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苏宁开放平台-苏宁开放平台12大难题及回复

发布时间:2017-11-28 所属栏目:苏宁易购开放平台

一 : 苏宁开放平台12大难题及回复

两篇文章有深度,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苏宁的转型。苏宁近年主动进行了痛苦地转型,转型充满了挑战,转型能否成功充满未知。但无论从商业角度还是投资角度,苏宁转型都是值得研究的案例,既展现了商业变迁的残酷,也展现了优秀团队的勇气及执行力。这是一场都还在进行的商业大战,让我们拭目以待

12大难题,叩问苏宁开放平台

2013-09-1816:32:48作者:chinayiyun

最近,苏宁云商(002024)的投资者笑了。

苏宁开放平台来势汹汹,中间还夹杂着银行、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推动其股票凶猛上涨。应该看到,这其中也有苏宁半年报在几个关键指标上表现不错的因素,但这与整个家电市场在上半年整体回暖的关联性更大,苏宁依然难以掩盖其线下零售的颓势和线上电子商务的平庸。

对于立志在线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苏宁来说,开放平台的重要性和意义毋庸赘言。已经做了三年开放平台的刘强东在前不久的供应商大会上直言京东的开放平台做的不好。在平台经济时代,人人都奔着平台出发,但这确实是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经常跟淘宝、京东打交道,对此深有体会。

苏宁开放平台政策的最大看点在于“双线开放”,把店面资源广告化,在吸引线上品牌入驻的同时还可以摊薄线下的运营成本,这对于苏宁来说是利大于弊的。

那么以“双线开放”为最大噱头的苏宁云台能拯救苏宁,实现“沃尔玛+亚马逊”的梦想吗?双线开放不等于O2O,中间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暂且抛开所谓的基因和经验不论,苏宁这艘大船要想打造1个足以抗衡阿里、京东的平台,至少面临十二道待解难题。

问题一:如何获取流量和导向卖家?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基于流量的生意。这么多年来,淘宝通过导购、联盟、淘宝客以及阿里母亲等打造了1个堪称完美的封闭流量体系,但即便如此随着淘宝和天猫上的卖家越来越多,流量的获取成本也越来越高,卖家生存艰难,这是近两年淘宝广受诟病的1个原因。所以今年阿里采取了一系列的动作,不管是投资微博、重启与百度的合作,还是发力无线、压宝微淘,其中很直接的1个因素就是获取更多的流量。在电商巨头中,淘宝已经形成了1个巨大的流量池,养活着自己的600多万商家,还生生拉扯大1个天猫。天猫的流量中相当大一部分来自于淘宝的供给。

那么苏宁做开放平台的流量从哪里来呢?各位可以去Alexa看一下淘宝、京东和苏宁的流量对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相比淘(www.61k.com]宝和京东,苏宁有更多的流量是来自于搜索、门户、导航以及视频等处的,也就是说苏宁的付费流量更多,其中最健康的是淘宝。这都还不是关键,最重要的是从去年开始到现在,苏宁易购的网站流量不是出于上升区间,而是平稳中略有下滑,当然整个行业的流量表现都不怎么样。

对于中小卖家来说1个平台的吸引力首当其冲的就是流量,就是看能不能很容易并且低成本地获取流量,有流量乘以转化率就是成交量,否则一切免谈。笔者也接触过不少天猫和京东的卖家,天猫最大的吸引力就在于人流,而刘强东所说的京东开放平台做的不好有很多原因,其中1个比较重要的也是流量。

在这种网购红利逐步消失、流量购买成本居高不下的时代,苏宁开放平台的流量难题如何破解值得关注。否则吸引了卖家入驻,自身又没有什么流量,慢慢地卖家就失去了兴趣,开放平台也便是形同虚设了。

所以如何尽快提升自身的流量,并将有限的流量合理地导向卖家是苏宁云台面临的首要问题,而且也是最迫切的,其他的问题还有些时间去慢慢解决。

问题二:如何为平台定位?

