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我的读书故事-我的读书故事

发布时间:2018-01-08 所属栏目:小学作文

一 : 我的读书故事

  我喜欢读书,大概是因为书中总能找到许多令人惊喜的发现:思想·智慧和凝练:总能让人产生难以释怀的体验:激情·欢畅和快乐。那些充满灵性的美文佳作,妙语连珠总能给人余香满口之感,让人回味无穷。

  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母宁斯基说过: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们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是啊,从一定的意义上看来,一个人的精神腾飞史,就是这个人的阅读史

  之前的我一提到读书就头痛,因为我最不爱读书了,甚至连童话故事都不爱看。爸爸妈妈煞费苦心的给我买书、借书,可都被我一一拒绝了。我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可我连书皮都懒得看一眼。无论爸爸妈妈怎样说,怎样吵,都无济于事。父母对我读书的态度太失望了。

  而现在的我,见到一本好书,便会让爸爸妈妈给我买。他们都很奇怪我的态度会转变的如此之快?这一切都源自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对读书有了极大的兴趣,不仅书架上的书看完了,妈妈爸爸新给我买的书也看完了。渐渐的,我对文学名着和哲理性的书越发越喜欢,像《四大名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心灵鸡汤》,《再苦也要笑一笑》……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爸爸妈妈高兴得不得了。我也发现了读书的益处是那么得多。

  现在,尽管小学生活非常紧张,但我仍然不会压缩读书的时间,因为它简直成了我精神的脊梁。没有书,我的生活会黯淡无光,我成长的脚步会有慢又沉。

  书推动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数字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书是全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会始终记住冰心奶奶说的那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我爱读书!

    六年级:王浩

二 : 我的读书故事

我很爱读书,比如说我看过《马小跳系列全集》。如果你不喜欢看书希望你能从“马小跳”看起,“马小跳”不但故事节生动,而且很搞笑,“马小跳”书后就这样一句话---跟着马小跳,不跳也会笑。下面聊一聊我的读书故事吧。

那是我八岁的时候,那会我最最最喜欢看“马小跳”了。有一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就坚持要等爸爸回来,可是妈妈说太晚了,要我早点休息,无奈我只好悄悄的把门关上,把灯开着看书,这时又从隔壁房间传来妈妈的声音:“快点把灯关了睡觉。”哎~~~~~,我唉声叹气的想:把灯关了,那我就只能乖乖睡觉喽。

上床时我灵机一动:拿上电筒在被子里看书不就成了嘛!哈哈!真是个好主意呀!于是我就拿了电筒关上了灯,生怕被妈妈发现,蹑手蹑脚的趴在被子里看起书来。 “嘭!”门开了,“咔”门又关上了,我想一定是爸爸回来了吧,妈妈就急忙打开我的房门(好久没见到爸爸了,妈妈怕我太想爸爸了),说道:“彦君,爸爸回来了!”(这会儿我真在被窝里急忙的收拾着呢),妈妈见我没反映,把被子一掀:“好家伙,我让你睡觉,你躲在被子里看书啊!”我不好意思的望着爸爸。(后来妈妈说这样的姿势和光线下看书对眼睛不好哦,你们可别学我。)

大家说我是不是很爱看书呢?

三 : 我的读书小故事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不知从哪里记得这两句诗,时时想起的原因,是因为我常常体验到读书的乐趣。

说也来怪,小时候经常写命题作文,现在想起来还会有点余悸。记得什么“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最佩服的1个人”、“在上学的路上”等等题目,完全是一些成人的口气,不大切合孩提时代我们接触到的东西。上了高年级,老师便教了我们作文的体裁,什么小说、散文、诗歌之类的。记得当时大家都喜欢情节悬念的小说,觉得读起来很吸引人。一本新课本刚发下的时候,都争着翻看,就是为了找些有趣的故事。而这些文章大多都是节选的,读完后总觉得余意未尽,于是很期望语文老师能早点给我们讲授这篇课文。然而真正上起来,仿佛却没有期待中的精彩,倒有了些许失望的情绪。

真正在小的时候能记下来的倒是一些琅琅上口的诗歌了,“远看山有色,静听水无声。春去花都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的诗歌美,像谜语一样吸引孩子,而现在默诵起来更觉得哲意深远。每天早上教室里就是一片琅琅书声,大多数同学读的都是诗歌。不过诗歌我终究没喜欢上,大抵是因为缺乏做诗人的气质吧?老师也提醒过我们,说是不要“唱忘嘴歌”,即使诗歌溜口,没有深刻认识也是很容易淡忘的。

