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书籍

发布时间:2018-04-21 所属栏目: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书

一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书籍

环境类专业能力提升
有些专业知识仅仅通过学校课堂是很难完成的,毕竟教学时间、具体条件有所限制,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多进行自我补充,阅读部分相关书籍。在此独之秀职业顾问介绍以下几本著作,仅供参考。
《环境监测实习》 李广超著
这本书是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的配套教材,它融合了环境监测工作的组成、步骤以及环境监测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以便于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环境监测实习,更快地掌握环境监测技术操作规范。同时,这本书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性教材,对实习内容、实习地点、实习纪律、实习报告及实习成绩的评定等提出了比较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并在每章都附有实习要点和练习题,可以作为环境保护与监测专业的学生用书,也可以作为指导教师及从事环境监测工作者的参考资料。
《环境管理》 张高立 李明庄 主编
环境管理是在环境保护的实践中产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科学与现代管理科学交叉的新兴学科。编者在总结多年环境管理教学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环境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发展趋势,编写了这本教材,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环境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水平,促进环境管理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环境工程》 陈湘筑 郭正 主编
教材内容主要介绍了:水污染防治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振动与其他公害防治技术,固体废物的处置与利用原理及基本方法。在系统介绍传统的治理方法的同时,根据中国的国情,收编了一些高效、节能、低消耗的治理技术。本教材可供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管理专业大专班使用。
《环境评价》 胡汉明 梁晓星 主编
环境评价是从环境质量这一基本概念出发,评价社会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质量变化对人类行为、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旨在有效地加强环境管理、防止污染,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本教材讲述了环境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环境评价的发展状况,能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环境评价的全过程。
这几本书籍主要都立足于专家的实践经验,既有具体专业的针对性,又有较强的实际应用性,对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有所帮助。

二 : 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专项任务书

1

专项任务名称    气相色谱分析甲醇气体组分中的几个注意问题                       

姓名          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学号     

一、 任务情况描述:

(1)熟悉气相色谱仪测甲醇气体组分的原理、仪器结构及操作使用;搜集学习相关资料。

(2)掌握甲醇气体组分的试剂准备、测定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3)分析使用气相色谱仪测定甲醇气体组分的注意问题,并总结。

二、任务完成计划:

2.23~3.23熟悉气相色谱仪测甲醇气体组分的原理、仪器结构及操作使用;搜集相关学习资料。

3.24~4.24掌握甲醇气体组分的试剂准备、测定过程及数据处理方法。

4.25~5.25做好本职工作同时,分析测定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并总结认真撰写并修改论文。

5.26~6.07 论文等资料整理,准备答辩。

三、计划答辩时间:

XX.06.08~XX.06.14

实习指导教师(签字):            系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生顶岗实习专项任务书2

专项任务名称   甲醇生产企业水质化验及几个注意问题                        

姓名         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学号     

一、 任务情况描述:

(1)熟悉甲醇生产企业水质化验项目、标准要求及化验方法,搜集化验相关资料并分析研究。

(2)掌握常见水质项目采样及化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总结测定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问题。

(3)规范熟练地进行操作测定。

二、任务完成计划:

2.23~3.10熟悉甲醇生产企业水质化验项目、标准要求及化验方法,搜集化验相关资料并分析研究。

3.11~4.24掌握常见水质项目采样及化验方法、数据处理方法,分析总结测定中出现的问题及注意问题。

4.25~5.25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认真撰写并修改论文。

5.26~6.07 论文等资料整理,准备答辩。

三、计划答辩时间:

XX.06.08~XX.06.10

实习指导教师(签字):            系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学生顶岗实习专项任务书3

专项任务名称    cod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操作及维护                       

姓名       专业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班级       学号      

一、任务情况描述:

(1)了解自动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及设计思路。

(2)熟悉cod在线监测仪器的原理及操作使用。

(3)掌握仪器的使用维护及仪器标定。

(4)能分析解决仪器运行中出现的一般问题。

二、任务完成计划:

2.23~3.13 系统学习水质在线监测仪的原理、理论知识,并熟悉现场,查阅收集相关资料。

3.14~4.24 跟随技术人员学习cod水质在线监测仪的使用维护和简单维修;整理资料,做好论文撰写准备。

4.25~5.25 进一步熟悉仪器的使用和维护,进行论文撰写。

5.26~6.07 修改论文,准备答辩。

三、 计划答辩时间:

XX.06.08~XX.06.12

实习指导教师(签字):            系学生顶岗实习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三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自荐书范文

尊敬的领导:

  您好,我希望应聘贵公司招聘的cad绘图员设计助理。我很高兴地在招聘网站得知你们的招聘广告。一直期望着能有机会加盟xxxx有限公司。 感谢您在繁忙的事务中抽出一点时间审阅我的自荐书。您的审阅就是我即将就业的第一步。这里的每一个字都是一名等待就业大学生用竭诚的心写出来的。

  我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工程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贵公司贡献一份力量。恳请您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 自从考上大学以后。我“自信、自立、自强”。不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而且主动参与各种社会实践。经过大学三年的学习和社会锻炼。我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思想观念。

  二、丰富的社会实践和突出的工作能力。

  三、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 诚实正直、勤劳务实是我的原则。多年来的求学生涯使我形成了优良的处事作风和先进的思想观念。并有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三年。一直设法让自己变得出色。因此。我时刻注意抓住机会锻炼自己。并时刻思索做好工作的方法。我是一个有能力而且有团队合作的精神。我能很快地适应一个新的工作环境。并能在新环境既定的团队环境下做好工作。

  期望我能适合您的要求。也期望您选择我。您的选择就是我的希望。为了方便您更详细地了解我的情况。请审阅我呈上的简历以及相关材料。给我一个机会还您一个奇迹。如果您在百忙之中回复我。给我面试的机会。我将不胜荣幸。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四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能进行电厂烟气的脱硫、脱硝工艺操作运行与故障处理等。(www.61k.com]

4.培训资源建设

本项目面向教师、学生、企业职工和社会学习者提升能力、参加竞赛、提升素质和获得职业证书的需要,联合劳动部门、行业企业、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院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培训内容,通过不同途径,获取、整理与制作形成培训资源。

培训资源建设内容包括职业资格标准包、企业培训包、学生竞赛培训包、师资培训包和1个“常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中心”。

职业资格标准包:职业资格培训包是按照环保主要岗位职业任职资格要求设置的,入库资源包括化学检验工、CAD制图员和环境监测工等职业资格认证的相关技术规范、大纲、仪器设备操作、大赛真题、评分标准、在线测试、大赛现场等资源。随着资源库的不断完善与更新,将不断增加职业资格鉴定项目。

企业培训包:企业培训包是按照行业企业员工培训要求,参照相应的职业标准、行业标准,选择典型企业进行设计,针对新员工、操作员、技术员、工程师等开发不同级别的培训资源。

竞赛培训包:竞赛培训包按照学生竞赛要求来设计。培训资料来自教育部和各环保行业比武大赛的基本资源,加工形成大赛培训资源。主要内容包括大赛信息发布、技术文件、仪器设备操作、大赛真题、评分标准、在线测试、大赛现场等资源。

教师培训包:按照中高职教师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需要开发设计,选择参照国家师资培训计划要求,包括教育能力培训、专业能力培训、教育技术培训、专业拓展等,满足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的发展需要。同时建设国家环保工程师、注册环评工程师等培训资源,供继续教育培训使用。

“常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中心”:建设内容包括环境监测常用的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气相色谱、液相色谱、COD测定、噪声测定、大气采样器、烟尘测定仪等测定仪器的使用与故障处理等,可以为学生学习使用仪器设备以及职工岗位培训提供资源。

培训资源建设思路见图4-5所示,培训资源建设内容见表4-5所示。

19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图4-5 培训资源建设思路与内容

表4-5 培训资源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5.行业资源建设

本项目以涵盖广泛的国内环保行业知名企业和大型工业生产企业为主,资源库建设团队,按照“跟踪行业发展,研究行业动态,转发行业信息,服务行业需要”的思路建设行业资源库。[www.61k.com)

行业资源涵盖最新国内外环保行业新发展、新技术、新成果、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20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新成就等。[www.61k.com]包括行业概况(行业概述、行业规划、专家论道等)、行业发展(国际环保发展分析、环保新技术发展、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分析、环保产业相关政策、环境相关规划、用人需求分析等)、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行业协会、知名人物、企业风采、企业招聘和个人求职等版块资源,重点对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和分析,为环保行业人员提供政策支持,为工业企业和环保企业人员提供规范、规划支持,为各类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提供参考。行业资源库建设思路见图4-6所示,建设内容见表4-6所示。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图4-6 行业资源库建设思路 表4-6 行业资源建设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2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二)绿色之友版块建设内容

本项目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己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环境保护理念,按照“绿色教育进校园、绿色教育金企业、绿色教育进社区”的建设思路,将绿色资源设计为一级独立版块,旨在提高环保宣传和绿色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使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能够更好地担当社会责任,成为环保宣传和绿色教育的推广站,促进广大民众提升环保意识与素养,使选择绿色环保的衣、食、住、行生活方式作为自觉行动,具体内容见表4-7所示。[www.61k.com)

表4-7 绿色之友版块资源建设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1.绿色教育资源

主要满足职业院校开展绿色教育需求,包括绿色校园、绿色文化、绿色书架、环保纪念日四个方面提供相关资源,并以标语、图片、视频等形式提供环保宣传素材。推动职业院校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绿色教育、开展绿色科研与实践、提升服务产业绿色生产的能力、构建校企对接的绿色校园文化。

2.绿色生活资源

主要面向社区公众,抓住一年中的环境主题日,特别是与社区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日,如环境日、地球日、水日、气象日、无烟日、禁毒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世界森林日等,传播绿色文化、共享绿色教育资源、服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提供绿色生活相关资源,促进广大民众提升环保意识与素养,自觉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3.绿色活动资源

2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主要面向职业院校学生社团,为其走上街头、走进社区,通过悬挂标语、演讲宣讲、资料发放、现场答疑等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特别是进区入户的环保服务、家庭环境甲醛志愿测量、日常生活碳足迹测算等活动提供活动案例资源。(www.61k.com]利用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绿色之友”是“全国高校环保十佳社团”的优势,为广大职业院校开展“绿色之友”提供成功的活动案例资源。同时提供绿色活动报道、企业活动策划、社区活动策划、学校活动策划等相关信息资源。

4.环保志愿者之家资源

提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通过志愿者行动,推动全国更多的居民群众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共创蓝天、碧水、洁净的美好家园。环保志愿者之家资源包括国内外环保NGO组织介绍、环保志愿者之星、环保志愿者新闻快报等相关信息资源。

(三)资源库素材的分类整理

本项目为不同用户通过“角色选择”,设计了快捷进入资源库专题资源模块的通道。对资源库全部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为用户个性化使用素材资源,提供多形式检索提取、二次组合、二次设计,建立分类素材库,突出专业教学资源库快捷、高效、共享优势。

分类素材资具体建设内容包括文本库素材库、图片库素材库、音视频库素材库、动画库素材库、虚拟仿真库、案例库、习题(练习)库、试题库。

分类素材库建设思路见图4-7,分类素材资源建设内容见表4-8。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2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图4-7 分类素材资源建设思路

表4-8 分类素材资源建设内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五、项目实施

本项目实施采取整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建设策略。[www.61k.com]项目实施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调研分析和框架总体设计;第二阶段为资源库的集中建设;第三阶段为资源库的测试运行;第四阶段为资源库的广泛应用与持续更新。本项目建设步骤见表5-1。

2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表5-1 项目建设步骤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25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2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六、项目建设基础和条件

