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俄罗斯辉煌组合-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发布时间:2017-10-27 所属栏目:俄罗斯辉煌组合

一 :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

今年5月20日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的俄罗斯大型影片——阿列克谢·乌奇捷利的《宇宙如预感》揭开了本届电影节“俄罗斯日”活动的序幕。除了这部去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在电影节框架内的特别单元“世界电影艺术”上映外,各国观众在电影节期间还欣赏到了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洛班的《灰尘》和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第九连》。不仅如此,由俄罗斯年轻导演拍摄的7部电影短片也在电影节上展映。 尽管这些电影都是在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之外放映,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对此俄罗斯文化部部长米哈伊尔·什维德科伊满意地对记者说:“当今俄罗斯电影对欧洲观众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单从法国每年就举办三场俄罗斯电影展映即可略见一斑”。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电影如今正处于上升时期。俄罗斯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国产影片,除上述几部外,还有在俄罗斯多个电影节, 以及希腊和意大利电影节中获奖的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处女作《回归》,在法国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在俄罗斯屡获殊荣的《布谷鸟》,老少皆知的电影《守夜人》等等。许多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一致认为,俄罗斯电影现在正在复兴。著名的导演鲍尔特科说:“我认为我们的电影正在蓬勃发展。让我坚信这一点的甚至不是具体的哪些影片,而是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的门口时常贴出招聘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的广告。而在以前只招聘司机和技术工人。” 经济数据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俄罗斯的电影已经开始逐步收回投资。影片《守夜人》甚至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约3400万美元,其中一半来自于国外。

《守夜人》

俄罗斯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政府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在俄罗斯的文化事业中,国家一直发挥着倡导和支撑作用。苏联时期,电影业不仅给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给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当时的电影票房收入和伏特加酒的销售收入相当。《办公室的故事》《夏伯阳》《列宁在十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经典之作至今让很多中国人难以忘怀。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一度完全退出,文化事业放任自流,在影视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俄罗斯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俄罗斯生产的电影数量和质量均大幅下降。如今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总统对影视业一再表示关注,强调电影电视的社会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电影业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对电影业的拨款逐年增加。2001年,国家向电影业拨款2500万美元,2002年猛增到5000万美元,2003年比2002年又增加了70%。2005年,在普金总统的特殊关照下,政府拨款近10.5亿卢布,80%以上的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了国家投资。莫斯科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国产影视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对国产影视进行特别的优惠,来抵制廉价、低俗的进口片的泛滥。

《布谷鸟》

为解决国产电影发行难的问题,普京甚至签署总统令,成立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股份公司。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近年来还投资改造电影院,并对电影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吸引资金并增加电影产量,提高电影质量。2005年俄罗斯共有约100部电影问世,到2010年计划推出180-190部。多功能电影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05年底前预计放映厅的数量会达到1000个,而到2010年,希望能突破3000个。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开始注意提高俄罗斯文化的国际声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2005年,在38个国家举办了俄罗斯电影周和电影节。今年,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框架内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俄罗斯影片回顾展(4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俄罗斯电影展(6月)、第八届长春电影节俄罗斯青年导演影片展映会(8月)、俄罗斯电影周(9月)等。

近年来的俄罗斯电影业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投资方式多元化,除了国家投资外,民营公司、银行、电视台乃至外国企业家也开始涉足电影业——《北极星空下》由

天然气工业公司投资;2000年耗资200万美元拍摄的《狂潮》则由莫斯科市政府投资;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于1999年推出的耗资4600万美元的巨片《西伯利亚理发师》则由多国联合出资摄制。《罗曼诺夫家族——帝王之家》是近年来俄罗斯电影的一部力作,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打入了美国市场。

当然,对于俄罗斯电影今后的发展而言,重要的不光是这些数字,而是这些数字后面蕴涵的俄罗斯电影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标志着俄罗斯电影已经走出了最低谷,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的观众已经开始走进电影院,已经产生了看电影的需求。“一旦电影开始收回投资成本,那么电影业就开始复苏了。”——鲍尔特科导演如是说。 一切迹象都表明:俄罗斯电影在新的基础上呈现出复苏的趋势。俄罗斯人正全力以赴,再铸电影辉煌。

