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麻沸散
麻沸散 方剂来源 唐。《华佗神医秘传》。 组成与用法 羊踯躅9克 茉莉花根3克 当归30克 菖蒲1 克 水煎服。 功效与主治 功能麻醉。用于外科手术前。 现代临床 可用于某些外科手术。 应用要点 主要作为外科手术麻醉用。方用羊踯躅、茉莉花根麻醉止痛,合以当归活血行瘀,为其配伍特点。 本方毒性较大,药性甚峻,必须在严密观察下服用,切不可轻忽。 华佗麻沸散(喂中药大辞典》),由曼陀罗花、川乌、川芎、当归等组成,功效、主治与本方同。麻药方(<种福堂公选良方}),由蟾酥、川乌、草乌、白芷、生半夏、天南星、肉桂、乳香、没药、胡椒、丁香、麝香、花蕊石、风茄子组成,外敷,用于外科手术麻醉。麻药(《证治准绳》),由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川椒组成;外敷,用于局部麻醉止痛。麻药(《喉症全生紫珠集},由川乌、草乌、何首乌、烧盐、半夏、全蝎、白芷、天南星、细辛、川椒组成,吹入咽喉.用于咽喉手术麻醉。睡圣散(<扁鹊心书》), 由曼陀罗花、火麻花组成;主治病人不耐灸痛
二 : 麻沸散:麻沸散-简介,麻沸散-记载
传说中的中医麻醉剂,实际并不存在。中医中有"麻沸汤"的概念,但与麻醉剂无关。另一说麻沸散可能是麻黄散之误。但无论如何,世上也不可能存在像传说中麻沸散一样仅口服达到全麻状态,无需气管插管等护理措施,而且安全有效的麻醉剂。 麻沸散传说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麻沸散_麻沸散 -简介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万桃花、醉心花、狗核桃)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天南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1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麻沸散_麻沸散 -记载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说明麻醉作用还很强。由此可知华佗当时对于脑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学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1个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使用“毒酒”麻醉,给2个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对换手术。只可惜“毒酒”由什么成分组成没有文字记载,否则我国麻醉剂的发—现还要早得多哩!
麻沸散_麻沸散 -传说
华佗是东汉末年三位杰出的医学家之一。华佗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青囊经》就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可惜,这部珍贵的药书,现已失传了!据说:
有一次,华佗给曹操治头风,经过扎针服药,病治好了。曹操很高兴,想留医道高明的华佗给他当私人侍医。华佗不愿当终日住在深宫大院里的侍医,于是拒绝了曹操。不答应,就不让走。一而再,再而三,一下子住了2个多月。一天,他见了曹操,谎称夫人久病在床,没人照顾,愿等夫人病好后,再来侍奉丞相。曹操信以为真,就派人送他回家。派去的人回来后对曹操说:华佗夫人生病是假,不愿意当侍医是真。曹操听了很生气。
过了不久,曹操的头风又犯了。没办法,只好派人又把华佗请来。华佗看了曹操的病情,沉思了一下,然后对曹操说:“丞相的病要想彻底根除,必须先饮‘麻沸散’,再剖开头盖骨,取出大脑里边的风涎,才能彻底治好。不然,以后还会再犯的。”
曹操犹豫不决,再加上小人暗中说了华佗坏话,曹操便怀疑华佗居心不良,也就不敢叫华佗及时给他治疗了。华佗见状当众把曹操奚落了一顿。曹操一怒之下,把华佗关进了监狱。
华佗被关进监狱以后生了病,自觉没有出狱的指望了,就下定决心,要把一生为人治病的经验总结出来,流传后世,广济众人。华佗整整写了一年零3个月,才把书写成了。书写成后,他的病也越发沉重了。
有一天,狱卒张明三来看他,华佗眼含着热泪,从枕头下拿出那部刚写好的医书对张明三说:“你对我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这有我写的一部医书,名叫《青囊经》。它是我一生从医的经验积累,留给你学了济世救人吧!”狱卒张明三听了激动地流下泪,叩拜了师父,收下了药书。张明三收藏了药书,害怕曹操知道了怪罪,就连夜把书送到家里,交给老婆细心收藏起来。
狱卒张明三回家送书还没回来,华佗就死了!曹操得到消息,非常惋惜,传令厚葬了他。
华佗死后,狱卒张明三很难过!发誓要刻苦学习,为民治病,以慰师父在天之灵。不久,张明三就辞职还家了。当他背着行李,念着药歌,高兴地走进家门时,抬头一看,大吃一惊!只见老婆正在焚烧那部《青囊经》嘞!张明三不顾一切,跑上去抢救,可惜晚了,烧得仅剩半本。张明三气坏了,手指着老婆的鼻子质问说:“你为什么烧我的药书?”
他老婆含着泪说:“我是为了想叫你多活几天。你没看见吗?华佗师父不就是因为这些本事,才被监禁致死的吗?”
张明三悲愤地对老婆说:“1个人来到世上,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为百姓做点好事,活一百岁又有什么用?”他老婆听了很受感动。可是,书已经烧了,后悔也来不及了。
由于张明三刻苦钻研那半部《青囊经》,后来也成了一位有名的医生。据说,骟鸡骟狗的办法,还是从那半部《囊经》中传下来的呢!
