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韩信蒯通-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

发布时间:2018-03-05 所属栏目:蒯通对韩信有什么计策

一 :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

韩信的谋士

众观韩信的一生,兵法诡异,计谋众多。很多人认为这跟他身边的一些谋士有关,虽然他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多点谋士,也多个参考。其中,就包括蒯通,对他的影响也是甚远的。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善言家蒯通

蒯通何许人也,本名叫蒯彻,因为规避武帝之违而改成通。史书上对此人的记载,大多认为他是一个能说会道,懂得看清时势,是一名说客。蒯通的一生,出现在历史舞台的只有两次,第一次是游说徐工,令其投降于赵王。第二次就是楚汉将要接近尾声的时候,他出来跟韩信说了一通。

故事发生在韩信接连平定三国之后,欲要带兵攻打齐国的时候,军队都还没过平原县,刘邦就派自己的使臣去劝降齐国,于是乎韩信就想停止前进,准备回返。

正在此时,说客蒯通到来,他对韩信说:“将军你受汉王的命令攻打齐国,但是汉王却暗派使臣去劝降齐国,你身怀诏书却要下令停止进攻吗?郦先生只是三寸不烂之舌就劝降了齐国,但是将军你率领大军,功劳却没有区区一个儒生那般大。”这些话,韩信听了之后,觉得甚是有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继续下令进攻。

原本齐王已经劝降,还跟郦食饮酒,撤消了对汉军的防御,但是韩信正巧在这个时候,派军攻打,使齐军节节败退。齐王认为郦食的失信,将其用沸水烫死,并兵败而走。

正是由于蒯通的建议,使韩信攻下了齐国,并且想要让刘邦封自己为齐王,加剧了野心,并也加剧了刘邦对自己的猜忌。

段奕宏韩信

作为众人皆知的楚汉故事,每次的上映,都会引起众人的对此的热议,因此要求了演员对历史人物的还原需真实,对人物刻画方面,并且要有自己的特色。段奕宏版的韩信,完全颠覆了观众对韩信的认识和理解。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段奕宏版韩信

据了解,在《楚汉传奇》还未开拍的时候,段奕宏就跟导演说过,他希望拍一个与众不同的韩信,增加生活层面的戏份,他认为这样可以更加接近史实的韩信。段奕宏认为之前版本的韩信,观众所能看到的只是韩信征战沙场的战神形象,观众对韩信的军事已经知晓,并且有点定性,认为理所当然就是这样,却不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韩信。

比如韩信胯下受辱那一段,未成名前的韩信,怎么可能知道这件事件会被后人所传唱,他肯定是以一颗平常的心来看待。因此,段奕宏版本的韩信,给予我们一个最真实的韩信。

韩信的事迹我们都知道,在他的得力指挥下,汉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了四方,辅佐刘邦开创基业。他衣锦归故里,报答了漂母,甚至宽恕了那个侮辱过他的恶少。段奕宏认为韩信感恩戴德的品德,值得我们学习。因此他的演技和行为,都会隐隐透露出对韩信的尊敬。

据透露,在拍摄吕后杀害韩信的时候,段奕宏表示自己内心很挣扎和感慨,以至于,屏幕上我们所看到的韩信峥嵘的面孔,令人叹息。

不能说段奕宏饰演的韩信令人失望,每个人都会对韩信的独特理解,为此所做的行为也会不一样,我们得尊重,并且学习。

韩信故里

据说韩信的故里是在淮安市境内,距离淮安市区有20多公里,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镇,历代很多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华美的辞藻。此镇拥有着众多历史遗址,是考查韩[www.61k.com]信重要的实地资料。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韩信故里中的胯下桥

韩信在年轻的时候,曾受过恶少胯下之辱,当地的后人为了纪念韩信,就造了一所桥,在桥的一堵墙上刻着“胯下桥”这三个字。这座桥造于明代,清朝的时候就曾多次修建,就有了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参观。

故里中还有韩候钓台,甚至是漂母祠,漂母何许人也呢?那就是一个在韩信早期,曾多次施舍给他吃的一位老婆婆,对韩信有着哺育之恩,韩信为了报答她,曾衣锦还乡,给漂母大量的金银,这就有了一饭千金的典故。而且韩信回来的时候,漂母早已去世,就命将士搬土造了一个坟墓,为了纪念漂母。也许后人为了称颂韩信的美德,建一所漂母祠,希望后世的人学习。

都说是韩信故里,怎么可能少的了韩侯祠,这是对韩信成就的一种肯定,叙述了很多韩信的光荣事迹,受后人所崇拜。这所建筑也是明代所建,它是由于家乡人为了纪念韩信所建的一个纪念性建筑。

