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自带话题的拓斯达上市以来做了这些事!

发布时间:2018-02-27 所属栏目: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一 : 自带话题的拓斯达上市以来做了这些事!

  创业项目频道上线 你有项目来A5招商吧

  今年2月,拓斯达成功登陆创业板上市,从新三板挂牌到转板上市,拓斯达本身拥有足够的话题性。上市以来,拓斯达究竟做了哪些事?第四季度开始,拓斯达又有哪些活动?一文读尽拓斯达上市后的举措。

  研发

  2017年拓斯达技术研发进入爆发期,在完善研发团队和研发梯队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外同步的研发战略。机器人研究院主导的自主机器人控系统进入成熟应用期,连续应用于5-20kg负载的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以及水平桌面工业机器人scara。同时制造执行系统mes研发完成了团队打造,和工程级产品导入,在即将到来的第四季度,都将在上海工博会上得到现场展示。同时,自动化应用攻克了玻璃镀膜工艺中的数个技术难题,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成为3C应用行业经典项目案例。而在智能制造周边设备以及直角坐标机器人上,2017年拓斯达以约3个月为周期推出新品。高效快捷的研发节奏,正是拓斯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发模式的真实写照。目前,拓斯达研发工程师将近400人,正逐步实现着技术驱动市场的战略。

  与此同时,拓斯达与ABB、深圳大学、清华大学等知名企业和重点高校展开了持续深入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产品

  2017年前三季度拓斯达通过组建软件研发团队深圳拓联对工业级控制软件进行深入开发,并对智能制造配套辅机进行工业物联网模块的导入。成为支撑智能工厂实现的重要单元。

  而在硬件体系则开发了700、900、1400三款臂展不同负载的六轴机器人,实现量产销售,SCARA桌面机器人上市,高端机械手产品上市,节能和信息化工厂项目落地,汽车喷涂、饰件焊接、3c玻璃镀膜、冲压、仓储、4代打磨等多个行业可复制自动化项目的实施。自动化和机器人项目营收成为公司主要业绩来源。

  扩张

  2017年拓斯达不仅自身完成事业部制转型,同时以技术并入为主线,完成了深圳拓联智信、昆山拓斯达机器人有限公司、宁波拓晨机器人有限公司、广州拓斯达四家子公司成立,入股东莞野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进一步围绕打造智能制造综合服务生态圈的战略目标进行布局。

  管理

  前三季度,拓斯达展开管理团队重塑及优化以适应公司进一步发展的需求,同时全面展开企业定位、企业文化重塑。开展引入更加科学的企业管理软件SAP,与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院、东莞科技局等多方机构外脑进行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诊断,以及咨询机构进行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打造具备自我批评、自我纠正、自我学习、自我成长的具备自我修复能力的“生长型”管理团队。

  市场及业绩前三季度拓斯达在稳固固有行业市场的基础上,开拓汽配、玩具、3c、医疗、电子等多个行业市场,为更多企业客户提供从产品到方案的智能制造综合服务。保持了业绩的持续增长。同时进行了高速、高铁周边的户外及多媒体广告投放、传统行业媒体广告投放、线上展会、广告、PR,自媒体等全方位的品牌推广投放,持续增加展会、会议、协会等形式的市场投放,规范服务体系,打造围绕客户需求的市场服务模式,通过平台式服务完成市场模式的全面转型,跨多行业的智能服务更加成熟。

  第四季度主要市场活动

  第四季度主要市场活动围绕展会和推广展开,为2018年的市场突破进行耕耘。拓斯达将在第三届重庆塑料工业博览会、上海工博会、余姚塑博会、东莞厚街DMP模具展等一些列展会中密集亮相,发布多款工业机器人、机械手、智能制造执行系统MES、智能配套辅机、涂装自动化、包装自动化、焊接自动化等全新产品和自动化解决方案,开拓更广泛的行业应用,为更多成熟行业的智能升级提供优质服务。

二 : 有些坏坏的笑话(未成年勿入)

1、某君住店,夜半致电吧台:最便宜的小姐多少钱?答:“一百,但是丑哦,漂亮的五百。”某君说要丑的。小姐来后,某君让其裸坐沙发,自去床上酣睡至天亮。小姐不解问:“叫我来干吗?”某君答:“房内蚊子太多!”(这个故事说明,只要转变观念,任何资源均可为我所用。)

2、一女极丑,鬼见了都跑。一穷设计师把其制成年画,广告词写的是:挂门头,避邪;挂床头,避孕!此设计师因此得奖,进入小康阶层。

3、一蚊子进城,饿极。见一小姐双乳高耸,遂一头扎入猛咬,结果满嘴全是硅胶,于是仰天长叹:“唉,食品安全太成问题了!上哪找放心奶啊?”

4、庄稼汉进城买***,忘了***怎么说。在药店柜前转悠半天,还是想不起来。最后只好小声地问女售货员:小姐,有没有卖装JB的塑料袋?

