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陈丹燕-陈丹燕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30 所属栏目:燕青简介

一 : 陈丹燕简介


植物般的孩子们

作者:陈丹燕

  是偶然发现这些照片的。五楼书库里的书通常都是生僻的书,通常都没有人,我坐在超常开本的架子旁边,翻拍m.miller的作品集,那是他1865年的作品。突然,一本黑色的旧精装本缓缓从空隙中倒向另一端,“噗”地响了一声,好像是寂寞的喉咙无意中发出的声响。它就是w.barnstone的访华摄影作品集。大多数照片是1973年的中国孩子。
  封面上那个小姑娘,1973年的上海小学生,和我当年一样大。她汗津津的,高举着一段红绸子。红绸子是70年代不怎么值钱的塔夫绸,不时能看到布面上粗细不均匀的线头。但握在手里却很服帖,因为里面没有一点化纤成分,满满一握,都是朴素,都是热烈。红绸子是我们那时跳舞的道具。挥舞起来,满台红堂堂的喜气,如同乡下人过年。有时大游行,也用它做有飘带的大红花,装饰大幅的毛主席像。那是1973年,革命的狂飙已经式微。
  她穿着泛黄的白衬衣,那是厚厚的棉布做的,洗后又没有烫平整,再被穿着跳舞,所以衬衣上有成百上千条皱纹。棉布白衬衣是70年代每个中国孩子必备的礼服,游行,主题班会,欢迎尼克松访问上海,十月一日国庆节,跟妈妈回娘家,好朋友凑齐了零花钱,去红卫照相店,拍四角八分三张的合影,都用得上白衬衣。只是棉布的衣服,领口,袖口,前襟都很快就会泛黄,大人们一般都禁止小孩穿白衬衣吃西瓜和杨梅这两样水果,虽然那时白棉布很便宜,但大家的工资也很低。
  她胸前有一枚白瓷做的毛主席像章,用像章后面的别针,别了毛泽东思想红小兵的牌子。那个白底红字的牌子,其实是一小块塑料夹子,里面夹着一张厚白纸。那时,小姑娘们常常将毛主席像章和红小兵标志别在一起,省得在衬衣前襟上多戳两个洞。我从来没这样精明过,我母亲也不计算这些,从班上的女同学那里,我学到了这个窍门。上海女孩子,既使在1973年,还是学到了如何精细地生活,并尽可能保持体面。
  我也曾有过一枚白瓷的像章,当时它属于精致的短缺品。后来文化大革命结束,母亲单位里回收毛主席像章和石膏像,她就将家中有毛主席的东西悉数卷去上交。后来,我以为自己忘记了。时代翻滚着向前,好像一个正在滚动的保龄球。“噗”地一声,某月某日的某一天,一本书不经意地倒下,露出封面,过去才回来。我想起了毛主席像章别在白衬衣上的感觉,沉甸甸的坠在衣襟上,当你奔跑跳跃,它便扑打着你的前胸,一边摇摇欲坠。你得记得用手压着它。要是它掉下来,一定会摔碎,那就不只是你一个人的事。所以,“你要知道担待。”这是我母亲一直吩咐我的话。
  我放下照相机,开始看这本摄影集。里面有许多女孩子单纯的脸。我看到某件小圆领上围着的一小圈短短的尼龙花边,忍不住微笑了。那时候,女孩子的衬衣领子从前几年与大人一摸一样的小方领,改变成小圆领,要是我没记错,那是1966年后第一个流行的衣领式样。当时,市面上根本买不到尼龙花边,甚至也没有店家敢出售它,它属于一种想入非非的生活方式,刚刚被革命清除过。但不知为什么,小女孩们的妈妈总有办法为自己的女儿找到一小段花边,白色的,透明的,朴素的,简陋的花边,小心翼翼地为那个小圆领镶上。我只记得花边给女孩子带来的甜蜜,那是如羽毛拂过面颊般轻柔的甘美。那一天,因为身上多了一道花边,你不愿意大声说话,你以为奇迹会接踵而来,你觉得自己是那些翻烂了的旧童话书插图里的公主,而且还是安徒生童话里的最正牌的公主。
  如今在美国的图书馆里想起这些往事,我真佩服1973年为女儿找到花边的母亲们。她们到底是怎样找到的呢?我母亲本不做针线活,但那一年,她也在灯下为我做了一件有花边的小圆领衬衣。花边装在一只她办公室用过的旧信封里,当她从里面抽出白色的尼龙花边时,整个房间都为之亮了起来。我记得她用竹尺仔细量了量,啐了句:“小气鬼,连拐弯的地方都不给我算进去。这拐弯的地方交给谁呀?”然后,她不得不削减了本来可以更舒展的圆领,使它紧贴领口,花边这才紧巴巴地将领边镶满了。
  穿这样领子的衬衣时,总是将领口的第一粒纽扣扣上,因为这样,小圆领才能显出完整的形状,才服帖。照片里将第一粒衬衣纽扣紧紧扣着的女孩子,唤醒了我身体的记忆,那是纯洁到无辜的,安分到没有任何欲望的身体,让我想起天主教修道院里的天使,动作笨拙,不懂怎么摆姿势。barnstone在前言里也讲到这样的身体,“当照相机对着人们,在感受的深处,和对着山水一样。人们是这样自然,没有姿势,他们根本不会摆姿势。”
  那时,我们为什么看上去植物般的纯洁和无辜呢?因为封闭吗?连短波都不能听,当然遑论出国,连与外国人交谈都是极危险的事。当危险大于承受力,也无法反抗的时候,人们就变得安分守己,甚至善良起来。
  启蒙时代,欧洲哲学家们对东方有过理想国的完美想象。直到殖民时代到来,欧洲人才发现了真实的东方,它在西方文明下分崩离析了,启蒙时代的理想这才被现实打碎。中国向西方封闭了30年以后,随着中美建交,美国的中国史专家们才得以再次进入中国,探险共产主义中国。barnstone就是最早进入神秘中国的美国学者之一,他内心深处的启蒙时代理想仍留有余温。面对1973年的孩子们,他看到了无欲,无知,自在,自足,就像吃智慧果之前,毫无羞耻感的人。对于1973年的美国和欧洲的同龄人,中国孩子真是遗世独立。他以为自己看到了另一个理想国。他们就是《中国的新面孔》。(willis barnstone, new faces of chi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73)那个女孩子温良地跳着舞,我甚至能闻到那处女皮肤上的微微发酸的温暖气息,那是没有任何香料装饰的气味。我曾有过她的一切,为她感到了生活巨大的,无声的悲哀。
  1978年,中国社会将我们称为一代喝狼奶长大的孩子。

