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吾泱泱两千经济史——读《中国经济史》有感
东方,大国崛起。
高速发展的经济水平,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让那只沉睡已久的雄狮苏醒,高楼林立,桥路铺造,构建出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完善的税收制度,成熟的土地政策,统一发行的货币,国内发达的商业贸易,这些的背后,是两千年的积淀。
“中国自秦以来2000年之政治、学术,莫不与其社会形态相协应。”
民以食为天
黍、稷为中国最早的农作物。稷者,今之高粱,黍即北方之黄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前一直以为华夏民族的文化发源地起于黄河两岸,殊不知,中国最古之文化并非在水边,亦非在平原,而是在高原上。高地农作物反映了“黍稷文化”,亦可称“陵阪文化”(即在平原之湖泊地区捉鱼,在山坡之处耕田)。自然,相较于如今的水田、梯田,那个时候的技术不过关,种植条件恶劣,缺少适当的工具。
可见,智慧并非一蹴而就,在失败的尝试过后,才有经验的积累。
士农工商
“重农抑商”一策,实施已久。本是腰缠万贯的富贾豪商却落得极低的社会地位,且不得入仕。不过,其实况也不尽然,否则为何皇商一直很受执政者的关注,其子女也多用于联姻,想必也是因为上位者对拥有堪敌国库财富的商人的忌惮吧。商业毕竟促进了一个时代的进步,塑造了一个时代的繁荣,推动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生活水平。强大如秦,统一六国,横扫四合,也推行的是“农工商并重”的经济政策,并非重农而轻工商。一如中国的国土面积远大于日本,却经历了艰苦的八年抗战。究其原因,正是经济落后。即便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足以碾压岛国,也无法改变当时的弱势。
可见,商业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三国时的屯田制度,西晋的土地制度,魏晋的赋税制度,唐朝的两税制,元代的农社制,明代的粮长制和生员制……正是这些制度,才给人们勾勒出框架,圈出了活动范围,制定了活动准则。我个人一向不怎么推崇诸子百家中的墨家,皆因其墨守陈规、不懂变通。可仔细想想,墨守陈规,也得有“规”可守才行。可见,规矩是必要的。否则,如何公平公正地进行交易,如何保证双方的利益?这些,皆由规矩来定。
制度,是经济史的保障。正是这些“允许”和“禁止”,才使得商人们得以生存。
可见,完善的商业制度,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经济,泱泱两千多春秋,源远,流长。
借《序》中一言结束全文:若人手执一册,则可明了中国历代经济制度之得失,则其善者应用于今日之工商社会、经融中心矣。
高二:孙雨薇
二 : 让历史告诉我们——读《中国通史》有感
今年小女已上中学,中学已开设历史课程,小女很是喜欢,常在家中与我讨教历史问题,为了不至于尴尬,我又从新从书橱中翻出《中国通史》,粗略看了一遍。
《中国通史》上至唐尧,下至明清、民国,历经三千余年,这其中的朝代更迭,风云人物的兴衰,个中滋味谁能评说。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历史,演绎着一部中华名族生存、繁衍、发展的恢宏诗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
两千多年前的先哲孔子是如此的感叹着时光易逝,如流水一般,一切都会成为过去;而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又一位哲人兼伟人毛泽东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不过毛泽东不是感慨着过去,而是想象着未来。
从过去到未来,流淌着历史的长河。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历史的长河中,至多像流水的一次涌动,当然也有的泛起一两朵浪花,甚而推起一片波澜,但随即与流水同去。可能是这个缘故吧,人们常常对着历史,抚今追昔,发出这样那样的感叹,这正是: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不过,历史的长河毕竟是向前流淌的,永远不可能倒流。人们读历史,凭吊历史,感慨之余,总会深化着对今天,对明天的思考,这也是我读《中国通史》最深的体会。
