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甄嬛传之朱宜修的重生-【甄嬛传】朱宜修VS安陵容:豪门庶出女与女屌丝的趋同命运大对比

发布时间:2017-10-02 所属栏目:四年级

一 : 【甄嬛传】朱宜修VS安陵容:豪门庶出女与女屌丝的趋同命运大对比

家世

朱宜修:豪门庶出

安陵容:女屌丝、穷N代

共同点:敏感自卑、渴望上位、学会隐忍

朱宜修是乌拉那拉氏庶出,从小不被重视,并且有纯元这样1个梦幻般完美的嫡出姐姐比对着,小宜修敏感脆弱的心里就埋下了一粒自卑的种子。小种子,在敏感、脆弱神经的催化下慢慢扭曲成了埋怨。而当纯元闯进宜修的生活,夺走了她深爱的男人时,那枚曾经自卑的种子在内外因素皆具备的条件下得到了最充分的突变——恨。恨的解脱方式有2种:要么是被感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要么是拿起屠刀,铲除所恨之人。显然,在长期内外恶劣环境的压迫下,心理已经完全变态发育的乌拉那拉氏宜修已不再是从前那个懦弱的小宜修了。杀!挡我路者皆得死!

与小宜修富贵的出身(虽是庶出,但起码还是个豪门)相比,小安的祖上可能从没冒过青烟,爹是个县城里的芝麻小官,娘可能是因年老色衰的缘故,在家不受老爹待见,还时不时地被几个姨娘欺负。想想小安的童年也不怎么好过,地位低下的自卑、受欺的隐忍肯定也没少摧残她幼小的心灵。参加选秀,刚入宫就被四季姑娘夏冬春这样的豪门女刁难嘲讽欺辱,宫女太监都不待见她,加之姐妹甄嬛是个高富美,万千宠爱于一身,于是自卑、妒忌填满了安小容的敏感脆弱的心。争!我要当主子!

技能修炼:

朱宜修:佛口蛇心 借刀杀人

安陵容:依附大款 笑里藏刀

共同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朱宜修不再是庶出的乌拉那拉氏宜修,而是皇后。皇后!这个宝座是属于我乌拉那拉氏宜修的!永远都是(的确,甄嬛都是皇太后了,宜修依然是皇后)!为守住这个至高无上尊贵的后位,我会清除一切威胁到我地位的人。亲姐姐都敢害,亲外甥(虽然还未出世)都敢杀,其他的妃嫔皇子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登上台面,皇后还得是端庄大气母仪天下的。于是,宜修练书法、念佛经,努力打造自己慈悲善良的形象。即使华妃这样跋扈地刁难,并且时不时拿“庶出”来讽刺几句,皇后依旧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地不了了之。因为在宜修眼里,华妃根本不是她的对手。因为会咬人的都不叫。不过唱完戏,到了台下还得办实事。毕竟,练多少书法、念多少次佛经都达不到宜修想要的目的。关键时候还得亮刀子。宜修的技能强项在于,会说隐语,借刀杀人又伤不到自己。

安陵容则是那个最会领悟皇后隐语的人。你不方便出手杀,我帮你杀,但你得罩着我,地位、权势、富贵,我通通都要!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唱歌、调香、冰嬉,女屌丝要想往社会上层爬,必须得练就一身才艺。出身寒微,相貌平平,我就用歌声勾引皇上;嗓子被毒哑了,我冒险服药,我用独一无二舞技勾引皇上;皇上烦我了,我有看家本领,调制个迷情香勾引他。总之,我能想方设法勾引皇上,得到宠爱。当然,安陵容能做这些事的前提是有皇后这个大boss做靠山。

命运结局:

朱宜修:永远都是皇后,也只能是皇后。

安陵容:终于能有件事是自己做主:死。

朱宜修为皇后这个位子争斗了大半辈子,最终混得皇上与她老死不相见,并且死后还是保留皇后的封位,做不了太后,乌拉那拉氏的荣耀也没能得到延续。新皇登基,朱宜修在景仁宫里期盼着皇上能封她个母后皇太后,虽早已失去深爱的人,但为权力,苟延残喘。当已是皇太后的甄嬛道出保留乌拉那拉氏宜修皇后的位份后,宜修终于心灰意冷。最后,宜修念念自道出“皇后”二字时,不甘、悔恨、无奈等等一生交杂起来的情感涌上心头。起于皇后,终于皇后。庶出决定命运。死,无论对于朱宜修来说,还是对乌拉那拉氏宜修来说,或许都是是最好的解脱。

恨,如梦魇般缠绕着安陵容一生。她恨所有人,恨这个不公的世道,恨这个摧残人性的制度。所以,她曾想用自己的不择手段去争取,去征服。她恨皇后把她当做对付其他妃嫔的工具,她也恨皇上,把她当玩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说安陵容心中仅存的一点点爱,便是对爹娘的爱。为了娘亲在家能有地位,她踏入深宫,参与权谋斗争;为保全入狱的爹爹,她倾尽全力复宠。作为1个没有姿色没有家庭背景的女屌丝,在那个封建制度下的命运是注定的——必定以悲剧收场。“这条命,这口气,从来由不得自己,如今,终于可以由自己做主一回了。”

自杀,无论对朱宜修还是安陵容,或许是最有尊严的结局方式了。

封建制度对于妇女心灵的摧残远大于对其肉体的糟践。在皇宫——这个封建制度制定的地方,豪门庶出女和女屌丝的悲惨结局是也注定的。性格决定命运,童年的生活经历决定性格,无论怎么推导,结果都是一样的——妇女成为了封建制度的牺牲品之一,不是唯一。

(图片来自网络)

