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心理课程学习心得
为期五周的心理健康课程结束了,进入大学以来,一直都很期待心理健康开课。一直以来对心理学方面都很有兴趣,在这几周的学习中,我深感心理学的精深,以及范围之广。针对大学生的心理课程都与我们的生活以及学习有很深的关系,老师讲解的非常有趣,深入浅出,整堂课下来我意犹未尽。二 : 微课程:让学习更有效
这是一个崇尚学习的时代。从网易公开课、在线课程MOOC,到翻转课堂,他们都在努力为学习者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这种以短小视频、PPT(图文、声音同步)自动播放等形式呈现教育问题、引发思考、提供思路,改变学习者行为的内容称之为“微课程”。
长期以来,教师学习的低效备受质疑,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职业幸福。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每天所做的事情看似微小,却直接关系每一位学生发展。如何能够让教师转变教学行为,爱上研究;让师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享受,并真正地喜欢上学习?低投入、高效益的“微课程”学习应运而生。
本期,我们邀请国内“微课程”行动研究的实践者和指导者李玉平老师和他的研究伙伴们,为我们详解“微课程”如何让学习更有效。
这是一变革的时代,也是一个忙碌的时代。一方面教师工作越来越忙碌,很少有整段的时间学习,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诸如电脑、手机、网络、微信等许多新的学习工具,为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创造了条件。“微课程”正是顺应这个时代的产物。
一、“微课程”是什么
“微课程”是一种新的读写方式,以自动播放的PPT文件形式呈现,有文字、画面和声音。我们目前开发的“微课程”主要内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一课一事,一课一集,内容相对独立,也可嵌入学校任何课题。每一集长度在5分钟左右,语言简洁,通俗易懂,可最大限度地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二、为什么要开发“微课程”
(一)解决观念问题:将理论倒过来讲
许多人认为“理念”决定着“行为”,只要理念转变了,行为自然会跟进。于是,专家将一套套新理论不断地传递给教师。但是,每位教师脑海中都有自己的一套“行为系统”,这套系统根深蒂固,潜意识中决定着教师的行为方式。当“教师的这套系统”遇到“专家理论”时,要经历一个选择、分析、淘汰、嵌入的过程,这个过程处理好了,专家的理论会润物无声地嵌入教师的系统,并开始影响教师的行为;处理不好,常常会出现两种极端。
全部“吸收”:感觉专家的好,全部吸纳,甚至覆盖已有的“系统”,结果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无头苍蝇一样撞来撞去,最终往往变成“四不像”;
“屏蔽”自己:感觉专家与自己有距离,索性将自己封闭起来,不理解的一概拒绝,特别是面对众多理论时,这种情况更为普遍。
这些问题解决不顺时,最终,教师还是会回到自己习惯的、轻车熟路的老方法去——尽管他也认为“老方法”有问题。“将理论倒过来讲”,主张将理论暗含在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在教师对问题的层层剖析、梳理中,将新的理论不知不觉地浸入已有的意识系统中,并开始影响行为。
微课程《捂本的孩子》,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不愿意让教师和同伴看自己的作业本的小现象,表面上是在剖析小孩为什么不愿意与同伴交流,事实上是在讨论“安全的课堂”的问题——“讲学生间平等、讲尊重的方法”,但我们并没有直接讲这些理论,而是将理论暗藏于事件中,通过对“捂本”这个现象的层层剖析,将理论不知不觉地渗入心中。
微课程《四色笔》,讲到了黑、绿、蓝、红四支笔。孩子写作业时使用黑色笔、同伴互相修改使用绿色的笔、自己再修改时用蓝色的笔,最后教师使用红色的笔点评或批改。字迹颜色的不同,能看到互动的过程,也能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个策略的背后是学习工具的开发,也可以拓展到学习过程的体现,互动过程的理解——虽然没有直接讲,但事实上大家也能体会到这些理论。
(二)转变学习方式:让学习过程更有趣
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人的左、右脑分工不同,左脑控制逻辑、语言、抽象思维,而右脑具有音乐、绘画、空间几何、想象、综合等功能。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遗憾的是现在的学习内容与方式,更多的是适合左脑学习的素材。“微课程”则是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一种富有艺术感的学习。
“微课程”学习与读书、听讲座一样,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也许有人认为,“看文字不就可以了吗?为什么非要去看‘微课程’?”打个比方,小说与电影或电视剧是两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同样的内容,因有声音、画面,再加上自动播放,给人不一样的视听享受,更容易引起共鸣。不论是集体培训班,还是个人自学,你都会看到一种不同的学习状态:屏气凝神、全神贯注。
