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阳市龙安区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模式调查

发布时间:2017-09-05 所属栏目:文秘知识

一 : 安阳市龙安区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模式调查

http://www.61k.com2013-11-21 09:31:48 中国安全生产报

-

+



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探索隐患排查治理新机制——

用市场调动社会资源服务安全生产

本报讯 记者杨华报道 11月10日,河南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总经理李海雁特别高兴。尽管还不到年底,但事务所今年承担的龙安区2个乡镇的隐患排查服务已经通过乡镇、区安委会的考核,提前拿到了区政府支付的7.2万元合同款。河南安阳龙安区实行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运行模式,给了这家从事安全生产技术服务的中小型中介公司新的希望和商机。

从2012年开始,安阳市龙安区为了破解基层查隐患人手不够、水平不高等难题,经过充分调研分析,逐渐明确了思路,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提出两个关键词:社会化、市场化。用市场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将隐患排查这项工作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利用中介机构的专家技术力量、监测手段帮助企业查找隐患。各乡镇、街道及区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督促企业落实整改专家排查出的隐患。

2年来,区政府财政出资136万元购买公共服务,经过公开透明的招投标,龙安区9个乡镇街道与几家中介公司签署了隐患排查服务合同,439家企业及100多个重点场所全部纳入服务范围。中介公司每年对企业提供2次专家隐患排查服务,给每家企业编制隐患排查报告和复查报告,并提交企业所在乡镇或街道和区安委会备案,一步步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排查隐患、部门依法监管、企业整改隐患的安全监管新模式。

2013年6月,《龙安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市场化运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除了进一步明确隐患排查的工作机制外,还确立了隐患整改督导例会机制、跟踪销号机制、隐患排查市场化工作考评机制、奖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等6项工作制度。

实施市场化机制以来,龙安区累计聘请高级专家2502人次,中级专家4029人次,排(复)查企业1339家次,排查隐患15485条,整改14495条,排查整改隐患为2012年以前5年的总和,效率较以前提高了6倍。仅2013年,中介公司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3855项,提出安全技改措施1821项,解决安全技术难题725个。

龙安区政府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利用市场来配置调动社会资源,培育中介技术服务社会组织,为企业提供更多安全服务,同时也转变了政府职能,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预防控制的长效机制上能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



短评:期待更多的龙安经验

河南安阳市龙安区的经验,亮点就在“政府购买服务”。其探索实践的点点滴滴,好看有用。

政府购买服务,已是热词,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社分开、深化改革息息相关。今年10月,国办出台了《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大势所趋,于斯可见。

当然,也有人心存疑虑:购买服务是不是花“冤枉钱”?龙安经验,或能解惑。通过购买服务,该区实现了安监力量、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于监督执法、协调整改、建立机制。这比硬着头皮、底气不足地去检查,实在强太多了。

对安监工作来说,购买服务现实意义重大。一方面,各级安监机构当前普遍“人少活多”。23人监管439家规模以上企业,安监人员紧缺、知识不足等现象,不仅仅是龙安区安监局一家面临的窘境。另一方面,点多面大的企业需求的安全监管服务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迫切需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专业化服务。

疑似山穷水尽处,正是破冰试水时。换个思路换把刀,政府购买服务可以靠分工实现多赢。明确权责界限,细化专业分工和资源适配,激活更广泛的社会资源,自然不愁整体工作实效的提升。(麻倩昀)

行政权力做减法 政府服务做加法

——河南安阳市龙安区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模式调查

本报记者 杨 华 通讯员 李学明 赵爱党 “管了7年安全,签得最多的是责任书,从没想到还会签合同。”11月9日,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东风乡安监办主任陈红说。陈红手里是今年东风乡隐患排查服务合同书,名字签在“甲方”位置。乙方是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

这份合同,是龙安区探索两年多的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运作的缩影。用经济手段、市场行为破解基层监管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难题,调动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安全生产,龙安区一步步形成了政府购买服务、专家排查隐患、部门依法监管、企业整改隐患的安全监管新模式。

http://www.61k.com2013-11-21 09:31:48 中国安全生产报

-

+





排查隐患的必须是市级以上专家,对一般企业排查时专家不少于2名,对大中型和高危企业排查时专家必须有3名至5名。



根据规定,中介机构每年上半年对辖区企业排查一遍,年底前对辖区企业隐患整改情况复查完毕。

思路从何来:“无”字引反思

说起市场化运作起因,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安监局局长刘海燕给记者讲了个故事。2011年在上级要求的一轮安全生产大检查过后,龙安区区长仔细查看了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上报的隐患排查表。没想到的是,连翻几十张排查表,上面都写着大大的“无”字。

“真的没有隐患,还是查不出隐患?”那次区里的安全生产工作会,主题就围绕着这个疑问。疑问背后是无法逃避的现实:龙安区是安阳市面积最大、企业种类最多的城区,规模以上企业439家,高危行业集中,工业门类齐全,企业安全管理参差不齐。与此相对应的是,区安监局一共23人,9个乡镇(街道)虽然都建立了安监办,配备了1人至3人,但这些人员多身兼数职、半路出家,专业知识缺乏,人员变动频繁。在日常排查中,几十个安监人员疲于奔走。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排查不出多少隐患,更别谈整改。