在当下条件下,流量是吸引商家的最大法宝,而平台气质则是告诉消费者为什么一定要在这里购买的原因。淘宝从诞生第一天就是平台,形成了巨大的先发优势和聚集效应,因此它是不需要考虑定位和差异化的。但是京东和苏宁却不一样,在市场上已经有1个巨无霸存在的情况下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塑造独特的平台气质,取得消费者的认同。我们看到京东开放平台的掌舵人蒉莺春在最近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在刻意的强调京东的开放平台气质以及与淘宝的不同。

京东需要差异化淘宝,而苏宁却需要同时差异化淘宝和京东,那么如何做呢?现在我还没有看到。

问题三:如何降低商家的服务成本?

苏宁的开放平台是类亚马逊的,和京东也比较相似,都希望通过为商家提供物流、金融以及数据等服务获利,那么其中最核心的1个问题就是这些服务的成本。我们以物流为例,不管是仓储还是配送,市场上都有公开的价格,也有非常专业化的四通一达以及顺丰存在,虽然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是我相信苏宁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是高于这些快递公司。一方面苏宁之前的物流体系并不是基于B2C的,而且也没有涵盖很多的品类,另一方面仓储和配送成本的降低非常讲究规模效应。如果成本不能降低到市场平均水平甚至以下,那么这些服务对商家来说就是没有价值的。

我们以上所说的仓储和配送不包含大家电。与其他品类相比,大家电更需要专业化的仓储、配送以及安装队伍,这是苏宁的强项,不过这肯定会是苏宁以自营为主的品类。

问题四:如何打造生态体系?

既然要做平台,那么就必然需要打造1个围绕自身的生态圈。我们看到不管是谷歌、百度还是苹果每年都会举办开发者大会,因为他们的平台需要很多开发者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服务,如此才能吸引和留住用户。微软的WindowsPhone很难做起来其中1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平台上的开发者太少了,很多应用都不支持。

对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说也是一样,淘宝已经打造了1个强大的生态圈,里面有各类导购、联盟、淘宝客、淘女郎、开发者、快递公司等等,正是因为这些小伙伴们的存在才支撑了淘宝万亿的销售额和众多的商家。

看看苏宁的招商计划:首批5000、3年全球招商10万,我们知道天猫目前的商家数量也才不过6-7万,而且天猫有淘宝生态圈的支撑,那么苏宁如何围绕自己的平台找到足够多而且好的小伙伴们呢?

问题五:如何解决线上线下的互搏?

今年开始,苏宁就一直在贩卖O2O的概念,包括双线开放也被扯上O2O。O2O是个趋势,店商的概念也没错,但那更多指的是生活服务类、百货类等离不开线下服务或体验的商品,而苏宁线下经营的可都是标准化商品啊。家电、3C类的商品未来线上的渗透率能达到50%甚至更多,而且渗透率低的更多是不发达地区。

线上购买、线下享受服务是O2O这一概念的最大特点,但是苏宁线下的商品品类基本都是标准化的,到线下享受服务并不是1个必须的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苏宁的O2O是要把线上的销量更多地导向线下呢?还是要把线下的销售导向线上呢?无论如何,都只不过是左右口袋的问题。O2O还有1个核心点在于通过线上集聚以前线下所达不到的流量,并导向线下,这对于苏宁来说无疑很难,品类结构所决定的。

问题六:如何解决自营和平台的互搏?

这个很容易理解,总是会有不少的品类同时有自营和平台2种模式存在,对于以销售为导向的零售公司来说,采购经理头顶上的KPI会非常的重,这就难免会产生自营和平台的互博,形成内耗。

完全平台运作的淘宝不存在这个问题。亚马逊则是完全放开,自营和平台都以商品进行陈列,充分竞争,而国内目前的商业环境显然还不支持这样。

这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1个就是较长时间的磨合,找到平衡点。关于京东自营和平台之间的竞争以前媒体也多有报道,但整体是向平衡趋近的。那么苏宁准备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市场还会留给你足够多的时间吗?

