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发布时间:2018-01-31 所属栏目:创业故事

一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小企业e家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小企业e家经营模式。[www.61k.com)

投资门槛

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理财选择可细分三类:一是“e+稳健融项目”;二是小企业e家企业会员专享的企业定期理财;三是为开通e+账户的企业和个人共同提供的余额理财,即“招商基金现金增值A”(货币基金)。参与“e+稳健融项目”最低投资额要求1万,从每个项目实际融资情况来看,投资人单笔投标金额多数在5万以上,所以无论是相对民生易贷、小马bank,还是陆金所,小企业e家的投资门槛是比较高的。余额理财项目的投资门槛则处在大众水平,100元起投。从项目投资门槛和企业理财专享,可以地看到小企业e家清晰的中高端受众定位。

背景实力

招商银行是中国境内第一家完全由企业法人持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由香港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创办,现今资本净额超过2900亿、资产总额超过4.4万亿、全国设有超过800家网点、员工超过5万人,并跻身全球前100家大银行之列。同时,招行是一家拥有商业银行、金融租赁、基金管理、人寿保险、境外投行等金融牌照的银行集团。截止2013年末,集团实现净利润517.43亿元,同比增长14.30%。

优点

1、投资项目。

由于小企业e家上的投资项目都是招商银行给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的借款,因此从项目的综合资质及水平来看都是相比其他P2P平台来说更具规模性及可靠的。

2、风险与担保。

首先,从风险上来说招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质信息都进行审核,例如:企业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财务报表、征信记录等等,因此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其次,从担保上来说,小企业e家打着银行的旗号,让投资者产生极大的信任。从历史数据上看,平台上的项目并没有出现过不兑付的情况。

3、收费。

一般的P2P网贷平台都会收取账户充值费、提现费、管理费、债权转让费等等,但是小企业e家在这方面做的非常不错,所有费用全免,对于投资者来说是节省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产品收益率

5月16日小企业e家团队发布了2013年9月18日-10月24日8个“e+稳健融项目”的清算公告,显示收益率在6.1%-6.3%之间,融资期限均在180天左右。从近期发布的8个“e+稳健融项目”来看,融资期限多数在180天左右,但预期投资收益一般在5.7%-5.8%。就整体表现而言,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产品收益率体现了民生易贷、小马bank等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平台一贯的“谨慎作风”,相对于当前行业平均综合利率而言,保持在中低水准。

小企业e家投资步骤

1、注册成为会员,登录投融资平台;

2、选择满意的项目,填写资料并绑定银行卡,完成投资;

3、查看我的投资记录及回收本息记录。

本文由希财网(www.csai.cn)编辑整理,任何个人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修改其中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并带上原文链接,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3大猜想

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3大猜想《IPO头条》
互联网金融圈现在越来越有意思了。这边厢互联网企业“淘金”的口水战正热闹,那边厢坐拥庞大客户和资金基础的银行也纷纷祭出了重拳。近日笔者发现,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全新投入运行,且项目投资收益让屌丝也眼馋。

耐人寻味的是,此前商业银行多通过C端(即个人)来试水互联网金融,如建行搭建“善融商务”平台、交行推出“交博汇”网上商城、工行建设“融e购”电商平台。而电子商务IT实力堪称股份制银行最强的招商银行此番落子小企业E家(B端)颇显“另类”,看来田惠宇执掌招行之后,其战略部署有独到之处。我们熟悉的那个领风气之先的招行又回来了。这点蛮重要的,互联网界的成功,讲究1个“先来者吃肉,后来者喝汤。”

登录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试玩了一把,几点感受:1.用户体验很不错;2.互联网逻辑清晰;3.卡位精准。——P2P草根玩家们要注意了,正规军杀到,发力很猛哦。

猜想一:卡位B端图谋主导

其实招商银行曾于2013年9月至10月进行了近1个月的投融资平台试运行,报道称试运行期间平台共发布融资项目8期,实际参与业务体验投资人826人,投融资交易金额合计达

3835万元。本次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以全新姿态面世,笔者估计一是其方向思路已坚定,二是技术架构、业务流程、用户体验的优化和升级已完成。从笔者体验来看,小企业E家已采用了全新的UI视觉设计,客户指引清晰流畅、页面响应速度相当快,支付顺畅,对用户私隐及安全控制等级也进1步提升。

过去一年,互联网金融和金融脱媒等词热得发烫。互联网金融脱媒的核心是互联网带来的社会要素的公平再分配。互联网金融脱媒的进程中,商业银行独立承担了账户、结算、清算、收单、反洗钱等大量管理和运营成本,但在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的挤压下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存、贷、汇”遭遇全方位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正逐渐退化为整个金融链条的OEM商,并被残酷的甩在价值的尾端。即便是具有庞大客户规模和传统渠道优势的的国有银行,也只能延缓而无法阻碍这一趋势的发展。金融脱媒的不可逆转,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遵循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在全新的行业分工和要素分配过程中掌握主动、顺势突围。更严重点说,银行必须“革自己的命“。

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本质是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信息见证服务,实现资金供给和需求者间对称的信息、资金交互。招行投融资平台从其业务模式和流程安排上都与目前的国内P2P网络借贷业务大相径庭。并且,投融资平台未涉及既有银行信贷资产,也未新增或创造任何形式的银行信贷资产,更未发行任何受益证券,与资产证券化有本质区别。在业务运作模式中,招商银行作为信息提供方不对融资项目、融资人归还本息承担任何形式的担保、保证责任。

应该说,招商银行这个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显示了其探索互联网金融的大勇气与大智慧,不仅率先在B端卡位,还卡得很漂亮。

此前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项目的负责人曾谈到,平台战略是互联网竞争的核心,并呈现出“赢者通吃”的规律。观察消费、社交、搜索等互联网行业成功的商业样本,诚如斯言。但互联网金融当前发展阶段其实尚未出现主导性的平台整合者,主动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平台生态是商业银行把握先机的历史机遇。从这点看,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的成功对二次转型的招行意义非凡。

猜想二:开放运作多方通吃

现在看来,小企业E家的表现超出业界对此前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平台的认知。该平台目前发布的“E+稳健融资项目”投资期限大部分为180天左右,预期年化投资收益率普遍达到7-8%,显著高于同期国内银行发售的传统理财产品。在用户体验方面,投资人投标、支付等在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后就可在投资平台完成;投资后个人已投资业务查询,以及账户管理等均无缝整合在小企业E家的会员中心,整个界面清晰友好。对于具有互联网投资、理财经验的人来说,这种收益率高、门槛低等多项优势的投资产品毫无疑问具有强大吸引力。而对于喜欢传统投资理财的人,平台简便的操作步骤也极大地降低了投资人的操作难度。

平台另一显著优势在于,其并不限定投资人所用支付账户。这就意味着投资人无需事先申请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个人网银,借助第三方支付公司,投资人可通过后者合作的各商业银行,以借记卡支付的方式轻松完成投资。这极大地扩大了投融资平台的受众范围。

传统金融机构进军互联网金融的过程中,经常被指“互联网精神“缺乏,招行上述开放之举,正是典型的互联网平台运作模式:”平等、开放、协作、分享“,充分调动和整合多方互联网资源吗,打造开放式、综合化的新型金融服务平台。网上有句戏言,不做死就不会死,反过来说,做对就活,这话对搞互联网平台同样适用。据悉,招行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注册的企业用户已超过30万,对于新晋平台,尤其是主打B端的平台而言,成绩相当不错。

猜想三:沉淀数据强化平台战略

细究招行平台的打法,应该是这样的:在充分发挥其网上企业银行既有优势基础上,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创新开发企业在线信用评级、网贷易、惠结算、我要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并实现与银行中后台信贷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的对接,初步形成从客户接触、跟进营销,商机发掘、产品销售到在线业务办理的全链条“O2O”经营模式。

同时,通过与广泛的第三方机构开展异业合作,小企业E家整合研发了E+账户、商机平台、企业云服务、企业商城、在线财务管理、投融资平台等创新的互联网应用,打通和融合了企业在结算融资、投资理财、商机拓展、办公自动化、财务管理、供应链运营等多方面的行为,沉淀了传统银行难以获得的“大数据”。由此带来的数据资源独占性将进1步强化平台战略的自然垄断性。

精准卡位、互联网思维、开放平台运作……至少从目前来看,招行的小企业E家投融资平台已全面具备了行业主导者的因子,或许唯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行业共同的未知性了,毕竟这是个全新的竞争领域。

三 : 二十家小虾米企业的商业梦想

来自《经观》的中国电子商务。

创意,在这个时代层出不穷,陈天桥已是明日黄花,这里的二十家小企业让我看到了未来的无限可能性。

以物置物!虚拟物品交易!P2P!E-magazine!播客!二维码!K68工作全球化!无线实名!人民地图战争!粉丝网!消息树!RSS2.0聚合!百合、网众、幻剑、饭桶、3G、云网、网络天书!

我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但是,也许最好的时机还未来临!

王涌/文

35岁的张劲光,在2005年里很亢奋,他被一个新的商业梦想不断地刺激着。他是清华大学的老师,也是一家名叫棉花糖咖啡馆的老板。自从一帮记者和IT界人士在他的咖啡馆组织Xmedia沙龙后,他就被这帮人的商业梦想鼓动着,他被激活了,也开始不断地跟IT界人士沟通自己的想法和商业模式。他老婆向我抱怨说,从此以后,他经常深更半夜爬起来,激动 地把她叫醒,说他要创业,并向她讲解自己的商业构想。

张劲光只是中国人中被网络产业的前景催生出商业梦想的一个缩影。他还在心潮澎湃的状态里。但与2000年网络创业潮相比,这次更多的人已经上路了。他们已率先看穿了规则的改变。他们在通过创新的商业思维来运用新科技。他们在以最快的速度找到自己在价值链上的独特位置。他们在距离消失的网络上寻找着世界各端的合作伙伴。最重要的是,他们意识到商业世界更深层的变动开始了,他们要在新的商业世界实现自己的传奇。

中国人压抑了几千年的商业激情和梦想,最终在这25年里找到了更广阔的空间和属于自己的机会。中国人开始在商业中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在财富的重新分配中,兑现着自己的梦想,寻获着自己的价值。他们在量化繁殖,但也在保证自己能脱颖而出。他们终将用他们的创新和活力改变中国的商业发展。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把握到了商业世界里这股最重大的发展趋势。2005年4月他的著作《世界是平的》一经出版,就在商业界引起轰动。11月底这本书荣获《金融时报》与高盛年度最佳商业图书奖。他发现,竞争的立足点变平等了,小虾米和大鲸鱼可以平起平坐了。要有宽带,只要有雄心,不管你在哪里,都不会被边缘化。即使在家开一间工作室,一个人也可以和大企业抢生意。他惊讶于世界历史上从来没有过这么多作为创新者、协作者的个体,能获得这些技术工具去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

弗里德曼为自己的发现而激动,他说,随着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和发展,革命性的变化已发生,以前处于低端位置的个人和中小企业将获得空前的向处于更高层级的大公司竞争的能力,同时这种竞争会扩展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地理位置的因素将被消除,或者作用变小。一个几乎一切都将数字化,虚拟化和自动化的新时代来临了,新的信息技术革命才真正开始。

我们选择了20家小虾米企业的商业梦想故事,报道或许并不全面,但至少是一个缩影,我们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来折射这个正在被抹平的世界,也是无限商机的世界。我们相信,这些新生的企业将更快速、更全面地采用新的手段、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理念。他们的成功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VERYCD的故事听起来像GOOGLE的翻版,梦想青年黄一孟说,他现在的VERYCD像1999年的Google,他希望明年他们的公司能像2000年的GOOGLE;3G门户的邓裕强说他的市场比陈天桥大;锋众的桑钧晟毫不怀疑3G时代将是他的世界;……。他们看到的不是自己眼下的卑微,而是商业梦想在一步步向前推进。

VeryCD:我们要做1999年的GOOGLE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0 中国电子商务

文 兰红

两年以后,上海人黄一孟仍然清晰地记得2003年秋天的那个晚上。窗外秋风阵阵,窗内21岁的黄一孟却心急如焚,“赤膊上阵的心都有了”。

当时,闲在家中的黄一孟,刚刚从上海大学退学一两个月。他为自己2002年底注册的一个“VeryCD”域名,做了一份精细的商业计划,打算跟风推出“个人CD定制”的电子商务网站。“既可以赚点小钱,也很符合自己看电影听音乐的爱好。”黄一孟回忆说,可是,自2003年1月对网友开放以来,VeryCD网站很长时间没有起色——来者寥寥,且都是友情出演的熟人。

类似的感受再一次出现在2005年夏天的一个下午。VeryCD网站正处访问高峰期,每天近500万的访问量使得8台服务器几近瘫痪。原定上架的两台服务器,没有用电许可证而一直不能到位。另一头,不断有网友在网站因超载而碰壁。无法可想,黄一孟只能四处求助,最后从别处找了一台来应急。

今非昔比。VeryCD的成长速度,已经远远超出黄一孟自己的想象。甚至,当他这两天忙着接收各种获奖信息时,他还有一种做梦的感觉。不过,这并不妨碍这个技术青年以及他的网站迅速地为人所知,并引来成批的VC(指风险投资商)投资排队。

开始于电骡

这一切源自一个叫“电骡(eMule)”的软件。支持这个软件的,是一种名为“P2P”(Peer to Peer的缩写,一种端到端传输技术)的时髦技术。通过这种技术,人们可以直接连接到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交换文件,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连接到服务器去浏览与下载。

黄一孟找到这种软件,完全是一种偶然。那时,世面上有不少BT和电驴(eDunkey)软件,以及使用这些软件的网站。埋头为“个人CD定制”网站寻找更多影音资料的他,却在一番搜索链接后发现德国人默克版(Merkur)公布的P2P开源软件eMule软件。这种直接点对点交互的新理念使得他眼前一亮,用过之后更是一种激动的幸福。“于是把eMule汉化改写,再加上个性化的影视音乐收藏网站创意,就诞生了VeryCD网站的雏形。”黄一孟回忆道。

那个时候,黄一孟完全没有意识到,一个崇尚个体互动的互联网时代正滚滚而来。他对网络的认识还停留在刘韧《中国.com》中制造数字英雄的时代。他当时的美好愿望就是“可以把网站扔在那,提升人气,然后再另外弄一个电子商务网站与之对接,将人气转换为财气”。于是,他每天还得发愁,怎么提高网站的点击率,怎么让更多的人习惯去他的网站看看。另一面,周边一些人气旺盛的搜索网站和门户网站,也常常让他眼红。

VeryCD迎来日访问量达200人记录的那一天,黄一孟特意截屏以示庆祝。但很快,他就开始来不及截屏了。“先是几百人几百人地增加,后来就是几万人几万人地攀升,到2003年底,VeryCD的日访问量一下子冲到100万,挤爆了中国频道的虚拟主机。”他笑着说。

日访问量的突然节节攀升,让黄一孟开始反思。“什么东西触发了这个市场?”“为什么有那么快的发展速度?”“这种速度是否可怕?”“发展电子商务的固有想法是否已经过时?”“应该抢先做出来,还是只跟风?”……这些问题不断地在他脑子里冒出来,让他莫名兴奋。在那片不明方向的混乱中,他似乎隐约地看到,互联网的核心价值正开始回归技术本质,一个令人向往的交互、互动、参与、共享的网络正在诞生。相应的,VeryCD这样原本默默在做信息共享服务的个人网站,也势必能在这个网络时代中体现自己的商业价值。

但这只是个开始。下一步怎么走?这成了黄一孟必须面对的问题。2004年的中国互联网,已经错过了卖创意的潮流。VC对投资日趋理智,同类的P2P网站更是不少见。黄一孟完全不可能像过去的数字英雄那样,抛售VeryCD,然后抽身而退。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结果都是一样的——黄一孟最终挺身而出,决定拼一拼。很快,VeryCD迎来了第一台服务器,并且,结束了黄一孟的SOHO身份。2004年5月,他在上海市天山路租了一间10平方米的小屋,第一次组织起自己的创业团队——这个3人团队中,有两个只是前来帮忙的学生。

确定收入模式

VeryCD的前途充满了想像力。但哪怕仅从财务数字上来看,这也并不是一次“免费的旅程”。反观收入模式,据易观国际新媒体研究部分析师陈海滢介绍,当时的P2P网站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对软件收取使用费,把广告内嵌到软件中以及直接拍卖网站广告位。更有甚者,一些P2P网站不惜网站变得面目全非而不断地将具有盈利点的内容添加进去。

作纯粹的P2P网站,以拍卖广告位及接受网友赞助作为收入来源,这是VeryCD的选择。甚至,在广告位的数量上,这个网站也坚持“每页不超过两个,出再多的钱也不增设”。不是没有诱惑。随着访问量总数超过1亿、2亿,来自广告商的诱惑更加明显。另一面,来自网友的反馈意见却不容乐观——他们提出异议,页面上出现的广告位太多,会消耗网站体验的快感。广告商与网友的博弈,以后者获胜而告终。

这样的结局并非毫无征兆。2000年,刚刚学会上网的黄一孟,一时激动写下“让收费网站去死”这句话。事隔多年,他仍然觉得这话并没有说错。作为“MP3分享计划”中的一部分,当年靠提供盗版音乐下载来牟利的众多“收费下载网站”,此后也真的死了不少。因为,“在分享互联网时代中盈利无可厚非,但如果以牺牲技术中性为代价,那么这种盈利势必不会长久。”

这是VeryCD最早从其他同行中吸取的教训。后来,当早期“不务正业”的P2P网站纷纷落马时,这个教训又被进一步阐述为——第一不要过早商业化,第二要集中精力于P2P技术。“一些P2P公司总是试图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他们几乎把自己的本行都忘记了。”黄一孟叹息道。

说这话时,黄一孟已经将VeryCD从天山路搬到市区的江苏路,办公面积从一室户升级为两室一厅。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他的创业团队中来了另一个技术青年戴云杰。戴是黄一孟的高中同学,自称“自从触网,生活中就只做一件事:学习互联网。”

拒绝VC

两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碰到一块,更是将“G-FANS(Google的崇拜者)”特质发挥到极致——注重技术,并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他们甚至一块定下VeryCD的宗旨:VeryCD永远不会让使用eMule的用户付钱。

前进的方向自此明朗化。P2P和开源软件正在形成一种很自由的文化——用户在使用eMule的时候,偶然间找到自己根本没想到能找到的资源,这种激动是VeryCD所追求的;而VeryCD以后开发的功能,不追逐“技术多高端、多流行,能融到多少投资”,只想让用户看到后,有一下激动的心跳:原来还能这么玩。

不仅如此。VeryCD还试图将这些心动过后的用户凝聚在一起。没有市场部,完全依靠网站本身。在反复测试后,网站从原有的纯论坛模式,过渡到了“资源索引页+资源搜索引擎+论坛”的形式。