“查规章制度等软件还行,查生产现场,有时真是底气不足。”东风乡安监办主任陈红说,实在没办法他通过朋友找到安彩集团的退休工程师杨力群,请其一起到企业检查,“为工作真欠了不少人情”。

代志新是从危化品企业公选到龙安区安监局危化股的股长。作为安阳市安全生产专家库危化品组组长,他坦言,危化品企业工艺众多,很多问题不是专家根本查不出来。

怎么办?经过充分的调研讨论,该区按照小政府、大服务原则,提出2个关键词“社会化、市场化”,即用市场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参与安全生产;将隐患排查交给社会中介机构,利用中介机构技术力量、检测手段帮企业查隐患。各乡镇(街道)及区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各自职责督促企业整改隐患。

政府来买单:力求公开透明

2011年9月,在区领导指导下,龙安区安监局拿出了《隐患排查治理社会化运作实施意见》。刘海燕以区安委会名义组织有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召开多次会议征求意见。

“最集中的问题是这个单由谁来买。刚开始我们制定的方案是由区财政、乡镇(街道)和企业按照4︰4︰2的比例来分担。”刘海燕说,经过讨论,大家觉得企业拿钱比较困难。最终龙安区决定:探索阶段由政府买单。

2012年1月,龙安区安监局向区财政局政府招标采购中心提交了龙安区生产企业隐患排查服务采购项目,对外公开招标。在谈判公告上,对招标企业的专业资质、专家资格、服务内容、工作要求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要求,投标企业必须在安阳市有常驻的服务机构。

“一开始我们心里很忐忑,按照招投标办法,必须有3家企业投标才能竞标,我们标的额度不高,附近中介机构又少,隐患排查也不是他们的主要业务,很担心会流标。”让刘海燕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招标时竟有4家公司投标。经过招标监督委员会谈判筛选,最终选择了报价最低的河南爱维安全评价有限公司。

“招标公告里把要求说清楚了,定标时安监局一个人都不参与。至今我都没有和河南爱维安全评价有限公司的老板见过面。”刘海燕说。

河南爱维安全评价有限公司与各乡镇(街道)签署了隐患排查服务合同,439家企业及100多个重点场所全纳入服务范围。合同规定,中介机构每年上半年对辖区企业排查一遍,年底前对辖区企业隐患整改情况复查完毕。排查隐患的必须是市级以上专家,对一般企业排查时专家不少于2名,对大中型和高危企业排查时专家必须有3名至5名。中介机构必须对企业安全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管理状况及执行国家技术标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查找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整改措施,逐企业编制隐患排查报告和复查报告,并提交企业所在乡镇(街道)和区安委会备案。

2013年,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龙安区安监局对招标书进行了调整,将整体1个标按乡镇(街道)分为9个标段。中介机构可针对每个标段进行投标。这次有6家企业竞标,依然是报价最底的公司中标。河南爱维安全评价有限公司、河南鑫利安全评价公司和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3家企业中标。“分开竞标,是希望更多的中介机构参与,这有利于互相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刘海燕总结。

http://www.61k.com2013-11-21 09:31:48 中国安全生产报

-

+





隐患排查服务合同书和安全中介机构出具的隐患排查报告书。

企业享服务:从抵触到欢迎

“虽说不花钱,但刚开始我们也有情绪。”河南易安钢构有限公司是去年新建的一家民营小企业,员工素质低,人员流动大。总经理张海福说,专家第一次到公司检查时他很抵触。特别是当专家找出不少隐患时,他心里开始打鼓:是不是拉着专家来找事?

接下来的事情,转变了张海福的看法。专家对企业进行了安全会诊,提出了硬件设备还可以,但管理制度严重缺乏的问题。在排查报告中,专家提供了同类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模板,解决了企业难题。

“这样花钱也请不来的‘啄木鸟’,我们热烈欢迎!”张海福的公司,安全管理由“一穷二白”变为了“逐项补课”。如今,他给企业定了一条底线:允许员工不干活,但绝对不允许违章作业。

安彩集团是当地知名的国有上市公司,硬件设施、安全管理过硬,且有专业安全技术队伍,光注册安全工程师就有几十个。之前安监局对企业检查时很难发现隐患,但中介机构专家团队每次检查都能揪出十几处隐患。

集团安监部部长孟庆彪说,专家团队发现了1处大隐患。集团有个氯氢站,专家检查后认为其没有完全封闭,屋顶处和工棚留有空隙,一旦发生意外容易伤害员工。集团立刻组织工程师论证,在一周内整改了隐患。“我们常在企业,对一些情况习以为常,不认为是问题。专家排查是外部监督,能使我们更清醒。”孟庆彪说。

安化集团是河南煤化集团下属子公司,是一家大中型精细化工生产企业,有员工3300多人。专家组每次到这里检查都要用3天时间,1天查制度,2天查现场。在2012年第一次排查中,查出隐患56处。针对企业安全维修时工伤事故多发问题,专家组建议他们聘请专业维修公司。企业研究后,采纳了专家意见,每年花100多万元从北京聘请专业化工罐区管道维修公司。2013年前10个月,工伤事故降为了零。

