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我俩的故事-我俩的故事作者:张新国

发布时间:2017-10-18 所属栏目:幸福的我们俩

一 : 我俩的故事作者:张新国

二 : 俩老朱的故事

文/向往森林

或许是机缘巧合,我有两个感情要好的兄弟都姓朱,且出生在同年同月,彼此的境遇却截然不同。

先说说老朱A的故事吧。我和他是省城读书时的同窗好友,同一宿舍的死党。学生时代的他,属于品学兼优又红又专的一类,思想上比同龄人更加早熟,对事物看法也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然而毕业后,他一路走来却像坐了一回过山车,起伏不断、惊喜连连。

我们读书时学校仍然管分配就业,所以A毕业起初分在一家国企单位,每天按时上下班,按月领取工资,生活可谓波澜不惊。两年后,A抓住机遇,通过单位转干招聘考试,由一名现场工人转为机关干部,职位和收入有了新高度。然而机关就是机关,在随后一次职位晋升的角逐中,A惨遭一位关系户的暗算,志在必得的晋升机会被人硬生生夺走。事后A也有一段消沉的日子,但他很快调整好心态,再次轻装上阵。重新驰骋职场的A,不仅认真工作,还特别重视自己的业余时间。他专门买了一部价格不菲的电动车,有空便去附近一所名校蹭课,学习全新的大学课程。

一年后,单位某主管主动找到他,拟安排他去一部门任中层干部,只是需要经常加班加点,几乎没有自由时间。A思来想去,婉言拒绝了主管的好心。又过了半年,A出人意料办理了辞职手续,在众人惊诧的眼神中扬长而去。

之后所发生的故事更令人称奇。离职后,A先与发小合伙开了家餐馆,赚下人生第一桶金。随后改行去一家医疗公司做销售,两年内从跑龙套干起,一步步走上了经理助理的岗位。正当大家认为他该消停一阵的时候,结果他再次选择了离开。(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在此之前,A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与曾经老蹭课的名校毕业的一位美女学霸结为伉俪。当然,从相恋到走进婚姻殿堂,A也下了不少苦功。用他的话说,是自己努力变好的过程征服了相爱的人,最终牵手成功。

A辞去了经理助理后,用八个月的时间迅速创办了一家自己的医疗公司,并拿下了第一笔签单。谈起这段往事,A说三天三夜也诉不尽,只记得当初连着几个晚上没有合眼,老担心自己挺不过创业伊始的那一关。

这些年努力打拼下来,A的公司已经小有规模,估摸着也有了近千万的资产。他还利用当初蹭课和后来自学的金融管理知识,与其他合伙人创办了两家投资管理公司,做起了融投资的项目。

前不久,我利用假期赶去A所在的城市小聚了一下。眼前侃侃而谈的A正在筹划下一步投资计划,美女学霸伴在身旁,以一种无比崇拜的眼神看着他。我当时心里老在琢磨,同是中专毕业的A,能量咋就这么大呢?自己不仅事业有成,居然还娶了一位名校毕业、拿双硕士学位的贤妻。

A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但起初的厄运和艰辛历程早已变成他眼中的小确幸,一路支撑着自己努力前行。

我的另一位好兄弟老朱B,他的故事和境遇和A不太一样。

我和B既是同乡又是同事,毕业进单位的那一年开始来往。他为人正直善良,重感情讲义气,只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稍有欠缺,工作生活比较安于现状,喜欢躲在舒适区贪图安逸。

B干工作一直很卖力,没到三年便当上了班组工长,是同一批分到单位年轻人中的佼佼者。住单身宿舍的那会,我下班经常去找他,一块谈天说地,或在绿茵场上厮杀一阵。

B的老家在城里,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境比较殷实。他打小在姥姥身边长大,不习惯风吹雨淋,也不喜欢挑战冒险。内心甘于平淡,自从当班组工长后,心里有些满足,业余时间喜欢打打麻将,借此消磨空闲无聊的时光。

不久后,经同事介绍,B谈了一个家住本地的女朋友。长相较好,对B也特别好。记得有一次同乡聚会,B兴致高涨,喝的酩酊大醉,回去路上又受了风寒。结果一到宿舍,整个人上吐下泄,连着发高烧,足足折腾了一周时间才慢慢好转。他的女友没有半句怨言,自始至终陪伴左右,一旁悉心照料,令我们这些年轻小伙感动的直掉眼泪。

