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老国货的前世今生-老师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17-12-14 所属栏目:产品经理的前世今生

一 : 老师的“前世今生”

  自从穿靴子的猫打败了食人魔之后,它的生活变得平平淡淡的,每天无聊时捉捉鱼,散散步,由于天天他穿着一对靴子,异类、同类都嘲笑它,只要猫们一聚在一起谈论,它就认为在谈论自己穿靴子这件事,于是,它每天都很郁闷。

  几年以后,穿靴子的猫去世了。上天念它做过好事,让它转世成了一个小女婴,当它(她)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周围都是人,自己也是人,“耶!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穿靴子了!”她差点喊出来。接着,小女婴一天天的长大,1岁,11岁,21岁,小女婴(误!大女孩。)长大了,工作了,有工资了,每次上街看到漂亮靴子都站不住,马上去买,家里的靴子都可以开家靴子专卖店了,她天天穿着上班,在家里也穿,要不然,我们黄老师怎么会有这么多靴子呢?

 

    广西柳州柳北区北雀路小学五年级:o0唯唯诺诺0o

二 : 菊花风扇,老品牌的前世今生

菊花电扇
——国货老品牌的前世今生

上个世纪70-90年代,无锡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民族工商企业。(www.61k.com)老牌国货无锡小天鹅洗衣机、无锡菊花电扇,虹美彩电,长征自行车,迎燕空调,爱雪珂冰箱,咏梅收录机……等等均是各个产品领域的领头羊,名噪一时。然而三十年大浪淘沙,如今却是菊花沉沦,梅花枯萎、迎燕折翅、天鹅它嫁、长征止步,昔日的明星企业一个个尽失往日辉煌。

1979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邓小平开始整顿国民经济,民需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良好的经济氛围和极大需求拉动下,风扇作为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产品,首当其冲的成为各市建厂的生产对象。无锡市电扇厂就是在此背景下由几个街道手工业作坊组合成立的,地址在无锡市崇安区广瑞路17号。

初建厂时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电扇厂一方面学习先进技术,派研发人员去上海向华生电扇讨教,甚至还送到国外去培训。另一方面与无锡轻工大合作,在轻工大的协助下,先后设计、制造、安装投产了七条生产、检测线。那个时期,人们对产品的需求和关注点更多是功能上和产品质量上。菊花电扇外观造型以借鉴国外同类产品的设计和模仿上海华生经典产品为主,加以一定的修改,基本没有设计。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菊花牌电扇把重点放在降低电机噪音和提高电机使用寿命上。无锡市电扇厂从原材料、零部件,到半成品、成品,实行层层把关。后来更引进了微电脑控制的风叶动平衡机,改变了过去生产风叶靠手工检验精度低效率低的状况,产品合格率高,返修率低。在吉祥桥百货商店的临街橱窗里,几台“菊花”电扇昼夜的运转, 对已经运行了几千小时的电扇进行质量测试, 它们表面外壳和铁芯的温升分别小于15℃和35℃,轴磨损只有一根头发丝的2%,运行四千多小时完好如新。如此的广告见证了菊花的品质,商场上经常断销,一货难求,150元一台的菊花电扇被看做是高档货、奢侈品,成了女孩子出嫁的必备嫁妆。

进入八十年代,随着群众对装饰美化生活的需求上升,菊花开始注重装饰要素在产品中的表现。电扇厂中技术人员、工程师、工艺师的职能互相交叉,协同攻关,最大限度地降低制造成本,使设计快速地实现批量生产。设计出400mm台扇,直径打破了华生电扇44公分的行业标准,产品外观造型简洁、颜色清丽,整体相对小巧俏丽,活灵活现,菊花标志独具风格特色,电扇外罩中间一株迎风挺立,瓣瓣满含雨珠的菊花标志虏获了众人的芳心,1982年菊花牌系列产品荣获了部、省优质产品证书。

回顾历史,铸就菊花电扇辉煌的不仅仅靠产品质量,更依靠了先进优势的营销策略。当时菊花电器的名气还只声闻于江苏省内。为了打开外埠市场,菊花电扇想到了一个绝妙的方法——借向社会广泛征集广告语之际扩大知名度。这个点子无意中开创了创意点子征集的先河,时至今日,美的、正泰等公司每年仍然会举办类似的全国性竞赛。征集活动中,获得特等奖的那条广告语是:“实不相瞒,菊花的名气是吹出来的。”正是一个“吹”字,在貌似违背常理、让人费解的同时,又紧扣电扇的使用特点,似乖实巧,一语双关,令人叫绝。其宣传效果可想而知,这句诙谐的广告语一出立即风靡大江南北,产品边及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响亮的名气和巨额的效益总是相辅相成的。至1984年末,电扇厂共实现利税3,724万元,相当于其固定资产的10倍。1985年菊花牌电扇获全国各主要大型百货商场“消费者信得过产品”及“最佳消费品”的荣誉称号。