该集团安环部“老安全”杨跃说,从中介机构专家那里,他们学到了一套安全检查程序和办法。如今,企业安全检查小分队发现隐患都拍照片,上传到办公网公示,整改后再拍照片,前后对比。每次检查都按规范出检查报告。“我们真心地希望这一模式能够持续下去,对于企业的安环部门来说,这些专家就是政府给我们请的外援。”杨跃说。

安阳太行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顺河说,喷漆工职业危害告知牌、安全生产公告栏、安全标识是专家和安监局帮助设立的。豫鑫锅炉有限公司副厂长宋银成介绍,在专家帮助下,企业建立了每周排查隐患的工作制度。如今,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享受到了政府花钱购买的服务。对隐患整改,企业积极性提高了。

彰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吴庆兵负责安全生产十年了。他说,之前搞安全检查想了很多办法,但都存在应付等问题。现在花钱购买了服务,安监局和街道对检查结果满意了才会支付费用。

经济杠杆,增强了安全检查效果。今年以来,中介机构专家在龙安区排查了439家企业及123个重点场所,编制隐患报告书662份,排查隐患6914处,帮助企业健全管理制度3855项,提出安全技改措施1821项,解决安全技术难题725个。

安监工作:目光瞄准长效机制

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机制以来,龙安区累计聘请高级专家2502人次,中级专家4029人次,排(复)查企业1339家次,排查隐患15485处,整改隐患14495处。

“之前在查上花费很大力量,现在有了专家,更多精力放在了督促整改上。”张涛是龙安区安监局执法大队大队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今年,他的工作内容发生了变化。按照规定,中介机构要将隐患排查情况反馈给乡镇(街道)、区安委会办公室和企业。区安委会办公室每月召开调度例会,协调解决问题,跟踪督办。今年经张涛手,区安委会办公室向消防、质监等部门发出督办函132份。这些部门已经督促企业整改隐患2513处。

企业整改完毕后,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和中介机构要联合开展现场复查验收,对于整改不到位的依法查处,并将结果报告区安委会办公室,形成了“发现隐患—反馈隐患—跟踪督办—企业整改—复查验收—依法惩处—上报结果”的隐患整改闭环管理模式。目前已进行的中介机构复查显示,隐患整改率达到96%。安监局对28家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企业,依法实施了行政处罚。

“两年的市场化运作,区财政一共花费136万元,这是必须保障的安全生产专项经费。这一方式不仅让隐患排查治理更有实效,而且解放了安监人员,使他们可以把工作集中在监督执法、协调整改、建立机制方面。”这是刘海燕的切身感受。

对此项工作,龙安区委书记韩力农专门提出要求:要继续发扬“把工作当事业追求,把工作当学问研究”的工作作风,研究好、实施好专家查隐患工作法,确保在实际工作中管用。

伴随着该项工作的推进,龙安区安监局力争建立监管长效机制。2013年6月,《龙安区关于进一步深化隐患排查市场化运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除进一步明确隐患排查工作机制外,还确立了隐患整改督导例会机制、跟踪销号机制等6项制度。

该意见明确区政府将隐患排查市场化服务费用列入预算,由财政局根据服务协议和招投标文件列支。各乡镇(街道)承担的服务费用列入预算且不得挪用和挤占,由区财政局从各乡镇(街道)经费中统一提取列支。隐患排查市场化工作经费先期由区、乡镇(街道)政府投入为主,逐步过渡到以企业投入为主。

为调动积极性,区政府还明确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隐患排查市场化工作考核相结合,每年在预算中列支15万元专项资金奖励工作优秀的单位和工作者,对成绩突出的优秀工作者优先重用或推荐破格提拔。对考评成绩优秀的安全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区、乡镇(街道)两级政府除了及时拨付服务费用,还给予奖励。对排查隐患表现优秀的专家,区政府也给予奖励。同时,鼓励辖区企业积极与优秀的安全技术服务中介机构开展业务合作。对考核成绩不合格的中介机构,服务费用与考评成绩挂钩,下次不再委托。

中介机构:政府引导激发活力

河南爱维安全评价有限公司这两年和龙安区签定的合同额度有47万元。“说实话,这项工作没有利润空间,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专家劳务。我们看中的是能够走进企业、开拓市场的机遇。”该公司负责人刘军民说,排查隐患并不是中介机构的核心业务,他们也在探索。

安阳市蓝海安全工程师事务所2013年中标了东风乡和马投涧镇的服务项目。尽管服务项目费用只有7.2万元,但总经理李海雁还是充满了信心:“已经有企业想和我们在安全技术服务方面长期合作了。”

“两次招标,我们选择了报价最低的企业。经过两年运作,我们了解了成本情况。明年招标,我们计划设定最低标价。报价低于最低标价的将被淘汰出局。”刘海燕说,既然选择市场化手段,就要尊重市场规律,如果一味压低价格,企业没有利润空间,难免造成恶性竞争,服务质量很难保证。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中介机构每家企业一年的服务费用是1000元到1500元。也就是说,专家到企业排查1天到3天,平均每天酬劳是300元至500元。这样的价格对优质社会资源缺乏吸引力。

