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读《英雄人物故事》
一 : 读《英雄人物故事》
读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有感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认真阅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篇文章,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几乎家喻户晓。但当我一口气将它看完时,不禁心潮澎湃、热泪盈眶。董存瑞叔叔那种舍身为国、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董存瑞叔叔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爆破组长,在一次进攻敌人的战斗中,他带领组员冲锋在前,一座半空架在壕桥上的碉堡挡住了他们前进的脚步。为了不耽误总进攻的时间,董存瑞叔叔全然不顾敌人密集的火力,勇敢地冲到了碉堡前,但是因为桥身离地面太高,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董存瑞叔叔灵机一动,奋不顾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作为支架,毅然用自己的手托起炸药包,拉燃了导火线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就这样,一个年仅19岁的生命消失了,但是因为他的牺牲,整个战斗大获全胜。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想想作为跨世纪新一代的我们,白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指导我们学习,有生动形象的教材配合我们学习,有科学漂亮的文具帮助我们学习,还有安全平整的塑胶操场让我们游戏,琳琅满目的体育器材供我们锻炼,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使我们放松……晚上回到舒适温暖的家中,有细心呵护的亲人陪着我们,有丰盛可口的饭菜等着我们,有冬暖夏凉的伴着我们,还有引人入胜的课外书籍让我们阅读,精彩纷呈的儿童节目供我们欣赏,新颖有趣的玩具使我们快乐……就这样过着和平、快乐的生活。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许许多多像董存瑞叔叔那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而我们其中的许多人包括我在内,不知道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一会儿抱怨学习生活枯燥,一会儿埋怨饭菜品种单调,一会儿为鸡毛蒜皮而与同学大动干戈,一会儿为一已之私而与父母激烈争吵……甚至有的同学为了泄愤,想着法儿与大人反着干。试读,如果先烈们预知自己的付出竟然得到如此回报,他们还为心甘情愿地舍弃一切吗? 同学们,为了无愧于昨日一心为国的先驱们,无愧于今天热心奉献的身边人,更为了祖国灿烂的明天,我们要加倍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学习董存瑞叔叔的勇敢无畏的精神,认真学习,学好本领后走上工作岗位,为祖国的发展壮大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荆泓婕 四(1)班
二 : 读“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有感
读“人尽其才 物尽其用”有感
公元前2xx年的二月,刘邦登基,大汉王朝正式建立。三个月后,志得意满的开国皇帝刘邦在洛阳南宫举办规模空前的庆功宴。酒酣耳热之际,刘邦给大家出了一道思考题:“我,为什么能够完胜项羽?”
在一片议论声中,刘邦公布了标准答案:“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就是刘邦的“人尽其才”之用人之道。
现代管理学上一条著名的定理是“没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知人善任,企业不是用最好的人,而是要用最合适的人,让所用之人在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尽其才”,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潜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
在我们生活、工作的的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具体到实践中,但真正有多少人能在适合的位置上发挥作用呢?企业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中国特色的用人制度又如同一张网,人情、关系、亲戚、朋友,一环套一环,因此,要想实现“尽其才”,尤如是一张网、一把枷锁、,一切的一切都脱不开这个网,解不开这把锁。
聪明的管理者与无能的管理者的区别就在于,能不能发现并最大限度地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尽量避免人才浪费。刘邦在用人方面是明智的,是一个聪明的管理者,唐太宗李世民在用人上也有他的独到之处,他善于发现每一个人的特长,让其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房玄龄不善于处理杂务,但却善于谋划和决定国家大事,所以用为宰相;戴胄不通经史,但做事正直,所以让他做大理寺少卿,负责审理案件;而敢于直言不讳的魏征,就让他做了谏官。在李世民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知道他们的特点,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所长。在他的管理下,各类人才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君臣共同缔造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大唐盛世。世上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天生我才必有用,关健在于如何用,知人善任,让自己的下属去做他们适合的事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激发他们的工作潜能,在岗位上发挥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人才的有效利用。