随着产品销量和利润的提高,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成为无锡电扇厂的首要发展目标。1985年12月5日,无锡市菊花电扇公司成立,同时注册“菊花”商标。公司以无锡电扇厂为龙头,二、三、四、五分厂为主体,省内外60多家协作厂为配套集体组成的经济联合体,具有年产100万台电扇的生产能力。
与兴盛相伴的总是危机。到八十年代后期,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电风扇供求状况也逐步改变,市场日趋饱和,电扇生产厂家面临严峻考验。菊花电扇在分析市场情况后,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海外,自觉转轨变型,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使“菊花”在国际市场上盛开。

由于嗅觉敏锐,改革及时,在市场潮流中一直屹立的“菊花”牌电风扇获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荣誉:1987年其产品获得轻工出口产品金奖和美国UL安全标准的认可;1988年2月14日,无锡市电扇厂厂长祝海初获全国首届经济改革人才奖银杯奖;1988年菊花电器已成为国家二级管理企业。菊花牌台扇、落地扇双双荣获国内电扇产品的最高质量奖——国家银质奖。1990年8月20日,无锡市电扇厂与世界各地155个客户建立贸易关系,更成为无锡市首批国际经营型企业。

从80年代到90年代,菊花电扇国内销量与长城风扇并驾齐驱,国外销量位列第一遥遥领先,其外销产品线远及欧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中东、东南亚等地区,成为全国风扇生产和消费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实刀的企业集团之一。 “菊花电扇,风凉世界”这句广告语家喻户晓广为人知。这一双关广告语不仅道出菊花电扇能给消费者带来一方凉爽天地,但也涵有一份产品行销世界、造福于人间的寓意。1994年,“菊花”电风扇被国内贸易部推荐为电扇名优商品。即便是后来空调日益普及以电扇生产厂家增加,到1996年,“菊花”品牌依然占据着电扇市场中的重要份额。

然而,表面上的浮华往往遮住了内里的腐化。由于一直以来的外观美化观念使得菊花电扇并没有意识到真正的设计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作用,此时的上海,北京一些企业更加高瞻远瞩,纷纷聘请设计师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升级换代设计,并将自己的品牌进行梳理。此时的菊花还抱着销量第一的皇冠洋洋自得固步自封,不知身后早已风云变幻。没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作为国有集团的菊花公司渐渐在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这时国有体制的冗重显示出了无力,自身经营不善因而走向没落。老设备,老技术,老职工,老厂,老态龙钟的菊花电扇慢慢进入垂暮之年。与此同时,一些企业凭借着“新设计”逐渐脱颖而出,释放出巨大能量。美的,先锋等民营小企业改变原来的全金属制造,采用新型的塑料加工,不仅降低了电扇的生产成本和售价,而且塑料的加工成型更具美观性,比起沉重的金属电扇移动起来更便捷,迅速受到大家的喜爱。艾美特等小的民营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塔扇,空调等新型家电诞生,凸显产品技术特性的“高技派”风格,并以“人机工学”作为设计思考的重点。

2000年前后,在市场经济的冲击及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影响下,无锡当年的四大花旦“菊花”、“虹美”、“爱雪珂”、“梅花”纷纷落寞,或被外企收购或被市场经济的大潮席卷而去。无锡菊花电器公司倒闭。

2001年,其原厂技术工人沈伟成立美菊电器公司。2003年“菊花”商标在无锡金桥拍卖公司公开拍卖,沈伟以352万元获得了此商标。此后,美菊电器公司更名为菊花电器公司。
如今无锡菊花电器集团公司拥有独资企业四家,控股和投资企业四家,建办中外合资企业两家和境外合资企业一 家。以生产家用电器为主,现具有电扇、取暖器、电动工具、微波炉等厨房电器综合生产经营能力及汽车摩托车零件加工能力。