麻沸散_麻沸散 -资料
《华佗神方》,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欲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茉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0.9克,水煎服一碗。
麻沸散_麻沸散 -出现
现在做外科手术,一般在手术前要将病人麻醉,大手术需全身麻醉,小手术也要局部麻醉。没有麻醉药,病人做手术要承受多大的痛苦,简直没法想象。
麻醉药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战国时期,扁鹊就曾制造出1种“毒酒”,当然它不是“鸩顶红”,一饮就毙命,而是1种麻醉药。传说中,扁鹊曾用麻醉药将鲁国的公扈、赵国的齐婴两人的心换了。
扁鹊发明的麻醉药到底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有记载且比较可信的麻醉药是东汉名医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为了减轻病人在做手术时的痛苦,身为名医的华佗走遍安徽、山东、河南、江苏等地,采用各种药材,终于研制出1种麻醉药剂——麻沸散。在手术之前,华佗先命病人用酒服下麻沸散,等其无知觉后,才做手术。相传有一次华佗外出治病途中,遇到一位病人肚子痛得厉害。经诊断,华佗断定他的脾烂了,需要将其摘除。于是,他取出麻沸散,拌酒让病人服下。病人进入梦乡后,华佗随即剖开他的肚子,切除了病脾。将血止住,缝合好伤口,涂上生肌收口的药膏后,仅过1个月,这个病人便痊愈了。【《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三国时,华佗还为武圣关羽刮骨疗伤。当时,他建议关公用麻沸散,遭到拒绝。结果关公谈笑自若地边下棋边接受了这一手术。这一直为后人乐道。
麻沸散_麻沸散 -失传
“麻沸散”主要原料蔓陀罗花
后来曹操得了头痛病,招华佗来医病。华佗建议曹操利用麻沸散进行开颅手术,可惜曹操疑心太重,误认为他要谋害自己,将他处死。在临刑前,华佗将麻沸散的配方交给一狱卒,可恨的是狱卒的妻子怕连累自己,将配方烧毁。麻沸散就此失传。
麻沸散是外科手术史上一项划时代的贡献,它对后代有很大的影响。由于麻沸散配方自华佗死后就失传了,直至宋代,我国麻醉技术才有所发展。不久就出现了局部麻醉、正骨用专科麻醉等麻醉方法。而欧洲直到19世纪中叶才使用麻醉药为病人做手术。这之前,他们在做手术时,为减轻病人的痛苦,多采用放血疗法。这种方法是很危害的,血放多了,病人会立即死亡,而血放少了病人一样会很痛苦。
麻沸散_麻沸散 -成分
华佗对麻醉药的贡献得到了国际医学界的承认,有不少专家根据文献特对麻沸散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大致如下: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
由于华佗的书籍早已失传,这是不是华佗的原始配方,没人得知。
麻沸散_麻沸散 -现代麻醉药
第1种麻醉药笑气
180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发现动物在氧化亚氮中会失去知觉,但可以恢复。他用一只猫做实验,将它放入盛气化亚氮的容器里,几分钟后,猫几乎完全失去知觉。将猫取出,几分钟后,猫开始活动,半小时后恢复正常。通过一系列实验,他还得出使用吸入性麻醉药要与氧混合的结论,从而为实验提供了依据。
1844年12月10日,美国29岁的牙科医生韦尔斯首次将笑气用于拔牙,宣告无痛拔牙的时代来临。
第二种麻醉药:乙醚
1841年,美国医生朗用乙醚替代笑气,发现其效果与笑气相仿。1842年,他首次主病人手术前吸入乙醚,使其失去知觉,为病人切除了1个瘤子。
随后,美国医生摩尔根也发现了乙醚的麻醉作用,并率先发表他的发现。乙醚很快替代笑气成为外科麻醉药的首选,“无痛外科手术”得以实现。
第3种麻醉药:氯仿
1847年,英国医生辛普森发现氯仿的麻醉效果比乙醚强得多,而且没有乙醚的爆炸性和刺激性,大力提出介用氯仿代替乙醚用于外科麻醉。但在实验中,人们发现氯仿的毒性远大于乙醚,量重时,易导致病人死亡。这限制了它的普及。
第4种麻醉药:
190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植物实验室的克拉克和奈特发现乙烯的麻醉作用。
第5种麻醉药:甲氧氟烷
20世纪60年代,甲氧氟烷被发现具有很好的麻醉作用和镇痛作用。以后,人们将它发展成为临床应用的1种吸入性麻醉剂。
三 : 华佗与麻沸散
[湘教版第五册课文]
18 华佗与麻沸散
华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医学家。他医术高明,被人们誉为“神医”。
华佗常常要给病人做手术。那时候,没有麻醉药、麻醉针,手术时,病人往往疼得拳打脚踢,华佗只好把病人的手脚捆起来。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华佗十分心疼,可又找不到好的办法。
一天,几个人抬着一个受伤的汉子来求医。华佗一检查,发现病人的脚摔断了,人也昏迷过去。
病人伤势严重,华佗立即给他动手术。起初,华佗怕病人乱动,就叫助手抓住病人的四肢。没想到,病人毫无挣扎的意思。结果,这次手术进行得十分顺利。
华佗做过不少手术,这种现象还是第一次碰到。这是怎么回事呢?
忽然,病人身上那股浓烈的酒味儿使他恍然大悟:人醉了会失去知觉,动手术时也就没有感觉,当然不知道疼啦!真是太妙了!如果能制成这样一种药,手术前让病人吃下去,他就会失去知觉,这时再动手术,不就可以减轻痛苦了吗?