二 : 转:【甄嬛传·评论】皇后朱宜修的10大硬伤

http://tieba.baidu.com/p/1643099020

看完电视后,本人对皇后这个人物颇感兴趣。仔细想来,觉得她在剧中有不少失误,现总结一下,因为小说没看完,所写评论以电视剧人物为准。有点长,请各位耐心看下去。
一、无子无女,孤苦无依。
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光对男人,女人也一样。在封建社会,女人若没有子嗣,生活便没有未来,家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在后宫更是如此,向来母以子贵。齐妃便是好例子,纵使人老珠黄,但毕竟是三阿哥的生母,即使再不得宠,皇上也是留有余地的,尽管三阿哥本身也不怎么样,但好歹时自己的亲骨肉。皇后也好,华妃也罢,没有孩子始终是她们的致命伤。试想,如果皇后的大阿哥都还在,无论是立嫡还是立长,皇后的地位都远比现在稳固。华妃倘若能有一子半女的,最后无论再怎么失宠也不至于送命。甄嬛倘若没有剩下胧月公主,日后想要回宫只怕还要多费一番周折。毕竟生育皇嗣,对王朝的宗社延续立下功劳,于公于私,皇帝都不会做的太绝。在这点上,甄嬛可是太占便宜了,进宫以后频繁受孕,子女众多。都说皇后母仪天下,可是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凭什么母仪天下?皇后自己也有危机感,从而不断使坏,害其他嫔妃的孩子流产,防止别人生下皇子,危及自身地位。但千年防贼,防不了一朝做贼。自己生个健康的孩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但此事身不由己,皇后年龄大了,身体不佳,想生孩子恐怕力不从心了。这个弱项无法弥补,2个人还没开始斗,皇后就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二、缺乏才艺,不解风情。
皇后性情稳重端庄,懂医术、书法,可双手同书,也算了不起的本事了。可是这些才艺只能使他当好1个皇后,却不能获得皇帝宠爱。电视剧中,皇帝也好,果亲王也好,无一不是饱读诗书,博学多才之人。长期的文化熏陶使得他们感情丰富而细腻,内心渴望能有才貌双全的女子能够引起他们的共鸣。纯元皇后不但貌若天仙,而且才艺出众,能歌善舞,一曲惊鸿舞更是举世震惊。从而使皇帝惊为天人,一见钟情。甄嬛琴棋书画、诗词歌舞无一不精,且善解人意,故而深受皇上宠爱。陵容歌声委婉动听,冰嬉舞姿迷人,长期受皇帝宠爱,大出风头,连甄嬛也一度处于下风。就连最不起眼的宫女余氏,也因为昆曲唱得好,甚得朕躬,龙颜大悦,越级封为妙音娘子,一下子鲤鱼跃龙门。凡此种种,皇帝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子,不言而喻。可叹皇后只知道皇后应该母仪天下,大方得体,却忽视了自己出了是皇后外,首先是皇帝的老婆。得到皇帝喜欢才是最重要的。从全剧来看,皇帝在她宫中的时间很少,换而言之,她有大把的时间自由安排。为什么不花点心思多培养点才艺来讨皇帝喜欢呢?这点不难做到,琴棋书画,诗书礼仪,这些只要花时间用心学习,不难掌握。皇后懂得利用陵容的歌舞和祺嫔的床上功夫,为什么自己不能学学呢?光借助外力没用的,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是关键。此外皇后还不解风情,她其实深爱皇帝,只是不懂表达。她深受皇后必须贤惠,不能妒忌的传统思想影响,逼迫自己装大度,尽管她根本做不到。她表面热情地张罗选秀女,其实巴不得皇帝1个都看不上;假意劝皇帝多去看看其他妃嫔,其实真恨不得把皇帝打包装箱锁在自己宫里才好;嘴上鼓励众嫔妃位皇帝多添皇子,心里却希望后宫所有女人都不孕不育。她这种口是心非的做法只会让人觉得假,也会让皇帝觉得皇后根本不在意自己,只在意皇后的位子。宜修其实是很可怜的,她一生都在皇帝和其他嫔妃面前演戏,直到最后东窗事发,和皇帝的那段对白才是真情流露,道尽1个妻子的心酸。也许知道皇帝从未真爱过自己,所以只能追逐权力来填补内心的寂寞。庶出的身份再加过分重视权位使得宜修丧失自我,她不敢像淳常在那样口无遮拦,畅所欲言,也不能像华妃那样撒娇争宠,更不敢向叶澜依那样桀骜不驯,甚至向甄嬛那样温柔地叫一声“四郎”都做不到。她永远不明白,皇帝就喜欢这一口。宜修这样的女人,对皇帝来讲,只能当皇后,不能当老婆。连皇帝要多喝一碗鸭子汤这样的小事情,皇后都要抬出老祖宗的规矩来说教,生生把皇帝推到华妃那里去了。这样的家庭生活,索然无味。这样的女人,哪个男人谁会喜欢。宜修不得宠,最终还是因为自己。