转眼十多年过去,B的小孩已经开始上初中,但B自己觉得现在过得并不开心。前两天他找我聊了一会,看上去整个人有点无精打采,感觉挺消极的。他说,如今自己仍是一个小工长,月收入还比不过老婆。平日在家里也没什么地位,老受妻子的指责埋怨,现在只有一门心思照顾好小孩的学习生活,感觉自己过得又累又无奈。我问他还在踢球吗?B摇摇头,踢不动了。

看着眼前满脸无奈的老朱B,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安慰他的话语。各家有各家的难事,关键是B现在的消极态度的确让人揪心。

其实B可以选择的余地不差,只是他喜欢安于现状,贪图舒适,结果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了。想当初他的老婆,昔日的女友还是一位下岗女青年,对他的感情好的没话说。婚后这些年,她一直学习充电,自学通过了建造师资格考试,开了一家淘宝网店,最近还做起了微商业务。主张努力生活的她,对B多年的不思进取和碌碌无为自然怨声载道,只是B的心里一直不肯承认罢了。

俩老朱的故事仍将继续。人生道路漫长,修行永远在路上。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努力生活,坚持做好自己,始终对未来充满希望,通过增强自己的实力,让自己有足够力量笑对风雨,过上自己理想的更好生活。

三 : 《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基本信息,《平如美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基本信息

(www.61k.com)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第1版(2013年5月1日)
平装:360页
语种:简体中文
开本:32
ISBN:9787549535644,7549535647
条形码:9787549535644
商品尺寸:18.4x14.2x3cm
商品重量:440g
品牌:上海贝贝特
ASIN:B00CM5J20U

《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基本信息,《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编辑推荐_平如美棠
封面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编辑推荐


《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向读者还原了一段不被时间改变、不因际遇转移的纯粹的爱情故事,这在当今时代、当今世界尤其显得珍贵与震撼。饶先生以“绘画”和“拼贴”的方式完成家族史,他的私人记忆不仅记录下有大半个世纪中国家与民族的风风雨雨,更是大历史叙事下的普通人家庭的个体体验,感人至深。
非专业的素人创作本身具有强大的原创性,作者以自己单纯的美学来完美表达出这段爱情故事与家族历史,画作受到专业人士肯定,本身极具收藏价值。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媒体推荐


柴静(央视知名主持人)在《看见》中最先发现这个故事,其发表于博客上的采访手记《赤白干净的骨头》短时间内就达到三十多万的浏览量!



“总觉得这样才算真的爱过”——《新周刊》封面故事之《爱过》:讲述平如美棠的故事。

姚晨微博转载《新周刊》,数日之内转发量即超过七万!她感慨称:爱是永不止息!

《东方早报》头版标题故事,整整3个内版的详细报道,《六十年爱情书》感动无数读者。

“中国最美图书”的多次得奖者朱赢椿亲自操刀本书设计,他说:老祖父的故事里的情感,让沒有这种情感的人找到了体会,让曾经拥有过的人找到了印证。

凤凰卫视、香港有线电视、央视10套、央视科教频道、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深圳卫视、山东卫视、上海新闻综合频道等多家电视媒体报道、采访。《三联生活周刊》《读者》《广州日报》《钱江晚报》《每日新报》等强大报媒多角度讲述故事,热潮仍在继续!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作者简单介绍


饶平如,87岁时,饶老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他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但画下来之际,人还能存在。
于是,他一笔一笔,从美棠童年画起……就这样亲手构建和存留下了的1个普通中国家庭的记忆,也记录下了中国人最美、最好的精神世界。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目录