想到这儿,华佗高兴极了,恨不得立刻配出这种药来。后来,他搜集了许多种草药,配成各种药方,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中药麻醉剂——麻沸散。从此,手术室里再也听不到呼天叫地的哭喊声了。
华佗发明麻醉药比西方早1600多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大奇迹。
四 : 麻沸散及其传说
麻沸散
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剂。
麻沸散是华佗创制的用于外科手术的麻醉药。《后汉书·华佗传》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kū,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华佗所创麻沸散的处方后来失传。传说系由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风茄花)1斤、生草乌、香白芷、当归、川芎各4钱,南天星1钱,共6味药组成;另一说由羊踯躅3钱、茉莉花根1钱、当归3两、菖蒲3分组成。据后人考证,这些都不是华佗的原始处方。
1979年中外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华佗神方》,由唐代孙思邈编集,里面就有人们所渴望而急砍一观为快的“麻沸散”配方。它的组成是:羊踯躅9克、荣莉花根3克、当归30克、菖蒲O.9克,水煎服一碗。
书中还记载着此方专治腹中病结或患圆形或长形肿块,各药不效,必须割破小腹取出,或脑内有病,必须劈开头脑,取出病邪之物则头风自去。服此能令人麻醉,不知人事,任人劈破不知痛痒,说明麻醉作用还很强。由此可知华佗当时对于脑外科和普外科及麻醉学方面已达到相当水平。如果再向前推算,曾有一个故事记载了战国时期神医扁鹊使用“毒酒”麻醉,给两个心脏病患者做了心脏对换手术。只可惜“毒酒”由什么成分组成没有文字记载,否则我国麻醉剂的发—现还要早得多哩!
传说华佗曾经试图利用麻沸散给关羽刮骨疗毒,遭到了关羽的拒绝,结果他在没有接受麻醉的情况下进行了手术。后来华佗建议曹操进行开卢手术,也利用麻沸散,曹操不相信华佗,将他处死。麻沸散的配方被狱卒的妻子烧掉。
麻沸散
最早发明麻醉药的,是我国东汉时期的名医华佗。当时的药名叫麻沸散。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争雄,军队和老百姓受伤有病的很多。华佗是有名的医生,伤病人员都请他治疗。那时没有麻醉药,每当进行破腹、截肢手术时,病伤员忍受不了手术的痛苦,有的晕厥了,有的痉挛了,呼爹喊娘的惨状使人目不忍睹!
华佗为了减轻伤病员的痛苦,想了许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总是收不到预期的效果。但他不灰心,继续摸索。
有一次,华佗为一个患烂肠痧的病人破腹开刀。由于病情严重,前后忙了好几天,才把手术做好。手术做好后,华佗累得筋疲力尽。为了解除疲劳,他叫夫人打了一斤酒,炒了两个菜,自斟自饮地喝了起来。谁知华佗因劳累过度又加上空腹多饮了几杯,一下子喝得个酩酊大醉,弄得人事不知。他夫人可吓坏了!就用扎银针的办法进行抢救。人中穴、百会穴、足三里都扎了。可是华佗总是没有什么反映,好象失去了知觉似的。他夫人急坏了!随手摸摸脉搏、按按心窝,跳动得还都正常。这时才明白华佗是喝醉了。
过了两个时辰,华佗醒了过来。他夫人就把刚才他醉后给他扎针的经过讲了一遍。华佗听了甚为惊奇:为什么给我扎针我不知道呢?难道说,喝醉酒能使人麻醉失去知觉吗?
第二天,华佗就对他夫人说:“今天我再喝醉酒试验一下,你再给我扎针,看看我有没有感觉?”试验结果,先扎针还是没有知觉,后来肌肉打哆嗦,最后才知道有点痛了,就这样,反复地试验了多次,得了结论,酒也有麻醉人的作用,后来动手术时,华佗就叫人先喝酒来减轻痛苦。可是有的手术时间长,刀口大,流血多,光用酒来麻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有一次,华佗到乡下行医,碰到一个患奇怪病症的人:病者瞪着眼,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手攥拳,睡在地上不动弹。华佗上前看看神态,按按脉搏,摸摸额头体温,一切正常。又问问病者过去有过什么疾病,病人家里的人说:“他身体非常健壮,什么疾病都没有。就是今天他误吃了几朵臭麻子花(又名洋金花),才得了这种病的。”
华佗听了病家人介绍,忙说道:“快找些臭麻子花拿来我看。”
病者家人就连忙把一棵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送到华佗面前。华佗接过臭麻子花闻了闻,看了看,又摘了朵花放在嘴里尝了尝。顿时觉得头晕目眩,满嘴发麻:“啊,好大的毒性呀!”