五、朝中无人,缺少外援。
前朝后宫,原为一体。皇后出生乌拉那拉家族,家世显赫。但奇怪的是,整部电视剧中,朝中并无皇后的娘家人掌握实权,也没有支持皇后的重臣。这点实在让人无法相信,难道皇后家中无人了吗?皇后的家人也是纯元皇后的亲人,相信必会得到皇上重用。不知道皇后为何没有在朝中培植自己的势力,难道真的是为了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吗?道理大不如拳头硬,有兵权才有实权。昔日西汉时的霍光,就是因为手握重权,即使毒杀了许皇后,皇帝也只能忍气吞声。朝中无人力挺,宫中也无同盟,皇后处境实在不利。相比华妃,朝中有年大将军坐镇,手握重兵,即使华妃多次触犯宫规,皇帝也不得不顾忌三分,不敢加以重罚,直到年羹尧倒台。甄嬛更是厉害,娘家有爸爸甄远道,为皇帝宠臣。后来又有果亲王和慎郡王两位皇族姻亲相助,实力强大。前朝稳如泰山,后宫臂膀众多,如此内外勾结的强大实力,又岂是皇后一人可以对付得了的。
六、班底脆弱,领导无方。
相比甄嬛身边人才济济,皇后的班底是在弱得可怜。不光人数少,而且素质不高。齐妃就不说了,活脱1个**,属于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钱的类型。如果不是生下三阿哥,她想投靠皇后,皇后都未必会收她。这样1个人,我实在不想过多评价。其他像什么康常在、贞嫔不过是摇旗呐喊的小喽啰,不顶大用。皇后集团的核心人物只有祺嫔和安陵容,再加上皇后自己。这2个人都各有优势,祺嫔明艳秀美,娇俏玲珑,陵容歌喉动人,楚楚可怜。本来都是难得一见的美人,而且陵容心思敏捷,在后宫争宠中,是不可多得的好帮手。有她们二人加上皇后的智谋,再有太后的支持,即使像甄嬛那样的女中诸葛,只怕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偏偏这个三人团,彼此明争暗斗,不相为谋。首先皇后不信任2个手下,怕她们生下孩子,危及自己的地位,一面不许陵容怀孕,另一面又用红麝香珠链让祺嫔不能生育。此外,祺嫔和安陵容两人一向不合,皇后并未居中调解,反而坐山观虎斗,妄想渔人得利。两人最终火拼,祺嫔用药药倒了陵容的嗓子,让她不能得宠,还唆使嫔妃去陵容宫里捣乱,甄嬛知道这个消息,大概肚子都要笑疼了。不过陵容也不是善茬,滴血认亲时,见祺嫔落败,立刻落井下石,加速了祺嫔的死。大敌当前不想着共同进退,居然还窝里反,真是可笑。连自己最大的敌人是谁都闹不清。相互之间没有信任,以至于三人无法形成合力,反而相互勾心斗角,内耗不断,最终被甄嬛各个击破。不过也说明皇后的领袖气质实在不够,在团队建设上多么失败!
七、不够心狠,妇人之仁。可能很多朋友不认同我的说法。皇后戕害皇子,陷害嫔妃,这难道还不够狠吗?不够。真正的狠是下手不留情,任何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必须毫不犹豫地消灭。当然,在这之前必须精确地判断,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敌人。心狠手辣不代表滥杀无辜!由始至终,皇后最大的敌人就是甄嬛,倘若皇后能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点,必除甄嬛而后快,也许故事就要改写了。其实,当甄嬛被贬出宫,甄远道一家流放宁古塔,皇后一派大获全胜。此时,正是宜将剩勇追穷寇之时,可是皇后并未穷追猛打,反而开始卸磨杀驴,对自己的2个得力手下动手了。狡兔还没死呢!就不要猎狗了。这个时候正是甄嬛最失意之际,也是最容易对付之际,收拾她就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别的不说,就说甄嬛和果亲王私定终身,珠胎暗结这件事,只要想法子捅到皇帝跟前,甄嬛必死无疑。皇后可以派几个精干的人,日夜监视甄嬛,摸清他和果亲王的约会时间、地点和规律,再设法引皇帝前往,看看甄嬛和果亲王花前月下,你侬我侬的样子,必然龙颜大怒。亲王私通废妃,秽乱宫廷的罪名一旦坐实,甄嬛难逃一死。果亲王轻则削去爵位,关进宗人府,重则要掉脑袋。或者派几个杀手直接干掉甄嬛也行啊!堂堂皇后,这些事情应该不难办吧!至于甄远道一家更好对付,戴罪之身,收买当地官员,好好招呼就是了。极北苦寒之地,1大把年纪就算死在那里也不稀奇。皇后从皇帝疼爱胧月公主看出皇帝对甄嬛余情未了,却不斩草除根,永绝后患,实在是大错特错。那时候皇后在干吗?她正忙着对付叶澜依和她2个手下,同时杀母夺子呢!主次不分啊!在对付叶澜依的问题上,皇后也是做的不到位,既然指使齐妃下毒,为什么不再做的彻底一点,直接毒死好了,反正有人愿意当替死鬼。害死和不孕都是害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可惜,打蛇不死三分醉[www.61k.com)!皇后只是简单地认为妃嫔只要不能生育,对自己就没有威胁。可最后,帮助甄嬛的人当中很多就是这群没有孩子的嫔妃。很多人认为剪秋最后谋杀甄嬛是加速了皇后的覆灭,有勇无谋,得不偿失。其实,我认为这是当时唯一可行的办法。滴血认亲后,甄嬛和皇后攻守之势已经易位。甄嬛协理六宫,皇后被架空,大权旁落。此时的皇后,已经没有什么资本再和甄嬛斗了,加上后来被甄嬛陷害禁足,紧接着又失去三阿哥,接连惨败。完蛋只是时间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剪秋绝地反击,不失为是一条出路。她选择最直接简单的办法,杀了甄嬛,的确是擒贼先擒王的好招。甄嬛一死,群龙无首,再无人和皇后作对!到时候皇帝顾念几十年的夫妻旧情,太后再帮着说说,没准皇后就给放出来了。一盘棋就此活了。可惜,苍天不佑啊!虽说失败,但非战之过。由此看出皇后身上就是缺乏剪秋这种放手一搏的勇气,面对强敌束手无策,坐困愁城!
八、得罪太后,自取其祸。
众所周知,宜修能当上皇后,离不开太后的大力支持。太后是宜修的亲姑母,一手将她扶上后位,又在宫廷斗争中明里暗里支持她,对她多番回护。可以说,没有太后,宜修绝不可能当上皇后。太后精明老辣,厚黑学功底深厚,比起皇后来不知高了多少。因此,皇后走的每1步棋,太后都看的一清二楚。如果说富察贵人小产只是让太后觉得皇后嫉妒心强,那么齐妃那件事就使得太后彻底见识到了皇后的狠辣与震主之威,也使得太后深深担心自己家族的未来。所以才会召见皇后,训诫教导。在太后看来,皇后和其他嫔妃一样,都是自己的儿媳妇,无非是级别高一点。就像幼儿园里大孩子欺负了小孩子,老师总是会批评大的,教育他们要谦让。所以,对皇后申斥不过是提醒她后宫要和睦,自己身为中宫不应与嫔妃争长短。最不应该无视皇嗣的性命,这事关国本,任谁当太后都不会听之任之的。而且太过狠辣,势必把自己至于众矢之的,招来嫔妃的妒忌,最终惹来大祸,太后本质上也是为皇后着想。皇后如果聪明,至少表面上应该认错服软,安抚太后。只要皇后放下身段,假装痛哭流涕一番,然后保证痛改前非,下不为例云云,相信太后也不见得会拿她怎么样。毕竟是自己的侄女,一手培养出来的,只要不做的太过分,怎么都好说。皇后日后行事只需稍加收敛,小心谨慎,一场风波就此消于无形。可是皇后却像吃错药了似的,针尖对麦芒,强词夺理,把自己谋害皇嗣这种大罪还说的很伟大,张口闭口都是为了太后,为了家族,难道就没有一点是为了她自己的小九九?鬼才相信。这样出言不逊,顶撞太后已经是大不敬。偏偏皇后还拿隆科多的事情羞辱太后,并且话里话外地暗示,后宫的事情有我做主就行了,您老年纪大了,身子又不好,还是少操心吧!这样目中无人的后果最终把太后推向了甄嬛。大概皇后是觉得自己媳妇已经熬成婆了,华妃死了,甄嬛废了,后宫已经是自己的天下,没人敢叫板了,自己翅膀硬了,对老太太也不用像以前那样忍气吞声了。她也不想想,姜是老的辣,太后在深宫中活了几十年,什么风浪没见过,宜修那点手段还不够她老人家塞牙缝的。皇后到底还是太嫩,忍辱负重做的不够,只顾逞一时口舌之快,得罪了自己的米饭班主。甄嬛能二进宫,很大程度上是太后一手促成的,真是弄巧成拙!

九、缺少军师,无人指点。
皇后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那么多失误,归根结底是身边缺少一名优秀的军师。皇后的身边有枪手(如祺嫔、齐妃),有死士(剪秋、绘春),却唯独没有军师。皇后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源于此。
任何1个成功的大人物的背后,都少不了个把摇纸扇的军师,出谋划策。聪明如甄嬛,也离不开槿汐的帮助。在剧中很多地方,甄嬛如果没有槿汐的提醒,恐怕也要吃大亏。而华妃之所以能长期称霸后宫,连皇后也不得不礼让三分,除了年羹尧的赫赫军功,同时也离不开曹贵人的献计献策。而在皇后一派当中,似乎只有皇后一人在用脑,其他人只需俯首听命就可以。皇后虽然城府极深,能谋善断,但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考虑到所有细节。
皇后身边虽然网罗了不少嫔妃和亲信宫女,其中也不乏头脑灵活,处事干练之人,可惜并无一人堪当军师重任,而且很多人都私心太重。皇后实在太缺少像槿汐那样智勇双全又忠心耿耿的人了。其实皇后并非没有机会遇到这样的人,很多网友认为陵容心思细密,智计过人,正是军师的好人选。其实不然,陵容本性不坏,后来变成那样完全是皇后一手调教出来的。她的很多计策,与皇后是大同小异的。她作为参谋,对于主子起不到互补的作用。况且,皇后只是利用她保住自己的权位,并非真正信任她,否则也不会不让她生孩子,当然她也并非真心效忠于皇后,双方不过互相利用的关系,所以她们不可能真的通力合作。

