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夏朝的历史故事-夏朝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夏朝仅三千万人口?

发布时间:2017-08-02 所属栏目:夏朝服饰

一 : 夏朝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夏朝仅三千万人口?

夏朝是中国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国家,自四千多年前,大禹因治水有功受到舜帝禅让从而继承王位,这是夏朝的开端,禹之后,启通过武力征伐伯益,成为中国历史上由“禅让制”变为“世袭制”的第一人,启的继位宣告着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的开始。

[www.61k.com)自启之后,夏朝共传14代,共17帝王,此后延续约471年的夏朝为商朝所灭。那么,夏朝历经了四百多年共有多少人口吗?一起来看下吧。

夏朝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夏朝仅三千万人口?

夏朝有多少人口?

据记载,夏朝是第一个开始了人口普查的朝代,不过,由于夏朝没有文字,夏代人口已无可考。也就是说这个人口记载也没有个却确的数据,不过按商周流传下来的关于夏朝的资料,大禹将当时的中国为“九州”治水之后曾经经统计计过各个部落族群的人口。

《帝王世纪》记载:夏朝人口有三千万左右

可是据晋人皇甫谧在《帝王世纪》的记载:“及禹平水土,还为九州,今《禹贡》是也。是以其时九州之地,凡二千四百三十万八千二十四顷,定垦者九百三十万六千二十四顷,不垦者千五百万二千顷。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

但是,又有资料说在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大约3000万、而到了公元元年左右,世界人口大约到了2亿。

而夏朝的存在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700年,对比中国人口在各个时期里世界人口的比例来推算,对比上面的世界人口数据,夏时的世界人口大约在3000万到1亿左右。

夏朝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夏朝仅三千万人口?

夏朝末期人口骤减

不过这个数据也是不准确的,据悉,夏朝末期,夏桀暴政,夏王朝被迫退居到山西南部周初称为“夏虚”的地方。史称:“夏桀之居,左河济,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夏朝人口的活动范围已祗限于今晋、豫、陕三省交界处的狭小地区。《帝王世纪》云:“孔甲之至桀行暴,诸侯相兼,逮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方于涂山,十损其七”。所谓十损其七,也只是一种蠡测之词,但说明夏王朝直接控制的地区已大为缩小,最后又经历了商灭夏的战争,末期人口当更为稀少。

以上是小编就夏朝的人口普查所做的相关解释,据流传下来的数据明清的学者认为夏时中国有1000来万人口,不过这个位夏时代中国相对现在的中国地域要小很多。如您还想要了解更多与此相关信息,敬请关注中国历史网。

二 : 夏朝历史与传说故事 - 历史上的今天

[www.61k.com)

