》副本,那么正本又在哪儿呢?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_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在上1个世纪末,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栾贵明公布了他30年的研究成果:《永乐大典》正本极可能仍存于世,存于北京十三陵中保存最好的永陵中。《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又引起了世人极度的关注。

《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这部大型百科全书保存了大量的我国14世纪以前的文艺、史地、哲学、宗教和应用科学等方面的丰富资料,远比西方的百科全书早三百余年,《永乐大典》既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珍品。然而《永乐大典》的命运多蹇,历尽磨难和摧残。

由于《永乐大典》卷数浩繁,清钞完毕后,无法刊刻,当时只是重录过一部,不过缮写精妙,这便是人们常说的“永乐钞本”或“正本”,藏于明朝北京的文楼。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藏于南京文渊阁的《永乐大典》原稿本煨烬不存。明世宗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宫失火,深爱《永乐大典》的明世宗一夜连下三四道御旨,《永乐大典》在劫一逃。

为免不测之虞,明世宗决定重录,重录工作进行了六年,至明穆宗隆庆元年才完成。重录时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重录本与永乐正本的格式装帧一致。重录本便是人们常说的“嘉靖钞本”或“副本”,藏于嘉靖十三年(1534)建造的皇史宬,雍正时改贮在翰林院。于是,《永乐大典》有了2个钞本。

在明清之际,由于管理不善,《永乐大典》副本亡佚二千余卷,清代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时加强了管理,失书明显减少。一俟《四库全书》修成,《永乐大典》似为多余之物,乏于严格的管理制度,迨至光绪二十年(1894)翁同稣入翰林院检查,发现只存书八百册了!历经清咸丰十年(1860)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的劫毁,《永乐大典》几乎丧失殆尽。这些屡遭灾难的属《永乐大典》副本,而《永乐大典》的正本又何去何从呢?

《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凡例、目录60卷,分装10095册,约三亿七千多万字。这部上万卷的巨著,在重录之后,下落很是不明,确实让后人感到蹊跷。有关《永乐大典》正本的下落,历来就有3类说法。

第1类是被随葬说:1957年,在劳动改造思想的时候就关注《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钱钟书就为栾贵明提出《永乐大典》正本失踪之谜的研究课题,栾贵明一做就是30年,其研究成果披露于世的就是被随葬说。就在1986年,中华书局编审张忱石著《永乐大典史话》中也表示这一说法。

在明成祖时,编纂好《永乐大典》,之后,明代的帝王中只有孝宗和世宗这两位很喜欢读书的皇帝常常阅读《永乐大典》。如孝宗曾把《永乐大典》中的医药秘方抄赐给太医院,世宗则更是喜爱《永乐大典》,在他的案头上常备着几册《永乐大典》,他按韵索览。而在明代,有这样的习俗,就是把死者生前所喜爱的书籍随葬。

那么,这部《永乐大典》正本随葬于世宗永陵的可能性就很大了。现在所见到的永陵,其规模明显比明代其他的皇陵要大,是可以随葬《永乐大典》正本的。有1个值得费解的是,世宗嘉靖帝下葬后,隆庆帝不断褒奖了编撰儒臣,而关于这部巨著,公私书目和正史野史阙载,那么正本成了陪葬品的疑点很显得突出了。

据《明实录》记载,从三月二十二日嘉靖帝下葬二十余日起,隆庆帝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竟然连续褒奖《永乐大典》的编撰儒臣,四月十日嘉奖徐阶等十数名儒臣“同知经筵席”,四月十五日,又以“重录《永乐大典》成”为由,再行褒奖。而《明实录》对《永乐大典》正本藏处只字不提。

当然,随葬说只是来揭秘吧的猜想。究竟《永乐大典》正本是否作为陪葬品葬于永陵地宫,这一谜底,只有等待科学探测或对永陵地宫的发掘才能揭晓。

第二类是被烧毁说:至于被烧毁的时间,就存在2种看法。

1种认为,发生在明亡之际,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肆意烧毁,《永乐大典》正本可能就毁于一旦。至明末清初,皇宫内外就有人疑窦丛生了。如明末宦官刘若愚在《酌中志》里提出:“旧《永乐大典》二部,今又见贮于何处也?”