我心目中真正理想的军师人选是曹琴默。此人足智多谋,善于应变,是不可多得的参谋型人才。她拥有与甄嬛不相上下的高智商,且善于洞察世事人心。别的不说,单就她能躲过各种明枪暗箭,在皇后的严防死守下,平安生下温仪公主,就足以说明此人的本事了。在三宫六院都认为甄嬛才德兼备,华妃大势已去之际,她却一针见血的指出,“华妃不可靠,甄嬛更不可靠”。可见其看人之准。她辅佐华妃,与甄嬛多次较量,丝毫不落下风,可谓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我认为她的智慧甚至于都还在早年的甄嬛之上。她谋划计策,不但设计巧妙,而且手法灵活多变,令对手难以招架。惊鸿舞事件便是她的代表作,先用果亲王利剑甄嬛和皇帝,一计不成,再用惊鸿舞为难甄嬛,甄嬛虽然成功过关,但曹琴默机锋一转,借惊鸿舞引出梅妃的楼东赋,勾起皇帝的旧情,从而使得华妃复宠。计中有计,环环相扣,令对手防不胜防。甄嬛等人之前装神弄鬼的努力付之东流,真是一招妙计。陷害眉庄假孕,更是神来之笔。前期准备工作细致充分,什么太医暗中给方子调理身体,继而呕吐爱吃酸,口味改变,再安排刘畚伺候小月,那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人都知道眉庄怀孕了。再后来太后赏赐金钗,皇上提升位分,赏赐封号,眉庄的风头,一时无人能比。而曹琴默在眉庄最春风得意的一刻,皇帝和所有妃嫔齐聚咸福宫,其乐融融之时,将整个事件捅破,这招杀伤力极大。突如其来的一击,把所有人都打懵了。眉庄登高跌重,措手不及。甄嬛虽然猜到是圈套,但苦无证据,且在皇帝盛怒之下,也无计可施。最终眉庄被降封、禁足,继而失宠、心灰意冷,最终退出了后宫争宠的行列,华妃成功除去了1个劲敌,也间接打击了其他嫔妃。曹琴默看似稀松平常的布局,却暗藏杀机,令人猝不及防。
此外,曹贵人还颇有急智,刘畚被抓,假孕事件真相大白,华妃即将大祸临头。此事曹贵人没有慌乱。她推翻了华妃要去找年羹尧帮忙的想法,反而鼓励华妃去研究治疗时疫的方子。两件看似毫无关联的事情,曹贵人却能发现其中的联系,一下子抓住了主要矛盾,围魏救赵,结果时疫的方子一出来,华妃立下大功,绝处逢生。向来一俊遮百丑,加上皇帝余情未了,假孕事件遂不了了之,眉庄白吃了个哑巴亏。曹琴默四两拨千斤,一下子扭转了局面。在富察贵人小产的事情上,事发突然,难为曹贵人还能浑水摸鱼,借机推甄嬛一把,如果下手再重点,没准甄嬛当时就流产了。曹贵人智谋过人,眼光犀利,善于捕捉战机,还能主动创造战机,实在是了不起。
华妃被打入冷宫后,皇帝将曹贵人升为嫔,赐封号“襄”,用意不言而喻。“襄”乃赞襄、襄助之意。意在提醒她不可强出头,明白自己的身份,谋臣,军师而已,不能妄生非分之想。如果皇后能看出皇帝的用意,将曹贵人收如门下,对日后的后宫争斗将会大有裨益。这不无可能,皇帝表面上封赏曹琴默,其实对她出卖华妃深有不满,甚至内心已动杀机。但曹琴默为人谨慎,想找借口怕不容易,只能下毒。而皇后恰恰擅长医术,精通毒物、药理。如能看准时机,救曹琴默一命,再晓以大义,并向皇帝和太后求情。这应该不困难,太后向来是支持皇后的,皇帝虽不爱皇后,但还是很尊敬的。只要皇后肯多下点功夫,不难收服曹琴默。这样一来,曹琴默必然对皇后娘娘死心蹋地。事实上真到了那1步,曹琴默恐怕也没得选择,皇帝不喜欢,太后不待见,华妃和甄嬛也不会放过她,她最后只能坐死皇后这条船了。这样,皇后不但得到一名高参,而且顺利接管了华妃的残余势力。以曹琴默的聪明才智,以及多年在皇后、华妃、甄嬛之间周旋的斗争经验,相信皇后一派必然实力大增。有曹琴默辅佐的皇后,必将如虎添翼,那时甄嬛只怕永无回宫之日。以后曹琴默与甄嬛必将会有许多斗智斗勇的情节出现,整部电视也更加好看,因为那是真正的高手过招。可惜由于皇后未能及时行动,使得曹琴默这颗甄嬛的克星过早地陨落了。

十、不得圣宠,后位难顾。
皇后失败,甄嬛胜利,归根结底一句话,那就是甄嬛得宠。皇帝的心意最重要,因为无论后宫还是前朝,任何争斗最终的裁判官是皇帝。而皇帝的心始终是属于真换的,如果说刚刚进宫那会儿还是因为甄嬛长得像纯元皇后,那么甄嬛二度入宫后,皇帝则是完全爱上了甄嬛,虽然此时的甄嬛整颗心已经在果亲王身上了。只要皇帝心系甄嬛,甄嬛就算被废十次、百次,终有复出的一天。皇上爱过甄嬛、纯元,喜欢陵容、祺嫔、淳常在。反观宜修,由始至终,皇帝对她只有尊敬,没有爱。这也是她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曹琴默最为人诟病的是她事主不忠,可她也有她的无可奈何。本质上她和安陵容一样是个弱者。没有华妃的艳盖群芳,没有皇后的系出名门,更没有甄嬛的才貌双全,甚至连淳常在的天真无邪都没有。她身无所长,这点比陵容还要惨,小鸟至少还有一副好嗓子,好身段,能歌善舞。曹琴默什么都没有,想在后宫立足,只有靠自己的头脑。所幸,曹贵人的智谋是一流的,老天还算公平。否则,像她这样1个没家室,没长相,没才艺的三无人员,想在后宫立足,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她却做到了,靠自己的本事,她生下公主,成为了贵人,位份虽不很高,但也不算低了。其中虽有华妃的提携,但更离不开自己的努力。而且她在后宫中人缘也不差,虽身处华妃阵营,但和其他嫔妃关系也还算融洽,相比华妃的神憎鬼厌,曹贵人的外交手腕和待人接物的水平无疑是极高的。她的谋略绝对不输于甄嬛,单讲头脑而言,两人或许不相上下。但要说到八面玲珑的本领和后宫中的生存智慧,她比甄嬛都是只高不低的。她之所以位份不高,只是因为先天硬件条件差了点。她投靠在华妃手下,虽有跟红顶白之嫌,却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大家想想甄嬛等人未进宫之前,后宫是什么样子。雍正刚刚登基,根基不稳,因此对年羹尧非常倚重,华妃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行市看涨。而后宫其他的人,皇后韬光养晦,端妃称病不出,齐妃蠢钝如猪,其他妃嫔也都隐忍不发,华妃在后宫中一枝独秀。在这种情形下,曹琴默投靠华妃,也在情理之中。平心而论,起先曹贵人对华妃还是忠贞不二的,尽心尽力为华妃谋划。在与甄嬛的前几次较量中,曹琴默的计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是华妃实在不是1个好领导,她既无知人之明,也无自知之明。她无视下属的努力,只是一味地让要除去甄嬛,却不知此事难如登天。她一不顺心就对曹琴默呼来喝去,训斥辱骂,如同奴仆一般。即便这样,曹琴默还是忍辱负重,继续帮助华妃对付甄嬛。华妃千不该万不该,不该拿温仪公主来伤害曹贵人。女儿是娘的心头肉,为了孩子当妈的什么都可以忍。可华妃居然抢走温仪公主,还乱给公主吃药导致公主发病,实在是太过分。这样的做法导致兢兢业业的曹琴默与华妃开始离心离德。人们都说曹琴默忘恩负义,可事实上却是华妃对不起她在先。她后出卖华妃,虽有卖主求荣之嫌,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华妃刚愎自用,骄横跋扈,恃宠而骄,早已天怒人怨。除了一身臭脾气,华妃什么本事也没有,与甄嬛智慧与美貌并重相比,她是典型的绣花枕头,宫斗水平还处于幼儿园阶段。这样1个人,实在不是个值得托付的主子。如果不是有个强劲的娘家和曹贵人帮助,早就和四季妹一样了。她因为争风吃醋,和甄嬛斗个你死我活,也不看看甄嬛的实力有多强,在甄党中,端妃老谋深算,敬妃聪明机警,眉庄稳重干练,槿汐智勇双全,哪个都不是好对付的。关键是甄嬛把皇帝的心拴的死死的,而且皇帝对年家已经早有猜忌之心,准备拿年羹尧开刀了。在这种情况下,华妃偏要鸡蛋碰石头。曹琴默不得已反水,咬了华妃一口。华妃坏事做绝,虽然其中少不了曹琴默的参与,但主要执行者都是华妃和她的手下,所以最后曹琴默揭发华妃时,能把自己撇得干干净净,也足以说明曹贵人的本领。华妃罪有应得,被打入冷宫,曹琴默的临门一脚起了关键作用,也因此遭到世人的责难。可是曹琴默不反水又能怎么样,华妃这样的人终究成不了气候,而且气数将尽,曹琴默跟着她,早晚也得和颂芝一样,为她陪葬。
她最后对付华妃是狠了点,可是也是事出有因,如果华妃有朝一日咸鱼翻身,她会放过曹琴默吗?权力斗争,你死我活。华妃狠毒,曹琴默阴险,可甄嬛同样不是善男信女,她对付华妃,对付祺嫔,对付皇后,一样辣手无情。只因为她是主角,因此她能笑到最后。曹琴默的一生是悲惨的,她智计过人,深谋远虑,是天生的谋略高手,她的存在对甄嬛是极大的威胁。但因为她不是女主,所以剧情设置她必须死。

