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千里马与伯乐-再论“伯乐与千里马”

发布时间:2017-12-31 所属栏目:初一作文

一 : 再论“伯乐与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出自于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无可否认,作者此时所阐述的是识别人才的人和人才之间那种微妙关系,他们在很多时候似乎总一前一后出现,而且识别人才的人(伯乐)对于人才又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当一个时代的“伯乐”稀少时,那么“千里马”不就要“骈死于槽枥之间”吗?这对于那些“千里马”来说多可悲呀!但是,这些“千里马”就只能依靠别人来找你吗?他们自己就不能站出来毛遂自荐吗?一个人才的悲哀莫过自己不具备这种精神啊!

    你我都知道,“伯乐”是个人,一位你我一样的凡人,只不过他熟悉马,了解马罢了。仅此之外,他也没有特别之处,那么,作为你——一匹有日行千里能力的好马。你能把自己的光明前途全部寄托给伯乐吗?你敢保证,你认定的伯乐不会在芸芸众生的大世界里去找其他千里马吗?要知道,世上的千里马不是仅你一匹啊!与其做这样没有把握的选择,还不如自己把才美外现出来,尽管在有些“千里马”和“伯乐”眼中看来,那样做等于自傲,自以为是,但是,只要自己的作法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能让自己有奉献才能的机会,又怕别人说什么呢?好歹自己不枉上天给自己的恩泽,没浪费自己的才华!天底下的“千里马”们,你们何乐而不为?

    一个时代的“伯乐”是有限的,而一个时代的“千里马”是数不清的,因此自然避免不了有大部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可能了,那么既然不被发现,那些“千里马”们就一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吗?答案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千里马”们,在自己没被“伯乐”发现的时候,请你们抛开那份怕他人道长短的心理!做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大智“千里马”吧!

二 : 伯乐与千里马哪个比较重要

作者/林文政(台湾国立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副教授)

毕业于南部某国立大学MBA的小王,当完兵后就到某银行企业金融事业部任职。工作前三年,小王的绩效考核一直只维持在符合标准的程度,直属上司甚至曾向更高一层的主管反映,小王很难被赋予重任。

理由是他常抱怨公司的管理制度有问题,提出的改善意见又多半是不着边际的大道理;直属主管也曾在小王的绩效评估中,写下「创意有余,落实不足,需要增强执行力」的评语。

某次年终考核后,小王的主管和另一个部门的主管对调,小王换了新主管。

跟新主管的第一次开会时,小王一如往常,针对公司的管理流程和制度提出改善意见,砲火猛烈依旧。

不同的是,新主管不但重复小王所提的意见,还进一步问他,「我是否有误解你的意思?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你提的问题和改善意见很有趣,但是因为有点复杂,现在我也无法立即有个答案,这两天我跟你另外约个时间讨论一下,看看我们能否找到一个解决方案?」

两个月后,新主管带着和小王讨论出来的解决方案,在主管会报中提报,获得总经理和两位副总的赞赏,允诺在下半年度试行,效果如果不错,明年元旦正式施行。

会后,小王的前主管独自一人留在会议室里眉头深锁、低头沉思。

主管不懂用人,好人才也能变庸才

小王的遭遇,在历史上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辅佐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的百里奚。

百里奚年轻时才能出众,却因为身为平民,无法在重视贵族的楚国里,有入朝为官的机会。于是,百里奚只好离开家乡,先后来到宋国和齐国寻求机会,可是都没能获得重用,辗转多年,一路乞讨,直到在齐国遇上老朋友蹇叔。

蹇叔非常欣赏百里奚的才华,将他介绍给虞国国君,在虞国入朝为官。不幸的是,他碰上了贪财又昏庸的君王,当晋国借道攻打自己的邻国虢国时,百里奚苦劝君王不要答应却无效,结果晋国灭了虢国后,回头也将虞国一起灭了。