5、一对情人做爱,男总喜欢说:“我要弄死你!”忽忽几日未见,女找到男单位,男问:有事吗?女柔声道:“也没啥事,就是不想活了……”

6、一群妇女等候B超检查,护士喊:排好了啊,彩B的站左边;黑白B的站右边。一妇女不懂,掀开裙子退下内裤,问护士:你看我的算什么B?护士没好气地说:你是牛B!(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7、母鸡对公牛发牢骚:“人类让我多下蛋,自己却计划生育,这太不公平了!”老公牛说:“你这算个屁呀?全世界人民都喝我老婆的奶,谁TM管我叫爹!”

8、一对盲人夫妇约定做爱的暗号,男人说:“打牌。”女人说:“开始。”隔壁小青年经常听到打牌,心想盲人怎么打牌呢?于是偷窥,一看原来如此。某日,小青年趁男盲人外出,溜进其家,对女盲人说:“打牌。”女盲人说:“开始。”于是两人****。小青年本领大,至高潮处,女盲人连夸:“好牌。”到了晚上,男盲人又想与妻打牌,女盲人说:“你不是白天打了一次了吗?”男盲人一听,又急又气,惊呼:“不好,有人偷牌!”

9、女领导夜归,突被两男架上车,一男威胁说:“老实点,劫色的。”女领导闻言笑骂道:“他爹的,这么愉快的事,搞得这么紧张,吓死了,我还以为被双规了!”

10、汽车嫁给火车,可不久就离婚了。大家问原因,汽车伤心地说:“他天天担心我被撞,我呢,时时怕他出轨,真受不了!”

三 : 从“器”“神”兼具来看那些成功的自媒体人

从“器”“神”兼具来看那些成功的自媒体人

  这有一副描绘宋代市井文化的《斗茶图》,作者是国画大师傅儒。饮茶在中国最为源远,苏轼《汲江煎茶》有佳句:“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宋代的“斗茶”,我理解就类似清代的斗蟋蟀,是文人们的一种雅玩;斗茶过程中,大家从多方面比斗茶的优劣,还要选择最精妙的茶具,来彰显、烘托茶品,将品茗升华高度,这就是饮茶中“器”的重要性。

  什么是古代语境下的“器”?貌似可理解为“东西”,或者说今天的“产品”;古人对“器”非常看重,《道德经》说:“国之重器,不可轻示于人。”;古装片里时不时来一句“问鼎中原”,为什么不是问“杯”中原?问“碗”中原?可见鼎的庄严霸气,最适合王权;还记得《笑傲江湖》里有段“论杯”,祖千秋说令狐冲“不知酒中三味”,遂讲出一通喝什么酒,该用什么杯的道理,像汾酒该用玉杯,白酒要用犀角杯,葡萄酒用夜光杯,状元红需古瓷杯等等,可见“器”有助于发展事物本身的神韵,器不对,事物的精神就得不到很好的发挥。

  一跃千年套过来,今天的科技界,这种“器”与“神”的辩证关系依旧;PC、Pad、手机,都是不同的“器”,器的差异,决定了用户不同的使用场景,决定了用户要做什么,决定了能够发展出怎样的“神”。

  1997年的好莱坞大片《圣徒》(The Saint),讲述了一个英雄爱上了女博士,共同对抗俄罗斯寡头的故事,男主角时不时会翻出手机,查看“上家”有没有给自己苏黎世银行的账户打钱,用的就是这台诺基亚;08年朋友送我一台(实际上诺基亚96年就推出了这款全球首个可收发邮件和上网的设备),心情堪比今天抽到iPhone,它有个极酷的名字——Communicator,真是营销爱好者的挚爱,一个形神兼备的好东西!(如果没有苹果)

  

  可见“器”与“神”是相互促进又有制约的,久而久之,两者完美融合,就催生出不同时期的标志性文化;直到新技术出现,又会打破这种平衡,再掀起新的流行;像诺基亚和苹果,都是一个时代的经典,未来的穿戴设备,可能能做很多“旧器”做不到的事,比如“所看即所得”的拍照,势必掀起新的风潮;这种事,已经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中间夹个开心网上反复上演,所以这些都是“器”、相同的用户,不同的“器”带来不同的流行 。

  往前看10年,新浪曾经崛起一种被广为称颂的,“以陈彤为代表的内容能力”,比如新浪的标题就是不一样,新闻味道不同,网易琢磨了下,推出“有态度”的新闻,凤凰就来个“有温度”,换到别的公司,他们没有这种内容能力,所以像腾讯,就拼命发展出产品能力来追赶;腾讯在新闻门户上超新浪,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器”,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信息显示:腾讯弹窗给其网站贡献的PV占总PV的30%,一美遮百丑,慢公司就这么玩儿颠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今天,以百度为代笔的“页”的能力,也越来越显出疲态,“端”给了新浪、百度严酷的打击,所以你说19亿拿下91,贵吗?只能怪自己不成“器”;最近几年的互联网江湖,反复在讲一个“端”打败“页”,产品打败媒体的故事,输都输在不成“器”。

  基于这些了解,不难解释为什么大家把好产品称为“神器”,微信登场,就有人视之为“自媒体神器”,在一个新游戏中,新的“器”必定先于新的流行文化而出现,在这个阶段能领先的,必定是对“器”的属性和走向有很好把握的人。YY一下,如果今天有投资人突然头脑发热,砸下100万美金来给我来玩这事儿,我会做什么?很多人可能会建议,做个独立APP吧,像韩寒的“一个”,据说花了250万,剩下几百万可以砸营销啊;大家都想找到最能表达自我的“器形”,在“我的地盘”,我能决定游戏规则、用户体验、数据挖掘、分享交流机制,高端得紧,风雅得紧,这些当然都是优势,问题只有一个,你能不能做好?