过去的历史是今天的镜子,但历史这面镜子,并不是一览无遗地折射历史之光的,这是由于,往事如烟,越远越不真切,再加之写史之人的个人观念,几千几百年后,就不免镜面如雾了。对此,现代大文豪,爱国主义战士鲁讯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未来的命运,只是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故很不易察出些底细来。”这就是说,历史是面好镜子,只是使用时,需擦去镜面上的雾气。
中国的历史,悠远漫长,有五千年之久。中国的历史看上去风云变幻,其实它总是在昭示着一种必然性,那就是社会在不断进步,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至现在社会主义社会,文明是在不断进步发展,刀耕火种,驾辕铁犁,火箭卫星等等,这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中国的历史,到现在廿一世纪,这其中的荣辱心衰,又有谁能诉说的尽。中国历史的发展常常是流血来推动,来验证的,特别是近现代,我们仍记忆犹新。历史的血迹,展示着历史发展的残酷性,我们能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只有吸取血的教训,在前人的基础上,加倍的建设我们的国家,增强我们的综合国力,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祖先,无愧于我们的后人。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现在读历史,就是要记住历史的教训,让我们变得更聪明。要知道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的经济现在是上去了,可在某些国际问题争端上,还显得太软弱,像现在的南海争端,与我们的大国身份不相符。经济上去了,我们可不能就只顾享乐,要知道这样下去,是要挨打的,会给后人留下骂名的。
因此,我们只有以史为鉴,努力自省,发扬中华民族的韧性精神和进取精神,加快国家的经济和国防建设,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世界民族的强者。
历史的脚步,尽管有些沉重,但终究是向前的。唐代诗人刘禹锡说得好“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我们应当记住历史,面向未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三 : 《尘嚣中的年轮》读史剑锋诗集《荒原》有感.
多年前我曾与一位木匠师傅交谈,得知:即使是同一个木种,生长在不同的环境里,它的质地密度就不一样。有经验的木匠,但看它的年轮就知道木质的优劣。古代的皇家选材,再好的木料,只要是道旁树,就不会被重用。深山里的树木苍翠,道旁边的树木沧桑。后来我有机会仔细观察对比,发现深山里的树木年轮近乎圆,道旁树木的年轮大多紊乱。 这是一个到处充满尘嚣的时代,网络和交通工具带来的快节奏,让人类愈加浮躁,急功近利。许多人都像道旁的树,神经紊乱,失去节制,精神空虚。“白天嘈杂的是人声/深夜嘈杂的是思想”(《嘈杂》)。史剑锋深谙此道,知道如何修复保养自己的元气。“文字是一种血型/能嗅出气味的只是/特异的种子/不同的海拔有不同的景观/真正的狮子在原始的森林里”(《一本书》)。他喜欢当今诗人胡弦的诗,更倾敬诗圣杜甫。老子、庄子的篇章他能够倒背如流,并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勤游于历史的文脉之中,洗濯身心,书与生活相互融会贯通。“能放弃的都放弃了/岁月啃啮不动的/是核心里那枚/硬硬的种子”(《荒原》)。
他的诗不矫情,不虚美,与宏大和张扬无关。诗友张朝铸说他的诗是,亦静亦灰之中看世界。“蒹葭苍苍的诗经/那个眼神已迷离/你们的目光丈量岸与岸/仰望的人们丈量天与地/目光能穿越千年/穿不过一线痕迹/一个站在封面/一个站在封底/天河厚厚地流淌/文字里漂满了尸体”(《牛郎织女》)。这是他十多年前的诗,从中能够感受到他慎独的思维、独到的感悟和另类的语境。
他形体单薄,而身心坚强。但对生活自有他热爱的方式。“再孤独的花园/也有一扇门”(《伤》)。以前的他,打球出名,曾获奖项;吸烟吐圈,鲜有人能比;看书入道,而不迂腐。他已戒掉烟酒多年,内心对现实时常充满悲悯与忧患:“苦难/让人们学会/在沉重的宿命中/采取仰望的姿态;(《读(圣经)》)