事实证明,这种努力是值得的。服务器集群几乎以每月1台的速度增长,每天有50万人访问他们的资源页,3万人下载他们的eMule版本。让人咋舌的访问量,更是吸引来刘韧的网站“365key”。后者提出,通过双方网站的“收藏此页”建立链接,以便网友“窜门”。

VC也闻风而动。他们纷纷过来拍着这两个年轻人的肩膀说:“我们合作吧。”

那是2005年春节过后,第一家VC找上门来。IDG(国际数据集团),这家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之一,已经在中国投资了上百家公司。他们希望投资VeryCD,然后将其与此前刚刚投资的另一家P2P公司POCO整合成一家。

终于可以抽身而退了,黄一孟却“不舍得了”,不愿“VeryCD”就此消失是主要原因。但是,当另一些VC作出让步、提议只作单纯投资的时候,他又拒绝了。

事实上,黄一孟不动心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前,他甚至一度心慌过。只有广告收入以及少量网友赞助,这只能让VeryCD勉强实现收支平衡。而居高不下的访问量能否最终化成生产力,还是未知数。但是,当压抑不住的VC投资热情开始试水后,他猛然看到了互联网长久以来形成的经济内生力量。VC的急于介入,某种程度上让他安心,并印证了他所走道路的正确性。但他不愿意VC真的介入。

可以说,这一次,技术青年再次体现了自己的偏执。他们认为,与VC这样的资方背景相比,VeryCD的技术力量不够“强大”,现在谈合作,只能使VeryCD处于下风,甚至可能丧失在技术完善上的话语权。而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未来走势

那么,拒绝了VC的黄一孟,下一步要做的,仍然是带领他的团队完善技术,并继续扩大流量,“希望明年能够像1999年的Google一样。”

众所周知,“1999年的Google”,在车库办公,一个4人团队刚刚翻了一番,成员们最乐于做的事情就是埋头钻研技术。但这并不遮掩他们的光芒。他们每天处理的搜索达50万次,被媒体关注,被网友追捧。到当年6月,第一笔风险投资使得Google最终势不可挡地走向了世界。

黄一孟希望他们也能如此。他为此做的第一个准备工作,就是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上海维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原有的办公室也已经容不下迅速发育的VeryCD。他们搬到了番禺路时代大厦的新办公室。员工人数也翻了一番,达到8个人。黄一孟和戴云杰也作了分工,前者负责管理,后者主管技术。

转型后的黄一孟,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招聘员工。毫无经验的他,几次让面试冷场,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记事本写下要问的问题。戴云杰的担子更是沉重。按网络法律专家赵占领的理解,P2P四种主体涉及侵权,包括软件平台提供者、种子提供者、下载者和种子汇聚发布网站。而唱片和电影巨头在美国早已开展了针对上述四类主体的大规模维权行动。“在美国,唱片巨头针对BT的官司大多数取得了胜利。”赵占领表示,他们把诉讼移到中国是必然的趋势。

显然,光有技术也是不够。尤其在互联网如此惨烈的发展环境下,必须有一位高超的管理老手,来掌舵VeryCD,使其顺利航行。虽然黄一孟和戴云杰两人亲密协作,共同分担公司所有的角色。但是,随着VeryCD的进一步壮大,它需要一个更严格的公司结构体系,一位业界高手。“那时候,VeryCD或许已是2000年的Google,有VC,并且能吸引到更专业的管理团队。”黄一孟说,那样,VeryCD才算开始了一个新的时代。

我有网:虚拟大生意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1 中国电子商务

对于2005年的陈年和他的我有网来说,虚拟物品交易这门生意很快就显示出了它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本来形貌。尤其是当盛大在年底宣布游戏免费之后,局面就更加复杂了

本刊记者 宋斐

2005年11月28日,国内网游旗帜性企业盛大忽然宣布:旗下《热血传奇》等四款大型MMORPG游戏向用户免费开放,不再收取游戏时间费用。消息一出,游戏产业风云突变,业内人士猜疑纷纷,不同的人从中看到了不同的希望与失望:有的认为这是盛大的几款产品已经到了生命尽头,还有人认为这是盛大出于扩大用户群的目的。

“这是一件大事。盛大会不会进入虚拟物品的交易?盛大的这一举措会不会带来整个产业的洗牌?”北京中关村附近的西屋国际公寓里,前卓越网副总裁、现我有网总裁陈年,由于网游领域领导性厂商的突破性新举措而备感压力与振奋:“至少这说明我们的方向选择是正确的,盛大也有可能会进入虚拟物品的交易这一领域。”

以时间换时间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目前全球最火爆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中,一个60级虚拟人物在中国虚拟物品交易网站上的成本价格至少是2000元人民币,当然你也可以把它折换成游戏中的虚拟金币——大概是1万个——因为人民币与‘魔兽币’的‘汇率’最近一直稳定在1:5左右。”

获得游戏中的游戏币或装备,以提升自身法力、赢得众人认可,这是很多游戏玩家的梦想。围绕着游戏币或装备的生产、销售、购买,因此也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游戏第二市场”或“网络游戏增值市场”。在韩国,网游第二市场的交易额在2004年就超过了游戏运营商。在中国市场上,这种虚拟物品的交易其实也并非始自2005年,但其规模化、组织化、阳光化却是2005年的事情。

“我们的商业模式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以时间换时间。”陈年这样总结我有网的商业模式:“一边是有着强烈的购买需求、有支付能力,却没有时间去练级打怪的上班族,另一边是分散或有组织地生产游戏币或装备的个人、工作室、小公司,他们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这是一个分散的市场,而且由于各种原因,还被人们认为是不那么光彩的市场。我们所做的,就是为供需双方提供平台,让一方的时间能够转移给另一方。”

代练的个人或公司获取到游戏币后,转给我有网这样的代理公司和销售平台,由他们再转售给需要游戏币或装备的玩家。这本是一个简洁明了的生意模型,但当中国电子商务的标志性人物之一陈年出现在那些游戏币的生产商面前时,他结结实实地被震动了:

首先是规模之大出人意料。陈年到西南、江浙、东北跑了一圈下来,就曾数次遇到有几百台甚至上千台机器一起生产游戏币的场面。陈年去浙江某县的时候发现,县领导实际上也很鼓励这样的事情,因为无所事事、在大街上闲逛的年轻人忽然少了。其次是那些年轻人普遍都对他的到来感到新鲜和惊讶:在谨慎的约见之后,那些年轻人不免会想,“陈年都来做这个了,看来我们的事情是正大光明的。”

“除了让大家体验到游戏的快乐,我更希望打游戏的人能够赚钱!另外,这也是一个相互介绍、依靠口碑的熟人经济,我们自己一定要说到做到,这样才能获得玩家认可和信任!”陈年这样简洁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就在成立之后的几个月里,陈年的我有网已经开始赚钱。“我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压力,融资的原因一是由于花没了,二是由于想扩大业务,我们属于第二种情况。”最初时陈年认为这件事情只要融资一两百万美元就差不多了,但现在的他已经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这将是一个千万美元级别的融资。”

虚拟物品交易的产业链

陈年到东北某地与游戏币的生产商接洽时发现,那些从农村招聘的青年人通过打游戏赚到的钱,居然要比正式工人还多。这样一个发现让陈年相信:虽然社会上对打网络游戏有一定的偏见,这些生产商自己也觉得这门生意有点暗无天日,但他们通过赚取装备和游戏币来获得收入,跟在卓越的书库里搬书没有什么差别。“别的不说,这首先是一个创造了巨大价值的产业,除非明令禁止。”陈年如此表态。

实际上,即使已经在IT领域从业多年,陈年最初也并不清楚有这样一个行业存在,而且陈年的我有网也并不是最早进入这一领域的企业。但2005年的陈年和他的我有网,却俨然已经有了领先者的姿态,他们判定自己已经站在了产业潮头。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年网络游戏运营商盛大与游戏开发商Wemade就《传奇》进行的交锋还历历在目,而今当初的革命者游戏运营商却已转变为了被革命者,这一次的革命者变成了后起的虚拟物品交易商。前段时间雷军与陈年之间的一段对话因此显得意味深长:

雷军:“为什么金山作为游戏运营商自己不能做虚拟交易?”陈年:“因为那无异于自杀。”雷军:“那就是我们的日子好坏都不影响你们赚钱了?”陈年:“一点没错。”

其中原因当然不是游戏运营商不愿意进入虚拟物品交易流域,而是由于他们的产业位置所决定的:作为极端担心出现虚拟物品纠纷的运营商,在虚拟物品交易问题上所能选择的最佳路线大概也只能是陈天桥所表述的“我们不支持,不鼓励,不提倡,也不反对”。

目前国内网游市场正面临着产品严重同质化、政府力推防沉迷系统等新形势。压力下的游戏运营商该向何处突围?不断加快开发和引进网游产品的速度是一个很容易想到的途径,另一途径可能就是要涉足虚拟物品交易了,其情形也许多少有点类似于电信领域从SP向CP的转变。

这样的转变也许已经为期不远。目前国内网游市场份额基本被盛大、网易和九城等几家公司所瓜分,盛大的免费策略必将迫使网易、九城等大小对手们迅速作出反应,很多人预测,如同韩国网络游戏走过的路那样,“网络游戏免费、增值服务收费”也必将是未来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主流模式。陈年也预言说:“还会有来自不同领域的新力量进入这一领域,我相信一年之后,这一市场的格局就将明确化。”

陈年新事

说起网络游戏中的顶峰体验陈年如同很多游戏玩家一样津津乐道,从《中国图书商报》时的文化交流,到卓越网的电子商务高管,在到今天虚拟物品交易的掌门人,陈年的角色一变再变。

在卓越网时的陈年,还会为一本书的折扣价而去跟出版社谈判,或是为网站上的一幅图而跟美编一起讨论、挑选,但现在的陈年已经放手让员工去做这些具体事情了,他关注更多的是企业战略和外部资源。从卓越网那样的600人的大型网络公司到我有网这样的只有十多人的小网络公司,从B2C平台到截然不同的游戏领域,2005年的陈年跨出了一大步。

“别人总在讨论Web2.0,我听来听去,那我们肯定也是Web2.0了啊,因为Web2.0无非是大众参与、无中心和信息海洋。我们现在的游戏币的生产商和购买者,也都是无数的网民啊。”陈年在他算不上宽敞的办公室里显得非常开心和放松。

Xplus:电子杂志的颠覆性未来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1 中国电子商务

文 梁昊

做过瀛海威的COO,参与过互联网投资,当过新华在线副总裁,搞过数字电视的夏鸿,在2005年12月开始投身到新的事业中,他现在的身份是新数通公司中国区总经理。这家成立了近2年,提供电子杂志发行平台的公司已经让传统平面媒体们同时感到紧张和兴奋。

“比尔盖茨在《财富》杂志上预言60年后平面媒体将消失,当然这不是指媒体内容的生产方式,而是他们的表现形式。如果那时还有报纸的话,我相信绿色和平组织每天都会在报社前抗议,因为他们的新闻纸需要砍伐大树。”夏鸿的这段话讲起来轻松,可他对面的听者却越发感觉沉重。

宏观调控和网络媒体的冲击已经让中国的平面媒体在2005年感觉到丝丝寒意,广告增长乏力,读者流失,发行费用高居不下,甚至每个传媒企业的老总都在为当初用免费的内容养肥了新浪,最终被网络切分了广告市场和读者资源而追悔莫及。而电子杂志这种已经兴起的力量却更加可怕,现在一份月成本不足4万元的电子杂志下载量却超过了300万,这是任何媒体都难以企及的数字,当平面媒体的内容可以在电脑上以更加完美的形式表现的时候,发行量的滑坡、读者的流失似乎不可避免,“我现在就是要说服这些传统媒体,来触摸一个电子杂志这个平台,尝试一下电子杂志可能带来的改变”。毕竟,这为已经显现疲态的传统媒体提供了一个在网络时代做出适当转变的机会。

“新“杂志

新数通公司的前身台湾飞行音乐网进入这个市场时多少有些偶然性,这家音乐网站当初尝试着利用互联网平台和P2P技术做一本音乐杂志的时候还没有预料到2年后的电子杂志市场会如此热闹,而电子杂志本身也已经发生了3次演进。现在,成立2年的新数通的Xplus电子杂志平台上已经运营者近50本涵盖从娱乐、运动休闲、语言学习、消费到商业财经等不同领域的电子杂志,累计超过3000万册的发行量和单期超过100万的发行量足以让新数通成为网络时代最受关注的媒体平台。

与第一代类似电子书或者传统杂志网络版不同,目前Xplus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电子杂志《男人志WO》和《爱美丽ME》已经能够代表当前电子杂志的主要形式。基于宽带的内容和集Flash动画、视频短片和背景音乐、声音甚至3D特效等各种效果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令他们完全摆脱了传统杂志的束缚,并且具有了更多的互动性。这两本杂志的的主编陈必涵表示,“所有选题的策划都是围绕网络杂志的特性来进行的。每个选题更像是一个节目。比如教读者做一个发型,我们提供360度视线的图片,这是传统杂志根本做不到的。”在经过了1年多的投入期后,2本杂志的月均广告收入已经超过40万元,而业内成本最高的电子杂志的年投入据估算也不会超过50万元。

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已经开始对电子杂志给予更多的关注,电子杂志平台性价比很高,广告表现力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而作为电子杂志平台的Xplus的后台程序会收集包括杂志下载量、阅读率、平均阅读时间、广告停留时间,甚至用户在何时翻开的广告,其年龄、地区、阅读偏好、单位点击成本的详尽数据反馈给广告主,而现在其他广告平台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收费不易

在已经显现的市场机会面前,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开始介入这个前景光明的领域,2005年, Xplus获得了智融集团、联想投资在内的6家公司的风险投资,其他电子杂志发行平台Zcom、 POCO也都得到IDG等机构千万美元级别的投资。但与依赖广告收入的电子杂志内容提供商相比,电子杂志的发行平台公司要充分的挖掘盈利模式却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我加入公司的时候,大家都很兴奋,每个人都问我公司如何盈利的问题。”

在Xplus的电子杂志发行平台上,每日的新增用户有1万人,注册用户即将达到500万的规模,每日50万活跃的用户通过这个平台获取信息,面对这样巨大的人群,今年7月,新数通曾经酝酿把一本在市面上售价10元的杂志以2元的价格进行在线付费订阅,这个动作还未执行就在已经习惯了免费互联网服务的用户中引发了不小的波动,最终新数通决定未来2、3年内对用户继续执行免费订阅的策略,而以“派送费用×阅读数”来获利,将来会进一步与CP就广告收入进行分成。

“现在的电子杂志行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盈利只有模糊的方向,就如同当初的门户一样”。刚刚上任的夏鸿把员工聚集在一起,按照麦肯锡的分析方法一步步列出这个市场和在这个市场上取得成功要素,在画了一张巨大的流程图后,Xplus未来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来源也变得清晰可见。“现在这是企业秘密,但在明年的这个时间,我会非常愿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推导过程”。“电子杂志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不是想出来的,是基于对互联网技术、媒体运营规律和电子杂志市场三者研究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

这是一个充满了跟随者和模仿者的市场,“当初在中国台湾市场,新数通推出电子杂志平台后,同样看好这个领域的公司只会在这个领域的上游或者下游做出创新,寻找机会”;但大陆的市场如此庞大,以至于有的公司会全面模仿Xplus,甚至连网页上的错别字都一模一样。到2005年11月底,中国市场上类似的电子杂志平台公司已经了12、13家,年底前会达到15至20家,夏鸿表示,Xplus先于竞争对手1年半就在这个市场上发力,积累的经验就如一锅“老汤”,任何对手要想取得Xplus的成功都要有这锅老汤。随着2006年出Xplus3.0和一系列商业模式的发布,Xplus在这个市场上的领先地位也将进一步得到巩固,Xplus作为发行平台的商业价值也将得到更深入的挖掘和开拓。

分与聚的奥妙

现在的Xplus已经可以在数个小时内将50万份电子杂志发送给读者并获取有效的数据,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只是对风靡全球的P2P技术的应用,这也是电子杂志赖以成熟的技术环境,数十兆的电子杂志内容如果用普通方式下载,读者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更重要的是,任何发行商的服务器也无法承受大批量读者的集中下载。

夏鸿认为:一项技术是否可以成功需要时间的检验,就如同手机的普及需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而一项基于技术的应用只要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就可以获得成功,电子杂志正是对P2P这项已经被接受的技术的应用。WEB2.0概念的普及则令面向个体的媒体形式获得普及,这也是电子杂志的优势所在。

“WEB1.0把工具给了垄断者,比如新浪;WEB2.0则把工具给了个体。”当摆脱了印刷和发行的巨大负担,甚至是个人也可以自己制作感兴趣的内容,而针对更加细分人群的杂志则可以通过电子杂志的平台获得市场的成功,这些传统媒体难以实现的可能在电子杂志平台上都可以成为现实,也恰恰是电子杂志最具变革性的地方。“WEB2.0时代大家都在说如何分(众),实际上,要解决的是分众之后如何聚的问题”,微笑而自信的说出这句话时的夏鸿,似乎已经参悟到在WEB2.0风潮下引领Xplus的秘诀。

土豆网:播客的大剧场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2 中国电子商务

他要做的不是一个播客,而是为播客搭建一个“剧场”:让他们自由地发声,自由地做自己想做的节目

文/杨晓宇

“从5个人到6个人 ,真不是开玩笑的,因为开始要有功能划分,团队分工和明确的流程。”其实,就在一年多前,王微才第一次听到播客这个词,今天他已拥有了一个中国最受欢迎的播客网站——土豆网(toodou.com)。在很短的时间里,它发展到了16000个频道,50000浏览/每天,15万注册用户。

IPod引发的创业故事

播客源于苹果公司MP3播放器(iPod)和广播的嫁接。美国著名互联网评论者杰克·勒丁顿对其定义是:这种技术简便易行,使你订阅音频和视频节目,自动下载到你的电脑,以便你的便携式播放器随时播放。

世上有了苹果之后,一切革命都仿佛无法与其脱离关系。在中国的王微这里也是如此。2004年10月一场高尔夫球之后的一个普通的下午,王微的朋友Marc的 iPod里装着两天之前从网上下载的播客节目问他,你知道什么是播客吗?当时,Adam Curry刚发布他的Ipodder软件不到两个星期,世界的播客电台不到10个。王微当然不知道。Marc顺手把iPod给了他听了几个节目。

“Blog给了我们大家文字的话语权,而有了类似于播客的东西,我们就有了声音的话语权。我说,我们给中国也开发这么个东西吧。那时候我当然没想到,这句话后,会是接下来的五个月这么长的路程。”王微在他的Blog中兴奋的写道。