  

  韩寒在同时做两件事(产品、内容),相当于难度翻番,因为他有广泛的社会资源和品牌认知,敢于发起挑战,这可能就是所谓的艺高人胆大;如果从“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逻辑看,学这套做法有点儿逆天;对任何公司和个人,做“器”的难度都非常大,传统媒体为此交了很多学费,常常高估了自己品牌与内容的价值;好产品看起来都很简单,要是以为做产品也这么简单,付出的代价就该大了,这也是腾讯们高市值的软实力,和张小龙们可以极度流行的原因。

  聊两点关于如何把握微信产品的,不成形的考虑:

  1、沟通深度:今天刚巧李开复来楼下做个演讲,聊到微博,他说现在的突出问题是“同质化”,段子大家炒来炒去;大V流行,小V可谓卑V,没有话语权;其实问题一直存在,因为微博的媒体属性,我们作为一个Nobody要怎么引发关注?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最广泛人群感兴趣的话题,这些内容广泛适用,不针对“你”,而微信的社交属性,通讯基因,不同于追求覆盖的媒体,要考虑的可能是内容及服务的深度(多元、立体、可感知、可交流);

  2、工具属性:虽然,这个提法很不创新,但目前接触到的大多数自媒体似乎没有转换思维,诚然转换有些痛苦,毕竟文字是我们最熟悉的工具,但微信不是博客,有朋友问我:“推荐几个你用得好的公共号来吧”,为什么不是“你觉得好”?“你看着好”?这个“用”字反应出用户就是把它当工具,和你定义它为媒体无关。每个手机都有麦克风,你要怎么利用?面对精确、真实的观众,你要为他做些什么?如果除了文字,很多功能看上去就像摆设,我们可能会越来越远离微信的DNA。

  再下来聊聊自媒体主题的第二个环节,“器”之外的“神”,自媒体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前段时间很多人对微信5.0,账号折叠表现出很大的忧虑,纷纷扰扰了许久,感觉多少是犯了“贪嗔痴”的毛病。想一想,如果你本身没有为用户解决问题,没有价值,在相似的情况下,竞争也足够杀伤,不需要等到账号折叠;另外,如果自媒体这事儿“真”,则无关腾讯的“器”好不好,它不好,自有替代,它好,有什么好担心?对此问题的纠结,多是杞人忧天和浮躁;虽说要重视产品,但自媒体不能对此痴迷,太迷恋于“器”,那就是把自己等同于“器”,像是喝茶迷恋茶具;看戏痴迷舞台,错过了真正的价值。听过个故事,说三联生活的王晓峰好像一直就没有适应微博的“节奏”,最后还是关闭了微博;即便在微博如日中天的那些日子,也有很多人就是不weibo,他们不习惯那样的自我表达。

  我们来看几个成功的自媒体人,看能带来什么启发。

  首先是上个世纪掀起钢笔书法狂潮的庞中华,你有没有买过他的字帖?在整个80年代,庞中华的粉丝遍布天下,从1980年处女作《谈谈学写钢笔字》开始,30多年来,海内外共出版过近300种庞中华的字帖和专著,累计印数一亿三千多万册,非正常印刷3亿册以上,是类似于《新华字典》量级的畅销书。

  

  (配图:80年代,庞中华在中央电视台开办书法讲座。)

  最近读史玉柱的传记,重温了其做巨人汉卡的发迹史,发现此两人有极其相似之处,都是在改革开放,社会解冻的大背景下,嗅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区别在于,庞走的是一个清晰的自媒体路线:他是上央视讲书法的第一人,84年,庞主办的《钢笔书法讲座》连续播放了五年之久;另外,他曾走进海内外著名学府、部队、机关演讲一千余场,反响极热烈,庞中华就是当年百家讲坛模式的易中天。

  

  在那个年代,“屌丝”能有这样的影响力恐怕绝无仅有,所以电视讲座、写书、演讲,这些之于庞中华也是“器”,那“神”是什么,学习钢笔字?诚然有一点对,但不是全部。庞抓住的是那个时代整体背景下,人们强烈又普遍的内在需求,他的市场是那些追求爱情和对职业前途关注的青年,十几天教会练字,教他们敢于展示自己,敢于写信写情书,所以他首先是一位成功学大师,输出的是成功学和今天所谓的正能量,从这一点来说,庞中华与李阳、俞敏洪走的路径并无本质区别。