(一)强强联合组团队,确保项目建设高起点

本项目汇集了23所中高职院校,其中国家示范校、国家骨干院校14所,省级示范校8所。(www.61k.com)合作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4人,省级专业教学团队6个,具有较强的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资源开发能力。

联合院校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08门,省级精品课程296门,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课程36门,各门课程在课程转型升级过程中,按照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评审指标体系,设计开发了大量的课程教学资源,积累了建设经验,储备了资源素材。

合作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底蕴深厚、团队实力强、校企合作良好、教学条件优良、教学改革成果显著、教学资源丰富,体现国家高职层次环保专业的最高水平,保证资源的高质量。

(二)国家示范校主持,确保项目建设高效快捷

本项目由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主持建设。

主持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以优秀成绩通过验收。2012年,在教育部职教司高职高专处组织的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校年度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分析综合评价中排名第一。

通过国家示范校建设,主持学院健全了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完善了项目建设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支素质过硬的高水平项目建设团队,积累了丰富的项目建设经验,锻造了扎实的工作作风。

主持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始建于1981年,拥有一支省级教学团队,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和河北省示范专业,建成国家精品课程1门(且完成了课程的转型升级)、省级精品课程2门,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该专业与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石家庄环境监测站、河北先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公司等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开展多项技术服务,积累了行业先进技术资源。该专业是河北省环保县级干部培训基地、河北省污染设施运营培训基地,现开发污(废)水处理设施运营、烟气除尘脱硫设施运营、废水在线监测、烟气在线监测等多

27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个量体裁衣式企业员工培训学习包,积累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经验。[www.61k.com]

(三)名企支撑建资源,确保资源先进充足

本项目行业企业联合建设团队由国家、省环保协会(学会)、知名环保公司和大型工业企业三类组成。其中环保协会(学会)包括中国环境职业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中国化工教育学会、河北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和河北环保联合会在内的5个国家、省级协会(学会);环保公司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石家庄环境监测站、河北先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上市公司在内的16家企业,工业企业包括首都钢铁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公司、华北制药集团公司等行业内特大型企业5家,还包括1家出版社和1家仿真软件公司。这些企业规模大,实力雄厚,环保技术装备先进、核心技术能力强、从业人员水平高,资源开发和持续更新能力强。

各级环保协会和学会为本项目提供最新产业经济技术政策、行业技术标准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提供行业前沿信息和污染治理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使本项目能够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

知名的环境工程公司具有现代环保理念,掌握前沿技术,将为本项目提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和污染治理工艺,提供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等技术服务素材和典型的“三废”处理工程与运行案例。

大型工业企业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污染治理设施与工艺,拥有高水平的环保工作团队,能够为本项目提供“废水废气处理”、“烟气脱硫除尘工艺与设备”等先进的、系统的行业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四)扎实基础稳步推进,项目前期建设已初具规模

2012年1月,由国内专业领域权威专家、环保行业企业技术骨干、中高职院校环保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三方建设团队,全面启动项目建设工作。2012年10月,召开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共同研究商讨,确定了建设框架、建设内容,2013年5月开展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论证会,确定了项目建设方案。

依据项目建设方案,初步完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专题网站”(网址:http//222.30.176.119/)网站截图见6-1。通过前期准备,细化了课程资源建

28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设、实训资源建设、培训资源建设等版块,丰富了资源类别,优化了资源内容,现已开发出文本素材688个、图片素材409个、动画素材56个、音视频189个、虚拟仿真4个、习题试卷库8个,总计1300多个素材。[www.61k.com]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图6-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专题网站

(五)集合先进专业设备,支撑资源开发与制作

本项目的23所院校教学仪器设备优良、数量充足。汇集了国内同类院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先进的废水、废气、废渣监测与治理设备,实训仪器设备总值超过9000万元,支撑了专业教学资源开发与制作。布袋除尘、电除尘、烟气脱硫等设备可开发废气治理单元实训资源;沉淀、过滤、吸附、离子交换、接触氧化等处理设备,可开发废水单元操作设备操作资源。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分光光度计等监测仪器设备,可开发环境监测仪器使用资源。系统化的三级水处理工艺等可开发综合实训资源。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和虚拟工厂资源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

本项目的23家企业环保技术先进,设备精良。合作工业企业涵盖冶金、化工、制药等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大的行业,企业以其先进的环保设备和高水平团队,可以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发水处理、烟气除尘脱硫脱硝、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等多种案例资源。合作环保企业,可以与合作院校共同开发“三废”处理、环境监测、环保设备生产、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实际工程和技术服务案例,

29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有利于扩大资源的覆盖面,提高资源的适用性。[www.61k.com]

七、保障措施

本项目建设通过高效的组织管理、完善的制度和建设资金三方面保障可靠实施,以达到预期目的。

(一)组织保障

1.建立项目工作机构

成立由职业教育专家、专业领域权威专家、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教学资源库指导小组;项目主持学校成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在工作组下设立子项目工作组;成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监控组和审计组。

2.明确工作职责

(1)指导小组职责:负责建设项目顶层设计和指导。

(2)领导小组职责:决策项目建设规划及重大事项,研究制定相关保障制度及措施,确定工作组、分项目组、监控组和审计组责任人及对责任人的考核。

(3)工作组职责:具体负责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的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工作。

(4)子项目工作组职责:负责子项目的规划、实施、管理和自查工作。

(5)监控组职责:以任务书为依据,全过程、分阶段审核资源建设项目的进度、数量、质量情况,及时公布检查结果。

(6)审计组职责:审计小组从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资金规范使用、建设管理和建设效果等方面进行全过程审计。

3.加强过程控制

设置项目具体要求和完成时间节点,对照阶段验收标准,加强项目实施检查,公布项目信息。

成立监控小组,以任务书为依据,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全过程审核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督促项目实施。

(二)制度保障

1.建立项目责任制

建立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建设工作组和子项目组的具体职责,实施资源库建设过程的标准质量管理,定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

30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2.实行项目报告制度

各自项目组按时间节点(每季度)对建设进度、存在问题、建设经验等进行总结,并定期汇报项目实施情况。(www.61k.com]

3.建立过程监督制度

制定《资源库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资源库的资源收集、整理、分类、制作、上传、使用、淘汰等方面提出具体管理规定。

4.建立资源更新制度

建立资源库定期更新机制,保证资源的不断更新。一年为一个短周期,更新量不少于资源总量的10%;三年为一个中周期,更新量不少于资源总量的30%;五年为一个长更新周期,全面审定资源库,重点进行核心资源的更新、改造,更新量达到资源总量的50%。

5.建立定期会晤制度

每年举行两次项目组成员会议,听取联合申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的意见及建议,讨论、决定更新内容、需调整内容,确定任务实施责任人。

6.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明确资源责任人权限,加强资源审核,确保上传资源的质量。坚持资源的原创性,避免知识产权纠纷,特定资源申报"专利"和"软件著作权",通过法律形式保护知识产权。

(三)资金保障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预算资金总额为6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5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50万元和学校自筹100万元。

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调研论证费(5%)、专家咨询费(5%)、企业案例费(25%)、课程开发费(25%)、素材制作费(25%)、特殊工具软件费(5%)、资源导入费(5%)、应用推广费(5%)等。行业企业投入资金、学院自筹专项资金用于补充央财资金不足部分。项目资金投入预算见表7-1。预算资金的投入比例见图7-1所示。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图7-1 央财、行业企业和自筹预算资金的投入比例

3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表7-1 资源库建设项目资金投入预算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3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八、预期效果

经过两年建设,建成数字化、优质化、开放性、共享型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www.61k.com)融“教与学、职工培训、终身学习、社会服务、绿色教育”于一体,成为自主学习促进中心和开展绿色宣传教育推广站,使全国环保类专业师生和社会相关人员受益。为国内环保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行业企业发展和公民绿色教育提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国际化标准引入,服务国家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一)集合教学资源,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助推剂

本项目兼顾高职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具备在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网上交互、自主学习功能,使超过三万名相关专业学生受益。多种教学媒体资源、知识点素材及示范性教学案例等教学素材,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大量的学习材料和测试题,可以便于练习、测试与考核,检验学习效果;大量的实训资源和鉴定资料,可以便于学生业余学习,提高职业技能;大量的工程案例,可以便于学生结合学习内容掌握实际技术应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融合优势专业资源,成为专业建设成果的推广站

本项目集学校、行业、企业精英倾力打造功能强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将具有先进教学理念,代表专业改革方向,可对环保类专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革新和教学方式改变起到促进作用;本项目架设中高职衔接的桥梁,对全国环保类专业的发展将起到带动引领作用,可使近二百所开设环保类专业的职业学校受益。

(三)整合培训资源,成为学习提升的加油站。

本项目面向企业员工、师生及社会学习者开发职业资格培训、企业培训、学生竞赛培训和师资培训四个版块资源,将使超过千万社会学习者、百万行业企业职工、万名学生和千名教师受益。

(四)传播行业信息,成为促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推手

本项目所建的14套行业专项资源,将使环保行业、数万家工业企业和4万多家环保企业受益。资源库的行业资源将成为行业信息交流中心,可提供大量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与设备、国家控制和淘汰的工艺及技术的信息;提供国家环保相关的产业政策和法

3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 规;展示产业发展动态,提供行业发展信息。[www.61k.com)

(五)海纳绿色教育资源,成为绿色环保的宣传站

绿色生活、绿色教育、绿色活动、环保志愿者之家等4个专项资源,将使超过千万的公众受益,成为公众绿色环保交流、学习、宣传的平台。绿色资源,可以进行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宣传,介绍典型环境污染案例,引导绿色生产与生活,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大量的环保宣传策划案例与志愿者之窗等栏目,可以为环保宣传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参考,利于绿色宣传活动的开展。

34

五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剖析报告
第一部分 专业基本情况
专业名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专业代码:600101 所属院系:化学工程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始建于 2004 年,同年开始招收五年一贯制高职学 生,2005 年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现有在校生 127 人。生源全部来自江 苏省内。

本专业拥有一支双师素质高、梯队完善、教学与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 现有专任教师 6 名,校内兼课教师 1 名,其中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4 名,副高及 以上职称人数占专任教师的 57.1%,讲师 3 名;中青年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数 3 人,占中青年教师的 75%。现有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5 人,双师型教师 6 人,占专业专任教师的 100%;行业、企业专家、一线能工巧匠在内的兼职教 师 7 名,占 50%;专兼教师总人数 14 人。 本专业团队教科研水平较高,发表论文 30 余篇,承担院级以上教科研项目 10 项,编写校内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材 5 本。教学设施完备,处于同行领先 水平。 本专业建有较为齐全完善的校内实训室, 包括建设有一个省级现代分析测试 中心、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实训分中心、工业分析 实训分中心、化工模型展示及管道拆装实训分中心、化工单元过程实训分中心、 化工设计实训分中心、化工仿真实训分中心等 8 个校内实训分中心,共 65 个实 训室,总资产达 1443.67 万元,总面积 6720 平方米,完全满足学生实训的需要。 其中校企合作共建的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环境监测与治理实训分中心为本专 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提供了全面可靠的实践平台。2009 年以化学及分析检验 主干实训平台为主的“应用化学实训中心”被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评为全 国示范性实训基地。 为适应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改善办 学条件,形成良性互动的校企合作新机制,实现互利双赢,在综合考虑企业所在 行业企业规模及性质等方面基础上,我院先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扬州联环药