“我们希望能够培育一个健康的安全生产中介技术服务市场,把社会资源整合起来,补充到安全生产事业中。这样政府职能才能真正转变,基层安监机构也不会总喊着人员不够了。”刘海燕正在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其中“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性管理服务,原则上都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会购买”的改革要求给了他更大的信心。

“龙安区安监工作创新过‘三档两表’台账体系、执法‘三会两研究’制度,2010年建立的联合执法龙安模式还在全国获得创新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明确要求,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我们认为,安全生产就是要学会用多种手段,调动更多社会资源,在不断探索中形成适应地方安全发展的机制体制,确保这一方老百姓生命财产的安全。”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区长张新庄介绍,区委、区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支持和重视是顺利实施隐患排查市场化的关键,是安全监管工作实践探索的坚强后盾。龙安区要以专家查找隐患为出发点,以政府购买服务转变职能为突破口,以联合执法督促整改为重要措施,以企业治理落实责任为落脚点,通过市场化手段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发展技术支撑体系和政策保障体系,将隐患排查市场化模式由生产企业逐步扩大到商业、公共安全、建筑、交通等行业,实现全覆盖。

二 :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制定本办法。(www.61k.com)

第二条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在生产、经营和建设过程中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事故隐患分类

第四条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第五条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工、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本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 责任分工

第六条公司主管安全的公司领导责任分工。

(一)负责审批公司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

(二)负责审批公司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第七条 各二级单位领导责任分工。

(一)组织贯彻落实上级关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要求和规定,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和相关管理细则;

(二)组织并参加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工作和事故隐患整改治理,对暂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逐级上报;

(三)按月组织研究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开展情况,布置有关专业部门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隐患,组织制定相应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落实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第八条 公司各部门责任分工。

(一)生产部:组织公司各级人员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1、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

2、对于发现的事故隐患要做好生产平衡工作,调整运行方式及时安排时间进行解决;

3、处理事故隐患时,做好大宗物资运输协调;

4、对危及人身安全的隐患或紧急情况,做好指挥预案。

(二)设备部: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

1、组织开展工业建筑(含建筑物和构筑物)、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设备、设施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以及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申请、安排,并组织事故隐患治理工程、项目的实施;

3、组织对检修单位作业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三)人力资源部: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

1、组织开展岗位劳动纪律情况管理情况的检查,对存在隐患组织落实;

2、组织开展消防、交通、治安专业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3、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实施奖励,并根据某公司领导批复,组织做好奖励的审核、兑现。

(五)办公室: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开展必须检查项目内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财务部: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科目,使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挪用,将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纳入资金预算安排,并对提出的事故隐患治理资金进行审核,保证事故隐患治理资金的落实。

(七)工程部: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

1、组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的安全检查,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及时组织整改治理,对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2、组织制订在建工程、设施事故隐患整改方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3、组织对工程单位施工现场和日常管理中隐患进行检查工作,对存在隐患整改治理工作监督检查。

(八)安全科:

1、编制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公司各相关人员在湖北省统一编制的“行业安全生产隐患检查标准”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频次,并结合公司发展情况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及时修订

2、按公司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组织或督促本公司各级人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3、组织对重点危险源隐患情况进行监督监控;组织制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急性职业中毒等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4、负责事故隐患的收集归档,安全科信息员至少15天要登录“两化”管理系统进行一次隐患的检查、登记、整改、销案工作。重大隐患安全科信息员要立即登录“两化”管理系统进行网上填报并填写重大隐患登记表,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 事故隐患的排查与统计上报

第九条 各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全面负责。

第十条 在事故隐患排查中,各单位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明确每台设备、设施、每个区域、部位事故隐患排查的责任人,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排查周期要求,对所辖设备设施、区域的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及时上报安全科组织处理。

第十一条 单位事故隐患排查分部门级、区域级和班组级三级排查制度,均建立“隐患台帐”,由上一级主管负责人进行检查和签认。

第十二条 各部门应按照《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清单》标准,分别组织进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将工作开展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汇报。(附件:1)“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检查表”

第十三条 对检查发现的各类事故隐患,应逐级进行登记或上报。

(一)一般事故隐患

1、班组应及时处理,并记录在安全工作日志中;

2、当日不能解决的事故隐患由班组上报作业区,由作业区填写(附件:2)“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台账”,并明确整改时限、负责人和控制措施;

3、将事故隐患处理情况按时限要求向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汇报。

(二)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上级领导和安全科。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4、防止发生事故的控制措施。

第十四条 各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按月、年进行统计,于每月初5日前,每年1月15日前向公司安全科分别上报上月及上一年“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度、年报表”

第十五条 各级部门有权对所管辖的专业范围内发现的事故隐患向责任单位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并督促进行治理整改。由上级部门下达(附件:3《事故隐患整改通知单》)的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按时限要求及时整改并填写(附件:4《事故隐患整改反馈单》)上报。

第十六条 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出租的单位,应当与承包、承租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方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和防控的管理职责。业主单位对承包、承租单位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的职责。

第五章 事故隐患的治理

第十七条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应本着边排查、边整改原则,严格按照“责任落实、措施落实、资金落实、时限落实”的要求,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治理整改,确保治理整改到位。

第十八条 一般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应限期治理;