问题七:如何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

今年电商行业1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巨头们纷纷发力移动业务。不管是阿里调整组织架构陆兆禧亲自挂帅移动业务,还是双十一重金投入在无线端,亦或是战略级产品微淘的推出,都透露了1个信号:移动互联网上抢夺用户、划分格局的时刻到来了。移动商务是一块更大的市场,而且与PC端有很大的区别,商业和竞争的规则正在悄然间发生改变,而苏宁却还停留在PC时代圈商家的年代,如何尽快补齐这一课并抓住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呢?

问题八:如何以优势品类实现开放平台的突破?

做自营时,苏宁没有等形成优势品类之后再慢慢地综合化,也许是时间不等人。这么做的后果就是很难形成用户的粘性和沉淀。京东从2003年切入电子商务,花了好几年时间在3C品类站稳脚跟之后才慢慢开始扩张,亚马逊也是类似。

对于苏宁的开放平台而言,比较现实的也还是先集中发力一点形成优势的品类和特色,慢慢带动周边品类,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很难成事。今天,天猫、京东已经占据了几个最核心也最具拉动效应的品类,那么苏宁开放平台的优势品类如何选择呢?

问题九:如何设定平台的管理规则?

1个平台就是1个小型的社会,里面需要很多规则保证参与各方都能有序地开展工作。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兼顾各方利益又要形成动态平衡。

对于初次开展平台业务的苏宁而言,目前平台规则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商家的管理成本,那么如何设定有效的规则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家的管理成本是非常关键的。

问题十:如何解决用户体验的问题?

用户体验是苏宁1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写这篇文章时我一直在想苏宁此时推出开放平台是早了还是晚了?我最后的答案是相对于行业而言肯定是晚了,但是想对于它自身而言还是早了,其中用户体验是我下此判断的1个重要因素。

京东推出开放平台之时刚过百亿,苏宁易购去年销售额已经将近200亿,今年有望奔三,单纯从销售额上苏宁确实是应该推开放平台了。但是不同之处在于京东推开放平台之时在3C领域已经具备了绝对的话语权,自建的物流体系也已经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口碑,一句话就是他的用户体验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苏宁也有自己的优势在,其中物流就是其很强的1个方面,仓储中心、分拨中心以及线下门店组成了其遍布全国的物流体系,但是前提是苏宁会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提升用户体验。但是苏宁显然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自营部分的用户体验尚难让人满意,一旦加入平台之后就更难以让人想象。从这个角度而言,无妨等用户体验再上1个台阶再考虑开放。

问题十一:是怎么形成平台的管理文化?

淘宝以平台起家,平台的核心是服务,因此淘宝的小二文化得到了商家的认可。京东以自营起家,平台的服务意识稍弱。苏宁是线下零售企业,渠道商多年来形成的对供应商压榨的恶习大家也都比较清楚,在转型线上平台的过程中,是怎么形成1种以服务为导向的文化也是苏宁必须要考虑的1个问题。

问题十二:如何补全技术的短板?

技术对1个平台发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苏宁在技术方面的口碑之差也是不用多说了。事实上,这不是苏宁第一次推出开放平台,至少去年就已经做过一次,据说系统是相当之难用。笔者也打算体验下苏宁的开放平台,看看现在有无改观。

不仅开放平台需要很强的技术支撑,苏宁希望提供的供应链、金融、广告等服务背后都需要很强的技术。而且零售本来就是个苦生意,需要非常强的技术来降低成本,拉动销售。在这方面,业内比较有口碑的是亚马逊的关联推荐、云计算以及广告服务。

而苏宁的技术还停留在支撑购物还时常出错的阶段,在竞争对手已经纷纷将技术的触角升级到另一层面时,苏宁如何在技术上补全短板,并迎头跟上呢?