“微课程”的出现为解决困扰专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寻找到一种可能,教师的学习方式也发生着静悄悄的变化。
例会中的“微课程”:从例会中挤出5分钟,播放一集微课程;
研讨会中的“微课程”:选择一集微课程,组织主题研究活动;
系列教研的“微课程”:基于微课程,安排系列教研活动或教师学习;
网络学习的“微课程”:微课程嵌入学校的网站,教师自主随机学习。
三、“微课程”学习的N种路径
(一)“碎片化”学习
“微课程”与传统的学习不同。首先,将知识做碎片化处理,形成一个一个独立的知识点,其次再将这些独立的点嵌入到自己的系统之中。“微课程”化整为零,每集虽然只一个小点,但结构完整,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选择学习,选择实践。
这种选择有时是有意识的,教师遇到问题,主动寻找,比如开学时,需要一些有创意的设计,于是主动寻找“微课程”——《创意开学五招》,有选择地实践。
《我来了》:学生来新学校,给学生拍特写照片,制作相册或微课程。
《心愿》:报名时,每个孩子对着录像机讲一句话,编成一个小短片。
《上学路上》:事先约一些家长志愿者,将孩子开学这一天从早晨起床、准备、上学到学校的整个过程录下来,做成一个小短片。
《我手印我心》:准备一个本,开学这一天每位学生在上面印下自己的手印,并写上姓名和一句“我的心愿”。《新老师新风采》——将所有的任课教师的照片资料做成微课程,播放给学生与家长。
学习常常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进行的,事先并没有什么预期的目标,但是一集微课程也许能让教师发现问题,并开始尝试。
“微课程”《心情管理园》讲了一个帮助学生管理情绪的策略:准备十多个信封,分别写上“高兴”“孤独”“难过”“愉快”“想打人”等表示情绪的词汇,布置到“心情管理园”中,孩子们有什么心情,便将自(www.61k.com)己的姓名放到什么袋子中,这样教师、同学可以提前关注学生的情绪。
“微课程”基于一个问题,抽丝剥茧,问题与策略循环深入,学校可用它引领教研活动。 以“课堂学生不举手”的问题分析和解决策略为例,开始时教师们倾向从学生“不会”“不想回答”“胆子小,不敢回答”角度认识问题。在寻找策略时,往往局限在教师“奖励小红花”“语言激励”等策略。
“微课程”《十字因果图》介绍了一种从“学生、同伴、教师、家庭”四个角度分析问题的策略,让思考问题的角度开始变化,学习的品质自然提升。
(二)基于研究的研究
“微课程”的校本研究不改变学校原有的架构或体系,而是将微课程嵌入你的需要之中,帮助做深做强已有的架构。比如推进“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型,当问题出在学的过程中,如“学生时间安排不合理,总完不成教学任务”“知识间缺少建构”,我们可以从《思维导图》《时间管理五招》等方向进行思考。“微课程”是一种“基于研究的研究”,一旦学校的研究文化建设起来,做任何课题都有了方法与渠道,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微课程”起点可高可低,适用性强,从城市学校到边远学校,只要有网络、有电脑,都可以学习,所谓“人人有起点、校校有起点、事事有起点、时时有起点”。
(三)读写新方式
学校都要求教师写故事、心得、反思、论文,但操作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论文和故事的角度看,不论书写还是阅读,教师普遍喜欢小故事,但现在许多学校要求教师写论文,教师普遍感觉不易下笔难度大;从数量和质量的角度看,教师的论文写作缺少引领、点评,更缺少课程化开发,其指导教育教学的作用也大打折扣;从成果与传播角度看,教师的优秀作品缺少再开发,成果往往停留在“经验层面”,经验背后的策略,策略中的风险,这些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
“微课程”建设是“文章中发现经验——将经验变为成果——课程化开发”的完整的过程。首先,我们从教师的论文中发现最有价值的经验,对经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波折”等,进而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开发。教师从学习者到开发者、创造者这一历程,意味着教师成长方式的变革。
湖北宜昌天问学校的教师每周写一篇文章,每年假期,都对“每周一得”进行梳理。形成自己的智慧库“班级文化微课程系列”“学校管理微课程系列”。
吉林希望小学,鼓励教师把读书心得写成微课程,将书中作者的策略或好故事用微课程的方式梳理出来,比如老师们把《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的策略开发成十集微课程:《阅读的策略》《数学的策略》……将他的故事转化为策略,这样大家学起来就简单多了。