三 : 夏朝的历史和考古困境


夏朝历史考古困境
来源:民间文化网
作者:张四维
随着二里头等“先商”遗址的出土,有关《史记》所载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的争论也日益热烈。尽管这种争论已经持续了将近半个世纪,但就争论水平来说,这些年来并无大的提高除了某些技术环节之外,正方和反方仍然是各说各话,全无任何思想交流可言,更不用说能够说服对方了这实在是有点悲哀的
我一直是坚定的“二里头=夏”理论的支持者最近一段时期来,我因为工作的原因,去了几趟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趁工作之余前往几个博物馆和研究机构,有幸和当地的研究人员就这一问题略作交流,结果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固有思想这并不是因为他们有了什么惊人的新发现,获得了什么关键证据,而是方法问题
这场争论的根源不在证据,而在方法,在思维模式夏朝有无争论的正反两方都不应该为此承担责任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把夏的问题和百年前商的问题简单地等同起来了在尚未被学术界“发现”之前,国际上也曾经怀疑过商朝的存在结果我们发现了,发现了殷墟,商朝的存在就成了无人可以怀疑的事实夏朝的证明应该也是这样:发现文物——发现城市遗址——破译文字——证实并完善古籍的记载夏朝的证实过程难道会与此有什么不同吗?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都会回答:没有什么不同
绝大多数人(包括不久前的我)可能错了
因为夏朝和商朝完全不同,夏朝和商朝之间的区别,远远大于商朝和周朝之间的区别
而且,国际和国内学界对夏朝的质疑,与他们的前辈对商朝的质疑貌似相同,性质却很不一样
质疑夏朝存在最有力的证据(虽然极少被提起),正是来自殷墟本身
殷墟根本就不承认夏朝的存在!
已经被破译了一千余字,其中没有一个字可以被确定为“夏”有些学者怀疑某些未被破译的是“夏”,但是未受广泛支持就目前已经基本确定的来说,不仅没有“夏”字,也没有“冬”字只有“春”和“秋”两字这就很好地解释了先秦中国编年史书为什么经常叫《春秋》——里没有“夏”和 “冬”两个字,说明商朝人只有“春”和“秋”两个季节,每个季节6个月,两个季节就是一年不仅商朝人如此,和他们同时期、同纬度的苏美尔人也是如此:在此纬度区间内,气温要么热,要么冷,一年两个季度足够了不热不冷的过渡期很短,没必要为1个月专门设季度
当然,也有人认为商朝人有四季,但不用“春”“夏”“秋”“冬”表示,而是用另外的字,在这里就不讨论了
按照《史记》等古籍的记载,商朝的开国之君是汤,也叫王,在或其他古籍中也被叫做“大乙、天乙、咸、唐、成汤、成唐、烈祖”等等
在里,王根本就不是商朝的开国之君,最多也就是一个“发扬光大”的中兴之君,类似于清朝的乾隆
王难道不是推翻了暴虐的夏桀,从此得到各地诸侯的尊奉吗?
很遗憾,卜辞对王的歌功颂德不少,但就是没提到他曾经打败过“桀”,推翻过“夏”里不仅没有“夏”这个字,也没有“桀”这个字,甚至连可以怀疑的对象都不存在
如果严格按照的记录来厘定中国历史的话,自五帝时期之后,中国就只有一个王朝——神圣的、伟大的、千年一系的——商朝
这个朝代从五帝之一的帝喾 (帝俊)开始,绵延1300年左右,也就是大约从24世纪到11世纪,而不是传统上认为的从16世纪才开始但是,如果商人故意曲笔,不写自己曾经臣服过的夏朝怎么办?
从帝喾(帝俊)开始,直到王为止,大部分商人领袖都称“王”:子契(玄王)、后土(“后”比“王”还要高一个级别)、王亥、王恒、上甲(微),等等
反之,曾经臣服于商朝的周人则直到周文王末年“三分天下有其二”时才敢称王这就证明这些称王的商人领袖从未臣服于任何势力
《史记》等古籍也并未说过商人曾经臣服于夏朝
商人曾经臣服于大禹,倒是确有其事,里也多次出现“禹”字,顾老教授据说还因此讲过“大禹是条虫”(这个传说大概是瞎编的,顾的原话是说“禹”字和虫有关,并进而推论出当时流行虫/蛇崇拜等等,这倒是很明显)
“禹”是受商朝人崇拜的,但他的后裔呢?
似乎根本没什么出息,始终被商人压过一头
从《史记·夏本纪》就可以看出,五分之四的篇幅都在说大禹,剩下五分之一说他的后裔四百年内他们就干过这点事,而且怎么看怎么像编造的,因为它和《商本纪》的情节太相似了:
夏启建立夏朝之后,夏朝总共出过3件大事,即有过氏灭夏、少康中兴和夏桀亡国前二件事可以合并为一件,它与有易氏杀害商王亥,尔后王亥之子上甲微在河伯的协助下攻灭有易氏(极可能就是《尚书》里所谓的“有扈氏”),为父报仇的情节异常类似,甚至连时代也基本相同(19世纪左右)
夏桀亡国的过程似乎有许多细节,可是又都与商纣亡国的故事如出一辙:国王年轻时有才气,立过功劳,然后骄傲自大,沉迷酒色,宠幸邪恶的王后和几个坏蛋,诸侯甲劝谏被害,诸侯乙先被囚禁,然后被释放,诸侯乙仁义明德,吞并邻邦,最后讨伐国王,国王一战而败,都城不守,战争就结束了,王朝就更迭了除了个别细节之外,它们一模一样
难道一个绵延了四百多年的王朝,就留下了这么点历史故事吗?甚至民间传说也很少,而且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说大禹的看来,就连古代的说书人和听众也对夏朝没什么兴趣
另外,殷墟也不是商朝的开始,而是只代表着商朝的晚期各种古籍都记载,商朝曾经多次迁都,而安阳殷墟是其中最后一个都城
所以,年代比殷墟更早的二里头遗址完全有可能是商朝前期的某座城市,因为商朝在16世纪以前就存在着这也是几十年来最被怀疑的一种可能性也不能排除它是另一个方国,例如传说灭夏的有穷氏部族的城镇
总而言之,按照的记载,夏朝是不存在的,或者说是不被商朝人承认,而只被周人承认的按照《史记·周本纪》记载,周人的祖先一直在夏朝当官,后来看到夏朝衰败,才从山西西南部迁徙到陕西去自立山头了周人对夏人感情深厚,倒并不意外
有夏禹,无夏朝,这似乎很难以理解如果说少康、夏桀等夏朝君主都是后人凭空编造的,似乎更难以接受我们不妨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这段历史
古籍说夏朝虽亡,但其核心部族并未衰亡一部分人跟着夏桀流放到鸣条,另一部分人跟随王子獯粥北上,其后代就是匈奴商朝武功赫赫,对外扩张不断,不会和这两支夏人的后裔失去联系,特别是此后日益强大的匈奴人许多证据都显示,夏朝其实也没有在16世纪灭亡,而只是转移了阵地不少考古学家都怀疑,夏朝的后裔便是商朝的劲敌“土方”,也就是《诗经》中所谓夏禹开创的“下土方”直到武丁时期,土方对黄河流域的威胁才基本上被消除
真正的学者毕竟是非常严谨的,和我交流的几位老先生便是如此,他们严谨到不可思议的地步,所以虽然有许多有趣的观点,却不肯把它们写下来
实际上,反对将陶寺、二里头等地陶符称为“文字”的主要反对意见并非来自国外,而是来自他们也许再过几十年,下一代中国历史考古大师们考证起来会比较大胆一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向来是广受推崇的学风,我没有本事小心求证,只能在这篇小文的结尾作一大胆假设:
大禹死后,他的事业迅速瓦解,各个邦国虽然在文化和经济上仍相当近似(与春秋时期相仿),但在政治上却各行其是,而商人更日益强大商王上甲微攻灭有易氏之后,已成为黄河流域的头号霸主,王更是在短期内吞并了大量邦国(《诗经》所谓“昆吾夏桀同日亡”),将商朝推向鼎盛但是,夏人并未被征服,一部分西迁陕西,成为周人,另一部分北上山西、河北和内蒙,成为商朝的劲敌“土方”,与商朝形成了南北朝的关系
因此,从商朝人的观点看,夏朝并不存在(因为他们只承认大禹的领导地位,一位君主总不能算是一朝),在商朝谈论夏朝属于叛国行为,在土方谈论商朝也是如此武丁战胜土方之后,周人不得不接受商朝的统治,但仍然不时地反弹,最终联合各个反商势力将商朝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讲,历时13个世纪之久的殷商天下,或许始终笼罩在它不愿承认和谈论的“夏朝”阴影里
归根结底,夏朝究竟是有,还是没有,恐怕并不只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主要是一个政治立场问题
人,毕竟天生就是政治动物

