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随聊随想语音聊天室-音乐随想

发布时间:2017-11-25 所属栏目:初中作文

一 : 音乐随想

那一个个简简单单的音符,却声声敲动着我的心灵,那一个个平凡的音符,却组成了一首首动听的曲子,当我闭上双眼,静静聆听那一个个美妙音符,在我耳畔响起,好似维也纳的钟声那样轻灵辽远,空气中仿佛弥漫出一股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寂静。 欢快的音调,如流水般的旋律,如普罗旺斯的花海绽放在我眼前,那一片紫色的汪洋,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芳香,闭上眼,就想沉沦在这梦幻的天堂。流畅欢快的曲子如夏日晴空里的一朵清淡白云,而阳光透过云层一点一点涔了出来,花香在澄澈的阳光下旋转,恍若琉璃,清澈透明,飘散出一股出尘的气息。

二 : 音乐随想

音乐随想

赖建青

优美的旋律,能使一天忙碌的疲乏渐渐消融,优美的旋律,能使浮躁不安的心灵归于恬静。艺术家们用心灵用才情把那些普普通通的音符缀串成一曲曲优美的旋律,有激昂酣畅的回旋奔放,有如泣如诉的缠绵悱恻,有欢快跳跃的恣肆,有忧思哀怨的悲伤……,人类的情感因此而深沉悠长。

在音乐中思考,飞扬的思绪象草原牧歌般的清远辽阔,在音乐声中写作,灵感随着纷纷扬扬的音符在脑海中翱翔;在音乐声中读书,可以敏感地领悟到文字里美妙的意蕴。音乐能美化心灵,让灰灰暗暗的日子变得明朗绚丽,让平平淡淡的风景变得美丽旖旎。

人类区别于其他一切动物的根本所在,就是人类不但有追求维持生命的物质需要,而且还有追求能使灵魂得以升华的精神需要。欣赏音乐,是高雅的审美行为,能满足人们高品位的精神需求。在欣赏音乐时不仅可以感受到旋律优美的外在形式,而且能领悟到旋律内在的意蕴甚至还能领悟到演奏者的思绪和心理活动,从而获得意味无穷的审美享受。古代名士俞伯牙为了一个樵夫而自碎爱琴,是感到樵夫钟子期不仅能从琴声中领悟到旋律委婉曲折的意蕴,而且还能用灵感触摸到自己心理变化的意境并猜出自己的心事,“知音难觅”,俞伯牙认为钟子期死后再也没有人能听懂自己的琴声,于是毅然摔碎了自己心爱的古琴,“俞伯牙碎琴谢知音”被人们流传为千古佳话。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也有很高的音乐欣赏水平,《论语·述而》中记载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由此可见,音乐给人精神上的享受远远超过了物质上的享受。孔子之所以能从音乐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钟子期之所以能成为俞伯牙的知音,主要是他们有很高的音乐艺术欣赏水平。“艺术欣赏力究竟是什么呢?由于反复经验而获得的敏感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西方艺术鉴赏家狄德罗在《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中指出了艺术欣赏力的特点与其产生形成的过程。清代刘勰则更直观地指出“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明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都是从实践中积累归纳升华而成的。

音乐包容着情感,情感因此而丰富深长。听着《为了谁》那情真意切的优美旋律,让我们感受到高尚的精神和纯洁的爱心,使心灵因此净化而升华;听着《走进新时代》那激昂奋进的铿锵之音,让我们感受到时代跳动脉搏的强音,令心灵感受到振奋和奔放激动的情感,让思绪融汇到奔腾不息的时代潮流中。凝神静静地聆听那优美动人的旋律,跳动的音符和歌词幻化成巍峨的三山五岳,幻化成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把我们的思绪带进那波澜壮阔推动中华民族一往无前奔向世界前列的改革大潮中……。(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三 : 端午随想天外有音

昨天,因有约事。

竟然不知农历初五日,端午节……想起儿时,母亲绣的荷包,有小动物等一串一串的,和小伙伴比谁的多和美,偶尔也互相交换。我仅知道“屈原投江”是端午节的来由,或许没有精力和时间了解端午节的其它。