序:赤白干净的骨头
一少年时
二从军行
三点绛唇
四携手游
五十字街头
六问归期
七君竟归去
附录一:寒来暑往(1973~1978年通信节录)
附录二:未尽意

平如美棠_《平如美棠 我俩的故事》 -序言


1
认识美棠那一年,饶平如二十六岁,从黄埔军校毕业,在一百军六十三师一八八团迫击炮连二排,打湘西雪峰山外围战,差点丢了性命。身边战友被打中肚腹,肠子流了出来,惨叫之声让他“多年无法忘记”。他被枪弹压得趴在山坡上,手紧紧抓着草茎,抬眼看青山之巅,深蓝天上,白云滚滚而过。
“这就是葬身之地了,也好。”他说,“那时候1个人,不怕,不知道怕,男孩子的心是粗的。”
战争结束,1946年夏天,饶平如的爸爸来了一封信,希望他借着假期回家订亲。“爸爸即带我前往临川周家岭3号毛思翔伯父家……我们两家是世交。走至第三进厅堂时,我忽见左面正房窗门正开着,有个年约二十面容娇好的女子正在揽镜自照,涂抹口红——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美棠的印象。”
“觉得美吗?”我问。
“那时觉得是女的都好看的。”老先生老实地说。
2个人也没讲什么话,爸爸走过去把戒指戴在姑娘指上,人生大事就这么定了。2个青年都觉得好笑,笑之余,去她房间坐,妹妹们绕床玩,美棠拿张报纸卷筒,唱歌,还拿相册给他看。
他觉得她大概是喜欢自己的,从相册中抽了几张带走。
回军营路上,他穿军装站在船头,看滚滚长江上波光,觉得自己的命从此轻慢不得,因为命里多了1个人。
他最喜欢美棠的一张照片,石榴花底下少女鲜明的脸,卷发尖脸细弯眉,放大贴在军营墙上,还把照片分赠战友——我简直不能明白男生这种心理,问他,他承认“还是有几分得意的”。之前邻居有十四五岁的少女常来,有日,看到照片,问:“你女朋友?”脸色一黯,后来再没来过。
内战之后开始,他不想打,请假回家成婚。
八十岁时,美棠去世,他今年九十岁,画十几本画册,叫做《我俩的故事》。把石榴下的黑白照片重新冲洗,涂一点唇红,底下写“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笔一笔,从她童年画起,幼年时如何在课室里羡慕小丫鬟在外打秋千,如何与好朋友卷发旗袍去舞场跳舞……都按她当年所讲画来。两人婚礼的照片在“文革”中烧了,他靠记忆,把当时的建筑、场景、人都画进去。画之际并没什么用意,只是觉得全景的角度可以把大家都画进去,1个不少。
看的人不免觉得,这个角度像是对2个人的背影隔了岁月的凝视。
2
婚后时局动荡,饶平如带着美棠,在贵州当雇员,为了躲劫匪,首饰藏在车轮子里头。又在南昌经商,他画下那个年代里的细节,写“开面店生意不佳、上夜校学会计、面试粮食局、投简历给测量队、卖干辣椒搞不清楚秤——美棠嘲笑我根本不像个生意人,我自思也的确如此,至今还未弄明白称盘秤要扣除盘重是怎么一回事”。
居然这一段回忆最快乐,他画年轻人无事打“梭哈”——我根本不知这是什么纸牌法,他兴味地向我解释半天,我也不解。只看他画五人,座次都标得清楚,还像小孩子一样标上每个人的身份“老吴”“定姐”……还有“平如”和“美棠”在板凳上紧靠着,相视而笑。
两夫妇住的房子只是1个亭子加了四面板改成的房间。
“那个时候真的不觉得苦,好玩,为什么?一到那个下雨,狂风大作,那窗噼里啪啦地响,又打雷,风呼呼吹,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个诗意,水泥房子领略不到这种山间的野趣。”
“中国人爱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你为什么觉得有诗意?”
“我想跟那个心境有关系。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域,什么人生,有些诗意的人,他看什么都是有诗意的。”
3
到了1949年,饶平如本来要随众去台湾,又想,“老丈人把他女儿嫁给我,是希望总要有个依靠,我要走就不负责任”。就留下来,觉得总有地方容下个寒素的家庭。
1958年,他被劳动教养。没人告诉他原委,也没有手续,直接从单位带走。单位找他妻子:“这个人你要划清界限。”