  做此举例仍然是为了探讨自媒体的核心价值,问了很多人,得到的无非是知识、娱乐、干货、消息之类,知识,我把它分为常识和知晓两类,其实知识在这个年代是很廉价的,随着八卦盛行和行业透明度加剧,知识越来越降级为常识;知晓是一件事你不知道,我告诉你,这个事情在今天也没太大价值,因为信源太多;知晓也就是消息,除非,在此之上你有独立的判断和思考,那就是观点或说解读,这个比信息本身有价值,比如易中天讲《三国》;而其中偏方法论的东西,就是干货,比如李开复;娱乐也有价值,我们对娱乐的需求是如此深刻,凭此发展起来的比如周立波,而一些夹杂着知识、观点的娱乐,杀伤力更大,比如《老梁说事》和《锵锵三人行》,披着娱乐外套,再带给你一些独立观点、解读,这些人,都可以说是自媒体;

  除此以外,我觉得还有两种东西,一种叫做“情怀”,这里面可以包含友情、亲情、爱情、励志、鸡汤、人生观等等,韩寒约莫是这个意思;另外一种,个人感觉应是自媒体的最高标准,提供的可能是这样一类东西,叫做“洞察”;

  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角度看,几乎所有东西都是让你变多,积累在你的头脑里,只有洞察,是能让你变轻、变少、变简单,这种自媒体的典型,可推一人:李小龙。

  

  李小龙是谁?有人说是著名的演员和武学家,其实电影就是李小龙这个自媒体的“器”,是他能够带出洞察的一个渠道,电影用艺术、讲故事和娱乐的方式,传达他对功夫的理解。如果我们读李小龙的《生活的艺术家》,会发现他颠覆了普通人对武术的了解,想法非常超前、创新,他的“截拳道”,发展出一套质朴、有效、兼收并蓄的武学,彻底颠覆了西方人对“功夫”的理解,甚至能够延伸到电影和其它艺术创作上,他带给世人的,就是洞察。

  在科技界,当然也有人能带来洞察,比如乔布斯,比如国内第一代互联网,那几棵闪闪发亮的老帮菜;这里边好像有个“知者不言”的悖论,少数有洞察的人,不以媒体为他们的事业;以媒体为职业的是理论家、观察家、作家,接近真理和真理,可能会有天壤之别;虽然这件事很难发生,但我也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即便普通人对一个很聚焦的点,也会有自己的洞察,这可能是那些身处一线的从业者,玩自媒体将会带来的价值。

  最后来归纳一下,玩自媒体这事儿,说起来好像也很简单,主要就是要处理好“器”“形”“神”;产品、内容与核心价值的关系,在合适的产品形态下,用合适的内容带给用户独特价值,具体是什么,那就各凭本事。

  本文来自个人自媒体宇见(yujianyingxiao),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由王宇docin1sina授权虎嗅网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虎嗅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四 :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呢?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讲述了什么精彩的故事环节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欢迎大家阅读。

“www.61k.com)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八仙过海

所谓八仙是指八位仙人,他们分别是: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和吕洞宾。

有一天,八仙向西王母拜寿回来,腾云驾雾从东海上空经过,只见海上波涛汹涌,白浪滔天,煞是壮观。于是,八仙决定到海面上玩一玩。

吕洞宾说:“大家把自己的宝物扔到海面上,借着它渡过大海,比一比谁更有神通,怎么样?”

铁拐李首先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他兴致昂扬地说:“好啊!大家先看我的!”便把拐杖投向海中,拐杖像一条小船漂浮在水面,铁拐李一个筋斗,翻立在拐杖上。

接着汉钟离把他的芭蕉扇丢到海上,跳下去站在上面。

接着,其他几位仙人也各显神通,张果老倒骑着毛驴,吕洞宾踏着雌雄宝剑,韩湘子坐着萧,何仙姑乘着花篮,蓝采和站在拍板上,曹国舅踩着玉版,都在海面上漂浮了起来。

八仙安稳地顺着汹涌的波浪漂去,这与腾云驾雾感觉大不相同,别有一番新的刺激和情调,大家玩得好不快意。

这时,曹国舅突然用手指向右边,并高声喊道:

“大家看啊!那里有座海市蜃楼!”

大家转头一看,只见一座仙山渐渐地从海里升起,山上有树木,有楼房,一会儿就升到半空中,慢慢地变成天边的浮云,一转眼,那浮云又被风吹散了。

韩湘子说:“我们真是眼福不浅!蜃气是海里蛟龙嘘出来的气体 ,百年难得一见啊!”

突然 ,蓝采和从他们当中消失了。大家远近观望,一边找一边喊,可就是不见蓝采和的踪迹,张果老猜说:

“可能是东海龙王作怪,他不欢迎我们在他的海上大显神通,把蓝采和抓到龙宫去了,走 我们一起到龙宫要人去!”