三、目光短浅,急功近利。
有人说,皇后城府极深,心智过人,才能正位中宫,压制众多嫔妃。如果不是不幸遇到了甄嬛,后宫只怕再无对手。其实这话未免不尽不实。诚然,皇后的确有心计、够狠辣。很多计策均出自她的谋划,比如,利用纯元皇后的衣服陷害甄嬛;挑拨齐妃去下毒害叶澜依不能生育,再反手逼迫齐妃自尽,顺势抢来三阿哥当自己的儿子;暗中指使安陵容下药,利用猫使富察贵人小产。每个计策,招招狠毒,谋算精巧。从剧情上看,她的计策也都受到了功效。可事实上,我认为她的计策看似精妙,实则并不算高明。有的是侥幸成功,有的是对手太蠢,有的则是得不偿失。倘若甄嬛不穿那件衣服,告知皇后礼服破损,要求更换,或者槿汐及时认出衣服是纯元皇后的故衣,那皇后只怕就被动了。所以甄嬛中计,只不过是老天爷帮忙罢了。杀母夺子那件事,赢得毫无悬念,不是皇后太高明,实在是齐妃太愚蠢,换个稍有头脑的人,绝不会中计。齐妃也太没脑子了,就算看不出皇后借刀杀人的用意,操作之际也该小心点,居然亲自动手,派去行凶者还是自己的贴身丫鬟,真是蠢到家了。她这么二的人,倘若不是早早生下了三阿哥,在这后宫里,恐怕早被人干掉了。害富察贵人小产,表面上天灾人祸,无从追究。皇后的计策看似天衣无缝,实际上还是没能躲过别人的猜疑。至少没有躲过有心人的注意,太后、端妃、甄嬛都猜到了此事与皇后有关。试想一下,“凶手”是皇后自己养的猫,一向温顺听话,突然狂性大发,岂不令人起疑?皇后还忽视了一点,她将作案地点选在自己的景仁宫,实在是大大的失策。干这种脏活,怎么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动手,无论成功与否,自己都难脱干系。费尽心机不过除掉了1个小贵人的孩子,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再说以富察贵人的脾气和见识,只怕这个孩子未必得宠。何必这么着急呢?结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不但使得嫔妃们逐渐看清了她的西洋镜,也使得一向支持他的太后内心开始动摇。由此可见,皇后眼光短浅,做事只顾眼前,急于求成。只想着除去眼前的敌人,没有考虑后路。当年除去纯元皇后也是如此,姐姐夺走自己的恩宠,固然可恨,可是何必急着杀她。君王之宠脆弱易断,今天是纯元皇后,明天可能就是别人。皇后应该利用这点,拉拢纯元皇后作为挡箭牌,利用别人来对付纯元,自己渔人得利。公开下毒暗害,是不明智的。虽然成功登上后位,除去了情敌,但却使得纯元皇后永远活在皇帝心中。自己也一生不得宠,还失去了姐姐这个在后宫最佳的争宠搭档,失去的太多了!
四、缺少同盟,孤立无援。
皇后能正位中宫,靠的无非是太后亲侄女和纯元皇后的妹妹这层关系。可她在争宠过程中,除了得到太后有限的支持外,在其他嫔妃中,支持率并不高。相比甄嬛,早在入宫时,便与眉庄、陵容结为姐妹,做贵人时,又与端妃结成同盟。二次入宫后,相继收服了敬妃和欣嫔,并得到叶澜依暗中相助。这几位娘娘,资历深,位份又高,在后宫说话是很有分量的,皇后未能争取她们的支持实在是1大失策。其实仔细想来,甄党虽然人数众多,但并不完全是铁板一块,只要花些心思,未必不能分化瓦解。浣碧和甄嬛早有嫌隙,也曾一度投靠过华妃娘娘,还喜欢过甄嬛的心上人果亲王。为此,甄嬛心中不可能没有一点芥蒂,若皇后能善加利用,将其策反过来,日后浣碧很可能成为皇后安插在甄嬛身边的一枚重要棋子。浣碧的地位很重要,收服浣碧后,先要对付温室初,除掉这个最有力的外挂,或者把他调离京城,使他不能帮助甄嬛。为了掩护浣碧,可以在甄嬛身边收买其他宫女作为明线,掩护浣碧这条暗线。敬妃在苏培盛和槿汐对食的事情上帮过皇后,若皇后继续发力,相信日后也不难成为皇后一党的重要成员。而且敬妃在胧月公主的问题上与甄嬛有矛盾,如皇后以此为契机,加深二人的矛盾,就像策反陵容一样,假以时日,将敬妃彻底变成自己人也未可知。端妃向来不问世事,且体弱多病,纵使心向甄嬛,也不会太过明显。只要皇后善加安抚,估计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端妃与甄嬛结盟,不过是因为看她长得象纯元皇后,想利用她来对付华妃,替自己报仇。什么一见如故,相逢恨晚,那都是屁话。她这种老江湖,遇事首先想的是自保。她与华妃有切齿之仇,却也没有公然与之为敌,唯一发生的一次正面冲突还是在极其隐蔽的场合。她明知甄嬛出宫是被冤枉的,却也没有替他辩白一句。最后见识到了甄嬛的狠辣后,又再度病了,无非是害怕祸及自身。她任何时候都不会位他人做嫁衣,这就是老谋深算的端妃。她看上去无欲无求,油盐不进,其实还是有弱点的。那就是皇帝,与二次禁宫后的甄嬛,处心积虑,像皇帝报复不同,端妃对皇帝始终没有加害之心。如果皇后能从浣碧处了解甄嬛的真实意图,在以此拉拢端妃,即便端妃不倒戈,起码也能保持中立,不再支持甄嬛。欣嫔是个墙头草,不足为惧。叶澜依倒是块硬骨头,但可惜位份太低,这样的人早早除去就行了。皇后如能认清形势,合纵连横,团结大多数嫔妃,将打击对象缩小到甄嬛、眉庄、槿汐等少数几个人身上,恐怕会容易应付得多。可笑皇后,在甄嬛被贬出宫后,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没有借机将宫中其他势力整合,自以为大敌已除,可以高枕无忧了。即使在甄嬛再度入宫后,仍没有足够的警觉性,天真地以为后宫已经是自己的天下。她做梦也没有想到,曾经表面上俯首帖耳的众妃嫔,结果被甄嬛1个个拉拢过去,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由此可见,皇后这个人,搞点阴谋诡计,陷害个把嫔妃还可以,真要她统筹全局,征服后宫,恐怕力有不逮。而她所扶持的那些亲信,如祺嫔和康常在等人,不过是打手而已。年轻,资历浅,位份低,难有作为。就连她最看好的安陵容,最后临死时,也没忘记摆她一道。一句令人似懂非懂的“皇后,杀了皇后”,最终让她垮了台。一切的一切,也足可说明,皇后不懂笼络人心。滴血认亲事件,是双方争斗的最高潮,也是皇后一派最后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可惜,对手太强大了。景仁宫对决中,大部分重量级人物都倒向甄嬛,强宾压主的态势无可阻挡,最后连慎郡王和娘家老太太都出场了,甄嬛当真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皇后孤掌难鸣,徒唤奈何!