关口上,美棠说的话透出一股脆利劲儿:“他要是搞什么婚外情,我就马上跟他离婚,但是我现在看他第一不是汉奸卖国贼,第二不是贪污腐败,第三不是偷拿卡要,我知道这个人是怎么1个人,我怎么能跟他离婚。”
饶平如去了安徽1个厂子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他每年只能回来一次,二十二年,一直如此。
他干的活是独轮车运土修坝。两三百斤的土,拉车还可以2个人一起,轻松些,但他选推车,为的是1个人自由,可以把英语单词放在衣服里,一边默背,知道没什么用,只是不愿意生命都消磨过去了。
这二十多年里,夫妻二人,他写回来的信件都没有保留,妻子写的信他大多留着,全贴在画册里。这些信里几乎没有情感的字样,都是艰辛的生活:怎么搞点吃的,怎么让他弄点鸡蛋回来,怎么让孩子参加工作,怎么能够给他们找1个对象……他依日期贴好,信件有日久残缺的地方,他用笔填补好。
十几本画册沉又大,放在桌上,都不好铺开。我就趴在床上看,一边摘些字句,看到有的地方失笑——美棠是个小暴脾气,信里有时写“我很气你,我很生气,我越写越气”,笔一扔,后边不写了,要过一2个月才又有新的信。“你看了是什么感觉?”我问饶先生。
“我同情她。”
我没想到:“同情?”
“她平时对我很好,她说这样的话了,一定是心里受了很大的刺激。”
他常念及1个女人带几个孩子,工资不够,需要背二十斤一包的水泥挣点钱,从孩子口中省下糖块寄半包给丈夫,他拿手绢包着放枕头下,吃半个月吃完。她过世后,他现在每经上海自然博物馆,都停一停,“这个台阶里面,我也不知道哪一块是她抬的水泥,但是我知道,她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她背啊,她的腰、肾脏受损了,恐怕也就是这样引起的”。
每到过年前,他在安徽买了鸡蛋、花生、黄豆、油,一层层,用锯末隔好,租个扁担,拿棉袄垫着肩膀,坐火车挑回上海,就等妻与子开门的这一下热腾腾的欢喜,“一晚上这些小孩子可吃掉差不多一麻袋”。
我问:“中间二十年,一直在两地,没有怕过感情上出问题吗?”
“想都没想过。那首歌里唱的,白石为凭,日月为证,我心照相许,今后天涯愿长相依,爱心永不移。这个诗说得很好,天涯,这个爱心是永远不能够移的。”
这是美棠最喜欢的《魂断蓝桥》里的歌词。青年时代没有那么重的忧烦时,家中如有客,她让他吹口琴,自己唱和。现在她不在了,他九十岁才学弹钢琴,为的是常常弹这支曲子,是1个缅怀。
4
“你什么也不会做!”——这是美棠一生对他讲得最多的话,“不管做什么,都被说‘你什么都不会做’,比如炒菜炒得不好,抽屉没有关上,给孙女买的书是错误的等等。”他嘻嘻笑。
有时子女也觉得妈妈苛刻些,老先生赶紧摆摆手,意思是“人家教育自己老公,跟你们什么相干”。
他说:“她其实一直在埋怨我,一直在笑我。但这个笑当中,不是讥笑,也不是讽刺,就是好像好玩儿:你看你连这个都搞不清楚。”
“有的男人可能会觉得,会不会对自己有点太挑剔,觉得面子上下不来。”
“根本没这个事儿。什么面子?没有。”
几个年轻姑娘在现场听采访,听到这里都笑了。饶先生也笑,说他小时候,妈妈觉得他傻乎乎的,他辩解“我看着傻,心里不傻”,妈妈笑,又讲给爸爸听,边讲边乐,小孩子也跟着高兴。
这么些年,妻子买菜他都跟着,怕她拎着重。“我拿着篮子,跟在后边培训培训,她教教,带徒弟,‘这个菜怎么样,那个菜怎么样’。我说:‘你不买你问他干什么?’她说:‘你傻,多问几个地方,心里有数,再去买不是有比较了嘛。’她就嫌我脑子太简单。东挑西挑。”“一般男人都会说‘我不去了,你去买’吧?”
“我从来不欺骗她。我对她不讲什么谎话。”
“你也不发火吗?”
“不不,我从来没发过火。前几天在电视上看到,1个男的也五60岁了,跟老伴儿吵架了,这个男的说他老婆如何如何不好。她没你文化高,她智力不如你,你的逻辑好,你会分析,她不会分析,她讲不出理由,她对你好之际,你想过没有。你有理,可是你无情。”
他说人生总有起伏,有钱了,但可能会没钱,今年他升官了,明年他可能倒霉了,这都不是人生的价值,“人应该不改初衷”。
“有人觉得这个初衷只是你们父母之间的1个约定?”
“那是1个引子,后来是2个人在一起生活,这是最宝贵,人生当中1个最真切的东西。”
5