大家来到龙宫,婉言请求龙王放人。龙王蛮不讲理,不但不肯,还派自己的几个儿子带领虾兵蟹将追杀八仙。八仙只得用随身的法宝当武器,抵抗虾兵蟹将,经过一场激烈的战斗之后,龙王的两个太子被八仙杀死了。

龙王一听,自己的两个儿子被八仙杀了,真是悲愤至极,商请南海、西海、北海龙王来帮忙。龙王的不依不饶,把八仙也给惹火了。铁拐李用酒葫芦把海水吸光,其余几位仙人将泰山搬了过来,往东海一扔,东海立刻变成了一座高 。

双方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把太上老君、如来佛和观世音也惊动了,他们全都赶来调解。调解的结果是,由蓝采和送东海龙王两片玉版,作为杀两位太子的补偿泰山则由观世音负责搬回原处。

因为这一场纠纷,八仙被玉皇大帝降级一等。从此,八仙再也不敢到外面惹是生非了。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炼石补天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川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更不用说有人类。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块,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淹死了无数人畜,天下顿时沦为泽国。

当时,有个姑娘名叫女娲,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动了恻隐之心,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补起来。她离开所住的崖洞,爬过无数高山,淌过许多大河,到处寻求补天的办法,可是都无结果。

她疲倦极了,坐下来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位神仙告诉她,昆仑山顶堆满许多五色宝石,用大火将宝石炼过,就可以拿来补天。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昆仑山高耸陡峭,更有狮虎等恶兽无数,等闲人上不了山。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补天的宝石替天下百姓消灾,道路崎岖险恶,全不加理会,日夜兼程,来到昆仑山下。

举头一望,到处是处锯似的荆棘、犬齿般的乱石,不但上山无路,山顶更高不可攀。然而她不怕险阻,拨开荆棘,攀过乱石,手脚伤痕累累,脸也被剌花,仍不分日夜往上爬,正当爬得疲惫不堪时,荆棘丛中突然扑出一只老虎,对她张牙舞爪。女娲正要躲避,老虎抢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张开血盆大口,要咬她的头。她镇定地说:“老虎,你先别性急,我这个头可以给你吃,可要等我去山顶找到宝石,补好天上缺口,你再来吃好不好?”

老虎似知人意,就放她走了。女娲再往上走,山越来越陡,雾也越来越浓,累得走不动了。她跌跌撞撞,爬爬滚滚,始终不停步。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一只金毛雄狮从林中跃出,一口咬住女娲的头发。老虎从后面赶上来,对着狮子咆吼说:“这是我先抓到的,说好她补完天后让我吃,你竟敢抢先?”

狮子听了放下女娲,和老虎厮斗起来。结果狮子不敌,被老虎赶跑了。但老虎生怕女娲再让狮子抢去,就尾随女娲,一直跟到山顶。

女娲在山顶上终于找到五色宝石。她捡了许多,堆在山顶上,烧起一把大火,炼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宝石炼成熔浆。眼看熔浆炼成,女娲高兴极了,一次又一次用双手捧起熔浆拿去补天,直至天上缺口滴水不漏,她才舒了口气。这时,地上的百姓见天河水不再漏下来,纷纷重整家园,再过快活的日子。

女娲知道大功告成,完成了心愿,于是履行诺言,满心欢喜地对老虎说:“你现在可以吃我了!”

说完,她伸长颈项,等老虎来吃。说也奇怪,老虎并不来吃,反而和气地说:“像你这样一个为民造福、舍已为人的姑娘,我怎么能吃?况且,你将天补得完整无缺,我看了也开心。只是你还有剩余熔浆,多补一些,不是更牢靠吗?”

女娲听了,觉得老虎的话有道理,于是把剩下的熔浆全捧起来,高举双手,预备将缺口再加填补。眼看就要到天顶了,哪知突然从南海刮来一股狂风,吹得树倒山摇,女娲手中捧着的熔浆也吹掉了。

女娲一急,竟哭了起来。老虎见她这样,就对她说:“姑娘先不要哭,快骑到我背上,我们去把熔浆追回来。”

女娲果然止住泪,立即骑到老虎背上。老虎飞身跳下山崖,脚踏彩云,向光彩夺目的熔浆追去。

老虎背着女娲飞过三山五岳,飞过黄河长江,因为风太急了,始终没有追上。其后风渐渐平息了,他们加快脚步,哪知色彩斑斓的熔浆又慢慢向茫茫的大地落下去,他们唯有加一把劲向下追。追到洞庭湖上空,眼看就要追上了,老虎一时高兴,吼叫数声,慢了脚步。就在这电光火石的一刹那,女娲来不及接回熔浆,眼看着熔浆直泻洞庭湖。

熔浆一落到湖里,霎时间五彩缤纷,霞光万道,照得湖水通明透亮,不久熔浆就变成了七十二座形态不同的山峰,在水中半沉半浮,那白玉盘似的洞庭湖,添上了迷人的景致。

女娲虽然惋惜,但又觉得熔浆落入人间,也是好事。她落下来,站在还没有凝固的山峰上,脚下踩的是绿宝石熔浆,留下了一双深深的脚印。她再行几步。原来带软的山峰就凝结了,成为一个小岛,这就是后世的“君山”。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牛郎织女