最后总结一下,看了这12个问题,我不知道你是否认同苏宁的开放平台要实现开创1个全新的零售时代貌似挺难的,即便有更多经验、更大流量也已经花了更多时间的京东在开放平台上也难言轻松,这些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他们共同存在的,只是程度轻重而已。

真正的商业竞争是非常残酷的,笔者杀在电商的第一线对此有非常直观的感受,今天的销售直接影响着公司的发展,无数的竞争对手盯着准备从你口中抢食。对于苏宁这样1个巨人来说,转型的勇气和决心确实令人佩服,不过困难也是很多。

二 : 苏宁也玩开放平台,B2C商城劲敌再现

4a46c396tx6DfaH2gkod0&690

网购在国内蓬勃的发展势头,让谁都不敢小觑它,也吸引了诸多的企业全身心投入其中。虽然网购的模式多种多样,但说到底不外乎两种:C2C以及B2C,其他所有貌似新鲜的概念都是基于这两种模式发展而来。随着C2C模式的逐渐平稳,B2C正逐渐成为最耀眼的那顶王冠。而在这顶王冠上,最迷人的无过于开放平台。

淘宝上的天猫已经独立门户,每年销售额破2000亿,稳坐投吧交椅;京东商城上的开放平台年交易额也超过200亿;国美在线、当当网、亚马逊、QQ网购等也早已开放平台……可以说,开放平台已经越来越成为B2C电商所倚重的商业模式。苏宁也终于按捺不住,近日在水立方召开了千人规模的开放平台战略大会,正式推出了自家的开放平台——“苏宁云台”,并称之为3.0模式,这让其他B2C商城如临大敌。

搭建开放平台,不得已而为之

苏宁在网上的B2C商城长久以来都依靠的是自营模式,但在国内特殊的网购市场环境下,自营模式总会有其极限。虽然在这两年的时间中,凭借自身品牌力的影响、营销手段的得当、3C/家电产品上的给力,苏宁易购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B2C商城的前三。但这个第三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天猫一家独大,没人能和它争锋。而第二梯队的领头羊京东商城是凭借去年开始侧重开放平台的发展,继续奠定其地位。

如果苏宁易购继续按照自营路线发展下去,只会是“千年老三”的位置,甚至很有可能被后来者迎头赶上乃至超过。自营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为苏宁提供高速成长,开放平台就成为苏宁的必然选择。而且,无论从打造商品的多种品牌和种类、增加用户黏度的角度,还是从构造完整生态系统,通过整合大数据、资金和物流产生更大的规模效益的长远角度来看,开放平台对于苏宁来说绝对是一项关乎生死存亡的战略决策。

开发平台3.0,优势凸显

苏宁为自家的开发平台起了个很好听的——“苏宁云台”,还为它贴上“3.0”的标签。这是为了和原本的开放平台1.0时代、2.0时代进行区分,凸显自己代表着新时代的开放平台模式。当然,这是苏宁自己给出的定义,虽然是一家之辞,但其中的涵义也值得我们借鉴。

苏宁称C2C是开放平台1.0时代,将其比作跳蚤市场,主要由个人和个体商户经营,为消费者自行销售商品提供服务。C2C模式代表着国内网购时代的开始,其积极作用就在于培养了上亿网购消费者——国内用户对价格极其敏感,而价格也正是网购的优势所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C2C模式已经逐渐流于形式,在其开放平台上问题更是多多。在C2C平台的销售商素质良莠不齐、惯用的低价手段容易引来恶性竞争、假货/水货泛滥、服务保障几乎为零……因此,C2C平台已经逐渐成为明日黄花,虽然现在看起来依旧生机勃勃,但其实已经被B2C电商所构建的平台蚕食了不少市场。

而B2B2C被苏宁称为开放平台2.0时代,将其比作集贸市场。和C2C平台1.0时代最大的不同是经营者不再是个人或者个体户,而是面向企业商户。相对来说,平台也构建地更为规范。当然这种规范也是有代价的,原本C2C平台上的免费模式不复存在,企业商户需要向这些开放平台缴纳年费、平台使用费、技术服务费和销售佣金等多种高额费用。以此来获得销售资格,并在平台制定的服务框架下受限制地为消费者提供售卖服务。

虽然平台2.0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平台1.0存在的问题,比如有了相对严苛的审核,准入门槛较高,入驻的商户也相对正规,但没有限制商户入驻数量,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这样一来,和C2C平台几乎差别不大。且消费者选择成本比较大。此外重要的一点是在对消费者提供的服务上,平台2.0只享受利益,却并不承担责任,只是在商户和用户之间“和稀泥”。此外,监管的不完善,甚至还会发生不法事件,比如聚划算的相关管理层以权谋私的事情就闹得沸沸扬扬。