业集团、扬子江药业集团、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 限公司等 15 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其中深度合作企业 4 家(江苏扬农化工集团、 扬州联环药业集团、 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形成了全面的、 稳定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完成本专业学 生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环节方面提供足够保证,同时也是学生 就业、教师访问工程师、企业锻炼、专业横向服务的重要合作对象。 近年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以学院“区园企校共发展”的办学新模式、 “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积极推进“学生为主体、能力培 养为目标、职业活动为导向、工作任务为驱动、项目训练为载体、素质教育渗透 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依托行业 企业, 开展了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课程改革,形成了基于工作过 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组织开展了专业调查与企业走访,召开了行业企业专家研 讨会,逐步形成了 “三段四进”的专业人才培养方式。 近年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9%以上,所 有毕业生除获得毕业证书以外, 还取得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高等 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证书或学院英语三级、化学检验工中级工证书,部分学生 还获得化工总控工中级工以及化学检工高级工证书。 近三年来本专业学生参加全 国化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共取得团体一等奖 3 项,个人一等奖 3 项。经过近十年的 改革与发展, 本专业为社会培养了 300 多名毕业生,毕业生在专业工作岗位上顶 岗速度快、培训周期短、专业素质高,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第二部分 专业改革与建设取得的成果
一、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
(一)专业设置
本专业通过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职业资格要求、企业岗位、毕业生工 作情况、同等高职院校办学情况等的调研;认真学习、深刻理解《教育部关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教育部关于 、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教高【2009】3 号) ,坚持走“立足扬州,面向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的办学定位,在学院“成为行业 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成为高技能人才全面发展的新高地、成为本区域高等 职业教育的排头兵”的发展战略、“就业导向、类群集聚、行业主导、服务地方” 的专业建设理念的指引下,明确专业办学指导思想,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1、专业设置区域产业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 带来了严重污染,尽管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环境问题依然形势严峻, 成为约束经济发展的瓶颈。据 2011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全国地表水总体为轻 度污染,湖泊(水库)富营养化问题仍突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稳定,酸雨 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相比之下,农村环境形势严峻,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染加 剧,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 江苏省生态环境状况亦不容乐观。据 2011 年江苏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废 水排放量 59.18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 24.96 亿吨,生活废水排放量 34.20 亿吨。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仍处于轻度污染。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评价,124 个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断面占 35.5%,劣Ⅴ类断面 占 19.9%。13 个省辖市饮用水源主要来自长江、太湖、京杭大运河(苏北段), 11 个省辖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长江干流水质较好,干流 10 个监测断面水质 符合地表水Ⅱ类标准, 主要入江支流水质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太湖湖体高锰酸盐 指数和总磷年均浓度分别达到地表水Ⅲ类和Ⅳ类标准要求, 氨氮年均浓度达Ⅱ类 标准要求,但总氮年均浓度仍劣于地表水Ⅴ类标准。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 105.38 万吨,烟尘排放总量 49.14 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 45.29 万吨。全省 13 个 省 辖 城 市 中 , 有 12 个 城 市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达 到 《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标 准 》 (GB3095-1996) 二级标准。 盐城市受可吸入颗粒物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未达标。 农业污染呈逐渐加重的趋势。 江苏省大多数城郊土壤都有着不同程度的重金 属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某城市连片农田多达 7000 公顷的面积受镉、铅、砷、 铜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 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由于化肥的过量使用, 造成土壤酸化板结,土壤耕地力下降。化肥的过量使用还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 加重了水环境污染。研究表明,目前太湖水体富养化过程,农业面源污染的贡献 率已超过工业的点源污染。 扬州市环境质量总体稳定,据 2011 年扬州市年度环境质量公报,城市环境 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酸雨发生频率持续下降。淮河流域水 环境质量得到初步改善;南水北调源头水质较好;境内长江扬州段、高邮湖、宝 应湖、邵伯湖水质稳定,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声及辐射环境质量保 持平稳。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城市内河水质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水质现状为劣Ⅴ类, 为有机污染,市区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综合达标率为 53.6%。2011 年,全市乡镇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断面共 68 个,其中,以地表水为水源的有 21 个,以地 下水为水源的有 47 个。乡镇饮用水源综合达标率为 91.8%,地表水源的达标率 为 92.3%;地下水源的达标率为 90.9%。 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形势,国家明确提出了“能耗降低 20%,污染物排放总 量减少 10%”的约束性指标,为完成日益迫切的减排任务,改善环境质量,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2006 年,环保支出项目被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且投资力 度逐年增加,2005-2009 年环保产业年产值稳步增长,年增长率 15%-17%左右, 2005-2009 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如图 1 所示。“十二五”期间国家 环保投资将达 3.1 万亿,环保产业市场巨大且前景良好,预计“十二五”末期年产 值将达到 2 万亿以上,到 2020 年环保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金额(亿)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2005 2006 年投资额(亿) 2007 产值(亿) 2008 产值增长率 2009 增长率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图 1 2005-2009 年中国环保产业年投资总额与年产值

2008 年,我省节能环保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150 亿元,位列全国第一。 环保装备产品 630 亿元,资源循环利用 900 亿元,环保服务 65 亿元,已初步形 成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江苏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12 年)》 中明确提出了我省环保产业发展目标, 2012 年, 至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4500 亿元, 年均增长 20%以上。至 2015 年,节能环保产业成为新兴支柱产业,实现主营业 务收入 7800 亿元,产业规模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将我省打造成产业布局合 理、 领军企业带动、 品牌效应明显、 充满创新活力的世界节能环保产业重要基地。 “十一五”期间,扬州市环保产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污染治理成套设备、 大气污染治理成套设备、 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噪声控制设备等环保设备制造已经 初具规模, 以扬州天雨环保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扬州市江都环保产业园正在迅速崛

起。扬州市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使其逐步向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扬州杨庙 环保产业园规划 3.6 平方公里, 是以垃圾焚烧发电、 灰渣制砖、 医疗废弃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业废油处理、餐饮垃圾处理、危险品处理等废弃物综合 利用与安全化处置产业群。 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提出要重点发展节能装备和环境装备及产品, 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环保 服务业发展,努力实现城市生产、生活与废弃物集中处理、循环利用同步。到 2015 年,扬州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 1000 亿元。 2、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环境管理越来越严格,环保标准也越来越高,要 求企业必须达标排放, 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为了避免停产关闭,开始重视环境管 理和污染治理,需要清洁生产审核、ISO14000 环境管理的专业人才,污染治理 设备的运行,需要环境监测技术、污染控制技术的专业人才。 江苏环保产业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2008 年, 我省节能环保企事业单位从业人员就已经达到 50 多万。目前,环保行业企业所 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三类:一是技术研发人才,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实 验数据采集分析工作,做环保产业的技术源头,为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二是 工程技术人才,主要从事方案编制、工程设计、装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调试、 运行维护、污染物质监测等方面工作。三是环保服务人才,环保设备和产品的营 销,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背景和商务技术沟通能力,依托技术说明,进行市场开 拓;随着人们对居住环境的重视,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公司应运而生;伴随污水 处理厂的建设,出现了大量的第三方运营公司;社会上各类环保咨询、培训机构 不断涌现;建设项目的报批,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上这些都是与环保产业 协调发展起来的新兴服务业,迫切需要大量的环保专业技术人才。 通过市场调研发现, 伴随着环保产业发展所需要的三类人才中,面向生产一 线的第二、第三类环保人才的需求比例近 80%。以扬州市为例,2005-2010 年人 力资源市场招聘会招聘的岗位数中环保产业岗位所占比例稳步提升, 从业人数逐 年增加, 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也逐年上升, 2005-2010 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如 下图所示。

对口率 90.00% 80.00%

比例 12.00% 10.00%

70.00% 60.00% 50.00% 6.00% 40.00% 30.00% 20.00% 2.00% 10.00% 0.00%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0.00% 4.00% 8.00%

环保岗位数比例

就业对口率

图 2 近年扬州市环保岗位数比例与我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

3、专业定位 经过对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工矿企业、学生就业单位及行业主管部门调研论 证,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工矿企业、环保公司、城镇污水处 理部门、环保机构等单位;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检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和 环境工程设计等工种岗位工作。 本专业定位如表 1 所示。
表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定位
服务面向 就业部门 环保、能源、化工、冶金、水利等 各类工矿企业、环保公司、城镇污水处理部门、环保机构等 工矿企业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操作、监测与分析、工业水处理等岗位 各类专业环保公司工程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工程没计与咨询等岗位 就业岗位 城镇污水处理部门污水处理操作、监测、管理等岗位 环保机构监测岗位 化学检验工、水环境监测工、大气环境监测工、除尘设备运行工、废气处理工、废水 岗位证书 处理工、固废处理工等

(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1、职业岗位群分析 根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专业定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的主要职业

岗位群分别是环境监测、环保设施运营(烟气处理系统运营、水处理系统运营、 固体废物处理管理) 、分析检验人员、环境工程设计,职业群岗位工作职责及职 业资格要求见表 2。
表 2 职业群岗位工作职责及职业资格要求
序号 职业岗位 具体工作职责 1、环境因子监测和分析。 2、各类环境监测布点方法、样品保存技术。 3、各类通用仪器、监测仪器的操作。 4、各类指标的监测方法、质控措施及数据统计技术。 5、填写监测报告。 1、熟悉烟气处理工艺及设施,了解整体运营及工段 操作。 2、烟气处理设施运营及记录。 3、烟气处理设施管理及异常情况处理。 4、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 5、安全、成本及质量意识。 水处理系 3 统运营 1、熟悉水处理工艺及设施,了解整体运营及工段。 2、水处理设施运营及记录。 3、水处理设施管理及异常处理。 4、出具报告并反馈结果。 5、安全、成本、质量意识。 固体废物 4 处理管理 1、生产管理及固废收集。 2、固废前处理技术。 3、固废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4、固废的最终处置。 5、安全、成本、质量意识。 分析检验 5 人员 1、原料、中间产品及成品的分析检验。 2、产品质量纠纷的抽检和送检。 3、试剂试液配制、标定;仪器维护、校正。 4、出具检验报告单。 5、及时汇报和妥善处理质量问题或异常现象。 环境工程 6 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或技改任务要求,结合企业具体条 件, 参与水处理工艺设施或大气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 与技改,编制出设计说明书。 设计员或技改员 综合素 质要求 社会劳 动保障 社会劳 动保障 社会劳 动保障 职业资格要求 大气环境监测工 水环境监测工 备注 社会劳 动保障

1

环境监测

烟气处理 2 系统运营

除尘设备运行工 废气处理工

社会劳 动保障

废水处理工

固废处理工

化学检验工

2、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道德素养好、职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团队意识浓,具备本专业必备的文 化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初步的社会创业知识,既 懂环境监测方法和污染物治理技术, 又懂得常见分析监测仪器和污染治理设施设 备的安装、维护、检修与性能检定,能够从事环境监测部门、环保企业、生产企 业的环保部门、 化工及石油化工企业的化验部门、各种企业的质检部门等工作的 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3、专业人才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须具备如下三方面的能力素养。 (1)专业技术能力 ①职业基本能力

a. 掌握工程图的识、读能力及制图能力; b. 熟练掌握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的能力; c. 掌握计算机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能力; c. 掌握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 ②职业核心能力 a. 环境监测能力:能参与环境监测方案实施、选择监测方法、提供准确监 测数据,能够比较熟练使用常用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分析操作正确; b. 污染防治能力:能参与污染治理方案拟定,进行工艺设计,污染防治设 施运行管理; c. 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等基本知识及相关计算; d. 能胜任环保设备的选型、安装、运行、维护等工作; e. 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工作; ③职业发展能力 a. 工业分析:工业原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成分分析能力; b. 具有化工生产操作能力; c. 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能力。 (2)专业知识要求 ①公共基础知识 a. 具备够用的计算知识和语言文字表达知识; b. 具有适度够用的英语听、说、读、写知识,能借助工具书翻译专业外语 资料; c. 具有良好的组织、管理知识; d. 具有较全的强身健体知识。 ②职业基础知识 a. 具备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 b. 具备与污染治理、环境监测相关的微生物知识; c. 具备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电子、电工知识; ③职业核心知识 a. 具备与污染治理相关的环境工程知识; b. 具备与环境监测和工业分析相关的仪器分析知识; c. 具备分析仪器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的知识。 (3)职业基本素质要求 ①思品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使其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遵纪守法;