然而菊花风扇的威名和荣耀早已不在。

老国货的前世今生 菊花风扇,老品牌的前世今生

老电扇

三 : 百年老店尘落中的前世,今世中的后人

苏州观前街上,有多家百年老店,其中稻香村、采芝斋、叶受和是苏式糖果茶食的代表,可谓名扬四海。这些百年老店,它们尘落中的前世,今日生活中的后人,世人知之甚少。

苏大北校区旁有幢房子,住着两位老人。没有任何装修,家具都是旧的。给人以生气和书卷气的,是墙上挂着一些自制的条幅。字是老人自写的,工整遒劲,可以看出非一日之功。男主人年近九旬,满面红润,身材高大,腿脚已不很灵便,要扶墙行走,慈眉善眼。他大名叶炳源,就是叶受和创始人在苏州的嫡孙。

老人口述了数万字回忆录,由次子叶在壮整理成文。文中可以看出,他对祖父叶鸿年很是崇敬,是他祖父创办了叶受和。苏州的百年老店大多是外地人来苏开办的,本地土生土长的极少,如开采芝斋的金荫之是河南人,开鸿生火柴厂的刘鸿生是宁波人,叶受和的创始人叶鸿年是宁波慈溪人。

叶家在浙江慈溪乃大户人家,称得上名门望族。叶鸿年生于1847年,慈溪鸣鹤镇人。叶姓为鸣鹤镇第一大族,叶鸿年之祖早年曾任清刑部员外郎,于乾隆三十一年在杭州创办叶种德堂国药店,先于胡雪岩的胡庆馀堂112年。由于在家乡一直仗义疏财、赈灾办学、热心公益,民国四年8月,孙中山赐予“德高年劭”匾额。

叶鸿年将店取名“叶受和”,意在“和气生财”,要顾客们不再受气。同时提出开店宗旨:凡稻香村有的,叶受和亦有,没有而应有的,弥补并力创名牌,尤在质量上不惜工本,务必赶超稻香村。由于叶氏锲而不舍、励精图治,到1929年观前街拓宽之际,叶受和翻造三层店面,进入了全盛时期。

“受和”二字,确是办店宗旨。1925年4月25日的《苏州明报》有文章说:从来同行开新店,最喜欢仿用名牌店的牌号,这个姓叶的不题什么香字、村字,别开生面用“受和”两字,加上一个姓,就见他有独立志气,后来竟然成功。这才是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1946年冬,叶炳源如愿出任叶受和内账房。建立了叶受和新的经营班子。以“和”处理好了与经理陈茂生的关系,两人成为好朋友。从此,叶家真正“主”了叶受和。新班子立了新规,每月发给各股东四石八斗米的生活费。从1947年初开始,到1950年底止,约有四年时间,叶受和老板们过了一段相对舒适的日子。

解放之后,私营企业虽仍姓私,但已面临改造。叶受和七个股东,每股四十二元定息,按季发放,扣去工商联互助金四元二角,净得三十七元八角,已是难维生计。对私营企业面临的重大变故,叶炳源说,仅有小叔婶母(苏州尚有叶鸿年幼子叶树莱一家八口分享其中一股)一人清醒,进了苏州刺绣厂,找了工作。

解放初期,叶炳源父亲叶树翰携妻儿七人,从老家慈溪迁来苏州,叶炳源购置了一部新型滚筒式弹花机,在吴趋坊做起了旧棉花弹松的加工业务。妻子毓秀是主管也是工人,还请了一个帮工。这个家庭弹棉花店取名为“力生家庭弹花社”,搞了两年多。1956年公私合营,个体经营要合作化,力生弹花店就关门歇业了。

1980年前后,苏州古城区内北园上出现了一大片简易房屋,住着数百从苏北回苏的下放户。叶炳源夫妻就住在里面,一间半房,一住就是五年。回首往事,他扳着指头说,“1969年冬到1979年秋,下放九年半时间,农村六年,盐城工作三年半。四十六岁时下放,五十五岁时回苏,人生能有几个九年半?蹉跎岁月呀。”

下放苏北时,他在大丰种过田,到盐城江淮动力机厂办过食堂。长子在本去昆山插队,次子在壮做民办教师,三子在平为生产队记工员,四子在知先读书,后亦种田。所幸,叶炳源回苏后还干会计老本行,在采芝斋继续工作了六年,在改革开放初期,为重现百年老店风采,做了很多工作,直至退休。