其实对于槿汐,也有办法对付。在她和苏培盛对食事件中,皇后处理不当。那样做既不到位又徒然树敌。因为对食在后宫的太监宫女中很常见,本就构不成什么大罪。皇帝不可能杀了他们,那样不合情理,也不合法统。皇后揭发这件事,最终两个当事人也只是受了一顿罚。他们都是宫里的老人了,苏培盛又是伺候皇帝几十年的贴身太监,雍正不可能真的下狠手。槿汐是甄嬛的心腹加智囊,甄嬛也一定会想尽办法把她捞出来。最终,皇帝还是听了甄嬛的话,让苏培盛和槿汐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而且甄嬛又多了苏培盛这个外挂,皇后处境更加不利。其实,宜修利用这个机会,除掉槿汐的思路没有错,但是方法错了。我要是皇后,我会直接向皇帝言明此事,光明正大地奏请将槿汐赐嫁苏培盛,并在宫外给他们安个家,让槿汐真正成为苏夫人,有情人终成眷属。皇帝了解事件前因后果,再加上对苏培盛的宠信和倚重,必定会同意。清朝太监娶妻的比比皆是,李莲英、安德海等大太监都曾娶妻纳妾,并在宫外有私宅。加上苏培盛又是皇帝的红人。此举不会引来多大的反对。皇后还可以再进1步,提出让苏培盛收养孩子,弥补无后的缺陷。这也有先例可循,曹操的爸爸曹嵩就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这些举动既是成全人伦之道,又圆了孝义之礼。名正言顺,让人根本提不出反对的理由。表面上皆大欢喜,其实是明升暗降。因为这样一来,槿汐必然要出宫居住。一道宫墙将甄嬛和槿汐分隔两处,再用家庭和孩子把槿汐牢牢拴在宫外,让她不能及时对甄嬛施以援手。而且,借机卖了1个大人情给苏培盛,借此稳住他。岂不一举两得。可惜皇后计不及此,错失良机。

甄嬛与曹琴默相比,强在才华横溢,钟灵毓秀。失在骄纵轻狂,锋芒毕露。早期的甄嬛,依仗皇帝的宠爱,多有傲视同侪,恃宠而骄之举。与皇后、静妃、曹琴默等老人相比,她缺少稳重冷静的气质。聪明尽显于外,虽然使得她深受宠爱,但也将她处于众矢之的位置,不懂得韬光养晦,低调做人,在这点上,她远不如静妃。她虽然一开始希望在后宫中闲云野鹤,终老一生。但后来被皇帝看上后,想法自然发生改变。她认为皇帝是爱自己的,而且只爱自己1个。在后宫中拥有这种想法是很愚蠢的。在后宫争宠中,虽然甄嬛表面上依旧维持大家闺秀的风范,却事事不肯落下风。她的进攻型人格却使她在平步青云的同时,也树敌无数。华妃当时依仗年羹尧的力量,在后宫中一柱擎天,连皇后都要避忌三分,其他嫔妃更是望尘莫及。可甄嬛却偏要老虎头上拔毛,不但处处强出头,和华妃较劲,甚至连言语上都要针锋相对。有人可能要说是华妃先欺负甄嬛的,这其实也很正常,欺生是中国人的劣根性。况且华妃无论是资历还是位分,都远在她甄嬛之上。放到现在,1个刚进单位没几天的新兵蛋子,仗着董事长赏识,就不把副总和其他领导放在眼里,这会有什么下场,相信大家都能想象到。甄嬛的做法典型的恃才傲物,目中无人。不但华妃反感她,连齐妃、富察贵人等人对她也不以为然。甚至连好姐妹安陵容也和她离心离德。后来华妃采取极端手段如下毒、罚跪来对付她也并非没有原因。皇后最后陷害她一是因为她长得像纯元皇后。二是因为她太得宠,冒的太快,不到二十岁就封妃了,对皇后必定是威胁。就算皇后很大度的容下她,甄嬛毕竟不是久居人下之人,加上皇帝的宠爱,身边的端妃又与皇后不和已久。加上自身的统战术高明,一旦形成气候,皇后必然地位不保。