在改革开放之后,码头镇开始整修韩信故里,使故里变未一个故里家园,有点模仿鲁迅故里的样子,并且恢复了很多秦汉建筑的风格,让游客赞不绝口。这样既可以赚取一些旅游收入,还可以让后人更多了解韩信的事迹,一举两得。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 韩信身边的谋士

楚汉传奇韩信

韩信作为楚汉争霸中一个重要的角色,因此他在整部电视剧中出现的戏份肯定是比较多的,虽然他不是主角,但是为了衬托他的作用,导演会一步步的叙述他的事迹。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楚汉传奇》中的韩信

在第7集的时候,韩信首次登场,就是走在大街上,引得他的恋人季桃看的入迷。韩信跟他的兄长说,他打算建一个养马场,但是遭到兄长的冷笑,说他一无资金,二无门路,就是在痴人说梦。韩信坐在那里发呆,看着蚂蚁,使得季桃认为他是一个怪人。

到了下一集,韩信回到了家里,嫂嫂宁愿把饭菜倒给狗吃,也不肯给他吃,韩信就一怒,离开了那个家。韩信在大街上卖着自己的草马,他不是在做生意,他的注意力放在看书上面。之后来了一个地痞无赖,上前找韩信的麻烦,让韩信钻他的胯下,让一旁观望的季桃心疼不已。……韩信去河边钓鱼,让漂母看见,给了韩信一些吃的。

直到27集,项梁在街头路过,竟然被一名士卒所阻拦,这人就是韩信,他告诉项梁自己对如今战势的看法,但并未引起项梁的注意力。

韩信迎来的他的转折点,那就是第49集,萧何月下追韩信,使刘邦立他为大将军,从此他开始呼风唤雨的生活。

之后就是韩信勇斗楚军,一系列的大规模战役,奠定他赫赫战功。甚至说他从未战败过一场,堪称战神。

韩信的出现都是起到推动作用,并且对刘邦的兴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讲诉了属于韩信的传奇。

张良和韩信谁厉害

刘邦账下三大功臣,他们主管的方向不一样,但是我们常常把他们进行比较,比如说张良和韩信。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运筹帷幄的张良

张良跟随刘邦,比韩信早太多,在韩信还没有拜大将军的时候,张良就贡献了很多计谋,但是还是被项羽龟缩在汉中。直到韩信为将,才一改前耻,对项羽构成极大的危害,可见韩信在军事上的才能远甚于张良许多。但是他们两个最后还是一起编著兵书,张良虽弱与他,但是军事才能并不差。

我们都知道张良师从于黄石公,黄石公何许人也,那可是秦末五大隐士之一,传说他后来得道成仙,后人对他的才能称叹不已,而韩信师从与他,肯定学到了一些真本事。据说张良曾带着《素书》这一本兵书来助刘邦,我们不能否认张良的聪慧,但是跟他相比的韩信,有过之而无不及。史上没有任何关于韩信师从谁的记载,更多的人认为韩信是自学成才,可见他的天赋肯定是较张良高很多。

张良的出身高贵,据说是出自于旧韩国宰相门第。他很会做人,懂得刘邦的心思,并能言听计从。反观韩信,我们都知道他出身很低,幼年曾受过很多的苦,甚至受过胯下之辱,虽然他很有才华,但是他不懂得隐忍,以至于汉朝建立之后,自认为功高盖主,以至于遭到刘邦的猜忌,恶毒吕后算计他。

众观两个人的晚年,张良虽被逼,归隐山里,据说他成仙了,这都是后人的猜测。而韩信就很凄惨,被杀于未央宫。

两个有才华的人,(www.61k.com)都各有千秋,张良可能更适合于出谋划策,而韩信是军事方面,并没有孰强孰弱的区别。

韩信走马分油

据说,西汉的大将韩信,他在年幼的时候,就聪慧过人,特别爱动脑筋。

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_韩信身边的谋士

韩信分油的童话故事

有一天,韩信在大街上闲逛,看到两卖油的人正在争吵不休,出于好奇,他就前去观望。他观摩了几分钟,就懂得这两个人是为何在吵架。原来这两个原本是一起卖油的,只不过因意见不合,就准备把油桶里剩余的10斤平分了,然后两个人各奔东西。但是分油不均,使他们两个争执不下,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

韩信仔细想了一下,他们两个卖油的人是没有秤的,只是有一个可以装三斤油的油葫芦和一个能装7斤的瓦罐,可以用的道具很少。故此,他们两个把油倒来倒去,总觉得自己亏了,因而吵了起来。

到底有什么办法,能够把油分的精确些,韩信不断地在自己脑海中推测,试想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突然眼前一亮,大声喊道:“你们两个可以不用吵了,我已经想到了,虽然你们没有秤,我也能把油分的平均。”