王微刚开始的想法只是把Ipodder软件复制一下,做个中文版本扔到Blog上就完事了。“毕竟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大堆事。”2004年11月初,《纽约时报》的一则报道改变了他的想法:由于下载量太大,最火的播客网站(the Dawn and Drew Show)创办人Dawn把文件偷偷放在自己公司网站上,导致服务器堵塞并差点为此丢了工作。王微的想法因此而逐渐成型:他要做的不是一个播客,而是为播客搭建一个“剧场”。

“我们做播客的目的,是为了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发出自己的声音,做出自己想做的节目。我们既然做了这件事,就得让这个目的实现得彻底,必须解决带宽的问题。”王微说。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接下来四个月的一系列决定。

当王微说“我们给中国开发这么个东西吧”的时候,他还在贝塔斯曼集团担任德国总部企业战略总监,兼贝塔斯曼在线(BOL)的中国执行总裁。这位受过法国和美国教育的工程师,在进入贝塔斯曼之前,曾经在美国休斯卫星公司主管3000多万美元业绩的亚洲区业务。在大企业的好处是明显的,王微可以继续拿着几十万的年薪,做着职业经理人的工作。压力足够大,工作足够多,收入也足够高。可是,贝塔斯曼集团的一次漫长复杂的战略决策过程却让他感觉到了大企业和他之间的不协调。

“公司高层的决策”让他无法全权掌控自己的方向。王微不否认自己的骄傲,而这种无力感冒犯了他的骄傲。就在此时,iPod里的几个播客节目还在不停地刺激着他的热情。王微终于决定不再继续被无法控制的决策程序所引导。当年年底,他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全力投入到“土豆网”上来。

土豆的无差别架构

“土豆网”诞生时只有2个人和50万元的启动资金,成立10个月后,“土豆网”从2个人“升级”到了13人。这些工程师在土豆网听着歌,自由而专注的工作。就像没有把办公室设计成格子间一样,传统架构的大企业不是王微理想中的模式,“这是一个新的世界,传统的公司模式不是一定适合。”

“技术决定很多东西。”王微认为,在目前的阶段,技术更新还是土豆网最大的难题。因此,目前土豆网依然是以技术为核心。这13个人被王微按照技术部门的方式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前,也就是市场推广;中,就是产品;后,就是后台,包括一切技术的部分。”王微说,“主要以技术为主。我们的工程师每3个人为一组,没有经理,没有主管,没有职位的高低差别。”

王微曾经是土豆网的唯一决策者,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网页的颜色都是由他来决定的。但是,现在每一个小组都可以按照自己分管的部分做最终决定。就算公司扩大了,人数增加了,起码5-10年里,这种“神经元”的组成方式不会发生改变。“这样的架构,更加灵活,”王微认为,“从1-10个,从100-1000个,随着公司的大小,可以进行灵活的调整。”

王微设计了新办公室的一切装饰布置,设计了土豆网的最初模型,设计了土豆网的公司架构……作为职业经理人,他可能不得不按照高层的想法而进行方向转变。然而作为“土豆网”的Leader,他则设计者关于土豆网的一切,而不仅仅是完成技术上的debug与升级。

未来的大剧场

2005年3月份开始外部测试的时候,王微曾经构思过土豆网的赢利模式。“为了让这个平台能够生存下去,我们还需要很快找出一个支持它的商业模式。也许是广告,也许是一些付费的个人频道,也许是和电视台的合作。”他设想,“有一天,几十个或者几百个中国的Dawn和Drew出现的时候,土豆网就可以靠自己生存了。”

4个月后,土豆网与上海东方龙移动信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3G时代的来临做好了准备。与此同时,土豆网还为上海电视台DV365节目提供片源,播客开始渗入电视领域。

然而正如王微喜欢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L·弗莱德所说,“只有很少的中国人见过iPod,所以在这儿存在的播客形式大多数是通过电脑的。”而且,大多数电脑的用户都还满足于免费的网络服务,3G也还无法达到普及的程度。所以,目前“土豆网”的所有内容与服务,包括与电视台的合作、个人用户服务等也都是免费的。“我们还没有开始收费。”王微说,“暂时也没有具体的进度表。”

“到了播放音乐的还有新的可以播放视频的两种版本的iPod价格都降下来的那一天,中文语言的播客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托马斯·L·弗莱德预测。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与高度依赖iPod的美国不一样,在中国,iPod并不是播客节目的唯一载体。而且,王微的构想也更为宏大:

当3G时代来临,音频、视频的下载将不再免费,而一旦传统电视媒体对播客产生一定的依赖,那么片源也必然走向付费的方向。付费的个人频道,以及为手机、电视台所提供的节目,都将有助于维持土豆网的生存,也有助于为播客们带来收入。那时的播客将不再是业余的娱乐,它可能将成为一个职业;土豆网也将不仅仅是一个存在于互联网的大剧场,其势力范围必然跨越新媒体、传统媒体。

“土豆只满足一部分人的比较强烈的需要,并不试图满足所有人的基本需要。”王微构想着土豆的发展方向,“土豆不需要任何一个内容成为主流。土豆上有的是无数的支流。”

银河传媒:超媒体的梦想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2 中国电子商务

银河传媒把二维码这项风靡日本的手机应用技术引入中国,在这样一个尚未启动的市场上,他将如何建立起一个超媒体帝国?

文 梁昊

在成功的创办了一本IT杂志,一个IT门户网站之后,沈维似乎应该考虑在手机上做点文章了,但2004年的移动市场并没有给新进入者留下太大的空间。那一年,SP的市场格局已然形成,运营商也开始变得更加严厉,冀望运用政策大棒把这个群雄纷争的市场加以整饬,实力不济的中小SP已经开始考虑生死问题,在手机上还有什么文章可做呢?

直到2004年的一天,在与一个日本朋友的交流中,沈维听说一种叫二维码的条码在日本很火,一半以上的杂志都使用这样的条码,于是,他让朋友带一些回来演示。

事实上,这种看起来像是迷宫图的正方形条码并非是什么新鲜的发明,2000年就已经被列为中国国家标准,甚至在物流领域也已经有了很多应用,但此前并未进入大众的视野。直到可拍照手机开始普及,日本人才把它引入大众应用的领域,在日本3大移动运营商的主导下,二维码的应用迅速普及开来,杂志、户外媒体,甚至是产品的包装袋上,这个1平方厘米大小的条码随处可见,人们用手机拍摄下这个条码的图像,经过识别软件的解码后就可从移动网络下载这个条码所对应的内容信息。显然,手机上的二维码应用是个好玩的事情,但精明的沈维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这个市场远比日本的二维码市场要大很多倍。

在日本市场,运营商是绝对的老大,包括DOCOMO在内的三大移动运营商主导着基于手机的各种应用,运营商阵营外的公司仅仅能做一些内容服务。而国内市场上,运营商为提供二维码应用平台服务的公司留下了市场空间,这就意味着,围绕二维码应用所开掘出的各种生意,沈维都可以置身其中。

几乎等不及去日本考察市场情况,沈维就在2004年6月创建了现在的银河传媒,与此同时,他通过互联网向朋友了解二维码在日本的应用情况。在这个过程中,沈维的头脑中浮现出一个超媒体蓝图,他要通过二维码这个技术,把传统平面媒体、互联网、手机这三种媒体形式加以结合,并让他们互动起来。

专利生意

在接下来的半年中,沈维的银河传媒一面围绕二维码的手机应用做技术研发,与此同时也在紧锣密鼓的申请着专利。事实上,作为一种已经面世多年的成熟技术,二维码本身已经没有多少申请专利的空间了,很多专利在国外已经被申请,但在应用领域专利的申请空间还是不少。

“好多的中国公司在申请专利时都吃了这样的亏,老觉得必须把这个技术做成熟了再去申请专利,其实那个时候已经晚了”,沈维在专利申请上走了一条捷径,“实际上专利并不是你技术的实现,而是一种技术上的思路和想法,你在技术没有实现的时候就可以把专利申请下来。”依照这样的思路,银河传媒围绕二维码的商业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申请了三项专利,这三项专利瞄准了三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沈维的第一个专利是利用通过手机条码做广告监测;第二个是用这个条码去进行竞价排名;第三项专利是针对日本市场的,手机扫描条码之后,搜索引擎不会直接显示用户想要的信息,而是全屏显示一个多媒体广告。这个广告的表现方式,所涉及到的字体,图片位置等等都被银河传媒申请了专利。

仅仅是前两项专利,就足以为银河传媒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客户如果把条码印在广告上,通过我们的广告监测系统,就可获得所有扫描这些条码的用户的统计信息,甚至可以精确到不同媒体、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广告效果统计。”银河传媒的全球专利则意味着,全球任何公司若要通过这个方式检测广告效果,都需要向银河传媒支付费用,专注于网络广告检测的好耶网获得了市场成功,“平面媒体在中国有50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平面媒体的监测市场将会有更好的前景。”移动搜索更是未来搜索领域主攻的方向,那么竞价排名的搜索收费模式更意味着银河传媒守在了一个金矿的入口。

跨越媒体

但对于大众应用尚未起步的中国市场,要靠向客户出售条码的授权并建立起一条完备的产业链并非一日之功,这至少需要十几个月的市场培育期,来让大众认识到二维码的商业价值,而这之中运营商的作用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只有在电信运营商开始有所行动,手机制造商也才会在终端内置解码软件,二维码在中国才会有普及的可能。这些都需要时间,银河传媒不可能坐等市场的成熟,更要利用这段时间树立起在这个市场中的优势和领先地位。于是,掌握着二维码这一核心技术的银河传媒开始打造一个跨媒体的平台。“所谓的超媒体平台,就是DM(直投)杂志、手机和互联网实时互动的全新媒体平台”。

从2005年7月,银河传媒推出了一本针对25岁以下人群的DM杂志——《M族》。这本手掌大的DM杂志为时尚人群提供从影视娱乐到数码产品的各种消费信息,杂志上的每条信息,每个产品,每个广告都附加了一个二维码, “如果用户对杂志上的某条短新闻感兴趣,他可以扫描短新闻旁边的二维条码获得关于这条短新闻的更多内容。如果用户对杂志上的某个广告感兴趣,它可以扫描广告的二维条码获得更多信息……如果用户对某个产品感兴趣,他还可以通过手机直接对该产品下定单。”沈维认为这种方式很好的利用了平面媒体具有的强迫性,同时也解决了传统平面媒体的某些局限性,把平面媒体、手机和互联网的优势结合到了一起。

“客户把条码印在广告上,通过我们的广告监测系统,就可获得所有扫描这些条码的用户的统计信息,甚至可以精确到不同媒体、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广告效果统计。” 因为现今的手机号码对应的是实名,手机的扫码情况,可以更直接、更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和行为消费信息。

事实上,这本面市不过半年的DM小册子的商业价值已经开始显现,当SP们纷纷开始通过它来宣传各种短信产品的时候,而读者则可以方便的通过条码订购各种服务,《M族》越来越像纸上的移动梦网。面对这样的说法,沈维回避了关于虚拟移动梦网的猜测,谦虚的说:“银河传媒永远不会做SP,但对于SP们来说,二维码的出现使他们在推广业务时终于找到了与传统的平面媒体最好的结合方式,这将成为对SP具有核心推广价值的媒体。”显然,这个目标正在一步步得到实现。

接下来,银河传媒计划推出更多的面向细分人群的DM杂志,当然,都会将决定着公司未来的二维码与杂志更完美的进行结合,如果说二维码技术还需要等待市场的考验,那么银河传媒的超媒体平台则已经初具雏形。

K68让工作全球化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3 中国电子商务

本刊记者/郑伟涛

康录发的商业模式是利用了人海战术理论在做全国性的智力资源有限配置。

康录发(网上都称他阿康)的商业梦想是颠覆人们的工作方式。他将自己的商业模式称为Work2.0。他要改变一对一的商业成交模式。他的模式主要是将中小企业需要外包的小型任务通过悬赏招标的模式发布在k68网站上让人来竞标。

他相信,这种模式通过互联网为工作资源的全球化有效配置提供了可能性,它的出现将彻底改变人们上班的模式,也许有一天,对很多人来说再也没有上班这一说了,每天起来,打开电脑即可以完全按自己的特长与喜好为全球所有的企业工作了。

评论人士吴明华认为,康录发的模式是利用了毛泽东的人海战术理论在做全国性或说全球性的智力资源有效配置。

“清晰”的K68

“K68是一个在线工作平台,以悬赏招标为工作模式。客户先付款发布任务,金额自主确定。大家参与竞标,按照规则确定中标者。客户出资的80%支付给中标者,20%作为K68的收入。”康录发对《中国电子商务》说。

在K68网站上,记者看到这样几组数字(2005年12月9日):发布任务:669个;悬赏金额:243042元;竞标成功:507人次;发放赏金:191657元。现已有20499名注册工作人员。

“网站创办不到一个月就实现盈利了,到现在已经赚了几万元。”率直的阿康表示,“虽然赚的钱都投入到维护等上面了,甚至还不够,但我心里非常踏实,毕竟我在做一件有把握的事。”在K68上,发布的任务可以是名片设计的小事,也可以是为自由联盟设计LOGO的大事,可以说无所不包。

阿康自豪地说,“K68的任务有个前提,就是限于数字化工作,只要通过互联网可以完成的任务都能承接。”

当前,k68上正风风火火进行的一个重点推荐任务是全球图片库自由联盟LOGO设计的征集。标价3000元,这也是k68目前任务标价最高的任务之一,已有数百人竞标,竞标者分布在全国各地。

“在互联网,一公里和一万公里的距离是一样的。正是这一点,给了K68低成本的可能,也给了K68对抗传统设计公司包括一些同行业大公司的可能。”阿康总结道。

某公司LOGO设计的征集者表示,正是看中了K68平台多人竞争和低成本的因素才选择在它上面发布任务。“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淡化的淘汰结局,对于参与者而言,K68确实很吸引人。”K68的注册工作人员之一,来自内蒙古包头的宋彬很看好K68。另一位注册人则认为,无论是否能够最终胜出,对方开出的任务都挺有挑战性,是一个实践的好地方。

一本书的启示

对阿康来说,K68并非是第一次创业。之前,他曾在别的网站打工,也曾建立自己的多媒体制作公司,而且也能“赚到不小的一笔钱”,“但这样我感到没意思,感觉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看不到将来。”

他说,“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发掘一个新的模式,它要整合现有的资源,还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可是脑中却没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直到有一天,在看了一本书——《横刀立马》后,阿康隐隐感觉到:机会来了!

“《横刀立马》是本玄幻小说,其实我不太爱看类似的书,那天纯粹是凑巧。小说中的工会制度,我感觉到这套东西完全可以搬到网上,建立发布任务——悬赏招标——中标领赏的模式。”阿康坦陈,今天K68的很多规则都借鉴了这一工会制度。

其实,单单是任务模式并没有什么新鲜,不过是网游中一种普通玩法,问题的关键在于它与互联网如何结合起来。

“K68之所以能够生存并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的国情,或许在美国就会失败。”阿康分析,“中国就业压力大,失业现象比较严重,这为K68大量注册会员的出现提供了前提;宽带的普及和费用的低廉为偏远地区提供了更多机遇;随着经济转型,中小企业增多,市场需求多样化,成本驱动力为K68提供了市场机会。中国地域差异的存在提供太多潜在可能,在北京1万元才能办到的事,可能在西部1000元就可以做到。”

阿康最初利用个人的业余时间,开了一个BBS来集聚人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7月,K68正式成立。有了K68,阿康开始接触更多的互联网人士,包括圈内的记者、一些网站的老总,也常常参加一些互联网站长聚会。

76号任务

在一个人支撑网站近一年后,阿康迎来了K68的另一位关键人物。“K68要用K68内部的人来建设”。这是阿康一直坚持的。阿康的第一个合作者正是来自于K68。

时间回到2004年7月。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阿康明显感觉到现有的系统很难支撑网站的发展,于是阿康在网站发布了76号任务——K68数据库系统修改。

其实在此之前,阿康也尝试找了一位程序员,但在努力了一周后,那位程序员答复“做不了”。阿康也表示,K68网站数据库的实现确实有一定难度,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BBS,也不是单纯的任务平台,而是二者的紧密结合。

然而,76号任务中的一个投稿却给阿康带来了惊喜,这个设计完全符合阿康的设想。毫不迟疑,阿康联系了该投稿者。这就是刘振江,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计算机高手。

“这个任务,你花了多长时间完成的?”在交流中,阿康问了这样一个问题。“2天”,刘振江回答。惊讶的阿康毫不犹豫地认定,他就是自己苦苦寻找的那为合作者。

“经过了解,我发现刘振江不单单是一个技术好手,而且他对于网络的发展也有独特的看法,兼备技术和管理能力。”阿康评价。于是,阿康邀请刘振江加入K68。最终,阿康关闭了自己的多媒体设计公司,刘振江放弃已有的系统集成公司,二人联手开始专心做K68。

公司成立不久后,由刘振江带队,K68参加了ASVC(亚洲硅谷联盟)-ECN(中国成长企业网络)第六届Gong Show商业计划大赛,而且最终获得了第二名。一名风险投资顾问认为,美国投资人对于中国的了解不外是: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低,人们进取心强,网络基础设施不错,网络应用不断增长,城乡的财富差距大。K68恰恰有效利用了这些社会经济因素,所以引起了投资人的强烈兴趣。

潜在风险

对于K68,阿康坦陈,目前它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在K68上面发布任务公布了悬赏的金额,如果最终得不到满意的设计作品,它不会给您退款,解释是:那证明发布者悬赏金额不够,需要提高悬赏金额。这些无疑使发布者的投入有了风险。

在K68网站上,确实有这样的话:发布任务后要100%付款才能正式开始。为什么要先收款?阿康表示,“100%预付能让所有的竞标者相信您的诚意。如果没有满意的结果,我们也不退款。为什么不退款?永不退款让竞标者坚信您的诚意。”

目前,对k68而言,上面的问题还不足为惧,毕竟有90%以上的客户都比较满意。真正令阿康困惑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如何吸引更多的任务,尤其是价位更高的任务。而这不仅仅是价格高低的问题,而是说明K68能否打破现有僵局,拓展更广的服务层面。

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则关乎K68的长远发展。“其实,K68的模式很简单,它只是互联网很朴素的应用,是从论坛进化来的,如果某论坛的运营时间比较长,黏性比较高,做这样的转化其实很有意思。”一个博客如此表示。正如他所言,目前K68以其新鲜吸引了多数的眼光,但如果它不能找到独特的竞争力,其黏性会毫无疑问地随着时间所衰退。

阿康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K68不会单纯停留在任务模式的平台上,我们已经注意到K68在改变人们生活上的作用,它将成为一种网络时代新的生活方式,上K68将成为一种习惯,人们可以在上面领取任务,也可以学习知识,结交朋友??。”