俄罗斯电视剧的异军突起

俄罗斯的电视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实行产业化,并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作为电视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俄罗斯的电视剧已开始赢利。1998年经济危机之后,由于广告市场的萎缩(缩减至原来的1/3),电视台没有足够的资金购进国外高价的电影和电视剧。于是,俄罗斯公共电视台重新剪辑了一些苏联时期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每集52分钟),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中包括《阴影在正午消失》《永远的呼唤》等。观众对本国电视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期。以《阴影在正午消失》为例,它的平均收视率甚至高出了同期(1998年11月)播放的美国新电视剧《斯卡雷特》。显而易见,观众已经对“脱离自己生活”的电视剧感到了厌倦。结果是,甚至是花小成本制作的、质量并不高的国产电视剧都能超过任何一部进口“肥皂剧”。而到了1999年秋季,几乎所有的联邦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都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俄罗斯国产电视剧。位列其首的当数独立电视台,该台在秋季伊始即重磅推出了多部俄罗斯新拍电视剧(《3D》《强盗的彼得堡》《一个中产者的生日》等),大大地排挤了国外影视剧。

《第九连》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1999年底,所有的俄罗斯电视台几乎同时明白了要大量拍摄国产的、题材和风格各异的电视剧。于是,电视资金的分配出现了大逆转。以前资金主要投向电视游戏和脱口秀等栏目,现在则首推影视剧。电视广告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到2003年,俄罗斯的电视剧制作可以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期。 2000年电视剧只占整个荧屏时间的9%,2003年则占到了近25%,也就是说增长了近两倍。本土电视剧已经成了电视台的顶梁柱,甚至连新闻都要插播在电视剧之间才能留住观众。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广告市场本身的状况也在不断好转,这些又为电视剧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仅2001年一年,俄罗斯就拍摄了近200部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火了,这是制作者们始料未及的。起初,人们将其归功于形式的创新。电视,这个以前只被认为是播放电影和新闻的渠道,现在竟然也能够生产新的影视产品,这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同时也有人担心,这种“新鲜效应”不会持续太久,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电视剧的制作者和投资商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投观众所好,由于要考虑到投资收益的问题,他们在制作电视剧之前不得不首先关注电视观众的兴趣,研究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电视内容的期待等等。只有这样他们生产的电视剧才能吸引观众,保证高的收视率,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除此之外,电视剧的普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典型的俄罗斯原因。上世纪90年代是俄整个社会普遍政治化的时期,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是针对一些尖锐的政治问题制作的新闻节目和政治题材的脱口秀节目。近年来,公众对政治的兴趣逐渐减少,对电视游戏和真人秀等节目也产生了厌烦情绪。这也是电视剧收视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人们不仅需要娱乐的,同时也需要严肃的、有深刻内涵的电视剧,因为通过电视剧,人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国家之前发生了什么和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在这一点上电视剧的

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影视剧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

近20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的加剧、女性意识的加强等冲击了原本兴趣较统一的观众群体。解体之初,进口片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兴趣,而国产影片除了表现俄罗斯新贵,就是黑社会、绑匪、妓女、吸毒者,表现正面人物的影片凤毛麟角。面对国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冷落,俄电影人通过认真反思,开始生产面向观众的电影。新一代俄罗斯人、特别是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对电影和电视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997年, 电影《兄弟-1》的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影片的主人公丹尼拉在谢尔盖·波德罗夫精彩的演绎之下成为了观众心目中“自己人”的典型。而影片的续集《兄弟-2》(2000年)则取得了比前一部更大的成绩。影片精彩的剧情和所宣传的“正义比武力更强大”的思想成功地顺应了俄罗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感情,一时间片中人物的许多语言成了流行的常用语,如“俄罗斯人在战争中是不会抛弃自己人的……”

在此之后,又涌现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欢的以犯罪、破案为题材的影片和电视剧,如:《团队》《土耳其进行曲》《强盗的彼得堡》《卡缅斯卡娅》《宝马》《对抗杀手者》等。这类题材一度占全部影片的70%-80%,但因其中不乏暴力、残忍、血腥的场面,引起了公众舆论的警惕,观众也出现了厌烦心理,犯罪题材的空间开始缩小。 《长途司机》是近几年来第一部将普通人作为正面人物来塑造的电视剧。一老一少两个司机走遍了俄罗斯各地,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遇到了许多意外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情况。但即便是在最极端的状况下,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忠于他们男人之间的友情,互相支持,终于携手坚持到

最后。长途司机身上展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突出了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善良、友谊和公平。