华佗摸清了得病的原因,就对症下药,用清凉解毒的办法把病者救了过来。华佗临走时,什么也没要,就要了一捆连花带果的臭麻子花背着走了。
华佗把臭麻子花背到家,高兴地对夫人说:“这回我找到了能麻醉人的药物了。”
他夫人一看,说:“嘿,我说你得了什么宝贝呢!原来是臭麻子花,有什么稀罕,这东西我娘家庄前屋后到处都是。”
华佗说:“哪好呀,你赶快到你娘家去尽快地再多收一些臭麻子花来,留我配制麻醉药用。”
就从那天起,华佗又开始对臭麻子花进行试验,他先尝叶,后尝花,然后再把果根嚼。试验结果,要数果的效力最好。华佗又到处走访了好多医生,收集了一些有麻醉性的药物,经过多次不同配方炮制,终于把麻醉药试制成功了。他又发现,把麻醉药和热酒配制,麻醉效果更好。因此,华佗就给它起个名字叫“麻沸散”。
华佗制成麻沸散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各地,“有了麻沸散,治病如神仙”。这话可一点也不假。华佗自从制成麻沸散以后,不论是开刀,还是破腹,他先让病人喝麻沸散,失去知觉后,再开刀动手术。这样,病人就减少了痛苦。手术后,在刀口上敷些金疮膏,病人的伤口就愈合得快多了。只可惜的是华佗的麻沸散自他死后就失传了。
麻沸散
提起华佗,人们并不陌生,都知道他是一位能治百病的医生。在我国著名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专门描写华佗为蜀国名将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其实,华佗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此,他在医学上的创见,领先于西方1000多年。
华佗生于我国东汉末年,距今有1700多年。他是沛国谯郡(现在安徽省毫县)人。他热爱医学,从小就钻研医术。他立志要做一名为人排忧解难的医生,曾经有人推荐他到官府做官,被他婉言拒绝了。他背起药箱,云游四方,为百姓们治病。由于他医术高明,很快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知名人物。
有一次在行路途中,华佗见一群人围在路旁。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名车夫倒在地上。只见那车夫面色蜡黄,两脚蜷曲,双手捂肚,不住地发出难以忍受的痛苦声音。华佗见状,立即放下药箱,蹲在地上为病人检查。过了一会儿,华佗转身对围观的人们说:“他这是患了肠痈(阑尾炎),如果早些治疗,针灸就可以了。”“难道他现在无望了?”周围的人急切地问。华佗笑着摇了摇头说:“别急,别急,这点小病算不了什么。不过,我需要将他的肠子取出来治疗。”听说剖腹取肠,有的人吓得伸了伸舌头,还有的人情不自禁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他们想像不出剖腹将有多么疼痛。华佗自若地取出一包药末,叫人取些酒来,给病人冲服下。不一会,病人安静下来,又过了一会,病人竟酣然大睡进人了梦乡。华佗让人把车夫抬到附近的一个房子里,用手术刀,将车夫的肚皮划开,取出病人的肠子,切掉溃烂的那一段,缝合以后,敷上生肌的药膏。这一切工作完成以后,病人睡醒过来,睁开双眼,惊奇地发现自己的肚子不再疼了。当他得知刚才发生的一切时,感激地拉着华佗的手连声说道:“您救了我的命,我真不知如何感谢您才好。您真是一位神仙呀!”旁人问华伦在手术前给病人吃了什么,使他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感觉。华佗笑着从箱里拿出一些粉末,说:“就是它,叫做‘麻沸散’。吃了它,任凭你做什么手术也不会感觉疼痛。”有个小伙子大声问道:“是哪位神仙下凡送给您的?”华佗微笑着指指众人,又指指自己,说:“说到神仙,那可多呢,我就是根据乡亲们的提示,自己加以总结以后配制而成的。”
几天以后,车夫的病完全好了,又和其他的人一样出现在大路上。华佗医术高明的消息不胫而走,“麻沸散”的神效功能也随着华佗的名字传遍了千家万户。
麻沸散是华佗制造的一种很有效的麻醉药,这种药如果和酒一起服用,则效力更大,能起到全身麻醉的效果。而医学上现代采用的麻醉药剂,仅仅有100多年的历史。很早以前,欧洲人作手术,用的是放血的方法使病人休克,然后再进行手术。用这种方法,非常危险,血放多了,病人就永远醒不过来。即使不发生危险,病人也因手术前大量失血,造成身体极度虚弱,对于恢复健康是很困难的。1842年,法国人黑克曼开始用二氧化碳作麻药,但这只能用在动物身上,而不能用于人。过了两年,美国人柯尔顿用一氧化二氮做麻药,效果也不太好。直到1848年美国人莫尔顿才开始用乙醚做麻药,今天西医还用这种药物。我国神医华佗使用麻沸散为病人做手术,至少比西方早1600年左右。但可惜此方失传,幸有史书记载了这一奇迹。我国历史文献《后汉书》中记载:“若疾病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即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可见,麻沸散的发明及其使用,不能不说是世界医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华佗麻沸散说起
《三国演义》第78回《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写到曹操患了头风病,头脑痛不可忍,急传圣旨遍寻良医治疗,然而终不见效,众官皆忧。华歆向曹操推荐了华佗,说“华佗医术之妙,世所罕有。但有患者,或用药,或用针,或用灸,随手而愈。若患五脏六腑之疾,药不能效者,以麻肺汤饮之,令病者如醉死,却用尖刀剖开其腹,以药汤洗其脏腑,病人略无疼痛。洗毕,然后以药线缝口,用药敷之。或一月或二十日,即平复矣”。于是,曹操派人星夜请华佗来诊治,酿出了“神医身死”的悲剧,曹操因无医救治,也因头风而死,这是后话。
《三国演义》中的麻肺汤或麻肺散,即医学书上的“麻沸散”。麻沸散并非罗贯中的杜撰,它源于《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上面写道:“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麻沸散是华佗发明的。华佗的这个发明决非偶然,因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在战争时代,必然有许多战伤。由于缺乏麻醉药,外伤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十分痛苦。华佗为了解除人民的疾苦,刻心钻研医学古籍,并勇于实践。他根据《神农本草经》中关于乌头、莨菪子、麻蕡、羊踯躅等功效的记载,又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创造了麻沸散。这是几种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组成的一个复方,经过多次试验,确有良好的麻醉作用。华佗又从多喝酒能使人醉而不省人事中得到启发,将麻沸散和酒在外科手术前一起吞服,加强了麻醉效果。这一方法在外科手术中广泛使用。据记载,华佗曾用酒服麻沸散做过肿瘤切除、胃肠吻合等手术。
非常可惜,史书上并没有记载麻沸散的配方,以致它的药物组成,至今还是一个谜。不过据现代研究,麻沸散的主药是莨菪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莨菪子“多食使人狂走”。莨菪子是莨菪的种子,“狂走”是由于服了一定量莨菪子之后,发生了麻醉作用而出现神智错乱的现象。现在,人们已经弄明白了莨菪子中的主要成分是东莨菪碱和阿托品碱。东莨菪碱具有镇静、镇痛的作用。应用较大剂量后,可产生催眠作用。《神农本草经》还记载了“乌头”,说“其汁煎之,名‘射网’,杀禽兽。”可见乌头也具有麻醉药的作用。
宋代以后,文献中屡有记载的曼陀罗花(又称风茄花、洋金花),是中药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宋代窦材的《扁鹊心书》(公元1146年)简要记述了曼陀罗花的麻醉功效,说“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后来,李时珍亲自试服了曼陀罗花,进一步证实了它的麻醉性能。曼陀罗花之所以能产生麻醉作用,通过现代科学实验,明确了其有效成分是东莨菪碱。
临床麻醉学是外科发展的开路先锋。近三四十年来,临床麻醉学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并为外科手术深入到人体各个“禁区”创造了条件。如低温麻醉、控制性低血压、体外循环技术的开展,使许多复杂的心脏血管手术、颅脑手术得以顺利进行,使无数患者因手术治疗而重新获得健康。
现代临床麻醉学,与华佗的麻沸散比较,已发展得今非昔比了。它还将继续创新,并推动外科学的发展。(医圣网)
麻沸散缺席的四种可能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每每读至关云长饮酒弈棋,刮骨疗毒一回,莫不由衷钦佩关老爷的大丈夫气概。自然,华佗的医术,也成全了盖世英豪的完美形象。这也算是数百年来的定评,不大会有人去较真儿的,何况夏日炎炎,人人憋着把火,容易心烦,更不是适合较真的季节。近日闲来无事,浏览《三国志》一通,本为消夏,只因不经意间,对书中华佗医术的章节多扫描了几下,竟反季节地想较一下真了----华佗果真为关公刮骨疗毒过吗?