后期的甄嬛,早已不是刚进宫时曲意承欢的小女孩了,至少具备了吕后的素质。她杀死祺贵人、对付安陵容、最后扳倒皇后,步步为营,机关算尽。每1步都走得很稳,很毒。在经历了被贬出宫,家人离散的一系列打击后,甄嬛变得冷血、机械,毫无怜悯之心,当真是应了槿汐那句狠而无心。在她的潜意识里,只有1个念头——复仇!向所有对不起她的人报复。这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恩怨总要有个了结。可是在我看来,整部电视剧最大的败笔就是甄嬛串通叶澜依毒害皇帝这件事。如果甄嬛的复仇行动到皇后为止了,也许她不会遭到那么多声讨和非议。
我不明白,甄嬛杀皇帝到底是为什么?为了掩盖六阿哥的生事,显然不是,因为早在那之前甄嬛就开始行动了。叶澜依充当枪手,甄嬛利用协理六宫之权为她的屠龙行动开绿灯。不管六阿哥怎么样,甄嬛已经选择动手了。
如果是因为皇帝不爱自己,对自己薄情,也说不通。皇帝对她根本不薄,就算是因为她长得像纯元皇后,把你当替身,那又怎么样,谁让你长得就是这个样子。纯元皇后是皇帝心中永远的痛,后宫美女如云,岂会没有胜过纯元的绝色女子。皇帝忘不了纯元,主要是对早年纯情少男少女的情感的1种缅怀。礼服事件虽是被陷害,但甄嬛还是犯了皇上的大忌,但皇帝也只是罚她闭门思过,听说她病了,立即派太医诊治,还算不错了。甄远道入狱也是因为表面证据成立,不得不降罪。甄嬛如此善解人意,怎么这样看不透呢!而且在她生下胧月公主后,皇帝立即答应封她为妃,并保证对她一如既往,这样她还要出宫修行也只能说是自己犯倔。甄嬛早就知道皇上的夜晚不可能永远属于她1个人,为什么还要如此执着呢!甄嬛,身为帝王必须适应三宫六院,适应坐拥天下美人,根本谈不上专情,也谈不上痴心!就算你的果亲王也未尝不是如此,况且皇帝对每个女人都是有感情的,就像果亲王号称对甄嬛一见钟情,可他自己也不会说对浣碧和孟静娴毫无情意,人的感情很复杂。为此而弑君,实在没有道理,说明甄嬛更爱自己,不爱皇帝。我不禁要问,你甄嬛如果真想要一份纯真而专一的爱情,那你当初为啥不选温实初呢!
如果是为了给允礼报仇,那么甄嬛和允礼两人就应该被生生地钉在耻辱柱上。先说甄嬛,入宫后,皇帝对她从未薄待。虽不是宠擅专房,但召幸率绝对是冠绝六宫。连多年的宠妃年世兰也被抛在脑后。那么多人想对付甄嬛,足以证明她在皇帝心中的分量。最后为了迎她回宫,皇帝更是费尽心思,又是认儿子,又是折腾天象,给足了她面子。回宫后皇上对她几乎言听计从,可是就这样还是唤不回甄嬛的心。即使在她和允礼关系明显暧昧的情况下,仍旧不忍心降罪,真可谓不薄了。可她是怎么对皇帝的!再说允礼,当年九王夺嫡,险象环生。都说雍正对兄弟狠辣,可最多不过是圈禁,连家产都还留给后人。对允礼,皇帝非常看重,不断委以重任,从郡王到亲王,一再提拔!可谓兄友弟恭了!可允礼是怎么报答皇兄的,早在甄嬛还是宛贵人时,就开始打她的注意,出宫修行后更是近水楼台,珠胎暗结!在甄嬛二次入宫后还和甄嬛纠缠不清,你不是找死吗?允礼,你口口声声说皇帝对你恩重如山,你搂着甄嬛卿卿我我之际,可曾想过你的皇兄!你把哥哥放在什么位置!往大了说,碰皇帝的女人是诛九族的大罪,往小了说,勾引二嫂是严重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黑社会的混混都不会这么干!亏你允礼还是堂堂王爷,从小知书达理,怎能做出这种无父无君之举!有人又要拿爱情说事,为了爱情即可不顾一切,即可杀夫弑君!显然不能!雍正是1个极有作为的君主,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甄嬛有没有考虑过杀死了皇上天下怎么办!她没有,她只想到情人和她所谓的爱情。你和允礼是爱情,那你之前和皇帝几年的夫妻生活又算什么?你妈还有1个女儿。为了情夫谋杀丈夫,千百年来恐怕只有潘金莲能与之媲美!那些为甄嬛的爱情观辩驳的人,想想潘金莲,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吧!
只因狠辣太过,势必万众瞩目!甄嬛后期的狠毒让自己做上了熹贵妃的宝座,除掉了1个个敌人!也使得自己成为了1个充满争议的人物!相信以后对她的辩论还会继续下去!