1992年,美棠肾病加重,饶平如当时都还在政协工作,推掉了所有工作,全身心照顾妻子。从那以后,他都是五点起床,给她梳头、洗脸、烧饭、做腹部透析,每天四次,消毒、口罩、接管、接倒腹水,还要打胰岛素、做记录。他不放心别人帮。
“您心里有烦燥之际?”
“没有,没有,这个一点没有,这个是我的希望。”
她病痛中渐渐不再配合,不时动手拔身上的管子。耳朵不好,看字也不清楚了,他就画画劝她不要拉管子,但画也不管用,只能晚上不睡,一整夜看着她,毕竟岁数大了,不能每天如此,还是只能绑住她的手。“她叫‘别绑我’,我听到很难过,怎么办……很痛苦。”
美棠犯糊涂越来越严重,有一天称丈夫将自己的孙女藏了起来,不让她见。饶老怎么说她都不信,他已经八十多岁,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她看着他哭,像看不见一样。
他说:“唉,不得了,恐怕是不行了。像杨绛写的这句话,‘我们一生坎坷,到了暮年才有1个安定的居所,但是老病相催,我们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
饶先生的孙女说祖母那以后很少清醒,“所有人都只当她是说胡话之际,只有老祖父还一直拿她的话当真。她从来就是挑剔品质的人,她要什么,老祖父还是会骑车很远去买哪个字号的糕点哪个店铺的熟食。等他买了回来她早就忘记自己说的什么,也不会再要吃了。劝不听,祖母说她那件并不存在的黑底子红花的衣裳到哪里去了,老祖父会荒谬地说要去找裁缝做一件”。
她写:“想不到老爷子神经那么脆弱,亏他是当过兵放过炮的。恩爱夫妻是很多的,但是那些事情在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小辈都在制止,觉得做来也是徒增自己的伤心,不知道他是特别天真还是特别勇敢。”
我问饶先生:“小辈的人劝你,说这个没有任何意义了?”
“不这样做,我心就不安,理就不得,就这么一句话,明知其不可而为之。做了,我心里没有什么愧疚,不做,倒是1个永远的谴责,那一辈子,就不会好过的,拷问自己,人生当中,你可以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去做。”
我听到这儿,有所触动,心里一塌,几乎失去再继续问下去的勇气。
6
“2008年3月19号下午,她去世,4:23分,我一进去,远远地看见她睡床上,她已经……她的生命已经没有力量了,已经耗尽了,她理智还有一点。她看见我了,流了一滴泪,只有这一点力气,看见我了,但是她讲不出,她不能动,她的生命就是这么一点点。”
“您当时说什么了吗?”
“没有说什么,她已经不能讲话,我摸摸她的手,还有一点点温。后来我意识到真的是冰凉了,我就拿剪刀把她一缕头发剪下来,用红丝线扎一扎,放在家里……这是她唯一剩下的东西,那就作个纪念。1个戒指,很小的戒指,她平常戴的。我平常不戴,我今天戴着来了。”
他小指上细细一圈金戒指。当年爸爸赠给新人的那个,家境后来贫寒,她已经变卖了,晚年他买了另一只送妻子。
“这是她的戒指。我说我到北京来,我都带着她来,让她也来,让她也来经历一番。我不离开手的这个戒指,我今天带来了……”
采访的灯,罩了层柔光纸,打在老先生脸上。老人穿白衬衣,外面是深色格子外衣。白发细密如缕,戒指一点微微的金光,四周都是黑暗。
“……反正是人生如梦,人生如梦,我今天戴来了,让她也看看。我的故事,就是这一段。人人都要经过这一番风雨,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白居易写,‘相思始觉海非深’……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海并不深,怀念1个人比海还要深。”
7
美棠去世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每日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她的骨灰就放在他卧室里,要等到他离世后两人再一起安葬。“我不愿意把她单独摆下去。把她放在房间里,没有离开过。我每天早上晚上,上一炷香,祝愿她,天上也好,地上也好,反正是……那种安息。”
