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挥毫泼墨-七绝挥毫泼墨

发布时间:2017-11-15 所属栏目:座右铭阅读答案

一 : 七绝挥毫泼墨

红裙水袖沐春光,

素手扶毫作赋章,

泼墨吟诗书美景,

才高柳絮世无双。

平起入韵,中华新韵

二 : 泼墨挥毫什么时候最好

很多家长都不知道孩子应该几岁开始学书法,其实并非越小越合适。书法不同于美术,由于兼具了艺术性和实用性,受制于汉字的结构,不仅要认识字,还要了解该字的结构,理解其艺术含义。这些对学龄前儿童来说都是颇有难度的。因此,这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为日后真正进入书法学习做好预备。

5~6岁学龄前的孩子,学书法最好和家长一起,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重点是初步了解工具材料的特性和学习正确的执笔方法,例如认识文房四宝,知道不同纸张的化水性等。柔软的毛笔和渗化的纸墨很难掌握,家长要鼓励孩子大胆尝试,怎样理顺笔毛,怎样控制含墨量都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下笔前一定要学好正确的执笔方法,笔要拿得既稳又活,行笔要稳而慢,最好用站姿写简单的线条,可以设计一些横平竖直、转折、粗细渐变的线条游戏,增加孩子的兴趣。站姿可以保持眼和纸的距离,保持手有较大的活动范围,孩子容易掌握。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书法,可以增强动手能力,养成注意力集中和有条不紊的学习习惯。家长要多鼓励,并一同参与,要孩子喜欢书法,家长要先喜欢,才能使孩子受到良好学习气氛的熏陶。

7~10岁的孩子是学习书法的最好时机,有了先前的准备,已能操纵笔墨,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临摹古代经典碑帖了。范本的选择要以由简到繁为原则。临摹先从笔画开始,起笔收笔和提按、转折是关键。笔画熟练后,就可以临简单的字,注意笔画长短、间距大小对字形的影响,临摹要尽量肖似范字,逐步增强模仿能力。家长要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给孩子练习,使之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习惯。还要多带孩子参观书法展览,多读历代经典碑帖和文艺书籍,扩宽孩子的艺术视野。这个年龄段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高速期,接受能力特别强,书法练习可以增强孩子手眼配合的能力,培养细致的观察力,提高自控能力,克服“坐不住”的毛病,对各科学习大有裨益。

一些家长对书法艺术了解不够,送孩子学书法的目的不明确,容易陷入误区。最常见的是把书法看成一种技能,希望孩子的字写得如自己期望的那么“靓”。如果一段时间后没有得偿所愿,就认为孩子不是这块料,不学了。其实书法是和画画、唱歌、音乐、舞蹈一样的艺术门类,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娱乐或爱好,学习的目的是娱乐身心、陶冶情操,因此,书法的学习成效实际上是因人而异,没有绝对统一的标准。书法学习的过程较长,通过学习,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坚持下去,就是最大的成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看,懂得了书写技法,还要有创造性、有个性、有感情才会有艺术性。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阶段,没有直接可比性。重要的是要多鼓励孩子,增强他的信心,营造适宜书法学习的文化环境,只要保持浓厚的兴趣,孩子就会越学越好。

三 : 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

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

“泼墨挥毫”于右任

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后,在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饱含深情地朗诵于右任的诗《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家乡,家乡不可见兮,不能相望。山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这是于右任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泼墨挥毫、倾注一生深情而写下的哀歌。

于右任,1879年5月8日生于陕西省三原泾阳,17岁考中秀才,25岁中举人。因结识革命党人,办学办报,开展反清活动,时有“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之美誉。

他年少激进,虽应试中举,却始终痛恨民族沦败,朝廷无能,立志反清救国。他倾崇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壮举,击掌赞叹“柳下爱祖国,仲连耻帝秦;子房抱国难,椎秦气无伦”;他悲愤戊戌变法的失败、“六君子”的喋血,效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披头散发,脱衣光膀,右手握刀,请友人拍照留念,印于他的《半哭半笑楼诗草》扉页,并自题对联: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被人揭发后,于右任被革举人衔,遭通缉“无论行抵何处,拿获立即正法”。

1906年4月为开辟反清舆论阵地,筹办《神州日报》,于右任怀着“一水茫茫判天壤,神州再造待何年”的惆怅困惑,远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重寻救国之道。8月在日本追随孙中山时加入中国同盟会,成为国民党元老。