继《长途司机》后,电视荧屏上又相继推出了一些普通人的形象。2000年拍摄的《北极星空下》描写20世纪70年代苏联天然气开发者在北极地区的创业过程,此片在中年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他们仿佛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俄罗斯电视剧的重量级人物В.克拉斯诺波利斯基和В.乌斯科夫在2002年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两种命运》是应莫斯科政府之约创作的情感片。这是一部关于初恋,关于为背叛初次情感而付出的代价,关于如何找寻自我的故事。剧中展示了四个女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在这中间有的人得到了洗礼,经受住了考验,有人则不幸死去。这种社会心理式塑造主人公的传统最能抓住俄罗斯观众的注意力。该剧满足了观众在荧屏上观看普通人、正面人物的愿望,告诉人们:世上的确还存在着善良、爱情和痛苦。该剧创下了俄罗斯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在观众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当一个人身处复杂的、甚至是悲惨的状况之下时,家庭、亲人和人类最真挚情感的价值往往都会体现出来。这一点在根据В.阿克肖诺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莫斯科史诗》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与小说和此前拍摄的许多电影不同,剧情的重点没有放在上世纪20-50年代苏联的政治历史上,而是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是集中营和监狱的画面,而是格拉多夫教授家中充满的温馨、关爱和忠诚。 2000年以来,新的爱国主义宣传浪潮使战争题材的影片重新走红。2002年由А.

罗戈日金导演的《布谷鸟》和 Н. 列别捷夫导演的《星》同时出品,展示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思路。其中根据埃玛努伊尔·卡扎克维奇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星》是一部快节奏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卫国战争最激烈的时候——1944 年。一个由7人组成的代号为“星”的先遣侦察小队挺进了德军的后方。在侦察到坦克部队的部署之后,队员们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向大部队传达了可以准备进攻的命令,最终取得了该场战役的胜利。用导演列别捷夫的话说,“看了这部电影,让人觉得这些士兵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年轻人,一点也不像英雄。但当战争降临,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时候,这些年轻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他们把青春、爱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奉献给了我们。他们单纯、快乐,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星》就是纪念他们的安魂曲。”

影片《布谷鸟》则讲述了一个1944年秋芬兰投降前夕发生的故事。芬兰狙击手维克被德军困在了一个大岩石上面,他在想方设法自救之后准备回家,但却在冻土带迷了路,走进了一个独居的萨阿米女人安妮的家里。安妮又从外面拖回来一个受伤的俄罗斯飞行员伊万。三个人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无法沟通。对德国人恨之入骨的伊万一心想收拾身心疲惫的维克,而后者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伊万明白,自己是芬兰人,而非德国人。让两个男人最感费解的却是这个萨阿米女人。她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里,用最古老的方式诠释着她对生、死和爱的理解。渐渐地他们明白过来:爱和理解与战争一样,是不需要过多言语的。

《星》因其节奏快、充满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也有人批评导演套用好莱坞动作片的模式,人物有些公式化,远离了原作的思想和意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着重于揭示人物心理的《布谷鸟》更接近苏俄电影的人文传统。影片以二战结束为历史背景,通过不同民族的两男一女的三角恋故事,力图在战争的无情和人本有情的剧烈冲突中去探索人类的共同价值,呼唤着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相互理解和人性的回归。

卫国战争是俄罗斯人民一个永无终结的话题,但对年轻一代的导演来讲已是相当遥远的历史了。他们更乐于从贴近当代的战争题材中寻找灵感,如:年轻导演巴拉巴诺夫今年推出的《战争》讲述的是两名孤胆英雄深入车臣,解救一名被车臣武装分子劫为人质的外国人的故事。影片因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而引起轰动,观众趋之若鹜,放映时场场爆满。而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处女作《第九连》则选择了让俄罗斯人至今感到心痛的阿富汗战争。《第九连》的故事发生在1988-1989年之交,距苏联从阿富汗全面撤军只剩下几个月的时候,7名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经过了一个毫不留情的魔鬼准尉几个月的“地狱式”训练之后,奔赴阿富汗战场。影片展现了年轻战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也揭露了阿富汗战争的残酷和“无用”。影片结尾告诉人们:俄罗斯小伙子们的鲜血白流了。为一个“无用”的战争值得这样去送死吗?这是观众离开电影院时不禁要默默思考的问题。

《第九连》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该片摘取了第14届俄罗斯全国电影“金羊” 奖的桂冠。就连平时拒绝为影片“做广告”的普京总统看过《第九连》后也公开承认:“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俄罗斯电影正在复兴。祝贺我们的电影人,他们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祝贺他们。”