四 : 夏朝之前的历史

夏朝之前的历史

夏朝之前的历史的参考答案

上面的回答,都是错的.

夏之前的历史应该为尧舜禹时代.

黄帝以后,黄河流域又先后出现了几位杰出的部落联合体首领,他们就是尧、舜、禹.这时已是龙山文化的晚期,处于氏族制度行将崩溃的时代.传说中尧又称陶唐氏,他的发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现在山西临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尧茅茨土阶”碑,尧庙村有尧庙,临汾县有尧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简朴,古书说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说,他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但他对百姓却很关心,部落里有人挨饿受冻。嫑犇。,他说这是他使他们挨饿受冻的,有人犯罪受了处罚,他说这是他平时没有管教好的缘故,自己出来承担责任.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今山西垣曲东北).传说他在接替尧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之前接受尧的考察时,曾在历山(中条山别称)耕田,在雷泽(今山西芮城北)捕鱼,在河边的陶城(今山西永济蒲州镇北)制陶,后来尧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陆西南),担任部落联合体首领后,又都蒲坂(今蒲州镇),看来他的活动中心在现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运城市安邑镇还有舜帝庙、舜帝陵.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他曾几次遭到继母和同父异母兄弟的陷害,好在他贤惠的妻子巧设智计,才使他化险为夷.但他被推举为首领后,却不计前仇,宽待他的继母和弟弟,使他的一些仇人都受到感动,一心向善.禹的先祖传说住在河套一带,禹的时候迁徙到今河南西部.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由于尧、舜、禹治理有方,当时的社会获得很大的发展,呈现一片安宁、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无事”,他们也因此被后人尊奉为圣贤人物.

据《史记·五帝本纪》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记载 , 尧是黄帝的后代 , 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喾的儿子 , 本名放勋.帝喾去世后 , 放勋的长兄挚继承其帝位 , 在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 , 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 , 发展农业 , 妥善处理各类政务 , 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 , 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 , 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可是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 , 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帝挚九年 , 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 , 放勋即帝位 , 帝号尧 , 因初封于唐 , 即以唐为朝代号 ,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号 , 后人称其为唐尧.唐尧即位后 , 顺应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 为政勤慎俭朴 , 定历法 , 施德政 , 抗天灾 , 建国制 , 选贤能 , 政绩卓著.

尧舜禹之前便是三皇五帝了.

本文标题:夏朝的历史故事-夏朝人口普查:历史上的夏朝仅三千万人口?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629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