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发布时间:2018-02-01 所属栏目:高中语文学习方法

一 :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历史备考复习是决定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或者被动地听 课做题,或者“跟着感觉走”,翻课本、练模拟,从而造成自我感觉良好、高考成绩不佳的结果。复习是一个 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想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高精度巩固知识点

  1.精读课文。要逐字、逐句、逐段地反复阅读,思考词与词间、句与句间、段与段间的前后关系,弄清每 一个知识点,做到完整地回忆课本。如世界现代史“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目就要弄清四个 知识点:一是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二是经济危机的出现;三是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四是这次经济危机产生 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又是相互联系的,共同构成了关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完整知识体系 。

  2.把握内涵。在弄清知识点的基础上还须向细处分析,进一步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全部内涵。如上述第一 个知识点就包含以下三个要点:①资本家攫取高额利润,广大劳动人民却日益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 能力的增长;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③人们醉心于 股票等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二、高准度理解历史概念

  1.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弄清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作出准确定义的前提。如1997年高考试题第7 题 “康有为向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 法建议 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理论 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 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此题如果能正确理解“施政纲领”的内涵,即变法的具体实施方案,便可轻易选a。 又如第8题“‘门户开 放’政策的提出,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的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该政策:a.得到了列强的认可 b.可使美国在 华获得的权益居列强之首 c.表明美国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 d.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该题主要考查门 户开放的外延,即影响,为“有利于美国加快侵华步骤”。

  2.完整归纳概念内容。例如1997年高考第14题“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 共同点是: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②消灭封建剥削制度③维护农民利益④促进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此题已对历史概念的内容进行了部分归纳,要求选出符合项。选的过 程,实际上就是对历史概念所含内容的归纳过程。经过归纳比较,显然②不是共同点,应选没有②的选项。

  3.区别概念的异同。在复习中应把同类或相似、相近的概念进行对比,区分其异同点,从而提高对概念的 准确把握。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26题“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和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的相似之点是①面临极 为困难的经济形势②国家颁布政策法令强制干预经济③最主要的内容是调整和复兴工业④通过发展商品生产来 恢复农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运用概念分析问题。仅做到对概念的理解还不够,能运用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来分析历史现象才是复 习中的理想境界。如运用“分封制”的概念来分析周朝分封、秦不分封而实行郡县制、汉初分封等历史现象的 原因和结果。运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来分析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等。

  三、高密度串连知识网络

  知识网络是知识内在的点、线、面交织而成的有机整体。在复习中,必须抓住教材中各知识点的联系,把 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知识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1.抓点。如士族制度问题,可抓住四个点:①魏晋时期,在地主阶级中形成士族制度;②东晋南朝时期, 士族势力发展;③南朝末年,士族势力渐衰;④唐朝末年,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士族被进一步摧垮。这样,对 士族问题就有了完整而明确的认识。

  2.串线。“线”是有内在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的知识线索。如秦朝的皇帝、三公、郡县,两汉王国问题的 解决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杯酒释兵权”和元朝的行省制度,明清的废丞相、 八股取士、军机处和文字狱,这些都是“点”,由这些点构成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建立、巩固、加强的发展史 。

  3.铺面。“面”是历史某一时期或阶段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总之,只有系统地把握历史知识结构,才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个时期或阶段的整体内容,进而捕捉历史的 阶段性特征,解题时才能撒得开、收得拢。

  四、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

  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 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 拓宽、挖深、抬高,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知识体系。

  1.相对完整的叙述+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如1996年高考第48题“简要说明18世纪—19世纪中叶法国社 会经济和阶级关系的主要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分析1789年革命与1848年二月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此题要 求对法国18世纪—19世纪中叶的历史进行相对完整的叙述,其中又含有对革命原因、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革 命主体等方面的深层次分析。再如第47题“概括指出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唐文化的 特点和历史地位。”此题同样要求学生从原因、特点和历史地位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概括和归纳。从表面上看史 实明确易见,但对分析能力的要求却比较高。

  2.宏观分析+微观考查。例如1997年高考第48题“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 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护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此题主要考查对 历史现象的宏观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宏观和整体的高度去认识协约国列强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要求对协约 国列强进行具体分析,也含有微观分析的成份。

  3.显性联系+隐性联系。“显性联系”是教材中历史知识间较明显的联系,而“隐性联系”则隐藏于知识 之间。换言之,就是所谓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而隐性问题是对显性问题的深化、概括、比较和系统化,显 性问题只有通过隐性问题才能提高其自身的价值。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46题“英国、法国、俄国和美国在资产 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各用什么方式来解决土地问题的?各国土地问题的解决对其资本主义发展有何作用?”在这 个问题中,命题者就抓住了它们的隐性联系,即革命和改革中的土地问题,经过发掘,能力考查的层次就明显 提高了。