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组织专业部门制定整改方案,采取强制性监控措施,进行限期整改。公司安全科信息员立即进行网上填报并填写重大隐患登记表上报主管部门。

整改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整改的目标和任务;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三)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四)负责整改的机构和人员;

(五)整改的时限和要求;

(六)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二十条 重大事故隐患责任单位在整改结束后,应及时向公司提出验收申请,由公司对事故隐患治理情况进行现场验收,然后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

第二十一条 暂时整改不了的事故隐患,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控制。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在停产或停止使用的情况下进行事故隐患治理整改。并根据其级别,分别由所在单位进行检查,检查主体为对应级别的负责人或分管部门。

第六章 事故隐患的奖励和处罚

第二十二条 建立事故隐患报告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发动职工发现和排除事故隐患,对发现、排除和举报事故隐患的有功人员,经单位申报、部门审核、公司批准后,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标准按公司相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未按规定对事故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或上报,对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给予相应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若与上级下发的相关管理规定相违背,以上级下发文件为准。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2)

1、目的

为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发挥全员排查安全隐患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隐患,防止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根据《xx省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第xxx号)、《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厂内所有车间及部门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

3、定义及分类

本制度所称事故隐患是指不符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导致事故后果扩大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包括:

(1)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规定的情况。

(2)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相关制度未作明确规定,但企业危害识别过程中识别出作业场所、设备设施、人的行为及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4、职责与分工

4.1隐患排查治理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2 公司设置有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检查领导小组,由安保部、生产部、设备部及相关工艺、电气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对公司的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等。

4.3 各车间及相关部门,负责对本单位安全隐患的日常检查并组织群众性的安全自查活动。

5 内容与要求

5.1 隐患排查工作可与公司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按下述方式进行: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5.1.1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5.1.2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5.1.3 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5.1.4 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5.1.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5.1.6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5.2隐患排查频次确定

5.2.1隐患排查的频次:

(1)岗位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2小时,关键装置和重点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2)各车间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各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职能科室等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4)公司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公司每半年组织一次,各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5.2.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公司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5.2.3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业应每五年至少开展一次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3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工艺;

(4)设备;

(5)电气系统;

(6)仪表系统;

(7) 危险化学品管理;

(8)储运系统;

(9)公用工程;

(10)消防系统。

5.3.1 安全基础管理

5.3.1.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5.3.1.2 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5.3.1.3 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5.3.1.4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5.3.1.5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5.3.1.6 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5.3.1.7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5.3.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5.3.2.1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5.3.2.2 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5.3.2.3 公司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5.3.2.4 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2)消防站及消防泵房;

(3)空分装置、空压站;

(4)点火源(包括火炬);

(5)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6)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5.3.2.5 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1)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4)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5.3.3 工艺管理

5.3.3.1 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5.3.3.2 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xx〕116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

5.3.3.3 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2)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3)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剧毒品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5.3.4 设备管理

5.3.4.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5.3.4.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大型机组、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 “三级过滤”;

(4)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5)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5.3.4.3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

(1)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5.3.5 电气系统

5.3.5.1 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5.3.5.2 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5.3.5.3 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5.3.6 仪表系统

5.3.6.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

(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5.3.6.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

(2)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

(3)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4)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

(5)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5.3.6.3 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

(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

(2)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3)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

5.3.7 危险化学品管理

5.3.7.1危险化学品分类、登记与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

(1)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2)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5.3.7.2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

(2)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

(3)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

(4)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

5.3.8 储运系统

5.3.8.1 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储罐区、可燃液体、液化烃的装卸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管理制度以及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及执行情况;

(2)储罐的日常和检维修管理。

5.3.8.2 储运系统的安全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1)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的罐区,如罐组总容、罐组布置;防火堤及隔堤;消防道路、排水系统等;

(2)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的安全监控装备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的要求;

(3)天然气凝液、液化石油气球罐或其他危险化学品压力或半冷冻低温储罐的安全控制及应急措施;

(4)可燃液体、液化烃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设施;

(5)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储存。

5.3.8.3 储运系统罐区、储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铁路装卸区、汽车装卸区等设施的完好性。

5.3.9 消防系统

5.3.9.1 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

5.3.9.2 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

(1)消防站设置情况,如消防站、消防车、消防人员、移动式消防设备、通讯等;

(2)消防水系统与泡沫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泡沫栓,消防水炮、泡沫炮、固定式消防水喷淋等;

(3)油罐区、液化烃罐区、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置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

(4)甲、乙类装置、罐区、控制室、配电室等重要场所的火灾报警系统;

(5)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

(6)其他消防器材。

5.3.9.3 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

5.3.10 公用工程系统

5.3.10.1 给排水、循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

5.3.10.2 供热站及供热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

5.3.10.3 空分装置、空压站位置的合理性及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各部分具体排查内容详见附件。

5.4安全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及时督促有关部门解决。

5.5各项检查内容应包括国家生产法律法规、厂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情况,人员培训教育及持证上岗情况,设备管理,各种安全设施、设备是否完善,安全标志、定置管理、劳动纪律、防火灭火以及危化品的管理、防护用品(具)的保管等情况。