韩信是这么分的,先是把油倒入油葫芦中,因为油葫芦能装3斤油,然后把油倒进瓦罐中,连续三次,那么瓦罐中的油肯定是7斤,已经装满了,油葫芦中肯定还剩余2斤,油桶中还有1斤。然后把瓦罐中的油全倒回油桶中,那么油桶中有8斤,油葫芦中还是2斤。之后把油葫芦的2斤倒入瓦罐中,最后从油桶中倒出3斤油把油葫芦灌满,那么油葫芦和瓦罐中的油加起来就有5斤,油桶中还剩余5斤。

就是这样的方法,就解决了两个卖油人的争执,可见生活中想点小办法,总能解决很多问题。

二 : 韩信谋士蒯通与美、欧、中三分天下。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先辈老毛的眼光还是老辣、入木三分:“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韩信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也是第一个被杀的功臣。那么韩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不选择背叛刘邦呢?

韩信不听从武涉、蒯彻的策反,死不背汉,是其性格所致,欲报知遇之恩故也。萧何称为“国士无双”。

公元前203年,天下连天烽火。韩信率部直取齐地,肥得可以,有了环视群雄的本钱,然后从刘邦手里夺了个齐王的封号——这个轻率的举动埋下了他日后身首异处的祸根。当此之时,脑子清浅的项羽得知他的二十万部队连同司令官龙且尽为韩信所灭,汉军对楚军形成了包围之势。这位力能扛鼎的武夫平生第一次产生了恐惧心理。

于是派武涉前去策反韩信,条件是:三分天下,各做地主。而不属于任何派系的汉阳人蒯彻也看出了当时韩信在局势中的微妙地位,也在第一时间赶来凑热闹,让韩信南面称孤,三分天下。两人的谋划竟惊人的一致。

按说武涉替项羽前来游说,情有可原。可蒯彻凑什么热闹,他又无党无派?就不怕被韩信就地正法?种种疑问让我在书房踱起步来,然后我的推测是:韩信的假齐王之事,估计蒯彻也风闻到了,他估摸着韩信随着势力的壮大,可能会不老实,于是想借机捞一杯羹,弄个开国元勋干干。

问题出来了,蒯彻一介疯疯颠颠的书生——后来见韩信无动于衷,佯狂为巫,令人惊奇的是,汉高帝十一年,刘邦竟赦免了蒯彻,也是好命——都看出了这一点,身为统帅的刘邦就看不出来!

平心而论,武涉和蒯彻都是眼独具眼力,对当前形势的分析,有理有据,入木三分。设若韩信当时脑子一热,雄心一动,三分天下有其一之首谋不归诸葛武侯明矣。可是韩信一再迁延者,只是心存一个“义”字。

他说:“我给项王当差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执枪站岗的侍卫(郎中),言不听,画不用,故背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背之不祥,虽死不易。”

时至今日,韩信这一番话在我读来也看不出任何矫柔造作的成份,相反,倒是清一色的肺腑之言。当时形势,韩信依汉则楚亡归楚则汉危中立则三分天下。当此之时,韩信铁了心追随刘邦,完全符合他的性格走向,漂母一饭之恩日后不也千金投水相报么。

按理说,知恩图报,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提倡的人文精神,刘邦不该那样对他才是,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也太不是东西了吧。可是韩信的结局,却又是意料之中的事,吾家刘邦并没有负他。

司马光好意地说:“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後世血食矣。”司马先生是希望韩信能学道张良。问题是,韩信打小受穷,不比张良的富贵出身,以至後来见着什么都想抓住,三年大饥荒的过来人,都有一幅馋相,即是此理

《通鉴》载:“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後来武功发达了,钱他自己有,部队可以帮他搞到,便伸手向刘邦要了“假齐王”。刘邦在张良一脚的悟性下封给真齐王。人生的戏剧性至此展开。

愚私下揣摩韩信的前言後语,他韩信终究不过是要荣华富贵罢了,正如梦中的阿Q,参加革命党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娶老婆,嫌吴妈的脚太长。

而刘邦是个老辣的政治家,想地却是汉家天下。人心难测啊,欲壑难填啊,这小子手里有兵,功劳又大,三大战役他打了一个半,现在要齐王,保不准将来要……,刘邦不觉打了一个寒噤,想都不敢往下想。因而就睡不着觉,史家笔法是“心御之”。打战我不行,来阴你不行,韩信这位“沙场秋点兵”的老将,最终连吃饭的家伙都没保住,遑论其他。

司马迁说:“夫乘时以徼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於人,不亦难哉。”抓住机会去谋取利益,是市井小人的志向建立大功以报答恩德,是有志操学问的君子的胸怀韩信用市井小人的志向为自己谋取利益,而要求他人用君子的胸怀回报,不是太难了吗!司马迁看人入木三分,这话值得玩味再三