至今,叶家已是四世同堂。四个儿子读书时逢“文革”失学,靠自己奋斗,皆可圈可点。长子在本从昆山插队,到西山煤矿到肥皂厂,从工人到搞供销,厚道实在,本本分分的工人。次子在壮爱文史书法,有研究,自学本科毕业,当小学教导主任。三子有经商天赋,从饴糖厂烧锅炉到做保险,现为区保险公司总经理。四子做过厂长,现自办企业。有四孙女,皆大学毕业,已成家立业,如今孙女都有第二代。老两口重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

现今苏州叶受和顾客盈门,香飘四海。叶炳源说,祖父创办叶受和,叶受和延续百年,功在国家,利在社会。我对子孙后辈的希望是,可经商,也可做各样行当,但一定要读书,要有知识,做有知识的人。有立足社会,为国效力的知识和才能,才是良方,才是远虑。

四 : 华军:最老站长的前世今生

他是一名公务员,却做出了一家互联网企业。他已经49岁,是中国互联网最老的站长。如今,他要在移动互联网发力。

口述 | 华军 整理 | 刘恒涛

华军软件园(下简称“华军”)成立15年,之所接受采访比较少,是因为情况比较特殊。我是华军的创始人,但是真正的管理参与得比较少,我只是创始人的身份。因为我是政府公务员,兼任江苏沭阳软件园管委会主任。

我是1963年生人,97年开始做华军,那个时候已经30多岁了,在互联网里面应该也算老人了。现在我的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在国外工作。我自认为心态是比较好的,还算比较年轻。

15年过去了,现在真正做站长能够坚持下来的已经很少很少。那些同行陆陆续续退出了,出售的出售,倒闭的倒闭,改行的改行。驱动之家卖给金山了,天空卖给百度了。天空创始人张鹤和我是非常好的朋友,原来做的时候,经常在一起聊。

互联网风风雨雨。我认为要坚持自己的方向,能做下去就做下去,暂时的挫折肯定是有的,但是过了一个坎儿,就是另一个天地。

为什么华军能坚持下来?我觉得可能跟我做事的风格有点关系:如果觉得还行,我会坚持做下去,只要这个事有意义,一时的得失想得不是特别多。另外,华军一直是比较良性的,某个时段可能不好,但以前的收益没有乱花,还能支撑。一段波动以后,下一阶段又会好起来。从一个个人站长成长为一家互联网公司,不但要坚持自己的理念、坚持为用户服务,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控制成本。

不出售、不融资

当然十几年来也经历了几个坎儿。

首先,这中间有很多诱惑,好几家一线互联网公司跟我们谈过收购。我觉得没有太大意思,只是拿到一笔钱,干吗呢?出售到他们手里,也不会发展特别大。因为下载行业门槛比较低,我认为我们已经做得很不错了,他们买过去,也好不到哪里去。天空被百度收购以后,现在和收购时没有太大区别,作为同类型网站我感到有些失望。

我们一直没有接受过投资,投资是需要回报的。起初正版软件在中国没有市场,除了腾讯等少数几家外,大多数软件本身几乎没有增值服务,也就是说软件本身并不赚钱。而且如果卖的话,按照协议,我个人还要绑定一个期限、时间,我很有可能做不到。考虑到华军一直是比较良性、比较健康的,虽然没有什么大的利润,但也一直在盈利,我更愿意靠自己坚持下去。

现在的收入来源主要还是软件客户端广告。主流的客户端软件几乎都是我们的长期客户,腾讯、搜狗、迅雷、PPTV、大智慧等等。但是市场在逐步转向CPA付费(客户端安装量),这种模式是未来的趋势,至少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在走这条路线。

华军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早期如暴风影音、Flashget、QQ,当时OICQ(编者注:QQ曾用名)应该是所有软件里下载量最高的。腾讯的产品做得比较好,好的软件,只要坚持下来还是能够走出来。

不同时期的中国互联网,用户形态、软件形态都一轮轮地发生了变化。早期,工具类的软件比较受欢迎,比如杀毒软件、下载工具,现在则是电商类的软件、股票类的软件用户比较多。每个时代和当时的主流应用是分不开的,这些都会在华军体现出来。

最难的时期应该是在2000年左右,很多人在那一拨基本就不做了,实在是没有好的盈利模式。

2000年之前,我们的带宽是用网易的,全部免费。后来没有免费了,要自己去买服务器,买带宽,一下子提高了成本。记得我们买的第一台服务器,托管下来以后,花了7万块钱。

在2000年之前,我们的日子相对还好过一点,因为加入了国外的广告联盟,会有一些广告收入。所以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爆发到2003年,那是最困难的时期,但网站还能活下来。如果没有之前那些收入,基本就要关站了。2000年到2003年基本上是在亏钱。不仅亏钱,还要贴上很多精力。