锋众:主宰无线互联网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4 中国电子商务

桑钧晟坚信“短信实名”的技术会让锋众成为无线互联网的主宰

文 杨晓宇

桑钧晟语速与走路都很快,符合天生工作狂的一切表象,他毫不怀疑3G时代将是他的世界。

2002年回国创业前,桑钧晟在美国待了16年,他目睹了美国人引领的互联网革命。微和Google等企业的成功让他激动和兴奋。

在新旧商业形态加速转换的这16年间,桑钧晟也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坐标,寻获着属于自己的机会。这个被北京大学与美国布朗大学培养出来的生物学者,放弃了对单纯科学技术的追求,进入沃顿商学院,并开始其投资顾问的生涯。他希望自己可以在资本世界有所建树。

他将未来投入到了一项名叫“名联技术”的技术和他的无线互联网帝国中。这项技术,将可能像互联网的域名系统一样,最终成为无线网络的标准。有人将之通俗地称为“3721网络实名的无线版”。

“全球首创的中国知识产权技术,构建基于自然语言无线互联网域名体系和上网方式,为全球企业和网络用户提供增值服务。”作为上海锋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桑钧晟说,“短信实名”的技术会让他的公司成为无线互联网的主宰。

找到自己的机会

2000年WAP技术在美国兴起。桑钧晟就将自己的商业梦想锁定在无线互联网领域。他迅速切入WAP1.0项目。他试图把互联网的内容迅速转换成手机内容,也就是早期能自动生成的WAP网站。可是,由于当时的技术不够成熟,更重要的是,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没有被培养起来。他的尝试提早了5年。他失败了。

这并没有挫败他对于无线互联网的期望,时机不对并不等于方向不对,无线互联网应用必然要成为主流。在华尔街呆了6、7年,桑钧晟自认具备了敏锐的“洞察力”。

2002年,他回国在苏州留学生创业园里,自己投资成立了锋众网的前身——金联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这并没有投入桑钧晟太多的资金,但却让他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他没有打算让“金联”立刻产生回报,“那时候当然是自己投资。一般来说项目都必须首先由创业者自己掏钱做,觉得成型了,才能引入风险投资。”因此,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做种子公司,主要是研究无限互联网络的应用技术。后来这个公司浓缩为研发部门,位于桑钧晟办公室的旁边,平时严格禁止闲杂人等随意进出。

桑钧晟想掌握的就是一个在无线领域类似很方便寻址的技术。” 2003年,“名联技术”研发成功,这项技术成为他创业的核心。其原理就是构建一个号码系统,用自然语言中的关键词或多媒体表达式进行信息连接。当年10月28日,他立刻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和具有同等有效期的国际发明专利。

战略布局

西方的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数量基本是1:1的关系,手机用户通常也是互联网用户,但在中国,手机用户和互联网用户的比例现在大约是3.6:1,而且中国互联网用户里40%是教育类用户,而手机用户更能代表城市中的社会结构,所以,用手机上网将来可能比用电脑上网的人还多,这是风险投资看好锋众的原因之一。

手机无线互联网的市场前景,让众多风险投资看好锋众。通过市场测试之后,2004年,桑钧晟引入了三家风险投资基金——联想投资、招商富鑫、中韩无线通信基金共同投资4000万元人民币。拿着这笔钱,桑钧晟进行了第一次扩张。

2004年,他收购了北京易和同立网络系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获得了跨地区ICP证,批准经营的范围就是关键词服务,即短信实名;此后,上海锋众成立的时候获得了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方面的许可证,推出了自己的手机WAP网站风风网(wap.7234.com);2005年12月上旬,锋众又获得了关于BBS增值服务的许可证。

此时,锋众完成了战略分工布局,推出统一的锋众网注册品牌,并在上海、深圳、北京、广州建立技术和业务基地,公司发展战略设计完成,短信实名业务开始大规模市场拓展。

2005年,中国手机用户有2.35亿,平均每个用户一天要发2条短信。从短信切入,桑钧晟不需要去重新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他已经接受了在美国的教训。截至2005年12月,上海锋众已经拥有了10万用户,其中包括5万以上的付费用户。

“短信实名”业务只是锋众的第一个阶段。其中包括了为企业提供短信实名寻址,为用户提供数据、BBS服务。到了WAP2.0完全占领市场的时候,锋众的业务将变成SMS、WAP与WEB三个方向为主。这就是桑钧晟所设想的无线互联网时代。

“如果你进入一家旅馆,接待的工作人员态度不好。你很愤怒,掏出手机发送评论。立刻,全世界每一个人都知道了这件事情,当然也包括这家旅馆的老板。” 桑钧晟描绘着他所能主宰的未来。

未来的中国跨国企业

桑钧晟并没有听说“世界是平的”这句目前很流行的话,可是他一下子就认同了。这个回到中国的创业者,从来没有把中国当作唯一的目标市场,积极申请国际发明专利也展现了他的“全球化”目标。

“排除一切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锋众绝对会成为中国的跨国企业!”在网景最终被微软压垮、Google成为美国在线买家的时代,桑钧晟的自信和商业梦想或许并不是狂妄的表现。“如果你从一开始就与那么多的聪明人生活在一起,自然你就会觉得那些大人物都没有那么了不起了。”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也会成为一个大人物。

对此他非常兴奋:“锋众是全球第一家开发和拥有使用关键词连接号码和连接无线网址相关技术的企业,而且是目前唯一拥有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企业。”

“第一家”意味着在WAP时代正式来临的时候,桑钧晟已经建立了相关技术的标准,任何使用这项技术的企业都必须要获得他的授权。

锋众的第二轮融资已经开始,桑钧晟不否认将来有可能会上市,“按照锋众目前的架构,只要机会合适,上市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此时的桑钧晟正在考虑聘请一名职业经理人来担任公司的CEO。他要把自己从锋众的日常运营中解脱出来。“锋众是按照现代企业的规模来的。”他说,目前锋众的员工已经达到了100多人,并且还在悄然增长中。他需要一名CEO。

Mapbar:地图搜索的人民战争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5 中国电子商务

文 梁昊

把每个人身边的地理信息都反映在电子地图上,这是财大气粗的Google也无力承担的工作,但本地搜索企业Mapbar却找到了一个巧妙的办法,并且围绕地图开始了他们的生意

这是一个被搜索巨头们催生的市场,一年前Google和百度还没有争相推出本地搜索业务的时候,中国市场上有点名气电子地图网站只有Go2Map,而且它的生存状态颇为艰难,直到2005年4月,搜狐以1180万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它,很快Go2Map沉寂了。此后的6个月中,中国市场上的搜索企业纷纷开始了在这个领域的圈地运动。

然而,对于技术卓越的搜索巨头Goole、百度而言,本地搜索这个技术门槛并不高的领域却正是他们并不擅长的领域,包括Google在内,没有一个搜索公司有力量去独立构建规模庞大的电子地图数据库,他们要为此投入的不仅是财力,更有根本无法承担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于是,更多的机会就出现在了Mapbar这样的本地搜索企业面前。

在2005年以前,Mapbar主要从事的是和位置服务相关的导航和手机地图查询服务,但越来越多的用户反馈让Mapbar意识到了地图服务细致,丰富化的重要性,而正是这一认识促使Mapbar义无返顾的投入到网络地图的发展当中。“事实上,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地图的价值”,“在YAHOO上30%的搜索请求与本地化资料相关,而每年北京图书大厦销售排行榜的前三名中一定有地图,谁也离不开地图。”Mapbar的市场总监罗鹃这样介绍。

难题的巧妙解法

发现了地图的市场价值,却不意味着任何一个本地搜索企业能够把自己的电子地图做得有价值,毕竟,从某种意义上看,电子地图的价值取决于地图上信息点的丰富程度,所表现的信息越多,地图的价值也就越高,一个本地搜索公司的价值也就体现在这方面。

对于业内为数不少的本地搜索企业而言,他们的基础数据来源颇为相似,但基础数据只能提供普通的道路信息和为数不多的信息点,而用户真正需要查询的却是和生活以及工作相关的内容。那些分布在大街小巷的商业机构和服务性企业多如牛毛,仅仅凭借人力投入的方式来收集这些数据看上去这也是一项任何一家公司也无力完成的工作,Mapbar也曾为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一个庞大、专业,同时又可以避免与竞争对手共享的数据库而辛苦的寻找解决的办法。“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如果一个事情自己做不了,就发动一场人民战争。”Mapbar最终以这样的方式化解了这道本地搜索领域最难的题目,也由此塑造了Mapbar的核心竞争力。

于是,当百度开始推出本地搜索,Mapbar成为了百度的合作伙伴,为百度提供本地搜索服务,这样的合作伙伴Mapbar有近千家网站,网易、21CN、腾讯、博客网以及诸多地方专业网站的本地搜索或者地图频道背后都是Mapbar在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在这样的合作中Mapbar实现了访问量和市场占有率的迅速提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近千家网站组成的地图联盟,Mapbar建立起一支广泛的数据协作队伍,这近千家网站的用户都可能去主动为Mapbar提供自己知道的地理信息,帮助Mapbar更新数据库。“携程是这个联盟的成员,与携程合作的酒店为了能让顾客清楚的了解到酒店的位置,显然会主动把精确的信息,酒店周边的信息更新到地图上;房地产行业网站的客户也会出于提升业务的考虑,把业务范围内的房地产信息提供到Mapbar的电子地图上。”

这样一场人民战争让Mapbar的数据库日益丰富,越来越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更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随着时间的累计,一个电子地图企业的价值也就随着这些数据的积累和用户的自我更新而日益增加。”

把地图做成产品

Mapbar用地图联盟的资源置换解决了低成本充实数据库的难题,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信息资源;而地图联盟的推广模式则令Mapbar客户的地理位置和信息可以在全部近千家合作网站上看到,这样的推广效果对于客户无疑更加具有吸引力。

与传统的的地图服务不同,电子地图需要提供的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地理位置,而应提供附着在位置之上的更多的有价值的内容信息,包括企业介绍,周边信息,路线指引,甚至是网民对该企业的评论等。于是,Mapbar推出了定位在地图网站的产品。这个产品为客户企业提供二级域名,其网页核心是电子地图,并包含企业信息和产品介绍,这就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企业黄页。“对于没有网站又需要地图服务的企业来说,这个同时包含推广价值的产品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特别是那些跟生活相关的企业,比如餐厅和美容院,它们只有上网才能保证在搜索引擎里被找到,而专门建站又太麻烦和昂贵。”

这样一项对企业而言很有价值的服务与网络实名网址这样的业务却可以共享销售渠道,事实上很多代理Google、3721等网络产品的代理商也将Mapbar的地图产品纳入到自己的主营业务中,将其与域名和建站等产品一起打包出售。这样一来,地图推广和综合搜索引擎的推广就形成了良好的补充。

目前,Mapbar在全国的不同地区和重点城市设置一级和二级代理,各级代理通过电话直销,上门直销和打包的方式将Mapbar的产品销售到终端客户;并且通过代理商在当地的社会关系,继续挖掘资源,从而将地图服务和本地服务紧密结合,比如把地图产品融入到项目合作中去,像银行网点和移动营业厅等项目都可以通过连锁地图的模板方便地呈现出来。而各地代理商为了提升电子地图的准确程度增加服务的价值,也会主动帮助Mapbar来做数据库的丰富工作。这样的服务已经开始被市场所接受,销售收入和市场影响力会在2006年会有巨大的增长和提升。

在Mapbar看来,即使是这样服务其实也远远没有挖掘出本地搜索的价值,这是由地图的特性所决定的。与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搜索不同,很多时候,人们在使用电子地图时并不知道自己会找到什么,他们可能是要寻找附近的餐馆,看看到哪里去休闲,在最终发现所需要的确切信息之前,地图使用者的头脑中仅仅有一个模糊的方向。这就需要本地搜索企业找到一种适当的表现形式,将用户真正需要的信息表现出来,而非仅仅是提供精确的地理信息,当实现了这一步的时候,电子地图也将成为社会商务和社会生活的信息平台,成为“现实世界的二维表现”。电子地图上那些包含指定位置附近的商业信息、餐饮信息和娱乐信息等更加准确定位的信息也是对广告主和用户都是极具吸引力的业务,这种理想状态下的本地搜索的商业价值也将得到充分挖掘。

现在的Mapbar还尚未盈利,但罗娟认为这只是迟早的问题,目前地图网站和连锁地图的销售势头良好,手机地图应用也蓄势待发。罗鹃认为在目前这个阶段,追求销售的增长并不是关键,最重要的还是把Mapbar的地图信息尽可能的完备起来,为网民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本地搜索服务,“当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候,一定是可以得到回馈的”,“如果现在就单纯地去全力追求经营的增长,就会忽略网民最基本的需求,只用让两者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性的循环发展,才是最有价值的,也是最健康的。”显然,罗鹃自信能从本地搜索的金矿挖掘到财富,事实上,这个市场的发展“的确比当初的预想还要快了一点。”

周博通:拼装互联网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5 中国电子商务

RSS将有怎样的商业前景,市场上有着嘈杂的争论,但将商业梦想寄予此上的高耐寒宁愿相信事情是做出来的,而不是争吵出来的

文 宋斐

24岁的高耐寒创业的时间不算太长,但他的周博通RSS(内容聚合)却已经开始为数百万用户所接受。谈及创业的体会,他感触最深的是:“好的切入时机非常关键,做早了就是给别人打工,做晚了就没有机会了,最好是在爆发前期进入某个领域。”在他看来,周博通已经在正确的时间切入了一个正确的产业,接下来的胜负关键将在于:能否正确地做事情! 高耐寒是谁

作为周博通的CEO,高耐寒2000年毕业于海南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在海虹控股旗下的海南卫虹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任职。海虹医药商务是一家每年招标额达几百亿之巨的医药招标网站。出于个人兴趣的关系,高耐寒在工作之余开发了一款RSS软件,当然,最早时只是共享软件,没有人会想到要把它商业化。

2005年4月,在国内Web2.0浪潮的一再鼓舞下,高耐寒从海南卫虹辞职并开始了全职推进周博通商业化的努力。最初的启动费用10万元,主要还是来自于几个股东凑起来的资金。这家小公司的几位核心团队成员,原来在所在企业都可以领取到近万元的工资,现在则只能领取2000元的基本生活工资,高耐寒笑着说这个数字在当地是一个还可以接受的中等收入水平。

从4月份至今,新公司的开张时间不长,办公场所却已经换了三个地方。最初的办公室就设在一间民房里,一个月600元的租金还算便宜,但很快夏天炎热的天气就把他们赶出了这间没有空调的民房。第二个办公室选择了一处相对便宜的老写字楼,人员的迅速增加又让他们开始了第三次搬家,这一次十余名员工终于搬到了一个四星级的宾馆里。新办公室有空调可以调节温度,而且居然是一间可以观赏海景的海景房,面积也有70平方米之多。

房租从600元到2000元再到3000元,成本上升速度之快让高耐寒略感紧张,但好在公司的业务也在同步上升,而且,更让他们备受鼓舞的是:天使投资到来了。“他就是我们的一个朋友,属于私人投资。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几十万到上百万元这样额度的民间投资非常活跃。我们花三天的时间就把这笔投资谈下来了。”随着用户数的持续上升,今天的高耐寒变得非常自信:“我们到现在也还没有写商业计划书。就在前段时间,我们还刚刚拒签了一家公司主动提供的融资顾问服务协议。”

自从上世纪90年代的所谓经济泡沫之后,与海南联系在一起的创业故事似乎已经越来越少了。经济大气候变来变去,海南的气候却依旧四季温暖。不过,很少有人关注到的是,近年来海南的互联网小气候也开始越来越适合创业公司成长了。整个海南不足800万人,其中城市人口刚过300万,却也培育和滋养出了凯迪网络和天涯社区、周博通这样的网络公司。“成本低是显而易见的,3000元就可以租四星宾馆的房间,但坏处是我们有时候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好的人才都被仅有的几家大网络公司吸收了。”高耐寒颇感无奈。

商业化之路

关于周博通的来历,高耐寒做了这样的解释:“最早时我们的这款软件叫博客通,但逐渐发现这个名称太小众化了,老百姓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所以经过头脑风暴,大家把它改成周伯通,为了不侵权,干脆就叫周博通。POTU是后期才有的,是谐音,当然公司也要有个英文名称。”

从博客通到周博通到POTU,名称的改变,反映的是周博通的成长之路。据高耐寒介绍,在刚刚过去的短短几个月里,他们已经开始在多个方向上实现了提升和突破:

首先是产品的开发,这也是技术型企业的立身之本。这样一款“小”软件的开发、完善难度之高让高耐寒一再感慨:“软件产品其实很容易,但好用的桌面端产品却非常难做,比如要很好地解决电脑资源占用的问题,反应速度要快;要照顾大部分用户使用习惯,要解决内容源。在这款软件的设计和修改过程中,我们参考的客户意见,绝对在5000条以上。好在我们马上就要推出正式版了,这也是这段时间工作的最大成就。”

其次是对收入来源的探索和对商业模型的完善。作为一款免费软件,目前的周博通已经有了多个领域的收入来源。“周博通是一个中间件,为用户提供的应用都是以我们与门户、搜索以及其他网站的合作为基础的。”高耐寒说。从其它网站的角度来看,周博通为他们带去的用户流量具备一定价值,比如百度的竞价排名和广告就能在周博通页面上得到展示,因此,很自然地周博通也可以根据流量收取到一定的费用。

第三是对专业化应用的探索。高耐寒发现,今天的这个时代下,任何一条招聘信息出来,马上会有几百人去竞争。谁最先知道有这样的招聘信息并把简历发过去,对方的HR主管在这份简历上花的时间就会多一点,当然进入面试的机会也就会多一些。求职通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用户只要定制某一职位搜索信息,周博通就会源源不断的在第一时间将各大求职网站关于这一职位的招聘广告发送到客户端。这一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之高,大大超出了高耐寒的期望。

一家小公司往往会由于过早地追求收入和利润而失去原则、失去客户。让高耐寒比较心安的是,他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就确立了自己在这个产业里的行动准则:“周博通的最大特点就是友善,不做恶。现在很多软件都捆绑了流氓插件,周博通不管对方开除什么价格,都坚持不与任何插件捆绑。周博通软件将和周伯通老顽童一样形象非常好,非常友善。”

高耐寒及他的同事们每一天都在积累经验,大半年的时间过去,信心也在提高,“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将是以RSS为核心,成为国内主流的客户端软件,并努力成为除IM之外最具粘性的客户端软件,成为WEB2.0时代最大内容传播平台和轻松快乐的互联网流行内容获取平台。”

目标在一步步明确,但2005年末的周博通,其实还面临着一个关键性的难题:它的名气已经非常之大,但产品的开发和完善速度相对于品牌的提升速度,却似乎显得要慢了一些。换句话说,周博通面临着品牌与产品之间的危险断档期。就在当前这个时间段里,一旦其它公司的产品被用户所接受,周博通就将面临用户流失的压力。“我们其实一直有这个担心,我们要尽量少走弯路。”高耐寒不敢松懈。

高耐寒眼里的RSS

在这个冬天里变得热气腾腾的RSS,其起源要追溯到NetScape所定义的一套新闻频道标准。但受限于当时NetScape与微软IE浏览器之间的激烈竞争,NetScape只推出了RSS 0.9版本,并未推出正式版本。时至近日,尽管对RSS还存在着许多分歧,RSS未来发展也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有一点是可以基本确定的:RSS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互联网信息沟通的通用标准。

“互联网发展了这么多年,现在每个网站都是一些独立的孤岛,除了有限的几条像独木桥一样的友情链接之外,各网站之间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一个用户如果想看新华网的国际新闻、新浪的科技新闻、TOM的社会新闻,就只能通过收藏夹或不断的输入不同网站的URL地址来到达,”高耐寒对RSS兴盛原因进一步地解释道:“到了WEB2.0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BLOG,这时候简单的收藏夹就已经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了,于是RSS这一并不年轻的技术就从BLOG圈开始向外传播,很快应用到了各新闻网站和行业网站。”

目前的各大门户都有自己的特色频道,但用户很难把某个频道单独剥离出来并拼装在一起。不过RSS却使人们可以去自由地组装和拼装不同门户的不同频道,以及个人喜欢的BLOG。换句话说,RSS让互联网格式化了。那么是否可以说RSS将是未来的个人桌面的网络门户呢?高耐寒对此的反应相当低调:“相比于这个说法,我更愿意说: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将是一个信息传播渠道而已。”

粉丝网:改变娱乐价值规则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6 中国电子商务

“每个人都是明星”,粉丝网的口号听上去多少有点超级女声的痕迹。王吉鹏也并没有完全否认这一点,但他看到的又不止于此,“因为Web2.0技术可以给娱乐业带来更大的改变”

本刊记者 宋斐

今天已经很少有网络公司能够在国贸安家了,新成立的娱乐网站粉丝网(www.iFensi.com)是个例外,这家刚成立不久的网络公司的办公室就放在了国贸西楼。“很快我们就将搬家,一是因为人员会不断增多,二是这里的成本也比较高。”32岁的王吉鹏看上去多少有点疲劳,他解释说这是因为公司创立以来,他差不多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以上,“当然更多地是充实,成立不长的这段时间里,我们还是做了不少事情”。

为什么要上粉丝网?