5.6 各专项检查、季节检查、节假日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开据《事故隐患整改通知书》,并在规定的整改期限后对整改情况进行复查。车间及其它部门进行的各项隐患排查,排查记录于《隐患排查记录表》上,并将处理意见方法上报相关部门领导。

5.7对事故隐患存在部门,不能解决的问题由部门专题报告,提交安全生产委员会研究解决。

5.8 隐患治理

5.8.1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实行“五定”管理,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

5.8.2 对一般事故隐患,由单位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5.8.3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公司安保部负责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5.8.4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

(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企业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

(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

5.8.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5.8.6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5.9 隐患上报

5.9.1公司安保部负责定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6、考核与奖惩

6.1凡在检查中查出的各类隐患,无故未及时整改的,根据隐患大小,每项次经济罚款100-500元。

6.2对于积极排查隐患并及时上报的,安保部将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判定,根据贡献大小每项次奖励200-1000元。

6.3由安保部提出申请公司专门设立安全奖罚基金账户,专款专用,以上奖罚均在安全奖罚基金账户中落实实施。

企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3)

1、目的

为了切实落实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促进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及时排查、消除事故隐患,有效防范和减少事故,根据(安监总管三[20xx]103号)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特制定本制度。

2、基本要求

2.1隐患排查治理是公司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 是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风险管理要素的重点内容,应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原则,明确职责,建立健全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和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消除各类安全生产隐患,保证企业安全生产。

2.2 隐患排查要做到全面覆盖、责任到人,定期排查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及时发现、不留死角。

2.3 隐患治理要做到方案科学、资金到位、治理及时、责任到人、限期完成。能立即整改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无法立即整改的隐患,治理前要研究制定防范措施,落实监控责任,

防止隐患发展为事故。

3、职责

3.1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应保证隐患治理的资金投入,及时掌握重大隐患治理情况,治理重大隐患前要督促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并明确分管负责人。

3.2分管负责隐患排查治理的负责人,负责组织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情况,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主要负责人报告重大情况,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3.3其他负责人对所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

4、隐患排查方式及频次

4.1 隐患排查方式

4.1.1 隐患排查工作可与公司各专业的日常管理、专项检查和监督检查等工作相结合,科学整合下述方式进行:

(1)日常隐患排查;

(2)综合性隐患排查;

(3)专业性隐患排查;

(4)季节性隐患排查;

(5)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

(6)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4.1.2 日常隐患排查是指班组、岗位员工的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以及基层单位领导和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安全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性检查。日常隐患排查要加强对关

键装置、要害部位、关键环节、重大危险源的检查和巡查。

4.1.3 综合性隐患排查是指以保障安全生产为目的,以安全责任制、各项专业管理制度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情况为重点,各有关专业和部门共同参与的全面检查。

4.1.4 专业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对区域位置及总图布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储运、消防和公用工程等系统分别进行的专业检查。

4.1.5 季节性隐患排查是指根据各季节特点开展的专项隐患检查,主要包括:

(1)春季以防雷、防静电、防解冻泄漏、防解冻坍塌为重点;

(2)夏季以防雷暴、防设备容器高温超压、防台风、防洪、防暑降温为重点;

(3)秋季以防雷暴、防火、防静电、防凝保温为重点;

(4)冬季以防火、防爆、防雪、防冻防凝、防滑、防静电为重点。

4.1.6 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隐患排查主要是指在重大活动和节假日前,对装置生产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和隐患、备用设备状态、备品备件、生产及应急物资储备、保运力量安排、企业

保卫、应急工作等进行的检查,特别是要对节日期间干部带班 值班、机电仪保运及紧急抢修力量安排、备件及各类物资储备和应急工作进行重点检查。

4.1.7 事故类比隐患排查是对企业内和同类企业发生事故后的举一反三的安全检查。

4.2 隐患排查频次确定

4.2.1 公司进行隐患排查的频次应满足:

(1) 装置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 2小时, 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装置和部位的操作人员现场巡检间隔不得大于1小时,宜采用不间断巡检方式进行现场巡检。

(2)基层车间(装置,下同)直接管理人员(主任、工艺设备技术人员)、电气、仪表人员每天至少两次对装置现场进行相关专业检查。

(3)基层车间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每周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并和日常交接班检查和班中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基层单位(厂)应结合岗位责任制检查,至少

每月组织一次隐患排查。

(4)公司应根据季节性特征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有针对性的季节性隐患排查;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必须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5)公司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隐患排查和专业隐患排查,两者可结合进行。

(6) 当获知同类企业发生伤亡及泄漏、火灾爆炸等事故时,应举一反三,及时进行事故类比隐患专项排查。

(7)对于区域位置、工艺技术等不经常发生变化的,可依据实际变化情况确定排查周期,如果发生变化,应及时进行隐患排查。

4.2.2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业的隐患排查:

(1)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2)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3)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应按变更管理要求进行风险评估;

(4)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5)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6)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4、隐患排查内容

根据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特点,隐患排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安全基础管理;

(2)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3)工艺;

(4)设备;

(5)电气系统;

(6)仪表系统;

(7) 危险化学品管理;

(8)储运系统;

(9)公用工程;