众所周知,麻沸散系华佗发明的一种麻醉药,因而使之成为世界麻醉手术的先行者。《后汉书·方术列传》介绍华佗的医术时说:“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既如此,回过头看看《三国演义》里对华佗做手术的描写,却让我们深感疑惑:关公是在完全清醒而非“醉无所觉”的状态下,一边与马良弈棋饮酒,一边伸臂让华佗刮骨的,并因此博得了神医一句“某为医一生,未尝见此。君侯真天神也!”的赞叹。
研读至此,我们无法不问:华佗于心何忍,竟至不用麻沸散,让关公身受生割活刮之苦?较真的疑窦自然浮出水面。于是沉吟再三,倒是推测出如下四种解读麻沸散缺席的可能原因。
其一,华佗救人心切,急于赶时间,一时疏忽,竟忘了往药囊里搁麻沸散。不过,这种解释未免太幼稚。华佗先生是何等样人物?搁在今日之世,他是有资格被人用宝马车接到家中诊病的国家级医学专家,决非草菅人命、流窜江湖骗钱为业的庸医,他可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况且小说里分明写着,华佗是“因闻关公乃天下英雄,今中毒箭,特来医治”的,本来就对病人怀着一份深深的敬意,又对心中偶像的病情了如指掌,哪有专程上门动刀刮骨的神医,竟会忘了带他自己发明的、情深意重、得心应手的麻醉药呢?这种可能实在说不通。
可能之二。我们不妨推测,罗贯中是故意让小说中的华佗不用麻沸散就动手术,硬是让关公身受这份活罪。这一招挺一箭双雕的:唯有麻沸散缺席,关云长显示英雄本色的平台才得以构建;唯有麻沸散缺席,作者旨在人为地打造一个“真天神”让人顶礼膜拜的目的才能达到。真可谓不着一滴麻药,尽得风流。诚然,这种推测说出来大有“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很容易受到罗大师后人的非议。且不管他,一吐为快,我是小人我怕谁。
关公中毒箭一事,《三国志·蜀书》确有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至于关羽求医一节,该书仅云:“医曰:‘矢镞有毒,毒如入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一个“医曰”,既不曾点明此医的真实身份,也没有任何蛛丝马迹暗示此人即为华佗。反过来说,倘若华佗确实替关公刮骨疗毒过,那么,这例手术因为和一位被神化的民间英雄相连而广为传诵,无疑是他短暂的一生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次医疗实践。按理说,像范晔、陈寿诸史家,是绝不会将它轻易放过,定然要留驻青史,彪炳后代的。惜乎,遍查《后汉书》、《三国志》,尽管其间记述华佗高超医术的实录颇多,却唯独没有替关公疗伤一事。正史如是,征之野史,也一无所获,未免让人对华佗刮骨疗毒的真实性生疑。据此,第三种可能就是:历史上的华佗从来不曾替关公刮骨疗毒过。罗贯中欲以神将配享神医,珠联璧合,使他笔下的关云长熠熠生辉,就把那位无名医生的事移植到了华佗身上。
如果第三种可能成立,那么最后一种可能,也是笔者最为得意、有据可依的一种猜测从此诞生。华佗此来,治疗方案早已成竹在胸,他诊视伤情后当场向关公将医疗方案交底:“当于静处立一标柱,上钉大环,请君侯将臂穿于环中,以绳系之,然后以被蒙其首,吾用尖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刮去骨上箭毒,用药敷之,以线缝其口,方可无事。”瞧瞧,医术高超的名医华佗,给人动手术,竟要借用柱子、铁环、麻绳固定手臂位置,还要用被子蒙住病人的头。何以如此大动干戈?原因不说自明:他的治疗方案,只是因袭的原始方法,他不知道世上还有更先进的麻醉手术方法,完全可以免去如此麻烦的手脚。于是,站在我们面前的《三国演义》里的华佗,是一个既拿不出麻沸散,也不知道用麻沸散的华佗。这个没有麻沸散的华佗的形象的隐含之意是什么?我们大可理直气壮地指证----他只是一个一直被人们误以为是华佗而实际上是另一个因循原始手术方式的外科医生,而非华佗本人。至此,我们倒是解开了疑团:替关公刮骨的,并非华佗,而是与华佗同时代的另一位医生,只是他的生平与麻沸散一样的缺席,故留下了悬疑。
罗贯中先生不曾料想,小说家言的戏说重复千遍,竟会忽悠成了一段史实。最具说服力的例证就是,华佗庙里至今还贴着一幅对联:“未劈曹颅千古恨,曾医关臂一军惊”,后人见了,无怪乎一心以为华佗就是操刀人了!