  4.历史学科+相关学科。如1996年上海高考第39题:“19XX年,章太炎为某人70大寿做联句一副。请读后 回答问题‘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 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

  万寿祝疆无。’①做七十大寿的‘某人’是______。②当 此人吸尽黎民膏血,歌庆‘五十’的时候,中国东南部的军民正在抵抗______国军队的大举进犯;而在祝其‘ 六十’‘万寿’的那一年,______舰队官兵的鲜血却染红了黄海的怒涛。”此题的文学性较强,解题时既需要 有扎实的历史基本功,又需要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再如1996年高考第39题所要求学生填识的南北朝后期的形势图,该图在课本中并没有出现,而是命题者依 据教材所提供的有关知识设计出来的。它既考查了历史知识,也考查了地理知识,拓宽了能力要求。

  又如1996年上海高考试题第42题“观察下面《美英两国首脑在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时的合影》后填空。① 在前排就坐的左是______, 右是______。”此题附有一幅图片,因而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多注意课外知识的积累 。

  五、多角度比较人物事件

  在历史测试的四种题型中,无一不涉及到比较能力,因此,学会科学的比较方法,掌握一定的比较技能, 尤为必要。

  1.把性质相同或相似的人物事件进行比较,分析其不同背景、特点、作用或实质等。如两次世界大战、三 次科技革命,各有其背景和特点;再如我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作用,从政治上看主要有三类,一是“推翻”, 如秦末农民战争,西汉绿林赤眉起义,元末、明末农民战争;二是“瓦解”,如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唐末黄巢 起义;三是“打击”,如太平天国运动。

  2.把性质相同但分布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较,理清发展线索。如对中国近现代史上几次 大的革命运动进行分析比较,既可以认识其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又可以系统地把握中国革命史的全过程。

  3.把同类历史事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进行比较。如资本主义的侵略扩张,在工业革命前后就具有不同 的特点。

  4.把某些表现相同而性质不同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认清其不同实质。如唐代手工作坊和明代手工工场, 清政府向列强大借外债同现阶段我国向资本主义国家贷款等问题。

  六、科学化评价人物事件

  要想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掌握 评价的尺度、角度和信度。具体说来,应做到以下几点:

  1.立场正确。要站在正确的阶级立场(人民的、爱国的立场)和社会立场(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进步、国 际主义和改革探索等)上看问题。

  2.观点鲜明。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时势造英雄”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两个基本观点。

  3.方法得当、客观公正。要全面而准确地分析和评价,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区分不同的阶段,要运用 辩证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全面而综合的分析,切忌简单化、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注意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局部和全局、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七、简化概括历史知识

  历史知识浩瀚庞杂,要把其浓缩、概括、提炼成简明扼要、要点明确的知识点、知识链才能有效地掌握教 材。

  1.抽取要点。即正确选用课本中的关键字词或章、节、目标题,或者用自己的语言精炼准确地表达出来, 形成知识要点。比如苏维埃政府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提炼成①收企业;②征余粮;③禁商贸;④配物 品;⑤强劳动。

  2.时间作序。即以时间为序来组织知识。如1997年高考第47题“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此题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 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勾勒答题题纲:①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萌芽;②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③甲午战争后初步发展;④辛亥革命后迅速发展;⑤20世纪30—40年代陷入困境。

  3.逻辑划块。即按照有关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分块概括。如中国古代各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可以分析以 下方面:

  ①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②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③民族融合和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④对外经 济文化交流的发展等。

  八、灵活化运用历史理论

  对任何历史问题的分析,都必须以理论为根据,否则就无法保证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必须系统地掌握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注重运用理论分析历史问题。例如分析拿破仑的有关历史问题,就 可以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可以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分析拿破仑在政治舞台上 的出现;运用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分析拿破仑帝国的政权性质;运用质量互变原 理分析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变化等等。只有坚持运用史学理论分析问题,史学理论水平、分析能力才能得到 提高。平时要选择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试题,进行史论结论合训练。有目的、经常性的练习,必然会促使灵活运 用理论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经典篇)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经典篇)
源自语文学习
转自一松柏