传说天帝有六个女儿,她们一起跟王母娘娘学习纺纱织布。五个姐姐年龄大了,各有各的事儿;虽然天天学,但手艺学得一般。只有最小的妹妹,学习专心,手艺学得特别好。她织出的布,花样多,图案美,。她织成的绢,又轻又软。她还能织出层层迭迭的云彩,这些云彩随着时间和节气的变换而变化无穷,其颜色有时洁白如絮,有时红得如火;其形状有时象蘑菇,有时又象各种奇奇怪怪的动物“她织的衣服,浑然一体,没有任何缝制的痕迹。

被称为无缝天衣。王母娘娘见她织布的手艺高,就说:“不用给她另外起名字了,就叫她织女吧。”从此,人们就叫她织女。

织女姊妹六人都长得很漂亮,织女长得最美。

织女天天在天宫中坐在织布机前织布。

从织女织布机前的窗子往外望,远处有一条闪光的银河。沿着银河往下走,走出若干里,极目向银河的对岸望去,那无所不有的世界,就是人间。

人间有一个看牛的牧童,因为他天天牧牛,人们就叫他牛郎。牛郎的父母早已亡故,他跟着哥哥嫂嫂度日。哥哥待他还好,只可惜天天到外面去干活,不管家中的事。也管不了家中的事。嫂嫂是个狠心的人,天天逼着牛郎干最重的活儿,只给他吃米糠饼和野菜团子,有时连糠菜都吃不饱。

老牛看到牛郎饿得厉害,常常偷偷地流泪。

一天,老牛见牛郎饿得走不动了,很心疼他。它想帮着牛郎填饱肚皮,就挣脱拴牛绳,到哥哥种的白薯地里去吃白薯藤。它咬着白薯藤,故意用劲往外拽,这样连地下面的白薯就一起拽出。它自己只吃白薯藤,把白薯留给牛郎吃。

牛郎的嫂嫂经常想出许多法儿来虐待牛郎。牛郎也不计较,只是天天到山中牧牛。

一天,牛郎的嫂嫂对牛郎的哥哥说:“牛郎现在已经大了,饭吃得不少,活干得不多,和他分家算了!”牛郎的哥哥说:“分家倒可以,只是这个家该怎么分?三间房子总得给他一间吧?五亩地总得给他一亩吧?”嫂嫂听了,白了丈夫一眼说:“房子土地都没他的份儿,顶多把那头老牛分给他。

反正牛已经老了,拉不动犁哥哥做不了嫂嫂的主,只好听嫂嫂的。

就这样,牛郎和哥嫂分居了。牛郎什么也没分到,只分到一头老牛。

分家后,没房子住,老牛带着牛郎到一个石洞里住;没地种,老牛帮着牛郎开荒。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种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头一年就获得好收成。者牛又帮着牛郎驮来木头,砖瓦,盖起了三间房子。两年以后,牛郎家中有的吃,有的住,有的用,吃住都不用发愁了。

牛郎白天到山中牧牛,干活,晚间回到家中,除了老牛以外,没有人和他说说话,商量商量事情。这样冷冷清清地过日子,实在是很寂寞,好在牛郎过惯了寂寞清苦的日子,也不觉得怎么样。可老牛总想帮着牛郎成个家。

这一天,老牛忽然能说话了。他对牛郎说:“牛郎啊,你该成家了。”

老牛是牛郎最亲密的伙伴,它这样关心牛郎,牛郎很是感激,过了一会儿,牛郎叹了一口气对老牛说道:“老朋友啊,老朋友,你还不知道咱这个家吗?眼下虽说有些吃的,可到底还是太穷,谁家的姑娘肯嫁我牛郎?”

老牛说:“人固不可以妄自高大,也不可以大小看自己,重要的是要有信心。只要你能按照我说的办法去做,就会有姑娘肯嫁给你。”

老牛是牛郎最好的伙伴,它的话他能不听吗!

老牛对牛郎说:“天上的仙女,姊妹六人,明天中午就要到银河北面的一个水塘里洗澡。这姊妹六人中,年龄最小的那个,长得最漂亮,心最灵,手最巧,心眼儿也最好。她能纺线,能织布,能做饭,能吃苦。你明天中午先到池塘岸边的树丛后面等着。等她们下水洗澡时,你就把她的衣服拿走。她没有衣服,回不了天宫,就留在人间了。”

牛郎有些犹豫,说:“这样怕不好吧?”