(10)消防系统。

4.1 安全基础管理

4.1.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及落实情况。

4.1.2 安全投入保障情况,参加工伤保险、安全生产责任险的情况。

4.1.3 安全培训与教育情况,主要包括:

(1)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及持证上岗情况;

(3)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情况。

4.1.4 企业开展风险评价与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主要包括:

(1)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识别和获取情况;

(2)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生产设施进行风险评价情况;

(3)风险评价结果的落实、宣传及培训情况;

(4)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是否满足安全生产需要。

4.1.5 事故管理、变更管理及承包商的管理情况。

4.1.6 危险作业和检维修的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危险性作业活动作业前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控制情况;

(2)动火作业、进入受限空间作业、破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断路作业、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和抽堵盲板作业等危险性作业的作业许可管理与过程监督情况。

(3)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和器具的配置、佩戴与使用情况;

4.1.7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应急管理情况。

4.2 区域位置和总图布置

4.2.1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和重大危险源储存设施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重要场所的安全距离。

4.2.2 可能造成水域环境污染的危险化学品危险源的防范情况。

4.2.3 企业周边或作业过程中存在的易由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危险点排查、防范和治理情况。

4.2.4 企业内部重要设施的平面布置以及安全距离,主要包括:

(1)控制室、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机柜间以及人员密集区或场所;

(2)消防站及消防泵房;

(3)危险化学品生产与储存设施等;

(4)其他重要设施及场所。

4.2.5 其他总图布置情况,主要包括:

(1)建构筑物的安全通道;

(2)厂区道路、消防道路、安全疏散通道和应急通道等重要道路(通道)的设计、建设与维护情况;

(3)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情况;

(4)其他与总图相关的安全隐患。

4.3 工艺管理

4.3.1 工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工艺安全信息的管理;

(2)工艺风险分析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3)操作规程的编制、审查、使用与控制;

(4)工艺安全培训程序、内容、频次及记录的管理。

4.3.2 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主要包括:

(1)装置可能引起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的部位是否设置超温、超压等检测仪表、声和/或光报警、泄压设施和安全联锁装置等设施;

(2)针对温度、压力、流量、液位等工艺参数设计的安全泄压系统以及安全泄压措施的完好性;

(3)危险物料的泄压排放或放空的安全性;

(4)按照《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xx〕116 号)的要求进行危险化工工艺的安全控制情况;

(5)其他工艺技术及工艺装置的安全控制方面的隐患。

4.3.3 现场工艺安全状况,主要包括:

(1)工艺卡片的管理,包括工艺卡片的建立和变更,以及工艺指标的现场控制;

(2)现场联锁的管理,包括联锁管理制度及现场联锁投用、摘除与恢复;

(3)工艺操作记录及交接班情况;

(4)重点部位的巡检、取样、操作与检维修的现场管理。

4.4 设备管理

4.4.1设备管理制度与管理体系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主要包括:

(1)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修订本企业的设备管理制度;

(2)有健全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管理人员按要求配备;

(3)建立健全安全设施管理制度及台账。

4.4.2设备现场的安全运行状况,包括:

(1)大型机组、机泵、锅炉、加热炉等关键设备装置的联锁自保护及安全附件的设置、投用与完好状况;

(2)大型机组关键设备特级维护到位,备用设备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3)转动机器的润滑状况,设备润滑的“五定”、 “三级过滤”;

(4)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情况;

(5) 设备的腐蚀防护状况,包括重点装置设备腐蚀的状况、设备腐蚀部位、工艺防腐措施,材料防腐措施等。

4.4.3 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的现场管理,主要包括:

(1)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管理制度及台账;

(2)特种设备注册登记及定期检测检验情况;

(3)特种设备安全附件的管理维护。

4.5 电气系统

4.5.1 电气系统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

(1)电气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管理;

(2)电气安全相关管理制度、规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

4.5.2 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及电气安全设施的设置,主要包括:

(1)用电设备的电力负荷等级与供电系统的匹配性;

(2)消防泵、关键装置、关键机组等特别重要负荷的供电;

(3)重要场所事故应急照明;

(4)电缆、变配电相关设施的防火防爆;

(5)爆炸危险区域内的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及安装;

(6)建构筑、工艺装置、作业场所等的防雷防静电。

4.5.3 电气设施、供配电线路及临时用电的现场安全状况。

4.6 仪表系统

4.6.1 仪表的综合管理,主要包括:

(1)仪表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2)仪表系统的档案资料、台账管理;

(3)仪表调试、维护、检测、变更等记录;

(4)安全仪表系统的投用、摘除及变更管理等。

4.6.2系统配置,主要包括:

(1)基本过程控制系统和安全仪表系统的设置满足安全稳定生产需要;

(2)现场检测仪表和执行元件的选型、安装情况;

(3)仪表供电、供气、接地与防护情况;

(4)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的选型、布点及安装;

(5)安装在爆炸危险环境仪表满足要求等。

4.6.3 现场各类仪表完好有效,检验维护及现场标识情况,主要包括:

(1)仪表及控制系统的运行状况稳定可靠,满足危险化学品生产需求;

(2)按规定对仪表进行定期检定或校准;