相对平台1.0和平台2.0这样只属于过渡性的电子商业模式,在未来电子商业模式将会有一场大的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之中,平台1.0和平台2.0这样只顾线上的平台将会逐渐萎缩,“线上+线下”的组合将是转型变革的方向。苏宁平台就能够将其将线上的便利性与线下的体验功能进行完美的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模式。苏宁平台3.0可以比喻为“自贸区”,只要商户符合自贸区招商标准,便可免费进驻平台上,享受完全免费政策。此外苏宁平台3.0还将向入驻的商户提供在经营活动过程中中必需的低成本配套服务,如金融服务、仓储物流服务、中介服务等,商户享有高度的经营自主权和利润分配权,唯一需要遵守的就是自贸区统一的贸易服务法规。

刨除这些看起来虚无缥缈的概念,苏宁的开放平台与其他最大的不同点在三处。一是采取全新的模式去颠覆“地主收租”模式,采取招商“三免”优惠政策,即永久免除年费、技术服务费以及百货、日用、图书等重点招商品类佣金,让商户实现零成本入驻。这与天猫、京东动辄数万、数十万的入住费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是苏宁将开放线下店资源,这也是第三方卖家对苏宁开放平台的期待之处。让商户可以自由选择入驻苏宁广场进行品牌展示,也可选择部分商品进入门店实物展示,或者可以选择通过电子货架、二维码、视频等形式实现虚拟展示,让消费者能零距离体验平台商户的商品,同时门店还将向用户提供门店自提、门店支付、门店配送、门店鉴定等诸多O2O服务。三是针对同类商品,在同一配送城市范围内经营的商户数量控制在5家,以此在保持良性竞争且给消费者对比选择权的同时,也减少不规范商户的进驻带来的同质化恶性竞争。

劣势,不可忽视

苏宁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开放平台,为所有的加盟商画了一张美味的大饼。但就目前来看,苏宁的开放平台3.0也不全是优点,其中的劣势也不少。在瞬息万变的网购时代,这些劣势极有可能成为阻碍苏宁铸造超级开放平台成为现实的绊脚石。

首先,苏宁搭建开放平台的时间略晚,要想抗衡天猫、京东商城等,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沉淀,不可能立竿见影。起步晚,就意味着丧失时间优势,虽然可以凭借制定的各种优惠政策吸引商户,但用户可不会轻易转换自己的网购平台。天猫和京东商城都是苏宁不得不面对的强劲对手。

其次,苏宁的开放平台如何快速获得流量和买家?要知道,虽然苏宁走的是一条“线上+线下”的新型电子商业模式,但在目前,还必须基于线上来带动线下,最后共同发展。在当前,天猫已经有了自己固定的流量来源——淘宝。作为最大的网购平台,淘宝的影响力目前还无人能够撼动,天猫虽然已经独立,但还是和淘宝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流量共享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而苏宁的流量更多的是来自于搜索、门户、导航、视频以及微博营销、广告等。流量比起天猫是有一定的差距,但对商户来说,平台的吸引力最关键的就在于就是流量。这也是为什么天猫入驻费用极高,商户却依然大面积涌入的原因。在流量购买成本居高不下的现在,苏宁开放平台如何获取海量、高质流量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最后苏宁开放平台能将自己设定的平台管理规则延续下去吗?目前苏宁开放平台的规则很吸引人,“三免”优惠政策、扶持商户等看起来都非常诱人。但一旦苏宁开放平台做大之后呢?当初天猫也是靠低价进驻费吸引了众多商户,在形成规模以后,就迅速抬高了价格,甚至还引发了商户的“暴动”,但最终还是屈服于天猫的强势。苏宁开放平台肯定不会一直做赔本生意,在形成规模以后,现在的管理规则是否能够延续,值得推敲。