虞国灭亡后,百里奚遭晋国俘虏,被当成奴隶,并随着晋国公主陪嫁给秦穆公。在去秦国的途中,他逃回了故乡楚国,当时的楚国君王听说他很会养牛,就让他放牛。

正当百里奚经过几十年的列国游历,似乎又回到原点之际,适逢秦国新任君王秦穆公胸怀大志,大举招贤纳士。

秦穆公听闻百里奚贤能,想用重金赎回在楚国放牛的百里奚,却又怕此举引起楚王的怀疑,所以就以当时一个奴隶的市价(5张羊皮),把百里奚赎回秦国。

去到秦国时,百里奚已高龄七十多了。秦穆公深知百里奚才德兼具,是治国良相的上上人选,因而以上礼(最高礼数)招待,希望他能献上富国强民的策略,但是百里奚坚称自己不过是个亡国之臣、放牛之人,有何资格跟君王谈论治国之道。

为了说服百里奚,秦穆公对他说,「虞国灭亡是因为君王昏庸无能,没能接受您的谏言,这不是您的错。」这番话让百里奚感受到了秦穆公的识人之明、爱才之诚,因此敞开心胸,知无不言,与秦穆公论政三天三夜。秦穆公有意拜他为上大夫,百里奚却推荐老友蹇叔出任,自己只担任大夫一职。

尽管年岁已高,但是百里奚终于一偿宿愿,得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而秦穆公就在百里奚的辅佐之下,逐步把秦国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家,也为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显现出百里奚在中国统一的历史上所产生的关键作用。

对组织的发展和成败而言,究竟是伯乐重要,还是千里马重要?

以上述的小王为例,同样一个人,在前任主管的眼中,小王是「难堪大任」,但是在新任主管的包容与指导下,小王的建言竟从垃圾变黄金,成为了总经理眼中的可造之材、明日之星。

没有伯乐,再多千里马也徒劳

同样地,在虞国、楚国和秦国的百里奚也都是同一个人,只因为遇到了不同的君王,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际遇:在虞国,他因为虞国被灭亡,沦为晋国的奴隶;在楚国,他只是个牧牛的奴隶;到了秦国,他却是秦穆公称霸的最大功臣。

百里奚自年轻便是一匹千里马,由于虞国和楚国的君王不是伯乐,因此千里马被误认为是驽马,展现不出他的超凡价值。

相反地,秦穆公是不折不扣的「伯乐」,在他的领导下,百里奚从奴隶跃身为大夫,从驽马变身为千里马。换句话说,千里马的价值取决于伯乐。



一个组织中即使有无数千里马,但是如果充斥着像小王的前任主管,或是像虞王和楚王的主管,那么这些千里马不是会被视为驽马,就是会成为别人家的千里马。相反地,即使组织中没有千里马,但是只要有一位识人的伯乐,他便有机会向外寻找或吸引许多千里马来投靠。

我相信,秦穆公即使没有找到百里奚,他终究还是很有可能找到和百里奚才干相仿的杰出人才来辅佐他。因此,对组织的发展和成败而言,我认为伯乐远远要比千里马来得重要。

三 : 伯乐与万里马

  韩愈的《马说》中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句被无数才子妄客奉为名言,深居千里,而实不自知,此之谓“千里马之众”乎?

  今有万里马一匹,驰骋于茫茫大地之中,恰逢血气方刚之年,曾妄言:“万里马何需用伯乐?”

  万里马生来非俗,有冲天凌云之志,藏经天纬地之才,然其初生于世,所知又何等稀零?况万里马终属马类,蹴居行伍之间,所视不过劣马一匹,观者无不拂袖而去,可叹:何处容我一展万里之能?

  居于群中,随众碌碌,此马刚志日损夜耗,几番将尽,亏群中老马一匹,其志甚坚,不以碌碌,深信其能,数年间以心血磨练,终使美玉现世,珍珠出海,然其能终无显处。

  时光如水,生命如歌,白驹过隙间,此马长成,英眉豪鬃,神气不可笔言,随行间,虽仍显嚅喏,然良才稍显,恰遇名师,会于金桥,此君大喜,抚鬃而曰“此驹终非池中之物也!”以良草美酿喂之,呕心沥血,委以重任,使之纵情狂野,至此,万里之能初现。

  万里马,无须恨生不逢时,未能长于烽火群燎间,无须恨生不逢地,未居于成吉思汗麾下,仰天长望,正见鹰击长空,万里马无须心念佩格萨斯之翼,谈笑间,马踏飞燕!回视茫茫原上,狮狂虎啸,蔑之嫣然间,金蹄狂舞,赶风不与世同俗!