2003年开始,陆续就有广告来了,但也不多,一年也就是几万块钱。除去托管成本基本上没利润,但能维持正常运转了。

那几年主要是硬件广告,直到2009年左右,那一直是华军的主要收入来源。那时候接了很多卖电脑主板的广告,像七彩虹的广告,我记得好像做了六七年(编者注:七彩虹是国内著名的DIY配件通路商)。有硬件广告也很不错,否则服务器都买不起,人员工资都发不出。

后来逐渐有了一些软件广告收入。2004年游戏爆发,我们也做过游戏的广告,推广过盛大的客户端。当时杀毒软件大战,那些杀毒公司都在我们这里推广过。我们很少签排他协议,而且不是所有广告都接的。因为我们当时做杀毒软件厂商,杀毒软件都要抢着在华军布广告,很多人找关系要做,我们基本上不超过三家,第四家来我们就不做了。

到2007年、2008年,软件广告兴起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做软件广告,那几年,中国移动的飞信广告,我们也做了好长时间。飞信广告当时收入最高,按注册量、活跃数累计支付酬金,一个活跃用户最高能拿到7元钱的收益。硬件广告现在基本都没有了,我们早就不做了。

网游联合运营,我们在去年和前年也做过,也做过彩信点歌之类的东西。但是华军的用户比较特殊,他们有钱,但是非常理性,当时我们也联运了几款游戏,也有收入,但不是特别高,后来觉得,推广了半天还不如踏踏实实做好下载。

我们的广告一般是以月为单位来出售的,单个客户一个月广告费用几万块钱,当然我们提供的都是最好的位置。我们的广告标准一直都不高,比天空低。我们很清楚软件客户的盈利能力,这个行业的广告也就维持在这个水平,会增长但是不会空间太大。我们的客户都是老客户。现在一年的收入去掉人员工资和服务器、带宽的支出的话,应该有盈余。

从北京回到沭阳

做这个网站其实还要感谢我们县当时的仇和书记。他1996年开始做沭阳县委书记,要求全县干部学计算机。当时我在一所师范学校教计算机,于是就被抽到县里组织部门教干部学计算机。当时手续没办好,这边县里也没有上班,有一个月在家没事就上网,就把华军软件第一个个人主页做出来了。

华军是2004年在北京成立的。当时也想辞职,老婆孩子全部到北京去,但领导不想放我走,所以就没走。2008年之前,公司一直在北京,2008年沭阳成立了软件园,政府需要我回来我就回来了。沭阳软件园第一家入驻的企业就是华军软件园。

当时也有顾虑,但人还在政府,不管怎么样也已经回来了,回来以后这边的发展也还不错,当地领导对IT产业还是比较关心的。在北京谁关心我?比我们公司大的多了去了。在这边的话,最起码是带动一方产业,也带动就业。当地需要,你就出自己的一份力呗。

2008年软件园刚成立的时候,我们还搞了个软件论坛会议。当时蔡文胜、冯鑫、傅盛、李学凌、蒋涛都过来了。后来发现搞个大会需要好多精力,就没有接着搞了。

互联网好多早期有名的创始人,我们都是朋友。早期,网络蚂蚁应该是国内做下载非常早的软件,我有时候到上海还会和那位开发者联系。李学凌还在网易做总编的时候我们就熟悉。冯鑫当时在3721的时候就认识了,还有周鸿。老周还没做3721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认识了。当时我一个人做网站,他写3721网址软件,发布的时候写邮件(联系),我们就是通过邮件认识的。1998年上海多来米公司收购了很多国内著名的个人网站,如黄金书屋等等,我也是收购对象之一。我还征求过老周的意见,老周劝我别卖。这事要真心感谢老周,否则的话就没有后来的华军软件园。

现在CSDN审核团队就在沭阳这边,蒋涛是我多年的老朋友。我说你那边做客服审核的东西不好做,放到这边做。学科网创始人老家是沭阳的,在瑞士读博士回来创业,我们是在北京认识的,一部分业务就在这里,现在被江苏凤凰集团入资了。我在北京多年,有些人脉,能做点牵线搭桥的事。现在沭阳软件园总计也有大大小小100多家企业了。

软件园的税收也非常优惠,新来的企业前5年地税全部返还,营业税绝大部分全部返还。像我们现在的办公用房,除了电费物业费,几乎是免费的,在北京每月可能最起码要交十几万。