苏宁开放平台的种种劣势都不可忽视,因为这些是其开放平台生存、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能将劣势弥补,那在目前竞争残酷的平台之中,也许就会落于人后。一步慢,步步慢,苏宁开放平台的未来有点多舛。当然,决定权在苏宁自己手中,是否能够化劣势为优势,就在其接下来的动作中。(科幻星系/文)

本文如需转载,请用以下方式联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QQ:88328702MSN:wangk1026@hotmail.com

喜欢科技、科幻的朋友们可以加科幻星系群交流66293965

个人新浪微博欢迎关注:http://weibo.com/sfw/

科幻星系官方微博:http://weibo.com/khxx

三 : 苏宁以退为进 开放平台式扩张成核心

12日晚,苏宁开放平台正式亮相了。过去一年苏宁开放平台始终不清不楚,如今终于呈现了一个与天猫、京东截然不同的全新形式的电商开放平台。现在看来,过去一年苏宁宣称的开放平台更像是为了舆论竞争而披着的马甲,今晚苏宁定义的开放平台3.0才是其真身。

自营式增速瓶颈

这两年整个B2C市场都在快速增长,苏宁易购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功跻身电商行业前三。但结合增速与体量两个角度看,与天猫、京东相比,苏宁易购并没有明显优势,若苏宁仍按照自营路线发展下去,永远都无法追上天猫和京东。精力有限,能力不同,自营业务增速受限于精力和能力,所以从去年开始京东就侧重开放平台的发展,今年来已多次鼓吹开放平台才是京东的未来,而天猫一如既往的做开放平台,从未变过。

如今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楚了,要做大必须做平台,自营规模与增速都无法与平台相提并论。阿里的淘宝+天猫平台去年做了11000亿,京东去年自营业务做了480亿就感到未来增长乏力,转而向开放平台高歌猛进。苏宁要想在规模上有所突破,要想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走向开放平台是唯一的道路。

国内大部分零售企业做到1000亿之后增速就会放缓,而阿里依靠淘宝700万卖家、天猫7万商家铸造了阿里万亿的交易神话,这是由于自营式与平台式不同的经营结构产生的两种不同市场结果,不同的市场规模与盈利模式。

开放平台由众多的中小卖家组成,中小卖家们的特点是工作流程短、市场反应迅速、员工积极性高。而当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工作流程变得复杂,市场反应开始缓慢,人员众多导致混日子的人越来越多,最终导致单位效率下降,但大公司依靠规章制度依旧可以井然有序的继续发展下去,不过业绩增速大不如前。

开放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卖家们会极尽所能的发挥最大能力去获得更高销售额,以此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自营的特点是工作人员大多只是打工者,为挣工资而生,按照公司要求完成任务拿到工资是他们的目标。

很多人喜欢拿苏宁易购去年180多亿的交易额与京东600亿做比较,这么比根本看不到更深层的问题,更应该拿苏宁整体去看。苏宁已是一家处于成熟期的传统零售企业,2012年实现营业收入983.57亿元,同比增速4.76%,这一增速根本无法与天猫、京东,或者自身的苏宁易购等这些电商企业增速相提并论。苏宁作为一家自营式的零售企业,做到1000亿的规模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中国零售市场不具备出现像沃尔玛一样拥有3万亿规模的自营式零售企业,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和。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崛起也彻底打断了苏宁希望通过自营业务超越沃尔玛的可能。苏宁用22年时间做到1000亿规模,要继续以自营式增长到万亿规模至少也还需要10年时间,而阿里的平台式已在去年突破万亿,苏宁也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营万亿是不可能了,京东为什么放弃自营而大力转型开放平台?自营模式已经不适合电商时代了。

扯了这么多,要说的是在传统零售时代,线下连锁业态是最佳形式的零售模式,可以实现更大的交易规模,建设更完善的零售体系,打造更强大的供应链系统,覆盖更多的消费群体,那个时候开放平台的形式是不可想象的,市场不具备开放平台的条件,线下连锁就是最佳模式。

电商最大的特点是可以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流量聚集是铸造开放平台的根基,自营的能力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大量消费者聚涌带来的各式各样的消费需求,开放平台才是线上零售的最佳模式。