长期以来,一心追捧明星的粉丝们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当他们披星戴月地追赶着明星的脚步时,得到的却仅仅是可怜的见面机会,或是少有的几张签名照片。至于粉丝本人能否成为明星?那似乎是一个根本不可能的问题。

王吉鹏看到了粉丝们的族群与潜在的力量,更看到了其中的商业机会。刚刚成立的粉丝网在娱乐业的胃口非常不错:要拥有国内最大的粉丝俱乐部,要成为国内最大的新人展示平台,要成为国内最好的娱乐(影视歌)选秀、颁奖、发布、互动平台,要成为国内最全的原创DV与音频集散地,要成为明星与粉丝、粉丝与粉丝、粉丝群与粉丝群之间最佳的交流途径,要成为最大的娱乐服务社区。从博客网退出的王吉鹏,再次现身时已是一头扎进了娱乐业,而且看上去目标宏大。

粉丝网到底可以给粉丝带来什么?“原来的粉丝是只有付出没有回报,我们要改变这一点。我们让粉丝们在我们的网络平台上团结起来,他们可以集中起来去拿到优惠的票价,可以近距离地与明星互动,此外,通过培养自己的粉丝并进行选秀等商业化操作,粉丝们自己也有机会成为明星。一句话,团结起来权益大!”王举例说,假设刘若英的粉丝们在粉丝网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就可以去预约买票和团购,这中间可以节省很多的中间环节。

王吉鹏反复提到了粉丝们来粉丝网能够得到的益处:“第一点是参与的快乐,好玩,第二点是可以结识粉丝圈的新朋友,第三是粉丝们自己也有一夜成名的机会,最后一点,我们网站现在天天都在送出优惠,比如签名照片、T衫、门票等。”据介绍,11月20日开通以来,粉丝网的注册用户已经迅速接近了10万人,粉丝网看上去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尽管那些粉丝们并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什么是BLOG、SNS或Web2.0。“粉丝们得到的多了,并不是说明星或娱乐公司就损失了什么,而是说这样的思路改进了这个行业的互动性,提升了整个行业的效率,这个过程中没有人损失什么,改进的是整个行业。” 王吉鹏特别强调说:

从2002年开始,王吉鹏就出于个人兴趣开始关注娱乐业的产业规则和运行过程,至今这位事务繁忙的CEO已经可以连续说出几十位当红明星的名字。当记者问及2005年他选择在娱乐领域创业,是不是基于在博客网的创业经历,同时又受到了超级女声的极大启发时,王吉鹏坦然认可:“BLOG、SNS等Web2.0技术可以支撑这一商业模式的实现,当然超级女声也给了整个行业以很大的信心,娱乐行业完全可以做的更大更好”。

谈及未来的收入来源,王吉鹏坦承,“除了网络广告、无线增值、虚拟物品等的收入,我们也在积极探索更好的收入来源。这也是整个Web2.0行业的难题。做网络的人不熟悉娱乐,做娱乐的人不熟悉网络,我想这就是率先以Web2.0技术来从事娱乐业的粉丝网的机会所在。”在此前一次接受采访时,王吉鹏还透露说,尽管前期并不收费,但一旦某个明星的粉丝分部壮大到一定程度,网站就将为这个分部特别留出虚拟空间,而分部的核心成员则可以自由支配买卖这部分空间资源给广告客户,并与粉丝网站进行分成,粉丝的部队越壮大,所分得的空间就越大,其赢利的机会也自然就更大一些。显然,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基于BLOG和SNS的赢利思路。

互联网改变王吉鹏

从大学到博客网再到粉丝网,短短几年里王吉鹏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巨大转变。如果没有互联网,今天这位风风火火的粉丝网CEO,很可能仍然呆在学校或是政府里,如同很多普通人一样在体制内认认真真地工作和生活。

据透露,10月底当他离开博客网后,其实也只接触过五六家投资商,而与信中利汪潮涌的接触则是出人意料的异常顺利,双方仅花了两天的时间就达成了意向,此后的各项细节也只花了数天的时间就顺利谈完,1000万元人民币的风险投资就此达成。

现在的粉丝网团队里,不乏原博客中国的执行主编、TOM技术总监这样的实力人才。在海归遍地的网络行业里,平凡而又有点幸运的王吉鹏,以独有的方式迅速地找到了自己在这个行业的位置与事业。对于明星辈出的互联网行业来说,拿到了巨额投资的王鹏自然也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但另一方面,至今为止很多人对他的了解也仍然限于“网络反黄第一人”的那些陈年网事,2005年末的王吉鹏,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一位还未被业内真正熟悉的企业家,他的网络事业也只能说是刚刚开始。

1973年,王吉鹏出生于辽宁丹东的一个村庄。这位后来的博客先锋,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1997年,王毕业于渤海大学,此后他先后过从事过教师和政府公务员等职业。2003年选择辞职下海后,王很快就由于批评网络色情以及SP违规经营而有了“中国网络扫黄第一人”的称号,同时他也被评为了十大财经新锐人物,据说其入选理由是“陈天桥一年赚了10个亿,王的一篇文章搞掉了200亿。”影响力可见一斑。此外,加入博客网之前的王吉鹏,“还曾做过三四家创业型公司,主要是科技和文化领域,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企业管理和运营经验”。

与方兴东、王俊秀等IT评论家在博客网共事的经历,显然让王吉鹏受益良多。他不仅作为博客网的最早创业者之一直接从事了Web2.0领域的创业,而且也接触到了网络行业的高端资源,极大地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当初我进入博客网时,当时也只有少数几个人,我属于创业团队之一。2005年当我离开博客网时,大家在挽留之余都表达了积极支持的意愿。今天我跟博客网的方兴东、王俊秀等都一直保持着紧密联系,业务上也会有一些相互支持。”

2005年,博客网已经成功融资,而王又担任着上海总经理的职位,一切都显得非常成功、非常顺利。此时的王吉鹏离开博客网选择自己创业,显然是一个出乎很多人预料的举动。王曾这样表达自己的行为取向:“我内心深处还是很喜欢去冒险,做一些不可以预测未来的事情。从一个过程到另一个未知的结果,就是我流浪的人生。我早就有了在娱乐领域用Web2.0技术创业的梦想,2005年,我觉得我再不去做就会把一些好想法给耽误了!”

“正确的方向、必要的坚持、优秀的团队,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坚持’,天上不会掉馅饼,生死只是一步之遥,我相信任何成功者都是熬出来的。”看上去王已经对未来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我们粉丝网现在每天都在送出去T衫、优惠票和签名照、CD等,每一个粉丝在我们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明星,找到自己的族群”,在采访结束时,王再一次强调。

消息树:网上活雷锋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7 中国电子商务

文 兰红

COO张樟很少面对媒体,他自称是一个“贪玩的人”——从《苏州河》的副导演到《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制片,从工人到易趣网的四个创始人之一,从上海到北京到澳洲再到上海,他就这么来回折腾着。

CEO黎家军更是率性而为,这个三十来岁的女子,经常莫名失踪——大三那年突然休学去海南岛实习半年,22岁那年放弃了4万美金年薪拎了两个箱子去香港找工作,曾参加香港毅行者慈善活动,连续36小时走了100公里,26岁那年突然想试试参加美国曲棍球国家队预选赛,30岁(其实是31岁还差两天)的时候突然决定跟男友私奔,到夏威夷结婚了。

这一对奇异的组合,使得消息树(xiaoxishu.com)很多场合下内秀却不张扬。关于它的新闻少之又少,但这并不妨碍这个网站在资本市场上备受关注。在断断续续接触了将近一年后,消息树与其中的一家终于传出联姻消息。如果届时实现的话,无疑消息树又将迈出实质性的一步。

坐过山车

这一天似乎还是来得有些迟。在旧金山著名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的影响到达中国、引发分类广告网站高潮之前,消息树就已经存在一年半了。

它的诞生源自两个“大闲人”的生活体验。

那时,在上海“逗留”近三年的黎家军还是不习惯这里的生活。这个从8岁开始就没有在全球同一个城市停留过5年以上的女子,压根没有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的概念——马桶坏了,怎么办?旧衣服要处理,该找谁?过期的报纸,怎么处理?她对这个城市的起居生活,完全没有把握。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细节,时时刻刻在威胁她的生活质量。

每当这个时候,她总无比怀念旧金山的日子。在那里,有一个已经存在了8年的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人们可以在上面找到他们各种需求,大到找工作、乐队成员和破产律师,小到问隔壁借一只平底锅,或者找一本漫画书,甚至在上面发牢骚,或者撰写一篇邻居逸事。

到了2003年冬天,黎家军终于按捺不住,要为改善自己的生活做一些什么。她甚至认定,一个偌大的城市一定需要一个能够满足其居民各式各样需求的网站。于是,刚刚离开易趣的她,怂恿她的前同事张樟一块做一个类似Craigslist的网站。他们最终决定除了网站之外,再另外做一份分类广告刊物,将网上网下的分类广告一网打尽。

网站“消息树”的名字来源于电影《鸡毛信》。它直接明了地告诉人们,这个网站及其刊物就是传递消息的。商业模式将沿用Craigslist的模式——无论线上还是线下的分类广告一律免费,除了招聘广告。据分析师估计,Craigslist在招聘广告上的收入已经达到1000万美元。

第一期《消息树》印刷成铅字时,是2003年12月23日。这一天,黎家军的朋友在苏州河边的仓库开了一个私人Party。揣着几本杂志找上门去的黎家军,竟高兴地喝醉了。很长时间,她一直感觉这个开头不错,那就是为消息树开的派对。

但烦恼接踵而来。2004年的上海人,并不清楚分类广告到底跟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也很难相信,会有专门的网站与刊物供他们免费地刊登广告。解释的过程是痛苦而漫长的,它几乎占用了黎家军和她的伙伴们四分之三的时间,但效果却很微小。为推广而想出来的各个招式,还没来得及在潜在用户上起作用,就很快被传统报纸的分类广告直接抄了过去。这无异于给自己的竞争对手出谋划策。

在这种情况下谈商业模式,完全是纸上谈兵。甚至,原本用来盈利的分类广告杂志,很长时间都是入不敷出。而网络上的活雷锋会有商业前景么?这一年,黎家军就像坐在过山车上,心情此起彼伏。2004年初招来的30人,在这一年结束的时候,只剩下四五人。“那叫一个凄惨啊。”张樟感叹道。

运气?底气?

形势的发展,在2005年下半年突然转了弯。“真是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张樟感叹道。国内外几家大公司对这个市场的突然发力,将分类广告网站迅速推到了聚光灯前。eBay大力推广客齐集;千亿身价的Google网站,其分类信息服务Google Base计划意外曝光;身为国内传媒领域巨头的上海激动集团,也开始从传统分类市场向网络拓展。尾随而入的,还有一干小网站。

猝不及防遭遇强大竞争对手,让张樟又惊又喜——对方来势汹汹,且个个看似很有资源;另一面,越是这样的大公司高调进入,越是证明这条路是正确的。更为重要的是,大公司的强势宣传,大大改善国内分类广告的发展环境。

那么,接下去的难题就是怎么避免“前浪死在沙滩上”。与对方拼金钱拼资源,这都显得可笑。但张樟并不悲观,“我们专注做本地化诚信生活社区,不做新闻、不做游戏,只做对百姓生活有用的服务和产品。” 如果说“以个人分类信息为主的媒体”的定位是其生存及发展的基础,那么网刊结合的方式是其具备旺盛生命力的保证。

另一面,在Web2.0时代,网站更加注重表达个性化的体验,设计个性化的操作功能以及简洁的界面,不断激发用户产生强烈的互联意愿,传统的门户网站并不讨喜。BV.Capitail公司顾问、亚马逊公司前首席科学家韦思岸就表示:一个网站能否存活取决于很多条件,对于Web2.0来说,最关键的是经营者是否能保持创新的精神和好奇的个性,不断从本地角度结合新思维看待并执行自己的业务,改善用户体验。

嗅到商机而迢迢赶来的风险投资,对这种个性化无疑是最大的支持和鼓励。张樟甚至将风险投资比喻成加油站,而各式的web2.0网站全凭自己的本事抢先到达加油站,并吸收汽油。

无论怎样,消息树已经站在下一个起跑线上。只是不知道下一次,他是凭自己的运气还是底气取胜?而这势必将成为黎家军和张樟不得不认真面对的问题。

百合网:让网络婚介更可靠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8 中国电子商务

网站流量出人意料的迅速上升,让田范江多少有点措手不及, “流量猛增导致速度下降,但不少人由此找到了伴侣,这点事只能说是甜蜜的烦恼。”

本刊记者 宋斐

大迁移的过程已经持续数年之久。那些领先的网络公司不断地把旅游、金融、音乐等一个个行业先是搬到互联网上,然后再搬到纳斯达克。田范江和他的百合网,则在Web2.0的浪潮中看准SNS的机会建立了嘿友网(交友)和天仙配(婚恋)。他们所做的事情,就是要把传统的婚介行业搬到网上,当然,不会是“全盘照搬”。

网络婚介的机会来了

很多人不满意传统的线下婚介服务,因为那些公司所要做的,无非是通过隔断男女双方的信息来收取服务费,但他们也同样不满意于现有的一些线上婚介服务,因为现有的很多线上婚介服务多数不可信任,在模式上也是对线下的简单照搬。中国网民已超过1亿,但网络婚介服务却仍然极不发达,市场的不足同时也在孕育着机会。

其实网络婚介的市场基础足够开阔。互联网用户大多数比较年轻,其中高学历、高收入的都市白领人群不在少数,他们常常由于忙于工作而疏于生活,这就为网上婚恋的发展提供了人群基础。还有调查发现,大龄未婚白领择偶受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类:“选择面太窄、工作太忙、要求太高、对婚姻感到恐惧、性格内向、不善与异性交往等等”,这也说明他们需要的是高层次的婚介服务,而不是不需要婚介服务。“很多优秀的人其实非常孤独,没有自己的异性朋友,当然还有更多的人不是找不到,而是希望在更广阔的人群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不仅要百里挑一,还要万里挑一。所有这些需求,都为网络婚介的发展提供了基础。”田范江说。

据介绍,国外网络婚介近年来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局面。2004年12月,美国网络婚介服务商eHarmony获得1.1亿美元的风险投资,成为当年最大的风险投资案例。2005年上半年,美国“网上婚介”的营业额估计高达2.45亿美元。

百合网的甜蜜事业

“我们自己的员工,我个人的朋友,都已经有成功案例,其中也包括我的大学同学。我们做这个事情对别人有用,是甜蜜的事业,这是我最自豪的。”田范江津津乐道于在他们网站上发生的一个个成功的婚恋故事。

据介绍,百合网下属的天仙配网站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了200万之多。这在诚信度备受置疑的网络婚介行业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网络婚介的生意模式大同小异,多数都是在网上搜索照片和资料,一方面百合网“来的晚”,另一方面这个模式也很难有所创新,百合网凭什么吸引众多用户?