俄罗斯动作片的新探索导致了《守夜人》《守日人》这样新兴题材的诞生。这两部影片被称作“幻想动作片”,形式上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影响,但与美国式的摩天大楼不同,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他们熟悉的莫斯科的房屋和街道。熟悉的日常现实与神秘的非现

实之间的碰撞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效果,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情节中。但事实上街道上的堵车、糟糕的公共设施,还有庸俗的聊天这些莫斯科的日常生活都只是个幌子,在这之后隐藏着的是黑暗势力和光明势力永久的斗争。人徘徊在善与恶、毁灭与创造之间,时刻忍受着内心斗争的折磨。这种在俄罗斯文学和整个俄罗斯艺术中有着悠久传统的哲学式潜台词使影片显得更有深度,使其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范畴。

俄罗斯人习惯于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意义和历史的发展做深刻的思考,这一点在一系列影视剧中都有体现。首先要提到的是А.索库洛夫的影片《俄罗斯方舟》,《莫洛赫》《牛犊》和《太阳》。此外,《我珍贵的姑娘》《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等电视剧都属此类。

俄罗斯19、20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依旧是影视剧题材的重要源泉。俄罗斯的观众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学。当他们看到海报上出现《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格医生》《大师与玛格丽特》这些熟悉的字眼时,决不会无动于衷。2003年,著名导演В.鲍尔特科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搬上了荧屏。该片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赞誉。而公众对他执导的另一部电视剧《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态度则褒贬不一。该片上映时虽然是万人空巷,但有人认为,这是布尔嘉科夫和他的小说的魔力。但鲍尔特科显然没有足够的拍摄资金来展现布尔嘉科夫笔下描写的栩栩如生的魔鬼世界。

二 : 俄罗斯美女组合-辉煌组合

俄罗斯辉煌组合成立于1994年,制作人是安德烈·格洛兹尼和安德烈·什雷科夫。最早的成员是:奥莉娅·奥尔洛娃、波林娜·伊妖姬丝、瓦尔瓦拉·[www.61k.com]科洛廖娃  首张专辑于1997年问世,专辑名字也就是这张专辑的第一首歌曲 ——《那个地方,只有那个地方》。首张专辑出来之后瓦尔瓦拉·科洛廖娃就离开了该组合,马上又进来两个女歌手:冉娜·弗莉斯科和伊琳娜·卢基扬诺娃,同年发行了上述专辑的混音版。  1998年,辉煌组合发行专辑《只是幻想》,不久之后波林娜离开,1999年柯塞尼亚·诺维科娃加入进来。  2000年,发行专辑《关于爱情》,之后又发行了《白雪》,同年,因为家庭的原因奥莉娅·奥尔洛娃离开组合(她也是这个组合的词作者),之后是尤莉娅·柯瓦尔秋克替代了奥莉娅·奥尔洛娃。  2001年,发行专辑《The Best》。  2002年,发行专辑《4个海》。  2003年,同样因为家庭原因——生小孩,伊琳娜·卢基扬诺娃离开组合,伊琳娜原来也是1个艺术体操运动员,替代她的是一位花样滑冰运动健将安妮娅·谢苗诺维奇。安妮娅很快进入组合的节奏,并稳稳当当的接替前任的工作。换了新成员的组合在这一年去了塞浦路斯,在那里拍摄了MV《橘色天堂》,不久之后发行了同名专辑。在2003年发行了第8张专辑《橘色天堂》后,最耀眼的女歌手冉娜·弗莉斯科离开了组合。冉娜·弗莉斯科后来开始独自发展,2004年1月由娜佳·卢琪卡替代了冉娜·弗莉斯科。后来发行了新专辑《东方神话》,专辑首发于2005年12月在水晶中心举行。  俄罗斯美女组合-辉煌组合

辉煌组合

  2007年初,安妮娅·谢苗诺维奇离开组合,安娜斯塔希娅·奥西波娃接替她,这位被人们称为“邦女郎”(指007中的詹姆仕·邦)一直到今天都还在让粉丝们欣喜。  在2007年10月俄罗斯音乐电视大奖赛(MTVRMA)开幕式上,辉煌组合给她们的粉丝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惊喜:辉煌组合的过去和现在的成员同时出现在舞台上,此时,冉娜·弗莉斯科介绍了1个新的辉煌成员—— 她的妹妹 娜塔莎·弗莉斯科  2008年3月,安娜·杜波维茨卡娅加入进来,替代尤莉娅·柯瓦尔秋克。精力充沛、形象可人的安娜只用2周就掌握了所有的舞蹈动作和歌曲。  最后一次换人是在2009年的12月,现在,辉煌组合的固定成员是:娜佳·卢琪卡、安娜斯塔希娅·奥西波娃、安娜·杜波维茨卡娅和玛林娜·勃涅日娜娅。