传统零售方式增长乏力,电商时代更适合开放平台,所以在苏宁转型力推电商业务的背景下,开放平台是苏宁的最佳选择。

开放平台式扩张成核心

当电商时代自营模式不能继续为苏宁提供高速成长时,开放平台就成了苏宁的核心。

阿里一直坚持做开放平台,一边摸索一边壮大,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开放平台生态系统;京东从自营B2C转向做开放平台,也正在打造一个与阿里不同的电商生态系统;苏宁线下线上自营转向双线开放,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的底层基础建设已经铺垫完成。

苏宁聪明的给自己的开放平台贴个3.0模式的标签,让围观者很容易区分与天猫和京东开放平台的不同。所谓的开放平台3.0模式也不只是停留在概念层面,苏宁为此做了充足的准备来支撑。

除了开放平台3.0,苏宁还以自贸区做类比,整个开放平台生态系统由“8园7局7云7法双线”构成,该有的都有了,基础建设看起来非常完备,但到底能不能把整个开放平台运转起来还要观察一段时间看看。现在可以直观看到的是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决心,对于众多等待机会的商家来讲,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决心直接影响他们做出是否选择苏宁的决定。

从苏宁在开放平台大会上的表态来看,苏宁云商的“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发展脉络已经清晰的呈现出来,苏宁将自营重点放回在3C、OA、大小家电等传统自营强势品类,母婴、美妆、家装、百货、日用、快消、食品、酒水、珠宝、乐器、玩具、汽车用品等类目以开放平台的形式全面招商,而开放平台同时开放线上线下两条零售线,线下品牌或线上品牌都可以通过苏宁开放平台完成双线布局,落地还是触网可自行选择,这是天猫和京东还无法做到的。

苏宁退守3C家电品类,主攻开放平台,这种以退为进的选择奠定了苏宁开放平台的重要性。自营的能力范围有限使得经营品类受限,开放平台是丰富平台SKU的最好方式,流量与SKU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流量越大,不同的消费需求就越多,对SKU的要求也就越多;SKU越多,就可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流量就越大,而流量、SKU又与交易额有直接的关系。行业对各大电商平台式的交易规模比自营式的销售额更在意,交易规模是平台实力的直观体现,而要冲击交易规模就得依靠开放平台的大量卖家带来的大量SKU、引来的大量流量。

传统零售是地域化的,而电商是扁平化的,但无论哪种零售渠道都存在马太效应,电商尤甚。由于一般电商都没有线下实体店,导致不知名的电商网站很难获得消费者的信任,而电商又是扁平化的,没有时间、空间上的限制,所以最终流量都集中在几家树立了品牌可信度的电商身上。流量的集中带来不同的消费需求,为了提高流量的转化,电商需要更庞大的SKU,这是自营方式无法做到的,要做大就只有开放平台一条路。

天猫一开始就走对了,京东自营做着做着发现不对之后就转向开放平台,苏宁线下线上自营模式同时遭遇发展瓶颈与行业变革时也转向开放平台。未来的电商之争就是开放平台之争,天猫、京东、苏宁都懂了,腾讯还有点犯晕,当其他竞争对手都在极尽所能的发展开放平台时,腾讯还一味的主打易迅自营牌。

现在都叫开放平台,都在建生态系统,在过10年各大电商的开放平台都做起来,具备万亿规模、形成各自的生态系统之后,就都会改叫经济体了,阿里经济体、苏宁经济体、京东经济体。

结语

说来说去,说了这么多,貌似没有太多直接与苏宁有关的内容,但是看进去的人应该从文中了解了苏宁做开放平台的必要性。苏宁开放平台是以阿里为目标,把京东作为暂时的竞争对手,通过向互联网转型实现O2O双线零售模式。

最后一句补充给苏宁,更名云商、转型互联网,如今苏宁完整的定义自己该说成“店商+电商+零售服务商”的科技零售企业了。

文/王利阳

微信公号: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

本文标题:苏宁开放平台-苏宁开放平台12大难题及回复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3419.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