我现在是沭阳软件园管委会的主任,上面有书记,我只是辅助。外来企业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帮助解释解释;有一些IT业内人,帮忙引见一下。沭阳的环境还是非常不错的,员工中初级水平的人比较多,而且比较稳定。就像普通一个编辑,在北京走人换人比较烦,而这边可以很稳定地做下去。但是像技术研发,就是比较难的了。

交通也比较方便。我们这边是京沪高速,两个机场都比较近,离淮安机场就40分钟的车程。我可以早上去北京,到晚上就回来,还能赶上晚饭。沭阳属于江苏宿迁,京东的刘强东就是我们宿迁人。

华军员工现在大概有六七十人。我们的下载一直比较稳定,只要你找到了这个软件,应该95%以上都是存在(下载源)的,而且这个软件包是好的。华军不会做诱导下载,也不会乱弹广告。带宽我们大概用了也有十几个G以上了。我们现在在全国有300多台服务器,应该是国内提供下载软件最多的地方,种类和数量也应该是最多的,每天的更新量在1000左右。

发力移动互联网

这十年互联网的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但华军从一开始到现在都比较淡定。华军在发展过程中没想过怎么改变。唯一的改变,就是这次。

华军今年开始做牛华网,主要报道IT方面的资讯。北京、江苏两地我们都有记者,人数超过30人。牛华网实际上还是原来老的网址,是从华军软件园资讯版块改过来的,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已。我们想做一个媒体,而且以原创为主。内容侧重于软件,包括一些产品信息、一些新的技术等等。江苏主要侧重报道产品类资讯,北京主要是业界方面的资讯。因为以前我们只局限于PC软件,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原来的面太窄了。我们做资讯,就是要跟上时代的节奏。

牛华网和原来的华军软件园是独立的,当然也会稍微有点联系,比如说牛华网介绍一个不错的软件,需要下载,就可以链回到华军软件下载。

从今年开始的这一次互联网变革,跟以往完全不同,对下载肯定会产生很大的冲击,因为用户的习惯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现在各种安卓平台的兴起,肯定对软件下载会形成很大的冲击,特别是对PC下载,是致命的冲击。华军的下载量一直没下降,但是增长得太慢了,相对来说还是在下降,因为网民数量在增加。但是PC下载不会消亡,只是和其他阵营相互交融在一起而已。

这些年下载业务在下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兴起后, PC上的个人应用不像早期需求那么大了。像360、腾讯等大公司做了一些软件管家,对我们的下载实际上是有很大削弱的。而且他们做了很多装机必备的软件,很多用户原来是从外部下载,现在上客户端上进行下载了。所以说下载并不好做。

华军也在求变化,但基本的服务还是下载。原来我们集中精力做PC软件的下载,今后我们可能会做全方位资源性的下载,比如手机软件,我们也会陆续提供。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喜欢在PC上下载手机软件,然后传到手机上去。我们最近在和北京一家公司合作,他们研发了一种不错的技术,叫一键安装。运行这个软件,苹果设备插在电脑USB接口上面就可以自动安装,我们已经开始合作了。

华军可能也会推出一款安卓应用商店。开发团队现在在沭阳开发,大概6月底左右能出来测试版。这是华军PC下载的一个延伸。现在安卓平台比较乱,华军理解用户需要什么,想做一做。如果不乱的话,我们也不会去做,我们也在找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现在应用市场比较多,接近上千家,而且良莠不齐,同质化也比较明显。赚钱的路在哪儿,大家都看不清楚。但是有一点,不管怎样,应用市场还是一种很不错的推广软件的渠道。

另外,今后我们会提供其他方面的下载,比如说一些应用、实用文本、驱动、说明书等类似的一些资料。这种资料性的东西,没有版权问题,需求又不强烈,但还是有需求。比如你买了一个IT设备,时间一长说明书不知道哪儿去了,今后在华军就可以找到。华军现在有29万多个软件和资源下载,可能到今年年底能争取突破40万左右,以后会提供更多的下载内容,当然我们很快会出安卓、苹果等移动设备上的一些应用,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我们致力于提供更多的资源下载,而不是让某一些软件在我们这里下得更多,因为客户端软件装机必备的量太强势了,肯定要扬长避短。我们力求从一个单纯的下载站逐步向媒体及软件发行渠道的模式进化。我相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本文标题:老国货的前世今生-老师的“前世今生”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879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