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HTC:昔日的安卓先锋官 而今已日薄西山
61阅读(61k.com)8月8日报道:“身处六月天,心在寒冬季”,用此话来形容HTC的当下处境似乎一点也不为过。尽管HTC One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但却并未能扭转其财务窘境,自2012年小幅增长后,持续走低的财政营收状况让HTC和小伙伴们着实揪心了一把。
最新消息称,据HTC官方预测,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很可能将蒙受运营损失。预测成真的话,这将是HTC自2002年以来首次出现亏损状况,与此同时有关“HTC要出售”的说法迅速在业界蔓延开来。
事后,虽然HTC董事长王雪红出面辟谣让此事得以澄清,但谣言背后折射出的企业所面临的尴尬现状令人深思。这两年HTC究竟怎么了?谁是将其拉下领先地位的“罪魁祸首”?
日薄西山的安卓先锋官
2008年的9月17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HTC与谷歌、T-mobile发布了首款安卓手机,HTC Dream。正是这款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手机将安卓系统引入了众人的视线中,后来便有了它的后继者与iPhone一起改写整个手机行业的神话。
Android系统的崛起带动了一大批手机生产商的崛起,这里面也包括凭借Android系统和高端的市场定位,最终从手机代工发展成为Android手机阵营中数一数二的HTC。
所谓先发制人,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HTC成了安卓阵营的先锋官。有数据显示,2009年HTC的出货量达到1171万部,净利润为7.07亿美元,在Android手机市场上占了67%的份额;到了2010年,HTC出货量达到2467万部,仅第四季度就出货910万部,净利润已经达到了13.6亿美元。借着安卓系统迅猛发展的这股东风,2011年HTC如愿般地实现了鲤鱼跃龙门式的蜕变,跃居行业排名前三,市值甚至赶超了当年领跑手机行业多年的老大哥诺基亚。
如昙花一现。遗憾地是,胜利如果来得太过突然似乎难以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2011年第四季度HTC的净利润开始出现下滑,而这次下滑也只是悲剧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一年里,HTC的营收为98.5亿美元,同比降低近40%;净利润为6.04亿美元,同比降低约70%。而今年以来,HTC股价累计下跌了44%。目前,该公司股价处于自200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些冰冷的数据无声的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事实——曾经占据安卓阵营67%席位的先锋官HTC,如今已日薄西山,难续当日辉煌。
固守中高端市场 HTC难获喘息之机
苹果?三星?国产手机?渠道?产品?品牌战略?究竟谁才是将HTC拉下马的“罪魁祸首”?
翻开HTC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从第一部手机发布至今,HTC每部手机的售价均在2500元至4000元之间,将走高端市场路线贯彻到底,HTC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之势。但就目前来看,高端智能机市场基本已被苹果和三星两大巨头瓜分,随着市场饱和而带来的增速放缓,高端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也因此而受到波及。
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市场大环境下,曾为高端手机霸主的苹果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从去年的25%滑落到20%,呈现败走麦城之势时,走下了价格的神坛,将iPhone 5C推到了众人的眼前,HTC却还在坚持着。
“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较上年增长33%之际,其平均售价却出现大跌,其中2012年下跌8%,预计今年将再次下滑9%。”国际数据公司移动项目经理瑞恩·里斯认为,这是智能手机逐渐由高端市场走向低端市场的信号灯,“在新兴市场,智能手机已经越来越普遍,而且往往是该市场消费者的首个可负担的计算设备。这些市场的人均收入远远低于发达市场,因此各大厂商被迫为这类低端市场的用户提供智能手机的计算体验。”
环顾四周,小米于近日推出了799元的红米手机,再刷新了智能机市场的价格线。更有联想、中兴、华为这些低端手机市场先列的围剿包抄,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正在走向短兵相接的白热化阶段。HTC若是继续将宝压在高端市场之上,恐怕今后很难在国内市场上寻到一席之地。
然而,定位高端市场只是导致HTC利润下滑的一方面,忽略渠道建设盲目追求机海战术以及产业链环节的缺失也是问题的另一方面。
作为最初由手机代工发展起来的IT企业,HTC有着此类企业的通病,即重产品轻品牌,忽视渠道铺设以机海战术作为抢占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武器。
与三星、苹果一年一机不同,HTC每年的新款机型数见不鲜,在消费者眼花缭乱的同时也弱化了HTC的品牌效应,让用户很难对其品牌产生认同感。