他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觉得死是没有办法的事,画下来之际,人还能存在。他没学过画,这本画册里不少画是他喜爱丰子恺,临摹来的。他喜爱苏轼、林语堂、杨绛、章诒和的句子,就抄下来。谁的印刻得好,自己也学着刻一方印上。诗、口琴、画,老人说,都是少年时代受惠于妈妈和学校的那一点记忆,描摹仿写,也许谈不上技艺,是情动于中,无可奈何而已。
他说:“古人有1种说法,‘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情重的人头发容易白,所以我头发白了这么多。”
“您已经九十岁了。难道这么长时间,没有把这个东西磨平了,磨淡了?”
“磨平?怎么讲能磨得平呢?爱这个世界可以是很久的,这个是永远的事情。”
他现在与一只普通家猫一起生活。猫陪伴他与美棠十年,因为肝中毒被宠物医院诊断没救了,他花了四千多块钱,在家吊针救活了。猫爱出去玩,他在阳台门上贴“don'tbeout”;写字台下面压着他自己写给自己的提醒,1个字,“慢”。每年春节他自制春联,孙女说看到每个门洞都不会漏贴的1个小小的“春”字,都觉得有点可爱,“给人感觉在他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东西从来不曾被日常生活磨蚀掉过,好像现实再不济也未敢玩世不恭”。
我问他:“家人觉得你怎么能够一直这么特别天真?”
他说:“外国有这么一句话,《圣经》里有,说只有儿童的心才会上天堂。”
“你原来是1个当过兵、经历过炮火的人,人们可能说你怎么会这么脆弱?”
“善与恶之间,我有1个判断力,我要坚持做善的,我不做恶的,我有这个坚强的信心。我是这样想,1个人要有力控制自己,你可以不危害于人,你可以有这个力量,这不是他的心脆弱,这是他道义的坚强。”
采访中有段话,没有编辑进片子,我一直记得。饶先生说上个月有天在院中看到二十公分长1个黑的东西,是有人丢的骨头,几百只蚂蚁围住啃。他说:“像我从前,扫掉倒了算了,这次觉得,我的力量比它大,我要扫就扫,不扫就不扫,它对我也没妨碍,何必?我不去动它,我进屋,不动它。”
我当时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
“第二天,我再到院子一看,这个骨头变成白色的了。原来蚂蚁把它外面的这些肉隙都吃得干干净净,就剩下骨头,蚂蚁也没有了,这个是我想不到的。”
我问他:“这给你1个什么印象?”
“它是生命,我也是生命。为什么我有能力,我有权,我要它死?我一踩,它就死了,但又何必呢?它对我没有影响。它也是生命,它也要生活。”
这个采访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我记得这些话,但没细想过,有天看书看到黄永玉说,“美比好看好,但好,比美好”。我看到这儿,想起那根赤白干净的骨头,这就是好。
8
前阵子,编导王瑾(外号“蚂蚁”)拿来一封信,老先生给摄像、编导每人画了一张肖像,还注明,“给小王的裤子上画了8个洞,为了时尚起见”。
送我的是这张画:一对男女靠窗对书而坐,上面写“推窗时有蝶飞来”。
这期节目,每个参与的人,蚂蚁、小余、天舒、老范、李伦、邹根涛、沈超、陈曦……对画册都珍视宝爱。蚂蚁把画册从上海运到北京,再运回去。我平时马虎,这次也怕掉了哪怕1个纸片,看完一本本摞好,放在小茶几上。夜半三点一声巨响,小几塌了一半,还好没损失画册。装在大纸箱里封好,挪到楼下,蚂蚁和天舒嘻嘻哈哈把它们抬走了。
这一期不过是寻常巷陌的情理,也没什么传奇可言,就是1个世纪来一对普通男女的生活,我们也明知收视不会太好,但还是要做这一期。老先生的孙女舒舒在信中写过“时代是不一样的了,像他的画册里有一页‘相思始觉海非深’那么严重的句子,可能不是每个人都有幸和有勇气可以引到自己身上的”,策划小余回信说:“换了我,我也会问自己,会不会不遗余力长久做一些无望的事。但我想,因为喜欢,所以情愿。时光可以让1个人面目全非,也让另外一些人愈加清晰。”
我问过饶先生:“这画册中写了很多的内容,你最希望后代能够记住什么?”
“1个人做人要忠厚。忠厚的人总归是可以持久的。”
这二字他践行一生,像一点润如酥的雨,落下无形无迹,远看才草色青青,无际无涯。