后记

蒯通的坟墓提着一句诗: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

这里恨蒯通说的是韩信最后身死长叹:"吾悔不用蒯通之计",韩信说此话却别有深意,是感叹自己当时不够果断没有大胆赌一把?还是故意显示自己有机会反而没有反的冤枉?难道韩信不知道说此话还给蒯通带来灾祸吗?果然,刘邦回来听到吕后说,立刻派人捉拿蒯通,欲亨之。蒯通的口舌之利又一次发挥作用,这里蒯通坐了一个经典的比喻,说狗吠尧帝,非是尧帝不仁,而是吠其非是自己主人罢了,也就是各位其主,没有什么好怨的!刘邦听后就释放了蒯通。

或则韩信本就没有把蒯通当自己人;或则怨恨蒯通出计策而使自己走向绝路,临死前故意害他一把。千年事与浮云去,作为后世的我们也仅仅只能从当时的资料来猜测其所思。

总而言之,蒯通是韩信参谋而为韩信谋天下,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对蒯通,韩信的关系应该有一个重新的认识与探索。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东约500米处,有一古墓,南北32米,东西40米,高9米。据史、志书记载,此墓系汉初“说士”蒯通之墓。确切一点说,此墓当称“蒯彻墓”。民国九年所修《临淄县志》载:“蒯彻墓在五路口庄东里许。

蒯(音kuai)通,实名彻,因避汉武帝刘彻的名讳,(是时,皇帝的名讳是犯忌的,任何人不得和皇帝重名)所以史书上多以“通”代“彻”,称其蒯通。因而有的人便只知蒯通,不识蒯彻了。

蒯彻,秦末汉初范阳(今河北定兴固城镇)人。他为人机敏聪明,能言善辩。秦朝末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自立为王,派大将武臣率军攻打赵国,蒯彻帮助武臣,劝说范阳令投降,从而影响到赵国诸邑令,使武臣不费一兵一卒,得地三十余城。蒯彻故此以“说士”而闻名于世。

四年十月,率军北攻代、赵、燕、齐开辟汉军北方战场的大将韩信,已先后灭代、破赵、降燕,兵锋直指齐地(今山东)。齐王田广派部将华无伤、田解率重兵屯守厉下,以备韩信军。是时,刘邦恐韩信不能迅速克齐,遣郦食其游说齐王田广。齐王同意与汉媾和,撤历下守备。韩信采纳谋士蒯彻建议,以未接到刘邦停止攻齐之令为由,乘齐无备,迅速率军从平源津(今山东德州南)渡过黄河,袭占历下,并乘势攻占齐都临淄。田广烹杀郦食其,率部败逃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遣人向楚求救。楚汉争战之时,汉王刘邦分兵韩信进取赵国。是时武臣已死,蒯彻见韩信善于用兵,治军严谨,能成大业,便投在韩信帐下,劝韩信攻取齐国,使韩信很快占据了黄河下游大片地方。蒯彻见时机成熟,劝韩信自立为王,韩信念及刘邦好处,执意不从。蒯彻说:“古语云: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正是时候,将军若坐失良机,日后悔之晚矣。”韩信仍不以为然。蒯彻对天长叹曰:“韩信,武夫也,不足与之为谋。”遂离韩信而去。

果不出蒯彻所料,刘邦灭楚做了皇帝之后,有人诬陷韩信谋反,刘邦先是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不久,刘邦的夫人吕后趁刘邦不在京都,假传圣旨召韩信入宫,诬韩信谋反,对他处于极刑。临刑之时,韩信无奈的长叹一声:“悔当初不听蒯彻之言,故有此难。”

刘邦回都听说了韩信的临终遗言,便四处派人寻找蒯彻,找到后直接押解到长安。刘邦怒责蒯彻,欲加死罪。蒯彻对曰:“当初韩信若听我之言,说不定现在就是皇帝哩。”刘邦愈怒,蒯彻说:“大王,你知道不知道,当两个人相斗的时候,狗一定会帮自己的主人而咬他人,这并不一定是自己主人比别人好,只因为他是自己的主人。当初,我在韩信帐前做事,就知道帮韩信出主意,那会想到大王你呢。要是那时我在大王帐下,自然就不会替韩信谋士韩信出主意,而是为大王着想了。现在大王要杀我,只一句话就行。可朝中的大臣,以后谁还敢向大王进直言呢?”刘邦听蒯彻说得有道理,又见韩信谋士蒯彻确有才能,便转怒为喜,并重用了他。

本文标题:韩信蒯通-韩信的谋士蒯通是何许人 蒯通间接害死韩信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949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