三 :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

今年5月20日在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放映的俄罗斯大型影片——阿列克谢·乌奇捷利的《宇宙如预感》揭开了本届电影节“俄罗斯日”活动的序幕。[www.61k.com)除了这部去年在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在电影节框架内的特别单元“世界电影艺术”上映外,各国观众在电影节期间还欣赏到了俄罗斯导演谢尔盖·洛班的《灰尘》和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第九连》。不仅如此,由俄罗斯年轻导演拍摄的7部电影短片也在电影节上展映。 尽管这些电影都是在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之外放映,但这丝毫不影响人们对它们的关注。对此俄罗斯文化部部长米哈伊尔·什维德科伊满意地对记者说:“当今俄罗斯电影对欧洲观众的吸引力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单从法国每年就举办三场俄罗斯电影展映即可略见一斑”。

种种迹象表明,俄罗斯电影如今正处于上升时期。俄罗斯近年来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国产影片,除上述几部外,还有在俄罗斯多个电影节, 以及希腊和意大利电影节中获奖的安德烈·兹维亚金采夫的处女作《回归》,在法国电影节中斩获大奖、在俄罗斯屡获殊荣的《布谷鸟》,老少皆知的电影《守夜人》等等。许多俄罗斯电影工作者一致认为,俄罗斯电影现在正在复兴。著名的导演鲍尔特科说:“我认为我们的电影正在蓬勃发展。让我坚信这一点的甚至不是具体的哪些影片,而是列宁格勒电影制片厂的门口时常贴出招聘电影导演和摄影师的广告。而在以前只招聘司机和技术工人。” 经济数据同样也证明了这一点:如今,俄罗斯的电影已经开始逐步收回投资。影片《守夜人》甚至带来了巨大的票房收入——约3400万美元,其中一半来自于国外。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守夜人》

俄罗斯电影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政府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www.61k.com)在俄罗斯的文化事业中,国家一直发挥着倡导和支撑作用。苏联时期,电影业不仅给国家带来了荣誉和骄傲,也给国家创造了大量财富。当时的电影票房收入和伏特加酒的销售收入相当。《办公室的故事》《夏伯阳》《列宁在十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等经典之作至今让很多中国人难以忘怀。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一度完全退出,文化事业放任自流,在影视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俄罗斯电影业陷入空前困境,俄罗斯生产的电影数量和质量均大幅下降。如今俄罗斯政府和普京总统对影视业一再表示关注,强调电影电视的社会作用,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电影业发展。

随着经济形势不断好转,俄罗斯政府近年来对电影业的拨款逐年增加。2001年,国家向电影业拨款2500万美元,2002年猛增到5000万美元,2003年比2002年又增加了70%。2005年,在普金总统的特殊关照下,政府拨款近10.5亿卢布,80%以上的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了国家投资。莫斯科市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国产影视剧,出台了专门的法律对国产影视进行特别的优惠,来抵制廉价、低俗的进口片的泛滥。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布谷鸟》

为解决国产电影发行难的问题,普京甚至签署总统令,成立专门发行国产电影的股份公司。除此之外,俄罗斯政府近年来还投资改造电影院,并对电影厂进行股份制改造,吸引资金并增加电影产量,提高电影质量。2005年俄罗斯共有约100部电影问世,到2010年计划推出180-190部。多功能电影院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2005年底前预计放映厅的数量会达到1000个,而到2010年,希望能突破3000个。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俄罗斯政府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开始注意提高俄罗斯文化的国际声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2005年,在38个国家举办了俄罗斯电影周和电影节。今年,在中国的“俄罗斯年”框架内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包括俄罗斯影片回顾展(4月)、上海国际电影节俄罗斯电影展(6月)、第八届长春电影节俄罗斯青年导演影片展映会(8月)、俄罗斯电影周(9月)等。

近年来的俄罗斯电影业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投资方式多元化,除了国家投资外,民营公司、银行、电视台乃至外国企业家也开始涉足电影业——《北极星空下》由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天然气工业公司投资;2000年耗资200万美元拍摄的《狂潮》则由莫斯科市政府投资;著名导演米哈尔科夫于1999年推出的耗资4600万美元的巨片《西伯利亚理发师》则由多国联合出资摄制。(www.61k.com)《罗曼诺夫家族——帝王之家》是近年来俄罗斯电影的一部力作,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并打入了美国市场。