华佗和麻沸散
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国医学中已经有了麻醉药和醒药的实际应用了。《列子·汤问篇》中记述了扁鹊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术再用“神药”催醒的故事。
华佗和麻沸散
扁鹊,姓秦,名越人,尊称扁鹊,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鄚州(今河北任丘)人。青年时曾替贵族管理客馆,结拜了名医长桑君,得其真传,开始行医生涯。
据《列子·汤问篇》中记载,扁鹊曾经给两个患者喝“毒酒”后使之失去知觉3日,并对其施行剖胸手术,随后又给二人喝下“醒药”,二人苏醒后均愈。生活一如往常,这个手术发生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很可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胸部外科手术。扁鹊精湛的医术让人叹为观止,而在手术过程中扁鹊所用的“毒酒”应该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在外科手术中起麻醉作用的药物。但是,关于“毒酒”的具体成分,后人却不得而知。
华佗和麻沸散
继扁鹊发明的“毒酒”之后,我国东汉时期的另一位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后汉书》等中的描述明确的告诉我们,华佗曾经成功地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他为了完全摘除肿瘤,还曾做过肠胃部分切除吻合术。我们知道,这样的手术即使在今天,仍然算比较大的手术。而大的外科手术能否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和麻醉是否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华佗在1700多年前之所以能成功地进行这样高明的腹腔外科手术,和他已经掌握了麻醉术是分不开的。
麻沸散是什么药物组成的?至今还无定论。中、日两国学者都曾推测麻沸散的组成,但他们大多将后世证明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组合成方,并不能直接证明华佗时代麻沸散的组成。有一种观点值得重视。近人杨华亭《药物图考》(1935)认为麻沸散的“麻沸”,就是麻黄,即大麻的雌花,一名麻勃。杨氏认为麻沸、麻蕡、麻勃,字音相同或近似,都是一物。经过亲身体验,杨氏认为麻蕡确实具有麻醉作用。麻蕡是一味很古老的药物,最早出现在《神农本草经》。该书记载本品“多食令见鬼,狂走。”说明古人发现本品具有令人致幻、兴奋的作用。大麻现在属于毒品,古人记载它使人“见鬼”,可能就是毒品引起的幻觉。不过唐代的药学家们把麻蕡用花改为用果,所以大麻作为毒品始终未能在中国流传开来。但用麻蕡作为麻醉药在宋?窦材的《扁鹊心书》“睡圣散”中仍在运用,当时称之为“火麻花”。李时珍对窦材的麻药方最为重视。这说明麻蕡在古代确实曾经被作为麻醉剂使用。直到清初的张璐,还记载“麻勃治身中伏风,同优钵罗花为麻药,砭痈肿不知痛”。
可惜后来麻沸散的配方失传。根据中医师承授受的传统,一般最宝贵的东西大多在老师临终前交待给最信赖的学生,由于后来华佗意外入狱被害,生前没来得及传授麻沸散的配方。而相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由于麻沸散的特殊功能,能用来做手术救人,也能用作蒙汗药谋财害命,即使华佗传授了,弟子们也不会公之余众,写之于书,因此渐渐地也就湮没了。
注:本文得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郑金生老师的许多帮助,并引用了郑老师所著《药林外史》中的部分内容,在此特表感谢。
作者:撰文/张婷婷责编孙晓洁照片由《生命世界》杂志社提供文章来源:《生命世界》杂志社
麻沸散是一种什么药?
来源:世界百科全书
我国古代名医华佗曾创制麻沸散,并成功地用之於外科大手术中.《三国志》载:`若病结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之间,即平复矣.'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的腹部手术记录,实在足以引起我们自豪.试想,不必做脊椎穿刺,只要口服一些药便能达到全身麻醉,施行手术,多么舒适和方便.即使用现代医学的眼光看,这也是一种令人神往的麻醉方法.而中国在1800年前已经做到了.其关键就是有了麻沸散这种功效神奇的麻醉药!
那么麻沸散究竟是什么药呢?因为史料缺乏,详情不可确知,成了千古之谜.后世医家、史家对此多所议论,疑问很多.归结起来无非是:到底有无此药?如果有,那它的处方是怎样组成的?
后世有些人认为麻沸散可能属於子虚乌有一类.因为《三国志》不是医书,而当时的医家,尤其是与华佗同时的另一位名医张仲景的著作中也没有关於麻沸散的记载.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麻沸散确有其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麻醉药的国家.《列子·汤问》已载早在战国时代扁鹊就使用过麻醉药.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公认是远较《内经》为早的作品.里面已提到用刀割治内痔、外敷以药的手术.由此发展到数百年后的三国时代.华佗能达到那样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陈寿著《三国志》素称取材严谨,且时距华佗去世不过六七十年,所述华佗事迹应该是比较可信的.
说到麻沸散的组成,情况就比较复杂了.