诗歌是果实的种子;诗歌是思想的核;诗歌只触动有灵性的心,灵感只眷顾有悟性的人。每逢读到打动内心的诗句时,他常说:“我又被击中了!”。他每天在课堂上与文字厮磨,而锐气不减;他生活平凡,时常绽放出不凡的诗行。“人越拥挤越寂寞/树越稀疏越孤独”(《囚树》)。我想这应该是他在学校与家的一条线间,日日月月年年的往返中,磨砺出的思想火花之一。
他从不故作呻吟,宁可数月不写一句。他从不违背良知和立场,宁可闭上嘴巴。“他是守林员/不做采茶人”(《残茶》)。有人喜欢生活的宽度;有人喜欢探索尘世的深度;他只追求灵魂的高度。诗、身、心合一,他视之为至高的山峰。伟大的精神都是殊途同道。“它没有路/只有方向”(《风》)。他的诗句如同从泥土中自然繁育而出,具有鲜异的质感。
清醒是一种痛,理智是一种痛,无奈是痛中的痛。“有没有一种醉/在酒不醉人人自醉之外/有没有一场戏/与逢场作戏不沾边”(《十年》)他有困惑,而不迷茫。他有梦想,已不再幻想;他寂寞而不孤独,因为生命里有诗歌相伴。他内心火热而外表冷漠,现实之中知道如何自我保护。“一块石头/岁月的流水/冲刷又冲刷/侵蚀又侵蚀/早年的棱角早已不见/人们欣赏它的圆润/有谁看见它/永恒不变/依然坚硬的心”(《无题》)。(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读完他的手抄本诗集《荒原》,就像“一滴泪/从唐朝出发/滚落到今天/滚烫到今天”(《中秋月》)。令我深切的感受到,灵感已经在跟随着他一起去叩响繆斯的门。。。
2012.10.12
李唱白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
四 : 《日历》读有感
今天,我读了《日历》这一篇文章,它的含义十分深刻,使我感触很多。
每天我们都会撕去一张日历,而这就意味着一天的过去。当我读这篇文章后,更感受到了时间的珍贵。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你并不在意时间的流逝,也不会留意每一秒、每一分,其实,虽然一秒、一分的时间短促,但如果我们好好利用,将可以做很多事情。记得有一次,我和姐姐在外面玩,玩了一天也不想回家,妈妈催我回家做作业,可我总是说,再让我们玩一会,就这样,一直不回家,许多时间时间浪费了,作业也没来得及做。是啊,也许每一累计起来,就会变成一小时、二小时。相反,珍惜了时间,你就会过得很充实、快乐。大文学家鲁迅,他就十分珍惜时间,不管怎样忙碌,都要挤出一些时间来学习。这种精神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要让你的生命有意义,就要珍惜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让今天充满光彩。
时间是不会为你而停留的,当你撕过一张日历的时候,你会想到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吗?我的父母、老师就常对我说,要抓紧时间。以前,我总会觉得时间很多,现在,学习紧张了,任务多了,我才渐渐感到时间过的快,时间的珍贵。如今,我们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好好珍惜时间吧,把时间挤出来,脚踏实地地过好每一天。
五 : 读《中国人的历史误读》有感
看过《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这本书后,我感到既遗憾又有些迫不及待,遗憾的是,中国人在错误的历史中陷得太深了,迫不及待的是,我想让所有中国人都看看这本书,真正了解中国的历史。为什么呢?待会儿你就知道了。
想必大家都学过《赵州桥》这篇课文吧!大家也都知道,赵州桥是隋朝着名工匠李春于公元595年到605年用十年的时间修建成的。可是“赵州桥本是鲁班建”到时下已经进入最广阔的通俗文化领域,成了歌唱家的一句唱词。唱词来源于一个流传已久的说法,即老人们讲给孩子们听的鲁班的故事。
稍有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是美丽的误会,常识的谬误。因为鲁班是春秋时代的人,何以修建一千年后的桥呢?
然而,中国人的历史思维就是靠这些尝试的谬误积累起来的东西支撑的!在我们自称善向历史学习的文化中,其实总在不自觉的误读历史。
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不要为了一时的实用或为了创建一个所谓的新的历史标准,不惜篡改,删削历史,这样就会成为我们文化中的一种几不可治的痼疾。
五年级:书墨飘香
本文标题:读中国历史的教训有感-吾泱泱两千经济史——读《中国经济史》有感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