同时,HTC选择了欧洲作为作为手机的主攻市场,忽略了对于亚洲市场的开拓与渠道铺设。事实证明相对于增速缓慢的欧洲市场而言,亚洲市场不仅增速快,而且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对于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忽视,让HTC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显得不那么的紧密,仅有少的可怜的几款合约机,让HTC的大部分机型因未能获得运营商的补贴而导致价格过高。加之,自建销售店稀少导致顾客难以通过线下正规渠道购正款买行货,渠道缺位引发价格混乱最终导致行水差价巨大,消费者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选择水货,这在无形之中降低了HTC的利润。
此外,产业链的缺失也是HTC不可忽视的硬伤。作为智能手机生产厂商,HTC的屏幕一直依赖于三星。三星可以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打造android手机,而HTC连电池都要请天语代工,加之对OEM厂商的无力控制,这一切让HTC如别被人奶大的孩子一般,养不熟。
相较于苹果相比,它没有自己的系统;与三星相较,它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且受制于OEM商,与国产手机小米、华为、联想相比,它既没有渠道也缺乏价格优势,这一切让HTC身处夹缝之中。
二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细数87版《红楼梦》演员
1.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
陈晓旭自幼学习舞蹈,结果在自己十二岁时因故放弃,然后迷上诗歌,身上逐渐浸染出了几分诗人风骨。[www.61k.com]1983年,《红楼梦》剧组开始全国范围内选演员,陈晓旭在自己当时男友的鼓励下,给导演王扶林寄去了自荐信和照片,照片背面就是她14岁时发表的第一首诗作是《我是一朵柳絮》。先前的舞蹈底子和诗人气质让导演王扶林惊艳,林黛玉于是接到了试镜通知,当时还在鞍山市话剧团的陈晓旭请了三天病假偷偷地跑到北京参加面试。第一期培训班后陈晓旭被确定为林黛玉的扮演者,后来陈晓旭自己谈起当选的原因说:“我不觉得我能演林黛玉是因为我长得美,或是演技好,只是我的性格和气质与她很像”。至于扮演的效果,毋庸多言,现在陈晓旭已成为林黛玉的代名词。甚为遗憾的是《红楼梦》结束后她只出演过电视剧《家春秋》中的梅表姐一角,《家春秋》后渐渐退出娱乐圈。至于原因陈晓旭在2004年接受《纽约时报》访问时说“事实证明,‘林黛玉’已成为我演艺途中一座不可逾越的山峰。在此之后,是我生命中的苍茫时刻。”她无论演任何角色都无法摆脱林黛玉的影响,这一点在欧阳奋强后来的职业生涯的选择也可见一斑。1991年陈晓旭投身商界,取得不俗成绩,1999年皈依佛法,2007年出家,同年因乳腺癌病逝。
陈剑月女儿 |
三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出自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古诗作品《易水送别》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燕太子丹送别荆轲的地点。《战国策·燕策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⑵此地:原意为这里,这个地方。这里指易水岸边。
⑶别燕丹:指的是荆轲作别燕太子丹。
⑷壮士:意气豪壮而勇敢的人;勇士。这里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
⑸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因而头发直立,把帽子都冲起来了。冠:帽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相如 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⑹昔时:往日;从前。《东观汉记·东平王苍传》:“骨肉天性,诚不以远近亲疏,然数见颜色,情重昔时。”
⑺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
⑻没:死,即“殁”字。
⑼水:指易水之水。
⑽犹:仍然。
【翻译】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赏析】
公元679年冬,骆宾王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他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www.61k.com)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道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时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但“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眼前。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全诗融为一体。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这首诗题目虽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读者送的是何许人。然而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他在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咏怀古事,表达对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全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四 : 赏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请解释本诗之
赏诗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请解释本之意?讲出作者的名子?