按照田的说法,他们的突破来自于部分地克服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的难题,通过心理测试去实现相对精确的匹配,这才是用户纷纷涌来的最大原因。当前社会中每年的离婚率之高,说明了婚前的个性匹配是如何重要。而美国eHarmony取得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自于其独特的心理测评系统。用户经过该网站的心理测试,可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个性,而基于测评的推荐模式则保证了用户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提高了婚介服务的效率与潜在成功率,据说EHarmony已经帮助近千万人找到了理想伴侣。

百合网借鉴了eHarmony.com的模式,同时融合了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在心理科学研究机构的支持下,开发、完善了一套心理测评系统。这套系统每天最多只为一位用户提供三个精选的匹配对象,从而保证了沟通质量,提高了成功率。完成由众多心理学专家们开发的个性测试和用户注册过程,“大概需要20多分钟,如果他操作不是很熟悉,有可能需要40分钟。这是由我们基于心理测试的商业模式所决定的,同时也是看用户是否有婚恋的迫切需要,他是否很认真地对待网络婚恋。它们将评测个性中50个以上的维度,从而有助于帮助用户认识自己和建立长期的关系。”

目前百合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会员费,“我们每天给你推荐三个,当你需要跟对方取得联系时,就需要支付一定的会员费用。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交费,那么你能够发展几个用户加入,也可以免费。”田笑着说:“它足够有趣,足够科学,也足够保护隐私。”

2005年8月,美国风险投资商MAYFIELD携手GSR对百合网进行了200万美元的投资。“投资人最看重的是我们适应变化的能力和执行力”,田和他的团队从2005年1月底开始建设天仙配网站,6月底上线后用户群迅速就达到了10万之多。“没有人能够预测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更愿意把所有变化都看成是机会,而不是挑战,”这一点给投资商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在融资方面,田只见过不到10家VC,“第二轮融资也将在2006年1月份就要开始。”

百合网现在的重点是完善和开发产品,同时迅速提升用户数。“我们的目标是到年底250万用户,明年的目标是用户群达到1000万。”百合网的模式能够被复制吗?田范江并不担心: “这里有两个不容易复制的‘引擎’。其一,其它公司可以复制我们的心理测试题,但从测试题到生成一份心理分析报告,却还需要一套经得起检验的科学方法论。其二,成百上千人之间的相互匹配也许并不复杂,但百万人、千万人之间的匹配就是需要相当复杂的系统能力和科学分析框架。”

田范江的温和与坚决

与创业者联系在一起的那些词是什么?紧张?兴奋?压力大?所有这些词语看来都与田范江无缘。当这位清华博士在北京万达广场公寓的阳光下侃侃而谈的时候,他更像是一位无所不晓、耐心细致的顾问。

田范江1991年进入清华大学,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与人们印象中的博士相反,他的实践能力和意识都非常强。早在1997年读博期间,他就参与发起了清华大学科技创业者投资协会。如今声名正盛的清科创投倪正东、博客中国方兴东,当时也都是这个协会的参与者。

随后田在读书期间创办了易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但缺乏执行力的结果是这次创业很快就无果而终。毕业后,为获取企业运营的实践经验,他进入埃森哲任咨询经理。在那里他不仅接触到了很多个企业的生动案例,同时更接触了不同企业中不同层面的管理人员,从而丰富了对于企业的认识。

对于田范江来说,“工作可以分为两种状态,一种是创业,第二种是准备去创业。Web2.0的概念我从2003年就开始关注,当时的提法是Internet2.0。正是由于我认可这个理念,才辞职出来开始创业。”这样强烈的进取意识,与他给人留下的温和印象截然相反。

在风险投资到位之前,百合网的开支大多都是个人的积蓄。为了更好地过冬,把公司坚持下去,田还做了很多与公司的核心业务没有关联的事情。凭借着在埃森哲的工作经历和培养出的能力,他的公司还开展了一些咨询、培训方面的业务,当然,做咨询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创收,田笑称这是“以战养战”,“即使我们拿不到风险投资,我们也有信心靠咨询项目把公司维持下去。”

1月份时,田范江还可能要开始第二轮融资。2006年,又是一个繁忙的开始。

网众:团购就是力量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8 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王方剑

一家成立不到三年的团购网站后来居上了。

“在团购网站中,中国网众不是最早做的,却是发展最快的一家”,中国网众公司CEO陈一铭这样描述网众。2003年5月1日,中国网众网站正式开通。而到第二个年头,网众的团购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万元,2005年有望达到1亿元,到2006年陈一铭则希望能实现5~10亿元。

国内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高级经理认为,与目前规模比较大的电子商务网站相比,网众的优势在于它的行业深入性以及所进入行业的主流性和巨大市场规模。“阿里巴巴、淘宝网好比是一面墙,而网众就像一柄短而刚的锥子,虽然目前网众没有他们规模大。”这位投资经理这样评论。

为什么是网众

团购是“团体采购”的简称,也称集体采购,中国最早出现团购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有些公司为了降低成本而集合所有子公司进行采购。而发展到目前的“个人层面”,得归功于互联网,由业内专业的团购服务公司(团购网站)或有影响的个人进行召集,将有意向购买同一产品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大量向厂商进行购买,从而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获得产品超低价格和服务保障;也可自发组织团购,由消费者自行组织,将自发团购产品信息在网站上发布。

网络团购目前已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型城市流行起来,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消费模式。在北京,70多名业主通过互联网联合组成的购房团与某小区开发商谈判并成功签约,不仅得到了价格优惠,还签下了20余条补充条款,充分展现了团购的力量。网众正是结合中国电子商务的实际所搭建网络团购平台。

在创办网众之前,现任CEO陈一铭已经有了建材家居行业多年的工作经历。他最初在铁道部建筑设计院工作了8年,此后,进入一家资深房地产公司,做过一年的建材和工程管理;随后,又在一家大型国营装修装饰公司工作。自工作以来一直与建筑建材行业打交道,这样算来,在中国网众成立之前,陈一铭已经有了十五年的行业积累。陈一铭还做了两年的中国众网,主要业务是为建材家居企业建设网站,但当时的目的不是为了积累建材家居行业资源,而是为了了解互联网。

同样都是团购网站,为什么惟独网众发展如此迅速?陈一铭发现,国内很多团购网站与商家的合作法则有问题,主要是靠商家的销售返点,盈利来源太单一。如果要做团购网站,就必须在盈利来源上找到更多的点,这样才有可能后来居上。

在采访过程中,陈一铭并不愿透露网众的盈利来源。经过采访同行业人士,记者才了解到了网众的主要盈利来源有:商家销售返点,这与很多团购机构一样;会员企业年服务费,这点也容易理解;地面活动的企业赞助;城市站点的加盟费用;还有网络广告等。

据陈一铭介绍,已经有五、六家国内外的投资机构主动找到了网众,要求注资。他也坦承,资本运营是网众的一块短板,在公司高层中没有一个这方面的人。

为什么是建材家居

现在团购的产品覆盖范围已经非常广泛,不仅渗透进汽车、家电、手机、电脑、家居、建材、房产等商品类产品,而且扩展到包括保险、旅游、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美容、健身等服务类领域。“团购网站真正做出规模来的,建材家居行业是少有的几个主要行业之一”,陈一铭说。

国内建材家居的巨大市场规模,可以孕育出不同业态。目前,全国从事建筑装饰的企业共有25万家,其中家装企业约有18万家。2004年全国装饰工程总产值6000亿元,其中家装产值有3500亿元,预计今后5年建筑装饰总产值将以年15%左右的速度递增。巨大的市场,是企业愿意加盟团购网站获得利益的前提。

业务量在短期内的爆发性,是建材家居市场的最大消费特征,尤其居民家庭装修更是如此。居民家庭装修一般在三个月内,一套100平方米的住房,装修所用的建材、家居和电器一般平均在10万元左右。一个家庭的消费支出在三个月内达到10万元,除了建材家居行业外很难找到其它类似消费特征的行业。

专家分析认为,建材家居团购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很多商品在售前服务上存在空档,而且大部分建材家居商品都是半成品,同时这些商品基本上又是消费者第一次消费。尤其是在建材家居方面,绝大部分消费者都是第一次购房、第一次装修、第一次买家俱,没有购买、装修和使用经历,而建材家居涉及到商品价格、材质、性能、使用寿命、环保、清洁难易度等很多问题。

消费者作为一个个体,几乎不可能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搞明白,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遗憾的是,现在没有哪一家机构或者商家能全面解答。这样,一家建材家居团购机构的出现可以说是“顺天应人”。

“当网络团购和电子商务的购物方式成为建材家居销售的主渠道时,可能就引发建材家居产品销售的‘行业洗牌’,等到那时候,现在的传统店铺数量也许只要十分之一就够了”,陈一铭这样看待团购对建材家居行业的未来影响。

借鉴“同一首歌”

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演艺服务品牌。据了解,“同一首歌”走进一个城市,一次大型演出,就能进账数百万元。陈一铭则把“同一首歌”模式引进到了网络团购中。

到目前为止,网众已经推出了“团装团购面对面”、“快乐团购一日游”等大型现场活动。在取得了不菲的销售业绩和商家认可之后,陈一铭把这些现场活动概括为“地面营销”:当一大群人进到店面里要签单时,每一个商家都真切感受到了其它营销方式无法比拟的威力。

2005年11月,网众在北京十里河高力国际灯饰港举行了第五期“团装团购面对面”大型现场活动,活动汇集了元洲装饰、欧典地板、立邦漆、西门子开关、伊莱克斯厨具以及松下、雷士、飞利浦等众多知名建材家居品牌。

参与此次活动网友人数近300人,成功签单上百万元,现场十分火爆。当此次活动的重头戏“团购面对面”正式开始时,厂商逐个上台报出团购价,在现场众多网友的“口水围攻”和主持人的协助下,各厂商都纷纷给出相当低的折扣,基本上都是在零售市场和网络上拿不到的超低价格,但厂商不得不声明“此价格只在活动当日定购方有效”。

由纯粹电子商务转向更具人气现场活动,网众找到了团购发挥威力的现实方式。因为电子商务在中国一直不能很好发展的症结在于“诚信度不高”,一般消费者不愿相信网络交易,但通过专业网站组织现场活动则可以使消费者直接参与团购,同时可以展现团购的力量。

网众的“团购面对面”大型现场活动已经举行了5次,规模和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快乐团购一日游”活动,是中国网众继“团装团购面对面”大型现场活动之后又一个有益尝试。最近,网众还开辟了“小区团购快速通道”,消费者可以选择参加自己所在小区的团购,一次性提交自己所需要的所有产品。中国网众希望通过各类品牌活动,做出行业内一系列最为成功的团购营销模式。

幻剑书盟:自己长大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19 中国电子商务

兰红

从《魔戒》到《哈利·波特》,奇幻小说让包括中国读者在内的无数人为之倾倒。奇幻小说,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历史,在创意的渲染下成就了精彩无比的英雄故事。

互联网和游戏的普及助燃了奇幻小说的星火之势,有人将2005年称之为“中国奇幻文学年”,当业界都开始注意一种趋势的时候,当年文学写手们的幻想早已变成了现实,而成就这样梦想的舞台——原创中文网站身价也暴涨。

梦想舞台

当松散的新势力以谋求发展的名义集中的时候,他们的实力就不容小觑。最早的幻剑书盟就是作为一个松散的网站联盟而存在,由书情小筑、石头书城、小书亭、凝风天下等4个志趣相投的文学书站组成。2001年5月,幻剑书盟启用国际域名之后,才开始走上正规成长之路。两年之后,北京幻剑书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从此开始了公司化运作和商业化探索。

“对书固有的浓厚感情,加上想做点事的念头,造就了幻剑书盟这个品牌。”幻剑书盟总经理孔毅说。在他看来,幻剑书盟的创业故事非常简单,就是缘于一群爱读书的人,受兴趣爱好所驱使,在不经意的实践中,偶然找到属于自己和中国原创文学的一条小路。

就这样,在孔毅等人不经意的设计之下,幻剑书盟已经拥有驻站原创作家近7000多名,收藏原创作品2万多部,最高日访问量可达2000万。其中,几百部作品点击阅读人数超过100万。经过几年的积累,幻剑书盟在国内中文原创小说领域里具有了相当的影响力,并形成了文学类垂直性门户网站的特点,拥有一大批颇具文化品位的年轻消费人群。

由于网络克服了传统出版物在时间、空间与内容等多方面限制,读者的阅读习惯已开始改变。一个忠实的读者这样谈论他的感受:以前看过的许多好书,比如《血色黄昏》、《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在市场上很难再找到,而在网上却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海量作品,网络书屋消除了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天然屏障。

因为免费、好看、互动性强和更有粘性,所以读书门户的发展模式被十分看好。一个经常来幻剑书盟看书的读者说,有的小说一看就是几个月,慢慢形成了一种阅读习惯。从用户的访问量来看,小说网站的用户是一般门户网站的2倍以上,在很多搜索引擎上,小说一直名列热门搜索前4名。

2005年,网络原创小说大举进军实体书界,幻剑书盟不甘落后。幻剑书盟新推出的《诛仙》首先抢滩成功,《新宋》、《她死在QQ上》、《搜神记》、《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等紧随其后。随着原创出版市场的日益成熟,幻剑书盟对外宣布通过网络远播实体出版市场,对出版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出版商与作者。

作为一个基本通道和增值平台,网络已经成为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成为读者、作者、出版商三者沟通的桥梁。通过网络第一渠道,直接掌握作品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再选择出版,这样减少了盲目性,降低了成本。由此,未来网站取代出版社而成为版权交易中心,并不是没有可能。

奇幻+网络=价值

无论网络游戏的火,还是网络小说的火,其中不容忽视的是网络的铺垫作用。许多玩家迷恋上《传奇》、《天堂》等网游的同时,也在接受一种文化,而当他们玩腻了游戏之后,便开始阅读同类小说。

奇幻小说因剧情不受时间、空间和常理的约束,另眼看世界,更有宽广的发挥空间,善恶对立的角色与正邪对抗的故事正好满足了玩家们的心理需求。“不要以为奇幻文学是完全依靠文字而风靡走红,事实上,游戏和互联网的普及才是它被不同文化理念的读者群所接受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位游戏玩家的观点。

随着网络游戏的迅速火爆,奇幻小说的科技含量越来越多,它的市场价值渐渐被认知。由于它的火爆,一些中文网站采取了收费模式,规定读者每月支付相当的费用才能尽情阅读,幻剑书盟也部分采纳了收费模式。不同的是,对于普通读者,同样可以免费收看热门小说,只不过时间上有所限制。

目前在幻剑书盟,购买小说一个章节(5000字左右)大约需要2个幻剑币。同时,幻剑书盟通过与网易一卡通、骏网、云网等第三方的合作,达到销售幻剑小说卡、兑换幻剑币的目的,将钱收入囊中。在支付方面,幻剑书盟考虑了多种不同方式,包括发短信的手机支付、网上银行的在线支付、固定电话充值、银行邮局汇款等。

网络文学注定成为一种主流,并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因此许多网络写手选择在网上连载自己的作品。据孔毅介绍,有的小说原本只准备写几十万字,但由于网上点击阅读人数骤升,小说作者也变得欲罢不能,到后来有的小说甚至突破百万字大关。

孔毅表示,很多网络游戏需要从原创网络小说中寻找剧本,所以原创网络作品通过改编成剧本可以扩大其商业价值,例如武侠小说的剧本影视化、动漫化等,这也是幻剑书盟未来市场化运作要考虑的内容之一。

“幻剑书盟”一个月诞生1000余部作品,与出版实体书相比高出许多,抛开质量不说,这足以体现网络写作的活力。前不久,在百度十大小说风云榜中,《诛仙》排名第一。据了解,被称为“网络三大奇书”之一的《诛仙》,目前包括盛大在内,至今已有7家网络游戏公司试图购买它的游戏改编权。

个人网站伴随着互联网的成长而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的增长和市场的积累,各种资源转化为潜在价值,并很快成为投资者新一轮的追逐目标。

拒绝盛大收购

2004年百度收购hao123,盛大收购起点中文网,主流网站开始重视个人网站的价值。近而引发对个人网站资源的追逐,甚至引起了风险投资的注意。

起点中文网,是目前奇幻小说发布最频繁的中文网站之一。据分析,为了向奇幻小说领域进军,向网络电子书以及出版领域拓展,盛大网络斥资2000万元对起点进行了收购。其实,在盛大收购起点的背后,还有些不为人知的细节。据孔毅介绍,自有了收购中文原创小说网站的念头之后,在起点真正被收购之前,盛大曾经与幻剑书盟、龙的天空有过实际接触。

孔毅透露,2004年幻剑书盟拒绝了盛大的收购要求。不管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从另一层面上多少说明了幻剑书盟的价值。谈及拒绝收购的原因,孔毅说,“将幻剑书盟持续地做下去,走它自己的路,使它成为中国原创文学网站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生力军是我们追求的宗旨,单纯的物质回报并不是目的。”

尽管如此,一直以来,幻剑书盟并未间断过与投资方的接触。幻剑书盟究竟在等什么?是时机不成熟还是酝酿成长以赢得一个好价钱?

据了解,目前幻剑书盟已经拥有200万注册用户,其中收费用户为5万。按照风险投资的粗略价值估算,如果每个用户能够带来10元的利润,那么200万用户意味着2000万元的价值。依此分析,幻剑书盟的商业价值至少在2000万以上。一个存在不过五年、商业化运作不足一两年的网站,能够得到这样的市场认知,这要归功于互联网的魅力所在。

被收购的起点中文网上不可避免地被加以盛大的烙印,而幻剑书盟还自由地存活着。幻剑书盟未来的路将怎么走?是继续苦苦支撑还是投向风险投资的怀抱,一切还是个未知数。令人欣喜的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批批原创中文网站正在崛起,它们在拯救本土文化的同时,更使互联网浮现出别样生机。

饭统网:生意从“扫街”开始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0 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王方剑

运用互联网帮人们选餐厅、订餐也能做成一项生意?

饭统网(北京锋讯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把这门生意变成现实。如今,加盟饭统网的餐厅已经达到了4880多家,北京70%的中高档餐厅都聚集到了饭统网旗下,已经有43万人从饭统网定过餐了。“现在每个月从饭统网订出去的业务量已经超过了1万桌”,饭统网首席执行官臧力这样说。

同学聚会触发创意

臧力做餐饮预订网的想法,来源于EMBA同学聚餐。

2003年非典结束后的一天,臧力接到电话,说两个多月没见面的EMBA同学要聚餐。可谁知道就这100多人的一顿饭差点没吃成!就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大家才吃上这顿饭。好容易聚到一起的同学们,对吃饭难都深有感触,有的人吃过好几百家餐馆,但也不能解决这个看似简单的需求。

臧力从中嗅到了商机。他想到了做一个图文并茂的网站——谁想吃饭了就上这个网,不仅能定餐,还能有优惠。想到这里,臧力为自己的想法激动了。他从高中起就有创业梦想了,很多想法他都想在别人前面了,可惜全没做!创业,可是臧力多少年来的理想。

做了多年投资的臧力知道,一个项目是否会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就在于它是否会引起社会颠覆性的改变,网络为什么会造就那么多的亿万富翁?就因为网络将这个世界完全改变了,而这个改变是不可逆的。

臧力在调查中发现,欧美、日本这些国家,80%的人外出吃饭都是预定的,一是出于礼貌,二是出于自尊,以免到了餐厅之后还得排位。然而,在中国外出就餐绝大多数人还没有预订的习惯。

这时候,臧力想起了“荒岛卖鞋”的经典案例:既然这个市场一片空白,那就说明这里有着巨大的商机。这个世界上,有需求就有人会来满足需求,没有需求就要创造需求!创建一个前所未有的、成长空间巨大的、能颠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餐饮服务网,可是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创意。

臧力决定全心投入,辞掉以前令人艳羡的工作,把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外加股东的100万元资金,都投到这个前景未知的领域去。周围的不少朋友都觉得臧力有点不正常,将来会后悔。2003年12月,国内惟一一家具有餐饮预定功能的专业餐饮网站饭统网正式开通了。“我还真没后悔过,也从未想到过放弃,就是有点遗憾,出来得太晚了”,臧力说。

如何让餐厅加盟?