四 : 我们俩的故事

  我们俩的故事(上)

  有人说,培育友情的过程像在建桥,起初各自在两端,随着两人距离的拉近,最终会在桥上相遇,共同建成一座七彩绚丽的友谊之桥。

  ——题记

  青果*生涩之味

  小学四年级新学期伊始,你来到了我们班,你瘦瘦小小黑黑的。我的目光不停往你身上扫射,老师见我这么好奇,便把你安排坐我旁边。一下课,同学们就聊得火热,聊聊暑假的趣闻。我忍不住瞥了瞥你,又用手撞了撞你的胳膊,问道:“嘿,我叫徐益妮,你叫什么名字?”你先是一愣,腼腆的朝我笑了笑,说:“我叫丹丹。”你又把脸转到一边去,我尴尬地笑笑,知趣的没再问下去。接下来是一阵沉默,无语。或许每个友谊之果结果时都如青果充满了生涩之味吧!

  橙子*酸甜各半

  上回同你讲话时,我就觉得你的声音很美,很动听。一天,我发现你捧着一本杂志,好像是关于音乐的。我问你是什么文章,你却笑答没什么。顿时,失落的感觉酸溜溜的。我决定主动与你交往。我又凑上前去,你喜欢音乐吗?也许是先前的对话使我们的生疏感减少了几分,你抿嘴一笑,你说,你长大后想成为一名歌手。我轻轻地“哦”了一声,也向你表明了我想当一名作家。当你得知我们都有理想,并会努力为之奋斗时,你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响起了银铃般的笑声。我感觉我们俩的心一下子贴近了,我也初尝了友情的甜蜜滋味。

  蜜桃*友谊香气

  “丹丹,我有一份礼物要给你!”我故作神秘地说。“XX最新的海报!”你“哇”一声,拥住了我。放学时,桌上多了一本作文书,翻进去,扉页写着:我们手拉手在七彩桥上,永远都是好朋友!我小心翼翼地收起书,心中仿佛吃了一个大蜜桃那么香甜。

  微笑+梦想+分享,让我和你成了最最要好的朋友。

  我们的心不断贴近,让友谊的飞虹绽放出绚丽之光!

  这,是我们俩的故事。你,谱成歌,

  我,将它写下来……

  我们俩的故事(下)

  丹丹,你说过,我们要为各自的梦想奋斗……

  初春~美妙琴声

  你的生日,在明媚的三月,打马而过的,是初春里潮湿的苔藓。记忆的长线,原来没有把你我忘却。

  你坐在钢琴前,伸出了纤细的手指,第一个音符跳跃了出来。你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我也觉得,你的琴声最美。你还说过,钢琴的完美声音渗透到了你童年的每一寸流光中。也许时间可以冲洗掉许多岁月的旧照片,却不能冲洗掉音乐在你心中划下的履痕。

  你轻扬的眉宇告诉我:乐音悠扬,无需阐释。一切故事,都已成歌,青春的歌。

  夏末~下雨了

  我永远也无法忘怀那个夏日,我们要各奔东西。

  我记得我眼泪汪汪地跑来对你说,我不想和你分开。。你笑着对我说,不会呢,丫头。可是,强笑着的你却流下了一串泪。

  记得那是些多么美好的日子啊!你教我弹琴,尽管我从来都是不认真的,也曾把你气哭了。对不起,虽然我无法与有钢琴考级的你相比,但,你教我是多么耐心。

  别人常说,咱们三年的友谊都能胜过人家六年的交情。每当这时,我会骄傲地抬起头,挽着你的手臂,说,当然喽!你是一个性格多么好的女孩子,就像姐姐一样,处处关照我这个妹妹的臭脾气。