②文化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 ③身心素质: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具备健 全的人生观和择业观; ④职业素质: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具有较强的自 学能力、适应职业变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4、毕业生质量要求(必须获得的证书) (1) 获得化学检验工(中级)或污废水处理工(中级)以上职业技能资格 证书; (2) 取得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一级证书或省 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等级证书 (或等级相当的计算机应用等级证书) 或以上证书; (3) 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或等级相当的其他外语等 级证书)或以上证书; (4) 获得本专业培养方案所规定的必修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

(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在学院“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引入职业标准,深化 改革,企校联动,建设“三段四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见图 3。 “三段四进”中的“阶段一”是第一学年,学生以公共基础课为主,同时初步补 习中学化学知识、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近三年我院环境监测 与 治理技术专业的录取生源结构中文科生占有较大比重, 理科生中具有化学背景的 比例也偏低, 因此很有必要指新生入学初期实施高中化学的补习,为后续专业基 础课和核心课的学习打基础,此为“一进——知识入门”; 在此基础之上,通过 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和操作学习,实现学生的“二进——操作入门”。 “阶段二”是第二学年至第 5 学期,学生学习专业核心课,在此期间,实践技 能训练主要包含两方面: 一方面,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 进行 2 周的工厂认识实习, 以增加学生对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了解,为学习 领域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在整个“阶段二”中,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 体, 安排学生在综合实训室及“校中厂”进行相关综合技能训练和由企业兼职教师 直接指导的岗位操作实训。此为“三进——技能晋级”。 “四进” 是指“阶段三”的第 6 学期,主要安排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生在 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实习内容以环境监测、污染治理技术、设备安装调试、环保 设施运营管理、环境工程设计等职业岗位项目为主。

图 3 “三段四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 2009 级、2010 级、2011 级的人才培养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主要由公共学习 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学习领域以及实践教学组成,专业学习领域的大 部分课程都采用项目化设计,把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 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实现与企业要求相一致的要求。表 3 为 2009、2010、2011 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情况。
表 3 2009、2010、2011 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
2009 级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 序号 原教学计划课程 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 修改原因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分析典型工作任 1 化学分析 物理常数与常量组分分析 务、 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 和教学内容。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 分析典型工作任 2 仪器分析 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 务、 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名称 和教学内容。

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包括化工、 制药 等行业企业的环保部门, 有必要学习清 3 / 新增:清洁生产合成单元过程 洁生产主要途径、 实现清洁生产的行动 步骤, 从而通过三废监测等结果提出推 行清洁生产的关键因素。 2010 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 序号 1 原教学计划课程 化学原理 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 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 修改原因 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 求确定的课程名称。 一方面,原课程为外系授课,内容的 针对性不强及教师在化工类电仪的自 2 电工及仪表 化工电器及自控仪表识用与操 作 控方面的熟识程度不高。另一方面, 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分析典型工作 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确定的课程 名称和教学内容。 2011 级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改情况 序号 原教学计划课程 拟修改教学计划课程 修改原因

1

清洁生产合成单元过程

取消

与《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内容整合

污染物物性分析 2 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 污染物化学分析

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 求修改的课程名称。

3

微量与半微量组分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分析典型学习任务、工作岗位能力要 求修改的课程名称。

二、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一)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近几年,本专业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在深入调研了环保、石油化 工、制药等行业,确定本专业环境监测、环保设施运营、分析检验等典型工作岗 位的基础上,对各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 养进行分析, 归纳出本专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并由此归纳出本 专业职业能力行动领域。 进而根据知识点的属性将知识、技能进行合理解构与重 构,使职业行动领域转化为专业学习领域,初步形成了新的基于“工作过程导向” 的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构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如图 4 所示。

图 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图

1、职业行动领域确定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深入调研了若干家企业,确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 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在调研基础上,召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讨会,通过头脑 风暴、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要求,见表 4。
表 4 专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开发表
工作岗位 工作任务描述 1. 原料、中控、产品检验 分析检验 2. 试剂准备 3. 仪器维护 4. 查找解决质量问题 1. 制定监测方案 环境监测 2. 样品采集和保存 3. 样品分析 职业能力 分析文件理会能力、随机取样的能力、化学分析能力、仪器 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常见故障处理能力、仪器设备维 保能力、工艺及质量分析能力、沟通能力 资料收集分析能力、方案设计能力、环境监测布点技术、采 样技术、特殊样品现场固定能力、样品保存技术、样品前处 理能力、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分析仪器操作能力、数

4. 编制监测报告 5. 数据上报、归档 1. 了解工艺及设施特点 2. 整体运营及工段操作 3. 设施管理及定期维护 4. 异常状况处理 1. 了解工艺及设施特点 2. 整体运营及工段操作 3. 设施管理及定期维护 4. 异常状况处理 1. 固废收集与运输 2. 固废破碎与分选 3. 固废处理 4. 固废处置 1. 诠释设计要求,做好设计 准备 2. 资料收集,工艺选择及流 环境工程设计 程设计 3. 设备选型及管道布设 4. 设计优化,编制概算,形 成设计说明书

据处理能力、 结果评价能力、 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资料整理、归档能力 资料检索能力、 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烟气处理工 艺分析识图能力、DCS 识用与操作能力、烟气采集预处理 能力、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分析仪器操作能力、设备 运行与操控能力、简易设备拆装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资料检索能力、 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水处理工艺 分析识图能力、DCS 识用与操作能力、水样预处理能力、 化学分析及试剂配制能力、 分析仪器操作能力、 设备运行与 操控能力、简易设备拆装能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沟通表 达能力 资料检索能力、 办公软件与专业软件应用能力、 企业生产工 艺分析能力、 固废收运技术、 固体废物预处理方法选择能力、 设备操作能力、处理方法选择能力、设备操作能力、三废监 测和控制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烟 气 处 理 系 统 运营 环 保 设 施 运 营 固 体 废 物 处 理 管理 水 处 理 系 统 运 营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应用能力、 文献检索与分析能力、 工作计 划编制能力、识图与制图能力、环境工程设计与计算能力、 设备选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 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分析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不同职业发 展阶段的行动能力要求以及关键事件调查,并分析归纳其职业行动领域,如表 5 所示的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行动领域分析,其中包括典型工作岗位、职业 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职业行动领域分析。
表 5 职业成长阶段—关键事件—行动领域分析表
典型工作 岗位

职业成长阶段

关键事件

职业行动领域

初学者 独立工作者 环境监测 熟练者 (技术骨干) 专家 环保设施 运营 初学者

任务:常规监测因子的检测 任务:1:复杂环境监测因子的检测 任务:2:监测方案的制订 任务: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 任务:1:环境生产管理 任务:1:环保设施操作运行 任务:2:常见仪器仪表的操作 环保设施操作运行及故 障排除 环境及三废样品采集、 分 析和实时监测; 清洁生产 管理。

独立工作者 熟练者 (技术骨干) 专家 初学者 独立工作者 分析检验 熟练者 (技术骨干) 专家 初学者 环境工程 设计 独立工作者

任务:1:环工单元操作 任务:2::环保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任务:运营异常问题的分析及处理 任务: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 任务:原料、中控、产品的简易分析 任务 1:复杂样品的分析 任务 2:分析方案的制订 任务 1:质量控制 任务 2:工艺、技术难点的分析与解决 任务:分析方法标准的改进 任务 1:简单环境工程图纸的识读与制图 任务:2:协助参与项目设计 任务:1:环境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2:工艺流程图的绘制 任务:3:工艺设计 旧工艺的改进和新工艺 的设计 产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2、职业行动领域转换成学习领域 由教育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研讨, 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职业行动 领域,形成可以在学校组织实施的学习领域,见表 6 和图 5。
表 6 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的转换表
职业行动领域 学习领域

污染物物性分析
产品分析及质量控制

污染物化学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环境监测 环境化学变化与对策

环境及三废样品采集、分析和实时监测 实施清洁生产管理

污染物物性分析 污染物化学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工程原理与设备操作 DCS 识用与操作(电仪及自控)

环保设施操作运行及故障排除

固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旧环保工艺的改进 新工艺的设计

环境工程初级设计(含 CAD)

图 5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习领域分析图

3、形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素质教 学”课程体系 分析本专业学习领域, 通过知识的解构与重构,结合职业素质与职业成长规 律,构建起本专业基于环境监测与治理的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项目导向、任 务驱动、理实一体、工学结合、双证融通、素质教学”新课程体系,见表 7。
表 7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导向”的环境监测和治理专业课程体系
a)基本能力(基础学习领域) 大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律基础、体育、择业与就业 b)专业能力(专业学习领域) 1 2 3 4 5 6 7 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 DCS 识用与操作(电仪及自控) 环境工程原理与设备操作 环境化学变化与对策(环境化学) 污染物物性分析 污染物化学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环境监测 噪声污染控制与治理 固废物污染控制与治理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环境影响评价 文献检索 环境工程初级设计(含 CAD) 化工(环境)专业英语 化工安全管理与应用 工厂实习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毕业论文 顶岗实习 拆装

c)职业拓展学习领域 化工工艺概论、现代分析技术、室内环境检测等

4、课程体系分析 本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限选课、专业 拓展任选课几部分,三年的总学时为 2777,第一学年主要进行公共学习领域的 学习, 第二学年主要进行专业学习领域的学习,第三学年第一学期主要进行专业 拓展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环节。实践实训环节占十分重要 的地位,占总学时的 50.0%,由校内校外两个实训环节完成。职业素质和专业文 化类课程穿于整个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结构的具体分析详见表 8。
表 8 课程体系结构分析表
学 时 / 学 分 分 配 及 比 例 学 课程类型 总学时 必 修 课 选 修 课 公共学习领域 专业学习领域 专业限选课 公共任选课 实践课 544 943 100 90 1100 理论学时 544 684 70 90 0 实验学时 0 259 30 0 1100 比例 19.6% 34.0% 3.2% 3.6% 39.6% 总学分 38.0 60.5 6.5 6.0 46.0 比例 24.2% 38.5% 4.1% 3.8% 29.3% 时 学 分

总计 百分比

2777

1388 50.0%

1389 50.0%

157.0 / /

1)课程体系结构体现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原有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按照目标岗位(群)的实际 工作过程设立学习情境, 每个学习情境均依据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务采用具体的 项目或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并按照完成该项目或任务的工作过程来编排教学内 容, 在完成项目或任务的过程中传授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 成学生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专业课程体系体现了“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课程改革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 业能力的培养, 特别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平台采用职场化实际操作和 视频录相虚拟仿真相结合方式, 教学过程推行理实一体化, 强调操作性、 职业性、 综合性,“教、学、评、训”相结合。部分综合技能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 或在校内实训基地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指导并实施,采取边工作边学习、工作 与学习交替进行的方式、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之路。 在开发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时, 邀请企业专家组建课程开发小 组, 共同开发课程, 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采用企业的实际监测或治理项目并经改 造成为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企业文化、企业职业素质要求。 3)课程体系体现了“双证融通、素质教学”的教学要求 本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是以两条线相互穿插来安排课程, 一条线是以毕业证 书发放要求来组织实施教学, 一条线是以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来组织教学,这两 条线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在各门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上同时也体 现了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为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就 业提供可能。 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还注重学生多种能力 与品质的综合培养。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和行为规 范,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团 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较强的 自信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好,肯吃苦耐劳,能适应本专业的岗位群工作需要 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岗位(群)任职需 要, 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 公共学习领域课程突出基础性、 强调工具性、体现发展性,强调“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学 习领域课程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性,按照职业活动