当然,对于俄罗斯电影今后的发展而言,重要的不光是这些数字,而是这些数字后面蕴涵的俄罗斯电影巨大的发展潜力,它标志着俄罗斯电影已经走出了最低谷,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最重要的是,俄罗斯的观众已经开始走进电影院,已经产生了看电影的需求。“一旦电影开始收回投资成本,那么电影业就开始复苏了。”——鲍尔特科导演如是说。 一切迹象都表明:俄罗斯电影在新的基础上呈现出复苏的趋势。俄罗斯人正全力以赴,再铸电影辉煌。

俄罗斯电视剧的异军突起

俄罗斯的电视业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开始实行产业化,并积累了相当的财富。作为电视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俄罗斯的电视剧已开始赢利。1998年经济危机之后,由于广告市场的萎缩(缩减至原来的1/3),电视台没有足够的资金购进国外高价的电影和电视剧。于是,俄罗斯公共电视台重新剪辑了一些苏联时期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每集52分钟),在黄金时段播出,其中包括《阴影在正午消失》《永远的呼唤》等。观众对本国电视剧的兴趣大大超出了设计者的预期。以《阴影在正午消失》为例,它的平均收视率甚至高出了同期(1998年11月)播放的美国新电视剧《斯卡雷特》。显而易见,观众已经对“脱离自己生活”的电视剧感到了厌倦。结果是,甚至是花小成本制作的、质量并不高的国产电视剧都能超过任何一部进口“肥皂剧”。而到了1999年秋季,几乎所有的联邦电视台(公共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都开始在黄金时段播放俄罗斯国产电视剧。位列其首的当数独立电视台,该台在秋季伊始即重磅推出了多部俄罗斯新拍电视剧(《3D》《强盗的彼得堡》《一个中产者的生日》等),大大地排挤了国外影视剧。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第九连》导演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1999年底,所有的俄罗斯电视台几乎同时明白了要大量拍摄国产的、题材和风格各异的电视剧。[www.61k.com]于是,电视资金的分配出现了大逆转。以前资金主要投向电视游戏和脱口秀等栏目,现在则首推影视剧。电视广告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到2003年,俄罗斯的电视剧制作可以说是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期。 2000年电视剧只占整个荧屏时间的9%,2003年则占到了近25%,也就是说增长了近两倍。本土电视剧已经成了电视台的顶梁柱,甚至连新闻都要插播在电视剧之间才能留住观众。随着俄罗斯经济的持续增长,广告市场本身的状况也在不断好转,这些又为电视剧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仅2001年一年,俄罗斯就拍摄了近200部电视剧。

国产电视剧火了,这是制作者们始料未及的。起初,人们将其归功于形式的创新。电视,这个以前只被认为是播放电影和新闻的渠道,现在竟然也能够生产新的影视产品,这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但同时也有人担心,这种“新鲜效应”不会持续太久,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电视剧的制作者和投资商们已经学会了如何投观众所好,由于要考虑到投资收益的问题,他们在制作电视剧之前不得不首先关注电视观众的兴趣,研究他们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于电视内容的期待等等。只有这样他们生产的电视剧才能吸引观众,保证高的收视率,从而获取更大的利润。

除此之外,电视剧的普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典型的俄罗斯原因。上世纪90年代是俄整个社会普遍政治化的时期,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是针对一些尖锐的政治问题制作的新闻节目和政治题材的脱口秀节目。近年来,公众对政治的兴趣逐渐减少,对电视游戏和真人秀等节目也产生了厌烦情绪。这也是电视剧收视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人们不仅需要娱乐的,同时也需要严肃的、有深刻内涵的电视剧,因为通过电视剧,人们可以了解他们的国家之前发生了什么和现在正在发生着什么。在这一点上电视剧的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作用是其他形式所不能替代的。(www.61k.com)