  那天,是我的生日,也是拍毕业照的日子。以往,我生日那天从未下雨,而那天,却下起了蒙蒙细雨。在风雨中,你搂着我说,益妮,要记住我们最初的梦想……不知何时,泪水与雨交织在了一起……

  中秋~赏月

  毕业以后,我们去了各自的学校。

  你经常给我打电话:你们那个音乐老师每次唱完歌后总要你们给他掌声,你的同桌趁你不注意,悄悄解你鞋带……电话这头的我总是笑出了眼泪,笑得直不起腰来,起码,我知道你过得很好。

  进入中学后的第一个中秋,放假回家,你邀我一同去赏月。你一边说月亮真圆,一边啃着月饼。后来,我竟听到了你的啜泣声。你说,你曾想过放弃音乐。我才发现,电话那头传达的笑声是假的。我紧紧握住你的手,想要你感受到我手心传达的温热。没事的,你一定会的,我低声说。

  是圆,依然有伤……

  朋友,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永远走不出对方心灵的广场。还有,不要放弃各自的梦想。

  这,是我们俩的故事,包含着我们俩的梦想!

  瑞安万松学校初一:徐益妮

 

五 : 《我俩的故事》

91岁的上海老人饶平如为怀念亡妻手绘18本画册,记述近60年的相处时光,取名《我俩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俩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www.61k.com”

《我俩的故事》

91岁的饶平如,一位年逾古稀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祖籍南城县,在妻子毛美棠2008年病逝后,为纪念亡妻他笔耕不辍,4年手绘300多幅漫画,整整18本画册,记录了他与妻子从初识到相守到相离的60年爱情时光,这些画作风格类似丰子恺,均配有小诗或短文介绍,取名为《我俩的故事》。经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后,饶平如与毛美棠的不老爱情成了一段传奇。今年4月,这套《我俩的故事》画册将出版。

“她躺病床上,在人缝里找到了我,眼角流出一滴眼泪,我握住她的手,帮她擦了眼泪。不到一分钟,她的手变得冰凉,我知道,这是永别。”91岁的上海老人饶平如为怀念亡妻手绘18本画册,记述近60年的相处时光,取名《我俩的故事》。

我俩的故事 《我俩的故事》

饶平如没学过画画,这本画册里不少画是他临摹丰子恺的作品而来的。他靠着想象从美棠童年的模样画起,画她少女时代初见面的样子,婚礼之上新娘的面容,一直到她白发苍苍和猫为伴时的姿态。他说:死亡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但是画下来,心中所爱的人,就可以存在。

见到美棠的第一眼,饶平如25岁。他记得相亲时跟父亲走进女方家,窗口,一位姑娘正在梳妆。他记得她的小镜子、波浪卷、红嘴唇,记得她对镜自揽的模样。那是一个活泼泼的女孩子,爱唱歌,爱跳舞,是旧式的摩登女子。

婚后时世动荡,饶平如与美棠两地分居长达22年。1958年,饶平如去安徽某农场劳动改造,此后在安徽某齿轮厂做工,每年只探亲一次。在这分离的日子里,妻子的信他大多保留着,虽然里面多是枯燥的家长里短、妻子的生气埋怨,他仍珍藏着,错漏残缺都重新抄写补上,贴在画册里。

他说他从不生美棠的气,因为夫妻之间,只有“情”,没有“理”可言。美棠老怪他这也不会做,那也不会做,他仍然乐呵呵地,把这些画进了画册。

美棠在得病的最后阶段,头脑开始糊涂,情绪不定,可饶平如还一直拿她的话当真。他依然愿意跑很远的路,去给美棠买一个老字号的糕点。他说,“不这样做,我心就不安,理就不得,明知其不可而为之。”

2008年3月,老伴最终还是去了。彼时距离他们60年钻石婚的纪念日,只有短短5个月。

老伴走后的日子,饶平如凭着印象,画下他们人生相处的近60年时光。快90岁的老人了,但他的画笔,挟着刻骨的思念,逆着时光的羽翼,穿透岁月,一点点倒退回去,将这美好,留给他与美棠的后代,也投射到每一个有缘见到这些画册的人心中。

本文标题:我俩的故事-我俩的故事作者:张新国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487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