的特点和要求,设置课程、整合内容,强调“突出职业专业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 的结合”。 专业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强调动手能 力的培养,增强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贯穿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的教育。 开设多门供学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开展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比赛,利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质;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增强学生的职业创造能力。重视职业心理辅导,培养 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4)素质教学融入整个教学过程 专业在学生管理过程中不仅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还注重学生多种能 力与品质的综合培养,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环境意识和行为 规范;良好的文化修养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社会交际能力;善于与人沟通;富有 团队精神与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承受力,较强 的自信心;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好;肯吃苦耐劳,能适应本专业的岗位群工作需 要等内容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把素质教育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针对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岗位(群) 任职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和学会做事;通识课程突出基础性、 强调工具性、 体现发展性, 强调通识课程“一般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 专业技术课程中突出实用性、强调针对性、兼顾适应性、体现先进性,按照职业 活动的特点和要求,设置课程、整合内容,强调专业技术课程 “突出职业专业能 力和职业关键能力的结合”。 专业加大实践环节的比重,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以强调动手能 力的培养,增强创新和团队协作意识,贯穿劳动纪律和劳动安全的教育。 开设多门供学生选择的公共选修课, 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增加人文教育内容, 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认识,注意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结合。 开展第二课堂和专业技能比赛,利用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 素质;以实践教育为途径,增强学生的职业创造能力。重视职业心理辅导,培养 学生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项目齐全,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规 律
1、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建立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强化学生能力培养, 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十分强调实践环节的教学。根据

能力培养规律,将实践教学设计为多种类型,分布于整个培养过程中。根据环境 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与行业企业专家与技术骨干共同讨论确定 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如图 6 所示。

图 6 环境监测与治理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注重将实践课程安排在各个学期中分段实施, 形成 项目课程能力训练、实训、校内综合实训、校外工厂实习、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 结合,层层递进的实践体系。技能由易到难、由基本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由 单元到综合,由校内到校外,符合职业资格标准的初级到高级的层层递进,部分 学生经过技能培训和大赛达到技师要求。 本专业实践总学时 1379, 占总学时的比例为 50.0%, 有关的实训环节见表 9。
表 9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实习与实训项目安排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名称 化学综合实训 化学分析综合实训 仪器分析综合实训 工厂实习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环境过程实训 拆装实训 项目主要实训内容 实验室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 化学分析的基本操作(天平使用、滴定分析等) 典型污染物样品的仪器分析方法和仪器常见故障 排除 污染物控制系统及工艺流程实物感知,环境监测 方法 监测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数据处理、分析和评价 能力 典型环境工程单元过程的工程化、场景化操作 环境工程相关管件、仪表、设备认知、连接及拆

8 9 10 11

水污染治理综合实训 大气污染治理综合实训 固废物治理实训 环境工程课程设计

12

毕业论文

13

顶岗实习

装方法 根据污水来源及特性,选择合理的综合处理流程 并评价 污染源状况分析、治理工艺设计、设备选择与运 行维护 感官认识和实践典型固体废物的处理及处置方法 单元过程的主要设备进行工艺计算、结构设计 掌握本专业论文的一般写法,特别是条件试验的 做法及条件的选择方法,学会解决问题,并把解 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完成毕业论文并完成毕 业论文的答辩。 生产实际岗位学习三废监测,处理设备的操作、 维护

(三)课程教学大纲建设
与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业教师共同研讨各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确 定各课程可用于教学的项目, 按照学院课程大纲的格式, 制订各课程的教学大纲。 在教学大纲制订过程中分析各课程培养的工作岗位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要 求;结合职业资格要求、引入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内容,采用来自于经改良后的 企业“真实任务”作为学习情境;根据不同课程推荐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考核评 价具体要求;确定教学条件的要求,包括对教师、学生、场地、设备、教材等要 求,本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建设情况一览表见表 10。
表 10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主干课程课程标准建设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课程名称 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 环境工程原理与设备操作 污染物化学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环境监测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执笔人 李淑丽 左志芳 龚爱琴 陈海燕 徐洁 龚安华 龚安华 √ √ √ √ √ 课程标准 √ √ 教学大纲

(四)课程开发和教材选用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按照学习领域课程的具体要求, 由不同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组成课程开发小 组,分析课程在专业培养中的地位,确定课程的性质与作用,根据行业企业发展

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参照专业职 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与行业企业合作进行基于 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完成了 3 门专业核心课程和 3 本自编教材的开发工作,见表 11、表 12。
表 11 专业核心课程开发一览表
序号 1 课程名称 污染物化学分析 污染物仪器分析 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校内负责人 龚爱琴 徐洁 陈海燕 龚安华 企业人员 刘平 汪霄 冯辉 单位名称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 扬州环境监测中心站 南京迪拜思 合作项目 课程开发 课程开发 实训装置开发

2

3

表 12 专业教材建设一览表
序号 1 2 3 教材名称 版本时间 主编 教材类型

基础应用化学 物理常数和性能分析 污染物化学分析

2009.04 2010.09 2010.09

李淑丽 樊树红 龚爱琴、徐洁

公开出版 自编 自编

2、选用优秀高职教材 根据学校教材选用的有关要求,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按照培养方案和课 程标准的要求选用教材。 选用的教材与本专业发展水平相适应,有较强的系统性 和实用性,适合高职教学。在内容上符合本课程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和目标要求、深浅程度恰当,阐述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阅读。文 化基础课优先选用国家教育部门或有关行政部门规定的统编教材; 专业课也首先 选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各类统编教材,优先选用能够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 特色鲜明, 并能够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养目标要求的教材,特别是教育部高职教 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省部级以上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 本专业选用高职高专教材 比例为 100%。

三、师资队伍
(一)专业教学团队整体结构
根据学院十二五规划目标, 以教师职业教学能力提升为抓手, 采取内培外引、 企业挂职锻炼、出国学习等手段,培养了一支数量与结构合理、“双师”素质突出 的专业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教学团队。目前专业

教学团队成员总数为 14 人, 其中专任教师 6 人, 兼职教师 8 人 (校内兼课 1 人) ; 专业带头人 1 人,骨干教师 5 人,“双师”素质 6 人。本专业教学团队基本情况一 览表见表 13、表 14,教师结构如图 7 所示。
表 13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师资基本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姓 名 毛云飞 钱琛 樊树红 龚安华 徐洁 杨瑞洪 贾生超 性 别 男 男 女 男 女 男 男 出生年月 1964.10 1980.09 1964.05 1980.11 1980.12 1980.12 1971.02 学历 本科 博士研 究生 本科 硕士研 究生 本科 硕士研 究生 本科 专业技术 职务 副教授 副教授 副教授 讲师 讲师 讲师 副教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师 技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师 高级工程 师 职业资格证书 工程师 / 工程师 “化学检验工” 二级技师 “化学检验工” 二级技师 无 工程师 性质 专任 专任 专任 专任 专任 专任 校内 兼课 兼职 企业经历 是/工程师 是/访问工 程师 是/工程师 是/访问工 程师 是/访问工 程师 是/访问工 程师 是/工程师 中石化集团 南京化学工 业有限公司 江苏扬农化 工集团有限 公司 江苏扬农化 工集团有限 公司 扬州印染厂 中石化集团 南京化学工 业有限公司 扬州石化有 限责任公司 扬州市环境 监测中心站 是否 双师 是 否 是 是 是 否 是

2 3 4 5 6 7

8

周菊华



1966.12

本科

高级工程师

/

9

王吉忠



1373.11

本科

工程师

兼职

/

10

刘平



1969.04

本科

工程师

兼职

/

11

陈佳兰



1968.08

中专

技师

兼职

/

12

王立新



1968.09

专科

工程师

兼职

/

13 14

沈立根 汪霄

男 男

1968.02 1967.04

专科 本科

工程师 工程师

兼职 兼职

/ /

表 14 近三年师资总体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2 年度 2009 2010 2011 校内专任教师 6 6 6 专业带头人 1 1 2 企业工作经历 3 4 6 双师素质 2 4 6 校外兼职教师 / 校内兼课教师 3/1 5/1 7/1

图 7 专业教学团队各项比例结构

100 90 80 70 比 例 50 % 40 30 20 10 0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职称结构 双师素质 60
40-50岁 <40岁

本 科 硕 士 博 士

讲 师

副 教 授

(二)教学团队建设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既注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水平的提高;又注重 师资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1、引进、深造、培训加强现有教师的进修培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自 2004 年至今,已经派遣多名专业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培训,专业带头人 毛云飞老师赴德国 EBG 学习有关职业教育的先进方法与理论,深化了环境监测 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的教学改革工作;在扬州参加“全国高职高专教育 教学改革论坛”,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通过各种不 同形式的学习, 专业教学团队既在技术应用能力上得到了提高,又在高等职业教 育的先进理念上得到了加强。近三年专业教学团队外出进修培养统计表见表 15。
表 15 专业教学团队外出进修培养统计表
序号 1 培训项目 德国 EBG 培训 教学名师大讲坛------职业院 2 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技能骨干 教师培训会 3 化学检验工技师培训 龚安华 毛云飞 培训教师 毛云飞 组织单位 扬州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中国教育学会教 育机制研究分会 中国石油和化学 工业协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 术学院 化学工业职业技 能鉴定指导中心 培训地点 德国 培训时间 2010.08.01-08

扬州

2010.03.26-28

扬州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 南京理工大 学 扬州工业职 业技术学院 2009 2009-2011 2010.07

4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

徐洁

5

化学检验工技师培训

徐洁

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多次参加了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子津科教园区内其 它学院组织的高职教学专场报告会。通过学习与交流,进一步深化项目内涵、细 化项目设计、充分体现“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理念、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 业课程体系,有效地促进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改革工作。 2、通过企业锻炼、对外服务等途径,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队伍中先后有 6 人次通过访问工程师项目到企业一线兼职, 进一步 提高了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 兼职期间为中国石化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扬州市环 境监测中心站、扬州市江都区环境监测站等单位解决了部分污水处理和回用、产 品质检方法的技术难题, 提高了专业在企业的知名度, 也为丰富了专业教师的工 程实践教学案例。 同时,依托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为企业培训分析质检人才。自现代分析测试中 心实训基地建设至今已经为扬州联环药业集团、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扬州环境资 源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进行分析检验专业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达 300 多人次。通 过培训各种不同层次的化学检验工,老师们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认识进一步 加强,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3、专业教师参加教学研究课题,加深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本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研究课题,所完成的课题包括课程体系建设、课程 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共享性研究、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通过 教学研究,本专业教师加深了对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职业教育的认识和理 解、提高了高职教学的能力。 4、外聘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聘请企业能工巧匠、高级工程师刘平、王立新、汪霄等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兼 职教师,专兼结合建设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能够有效利用他们丰富的工程 实践经验,以企业真实任务为教学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提高教 学质量。

(三)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成效
1、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 《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水 污染控制技术》 《环境监测》 《化学综合实训》 《物理常数与常量组分分析》等 6 门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也均作为院级精品课程被立项建设。 2、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参与教材建设,本专业自编教材 3 本,请参见表 12 所列专业 教材建设一览表。另外,本专业教学团队还参与到相关专业的教材编写项目中,