影视剧体裁和题材的多样化

近20年来,俄罗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分层的加剧、女性意识的加强等冲击了原本兴趣较统一的观众群体。解体之初,进口片吸引了大部分观众的兴趣,而国产影片除了表现俄罗斯新贵,就是黑社会、绑匪、妓女、吸毒者,表现正面人物的影片凤毛麟角。面对国人对俄罗斯电影的冷落,俄电影人通过认真反思,开始生产面向观众的电影。新一代俄罗斯人、特别是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对电影和电视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1997年, 电影《兄弟-1》的出现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影片的主人公丹尼拉在谢尔盖·波德罗夫精彩的演绎之下成为了观众心目中“自己人”的典型。而影片的续集《兄弟-2》(2000年)则取得了比前一部更大的成绩。影片精彩的剧情和所宣传的“正义比武力更强大”的思想成功地顺应了俄罗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感情,一时间片中人物的许多语言成了流行的常用语,如“俄罗斯人在战争中是不会抛弃自己人的……”

在此之后,又涌现了一大批深受观众喜欢的以犯罪、破案为题材的影片和电视剧,如:《团队》《土耳其进行曲》《强盗的彼得堡》《卡缅斯卡娅》《宝马》《对抗杀手者》等。这类题材一度占全部影片的70%-80%,但因其中不乏暴力、残忍、血腥的场面,引起了公众舆论的警惕,观众也出现了厌烦心理,犯罪题材的空间开始缩小。 《长途司机》是近几年来第一部将普通人作为正面人物来塑造的电视剧。一老一少两个司机走遍了俄罗斯各地,碰到了各种各样的人,遇到了许多意外的,有时甚至是危险的情况。但即便是在最极端的状况下,他们仍旧一如既往地忠于他们男人之间的友情,互相支持,终于携手坚持到

最后。长途司机身上展现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性格,突出了他们最基本的价值观:善良、友谊和公平。

继《长途司机》后,电视荧屏上又相继推出了一些普通人的形象。2000年拍摄的《北极星空下》描写20世纪70年代苏联天然气开发者在北极地区的创业过程,此片在中年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共鸣,他们仿佛从影片中看到了自己过去的生活。俄罗斯电视剧的重量级人物В.克拉斯诺波利斯基和В.乌斯科夫在2002年创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两种命运》是应莫斯科政府之约创作的情感片。这是一部关于初恋,关于为背叛初次情感而付出的代价,关于如何找寻自我的故事。剧中展示了四个女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在这中间有的人得到了洗礼,经受住了考验,有人则不幸死去。这种社会心理式塑造主人公的传统最能抓住俄罗斯观众的注意力。该剧满足了观众在荧屏上观看普通人、正面人物的愿望,告诉人们:世上的确还存在着善良、爱情和痛苦。该剧创下了俄罗斯电视史上最高的收视率,在观众中造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

当一个人身处复杂的、甚至是悲惨的状况之下时,家庭、亲人和人类最真挚情感的价值往往都会体现出来。这一点在根据В.阿克肖诺夫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莫斯科史诗》中得到了有力的印证。与小说和此前拍摄的许多电影不同,剧情的重点没有放在上世纪20-50年代苏联的政治历史上,而是放在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留在人们记忆中的不是集中营和监狱的画面,而是格拉多夫教授家中充满的温馨、关爱和忠诚。 2000年以来,新的爱国主义宣传浪潮使战争题材的影片重新走红。2002年由А.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罗戈日金导演的《布谷鸟》和 Н. 列别捷夫导演的《星》同时出品,展示出两种不同的风格和艺术思路。[www.61k.com]其中根据埃玛努伊尔·卡扎克维奇同名中篇小说改编的《星》是一部快节奏的影片。故事发生在卫国战争最激烈的时候——1944 年。一个由7人组成的代号为“星”的先遣侦察小队挺进了德军的后方。在侦察到坦克部队的部署之后,队员们以牺牲生命的代价向大部队传达了可以准备进攻的命令,最终取得了该场战役的胜利。用导演列别捷夫的话说,“看了这部电影,让人觉得这些士兵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年轻人,一点也不像英雄。但当战争降临,需要他们挺身而出保卫祖国的时候,这些年轻人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英勇和牺牲精神。他们把青春、爱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自己的祖国,奉献给了我们。他们单纯、快乐,是一群理想主义者和浪漫主义者。《星》就是纪念他们的安魂曲。”

影片《布谷鸟》则讲述了一个1944年秋芬兰投降前夕发生的故事。芬兰狙击手维克被德军困在了一个大岩石上面,他在想方设法自救之后准备回家,但却在冻土带迷了路,走进了一个独居的萨阿米女人安妮的家里。安妮又从外面拖回来一个受伤的俄罗斯飞行员伊万。三个人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互相之间无法沟通。对德国人恨之入骨的伊万一心想收拾身心疲惫的维克,而后者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伊万明白,自己是芬兰人,而非德国人。让两个男人最感费解的却是这个萨阿米女人。她独自一人居住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小村子里,用最古老的方式诠释着她对生、死和爱的理解。渐渐地他们明白过来:爱和理解与战争一样,是不需要过多言语的。