平时的时候我也看过不少小人书,纸张的质量一般都很差,画上也尽是些粗犷的黑线条,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它在班上受欢迎的程度。读书为我的少年增添了许多乐趣,我也渐渐体会到了“知识”的力量,要知道有些小伙伴们对我佩服的不得了,这可是很多大个子用他们的拳头都换不来的。当然,我也为这种“力量”支付了合理的代价,在初中的时候,我的眼睛就近视了。这是我多年在黑暗中坚持奋斗留下的结果,我欣然接受了,甚至心中还有1种不可名状的窃喜——我成为我们家唯一1个戴眼镜的人。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上师范的时候,我终于开始读中国人写的书。先是4大名著,接着就是唐诗、宋词,古文观止之类的。甚至开始模仿写古体诗,文言文,也满篇之呼也者的,渐渐的喜欢用一些深奥难懂的成语、典故,引用一些不常见的名言和华丽的句子去装饰内容干瘪的文章,达到唬住别人的目的。记得在一篇论述为什么“师夷长技以制夷”会失败的作文中,我旁征博引,意气奋发,一口气用了40几个成语和数10个典故,光《清史》就引用了3次,简直想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目的。而语文老师在阅卷后也打了58分的高分(满分60),让我的虚荣心一时膨胀到极点。

一位教育家说过:“1个人不爱读书,不爱与书作伴,是真贫穷,是真孤独。”这话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我已经是一名教师了,渐渐明白能读书真好。

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任何一门学科教学皆如此,“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当是教师共同的追求。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读书风气最能影响学生和社会的风尚。只有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读书的学生,才能营造出整个社会热爱读书的良好氛围。热爱读书的教师,是社会的一笔无形资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你的学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断地丰富着,如果学生深信你今天所讲的不是重复昨天讲过的话,那么,阅读就会成为你的学生的精神需要。教师,要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首先要做个真正的读书人。

四 : 我的读书故事

我的读书故事

书是流消的血液,书是灵动的生命,书是无尽的源泉。在书中行走,我感到的是智慧,是幸福,是释放,是温馨的宁静, 是激烈的舞动…………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阅读一本好书,就是跨越时空和空间,同睿智而高尚的人对话,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啊!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并善于从中汲取营养,从而走上了成功之路。一个人的文采好不好来源于他有没有去。同时,我也是一位酷爱读书之人,关于我与书的故事那倒还真不少呢!

有一次,姐姐送我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书。一本《爱的教育》足以让我陶醉,书中讲的是一位意大利小学生写的日记,一个个鲜明形象的人物,其中母亲与父亲,还有哥哥写给“我”的各封信以及姐姐雪维尔写给我的各封劝告我的信。还有安利柯与同学的争吵事迹,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另一本是作文选《名师教你好作文》,又使我提高了作文水平,好词好句又让我得到无穷的知识,使我走上了写作之路。这两本书的出现使我彻底变成一个书呆子,啊!还谈不上是书呆子,而是一位酷爱读书的小书迷。这个“雅号”对于我而言的确非常合适,为此,我看书看到了半夜,就当我很困时,我才肯停下来休息会儿,可当我看一下时间,呀!已经快要到11点了,我怎么看得那么入迷呀!一句话:读书真的可以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

《童话世界》丰富了我的想象力;《百分大王》提高了我的作文水平;《寓言故事》让我懂得了一些人生道理;《茶花女》等一些名著,让我领悟到了大作家的风采…… 虽然我的年龄不大,不懂得什么是真感情,但我曾为《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发出叹息,为《简爱》中的女主人公最终找到了幸福而兴高采烈,更为《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化险为夷,最终取得胜利而欢呼雀跃……面对这一本本好书,让我自己融入书中,走进人物的心里…… 我为我出生在这金色的童年里感到庆幸,感到幸福,感到快乐,而且有书看,从而,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书让我懂得了人生,懂得了智慧,懂得了友谊。从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做出贡献!!!

读书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身边少不了的总是我最好的伴侣——书,要问我为什么喜欢书?我会说,因为书给了我很多,很多,因为有它在,我是最幸福,最快乐,最自由的!同学们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读书使我成长,读书使我进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后我一定要多读书,正如古人所说“好读书,读书好,好好读书”, 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如果你要获得更多的知识,汲取更多的营养,那就从现在起让我们养(www.61k.com)成爱好阅读的习惯,一生都与好书相伴吧!

五 : 我年轻以来买书读书的故事

读书的滋味很美,一篇清新飘逸的美文,读起来琅琅上口,悟起来意境深远,评起来击掌叫绝,忆起来回味无穷,真是美不胜收!