老牛说:“这没有什么不好。其实织女自己也想到人间来,过一过人间的生活,只是天上的天条严,管束紧,她不得自由。你这样做倒正好称了她的心愿。”

经老牛的一再劝说,牛郎听从了老牛的话。可是,织女和众仙女洗澡的池塘是在银河岸边,牛郎怕去不了,就说道:“天河是天上和人间的界线,老远就有天兵天将把守,怎么能去得了?”老牛大包大揽他说:“这些你只管放心,到时候你骑在我的背上,我送你去就是了。”

第二天,快到中午的时候,老牛让牛郎坐在它的背上,老牛驮着他去。

临行的时候老牛嘱咐牛郎闭上眼睛。牛郎闭着眼睛坐在牛背上,只听得两耳生风,不一会儿就到了。牛郎一睁眼,已经到了银河边。银河很宽,河里的水滔滔滚滚,向着远方流个不停“河水清澈,水面上的水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十分好看。离银河岸边不远,有几个清澈碧绿的池塘。这些池塘远远看去,好象缀在银河带上的颗颗明珠。

老牛对牛郎说:“你可不要只顾看景误了大事。你赶快到第三个他塘旁边的树丛后面等着,仙女们一会儿就来。你可要记清了,要拿那个年龄最小的仙女的衣服,可不要拿错了。”

过了不多时间,一群仙女乘风飘然而来。她们长得都很俊美,穿的衣服都很华丽。她们的年龄看起来都差不多,很难分清哪个大哪个小。牛郎想,要我认清那个年龄最小的,这我可认不出。他懊悔当时没向老牛问清楚。

仙女们在池塘边聚齐了,要到池塘里洗澡的时候,一个仙女说:“今天脱衣下水,衣服要按次序放。”另一个说:“这样很对,上次穿衣服时,三妹妹忙手忙脚的,竟把我的袜子给穿错了。”一个仙女出来指指点点他说:

“大姐的衣服放在东边第一棵树下,依次往西排过来,二姐的衣服放在第二棵树下。六妹妹的衣服放在最西边那棵树下。”六妹妹就是年龄最小的织女,她放衣服的地方离牛郎躲的地方最近。牛郎此时心中不发慌了。他躲在树丛后面,头也不敢抬,气也不敢大声喘。

过了一会儿,池塘里传来了众仙女的说笑声。有的夸说水清,有的夸说水静,有的嫌水凉,有的怕水深。她们在水中嘻嘻笑笑,打打闹闹,洗得很是高兴。

牛郎听到众仙女都到池塘里去了,就从树丛后面悄悄地走了出来,来到织女放衣服的树下,拿起织女乘风的仙衣,回头就走了。

众仙女洗罢澡,从他塘里出来,各自去穿自己的衣服。织女穿好内衣,要穿那件乘风的外衣,却不见了。四周都找了也没找到。有的埋怨她不放好,有的埋怨她耽误了回天宫的时间。三姐说:“大姐带我们出来洗澡,六妹妹丢了仙衣,回不去,这可怎么办?”

大姐也没有办法,她怕误了时辰回去要受责罚,就说:“时间已到,现在顾不得许多了,我们有乘风衣的先回去吧。”于是五位仙女都披好乘风衣,凌空而起,飘飘然飞去了。织女只穿了内衣,没有能乘风飞升的仙衣,不能腾云驾雾。她回不了天宫,只好留在原地。

众仙女走后,织女无处可去,她还在四周找她的衣服,猛抬头,远远望见牛郎。她走了过去问道:“这位哥哥,可曾见到我的一件外衣?”牛郎点点头说:“见过。”织女请求把衣服还她。牛郎说:“我的老牛朋友叫我向你提个条件,你肯答应的话,我就还你。”

织女见这小伙子诚实厚道,话说得朴实、诚恳,相貌端正,体格健壮,心中产生了好感,就问道:“有什么条件,你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我一定答应。”

牛郎待了好半天,才吞吞吐吐他说出求婚的意思。织女听了,红着脸点了点头。

就这样,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牛郎到田间去耕田种地,织女在家纺纱织布,夫妇相亲相爱,不缺吃,不缺穿,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太平日子容易过,弹指过了五年,织女生了两个孩子,一儿一女,都长得伶俐可爱。织女高兴地对牛郎说:“人间的生活,自有人间的欢乐。我愿意永远生活在人间,和你白头到老。”牛郎高兴他说:“多亏老牛朋友的帮助,使咱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愿咱们永远相爱,永不分离。”

好景不长。在他们夫妇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时候,苦难却悄悄地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天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留在人间嫁给牛郎的消息,大为恼火,立即派遣天兵天将,去把织女捉回到天廷问罪。王母娘娘怕天兵天将办事粗心,还亲自跟了去观察动静。

这天,牛郎照例到外面去耕地,织女让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耍,自己坐在织布机上织绢。忽然一群天兵天将闯到织女跟前,不由分说,押解着织女就要返回天廷。织女知道这场灾难躲不过,说道:“能不能稍等片刻,让我见一见孩子和孩子的爸爸?”天神哪里肯准,说时间已到,立即押解着织女往回走。

牛郎回家,不见妻子,只见两个孩子在哭。他里里外外找了好几圈也没找到。问两个孩子:“妈妈哪里去了?”孩子只知道哭。牛郎很是着急,他来到牛棚里,对着老牛伤心。老牛告诉他,天帝知道织女的消息,派天兵天将把她押回天廷去了。