先看与华佗同时医家的记载:张仲景的著作中不载麻沸散,只提到`麻沸汤'.这里`麻沸'二字,是`如乱麻而沸涌'的意思,所谓麻沸汤在当时是一种热汤的名称,和麻沸散似无关系.华佗的学生吴普,长於药物学,有书《吴普本草》,已失传.从后人引用该书的内容中,未见提到麻沸散.但在《吴普本草》中提到植物麻韇的麻醉作用,值得注意.吴普说:`麻蓝一名麻簧,一名青葛,味辛甘有毒.'查《中药大辞典》这个麻蕡的`蕡'有多种读法,其一是读作`费'和`沸'字音近.我们知道,中药的方剂常以方内的主药命名.例如麻黄汤以麻黄为主药,当归芍药散以当归、芍药为主药.如麻沸散也属这种情况,则虽无`麻沸'这种药,但是`麻沸'是否即`麻蕡'之误呢?因陈寿毕竟不是医生,当时医生们又常用`麻沸汤',他辨不清`麻沸'与`麻蕡'的区别,发生误记是可能的.
假如此说不诬,那只要弄清麻蕡是什么就行了.可是千百年来,对麻蕡的认识非常混乱,可能这也是导致麻沸散失传的原因之一.直到近代,才有学者杨亭华在所著《药物图考》中对它作了澄清和说明,他指出,麻蕡是大麻的雌花.`新采之时,嗅之久致脑眩晕而痛,因内含元素甚富,为刺激性之麻醉剂.'又说:`若服过大之分剂,则呼吸必缓,然卒无殒命者;此药常服致瘾.'现代植物学也已探明:麻蕡分泌的树脂含四氢大麻酚等麻醉物质.大麻的果实、小叶及细茎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见《中药大辞典》).现代西方社会的吸毒品大麻,即由上述东西制成.所以也许`麻沸散'应改称`麻蕡散'?这是一种推测.
此外还有两种说法.
一、宋时有人认为麻沸散可能由曼陀罗等组成.周密《癸辛杂识》说:`汉北回回地方有草名押不芦,以少许磨酒饮,即通身麻醉而死,加以刀斧亦不知……昔华佗能剖肠涤胃,岂不有此药耶!'这里的`押不芦'即曼陀罗.李攸《宋朝史实》载:`置曼陀罗花酒中,既昏醉……,尽擒杀之.'大约宋人用曼陀罗或其花置酒中充麻醉剂,是较普遍的.以后元代名医危亦林也常用曼陀罗花作麻醉药.
另一说,据近人著作《后汉书华佗传补注》记载:`麻沸散方:羊踯躅,当归,茉莉花根,石菖蒲.'书中未指明此方的出处.但一般认为此方来自清代赵学敏的《串雅内编》中间的`换皮麻药'.至於此方究竟是否符合麻沸散原方,就不得而知了.
70年代以来我国中药麻醉科研有所进展,主要是以曼陀罗花(即洋金花)为主药作手术前麻醉.已能应用於100多种临床手术.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麻醉不够深等,有待解决.另外还有设想用曼陀罗和川贝等研末,制成`卷烟',吸入气管,可缓解支气管痉挛,治疗哮喘.总之中药麻醉类药物应用的前景很广.
如果能彻底解开麻沸散之谜,吸取其精华,使这失传千百载的药物重新为人民造福,该多好啊!(萧雪)
麻沸散与蒙汗药——曼陀罗轶事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与曹军作战时,关羽中了乌头毒箭,伤势严重,后经华佗之手“刮骨疗毒”很快痊愈。人们在赞赏关羽英雄气概和华佗医术高明时,很难想到一种叫曼陀罗的植物。但据后人考证,华佗施外科手术时,所以患者不感到疼痛,主要仰仗他的秘方“麻沸散”,有了它的帮助,华佗可以为人施腹手术。今天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华陀“麻沸散”的主要成分就是曼陀罗。
无独有偶,在另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中,也有与曼陀罗有关的故事。书中智取生辰纲和孙二娘开店的成功之处在于蒙汗药的威力。今天看来,蒙汗药就是一种麻醉剂,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也是曼陀罗。在宋代人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就直接记述了广西盗匪如何将曼陀罗植株磨成末,置于客商的饮食中,使之醉闷,然后将其财物从容搬走的轶闻。更有甚者,在《宋人轶事汇编》中还收载了一条官方借曼陀罗大屠杀的事例,令人发指:“杜杞,字伟长,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之出,为设宴,饮以曼陀罗酒,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立大宋平蛮碑。”
曼陀罗是茄科曼陀罗属植物,分布极广,几乎世界上的温带和热带地区都有野生。在我国各地的山坡上、草丛中、道路旁,以至农舍的房前屋后,都不难见到它的踪迹。它那长长的喇叭形白色或淡紫色花朵和长满刺、大如鸡卵的果实,往往令人过目难忘。
曼陀罗不仅有很强的麻醉作用,而且几乎全身都有毒,适量服用还会令人产生幻觉、神经失控等状态,中毒较重时会出现抽搐、痉挛以至昏迷不醒。在美洲的土著居民中,自古就将曼陀罗用作致幻剂的麻醉药。在许多印第安部落中,都有服曼陀罗种子、根、茎和叶以求进入幻境的习俗。但他们也深各曼陀罗的厉害,因此严禁未成年男孩服用。
曼陀罗为什么有如此神奇的麻醉和致幻作用呢?原来也是生物碱在作怪。曼陀罗体内含有多种对神经、循环和呼吸系统有强烈作用的生物碱,如东莨菪碱、莨菪碱、曼陀罗碱、阿托品等等。它们进入人体后便干扰和破坏体内的正常神经传导作用和其他生理活动,产生各种中毒症状。因此,我们在用曼陀罗作麻醉药或定喘药时,一定要适时、适量、适症,并与其他药物合理配伍,千万不可滥用。
曼陀罗与东方麻醉剂
华佗以后的笔记小说中还有多个类似的外科手术的记载。宋元时期是中国麻醉药最为发达的时代。此时不仅发现了多种有效的麻醉药,而且有不少麻醉的实际例证。这一时期麻醉药最重要的进展是曼陀(一作佗)罗花的使用。
曼陀罗与东方麻醉剂