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物长,许多领导者常常羡慕别人或者是别的单位企业人才济济,藏龙卧虎,却感叹手下平庸无能,无人可用,其实在很多时候不是手下没人,而是没有把人放在正确的位置上。也有些人在单位,总觉得自己是千里马,是没有遇到伯乐,整日里“骂了隔壁骂邻居,骂了领导骂社会”,怨声载道,唯我独尊。有诗去: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尽其才,首先你得有才,必须具备了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方才有尽的可能,否则怎么可以谈得上尽呢?所以具有才能是一个先决条件,而且是必须的一个先决条件。条件具有了,做与不做,或者值得不值得做,甚至做多少,全都靠自己的抉择了,尽其才,那一定是值得做,愿意做的事情,所以做起来也非常地畅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做常乐”。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例外的事情,尽其才的事做完了,也非常地出色,回报却是令人伤感的,因为好事不一定就有好的结果,好人也未必就一定得到好报,虽然这是生活中的常有的事,但绝非常常发生在了同一个人的身上,这是现实。从你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应该有精神准备,回报是结果,付出是过程,对一个人来说做完就结束了,因为你享受了过程。以这样的心理去理解适应可能是最坏的结果的事实,我自认为对人生未必不是件好事。把人尽其才理解到这种程度,不知道是不是一种误解,还得待于别人去评说。“人尽其才”不单是指领导在用人上尽其才,而更主要的是做为一个人如何去发挥其自身的才,让伯乐发现自己的闪光点。
物尽其用,纸,很平常也很平凡,但它也极其珍贵。我们现在生活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无纸办公成了一种昧,但纸也成了工作学习离不开的物品,刚接触打印机,不知用纸的节约,用过一面之后随之弃之,后来学会了用反面打印一些草稿一类的材料,虽然是一种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节约了成本,也可唯物尽其用吧,自然也就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一个买豆腐的人自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自豪地说:“因为豆腐买不出去的时候,我可以打磨豆浆卖,豆浆买不出去的时候,我就做成豆腐,如果还无人问津,我姑且晒干当做豆腐干卖吧,若依旧不行,我干脆做成腐乳卖。”从豆子到腐乳,其间经历程的过程是一个物变的过程,不论做成什么,都有它的用途,通过这个卖豆腐人的巧思,却化无用而有用,化腐朽为神奇,真可唯“物尽其用”。如此谈物尽其用时,会有一种理所当然之感,一个物品,而且是一件好物品,那一定得用好了,可惜的是,物不能尽其用,顶好的东西,本来是只有用才体现其真正的价值的,却总是躺在那儿睡大觉,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出现了,旧的一定就被淘汰了,到此,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似乎处在了同一平台上,人如果不让尽其才,物如果不能尽其用,其不只是产生了巨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让无数人失去了改善生活质量的机会。我们没有的时候不能说有,但当我们有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说有,否则和无又有什么区别呢?用有创造更多的有,或者让无变成有,那是一种情怀,只有做好了才能感觉到做对了的益处,这决不一个自私和狭隘的人所能想像的。关键在于把人摆在适当的岗位,把物放在恰当的地方。
三 : 读《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有感
今天下午,我看了《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感触很深。书中的人物有的家财万贯,有的穷困潦倒,有的天资聪慧,有的奋发努力,有的最终倒在了恶人的屠刀下,有的则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其中最让我感动的要数金利来之父——曾宪梓。他出生在广东梅州县,小时侯家境非常贫寒,后来移居泰国,却受到叔父们的无情摆布,唯一的一点家产也被分光了,而自己却只分到了一头水牛。于是,曾宪梓前往香港,决定在社会闯一闯。而他的叔父们因为分了曾宪梓一家的财产,受到良心谴责,资助了他一笔钱。就这样,他在香港领带界占有了一席之地,后来经过分析研究德国的高级领带,他终于创立了自己享誉世界的品牌——金利来。看完曾宪梓的故事,我不禁想起了自己。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衣食不愁,有时候还可以撒撒娇,和曾宪梓比起来真是天壤之别。有一次,妈妈叫我去倒垃圾,可我就是不肯倒,还理由十足 ,最后好不容易去倒了,可回来的时候还跟妈妈讲条件,说:“我已经把垃圾倒好了,应该奖励看电视了吧!”现在回过头来想想,真是不应该。 在看了这么多的人物后,我知道了每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都会有许多艰难险阻,不可能是铺满鲜花的,只有把1%的灵感和99%的汗水加在一起的时候,天才才会出现! 简评:勤奋是通向成功的唯一道路,当你找到它后需要做的就是踏实的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本文标题:
读英雄人物故事有感-读《英雄人物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7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