主编校本教材 2 本。 3、教科研究课题 近三年中专业专任教师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 共为周边企业及院校培训分 析技术人员和教师 300 多人次。 专业专任教师在近三年中以第一作者共发表教改 论文 11 篇、发表科研论文 19 篇、其中中文核心 11 篇,教学研究课题 7 项,科 研课题 3 项,教科研能力较强。 表 16 是专业专任教师教学改革、科研能力一览表。 近三年专业专任教师完成的教科研究课题如表 17。
表 16 专业专任教师教学改革、科研能力一览表
序号 1 精品课程 6 自编教材 5 教改/科研论文 30 教学研究课题 10 科研课题 3

表 17 专业教学、科研课题一览表
序号 1 2 3 级别 院级 院级 市厅级 课题名称 药物合成反应精品课程 典型原料产品分析精品课程 杯芳烃/聚合物纳米滤膜的制备及其 对金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闲置征地的环境现状调查及评价—— 扬州某市辖区为例 《常规环境质量指标监测》精品课程 高职院校“访问工程师制度”进修制度 的研究与实践 教改课题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精品课程 水污染控制技术精品课程 环境监测精品课程 催化微电解-H2O2 工艺处理石化污水 小试 主持人 毛云飞 毛云飞 钱琛 参与人员 郭双华、钟爱民 龚爱琴、陈海燕 龚安华、杨瑞洪 时间 2009.06 2010.06 2009.12

4 5 6 7 8 9 10

市厅级 校级 院级 院级 院级 院级 省级

钱琛 钱琛 龚安华 龚安华 龚安华 徐 洁

杨瑞洪 龚安华、徐洁 孙岳玲 钱琛、徐洁 杨瑞洪、徐洁 钱琛、龚安华 钱琛

2010.04 2010.05 2010.07 2010.06 2011.06 2011.06 2011

杨瑞洪

4、教师获奖 近三年来,专业教学团队在班主任工作、专业建设工作、课程建设工作等多 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多人次先后受到院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表彰,如 表 18 所列。
表 18 专业教学团队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姓名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奖项名称 优秀班主任 优秀班主任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 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共产党员 教学成果优秀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实施方案 教学成果三等奖: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 微量组分分析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 优秀论文一等奖 扬州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 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学院工会积极分子 学院优秀共产党员 学院优秀教师 全国化学检验工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优秀教师 优秀共产党员 全国检验工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教学成果优秀奖 优秀班主任 就业先进个人 工会积极分子 工会积极分子

授予单位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市教科文卫系统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时间 2010 2011 2010 2011 2010 2010 2011 2011 2010.12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钱琛 钱琛 钱琛 钱琛 龚安华 龚安华 龚安华 龚安华 徐洁 徐洁 徐洁 徐洁 杨瑞洪 杨瑞洪 杨瑞洪 杨瑞洪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土壤学报》编辑部 扬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010.12 2010.12 2010.12 2011 2010.01 2010.07 2011.09 2011.11 2011.09 2011.06 2010.01 2011.12 2011.09 2011.09 2010.12 2010.12

四、教学条件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近几年不断进行改革, 从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向理 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实践课、理实一体化课程比例不断加大,在重视学生知识 掌握的同时,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 为达到本专业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我们按照真实职场情境或真实 企业环境纷围来加强校内外实训平台的建设,已形成校内外相结合的、立体化的

实践教学平台与教学体系。 我系化学工程实训中心和应用化学实验实训中心入选 石油和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范实训基地。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本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包括省级实训基地现代分析测试中心、 环境监测与治理 实训分中心、化学物料识用与分析实训分中心、工业分析实训分中心、化工类等 8 个实训分中心,各分中心内建成了一批设施较为先进的操作型、生产性、仿真 型等多形式并举,项目化、理实一体化同步推进的校内实训室。其主要内容及功 能详见表 19。
表 19 校内实训中心一览表
实训分中心 实验实训室 无机化学实训室、 有机化学实训室、 天平室、化学综合 实训室 喷雾干燥塔、 流化干燥塔、 流态化演示设备、吸收解 化工单元过程 实训分中心 干燥吸收精馏过滤 萃取传热流体输送 反应器实训室 吸联动装置、精馏装置、 各种过滤设备、转盘萃取 塔、反应器装置、各种加 热设备、流体输送设备、 伯努利方程试验设备等 电子天平室、高温 工业分析实训 分中心 室、物理常数分析 实训室、常量组分 分析实训室、微量 组分分析实训室 环境监测实训室、 环境监测与治 理实训分中心 水处理综合实训 室、大气处理综合 实训室、固废处理 综合实训室 大气综合采样器、各种便 携监测设备、生活污水处 理单元及典型工艺流程装 置、大气污染处理单元装 置、垃圾填埋场模拟装置 等 84.80 710 标准实验台,电子分析天 平、 分析装置及玻璃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等 251.24 1900 常量组分分析实 验、微量组分分 析实验、分析综 合实训 212.60 1210 单元过程实训、 职业技能培训与 鉴定 标准实验台,半自动电光 天平、各种玻璃仪器等 21.33 900 主要设备 设备总值 (万元) 占地面 积(m2) 功能 化学品初级合 成、分析检验、 化学原理综合实 训等

化学物料识用 与分析实训分 中心

水/气环境监测、 水环境综合治 理、大气污染综 合治理、固体废 弃物处理 水处理单元仿

化工仿真实训 分中心

环境/化工仿真实 训室

电脑、仿真软件等

真、工业分析仿 62.6 600 真、化工系统仿 真

化工模型展示 及管道拆装实

化工模型、管道拆 装、设备拆装实训

炼油厂模型、 合成氨模型、 各种阀门模型、拆装设备 26.70 450

模型展示、拆装 实训

训分中心 化工设计实训 分中心

室 化工设计实训室 气质联用、高效液 相色谱、二氧化碳 超临界萃取、傅里 叶变换红外光谱、 原子吸收光谱、原 子荧光光谱、ICP 光谱等分析室 总计

及工具 电脑、打印机等 15.70 150 仿真 CAD 设计

微量组分分析实 各大型分析仪器 验、职业技能培 768.70 800 训与鉴定、对外 服务

现代分析测试 中心

1443.67

6720

/

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可通过学院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及 考核,取得与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相一致的技能等级证书,表 20 是本专业相关的 技能鉴定站名称。
表 20 专业技能鉴定工种一览表
鉴定内容 序号 职业技能鉴定站(所)全称 工种 1 扬州工宛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 化工总控工 初级、中级、高级 国家 省市部门 化学检验工 等级 初级、中级、高级 级别 国家 部门 省市部门 建立单位

(二)校外实训基地运行良好
我院依托扬州及周边地区石油化工、制药、环保企业众多的区域优势,积极 与技术力量雄厚、规模较大、运转良好、毕业生就业较多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为本课程进行现场教学、工厂实习、顶岗实习等教学活动提供了保障。 近几年来,本专业先后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公司、扬州联环药业集团、扬州 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等 15 家单位建立了紧 密型合作关系,其中深度合作企业 4 家,形成了全面的、稳定的环境监测与治理 技术专业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来接待学生 315 人次。 近三年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利用情况如表 21 和表 22 所列。
表 21 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
序号 1 单位名称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公司 学生实习 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备注 深度合作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扬州联环药业集团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扬子江药业集团 扬州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江苏索普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长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扬子石化-巴斯夫责任有限公司 姜堰市扬子江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化集团金陵石化公司 南通江山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齐鲁石化供排水厂 扬州联澳生物医药有限公司

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工厂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顶岗实习、毕业论文指导

深度合作 深度合作 深度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一般合作

表 22 校外实训基地使用情况一览表
实习内容及使用时间(人数/总天数) 序号 1 2 3 年度 2009 2010 2011 工厂实习 40/200 68/680 39/390 顶岗实习 24/1800 33/2475 28/2100 毕业论文 24/840 33/1155 28/980

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利用方面,我们始终把校外实习或实训与教师业务提 高、学生就业、为企业服务紧密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员工互融,互助,互惠, 通过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 份互兼,帮助企业构建各级学习型组织等措施,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和竞争力,调 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与相关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 从 2009 年起,多家企业选派员工与我院教师共同对学生教学,学生在校期 间会被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工厂实习或顶岗实习, 由企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 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贴近岗位实际,体会真实的职业氛围,并要严格遵 守相关企业的规定,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要求自己,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熏陶,提高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证了知识的实用性, 更有利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养成。 本专业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锻炼情况见表 23。

表 23 青年教师赴合作企业锻炼情况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姓名 钱琛 钱琛 龚安华 杨瑞洪 徐洁 工作单位 扬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扬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都区环境监测站 中石化齐鲁分公司 江苏索普集团镇江振邦化 工有限公司 2011.07-至今 进修时间 2009.07-2010.05 2010.05-2011.09 2010.07-2011.09 2010.07-2011.12 锻炼形式 访问工程师 访问工程师 访问工程师 访问工程师 访问工程师

(四)图书资料、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丰富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中心楼总建筑面积 1.58 万平方米,开设了 第一流通阅览室、第二流通阅览阅室、报刊阅览室、过刊室、电子阅览室、读者 服务部、特藏室和自修室,有阅览座位 1500 座,其中电子阅览座位 108 座。 现有馆藏纸质图书 57 万余册、中文期刊 1000 余种、报纸 100 余种,本地镜像数 字电子资源 10T;馆内设有多个借阅一体化的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 览室、课题研究室、书吧、展厅、报告厅、编目室和中心机房等功能用房。图书 馆功能设置完整、 内部布局合理、 空间利用有效、 读者学习方便、 环境设计优雅、 设施装备先进, 充分体现人性、 生态和数字的设计和建设理念, 为读者提供轻松、 舒适、方便、宁静的学习环境。图书馆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使用汇文文献信 息服务系统,在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期刊管理、检索、统计等业务 流程上全面实现计算机管理,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已经初步实现。我馆采用 流阅合一、 师生合一的现代理念, 实行全开架、 适度分科的管理模式, 方便读者, 利于管理。 我院建立了千兆以太网,在学校宽带信息网络的支持下,所有教室、办公室 和学生宿舍都接通了宽带网, 所有可公开的教学资料验证身份后可在网上查阅和 部分下载,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网上教学交流、答疑,具有良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学院建立在先进的计算机系统及海量资源存贮器的基础上,维普数据库、万方数 字化期刊系统、 超星数字图书馆、 中科考试库等优质电子资源全部实现要地镜像, 存储容量已达成 12T。我院还建立了与各大院校图书馆之间的网站链接,通过校 园网与教育科研网联接,为学生提供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数 字图书馆等在内的多处资源。 同时, 本专业已经有 4 门专业课程建立了网络学习平台,课程相关的课程简 介、课程标准、授课教案、多媒体课件、学习案例、试题库、自我测试、参考图 书资料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 同时链接了兄弟院校环境专业精品课程网站、专业 论坛土木在线的环保论坛等,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 Internet 查询资料,还可充分

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参加学习讨论等。 本专业精品课程网站建有《化学及生物物料识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 、 、 制与治理》《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等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网络课堂,相关网 、 址:http://skyclass.ypi.edu.cn/sc8/。