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感到有必要使同学们对语文学习有如下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2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我先给大家举2个例子。我有1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1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1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1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2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2个同学都从此经过,1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2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1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1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1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2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三、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成了梁丰人。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需要各位同学注意: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1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1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1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4.自修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大家公认的语文学习方法。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同学们可以找《素质教育》、《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杂志来阅读。自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5.在学习别人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早晨背诵,有人喜欢晚上;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提高应试能力
  我们语文学习有2大目标,第一为人生,第二为考试。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能力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
  1、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每次的语文试卷,看看语文考什么,应该学习什么,然后针对考点进行学习、复习。上次月考前,我们老师向大家统一介绍了《语文月考说明》,这是同学们复习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可惜有的同学在月考前一天还问我们考不考课文背诵。以后每次月考前,我们都要公布《语文月考说明》为同学们提供语文复习的具体目标。
  2、讲究文面。语文的简答题和作文题,对文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这次月考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文面意识还不强,有的乱涂乱改,有的用胶带将试卷粘了1个大洞,可以当望远镜。文面在考试中的影响,至少在10分左右。所以,我们老师们强烈建议,字写得不美观的同学利用中午时间或晚自修的空余时间,练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在考试时,不要轻易涂改1个字,不要随便划掉一句话,选合适的钢笔或圆珠笔,注意笔水的颜色,注意字体的大小。
  3、积累与记忆。对于名篇、名句,文章中的好的词语、句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等,需要我们积累、记忆。
  4、对于语文选择题部分,也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请大家把语文资料《哈佛之路高一语文》上的练习保质保量的完成。
  5、现代文阅读方面。同学们可以经常做做这样的训练,对课文的中心进行概括,画一画课文的思路图,挑一段比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段义,写写课文的内容摘要,挑出文章中好的句子理解理解,对文章中好的词语进行解释。等等。
  6、文言文阅读方面。熟读每一篇课文,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从课文中挑一段比较精彩的段落,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实词;记忆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积累词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古代作家,了解常见的句式。课外读一些文言文,选短小的文言片段如扬振中的《中学生文言文助读》,或者读《史记》的传记部分。
  7、写作方面。
  我们建议同学们注意素材的2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
  特别要注意作文的审题。有的作文抛弃审题因素,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因为是考试,只能给比较低的分数,非常可惜。
  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
  8、应试训练。
  做一定数量的语文练习是保证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简答题,以为到考试时再认真做即可了。这是1大误区,岂不知,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到考试时你想表达好都不可能了。
  

五、具体安排
  1、星期日晚自修用一节课完成语文练习,教师重点指导。
  2、中午或晚自修空余时间练字15到20分钟,可以用庞中华或司马彦等的字帖。
  3、每周发一份《美文诵读指导》,请大家熟读,重点篇目需要背诵。
  4、我们将经常在班级内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
  六、总结
  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课堂上主动参与,针对语文考试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三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经典篇)

源自语文学习

教研组的老师们经过认真讨论,感到有必要使同学们对语文学习有如下的认识:

一、明确语文能给你什么?

语文能给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使您与朋友交往时畅通无阻;语文能给您滔滔不绝的演讲才能,使您在班级竞选中独占鳌头;语文能提高您的公关能力,使您在未来的求职中,自然得体地展示才华;语文能使您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迅速检索到自己需要的材料;语文能使您写出令同行艳羡的诗歌、散文和小说。

不仅如此,语文能使您懂得什么是生活,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什么是高尚,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自我超越。

二、培养两个敏感

既然语文与我们如此贴近,那么又该如何去学习语文呢?

1.(语言敏感)。我先给大家举两个例子。我有一个好友,钢笔书法非常漂亮,我向他讨教写字的秘诀,他给我讲了他的一次经历。春节期间,一次他经过一家门口,发现楹联字体俊美飘逸,于是趴在那家门前临摹,直到完全相象为止,其行为引来路人异样的目光。我想,这是他对字比较敏感。我本人在中学时也有过一次比较典型的体会,一日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我想方设法地把它用了上去,效果很好,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在班级对我这个句子进行了高度评价。我想,这就是所谓的语言敏感吧!看到好的文章,听到好的歌词、广告词,听到街上行人口中的一句歇后语,看到报纸杂志上的一句名言,甚至数理化教科书上的一个词语,立即引起我们高度的警觉,惊叹之、品味之、记录之、在写作中想方设法地使用之,这就是语言敏感;在作文中,日得中,一个句子,没有找到合适的词语,耿耿于怀,语不惊人,势不罢休,这就是语言敏感。古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大概也是此意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有了强烈的语言敏感,每时每刻都有人在教你语文了。