  伯乐见之曰“此乃千里良驹!”呜呼!可叹伯乐,难辨燕雀鸿鹄!

  “万里马何需用伯乐?”思金桥之君,泣泪纵横,大恩不言谢,仅以此文献之。

 

四 : 再论“伯乐与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出自于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无可否认,作者此时所阐述的是识别人才的人和人才之间那种微妙关系,他们在很多时候似乎总一前一后出现,而且识别人才的人(伯乐)对于人才又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当一个时代的“伯乐”稀少时,那么“千里马”不就要“骈死于槽枥之间”吗?这对于那些“千里马”来说多可悲呀!但是,这些“千里马”就只能依靠别人来找你吗?他们自己就不能站出来毛遂自荐吗?一个人才的悲哀莫过自己不具备这种精神啊!

  你我都知道,“伯乐”是个人,一位你我一样的凡人,只不过他熟悉马,了解马罢了。仅此之外,他也没有特别之处,那么,作为你——一匹有日行千里能力的好马。你能把自己的光明前途全部寄托给伯乐吗?你敢保证,你认定的伯乐不会在芸芸众生的大世界里去找其他千里马吗?要知道,世上的千里马不是仅你一匹啊!与其做这样没有把握的选择,还不如自己把才美外现出来,尽管在有些“千里马”和“伯乐”眼中看来,那样做等于自傲,自以为是,但是,只要自己的作法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能让自己有奉献才能的机会,又怕别人说什么呢?好歹自己不枉上天给自己的恩泽,没浪费自己的才华!天底下的“千里马”们,你们何乐而不为?

  一个时代的“伯乐”是有限的,而一个时代的“千里马”是数不清的,因此自然避免不了有大部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可能了,那么既然不被发现,那些“千里马”们就一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吗?答案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千里马”们,在自己没被“伯乐”发现的时候,请你们抛开那份怕他人道长短的心理!做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大智“千里马”吧!

 

五 : 论伯乐与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是出自于文学家韩愈的《马说》。无可否认,作者此时所阐述的是识别人才的人和人才之间那种微妙关系,他们在很多时候似乎总一前一后出现,而且识别人才的人(伯乐)对于人才又决定性的作用。正因如此,当一个时代的“伯乐”稀少时,那么“千里马”不就要“骈死于槽枥之间”吗?这对于那些“千里马”来说多可悲呀!但是,这些“千里马”就只能依靠别人来找你吗?他们自己就不能站出来毛遂自荐吗?一个人才的悲哀莫过自己不具备这种精神啊!

  你我都知道,“伯乐”是个人,一位你我一样的凡人,只不过他熟悉马,了解马罢了。仅此之外,他也没有特别之处,那么,作为你——一匹有日行千里能力的好马。你能把自己的光明前途全部寄托给伯乐吗?你敢保证,你认定的伯乐不会在芸芸众生的大世界里去找其他千里马吗?要知道,世上的千里马不是仅你一匹啊!与其做这样没有把握的选择,还不如自己把才美外现出来,尽管在有些“千里马”和“伯乐”眼中看来,那样做等于自傲,自以为是,但是,只要自己的作法对自己,对国家都有利,能让自己有奉献才能的机会,又怕别人说什么呢?好歹自己不枉上天给自己的恩泽,没浪费自己的才华!天底下的“千里马”们,你们何乐而不为?

  一个时代的“伯乐”是有限的,而一个时代的“千里马”是数不清的,因此自然避免不了有大部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发现的可能了,那么既然不被发现,那些“千里马”们就一定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吗?答案不是唯一的,关键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千里马”们,在自己没被“伯乐”发现的时候,请你们抛开那份怕他人道长短的心理!做一个“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的大智“千里马”吧!

 

本文标题:千里马与伯乐-再论“伯乐与千里马”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9665.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