五、教学管理与教学改革
(一)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分工明确 化学工程系教学管理工作,实行“学院—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在主 管院长的领导下,教务处负责全校的教学管理工作,系部、教研室具体实施教学 管理。 学院成立了以副院长为组长的院教学督导组, 设立了院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 (质监办) ,化学工程系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系教学督导组,聘请了一批教学 和管理骨干参加教学督导工作,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教学质量评价 和监督,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教学的 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2、教学管理制度健全,教学组织科学,教学文件齐备,档案管理规范 本专业严格按照学院制订的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规范》《扬州 、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办法》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材 管理工作条例》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教学,并采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管 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每学期系部统一制订教学进程表,充分调配系内各类教学资源,教学主任主 管教学进程的实施,教研室负责相关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师实施具体教学过程, 教学组织科学规范。 系部十分重视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实训)教学标准(大纲) 、授课计划、 教案、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实习指导书、毕业论文规范、试题库等一系 列教学文件的建设。加强教师教学实施过程资料的收集,各类教学日记试卷,教 学结束后的资料处理(实验室使用记录、报告、教学日记、试卷、成绩单教学总 结课程总结等) 、收集和存档,均取得了明显成效。 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教师授课计划、教案、听课记录、教研活动记录、 试卷、教学任务、实验指导书、设计任务书、学生考勤表、试卷分析表、教学日 志等各项文件齐全。 3、重视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完善

(1)建设了全程监控、全员评价的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学院成立由院领导牵头、院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教务处等职能部门 和系部负责人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领导小组, 在教学质量监控保障领导小组 领导下开展评价工作。化学工程系成立相应的由系部领导、教研室主任和兼职督 导员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小组,采取教学检查、督导听课、教学文件审批、试 卷检查等形式,形成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实施主体,教研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 的组织管理形式多管齐下,立体交叉的质量保障管理体系。 具体质量标准如下: 1)确保教学资源质量,如教室、教学设备、实训室等条件的完备性、先进 性。 2)保证师资队伍质量。教学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队伍,取决于教师的教学 水平、学术水平以及对教学研究工作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对教学的投入是难点与关键, 包括师资的结构水平、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的高低 等。 3)确保教学计划及实施过程质量。包括教学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培养目标 的合理性、知识与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及培养特色等因素。 4)保证课程质量。包括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课程与基础或先修课程的关 联、课程的安排、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应用性等。 5)保证教学过程质量。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方式方法与技能、教师 的教学态度、对学习的指导作用、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的指导、作业环节及考试 环节等。 其次, 建立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建立学院、 系部两级质量监控和管理系统。 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 教务处代表学院对教学活动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化学工 程系建立了二级督导与各教研室进行内部教学质量监控。 对教师的教学水平采用 多元化评价。 1)学生评教:采用网上评教方式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行评价。 2)同行评价(教师互评):同行评价可以在教学观摩之后,在学院专用网络 平台上进行评价。 3)系部评价:系部和教研室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和教师的意见, 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常规检查,总结经验,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并作 为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4)学生信息员:对于学生信息员反映的信息,及时反馈给有关单位和教师, 并作为学生评教的重要依据。 5)学院专职和系部二级督导员通过听课,全面了解、检查教学管理、教学

改革、师资队伍、教风、学风、教学效果、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服务质量 等各个工作环节,从而全方位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立三方独立评价的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 在组织机构上并列分设 教务处和质监办,互不隶属,形成了院长、教务处和质监办、系部、学生四个层 次的教学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 导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校长信箱制度、优秀教师奖励制度等多项 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通过评比和反馈的方式,使由于监督措施的有效实施而产生 的效果更加直观化; 增强了师生对教学质量监控措施的信任程度和认可程度,从 而形成了整个教学质量监控措施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 历年来学校重视加强教师教学文件的检查和管理, 采用“三次四层”教学资料 检查,三次为期初、期中、期末检查;四层为教师自查、教研室互查、系部检查、 学院检查。各级及时反馈相关教师,督促教师整改,系部把教师教学规范的执行 情况作为教师年度工作质量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教学改革
学院从 2009 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教学改革,广泛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 动”教学内容,进行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在学生职业能力、职 业核心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职业能力的提高。 1、开展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内容为主的教学改革 (1)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开发、教材建设、学生能力培养、校内外实训条 件建设等都是与企业合作共同完成, 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都是根据企 业岗位需求、企业人才培养标准而选择的,在学校组织实施教学后,再与企业生 产实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企业真实的任务过程, 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学生 毕业后能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组织教学时注重学生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 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知道怎么做,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有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才能让学生既知其然又知其之所以然。 (3)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与学 专业核心课程是以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任务工作过程为依据,学生 作为课程学习的主体,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在做中学、学中做。 在课程教学组织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布置了工作任务后, 主要由学生利用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完成本次任务的方法、 查阅的资料、 做好计划,

并独立或与小组成员一起共同初步完成任务; 在教师的组织下, 经在班级的展示、 班级同学的互评、教师的点评,修改与完善工作任务。 (4)形成以工作过程为中心、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专业核心课程以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为中心,采用“教、学、 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学组织是以行动为导向,按 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 行组织教学:明确工作任务要求和能力目标、分析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确定 解决工作任务的方案, 在职业环境中实施完成工作任务、检查工作任务完成的质 量、评价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 (5)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组织实施教学 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设备、真实产品、真实工艺、真实行业 规范、真实工作岗位为原则的教学环境下进行教学,学生是“企业员工”,教学情 境以企业的员工职责、劳动组织形式来设计、管理。完成任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 设备、场地都有责任人,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从而能够不断积累 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社会能力和 方法能力,使学生快速成长为企业真正需要的员工。 同时制作示范教范教学视频作为教学资源的有效补充,生产和教学一体化。 3、多种教学方式的应用 随着专业核心课程类型的改变,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实 施,强调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激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主动性。 (1)项目导向教学法 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多个项目,每个项目之间有难度递进的关 系, 学生通过逐步增加难度项目的学习, 掌握分析、 监测及治理方面的专业技能。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必须独立进行工作计划的制定,自主决定实施,处理工作过 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完成任务情况和学生在完成项 目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头脑风暴法 在教学进程中, 合理利用头脑风暴法,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 引导学生参与到项目中,发挥团队优势,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用引导文和任 务书的形式预先布置工作任务, 学生提前独立通过查阅资料和技术资料分析,初 步完成任务。 在老师的组织下, 各位学生畅所欲言, 把自己分析的结果展示出来, 最后由老师总结,把大家的想法汇总形成最佳的结果。 (3)引导文教学法 在项目各个工作任务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引导文教学法, 在每次课前以引导

文及任务书的形式布置下一次工作任务的主要内容、完成工作任务的思路。在教 学中,学生从引导文中所提供的教学课件、教学讲稿、应知应会试题、指导书、 标准等素材中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 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并在整个过程中完成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 力的锻炼。 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包括自主学习、 团队合作、 交流沟通等传统教学方法中未能涉及的职业能力有很好的效果, 大大提高了学生 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任务驱动教学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与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展 开的。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设计了多个工作任务。教师以引导文、任务书的形式把 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从工作任务的分析、查阅标准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实施 计划,完成后的评价,都是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组织、引导、辅导等作用。 学生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 理解及掌握相关知识的应用, 同时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学习变成了学生的主动行为,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4、考核方式的改革 1)考核内容的选择。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环节)目标要求,又有利 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专业主干课程中 还要结合化学检验工职业资格要求,做到既考知识(应知) ,又考技能(应会) 和素质。 比如在专业主干课程 《环境监测》 的理论考核中, 结合了课程标准要求、 化学检验工中级应知、 应会标准以及包含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方法等几部分—— 方案设计、监测采样和样品分析操作(应会) ,结果计算与结果判断等(应知) 、 同时还有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自主学习、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等(素质) 。 2)考核方法的选择。根据课程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如闭 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 论文、 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等。 比如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技能基础类课程中, 采用理论考试 (闭卷或开卷) 考核学生对化学分析或仪器分析方法在分析基本原 理中使用的知识、 采用口试形式考核学生在技能训练中的操作执行情况、技能操 作主要是考核学生分析检验操作的规范性、分析结果质量、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 的考核等,通过以上考核的结合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3)重视过程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表现的工作态度、 团队合作、与人交流沟通、工作场所的素质考核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 素养和安全) 的评价; 工作过程中学生所展示的学习能力、 方法能力、 思考能力、 创新能力的评价。 培养监测与治理能力的所有课程都采用了过程性考核,目前过

程性考核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4)考核主体的变化。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采用资讯 →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组织教学, 要求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初步 完成工作任务, 这部分的主要是由学生完成考核工作,主要涉及到完成任务的主 动性、工作态度、组织纪律性、团结协助、沟通能力、自主学习等方面;在课堂 教学过程中和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质量的考核由专业教师完成, 两者的合成构成学 生完成某一工作任务的考核评价最后得分; 实践性环节的考核主要由兼职教师组 织实施。 5)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形式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来确定,重点考察学生 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实施模块式(理论+技能)考核。理论模块以闭 卷为主,间或采用开卷考试、论文与答辩、案例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技能模 块以过程式考核为主,间或采用实验设计、课程设计、实际创作、动手操作、模 拟项目及职业技能鉴定等形式:综合成绩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 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这样更全面的考查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 6)注重反馈机制 考试结束不意味着学生本门课程学习的终结,通过考试,学生可发现自己在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通过考试成绩分析,可发现学生在知识体系、运用知识 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素质方面的情况,从而发挥考试的预 测及诊断功能。 教师要将考试成绩分析与学生进行交流, 使教师和学生从中受益。

(三)社会服务能力
充分利用本专业教学资源优势及学院区位优势, 现代分析测试中心设立专门 的组织机构,进行实验室资质认证、设备计量认证、人员资格认证,达到对外承 接分析测试的要求。 努力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围绕扬州 化工园区、宁镇扬泰沿线的石化、农药、制药、精细化工、钢铁产业基地等相关 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进行在岗培训与技能鉴定;利用专业教学资源优势与扬州及 周边职业院校合作教学,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为其它兄弟院校提供专业师资培训, 提升本专业在行业、企业和同类院校中的影响力并起到示范作用。 (1)2009 年起到 2011 年连续三年承办全国影响最大、参赛人数最多的化 学检验工技能大赛,学生高职组每年一次,职工组每两年一次,每年接待学生参 赛近 200 人,职工参赛近 80 人,年收入 10 万。 (2)2008 年起连续承办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委托的水平高、广受欢迎的 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化学检验工技师培训班, 为兄弟高职院校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和 支持,每年培训全国各地高职院校教师约 60 人,年收入 10 万元。

(3)利用本专业的丰富教学资源,为扬州及周边行业企业提供样品检测服 务,检测样品数量每年达 100 个,年效益 5 万元。 (4)以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为基础,建设现代分析测试技术服务中心, 依托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在药品分析、环境样品检测、 工业产品分析等方面为产品质量保证和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 密切与区域内 重点化工企业的技术合作关系,鼓励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服务, 年科研服务到帐资金 10 万元。

六、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声誉
(一)重视招生工作,专业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学院通过江苏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站、江苏省教育厅门户网站、电视—江苏 教育电视台《支点》栏目、网络——江苏招生考试网、中国教育在线、行业媒体 —〈 〈江苏考试报〉〈 、〈中国高考大黄页〉、学院自制媒体—招生宣传材料、招生 〉 信息网、部分外省市的媒体宣传我院前一年度各专业省内、省外录取情况、新生 报到率、我院的办学规模、实力、历史、师资力量、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水平培 养评估优秀等次高职院校、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承办全国化学检验工技 能大赛、 学院取得的各种有一定影响力的荣誉; 宣传我院地处长三角地区的区位 优势,彰显我院的办学实力,同时对化工、建筑、机械、电子等特色专业、国家 重点专业和新增专业进行重点宣传; 我院项目化教学改革、 素质教育方面的特色、 成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方面的优势。 化学工程系组织学校老师到江苏省各地区进行招生宣传、与生源质量较好、 报考我院学生较多的中学签订友好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学生到原籍 地进行招生宣传;参加省内组织的报名资讯会。学院、系部通过多种形式广为宣 传,增加了学院的知名度,我院的填报志愿人数大大多于招生数。 近三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新生报到率见表 24。
表 24 近三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新生报到率
序号 1 2 3 年级 2009 2010 2011 录取数 73 45 51 报到数 68 42 48 报到率 93.2% 93.3% 94.1%