皇后的不知足的确导致了她越走越远,毒害嫔妃和皇子也反映了她的愚蠢和短视。没有收养四阿哥也是个极大的失误,在宫斗中,手里皇子越多,筹码越多。更不应该毒害纯元皇后,姐姐夺走自己的位分和丈夫,固然可恨。但是要对付她日子长着呢!何必急在一时。试想,如果皇后暂时忍下这口气,好好养护腹中胎儿,有了健康的大阿哥做筹码,胜算加大。待纯元生下孩子,日后给她下点慢药(这是宜修的强项),或者利用别人(比如华妃、甄嬛)来除掉纯元皇后,不比自己亲自动手干脏活强。纯元一死,自己理所当然封为皇后,宜修再凭借自己亲阿姨和庶母的身份抚养二阿哥,也是顺理成章。要是再收养下四阿哥,手上就有了3位皇子。此外,宜修在身体没有受损的情况下,日后再生几个孩子也未可知。这样一来,宜修手上有那么多皇子公主的,足可保她一世荣华,地位无人可撼。即使日后东窗事发,皇帝也不忍心处置为自己带大那么多孩子的女人。正如我第一条所说,没有孩子是宜修的天然硬伤,无法弥补。
但是你说的只要不争,便可获胜,我认为不然。就从你举得例子分析,你说慈安太后只是因为对同治皇帝好,就能保住地位,压制慈禧太后,这就太片面了。史书和影视剧中总把慈安太后描绘成贤妻良母和老好人形象。但事实并非如此,慈安太后是典型的大智若愚,她出生名门,学识渊博,外表忠厚老实,内里心如明镜。咸丰是有名的好色皇帝,后宫美女如云,能在她身边长达11年保持荣宠和地位,可见她对自己夫君的强大掌控力和驾驭术,而且她与后宫其他嫔妃关系和谐,就连慈禧这种揽权跋扈的宠妃,在慈安面前也不敢放肆,慈安待人接物的水平可见一斑。能悉心抚养不是自己亲生的载淳,更说明她的心胸广播。这么1个情商超高的人,又在宫廷中呆了那么久,岂会是平庸之辈。
而且她在处理国家大事上,也同样有一套策略。在两宫垂帘之处,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慈安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朝内团结恭亲王等重臣,地方上重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名将,并努力修复与西方列强的关系,终于扑灭了太平天国起义,缔造了“同光中心”的局面。在把握朝局大方向上,慈安远强于慈禧,慈禧是典型的小事精明,大事糊涂。耍阴谋有本事,一遇上国家大事,就屡出昏招。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最后都坏在慈禧手上。两宫执政直到慈安太后去世,慈禧虽然跋扈,但大事必经慈安首肯,可见慈安的本领。
慈安太后外表仁爱忠厚,但大事情上,杀伐决断,一点不含糊。辛酉政变时,如果没有她的鼎力相助,慈禧和恭王绝不可能轻易扳倒肃顺。诛杀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赐死骄蹇贪淫的胜保,斩杀骄横跋扈的太监安德海,俱出自慈安太后的手笔。
慈安能够成为这样有作为的太后,恐怕不是光抓住皇帝就行的吧,况且同治本身也不过是个傀儡皇帝。慈安太后之所以成功,一是靠自己本身的能力,能谋善断,处事得体。二是靠自己的名声,她德才兼备却无心朝政,加上谦虚仁爱,从不因小怨重罚别人,贤名远播,举国尊敬。三则是有恭王这个外援,长期以来,恭亲王在对待两宫的问题上,明显亲近慈安太后,慈安对他也十分倚重。奕欣也多以“嫡庶有别”为由,压制慈禧。无形之中,奕欣和慈安形成1种联合力量,共同对付慈禧。诛杀安德海就是如此。慈安在时,尽管奕欣屡受打击,但因慈安的倚重,他依然能保住权位,执掌军机处大权;慈安一死,慈禧不再受约束,同时由于自己羽翼已丰,消长之间,奕欣也无力对抗慈禧。慈安其实是靠着这三招打压慈禧,同治的作用很有限,试想1个和哪个老婆同房都不能做主的儿皇帝,能有多大能量。
回到剧中来,你说以皇后现有的身份,除了华妃没人能撼动,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华妃虽然跋扈争宠,但绝无夺后之心。剧中当她听到皇帝去配皇后用餐时,心里虽然酸楚,但随后一句她是皇后,皇上陪她用顿饭是应该的。也说明了她很清楚自己的身份,能够得到皇帝的宠爱就是她最大的心愿。皇帝如果哪天去讨饭,跟着她的也只有皇后和华妃。皇后头风发作,华妃得知年羹尧调走全部太医,也不由得埋怨哥哥,心中一样挂念皇后,当天下午便去探望,都不知道是皇后下的套。由此可见,华妃始终是个小女人,1个深爱皇帝的傻女人。
相比之下,甄嬛的威胁是极大的。本身样貌如纯元,心机如诸葛,加上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深受皇帝宠爱,年纪轻轻就封妃了。如果皇后不出手,早晚必备甄嬛所算,皇后对付甄嬛也是正常的。如果再不出手,等生下孩子,假以时日,贵妃,皇贵妃都是甄嬛的囊中物。而且甄嬛也并不是安分守己的人,在第一集,寺庙里烧香,甄嬛向菩萨祷告,保佑自己能嫁全天下最有本事的男人,毋庸置疑,她心理是希望嫁进宫的,后来在宫里看见安陵容和颂芝受宠后,内心的嫉妒和不满也是显而易见的。就算皇后不暗算她,甄嬛也不是久居人下的主,封妃以后,后宫地位扶摇直上,一旦形成自己的班底,日后未必不会对皇后造成威胁。加上甄嬛本身手腕极高,且母以子贵,再有皇帝的宠爱,身边的端妃、眉庄和谨夕又都是足智多谋、精明强干之人。到那时皇后再想对付甄嬛,绝无胜算。皇后表面上称霸后宫,其实对她不满的大有人在,而甄嬛却做得滴水不漏。就算皇帝在世时,不能撼动宜修,一旦甄嬛的儿子登基,后宫两位太后必然不会相安无事,甄嬛这位圣母皇太后必然压过宜修这位母后皇太后。甄嬛不是慈禧,不可能让宜修抢走儿子,所以宜修如不扳倒甄嬛,下场早晚都是一样的。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遇从来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望天收是绝对不行的。当年李治的王皇后就是如此,名门望族出身,貌美绝伦,因为没有子嗣,但收养了宫女所生的皇长子,舅父在朝为宰相,朝中还有长孙无忌等重臣相助,最后还不是让武媚娘收拾了。王皇后实力如此强劲尚且如此,宜修若无所作为,等不到甄嬛动手,死得更快。

三 : 宜修传(三)叶宜修

  过了几个时辰,叶妤同珞玉说了一会儿话,叶妤就向正宫走去。正宫里正款待着邻国的信使,歌舞升平,很是热闹。叶妤绕开正宫,向凤厥宫走去。

  凤阙宫。

  “璺虞参见母后。”叶妤福身。

  “平身。妤儿今日怎么得空来母亲这儿?”叶后微笑道。

  “女儿今日来,不是为了什么事,到是为了一个人。”

  “是什么人?”叶后眯眯眼。

  叶妤思量了一会儿,说:“母后必定是记得珞国的。珞国与我们是世交,虽国已亡,但有一位公主和她两个婢仆逃了出来。父王向来崇尚忠义之德,想必一定会救他们吧?如今这三人,就在我宫里。”

  叶后大惊失色,她说:“你如此不懂事!你父王虽一定会救他们,但你怎可贸然将他们带进宫中?真是……罢了!”

  “只问母后一句,这三人,留不留?”

  叶后平复了心情,说,“自是要留的,只是此事突然,容我跟你父王商议。”

  叶妤微微一笑,说:“母亲向来是开明心善的,妤儿今儿可算是见识到了,谢母亲!”

  叶妤得到了叶后的准许,迫不及待回到了宫中向珞玉报喜。

  珞玉得到消息,更是欣喜。不过几日,就有人来禀报,珞玉更名为叶宜修,赐号幽珠郡主,和叶妤同住。

    四年级:李思颖

四 : 宜修传(三)叶宜修

  过了几个时辰,叶妤同珞玉说了一会儿话,叶妤就向正宫走去。正宫里正款待着邻国的信使,歌舞升平,很是热闹。叶妤绕开正宫,向凤厥宫走去。

  凤阙宫。

  “璺虞参见母后。”叶妤福身。

  “平身。妤儿今日怎么得空来母亲这儿?”叶后微笑道。

  “女儿今日来,不是为了什么事,到是为了一个人。”

  “是什么人?”叶后眯眯眼。

  叶妤思量了一会儿,说:“母后必定是记得珞国的。珞国与我们是世交,虽国已亡,但有一位公主和她两个婢仆逃了出来。父王向来崇尚忠义之德,想必一定会救他们吧?如今这三人,就在我宫里。”

  叶后大惊失色,她说:“你如此不懂事!你父王虽一定会救他们,但你怎可贸然将他们带进宫中?真是……罢了!”

  “只问母后一句,这三人,留不留?”

  叶后平复了心情,说,“自是要留的,只是此事突然,容我跟你父王商议。”

  叶妤微微一笑,说:“母亲向来是开明心善的,妤儿今儿可算是见识到了,谢母亲!”

  叶妤得到了叶后的准许,迫不及待回到了宫中向珞玉报喜。

  珞玉得到消息,更是欣喜。不过几日,就有人来禀报,珞玉更名为叶宜修,赐号幽珠郡主,和叶妤同住。

    四年级:李思颖

本文标题:甄嬛传之朱宜修的重生-【甄嬛传】朱宜修VS安陵容:豪门庶出女与女屌丝的趋同命运大对比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685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