二 : 陈丹燕简介


老照片的了不起

作者:陈丹燕

  “我总是觉得老照片的了不起,这种感觉不容易解释。但也许我用不着说明,你也会了解我的意思。我指的是一种心中油然而生的惊奇感。眼睁睁地看着那些仍留在老照片上古怪的衣服和已经消失了的背景,心里明白,你所看到的,曾经是真实存在过的。光影的确从这些已经消失的面孔和物体上,反射而进入镜头。那些人和事曾经真的存在,面对着一架照相机。当时你原本可以走进那地方,同那些人说话,也能真正进入那些过了时的老建筑里,见到你现在再也无法见到的情形,当时它们就在门后面。”
  ——这是我面对外滩过去的照片时,心中真实的感情。
  从2000年到2006年,从上海到伦敦,从维也纳到美国各地,我到处寻找外滩散落在各种出版物和档案里的照片。开始时,这种寻找只是为我正在写作的新书配照片,我只是不想用已被各种书籍用烂的照片。大部分外滩的照片因为已经过了版权专有期,而被人无所顾忌地使用着,直至用成了一副陈腔滥调。
  渐渐的,心中产生了对老照片的感情,惊奇,探究,尊敬,亲切。它让我回忆起自己少年时代对暗房技术的热衷。我最喜欢将相纸放进显影液里,看着一张白纸上渐渐出现了影像的轮廓,先是深色的,然后是浅色的,细节渐渐也出现了,一个世界再次诞生在我眼前,“我真正见到了时代和生命被捕捉到的那一霎那”。在显影的几十秒钟里,那个显现在纸上的世界令人目不暇接。我从小就只相信自己眼睛看见的东西,所以,我能信任的世界很小。俯身呼吸着显影液的气味时,世界就在眼前一一呈现,这样的时刻,轻轻撼动我的心。它总是让我感受到自己心中对真实的渴望。
  那时,才能深深地体会到,人的眼睛竟是这样的粗陋,竟会遗漏这样多的细节。常常,看一张照片渐渐成形,就像一次对已经熟悉的世界的再发现,甚至也是对自己的再发现。发现自己的脸原来长得不那么对称,自己面对照相机的心情原来如此紧张,诸如此类。这种再发现,颠覆了原来意想中的世界。
  这种对照片的信赖再次在我心中弥漫,就像我在自己用过的被褥中躺下,旧席梦思沉陷下去,自己的体味从四面轻柔而坚决地覆盖上来。最后,这项本来打算很快完成的工作改变了我的写作计划,照片战胜了一切。对人的访问,各种档案,历史著作以及相关的小说与回忆录,成为对照片的认识手段,和懂得照片中已经记录下来的生命痕迹的能力。文字描绘出的世界由于照片的关系,变得层次极为丰富,而且辩证。它变得更像生活本身。
  亚非学院图书馆的书架之间,充满旧书旧纸张的气味。我不停地打着喷嚏。那里的空气中一定有成千上万种螨虫,翻动陈旧的,多年无人问津的旧书报,手背上的皮肤几乎能感受到螨虫的躯体暴雨般地从空气中溅落下来。吧嗒吧嗒地落下,蠕动着,很痒。我却忘记像去看旧《字林西报》时那样,事先备好口罩,并穿上长袖衣服。那些从前的照片,即使是这样,也保留着栩栩如生的旧世界。它是一个殖民时代荣耀的港口,一个备受争议的世界主义先驱。