曼陀罗据说原产印度。曼陀罗花大而美,因此它作为观赏植物,经常出现在宋人的笔记中。但曼陀罗又有毒性,故文人在将各种植物拟人化时,戏称它为“恶客”。
曼陀罗被用作麻醉剂,首先不是医药家,而是政府官员用来在西南一带镇压少数民族起义。仅在北宋,就发生过两起用曼陀罗麻醉法捉拿对手的事件。南宋周去非在广西做官时,第一次详细描述曼陀罗花形态和作用:广西曼陀罗,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人草”也。盗贼采,干而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盗贼用来麻人,然后拿起人家的箱子就走。
曼陀罗与东方麻醉剂
在医药书中,北宋末的《圣济总录》在“红散子方”中用曼陀罗子,治疗“中箭头,摩创口上。”这是外用止痛法。到南宋时,医药书中使用曼陀罗就非常普遍了。其中以宋?窦材《扁鹊心书》的记载最有价值。该书的“睡圣散”中使用了山茄花(曼陀罗花)、火麻花(大麻花),治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醒后可以再服再灸,又可以治疗“风狂妄語”等,还能通过控制剂量以求麻醉适度。明代李时珍对曼陀罗花的功效还曾做过试验。李时珍采用的麻醉方,取自窦材“睡圣散”,并指出“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苦也。”清代医药学家张璐认为:曼陀罗花“麻药为之首推”,也就是头号首选药。
综上所述,曼陀罗花在宋代兴起,成为中药麻醉的新宠。从此以后的明清笔记小说、医药书中的蒙汗药、麻药,少有不用曼陀罗者。《水浒传》的作者把蒙汗药写进北宋发生的故事中,看来有他坚实的史料基础。
曼陀罗又名洋金花,属茄科。药用部分是花,白色,喇叭状。历代医书中有关于它的记载,如《本草纲目》中“八月采此花……阴干为末,热酒服三钱,少顷昏昏欲醉,割疮炙火,宜先服此则不觉痛也”都强调了它的麻醉作用。除做麻药外,曼陀罗花还能止咳平喘,治疗寒性咳喘,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在发作期可用曼陀罗花少许,搓碎混入烟丝卷成纸烟吸,能平息气急喘促症状,但每日用量不可超过三分(即0.9克),否则易引起中毒。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曼陀罗有上述作用是因其植株体内含有“东莨菪碱”的缘故,它是一种能够有效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解除支气管痉挛的抗胆碱药,医学工作者通过对其进行的药理试验,终于研究出中药麻醉术。以从曼陀罗花中提取的生物碱与其他药物组合可作为全身麻醉用药。在麻醉中,患者的呼吸与血压能够保持平稳,肝肾功能也无明显影响,而且操作简便,特别适用于手术麻醉,麻醉时间可根据情况维持3~10个小时,改变了人们以往“现代麻醉术只能依靠西药”的观念。所以,曼陀罗又被称为“东方麻醉剂”。1970年,中国医学家成功地采用中药洋金花等合成麻醉剂,使1000多年前的“麻沸散”重放光芒,博得了中外医学家的好评。
作者:撰文/张婷婷
麻醉剂到底是华佗发明的还是英国的戴维发明的
麻醉剂是中国古代外科成就之一。早在距今2000年之前,中国医学中已经有麻醉药和醒药的实际应用了。《列子.汤问篇》中记述了扁鹊用“毒酒”“迷死”病人施以手术再用“神药”催醒的故事。
东汉时期,即公元2世纪,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剂。他曾经成功地做过腹腔肿瘤切除术,肠、骨部分切除吻合术等。中药麻醉剂---“麻沸散”问世,对外科学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华佗发明和使用麻醉剂,比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笑气”等麻醉剂进行手术要早1600年左右。因此说,华佗不仅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麻醉剂的研制和使用者。可惜“麻沸散”后来失传了。
近代最早发明全身麻醉剂的人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化学家戴维。有一天,他牙疼得厉害,当他走进一间充有“一氧化二氮”气体房间时,牙齿忽然不感觉疼了。好奇心使戴维做了很多次试验,从而证明了一氧化二氮具有麻醉作用。因为戴闻到这种气体时感到很爽快,于是称它为“笑气”。由于戴维不懂医学,没有把这个发现公布于世。
1844年,美国化学家考尔顿在研究了笑气对人体的催眠作用后,带着笑气到各地演讲,作催眠示范表演。在一次表演中,引起了在场观看表演的一名牙科医生威尔士的重视,激发了他对笑气可能具有麻醉作用的设想。经几次试验后,1845年1月,威尔士在美国波士顿一家医院公开表演在麻醉下进行无痛拔牙手术。由于麻醉不足,表演失败。但是,了解他全部过程的青年助手威廉摩顿却仍对麻醉的可能性深信不疑。摩顿研究发现,一氧化二氮虽有麻醉作用,但效力较小,他从化学家杰克逊那里得到启示,决定采用乙醚来进行麻醉。1846年10月,他成功地进行了近代世界上第一例麻醉下的手术。
1842年,北爱尔兰丁堡大学的妇科学者辛普森首次尝试使用氯仿作为麻醉剂为病人进行手术取得了成功。1880年,威廉.梅斯文改进了辛普森的麻醉方法,他使用导管使氯仿气体直接输入病人的气管。这一方法被今天的乙醚、氯仿全身麻醉术所沿用。
本文标题:
麻沸散-麻沸散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5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