我从小喜欢读书,看得上瘾时,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沉浸在书海里,畅享精神世界的愉悦。

1965年,我上了苏州第一初级中学,可到学校图书馆借书了,一个星期换借一次。可惜好景不长,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图书馆很快被关闭,除了《毛泽东选集》,大部分书都成了资产阶级文艺路线的产物,自然不准它们再出来毒害革命青少年、共产主义的接班人。

直到我去农村前闲散在家的二年,很少再有书读,不知从哪借来《三国演义》,我拼命抓紧时间看,因为约好过二天必须归还人家。家里曾有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本《野火春风斗古城》,也不知翻看了多少遍,以至现在都能背诵经典名段和记得一些细节。家中因怕被抄家,经过销毁后,劫后余生留下的父亲的一些古典文学,几乎都被我读得滚瓜烂熟。

1971年,我幸运地成了苏北乡村民办教师,那会待遇不低,每月12元,年底还能有200元左右分红呢,由此,我有了进新华书店的资本。凡到公社所在地沟子头,必然要到供销社的书柜转转。

记得第一次是买了鲁迅的《且介亭杂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简史》。读后,把英国为什么叫“日不落”帝国,希特勒如何动用190个师,3700多辆坦克,5000架飞机,从2000公里宽阔的战线上向苏联发起“闪电战”,讲给学生听,看着他们聚精会神、目瞪口呆的样子,自己就觉得很自豪。(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到县城大中集,也一定要到新华书店看看。1975年“批水浒,批宋江”那会,我在县城新华书店居然看到了《水传》,上下两册,定价2.95元,我当即掏钱买下。

在农村的日子,我买过浩然的《艳阳天》,还有一部描写抗战时期中朝友谊的小说《连心锁》,等等。这些书伴着我度过了艰苦而又充实的青春年华。

1978年5月初,我回苏州,在齐门小学继续任教后,正逢国家改革开放,出版业渐渐活跃起来,开始出版中国古典小说外国名著。由于“文革”刚结束,百废待兴,十余年未出新书好书,读者久旱逢甘霖,需求极大,自然是洛阳纸贵。

那年夏天的一个周日,苏州观前街新华书店预告售新书,我7点钟赶了去,门口已是熙熙攘攘,到九点,人满为患。书店吓得不敢开门,临时决定发放盖了书店公章的购书条。预约下周天上午8点,凭条购书。

第二个星期天,我7点不到就早早赶去,已经有许多人捷足先到了。

我紧捏住号筹,凭着身强力壮,挤到了窗口。那天窗口只卖两本书,一是《战争与和平》,一是《一千零一夜》,但一人只许买一种,而且没得挑,营业员拿到什么就是什么。我把号筹递进去,她递出一套6本的《一千零一夜》:“5块8毛,快点快点!”。我终于抢到了一套书,流了一身汗,值!

那时,时兴换书。有书就是换书资源。每天下午3点后和周日全天,新华书店门口,就会有人拿着书互换,按书的定价互贴差价。品相破旧一点的书,如果紧俏,也可按原价换。我没书去换,就问人家卖不卖。一个小伙子有本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八成新,愿意卖,7毛钱,我就买下了。从此,我知道了特洛伊战争,了解了希腊神话,知道了万神之神宙斯,还有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这对我以后读高教自考,学外国文学,考高分,也有很大原因。

我刚从农村回城,每月工资是22元(一年后是30.8元,再过一年35.8元,第三年40.8元。再以后,就近百元了,五六年后,工资就是数百元了,现在我退休工资是数千元了。)当时我这样安排:10元生活费,10元固定储蓄,每月留2元零花,基本全用来买书了。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化5.80元买过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如果用当时的书价与收入比,现在的书应该很便宜的。上世纪80年代初,人均工资大都只有五十元,买一部《辞海》缩印本,要化半个月工资。

后来工资渐涨,收入不断提高,加之我一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跳舞,于是我充分发挥爱读书、爱逛书店的嗜好,陆陆续续买了不少的中外名著。家里的书多得可谓汗牛充栋……

总其一生读书,我深深觉得,读书要乘早,年轻有时间有精力有闲钱。如今年龄大了,精力差了,虽然还是每月到市图书馆借阅五六本,但往往看不了几页,头昏了,眼花了,想睡觉了。可怜啊,可悲啊……

我之喜爱书,深受父亲影响。父亲很支持我买书,常说“身无铜臭,室有书香”,年轻时常叮嘱我要多读书,不能做“言语无味,面目可憎”的人。

现在我仍喜欢书,但很少买书了,网络上的信息多得看不了,家里的书也还有不少没看完!

进入2000年新世纪,我熟悉了网络,读书更是方便得不得了,无论什么问题(或事情),只要你想到,一查便知道。知识不再是积累性的记忆,而是熟练的搜索和恰到好处的消化!我因此常常读有所悟,引起思索。稍有触发,便是一则微博,再用心一点写作,就是一篇博客。于是我做成空间日志,发到散文网的短文,也与日俱增,享受其中无穷的乐趣。

书籍,这个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从它身上收获了快乐!快乐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医生的快乐是为病人解除病痛;教师的快乐是学生品学兼优;我以读书为快乐!

这就是属于我的,独特的读书之乐!

本文标题:我的读书故事-我的读书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3196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