(二)建立就业保障机制,就业质量高
1、强化过程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在就业工作中,我们非常重视过程管理,实行就业工作周例会制、就业率周 公告制、就业合同周审核及送达制,就业率预警谈话制。通过例会了解情况,发 现问题,统一思想,交流研讨工作。通过与班主任、学生主管个别谈话从而深入 了解就业状况,有针对性进行就业指导。通过和未签约学生的集体谈话,深入了 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就业心态, 进行个性化的就业辅导,以确保就业率工作目标 的实现。 在企业来化学工程系招聘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招聘单位的审核,就业信息的 发布,采取班主任、系部网站、班干部三管齐下的方式,确保招聘信息的有效传 达。接待每一家招聘单位,我们都落实“六步到位”的策略即:“事先联系进行接 待、发布信息组织报名、做好宣传适时指导、确定时间布置场所,公布结果通知 面试、联系上岗组织追踪”,从而掌握了学生就业和用人单位聘用的状况,从而 确保就业率、签约率和就业质量。 2、建立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我们还在就业服务工作上有所创新,建立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极大提 高了系部就业单位管理效率与就业服务水平。当就业单位信息量较少时,通过办 公软件就可以进行信息管理, 但是经过几年的积累,就业单位的信息呈现几何级 的增长,开发就业单位数据库管理系统就成为系部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的必然要 求。机械系就业据库管理系统登记了用人单位详细信息,包括了单位信息、岗位 信息、接待信息、录取信息。相关数据可以方便的导入、导出,还可以提供查询 功能。 就业单位数据库系统在不断动态完善,从用人单位第一次联系就做相关记 录,一直到最后录取学生名单确定过程中,并对用人单位接待过程进行总结,为 今后完善毕业生就业方案,及时调整就业服务方案设置,提供依据。 此外, 获取和发布信息也是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与各方面的 交流与合作,采用网络、电话、信函等多种形式,实时采集、更新有效信息,科 学地分类、统计、分析,不断增强信息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利用 QQ 群、电子邮 件、宣传栏等多个渠道,及时、快速地发布就业信息,有效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 与渠道。 3、加强就业基地的建设 为加强毕业生就业基地建设,化学工程系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充分利用 行业优势,利用专业建设、培养方案研讨等行业活动,增强企业联系,巩固行业 阵地。 二是构建社会实践基地、 教学实践基地和就业基地相结合的就业市场开拓 模式,通过一、二年级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和三年级的顶岗实习环节,有机地将 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三是与扬州化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人才服 务中心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与就业基地,利用园区人才中心辐射影响力,扩大与园

区企业合作面。四是借助校友资源,建立长期的人力资源供需协作关系,拓宽就 业渠道。
表 25 本专业毕业生近三年就业情况统计表
序 号 1 2 3 每年 9 月 1 日前 年度 学生数 就业数/就业率 48/100% 48/100% 64/100% 协议就业数/ 协议就业率 40/83.3% 37/92.5% 62/96.9% 每年 12 月 31 日前 就业数/就业率 48/100% 48/100% 64/100% 协议就业数/ 协议就业率 44/91.7% 40/100% /

2010 2011 2012

48 40 64

(三)学生职业能力水平
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开展大量的素质教育讲座,从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 质提高到学生的就业指导进行全面的培养;通过开展社团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不 同类型的社团, 使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职业能力水平的提高;通过 开展公共选修课的形式,给学生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渠道充实自己的知识, 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通过学生心理咨询工作的开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职业能力 水平提供保障。
表 26 近三届本专业毕业生毕业素质一览表
人 数 48 40 30 34 64 英语合格率 合格数 45 37 28 33 61 合格率 93.8% 92.5% 93.3% 97.0% 95.3% 计算机合格率 合格数 46 38 27 32 59 合格率 95.8% 95.0% 90.0% 94.1% 92.2% 技能证书获证率 合格数 48 40 30 34 64 合格率 100% 100% 100% 100% 100%

届数

班级

2010 2011

0701 环境 0803 工分 (环境) 0901 环境

2012

0902 环境 合计

表 27 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学生获奖情况统计表
序号 姓名或团队 梅花 年级 2007 级 获奖情况 “扬农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个人一 等奖 “扬农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团体一 等奖 获奖时间 2009 年度

1

2

代表队

2007 级

2009 年度

3

范丽娜

2008 级 2008 级

“工苑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个人一 等奖 “工苑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团体一 等奖 “扬农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个人一 等奖 “扬农杯”全国职业院校化学检验工大赛团体一 等奖 第一届“扬州技能状元”大赛暨第一届“江苏技 能状元”大赛化学检验工选拔赛一等奖

2010 年度 2010 年度

4

代表队

5

张盟

2009 级 2009 级 2010 级 2007 级 2007 级 2008 级 2008 级

2011 年度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2010 年度 2010 年度 2011 年度 2011 年度

6

代表队

7 8 9 10 11

陈晨

吴静 张雪 郗晓婉 赵云龙

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院级优秀毕业论文三等奖

(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专业采用寄发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企业对毕业生评价。调查表设计了 15 个方面的问题:遵章守纪、敬业精神、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 力、 社交能力、 团队协作精神、 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等和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 在 2012 届毕业生的综合评价中,收回有效问卷数 64 份,现将数据统计如下。
表 28 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表
有效 问卷数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64 人数 50 50 40 39 39 36 38 26 18 20 17 38 15 18 评价 满意 比例 77.8% 77.8% 63.0% 61.1% 61.1% 55.6% 59.3% 41.2% 27.8% 30.9% 25.9% 59.3% 24.1% 27.8% 人数 14 14 23 25 25 28 26 41 39 44 47 25 47 46 较满意 比例 22.2% 22.2% 35.2% 38.9% 38.9% 44.4% 40.7% 64.8% 61.1% 68.5% 74.1% 38.9% 74.1% 72.2% 不满意 人数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1 0 比例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1.9% 0.00% 0.00% 1.9% 0.00%

项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政治思想 职业道德 奉献精神 工作责任心 组织纪律 上岗适应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 组织与管理能力 文字与口头表达能力 公关能力 创新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 外语能力 计算机应用能力

15

工作实绩

64

36

55.6%

28

44.4%

0

0.00%

各用人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归纳如下: (1)毕业生在遵纪守章、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评 价都较高,用人单位对专业毕业生的总体评价比较高。 (2)毕业生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政治素质高,工作中吃苦耐劳,勤学 好问,上进心强。能较好的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付之于实践,能够虚心向前辈学 习。但在创新能力、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评价方面,评价“较满意”的比例 为 70%以上,专业应加强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学院还要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他们的应变能力、交际能力、 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使毕业生不仅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同时也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4)希望学校增加学生企业实习时间,增强毕业生岗位实践能力。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开设以来,有一大批毕业生在各行各业表现突出。 下面列举几位。见表 29。
表 29 专业毕业生典型代表
姓名 季华 李彩娟 王立新 潘健 刘永兴 缪友昌 性别 男 男 男 男 男 男 工作单位 扬农股份有限公司 扬农股份有限公司 中石化南京化工有限公司 泰兴盛铭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镇江中油京惠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扬州天辰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工作岗位 销售总监 管理部副主任 检验部副主任 总经理 总经理 总经理

第三部分

专业建设特色

一、“三段四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院“双导向四融入一驱动”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智力融入专业建设、企业 标准融入课程建设,构成能培养有高技能、有发展前景、有迁移工作能力的、以 真实生产任务为载体、 与生产过程能力要求相一致的“三段四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和体现了“素质基础、能力核心、工作过程、双证融通”的基于“环境监测与治理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 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综合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虚拟企业(车间)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 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本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部

分来源于企业的典型产品或典型任务, 在教学过程中所有工作的任务都是在虚拟 的真实岗位中完成——教室与车间合一;引导文、任务书布置工作任务时和学生 在完成工作过程中的指导体现了教师的双重身分——教师与师傅合一; 每个任务 既有方案制订又有实施操作——理论与实践合一; 每个工作任务与其工作岗位相 一致; 以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的员工身份完成工作任务,并得到考核评价——学生 与员工合一。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
(1)聘请企业生产一线技术人员,参加实训基地方案论证与建设,依据生 产单位环境监测与环境治理作业流程和“真实的”生产环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 携 手企业建成环境监测实训室和环境工程实训室, 共同开发环境监测、 水处理技术、 环境工程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性实训项目。 (2)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一方面要满足校内不易实现的实践条件要求,满 足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的互补性要求,为顶岗实习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按照教学 要求,在校外实习基地安排教学项目、指导教师、教学条件和考核与管理。 (3)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为项目化教学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支持与保障。 项目化课程在教学实施中实现了“教、学、练、做”一体,将“学习”融于“生 产”过程之中,为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对学生开展了环境监测工、化学分析工、污废水处理 工等技能鉴定,面向社会开展培训与服务。

三、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促进地方企业员工素质提升、 校企合作与学生就业“三赢”
省级现代分析测试中心的建成、 全国石油与化工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全国示 范性实训基地的授牌, 不仅为周边院校教师和环保企业员工的分析检验技能的培 训提供了支撑, 而且建立了与参加培训的相关环保企业的联系、促进教师与之合 作,也为学生顶岗、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组织本专业部分学生参加环保运 营培训,增强学生在环保行业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部分
一、存在问题与不足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师资队伍结构,特别是专任教师年龄结构、兼职教师的数量不利于专业 的长远发展。 2、虽然有多门院级精品课程,但有显著标记的教学成果很少。 3、专业对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技术服务能力、产学研 合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三段四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还要不 断深化,项目化课程的开发、工学结合特色的教材建设还不够。

二、整改措施
1、加强师资的引进、培养、聘用 着眼于专业长远发展, 重点引进高学历和企业经验丰富的青年教师,并加大 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加大对校外合作企业派出学习的力度,并在经费上予以保 证; 在化学检验工培训及考试中心开展工作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联系 合作,建设专业兼职教师库,并动态调整适应专业的发展。 2、进一步学习国内外先进的高职教学理念,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加强与高职院校的交流,找出差距,尽快改进,不断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研究能 力,向院级和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教学成果奖努力。 3、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申报院级以上科研课题、聘请行业专家交流 本专业技术发展方向、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送专业专任教师到研究院所做访 问学者、创造条件鼓励年青教师进修,提高专业研究能力,逐步提高专业技术服 务能力。 产学研合作是专业建设与发展中非常关键的因素。一方面国家政府要出 台校企合作的政策, 激发企业参与高职院校教学的积极性;一方面学院探索校企 合作的新模式, 吸引企业参与学院的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专业教师不断提高业务 能力,参加企业技术开发,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为企业培训员工;在企业申 报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再一方面,专业要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广泛 为企业所需要的合格员工。 4、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三段四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还要不断在教学实 践中完善。课程开发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步实施,计划每年完成一门专业核心 课程的开发,每年完成一门核心课程的建设工作,在课程开发的同时,校企合作 编写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做”一体化的立体教材。在开发和建

设过程中将采用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组织开发和建设团队,编制建设 计划、建设大纲、建设团队分工等工作。专业带头人、特聘专家、企业技术骨干 和一线能工巧匠作为专家审核课程开发的合理性、与职业能力的相适应性。


本文标题: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书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216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