牛郎听说,悲痛万分,立刻找了一根扁担,两个箩筐,让两个孩子坐在箩筐里,自己挑着前去追赶。可是他挑着儿女,走得很慢。他想,走得慢不要紧,只要能渡过银河,我就可以一直追到天廷。他挑着担子好容易来到银河,却找不到银河的踪影。原来王母娘娘怕牛郎渡过银河追赶,命令管天河的天神把银河搬到天上去了。牛郎接近不了银河,无法渡河去追赶,只好挑着一双儿女回到自己家中,再想办法。

牛郎回到家中,见织布机上的布还在机上没织完,织女却不见了。孩子哭着要找妈妈。牛郎听到孩子的哭声,撕心裂肺地难过。

老牛见牛郎和两个孩子哭得十分伤心,就说道:“牛郎啊,你照顾我多年,如今我已老了,快要死了。我死之后,你把我的皮披在身上,就可以上天去。”

老牛说完话,闭上双眼,死了。牛郎按照老牛说的去做。他披上牛皮,果然能够腾云驾雾。他又挑上儿女,披上牛皮,继续去追赶织女。

牛郎升到天空,天空中群星灿烂,他在众星中穿来穿去。他追了一程又一程,前面那熟悉的银河已遥遥在望。隔河的织女也仿佛可以望见。牛郎非常高兴,箩筐里的两个孩子也很高兴,伸出小手来招呼妈妈。隔河的织女看见丈夫和两个孩子赶到了,也伸出手来和他们打招呼。

谁知牛郎跑到银河边,正要渡河的时候,忽然有一个无形的东西挡住他的去路。原来王母娘娘看到牛郎赶来,她怕牛郎赶上会生出许多麻烦,就从头上拔出一根银替往银河里一划,银河就变成不可逾越的天河。

从此,牛郎只能在天河的这边望着,织女只好在天河的那边招手。他们想彼此倾诉心中的话,但隔得远,听不见。他们想写信,也没法寄递。想把信抛过去,因为信纸很轻,抛不到河的对岸。他们终于想出一个办法:牛郎写好信,捆在牛鞅子上往对方抛;织女写好信,放在织布的梭中,隔河投了过来。直到今天,我们在秋夜天空的繁星中间,在那条白练样的天河两边,看到两颗明星,那就是牛郎和织女。牛郎星的前后各有一颗小一点的星,与牛郎星排成一条直线。那两颗小星就是牛郎挑着的两个孩子。离牛郎星稍远一点的地方,有四颗星,排成平行四边形的样子,传说那就是织女抛给牛郎的织布梭。离织女星不远的地方,有三颗星,排成个等腰三角形的模样,传说那就是牛郎抛给织女的牛鞅子(牛鞅子今天俗称牛拐子)。

牛郎织女就用这样方式,互相传递着他们的想念之情。天河虽然隔断了他们的通路,却隔不断他们真挚的爱情。

牛郎织女的爱情这样深,他们态度又很坚决,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使天帝稍稍作了一点让步,允许他们每年农历7月7日见一次面。他们的真挚爱情也感动了天宫的许多姐妹,每年7月7日,惠芳和双成等众仙女都主动去送织女渡河;连善于传递爱情喜讯的喜鹊,也都来帮助这一对夫妇在天河上搭桥。牛郎织女一年相会这一次,见面时彼此诉说着思念之情,说到伤心处,不觉潜潜泪下。据说,七月七日这天,下界有些地方一阵阵下着纷纷细雨。这雨就是牛郎织女的泪水。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六龙驭日

中国上古时代,有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完全不似后来民间故事所具有的那么多的平民化乡土气息,而是风格迥异,它们大气磅礴,离奇瑰丽,人神共处,充满了金碧辉煌,华贵富丽的色彩,与西方的希腊神话一样典雅大气。如羿射九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刑天舞戚、参商相别,女娲补天,可惜这些浪漫之极的故事,大部分都没有传下来,可能是由于子不语怪力乱神之故,渐渐被消磨没了。但在一些古书中,还保存着一点支离破碎的故事影子。

六龙驭日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这个故事,产生也很早,我们推测其至少有二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它是说,神人羲和,赶着一驾神车,在太空飞驰,车上驾的不是马,而是六条奔腾的龙。车上运载的,则是光华万丈的太阳。太阳每天都在天空中飞过,照耀着大地,给出大地带来绚丽的光明。神人羲和,有些传说中是女性形象,有些传说中,则是男性形象。按我的理解,驾日车为驭,当为男性之神。其妆束,也应当与古代的王相近,当然,装束最上等的是帝一级的。

《淮南子》记有“爰止羲和,爰止六螭,”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驭之。”螭是龙的一种,注文说的是:太阳乘坐之车,驾有六条龙,由羲和担任驭手。

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写过一首诗,诗中也提到羲和和太阳的故事。说明这个故事流传很广。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过“蜀道难”,诗句中说到山高,就用了:“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来形容。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女娲造人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她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她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她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她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她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她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得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本文标题: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哪些-自带话题的拓斯达上市以来做了这些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666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