在创业之初,臧力就为饭统网设计好了全新的“双轮”经营模式:饭统网一边牵着消费者,另一边牵着餐厅,而且必需让餐厅先加入进来,消费者才能跟进,因为只有有了一定规模的餐厅,为消费者提供餐饮预订的服务才能做成;而消费者跟进的越多,更多的餐厅也自然会陆续加入进来。消费者和餐厅是饭统网的两个“轮子”,有很强的相互作用,一个“轮子”转得快,另外一个“轮子”就能转得更快,否则饭统网就很难运转。

让足够多的餐厅加盟饭统网,是创业之初最艰难的日子。臧力介绍,饭统网发展餐厅加盟,就是使用人海战术,把一条街上的每一家餐厅都跑遍了。他回忆说,在“扫街”的过程中,饭统网最惨的业务人员,连续跑了六家餐厅,都没有谈成。

不过,并不是所有餐厅对网络宣传都持否认态度。那位连续遭到六次拒绝的销售经理小杜,居然签下了京城老牌西餐名店马克西姆。臧力回忆,那时候还是冬天,就听楼梯上“噔噔”的脚步声,小杜跑进来跟他说,“臧总,马克西姆被我拿下来了”!

马克西姆的加入给正在创业中的饭统网打了针强心剂,公司的员工们都非常兴奋,自信心开始提升。那段时间,马克西姆的加盟成了饭统网的广告词。如今,加盟饭统网的餐厅已经达到4700多家,70%多的中高档餐厅都成为了饭统网的会员,在北京每隔几百米就有一家饭统网的签约餐厅。

目前,饭统网的主要盈利来源有四个方面:最大的来源是餐厅会员年费,其次是餐厅业务返回的佣金、集团客户的年服务费、网络广告。这四个盈利来源是饭统网两年的创业历程中“试错”试出来的。比如,消费者的月饼团购,娱乐预订服务,等等,都没有做起来。“原来想到过有11、12个盈利点,经过尝试和分析之后发现自己的核心能力不在那儿,或者说那些业务做起来还需要另外一套体系,同样需要大投入和面对竞争”,臧力坦诚地说。

“携程模式”难以完全复制

一直让臧力引以为豪的“双轮”经营模式,其实并非他的独创,携程网的模式和思路也是如此:只不过它一边牵着消费者,另一边牵的是酒店。在经过一段时间创业的摸索后,臧力发现“携程模式”难以完全复制。

消费者订餐的差异化程度要高于订房好几个量级。订房的要求相对简单,而订餐则复杂得多。如果仔细统计起来,消费者订餐的要求可能高达十几个。餐厅的地理位置,单人消费的平均价位,餐厅的菜系,对餐厅内部环境的要求,折扣情况,是否需要排位?有无包厢?如果有包厢,包厢是否设最低消费?消费者想喝酒或者要求私密性的话,还会询问包间里有无卫生间?甚至餐厅附近的停车泊位情况,任何一个细节的信息都可以决定消费者是否放弃一个餐厅的选择。

“当你成为这个行业老大的时候,很多新技术就来找你了”,臧力说。在饭统网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同时也是网络新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现在,有很多新技术公司都来找饭统网,比如3G、WAP、电子地图、RSS等等,因为这些新技术也都想“落地”,都想寻找赢利的突破点。那么,饭统网到底要不要使用这些新技术?这些新技术又会把饭统网带向何方?甚至包括当饭统网和这些新技术结合、与别人合作之后,到底谁更离不开谁?新技术、合作者会不会成为饭统网的“影子对手”?

这些都是饭统网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不能完全照搬“携程模式”的原因。

饭统网“粘性”何在?

“饭统网的回头率高达80%以上,而回头率达到40%的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寥寥无几了”,臧力说。对于消费者来说,为何这么难以舍弃?

说到饭统网的“粘性”,臧力总爱说:“折扣不是最重要的,咨询才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他认为,消费者无论是以什么理由去餐厅吃饭,在外面吃一顿满意的饭已经越来越难以实现了。换句话说,消费者对于到餐厅就餐的消费要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这么多的要求、这么高的期望值迫切需要一家专业机构来为消费者服务。

而排位优先权也使得消费者难以离开饭统网。餐饮业有一个马太效应:越是好餐厅,去的人越多,这样往往就需要排位。由于饭统网带来的食客业务量非常大,大多数餐厅都会给饭统网食客排位优先权,这一点是食客非常在乎和看重的东西。

最后吸引消费者的才是折扣。不过,与咨询和排位优先比较起来,折扣其实不是消费者优先考虑的,“消费者花100元和花88元有多大区别吗?一桌三个人的饭,花300元和花260元有多大不同吗?”

“等到全国城市加盟做起来之后,饭统网对消费者的‘粘性’就更强了”,臧力说,饭统网的下一步主要规划是推出全国城市加盟,饭统网将在全国30个主要城市设立分站点,输出饭统网的品牌和管理体系,授权给加盟商独家经营管理。到那时,一个人上午在北京,下午到上海,他的午餐、晚餐都可以通过饭统网来解决。饭统网已经有了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接下来对它的考验也将越来越大。“民以食为天”,吃饭这门好生意真正做好并不容易。

3G是泡泡:独立WAP站点的探路者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2 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张素娟

2005年的WAP市场异常活跃,免费WAP站点雨后春笋般滋生,新生代的锐气势不可挡。独立WAP站点的出现和繁荣再次印证了中国无线互联网行业的巨大潜能,3G泡泡就是其中之一。

走出“同质化”阴霾

“中国未来的互联网不是建立在电脑之上,而是建立在手机之上。”无限新空CEO李晋吉这样说。这并不是痴人说梦,而是不可逆转之势。正因如此,李晋吉早已瞄准中国无线服务这块市场蛋糕。2004年底,北京无限新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宣告成立,从此李晋吉开始谋划属于自己的一片“无限”天地。

对于独立WAP站点来说,商业模式是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难题。经过反复思考,对比了12种商业模式,李晋吉将无限新空的主流业务锁定在手机资讯免费门户和手机虚拟社区(3G泡泡)两种模式。“之所以这样选择,由于在这种设计之下的3G泡泡,表现出粘度大、消费能力强、覆盖面广的特点。”这样,2005年初,3G综合门户和手机泡泡吧全面推出。

相比于互联网站,免费WAP站点内容重复较多,尤其是是门户类网站,几乎是图片、铃声、软件下载等内容的罗列。为了摆脱原有SP的种种弊端,泡泡吧在发展思路上大力寻求内容上的突破。李晋吉觉得,要走出“同质化”阴霾,差异化竞争才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晋吉为3G泡泡设定了天气预报、电视预告、火车时刻以及手机归属地等实用信息查询。不久的将来,3G泡泡还会提供位置服务。李晋吉认为,“作为一个独立WAP,立足之本就是提供个性化的差异服务。”

在众多免费WAP站点中,相对而言泡泡吧起步较晚。对此李晋吉并不十分担心,他说,“生存的不二法则就是成长,起步早晚不是成功与否的关键。”谁能抓住网络发展的天赐良机,谁就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李的期待没有落空,一年来,3G泡泡的免费路线走得不但快而且稳,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2005年6月,根据广东移动有关统计数据显示:3G泡泡的市场份额居于第三位,到了8月,已经上升到第二位。

如今,3G泡泡的用户规模超过200多万,虚拟社区同时在线人数超过65000人,每天流量超过2T,日点击量达9000多万。作为国内新兴的免费WAP站点,3G泡泡的增长速度引人瞩目。

指欢堂

在手机泡泡吧里开始虚拟人生,打工赚钱、交友结婚、炒股赌马、投资房地产,一切尽在弹指一挥间。在这里,玩家可以抛弃暂时烦恼,寻找心灵上的寄托。无论爱情、婚姻、家庭、事业、财运等,统统可以赌上一把。赚来的泡币不仅可以存在泡泡钱庄,还能去商场选购喜欢的服饰用品,买房购地,置办家居。许多玩家在泡吧与亲密爱人建立一个家庭,拥有一个可爱宝宝,甚至领养喜欢的宠物,这些都不足为奇。迷恋手游的玩家进入《魔兽城堡》,开始魔兽之旅,享受国内第一款千人同时在线的免费互动WAP游戏,更是过足了瘾。

这就是李晋吉精心设计的手机泡泡吧所能提供的服务。泡泡吧虽然是手机虚拟社区,但也有它真实的一面。据李晋吉介绍,泡泡吧里许多房地产、饭店、商场采用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名字,而且楼盘销售有数量限制。同时,在手机虚拟社区里,无需走出泡泡吧就能直接拨通亲友电话,泡泡用户通过真实的手机号而建立联系,感觉上的不同之处在于信任度更好,实用性更强,距离更近。

正是因为真实可信的因素存在,3G泡泡吸引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来这里泡吧,它甚至还激发了更多的情感联系:

“还记得第一次在泡吧遇见你,你说初来乍到,请多关照,然后爽朗大笑,笑得像夏日午后的阳光一样灿烂。那是我在泡吧里看到的第一个笑容,从此深深印在脑海……”这是一段发生在泡泡吧里的爱情故事。在3G泡泡上,由于手机情缘每天最多产生2000多对婚姻,泡泡吧因此被誉名为“恋爱成功率最高”的场所之一,许多在此虚拟恋爱的伴侣最后还走向了现实婚姻。

3G泡泡还与常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实现了互联互通,泡泡吧里的信息可同时传达至MSN、QQ以及指定Email地址,而且不受通讯标准的限制,服务都是免费的。

基于良好的服务,虚拟世界同时也在与现实的商业挂钩。据泡泡吧工作人员介绍,“现在用户的收费需求很高,在线下用户之间虚拟物品的交易量很大。许多玩家通过手机充值卡换泡币,兑换虚拟物品,比如交换房屋、服装等。”很多玩家打电话要求公司出售泡币和物品,要求提供一个官方的交易平台,甚至有人在淘宝、易趣上专门买卖泡吧物品。泡泡吧将来会考虑收费嘛?虽然他们表示现在没有这方面的考虑,但那应该是一个不错的收入来源。

手机上网代名词

2005年11月21日,3G泡泡所属的北京无限新空对外宣布:3G泡泡获得了高额的风险投资;已经与全球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开展合作;3G泡泡将采用全新域名pp.cn。一系列的动作显示,这家企业的上升势头非常明显。

据介绍,风险投资来自联创策源和华登国际,投资金额在数百万美元,约3000万元人民币。同时,3G泡泡是目前为止少有的几家拿到风险投资的独立WAP网站,但其额度是目前已披露的WAP站点中最高的。

投资者到底看中了3G泡泡什么?成功投资过新浪、亚信等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代表冯波曾表示:“3G泡泡是我们集体从近百家WAP站中层层对比筛选出来的。与其他站点相比,3G泡泡的运营思路更清晰,眼光更独到,团队更专业。3G泡泡的发展潜质决定了它的领袖地位,我们相信它的美好未来!”

目前处在市场培育时期的3G泡泡,引入风险投资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资本支持,实现更大的市场份额。“3G泡泡第一轮的融资将用于品牌打造、市场推广及团队建设方面。”李晋吉表示,“泡泡吧将以更专注的服务出现在2006年的市场上。”估计2006年将会引入第二轮风险投资。

如果说获得高额风险投资使业界为之一震,那么pp.cn全新域名的采用同样十分引人瞩目。3G泡泡此举,多少有些摆出与腾讯QQ角逐天下之势,所谓“南QQ北PP”。李晋吉表示:“封闭和自闭意味着落后和被淘汰,开放式合作是我们一贯秉承的原则。对于泡泡而言,我们永远把合作视为主流,并希望有机会与QQ探讨合作的可能。”

事实上,3G泡泡已与许多网站缔结了合作关系,形成了良好的信息资源沟通渠道。李晋吉表示,“无论新浪还是运营商,3G泡泡希望彼此建立在非利益型的品牌推广之上。因为,目前3G泡泡所有服务都免费的,收费不是目的,而且3G泡泡将在未来一两年内将继续免费下去。”

门户网站的赢利困扰互联网精英们太久,而网络游戏的瞬间爆发,仿佛使人们在绝望中抓住了救命稻草,得到些许安慰。如今,泡泡吧走过的“免费门户+娱乐”路线,能走的通嘛?3G泡泡现在的目标看起来也算不得多高:让玩家记住,这是3G泡泡要做到的。使3G泡泡成为手机上网的代名词,则3G泡泡追求的目标之一。

云网:全数字商务异军突起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2 中国电子商务

本刊记者/郑伟涛

在环境不成熟的情况下,云网从IP电话卡入手,几年来已经在全数字的电子商务领域找到了感觉。

世界的两端:美国的客户购买了一家中国公司的商品,几乎在付款的同时,美国客户收到了商品。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以上的情景或许只是一种梦想,然而现在却已成为现实。云网就是一家制造“过去的梦想”的公司。

全数字的电子商务

“云网拥有十余个全数字化商品门类,共计810多种商品,2200多种面值。”云网的创始人之一、副总裁潘岳说,“这些商品都能实现实时配送”。这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一位在云网上购买商品的客户,都会在不超过2秒的时间内收到商品,除非出现意外故障。

与其相对应的是,当前很多电子商务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物流的钳制。他们或者采取自己配送为主,或者采取第三方物流,抑或二者的结合,但实施的结果仍然难令人满意。“我们一开始是将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但实施过程并不理想,由于第三方在管理上的欠缺,使配送及时性、准确性方面都得不到保证。”卓越网方面曾经如此表示。

而云网的独特处就是经营数字化商品,实现了物流数字化。潘岳向记者表示,“物流的数字化还只是云网的一个方面。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电子商务的三大要素,对此三要素的全面数字化整合,才是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的核心。针对支付难的问题,云网全面采用了网上支付的方式,几乎全部交易都是通过网上支付完成;商品信息、交易信息乃至客户服务系统,都是以互联网为媒介,以交互的、数字化的形式展开。”

有业内人士指出:云网模式使交易的全过程数字化,是对电子商务传统模式的突破,从而使电子商务获得了有别于传统商务模式的核心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全数字”是电子商务的最高境界。对此,也有人反驳,云网是通过选择商品种类回避了物流问题。

“在国内目前的情形下,彻底解决物流问题是不可能的,摆在电子商务公司面前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盈利,并在此基础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潘岳解释。云网成立6年来,一直实现持续盈利,并以每年翻番的速度高速增长,到2004年营业额已经突破2亿元。

“云网的目标是将消费者的生活数字化。”潘岳说,“云网在朝着目标努力,而且有了一定的效果。体现方式可以是销售数字化产品,也可以将现实中的商品和服务数字化。比如数字化保险、电子客票等。”

切入空白领域

“最初的时候,我们并没有明确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而是分开的。”潘岳回忆道,“我们考虑了很多模式。有信息流的电子化,做专业的信息类网站,比如科普、教育等;做一个网上博物馆,收录大量的信息供人们查阅;有资金流的电子化,做一个拍卖平台;还有电子广告、B2C网站。”

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发展还停留在信息流数字化层面,即用户在网上获知商品信息,并进行商品信息交流,而之后的物流、资金流都尚未数字化,而是通过物理方式完成。潘岳说,“在讨论的时候,出现了如何盈利的问题。我们做那么多信息,怎么来赚钱呢?最终我们决定做一个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都电子化的网站。”

什么样的商品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呢?“首先是物流电子化,我们想到了预付费类的商品,因为它们实质上是用一串代码来证明人的身份,或者证明物品的价值。我们认为所有的预付类商品都可以数字化,都可以在云网上销售。”潘岳解释。

这种设想正好赶上了IP电话卡的推出。1999年5月,吉通公司推出第一张面向大众的IP电话卡,IP技术和传统的电信相结合使电话费大幅度下降,足以在电信行业内制造一场变革。“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决定从IP卡入手。当时,我们的资金只有10万元左右,而且只有我和朱总(云网总裁朱子刚)以及一两个外围编程人员,客服的工作都是我们亲自做。”潘岳说。

随着IP卡的热销,云网快速发展起来,到2000年7月,云网已开始实现盈利。

网上支付系统成为产品

“物流电子化得到了解决,信息流也不是问题,关键就是资金流了。云网一开始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潘岳说,“云网提出了实时支付,这就要求强有力的支付平台来保证。”

2000年,云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不做线下支付,只专注于在线支付。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有2种:使用第3方解决方案或自建。经过短期的实践后,云网开始专注于自身网上支付系统的开发。

云网自己开发的“网上支付系统”,可以实现和银行的直接通兑,这受到了各大银行的青睐,开始寻求与云网建立适合的合作方式。与各大银行的合作,很快给云网带来巨大的在线银行交易量,并帮助银行有效地发展银行卡和网络银行用户。

2005年,云网将其支付系统系统化,正式推出了面向大中型电子商务企业的企业级在线支付系统——云网支付@网,与国内众多电子商务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到目前为止,支付@网聚集了数百家国内知名企业作为合作伙伴。

“稳定的网上支付系统有效支撑了云网全数字电子商务,它就像Windows操作系统,而云网的业务就是office。”潘岳做了这样一个比喻。

如履薄冰的客户服务

有人批评云网说,云网功利性特强,除了卖卡还是卖卡。潘岳解释说,“其实,不是云网功利,而是不想做太多表面的工作。既然是服务,就要把主要的做好。”他所说的主要是指用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现在云网销售的产品已经有几百种,注册用户也达到了300万,但在前期它面临的选择非常少,包括产品和客户。2000年左右,能够实现网上销售的数字化产品恐怕只有电话卡,同时,只有很少的人会尝试网上购物。在这种脆弱的网上购物环境下,稍有差池就可能失去客户。

“云网在互动交流上很重视,”潘岳说,“当时,我们公司人数不多,但是拥有近30名客服人员,占公司人数1/3,都经过严格培训。”据了解,云网所有的客户邮件总裁都能同步接收,客服的所有回复必须抄送给总裁。

最近云网已经推出了数字彩票,而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民航总局规定所有的机票都要数字化。潘岳称,“这是一个新的机会。此外,只要内容可以标准化,能通过信息流传递的商品和服务,都可以被数字化,都是潜在的应用。”

易巴特:掘金现代易货业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3 中国电子商务

作为一种古老的交易方式,以物易物这门生意在电子商务时代该如何开展?就在很多人还在熟视无睹或是不明所以的时候,一家位于青岛的企业已经在这一领域抢得了先机

宋斐/文

“如果你跟一个企业家说,把他的产品或服务卖掉,不付他现金,给他另外的商品,他一定会皱眉头;但是如果你告诉他,买东西可以不用花钱,只要拿出他现有的产品,他一定会喜笑颜开。其实,仔细想来,这是一回事,只不过我们常常拘泥于‘现金为王’的思维定势罢了。”在长江商学院2005年的新年论坛上,易巴特董事长吴志壮博士关于现代易货的一席话,引发了在场企业家学员的极大兴趣。

现代易货业方兴未艾

在很多人看来,易货业的大发展似乎总是与经济低迷相关联,比如美国“9?11”事件、阿根廷经济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但现代易货业的发展早已不止于此。多年以来,从联合国的“石油换食品计划”到媒体经营中的广告换产品,现代易货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其实已经无处不在。据有关统计,在美国500强企业中一半左右都有专门的易货部门,全美国已有400多家专业易货公司,并有50多家颇具规模的网上易货贸易公司。