《星》因其节奏快、充满悬念、情节扣人心弦而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但也有人批评导演套用好莱坞动作片的模式,人物有些公式化,远离了原作的思想和意境。从这个角度来看,着重于揭示人物心理的《布谷鸟》更接近苏俄电影的人文传统。影片以二战结束为历史背景,通过不同民族的两男一女的三角恋故事,力图在战争的无情和人本有情的剧烈冲突中去探索人类的共同价值,呼唤着跨越语言文化障碍的相互理解和人性的回归。

卫国战争是俄罗斯人民一个永无终结的话题,但对年轻一代的导演来讲已是相当遥远的历史了。他们更乐于从贴近当代的战争题材中寻找灵感,如:年轻导演巴拉巴诺夫今年推出的《战争》讲述的是两名孤胆英雄深入车臣,解救一名被车臣武装分子劫为人质的外国人的故事。影片因以现实主义手法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而引起轰动,观众趋之若鹜,放映时场场爆满。而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的处女作《第九连》则选择了让俄罗斯人至今感到心痛的阿富汗战争。《第九连》的故事发生在1988-1989年之交,距苏联从阿富汗全面撤军只剩下几个月的时候,7名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经过了一个毫不留情的魔鬼准尉几个月的“地狱式”训练之后,奔赴阿富汗战场。影片展现了年轻战士们冲锋陷阵、视死如归的英勇精神,也揭露了阿富汗战争的残酷和“无用”。影片结尾告诉人们:俄罗斯小伙子们的鲜血白流了。为一个“无用”的战争值得这样去送死吗?这是观众离开电影院时不禁要默默思考的问题。

《第九连》引起了广泛的反响,该片摘取了第14届俄罗斯全国电影“金羊” 奖的桂冠。就连平时拒绝为影片“做广告”的普京总统看过《第九连》后也公开承认:“我非常欣喜地看到,俄罗斯电影正在复兴。祝贺我们的电影人,他们在现有的经济条件下,凭借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祝贺他们。”

俄罗斯动作片的新探索导致了《守夜人》《守日人》这样新兴题材的诞生。这两部影片被称作“幻想动作片”,形式上受到好莱坞影片的影响,但与美国式的摩天大楼不同,观众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他们熟悉的莫斯科的房屋和街道。熟悉的日常现实与神秘的非现

守夜人电影 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实之间的碰撞创造出了一种奇特的效果,引领着观众进入一个个不可思议的情节中。(www.61k.com)但事实上街道上的堵车、糟糕的公共设施,还有庸俗的聊天这些莫斯科的日常生活都只是个幌子,在这之后隐藏着的是黑暗势力和光明势力永久的斗争。人徘徊在善与恶、毁灭与创造之间,时刻忍受着内心斗争的折磨。这种在俄罗斯文学和整个俄罗斯艺术中有着悠久传统的哲学式潜台词使影片显得更有深度,使其远远超出了动作片的范畴。

俄罗斯人习惯于对人类存在的哲学意义和历史的发展做深刻的思考,这一点在一系列影视剧中都有体现。首先要提到的是А.索库洛夫的影片《俄罗斯方舟》,《莫洛赫》《牛犊》和《太阳》。此外,《我珍贵的姑娘》《阿尔巴特街的孩子们》等电视剧都属此类。

俄罗斯19、20世纪的经典文学作品依旧是影视剧题材的重要源泉。俄罗斯的观众了解并热爱自己的文学。当他们看到海报上出现《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格医生》《大师与玛格丽特》这些熟悉的字眼时,决不会无动于衷。2003年,著名导演В.鲍尔特科将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白痴》搬上了荧屏。该片获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一致赞誉。而公众对他执导的另一部电视剧《大师与玛格丽特》的态度则褒贬不一。该片上映时虽然是万人空巷,但有人认为,这是布尔嘉科夫和他的小说的魔力。但鲍尔特科显然没有足够的拍摄资金来展现布尔嘉科夫笔下描写的栩栩如生的魔鬼世界。

本文标题:俄罗斯辉煌组合-俄罗斯电影人再铸辉煌(上)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958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