三 :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应区里要求报名参加了教师网络课程培训,再三斟酌选择了“说课的技巧与艺术”这门课程。[www.61k.com)教师这门职业不仅仅意味着教书育人,同样也意味着自己要不断地努力学习。教师的发展与教育学习是分不开的,也因为读书才让我们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实,同样学习的过程让教师这份职业更有意义。区里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提升自我空间的机会,荣幸欣喜之余更是一份责任。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认真参与网络课程培训,主动学习,勤于总结反思,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促进了自己对说课这门知识的了解。针对网络培训我自身有一下几点心得:
一、课程培训的优点
1. 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网上学习真正实现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资源的共享、知识的传递;使得我们这些新老师能够有机会在通过互联网就能看到优秀教师说课的视频,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不仅仅使得教师间沟通方便、取材灵活、疑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更能使教师时空自主、拓展视野、取长补短。
2. 网络方便快捷
上网学习,能足不出户、不影响工作,网上学习体现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随时学习,师生可以分别做自己目前紧要的工作,有空时发贴及回贴,网络环境下有利于协作学习。全体学生可通过在线交流,探讨问题,一方面指导老师通过班级公告的管理功能快速传送最新问题.学生们把自己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见解发布到网络中,通过参与讨论,将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
3. 节约了培训时间。
很多时候组织我们教师的培训都需要我们请假或者调课离开工作岗位才能出去参加培训,这样不仅仅影响了教学进度,同样也加重了教师本人的负担。尤其对于教学质量,更是大打折扣,而远程网络培训学习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可以使教师在工作学习的同时,不仅不耽误学校的教学工作,还能使教师及时将在学习中的一些收获在教学过程中验证和使用,所以说远程培训是一种更节约、更人
网络培训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文的培训。[www.61k.com)
4. 使教师培训学习收获更多,视野更开阔。
在安排的网络教程中,徐邦桃老师用了简洁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说课与教师的意义,为我们选择了优秀教师的说课稿,精选了一些优秀的说课视频供我们学习与参考,先进的理论水平为我们这些受培训的学员教师提供了一堂堂意义深刻的内容。在视频中我看到了很多教师在说课过程中慷慨激昂的热情也鼓舞了我,不难看出他们对于事业的热爱,对于学生的用心,对于教育的满腔热忱,对于我一名新教师而言确实要学习的地方数之不尽。通过在远程网络学习这个平台上,我不仅仅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不仅可以把自己在教学中的心得和疑问共同交流探讨,还使教师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
二、认知理论的提升
1. 深刻透彻教材
接触说课还是在大学中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还未付诸于实践当中来,通过为期不长的网络说课学习教程,不仅仅是对说课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通过本课程为我们选择的说课视频加深了对于说课的实践性的认识,通过说课过程中对于教材的分析以及处理,更加深入了解教材,吃透教材,从而再从备课过程中发现教学疏落。 2.可以提高理论水平
说课不仅要说明怎么教,还要说明为什么要这样来做,这就迫使教师要认真去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帮助教师从理论上去认识教学规律。
3. 简便易行,共同提高
参加了网络培训最深刻的印象就是简易方便,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可以随心所欲,而且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说课的过程也是简易的。说好课,从而上好课,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4.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在准备说课,开始说课的过程中,很多的细节、用词需要我们深思揣摩。到底怎样才可以用上简练的语言坐到说课的过程精彩纷呈呢?这是我们很多老
网络培训 网络课程学习心得
师考虑的要点,而通过这一系列的准备,对于我们的语言能力也是会有明显的提高的,而语言能力的提升更能增添说课的两点,可谓一举两得。[www.61k.com)
短短数周的网络课程培训还是让我收获颇多,还会多多花些时间好好钻研探究,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微课程学习心得-心理课程学习心得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