尤其是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更使易货交易得到了巨大提升:它不再局限于“一对一”或“点对点”的交易方式,而是实现了多边的、甚至是网络化的自由交易。吴志壮介绍说,“现代易货是以专业的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引入银行卡的结算体系,利用易货额度,通过专业易货经纪人的组织撮合,在会员之间实现的不动用现金的交易方式。”这样的交易方式,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弥补了传统点对点易货匹配成功率低的缺点,克服了传统易货的结算难题,此外,通过搭建交易平台,并通过专业易货经纪人去组织撮合,还可帮助企业有效解决销售不畅、资金短缺、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的难题。

吴志壮进一步解释说,现代易货业之所以快速发展,除了电子商务的催化作用,还有一个重要推动力就是现代企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现代易货不仅是一种交易方式,更是一种经营思想。”他从两个方面做了说明:

首先,现代易货将销售和采购融为一体,通过采购实现销售。参与现代易货的产品并非不畅销产品,很多畅销产品也积极参与易货,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汇源集团用自己的果汁产品换取澳柯玛公司价值几千万元的冰箱和展示柜等产品,汇源通过易货交易,节省了购买这些必需设备的现金支出、降低了财务成本,而且销售了产品,实现了利润。澳柯玛把易货得到的汇源果汁作为冰柜、冰箱的促销礼品,同样也是一箭双雕。其次,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资金紧张通常都是一大难题,而通过现代易货平台,企业可以凭借企业信誉或者通过现有商品甚至未来生产能力的抵押、预售,获得易货额度,优先采购企业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和设备等物资,从而达到融资的效果。

“由此来看,在过剩经济的时代大背景下,随着市场容量的迅猛发展和作为全球制造大国的崛起,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易货市场。”吴志壮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

易巴特的生意经

易货行业看上去门槛不高,就像100米赛跑,谁都可以跑下来,但要拿100米赛的冠军却是最需要速度,也是最难的。因此也有人说,这是一个考验智慧的行业,因为有时候你需要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情去匹配到一起。

“没有什么交易是不可思议的,”吴志壮介绍说:“易巴特当前的主要业务有零售易货(小额同城易货)、公司易货(大额企业间易货)、国际易货(跨国易货),我们目前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交易佣金、会员费和增值服务收入,比如网站内会员企业宣传。”已经开始跟风险投资商接触的吴志壮坦承:“作为电子商务企业,速度是第一位的,我们必须要快跑起来。易巴特正处于投入阶段,我们也很希望能够得到高质量的、能带来战略资源和能力的投资商的支持。”

据悉,目前国内已经有十多家现代易货企业开始了商业化运作,在这场赛跑游戏中,易巴特正在从各个方面巩固自己作为领先者的优势:先是注册了现代易货行业的第一个服务品牌——“易巴特”,接着发起成立了中国现代易货行业的第一个商会组织——青岛市易货商会;2004年7月,又携手同行举办了中国首届现代易货行业峰会,成立中国易货联盟;2005年9月,易巴特现代易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项目被国家发改委列为电子商务专项重点项目,并得到了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接受采访的吴志壮显得非常低调。很少有人了解的是,从10多年前白手起家,把青岛零点电子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成智能化行业的龙头企业的他,一直到3年多前又开始进入电子商务领域,锁定现代易货行业进行第二次创业,低调的吴志壮在商业上的步伐从来都是行动快速而不乏章法。他首先开发建立了完善的易货结算系统,初步解决了现代易货的结算难题;又投资开发了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中国企业易货网(www.61k.com);在打好平台之后,他随后又开始从服务流程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培养专业的易货经纪人,强化贴身的易货交易撮合服务,以规范完善安全的易货交易结算服务。

“互联网不只是年轻人的事业,也不应该只包括网络游戏,做生意还是需要有商务经验的人士来参与,现代易货就是一个机遇!”。吴志壮非常自信。

网络天书:寻求合理乐观的商业价值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4 中国电子商务

叶群峰看不到、摸不着,却能感受到一股反正维基网站走向商业化道路的力量真真实实地存在

兰红

很长时间,网络天书(cnic.org)上一直挂着一封致匿名攻击者的公开信。自11月7日起,这个维基网站遭遇了自2003年7月开放以来的最严重攻击——每天晚上7点左右,网站都会受到不间断的黑客攻击,持续时间有长有短,甚至有时出现1人编辑10人破坏的“壮观”场面;网站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无法访问状态,访问量严重下降。这一个月,创始人叶群峰每天都得花大量时间去照料他的网站。

两年前,叶群峰最希望达到的状态是——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网络天书能够拥有强大的自转功能,一年365天,叶群峰在不在线,网络天书永远如此;这种日复一日的自转,在某一天能促使网络天书产生强大的内生力量,并寻求合理乐观的商业价值。但现在,他似乎离这种状态越来越远。

不仅如此,整个行业也出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浮躁。维基百科(wikipedia)中文站点被屏蔽,维客中国(wikicn.com)突然死亡,另外,多数的维基网站遭遇过黑客的攻击。

“我不知道是谁干的。”叶群峰接受《中国电子商务》采访时,对现状相当无奈。他根本不知道敌人在哪里,更让他烦恼的是,他看不到、摸不着,却能感受到一股反对维基网站走商业化道路的力量真真实实地存在。显然,这样的博弈、争吵还将继续下去。结局会是什么,叶群峰自己也不知道。

2003年的夏天

现在看来,2003年的夏天,对于叶群峰这样的维客来说,倒是一段难得的美好时光。

当时,由小型互联网公司Bomis2001年创建的维基百科,被介绍到中国来。任何人都可以编辑和使用其中的任何文章及条目,人人可以修改,人人可以免费分享维基百科所带来的知识——如此自由、免费、内容开放的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很快让国内一群理想者上了瘾。投入其中的人们互称“维客”,他们同国外志同道合的网友一起,像志愿者一样,在世界各地的某个角落敲击键盘;又如一群虚拟空间的蚂蚁,每天忙忙碌碌。

叶群峰便是其中一个。有着7年上网史的他,曾是cnblog的主力成员之一。在这个关注网络前沿文化的部落式技术站点上,他第一次接触维基并迅速沉迷其中。这个骨子里透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气质的男人,相当享受奉献后的满足与快乐。

2003年7月,叶群峰迅速地创建起自己的中文维基网站。“当时有种按捺不住的兴奋和快乐,特别想跟人分享。”叶群峰回忆道。这种冲动的力量正是源自于Web2.0中的新技术——Wiki。“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它是一种超文本系统,能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通过它,可以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它最大的特点是使用方便而且开放,由Wiki技术建立起的网站,就像一个群体的网络精神家园,在这里,大家崇尚自由、平等、共享的文化精神。

叶群峰最初的想法也很简单,做一个维基百科的中文版与人分享就行了。于是,他的网站被命名为“百科全书”,并直接引用维基百科的一些底层引擎和数据库。但很快,叶群峰发现,自己的网站根本无法成长为一个权威的百科全书。维基成熟的应用大多在百科、软件手册、旅游介绍方面,在教学方面的实践活动也有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但大多数的网站却是大而全,“维客们漫无目的的贡献结果便是,未来并不能建成大厦,而始终像个杂乱的工地。”

对于叶群峰的维基网站而言,围绕某个专题开展协作活动似乎更现实可行。意识到这一点,他很快将网站定位修正为“专注自由文化和新潮科技”,并更名为“网络天书”。“所谓天书,包含了一种自由与理想化的理念,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感受到成就感。”叶群峰说。

挣扎在现实与理想之间

但与维基百科4年内发展200多万个词条相比,网络天书的2万个条目,显得那么微不足道;维基百科的网站流量每四个月就要翻一番,而网络天书每天只有300人经常性参与。即便维基百科的中文版,29398个注册用户中,一个月编辑量10次以上的活跃的中文维基人只有100多人,和英文维基相比,这也是非常小的一个群体。

人气的缺失,直接造成中文维基站点内容的乏善可陈、分类紊乱。“我们需要更多的维客。”中文维基的管理员时昭曾经抱怨道。目前最需要的是计算机和法律专业的人才,两者可以有助于维基的书写系统的改善和知识产权的概念普及,也需要语言学和图书馆学的人才,他们可以使得维基站点的条目更加细化和系统化。

想要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中文维基站点书写者的队伍,就需要让更多的人知道维基的存在。但是对此,目前的维客却没有太好的办法。从没有维客想过以商业化的途径使得维基广为人知,包括叶群峰自己。“维基站点的所有内容都是免费的,所以它不可能像Google那样卖服务,而且维基拒绝广告,总不能在维基站点的页面挂上商业广告吧?”维客们认为,维基所体现的这种开放、合作、平等、共享的网络文化,从根本上与商业化是背道而驰的。博客中国CTO卢亮更是一针见血:“商业化对维基来说是致命的。”这些观点背后的逻辑是,一旦维基站点商业化了,其方向自然会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盛大做一个维基站点,有一些关于盛大游戏的负面词条很可能就会偏了。因为它毕竟不是第三方。由一家主导,必然导致它的话语权过大。这是违背维基精神的。”卢亮说。

看起来,国内的维基网站正不可避免地掉进这样一个悖论:人气缺失——需要更多的人加入——不能做宣传——人气仍然缺失。

更为糟糕的是,这个悖论正在制造更大的麻烦。

严格来说,通过维基赚钱并不是不可能的。因为,维基站点拒绝广告,但并不拒绝商业性的开发。已经有成功的例子了——维基技术的创始人美国人沃德·坎宁安发现,在为企业提供协同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维基技术是一个真正有用的工具。他和他的伙伴一起发现了这一商机,并成立一家公司,把维基技术全面推广到企业中去。在过去三年时间里,他们学到了很多方法来利用维基技术为企业创造财富,并同时保持其技术本色和开源根基。

这种模式就是,企业员工不必等待管理层来告诉他们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这项新技术,恰恰相反,是员工们自己创造性地发现其所能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新使用方式。它们在员工中自下而上地传播,最后管理层采纳和收编这些方式,并将其正式推广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但叶群峰无比沮丧地发现,这种被国外看好的维基技术商业化模式,在国内仍然行不通。大多数的国内企业从未听说过维基技术。他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并拒绝给予机会。

“不知道什么时候是转折点,除非发生木子美于博客这样的轰动性事件。”叶群峰说。叶的意思是,就国内的环境来看,对维基站点前途的可预见性太差。

无论怎样,网站的非商业定位和生存发展所需资金之间的矛盾,却已是实实在在地让维客们头痛。从出生到现在,网络天书一直在叶群峰的不断投入中发展,其本身并没有“造血”功能。出于成本的考虑,叶群峰甚至一度中止采用独立的主机托管,以至“访问量一大,网站服务就会性能下降甚至中断,更无法避免垃圾信息的出现。”

似乎,叶群峰的大同理想正变得遥不可及。不仅如此,在现阶段谈论网络天书的商业模式,也显得那么不真实。对于这些沿着先行者的轨迹在国内行走的维基先锋们而言,明确理想究竟是什么,也许要比实践理想来得更为迫切和重要。

3G门户:从搅局到领先

--------------------------------------------------------------------------------

http://www.61k.com 2006年01月02日 11:25 中国电子商务

作者:尚言

3G门户以免费模式切入无线互联网领域,短短时间内确立领先优势,邓裕强称,我们的市场比陈天桥的更大

中国手机用户数量逼近4亿,3G牌照呼之欲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正在手机屏幕的方寸之间悄悄兴起。但与此伴随而来的,不是无线增值业务收入的同比增长,相反有很多SP承受着亏损压力,更有业内人士预测,2005年有半数以上SP将退出市场竞争。这与几年前几大门户网站依靠无线增值业务扭亏为盈的局面形成明显的反差。

在此背景下,却有一家免费提供WAP内容服务的网站获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IDG在2005年中向其注资数百万美元。这家名为3G门户(wap.3g.net.cn)的网站至今不过运营了1年多,从未进行过任何广告宣传,却已成为独立于移 动运营商之外最大的WAP站点。

已有人将3G门户的创始人之一邓裕强称之为“广州的陈天桥”,言下之意自是看好其前景,而不善言辞的邓并不领情,“这个称呼为时尚早。不过,手机网络这个市场与传统互联网很不同。传统Internet经历了很多失败者,但在手机上产生的服务消费具备安全性,因此手机上网服务不需要烧太多钱。我很看好这个领域,我们的市场比陈天桥的更大。”

打破旧有模式

其实,3G门户目前免费提供的服务本来有着清晰的盈利模式。由于电信运营商解决了收费途径这个困扰互联网盈利的重大瓶颈——电信运营商可以从用户手机话费里收取相关费用,所以众多SP争相进入电信运营商的WAP站点,即中国移 动旗下的“移 动梦网”和中国联通旗下的“互动视界”。

几乎所有的SP都聚集在这两个封闭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将自己的各种产品放在这个平台上,用户通过手机上网下载各种服务并为之付费,由电信运营商和SP分成。在前几年,只要申请了SP牌照,即可赚到不菲利润。

但经过几年运行,这一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SP们对运营商高度依赖。不可否认,把无线增值应用简单化,直接效益化,曾造就了这一行业早期的成功,现在却越来越成为走向未来无线领域繁荣的障碍。用户一谈手机上网,普遍的反应,首先是口碑不好——“乱扣费”,其次是业务简单——“下载图铃”。

3G门户的创业者们搅动了这种格局。他们建立了一家独立于电信运营商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另立门户,也就意味着没有了运营商的代收费,事实上,3G门户网干脆就对用户实行免费服务政策。

发展出人意料

3G门户的免费策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有人甚至从诞生之始便为其进行关张倒计时。但在众多质疑的眼光下,3G门户的发展再次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模式开创者,3G门户一直是电信运营商站点之外最大的无线互联网门户网站,注册用户目前已超过800万(2005年12月),并以每日4万的速度增长。在2005年由互联网协会主办的“中国移 动互联网第一次大型调查”中,3G门户网成为“最受欢迎WAP网站”。2005年11月,3G门户网又以“发展迅速,成为国内用户量最大的免费WAP门户”之优势,获得“2005互联网十佳创新项目”大奖。

3G门户另一位创始人张向东向记者表示,“一谈到免费,一谈到门户,听众一定会摇头,但我们永远不会对现在的这些服务收费。”

他进一步解释道,“移 动梦网模式比较适合在这个产业发展前期阶段,那时候没有人愿意做这方面的服务,这一模式带动了SP的加入。现在市场开始成熟了,3G门户网给这一模式提供了补充,独立的站点可以提供更多的服务。未来3G业务开通后,数据应用会更加丰富,只有一、两个网站来承担整个产业的发展是不太合适的,也不能放大这个市场的容量。”

想象创造机会

事实上,互联网的财富效应让这个行业里的人大多很现实,什么赚钱做什么,以前是短信,现在是彩信、彩铃。邓裕强同样清楚这一点。大学毕业之后他回到广东,在东莞当地的移 动和电信部门任职,后来自己创办了一家小型SP公司。

到2003年,邓裕强的那家SP虽然每月有着10多万的收入,但是他感觉越来越做不下去,空间越来越小。他开始考虑转行去做网络游戏,但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优势。在对无线增值业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做出判断后,邓裕强在这一年9月成立了一家新公司。

当他想拉大学时的同窗好友张向东入伙时,彼时身为记者的张感到诧异,“我最初听说他用做SP的钱养着不能盈利的3G门户,而且是我很少接触的WAP网站,根本不理解。”但邓裕强用的是毋庸置疑的语气,“你辞职之后过来吧”。

在张向东眼里,邓裕强最出色的是其想象力。“什么是手机用户最需要的?人性化而免费的信息。”张向东最终被邓说服加入。酝酿了半年之后,3G门户网在2004年3月正式推出。两人的目标很明确:“一个是做无线互联网上最大的一个门户站点,第二我们要做无线互联网上最好的服务运营商。”

未来价值无限

很多人以为3G门户目前的人气火爆主要是因为免费,张向东对此并不认可,“免费只是我们的一个特征之一,但核心吸引力是服务好,我提供的一些基本服务都是别的网站没有的。”

在张向东看来,娱乐是抛弃型的,简单的娱乐会被更高级的娱乐所替代,所以他认为未来无线互联网上的服务不会像现在只有图片、铃声下载这么简单,而那些更高级的服务就是3G门户网未来盈利的可能。他相信3G门户网的用户中有30~40%会愿意为这部分服务付费,“我们将来会对其他的高级服务收费,具体时机要看各方面的条件是否成熟。”

而由免费转向收费,用户是否会大量流失?这始终是困扰3G门户的一个疑问。2004年10月,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3G门户尝试对部分服务收费,一方面是试试网站的模式是否有盈利能力,同时也是为了融资时向风险投资商证明可行性。

在开设了汇款,固定电话等小额付款方式后,结果一个月挣到了几千元。但是最后“觉得服务还太简单了,实在不好意思,而且收费方式太麻烦”,于是取消了这项收费。最近一段时间,同样在没有推广的情况下,3G门户给一家公司做了10个彩铃的广告,“结果一天之内下载次数达到4000多,差不多能有2000~3000元的收入。”

这种势头让邓裕强和张向东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当面对“什么时候平衡收支”这个问题时,张向东表示,“连投资方都没有问过。我们考虑的是在3G即将商用的情况下,怎么样整体性的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现在我们体现得很好,用户在网站上的滞留时间非常长,而且越来越长。”

事实上,在越来越多的人认可手机正在成为“第五媒体”时,拥有庞大用户群的3G门户潜在的价值也越来越大。在无线互联网娱乐发展良好的日本,免费WAP网站已经开始像Internet的门户网站一样,凭借自己的内容与人气赢利,方式包括拍卖、广告等。

附文:创意邓裕强

如今3G门户功能齐全,既有传统的手机游戏、电子书和图片铃声下载,也有新兴的社区聊天、新闻频道、体育比赛直播、地图查询、手机书阅读、手机网游、个人相册、点歌台、大型虚拟城市“梦工场”。

3G门户网90%以上的产品都是由邓裕强构想出来的,他满意于自己的灵敏度。张向东透露,“绝大部分服务都是他想出来的,一推出来就大受欢迎。经常上午想出的新创意,下午我们网站上就能出来,让无线互联网的用户开始享受。”

对Google信奉的“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理念,邓裕强有同样深刻的理解,“从手机玩家的角度去思考,将想到的东西变成最简单的方式给玩家享用。”

“生活的需要变成灵感。”邓裕强在家中看NBA比赛时,跳出网视直播的灵感。由此,3G门户网成为国内首家创办“3G网视台”的WAP网站。“从无到有,需要想象力。”对这个方式的首创者,邓裕强觉得比较满意。

邓裕强目前正在努力将3G门户打造成一个最大的永远免费的移 动平台,他说,“无论何时何地,3G门户的基础服务都将免费。”

至于未来,邓裕强则想创设一项东方的诺贝尔奖,而“得奖者面向全世界”。
本文标题: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招商银行小企业e家怎么样?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712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