2.(生活敏感)。下面我给大家谈谈生活敏感。有一天,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了争吵,有两个同学都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高考中这样写道:“《圈》:早晨骑车上学的路上,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前者认为无事可写,后者却由此看到中国人的两大弱点,一是因小失大,不珍惜时光;二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看客,在中国仍然存在,围成一圈看热闹,麻木愚昧的中国人啊!后一位同学有比较强的生活敏感,从细小的事件中看出实质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精神,自然和社会中的智慧无处不在,“万物为吾师”,应当是不灭的真理。

培养了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语文学习就不再是每天40分钟了,你也不只有一位语文老师了。

这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两点。

三、了解高中语文学习的特征

我们已经进入高中学习阶段,成了梁丰人。那么,高中语文学习有哪些显著特征呢?我们经过研究,认为存在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需要各位同学注意: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一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4.自修课上,在完成语文作业的基础上,更强调自我钻研,自觉读写。有人说,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课内的阅读基本上是精读,是培养同学们阅读的基本素质和方法的。而课外的阅读,是将课内获得的能力进行实践。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是大家公认的语文学习方法。自觉读写,主动学习,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被动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很低的。同学们可以找《素质教育》、《语文世界》、《作文通讯》、《中学生阅读》杂志来阅读。自主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作品向各级各类报刊投稿。

5.在学习别人语文学习方法的基础上,更强调探索适合自己的语文学习方法。比如背诵,有人喜欢早晨背诵,有人喜欢晚上;有人喜欢分段背,有人适合整体背;有人喜欢熟读的基础上背,有人喜欢一上来就试背等等。世界上最多的就是方法,如世界上的沙子一样多,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提高应试能力

我们语文学习有两大目标,第一为人生,第二为考试。大家都希望自己的语文能力也能在考试中发挥出来,那么,如何提高应试能力呢?

1、有针对性地学习。大家可以研究一下每次的语文试卷,看看语文考什么,应该学习什么,然后针对考点进行学习、复习。上次月考前,我们老师向大家统一介绍了《语文月考说明》,这是同学们复习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们命题的依据。可惜有的同学在月考前一天还问我们考不考课文背诵。以后每次月考前,我们都要公布《语文月考说明》为同学们提供语文复习的具体目标。

2、讲究文面。语文的简答题和作文题,对文面的要求比较高,从这次月考中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文面意识还不强,有的乱涂乱改,有的用胶带将试卷粘了一个大洞,可以当望远镜。文面在考试中的影响,至少在10分左右。所以,我们老师们强烈建议,字写得不美观的同学利用中午时间或晚自修的空余时间,练十五分钟到二十分钟。在考试时,不要轻易涂改一个字,不要随便划掉一句话,选合适的钢笔或圆珠笔,注意笔水的颜色,注意字体的大小。

3、积累与记忆。对于名篇、名句,文章中的好的词语、句子,作家作品、古代文化常识等等,需要我们积累、记忆。

4、对于语文选择题部分,也需要做一定数量的练习,请大家把语文资料《哈佛之路高一语文》上的练习保质保量的完成。

5、现代文阅读方面。同学们可以经常做做这样的训练,对课文的中心进行概括,画一画课文的思路图,挑一段比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段义,写写课文的内容摘要,挑出文章中好的句子理解理解,对文章中好的词语进行解释。等等。

6、文言文阅读方面。熟读每一篇课文,需要背诵的篇目一定要背诵;从课文中挑一段比较精彩的段落,进行翻译,做到字字落实,特别是实词;记忆课文注释和课后练习中的词语,积累词汇;了解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古代作家,了解常见的句式。课外读一些文言文,选短小的文言片段如扬振中的《中学生文言文助读》,或者读《史记》的传记部分。

7、写作方面。

我们建议同学们注意素材的两个来源,一是生活,注意观察,多思考,提炼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和物来写;二是借鉴别人的文章,多读美文。

特别要注意作文的审题。有的作文抛弃审题因素,是篇很好的文章,但因为是考试,只能给比较低的分数,非常可惜。

要让你的文章靓起来。应试作文需要有亮点,比如语言的优美,构思的精巧,情感的真挚,哲理的感悟,对世界个性化的理解等等。

8、应试训练。

做一定数量的语文练习是保证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方法,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喜欢做选择题,不喜欢做简答题,以为到考试时再认真做就可以了。这是一大误区,岂不知,没有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到考试时你想表达好都不可能了。

五、具体安排

1、星期日晚自修用一节课完成语文练习,教师重点指导。

2、中午或晚自修空余时间练字15到20分钟,可以用庞中华或司马彦等的字帖。

3、每周发一份《美文诵读指导》,请大家熟读,重点篇目需要背诵。

4、我们将经常在班级内部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竞赛。

六、总结

王国维先生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相信,只要同学们胸怀大志,为提高语文水平孜孜以求,注意培养语言敏感和生活敏感,扩大读写量,提高读写效率,课堂上主动参与,针对语文考试内容进行有效的学习,那么你的语文成绩一定会提高!

