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奥数地球的赤道是个近似的圆形,赤道的半径约为6378.2千米,假
奥数
的赤道是个近似的圆形,赤道的半径约为6378.2千米,假设有一根绳子沿地球赤道贴紧地面绕一周,现将绳长增加3.14米。使绳子与地面之间有均匀的缝隙,间缝隙有多少米宽?一个高1米的人能否从该缝隙中过?
把它看作两个同心圆,
地球周长机内圆周长:6378200*3.14*2=40055096米
绳子总长即外圆周长40055096+3.14=4005099.14米
外圆半径:4005099.14/3.14/2=6378200.5米
两圆半径差即绳子与地面讲习长度6378200.5-6378200=0.5米
0.5<1身高1米的人不能通过
二 :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A、4万千米B、8万千米C、4万米D、8万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为 |
[ ] |
A、4万千米 B、8万千米 C、4万米 D、8万米 |
A |
考点:
考点名称:地球地球: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1972年阿波罗号航天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构造示意图:
三 : 地球赤道周长约是A.20000千米B.40000千米C.60000千米D.50000千米
地球赤道周长约是
|
B |
试题分析: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根据地球的半径大约是6400千米,直径大约是12000千米,所以地球赤道周长大约为4万千米。所以本题选择B。 点评:地球赤道为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其长度可以通过地球半径计算。学习中学生还可以借助于古诗句加强记忆,如: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其中八万里就是4万千米。 |
考点:
考点名称:地球地球:
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列为第三颗,按大小排列位于第五位。
地球由两个圈层构成,即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构成;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地核构成。另外在大气圈层外还包围着磁层,里面有带电粒子组成的两条辐射带。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中部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其赤道半径为6378公里,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地球的运动分为两种形式:地球绕地轴(两极)自西向东的自转,时间为23小时56分2.1秒;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的公转,时间为365.26天。
有关地球大小的数据:
1.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陆地29%,海洋71%);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
3.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约为4万千米。
什么是类地行星,其与其他星球的区别是什么?
类地行星是以硅酸盐石作为主要成分的行星。它们跟类木行星有很大的分别,因为那些气体行星主要是有氢、氦、和水等组成,而不一定有固体的表面。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同:一个主要是铁的金属中心,外层则被硅酸盐地幔所包围。它们的表面一般都有峡谷、陨石坑、山和火山。
太阳系中类地行星包括水星、地球、火星、金星。类地行星是与地球相类似的行星。它们距离太阳近,体积和质量都较小,平均密度较大,表面温度较高,大小与地球差不多,也都是由岩石构成的。
1972年阿波罗号航天飞船拍摄的地球照片
地球的构造示意图:
纬线 | 经线 | |
形状特征 | 与地轴垂直,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连接南北极 | 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
指示方向 | 东西 | 南北 |
长度 | 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4万千米),赤道向两极递减 | 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等长 |
度数起点线 | 赤道(厄瓜多尔基多市) |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
度数的划分 | 以赤道向南向北各分90度 | 以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180度 |
代号 | 南纬(S)北纬(N) | 东经(E)西经(W) |
半球划分 | 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 | 以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 |
特殊线 | 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 本初子午、20°W160°E、180°经线 |
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的变化规律:以赤道为分界线,越靠近两极的地方,纬度越大,相对应的是,靠近北极是北纬(N),靠近南极的是南纬(S)
2.经度的变化规律:以本初子午线(0°)为起点,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无论向西向东,都以180°为终点。
四 :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A.2000千米/小时B.1666千米/小时C.3000千米/小时D
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 )
|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跨360°,地球自转一周要24小时,也就是1小时地球自转15°,所以在赤道上地球自转的速度约为:40000千米÷360×15≈1666千米/小时. 故选:B. |
考点:
考点名称: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自转: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
晨昏线:
指地球上迎着太阳的昼半球与背着太阳的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也称晨昏圈。晨昏圈把它所通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可表示该纬线圈昼夜长短的状况。由于地球不停地以1个太阳日为周期的自转,晨昏圈在地面上不断地移动,其周期也为1个太阳日(24小时),从而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地球公转过程中各纬线圈上昼弧与夜弧的长度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北半球的春分日、秋分日,晨昏圈同某一经线圈相重合,全球各地昼弧与夜弧等长,即昼夜平分。在北半球的夏至日、冬至日,晨昏圈同经线的交角为最大,夏至日,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昼弧为一年中最长,即白昼为最长,南半球各纬线圈上的夜弧为一年中最长,即黑夜为最长。冬至日,反之。晨昏圈是地球上的大圈,但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等,在日出以前和日没以后天空仍较明亮,因此它实际上要比大圈略小些。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围绕地轴转动;
2.地球的自转是自西向东的转动;
3.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变化和时差变化。
1.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围绕太阳旋转,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光照亮的半球成为昼半球,相对应的称为夜半球。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导致各地见到日出的时间不同,东边要先看到日出,东边时刻早于西边时刻。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示意图:
本文标题:地球赤道的周长约为-奥数地球的赤道是个近似的圆形,赤道的半径约为6378.2千米,假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962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