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表示《永乐大典》正本“全部亡佚”。

郭沫若也持此说法,他在《重印永乐大典序》中说:“从此正本与副本分藏于文渊阁与皇史宬。明亡之际,文渊阁被焚,正本可能毁于此时。”

另1种认为,清代初年《永乐大典》正本改贮乾清宫,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发生过一场大火,《永乐大典》正本未能幸免于难。不过,就在乾隆年间,《永乐大典》正本的存在与否就值得怀疑。乾隆初编制的《(www.61k.com]天禄琳琅书目》里就没收《永乐大典》正本,而编制时是将宫中的善本集中于乾清宫旁的昭仁殿的。乾隆帝就曾赋诗表示过对不见《永乐大典》正本的无奈:“《大典》犹看永乐传,搜罗颇见费心坚。简及释道欠精覆,久阅沧桑惜弗全。”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_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_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正本下落,永乐大典是在明成祖朱棣令解缙等人编成的,历时5年,参与人数3000余人,收入古书七八千种,但永乐大典编成后正本下落不详。

第3类是被藏在[www.61k.com)夹墙说:明代的皇史宬是皇家档案库,专门存放《实录》、《圣训》、《玉牒》类。重录本藏于皇史宬。有人认为,《永乐大典》正本即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以备不测。皇史宬全砖石结构,抵防水火性能极强,而皇史宬大殿墙壁构造与其他建筑很不一般,它的东西墙厚度达3.5米,南北墙厚度达6.1米,这一奇特之处用意何在呢?将《永乐大典》正本秘藏在皇史宬的夹墙内,是有可能的。

沧海曾经难为水。不过,很值得欣慰的是,解放后,新中国注重文化遗产,对《永乐大典》副本不断收集,并影印出版,功在当世,利在千秋。

《永乐大典》是一代雄主明成祖朱棣令解缙等人主持纂修的,参与其事的官员与生儒3000余人,历时5年告成。全书收入古书七八千种之多,按《洪武正韵》编辑,共计22937卷,装成11095册,约计3.7亿字。这在历史上是巨书,可谓卷帙浩繁,洋洋大观。大典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类书,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而且也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永乐大典》修成后,因工费巨大,没有刻板付印,只是清抄了一部。因修书在京都,清抄本与原稿本就贮藏在南京文渊阁里。后来明朝从南京迁都北京,《永乐大典》清抄本也北迁了,藏于北京皇宫3大殿附近的文楼内。嘉靖三十六年皇宫3大殿失火,由于明世宗朱厚熜令人大力抢救,才使大典免于被毁。

为预防不测,世宗于嘉靖四十一年明令“重录一部,贮之他所”,于是命礼部左侍郎高拱与国子监司业张居正“各解原务,入馆校录”,并调集儒士百余人,就史馆分录(《明世宗实录》卷512,嘉靖四十一年八月乙丑)。历时五年,至隆庆元年初,重录事成,从此,《永乐大典》有了正、副2个本子,两处收藏。原来清抄的正本藏于北京文渊阁,重录的副本藏于皇史宬(即皇家档案库)。www.laijiemi.com

明朝末年,原来藏于南京文渊阁的原稿本早已化为乌有,而仅存于北京皇史宬的副本也历经劫难,弄得残缺不全。清雍正时,副本由皇史宬移藏翰林院,其时清查,已有残缺。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时,又丢失了许多,只存9000余册,散失2000多册,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翰林院被焚,副本几乎付之一炬,没有被烧的也大都被侵略者盗运回国。

因此,在国外的拍卖行,时有大典的本子出现。现在国外公私图书馆还保存有大典的本子。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散存于世界各地的大典本子约800卷。经多方访查整理后,已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了797卷,大约相当于原书的3%。

四 :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B.南京

本文标题: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永乐大典是在哪里编成的 揭秘永乐大典正本下落之谜【图】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494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