四 :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一、抓紧高一高二学习语文的黄金时期

初中生语文成绩一般在130分左右,而到了高中,很多人很长一段时间要为了成绩及格而努力奋斗。高一学年上学期,我们将要开设语文必修一、必修二,这是很关键的两册教材,有很多基本篇目。如果同学们基础打不牢,到了高三,你可能会很着急,而成绩却很难上升。

首先最基本的要求就听好每一节课,如字词,文章赏析,背诵等内容。这里先要提一下背诵,从2009年的高考看来,背诵涉及的内容是很广的,如果仅靠高三最后的临阵磨枪,划一些所谓的重点语句,是很难得分的。

这里介绍一位2006年的湖北高考状元李龙的一点经验:语文学习就好像《逍遥游》里讲的,“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是讲语文重在积累,高一时候,可以多看一些成语,比如规定自己一个星期掌握20个成语,多看一点古文,读一些经典的书籍,然后看优秀习作,像这样的话从一点一滴做起,到了高三的时候,应试能力也就提高,做题得分比较得心应手。

当然学习语文的方法很多,可定有最适合你的一种。

二、多阅读 多积累 多关注生活

2008高考作文谈论的是社会公德问题,2009年高考作文是关于明星代言,两耳不闻窗外事,很难适应现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很难适应高考。

相对来说,初中生需要的是感性体验,高中阶段则强调理性判断能力,对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的认识。那么深度从哪里来?作为学生,接触社会有限,更多依赖间接经验,即阅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立思考。

建议同学们准备一个积累的本子,好的词语、句子、诗文、名人名言、名人事迹随时摘抄,自己的感受随时记录。下面推荐几种比较好的报刊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学生阅读》《语文报高中版》《读者》《青年文摘》等,但是同学们要注意阅读的时间、场合,因为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会有关于这方面的纪律要求。

三 重视读与写的能力

语文强调听说读写,课堂上我们主要在听,在说。那么高中阶段,考试的内容更广泛丰富,更侧重对能力的考查。我们看到,随着课改的深入,语文试题中阅读的分值日渐增大。文言文阅读,社科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诗歌阅读等等,所以同学们现在开始就要对自己进行这方面的应试的训练,多投入一些时间与精力,多做相关的习题。除了学校的材料之外,还可以去书店找一些相关的复习资料或向你的任课老师请教。面对高考,这是我们不得不做的选择。

写的能力,主要是写作,以后我们会进行相关的训练。这里要强调的是学们的书写,最基本的要求是卷面工整,尤其现在的电子阅卷,对这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字,你每天要抽出一些时间,哪怕是课间,中午或者是做题的间隙,要坚持临字帖,三年的时间,坚持下来,肯定会有效果。

四、要有信心 要多用心

老师讲的内容用心听,做生活的有心人,做阅读的有心人,每一次考试下来,都要认真分析自己得分失分的原因。

当年,有同学从《语文报》上看到一个句式“我不想说……,我不想说……,我不想说……,这里我只想说说……”在学校组织的一次作文竞赛中,他想方设法把它用了上去,作文获奖,语文老师对这个句子给予了高度评价。这就是语言敏感吧。

再比如,大街上两个人骑自行车相撞,引起争吵。有两个同学从此经过,一个同学在日记中写道:“今日见两个人吵架,甚是无聊,其它无事。”另一个同学则在作文中这样写道:“早晨骑车上学,路边一个地方,密密麻麻围了一群人,摆出了一个不很规则的圆圈。在圆心位置,站着两位同胞,一只手握着自行车把,另一只手指着对方大骂。原来是两位同胞撞了车子,引起一场口舌之战。其实,这是小事一桩,并没有什么争吵的价值,连班也不上了,围成这不大不小的圈,更何况中国人常言‘寸金寸光阴’。这就是生活中的一个怪圈。”

在高中阶段,同学们学习语文,会遇到很多的困惑:我很用功,为什么成绩不提高?我的初中语文很好,为什么到了高中成绩平平?为什么会觉得语文很乏味?

我要说的是初中高中语文学习确实发生了一定变化,成绩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工,我们只有努力坚持,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最后取得比较满意的成绩。

文学大家欧阳修常常是利用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学习,清人郑板桥则是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时间来学习。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谈到做学问的三境界:第一层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层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意思是由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到最终的顿悟。这里也祝同学们最终成功!

本文标题: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21833.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