骆宾王(唐高祖武德二年(619),619--约687),字观光,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幼年即资质颖悟,聪慧过人。7岁时即景赋《咏鹅》诗,一时传遍乡闾,誉为神童。晚年参加徐敬业扬州起事,并写下了著名的《计武氏檄文》。
骆宾王作为“初唐四杰”之一,对荡涤六朝文学颓波,革新初唐浮靡诗风,开辟唐代文学的繁荣局面作出了贡献,因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有影响的人物,长期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他一生著作颇丰,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作家,一个政治上很有抱负却长期怀才不遇的小官吏。
骆宾王对自己的际遇愤愤不平,对武则天的统治深为不满,期待时机,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在这种时机尚未到来之前的那种沉沦压抑的境遇,更使得诗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于易水送人》一绝: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这种心境。
这首诗的第一联,“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就是写的这件事。“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壮士发冲冠”,用来概括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边送别友人,想起了荆轲的故事,这是很自然的。但是,诗的这种写法却又给人一种突兀之感,它舍弃了那些朋友交往、别情依依、别后思念等等一般送别诗的常见的内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这种破空而来的笔法,反映了诗人心中蕴蓄着一股难以遏止的愤激之情,借怀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为一体。从而为下面的抒情准备了条件,酝酿了气氛。
第二联,“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这两句用对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后一句。这后一句也就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不仅意味着荆轲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而且还隐含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切感受。诗中用“已”、“犹”两个虚词,即使句子变得自然流利,也使音节变得纡徐舒缓,读来给人一种回肠荡气之感,更有力地抒发了抑郁难申的悲痛。
这首诗题为“送人”,但它并没有叙述一点朋友别离的情景,也没有告诉我们送的是何许人。然而,人们却完全可以由它的内容想象出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壮别的场景,也可以想见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胆相照的至友。因为只有这样,诗人才愿意、才能够在分别之时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块垒,而略去一切送别的常言套语。此诗题为送人,却纯是抒怀咏志。作为送别诗的一格,这首绝句可说是开风之先吧。
五 :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仪凤四年(679)六月,改元调露(即调露元年),秋天,骆宾王遇赦出狱。是年冬,他即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易水送别》一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
从诗题上看。这是一首送别诗。从诗的内容上看,这又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在送别友人之际,发思古之幽情,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无限仰慕,从而寄托他对现实的深刻感慨,倾吐了自己满腔热血无处可洒的极大苦闷。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这两句通过咏怀古事,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此地指易水,易水源自河北易县,是战国时燕国的南界。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史记·刺客列传》载,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奉命入秦刺杀秦王,太子丹和众宾客送他到易水岸边。临别时,荆轲怒发冲冠,慷慨激昂地唱《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义无反顾,勇敢地启程.这位轻生重义、不畏强暴的社会下层英雄人物,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受到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诗人骆宾王长期怀才不遇,侘傺失志,亲身遭受武氏政权的迫害,爱国之志无从施展,因而在易水送友之际,自然地联想起古代君臣际会的悲壮故事,借咏史以喻今,为下面抒写怀抱创造了环境和气氛。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是怀古伤今之辞,抒发了诗人的感慨。昔时人即指荆轲。没,死亡。荆轲至秦庭,以匕首击秦王未中,被杀。这两句诗是用对句的形式,一古一今。一轻一重,一缓一急,既是咏史又是抒怀,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荆轲的人生价值,同时也倾诉了诗人的抱负和苦闷,表达了对友人的希望。陶渊明曾有《咏荆轲》诗说:“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表达了对荆轲的崇敬与惋惜之情。宾王此诗,同陶诗交相辉映,但在意境的创造上更为含蓄有味。“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寓意丰富,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感受。首先,“寒”是客观的写景。此诗作于冬天,冬天北方的河水自然是寒冷的。其次,“寒”是对历史的反思。荆轲这样的古代英雄,虽然奇功不就,但也令人肃然起敬,诗人是怀着深切缅怀之情的。荆轲其人虽然早就不复存在了。可这位英雄疾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风义概还在,作为历史见证的易水河还在。诗人面对着易水寒波,仿佛古代英雄所唱的悲凉激越的告别歌声还萦绕在耳边,使人凛然而产生一种奋发之情。复次,“寒”也是对现实的概括。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咏怀》)的骆宾王,有着远大志向,他愿洒满腔热血,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然而现实是“天子不见知,群公讵相识”(《夏曰游德州赠高四》),生不逢时,沉沦寂寞,诗人心中充满孤愤不平之气,如易水河一样,悠悠不尽。诗人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伟大孤独中,只好向知心好友倾诉难酬的抱负和无尽的愤懑。诗人感怀荆轲之事,既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也是将别时对友人的一种激励。
这首诗的中心在第四句,尤其是诗尾的“寒”字,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寒”字,寓情于景,以景结情,因意构象,用象显意。景和象。是对客观事物的具体描绘,情和意,是诗人对客观对象在审美上的认识和感受。正如古人所说:“象者,出意者也。”诗人在自然对象当中,读者在艺术对象当中。发现了美的客观存在,发现了生命和人格的伟大表现,从而把这种主观的情和意,转移到客观的景和象上,给自然和艺术以生命,给客观事物赋予主观的灵魂,这就是诗歌创作和欣赏当中的“移情作用”。“今日水犹寒”中的“寒”字,正是这种移情作用的物质符号,这是此诗创作最为成功之处。这首诗题为送别,可又没有交待所别之人和所别之事,全诗纯为咏史抒怀之作。但吟诵全诗,那种“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的壮别场景如在目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所咏的历史本身就是壮别,这同诗人送友在事[www.61k.com)件上是相同的。而古今送别均为易水河岸,在地点上也是相同的。易水跨越古今,诗歌超越了时空,全诗融为一体。一古一今,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同时交待,最后统一在“今日水犹寒”的“寒”字上,诗的构思是极为巧妙的。
这首诗以强烈深沉的感情,含蓄精炼的手法,摆脱了初唐委靡纤弱的诗风影响,标志着唐代五言绝句的成熟,为唐诗的健康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文标题:昔日人已没今日水犹寒-HTC:昔日的安卓先锋官 而今已日薄西山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