1912年他就任南京国民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1918年返陕西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实力派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行激烈斗争。1922年回到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校长。聘李大钊为讲座教授,并聘邓中夏、瞿秋白、肖楚女任教,使该校成为培养革命青年之有名大学。1925年5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制造“五卅”惨案后,强占上海大学。【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6月6日回到上海,于右任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

他一生清廉自持。不过生日,不办寿宴、也谢绝宾客拜寿;过世时,打开他的保险库,里面全都是向人借钱的借据。

他精于笔法而以稚拙简漫出之。尤于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用功甚勤,造诣甚深,于宽博潇洒中别具神韵,世人称为“于草”,笔走龙蛇,大气磅礴,雄健雅致兼而有之。时人莫不以能得到其墨宝为荣。

他一生嗜爱碑铭金石,竭力保护,即使戎马倥偬也不例外。二三十年代收藏古代碑志耗资16万多银元,有时为了不让古董商将碑志卖给外国人,宁可多掏钱,也要买下。当1937年西安碑林大修告竣后,即将收藏的碑志全部捐给碑林博物馆,共计318种,384方。其收藏并捐献的墓志中,很多是国家一级文物,堪称无价之宝。

他常藉书法艺术而抒发其“为生民立命”之情,写过多幅“为万世开太平”的条幅送给求字之人。1964年,一次蒋经国来看望于右任。经过一番思考,他给蒋经国书写了一副条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此联阐明“利”、“名”二字内涵,并晓以“天下”、“万世”之理,表达了以民族利益、国家前途为重的思想和感情。

于右任饱经沧桑沉浮,一生淡泊,荣辱自安。他客厅墙上高悬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横批:如意。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路途注定是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就是用心感恩,庆幸、珍惜人生中那些如意的十之一二,最终以那份豁达与坚韧去化解并超越苦难。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其室内常悬一联用以自箴:修竹气同贤者静;春山情若故人长。竹直而多节,为历代文人雅士颂赞。其枝枝傲雪、节节干霄、不为俗屈。于右任洒脱的气度和高洁的情怀蕴藏此联。

1949年于老被胁迫至台湾,从此再也没能回来大陆。1964年 11月10日,于右任怀着深深的遗憾与世长辞。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B D(5分)

A.于右任早年结识革命党人,开展反清活动卓有成效,由于书法技艺高超,产生广泛影响,被人誉为“先生一支笔,胜过十万毛瑟枪”。

B.于右任思想激进,痛恨民族沦败,立志反清救国,既仰慕志士仁人的作为,又有誓死抗争的表现,以至于被革去举人衔,遭到满清政府的通缉。

C.于右任酷爱碑铭金石,竭力保护,二三十年代倾其所有搜求字帖古碑,后又将自己的全部收藏捐献给博物馆,足见其爱国情深。

D.于右任既有书生文人的意气,以文章反抗旧势力,又有军人的勇武,曾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实力派人物陈树藩、刘镇华进行激烈斗争。

E.本文通过于右任不同时期的活动,以次描写了他对满清、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表现了一个爱国志士大无畏的革命豪情。

(2)文章先从温总理朗诵于右任的诗写起,有什么作用?(6分)

答:①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严谨。(3分)②内容上:表现了于右任先生炽热的赤子情怀,浓厚的家国之情,为后文的描写做了铺垫。(3分)

(3)于右任家里悬挂的对联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①表现了豁达坚韧、淡泊自安的人生态度。不思人生八九不如意事,感恩人生一二如意事,超越苦难。【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3分) ②表现了洒脱的气度和高洁的情怀。修竹傲雪多节,不为俗屈。(3分)

(4)于右任的“泼墨挥毫”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①政治上:1.反清。结识革命党人,筹办《神州日报》,加入同盟会,成为国民党元老;2.反抗军阀。任靖国军总司令,与北洋军阀进行斗争;3.抗日。在《民族日报》发表文章,痛斥日帝暴行。

②教育上:创办上海大学,使该校成为培养革命青年的学校。

③书法上:创“于草”;保护古代碑铭金石。

④做人上:清廉自持,严于律己;借书法艺术抒发“为生民立命”之情。

于右任“泼墨挥毫”阅读答案

本文标题:挥毫泼墨-七绝挥毫泼墨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897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