(3)现场仪表位号标识是否清晰等。

4.7 危险化学品管理

4.7.1危险化学品分类、登记与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

(1)按照标准对产品、所有中间产品进行危险性鉴别与分类,分类结果汇入危险化学品档案;

(2)按相关要求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

(3)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危险化学品进行登记。

4.7.2化学品安全信息的编制、宣传、培训和应急管理,主要包括:

(1)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管理;

(2)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制度的执行情况;

(3)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或应急代理;

(4)危险化学品相关安全信息的宣传与培训。

4.8 储运系统

4.8.1 储运系统的安全管理情况,主要包括:

(1)储罐区、可燃液体的装卸设施、危险化学品仓库储存管理制度以及操作、使用和维护规程制定及执行情况;

(2)储罐的日常和检维修管理。

4.8.2 储运系统的安全设计情况,主要包括:

(1)易燃、可燃液体及可燃气体的罐区,如罐组总容、罐组布置;防火堤及隔堤;消防道路、排水系统等;

(2)重大危险源罐区现场的安全监控装备是否符合《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 号)的要求;

(3)危险化学品安全控制及应急措施;

(4)可燃液体、液化烃和危险化学品的装卸设施;

(5)危险化学品仓库的安全储存。

4.8.3 储运系统罐区、储罐本体及其安全附件等设施的完好性。

4.9 消防系统

4.9.1 建设项目消防设施验收情况;企业消防安全机构、人员设置与制度的制定,消防人员培训、消防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消防系统运行检测情况。

4.9.2 消防设施与器材的设置情况,主要包括:

(1)消防站设置情况,如消防站、消防车、消防人员、移动式消防设备、通讯等;

(2)消防水系统与泡沫系统,如消防水源、消防泵、泡沫液储罐、消防给水管道、消防管网的分区阀门、消火栓、泡沫栓,固定式消防水喷淋等;

(3)危险化学品罐区、装置区等设置的固定式和半固定式灭火系统;

(4)生产区、工艺装置区、建构筑物的灭火器材配置;

(5)其他消防器材。

4.9.3 固定式与移动式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道路的现场状况

4.10 公用工程系统

4.10.1 给排水、循环水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的设置与能力能否满足各种状态下的需求。

4.10.2 供热站及供热管道设备设施、安全设施是否存在隐患。

4.10.3 空分装置、空压站位置的合理性及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

5.1 隐患级别

5.1.1 事故隐患可按照整改难易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性,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1.2一般事故隐患,是指能够及时整改,不足以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隐患。对于一般事故隐患,可按照隐患治理的负责单位,分为班组级、基层车间级、公司级。

5.1.3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无法立即整改且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5.2 隐患治理

5.2.1 企业应对排查出的各级隐患,做到“五定”,并将整改落实情况纳入日常管理进行监督,及时协调在隐患整改中存在的资金、技术、物资采购、施工等各方面问题。

5.2.2 对一般事故隐患,由企业(基层车间、班组)负责人或者有关人员立即组织整改。

5.2.3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风险可接受标准,评估隐患的风险等级。

5.2.4 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当风险处于很高风险区域时,应立即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同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尽快进行隐患治理,必要时立即停产治理;

(2)当风险处于一般高风险区域时,企业应采取充分的风险控制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并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

(3)对于处于中风险的重大事故隐患,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编制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隐患治理,尽可能将其降低到低风险。

5.2.5对于重大事故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重大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

(1)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3)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4)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

(5)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6)防止整改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

5.2.6 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应及时归入事故隐患档案。隐患档案应包括以下信息:隐患名称、隐患内容、隐患编号、隐患所在单位、专业分类、归属职能部

门、评估等级、整改期限、治理方案、整改完成情况、验收报告等。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过程中形成的传真、会议纪要、正式文件等,也应归入事故隐患档案。

5.3 隐患上报

5.3.1 企业应当定期通过“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向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上报隐患统计汇总及存在的重大隐患情况。

5.3.2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除依照前款规定报送外,应当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1)隐患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

(2)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

5.4 奖惩

5.4.1 企业各级领导对认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防止事故有功人员,要对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及时表扬和奖励。

5.4.2对忽视安全生产、发生事故和拖延整改时间或不积极整改安全隐患的人员,要对照《安全生产奖惩制度》考核处理。

三 : 护理安全隐患预案检查制度

(1)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隐患预案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由各护理单元选派一名具有管理能力且工作责任心强的护士组成,委员会必须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1) 协助护士长进行安全管理工作。

2) 收集不安全隐患资料,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改进措施。

3) 填写“科室不安全隐患报表”,每月按时上报护理部。

(2)科室进行安全隐患护理查房

1)护士长必须经常检查科内安全护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易出现不安全事件的人员、项目要进行重点培训、教育和改进。

 2)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护理安全分析,总结经验,提出整改措施,定期进行效果评价。

3)发现疑难问题,要及时上报护理部。

(3)护理部组织护理安全隐患预案检查

护理部每季组织护士长和护理安全隐患预案管理委员会进行护理安全查房一次,查房内容包括:

1) 由护理安全科室介绍护理安全管理经验。

2) 护理部反馈不安全隐患、事件信息,并提出整改措施。

3) 讨论疑难问题,研究、制定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标题: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安阳市龙安区隐患排查治理市场化模式调查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313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