  的确,照片也是有感情,有偏见,有欺骗性的。所谓的取景,会让同一个世界呈现相当不同的面貌。它甚至有比绘画更尖锐的虚构与真实的冲突,它是那样混杂,那样似是而非。但是,照片的真挚仍未泯灭,取景框里出现的,仍旧是个不肯被艺术摆布的世界。真实在那里仍在强有力地反抗着,一张旧照片上,到处都留下它与人类智力和归类的嗜好搏斗的痕迹。它甚至保留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偏见的证据。天长日久,照片中忠实的部分仍旧会慢慢强大起来,体现出那消失了的,可望不可及的生活的真实。与同时代的绘画作品不同,同样是一张被时代所逼迫而摆出的笑脸,照片上的笑脸,会渐渐浮出它哀伤的底色,而绘画作品里的脸,只能渐渐地愚蠢了去。
  何况外滩始终就像一个神话,即使有照片证实那些发生的事,那些房子,那些人,它还是令人难以置信。它是那样充满矛盾。实际上,它是那样的有意思。
  关于外滩的照片,从1860年到2006年的照片,推动我去和它一样竭力捕捉时代和生命的真相。“它简直太真实了,似乎要是你此刻聚精会神地望着它的话,在这张照片里捕捉到的生命,一定会继续下去。已经消失了的,可望不可及的生活,不知为什么,或许可以抓得住——只要注视得够长久,或许就会察觉到那开始时几乎察觉不到的东西。”它们就在我面前的桌上,像爱丽丝面前的兔子洞。戴怀表的兔子就在我面前跑过,一边看表,一边急匆匆地嘟囔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我堕入照片中,急于抓住每天都在消失,但却永存于照片之中的,过去的时间。
  这又是一个纠缠不休的关于真实的问题。杰克·凡尼(jack finney)笔下一个人物在小说中抒发的对照片的感受,一个完全虚构的人物的感受,在我心里引起了深深的同感。(文汇报2006-11-08)

三 : 陈丹燕:初心

心理导读:我们常常谈及“初心”,在世界的浩然变化面前,那是一个珍贵又奢侈的礼物。你需护卫“初心”,也需明白,什么才是“初心”。—— www.61k.com

 陈丹燕:初心

初心就是一个人对自己一直以来,或者说是与生俱来的期许,我要成为怎样的人,我期待怎样的世界。失望与绝望都在世界面前是常态,因为他人不由你改变。但一个人仍旧可以依照初心,努力做自己。

我十八岁读存在主义,曲里拐弯,生吞活剥,学到的大概就是这一点:不论任何境遇,一个人永远可以选择。如今与自己的朋友彼此鼓励,要保持初心。世界上最难的事,差不多就是这一件了吧。

再要强的人,似乎也总有一天会在碰得头破血流后,幽幽地说一句:生活就是渐渐让你知道,自己输了

太阳落山了,黑夜来时没人陪伴你。夜里你没睡着,看天上没有星星也没月亮,你不相信那些可怕的事情竟然真的发生了,你的心碎了一地,但你不要怕。太阳又升起了,新的一天却没有来,可怕的事情又发生了一遍,和昨天发生的一样,但你还是不要怕。你只静静等待命运吧,那里应该还有一朵属于你的花。

那朵花,是对你这一世努力周正保护自己初心的奖励。

文/陈丹燕(微信:心灵治愈课,zhiyu365

心理延伸

会员测试:测测你的影响力有多大

心理FM:小王子,请你养驯我吧

心理讲座:震惊的一刻·凌晨4点

本文标题:陈丹燕-陈丹燕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93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