人世匆匆,不及告白。有熟悉的和不熟悉的人去世,一种祈祷与安抚不能用语言来倾诉,心在默默的煎熬。我想到了平安是福,曾经的一句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世界就是这样,一件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想法,其实在现实中你不要辩解和诉求。就像生命一样顺其自然,珍惜眼前人和珍惜自己的所想,人生得失和生命相比显得太淡。在人生道路上,你的朋友可能成为你的对手,你的对手可能成为你的朋友;平时对你要好的人在关键时刻漠然,对你淡然的人却帮助了你。经历使人变老,看世间沧桑,品人间冷暖……

窗外鸟儿在鸣,冲破了宁静,冲破了所思……

四 : 孟语随想

  今天,正在继续构思作文中,突然看到了《鱼我所欲也》,就里面的两句话,产生了联想,或许是对这些话的一种错误诠释,却是对这些话所指代的人的一种贴切的比喻。

  ――题记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会做苟且偷生的事。重复斟酌此话,突然发现,它很适合某种人群。

  生命是他们所想要的,但是他们所想要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远远比生命更为重要。在这个物欲很流的金钱通行的世界里,他们都只认为,有钱就拥有了一切,为了钱,可以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人生的价值,诚信,尊严,甚至是生命。他们把钱放在了首位,为了钱出卖自己的灵魂,拿生命来开玩笑,以至于不惜以身试法。贪官污吏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此种人,就是本着生命诚可贵,金钱价更高的原则,认为只要有钱,一切就可以随心所欲了,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在弘扬法律与道德的虚伪面孔下,藐视法律威严,目无王法的把钱一点一点地往口袋里塞,把生命一点一点地往外不停的拉。他们不是苟且偷生的活着,而是“光明正大”的苟且偷生着,直到枪口对准了脑袋,直到生命走到尽头时,才真正的发现活着是多么的美好,生命是如此的珍贵。不过,一切为时已晚,什么都已经随着时间的脚步流逝了,不能重头再来,只能面对。那就不能再“光明正大”的逍遥法外了,那真是: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就是想苟得,法律也不允许啊。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生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死亡是他们所厌恶的,但他们所厌恶的东西,有比死亡更加可怕的,所以有了灾难,祸患也不躲避。

  死亡,是每一个人都厌恶以及害怕的事情,这是不置可否的,可是呢,那些贪官污吏们比起死亡来,恐怕更害怕贫穷吧,不然为什么连违法,犯法都不怕,拼死也要把钱贪呢?他们忌贫如仇,一心只为飞鸿腾达,荣华富贵,他们厌恶贫穷!从前的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很差,大家都过着贫困潦倒的生活,所以立志,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个生活在上等层次的人。这本是一件好事,可是,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第一次尝到了上层生活富丽堂皇,感觉到了富裕生活的滋润后,贪婪的欲望就愈发的强烈了,这种欲望,把人固有的人性与良知都磨灭了。此刻的他们,恐惧都被埋没了,越贪就越大胆,越大胆就越贪,就这样,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死亡之涯的边缘。

  贫穷的概念让他们都忘记了死亡的恐怖,甚至无视了死亡,他们总是想着,不要贫困。为了钱,他们“无私”的放弃了生命。

  故患有所不避也。对于他们来说,什么是灾难,那一声声的警笛的尖锐的鸣叫声,就试他们最大的忌讳,最大的灾难,所谓的患。遇到了也不躲避,就是想躲,能往哪里躲呢?这真是应了: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啊。

  其实,我本无心把这两句圣贤之语用在这些贪官污吏的身上,可是,细来想想,这些话,却又像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一样,比喻的是如此贴切到位,符合他们的形式与作风。或许这是对这两句话的错误的诠释,有人或许会认为这是对孟老夫子的话的玷污,他们根本就配不上,从前这些本来是形容品德高尚的人的话语,现在却用在了他们身上。可是谁会想到呢,现代社会,会窜出了一群贪官污吏们,非把这些“品德”反向的表现在他们身上,本是舍生取义之意,到了他们身上,舍生取财却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即使是对这两句话错误的理解与诠释,却也是他们最贴切的表达啊。

 

本文标题:随聊随想语音聊天室-音乐随想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1034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