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佛家关于缘分的禅语-知名的佛家禅语

发布时间:2018-01-21 所属栏目:佛家讲缘分

一 : 知名的佛家禅语

  佛家禅语:培养面对现实的勇气和毅力,欢欢喜喜,接受一切境界。不要动辄求卜问卦,心若迷时会很苦,苦在自己无法做主。 

  佛家禅语:食物是用来吃的;东西是用来用的;音乐是用来听的;经典是用来实践的。凡是错用经典,便是辱没了经典神圣。 

  佛家禅语:马教育孩子不驮别人东西。驴讥笑:又没驮,说这些干嘛?马说:等它驮了别人东西再说就迟了。禅师赞赏:防患于未然! 

  禅诗-《赠琴僧》: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雪窦重显。 

  佛家禅语:职业易生比较心,事业易生功利心,而志业是启发人本具的爱心、良知,使人无所求的付出。 

  佛家禅语:狐狸藏在寺院里,被执役僧逮住,点着了尾巴,狐狸跑到藏经阁引燃了书籍。禅师:毫无理智地处理事情会招来大灾祸。

  佛家禅语: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的果,不一定能在今生得到成熟,因果无始。 

  佛家禅语: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解:一切含有灵性的众生,从无始到现在,被无明遮蔽,迷惑自己的真心,反认自己是物体。 

  佛家禅语:佛陀卧于恒河畔,不进食不沐浴,想通过肉体痛苦悟道。终无果,终明白:肉体修行仍将受困于肉体,执于一念,也受困于一念。

  佛家禅语:禅院附近小水坑里的青蛙不愿搬到池塘去住,结果被过路的车轧死了。禅师:不图变迁,会为旧环境所困扰,修行亦如是。 

佛家禅语: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佛家禅语: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佛家禅语:应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佛家禅语:慈爱是积抵子,亦是积福根苗,试看哪有不慈爱的圣贤;容忍是无量福德,亦是无量福田,试看哪有不容忍的君子。 

  佛家禅语: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佛家禅语: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佛家禅语: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佛家禅语:几个小孩想做大师的学生,大师让他们每天打扫教室。大师好久不来教室后,仅剩一个小孩天天打扫,最终这个小孩被选中。 

  佛家禅语: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佛家禅语: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法句经》 

  佛家禅语: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佛家禅语: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死。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佛家禅语: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佛家禅语:佛:世间何为最珍贵?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语。经数载,沧桑巨变。佛再问之,答曰:世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正拥有! 

  佛家禅语:禅院附近的鹿病了,众多同伴去看望,吃光了附近的草,鹿病好后,因找不到草而饿死。禅师:过多结交酒肉朋友有害无益。 

  佛家禅语:人生活于世上当然要快快乐乐地活着才懂得生命,但人由于过度的自我觉知,乃至发展出“有我”的自我意识。 

  佛家禅语:在隋唐之间,在宗教地位上,出家僧众始终以师道相待,他们对帝王,可以长揖问讯而不跪拜,这个传统后来一直延续到清末。


二 : 佛家讲缘,修禅之人也讲缘分么——王绍璠素描

佛家讲缘,修禅之人也讲缘分么——王绍璠素描

人海茫茫,彼此之间能在一生中互见一面,已是一面之缘;继之是同桌就餐的一饭之缘;再之是比肩而行共坐交谈的朋友之缘;若能彼此欣赏相约共事,则又深了1步,当为同事之缘……与夫妻之缘已然不远。如此看来,台湾国学大师南怀谨亲传弟子王绍璠先生在“颐年山庄”与我一见如故,再见即主动谈及与我合作出书之事,可见我与他的缘分实不一般。
个子不高声高,其貌不扬神扬,口气不大话大,是王先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此前,我孤陋寡闻,对王先生一无所知。初见其面,见其穿着一件中式对襟儿黄色褂子,头发稀少,额头发亮,还以为是哪个庙里出来遛达的老和尚。谁知他是个见面熟,一上来就送上了他的名片,且话语滔滔,见什么评什么,用词也十分的精炼,便知其嘴上的功夫不浅。再听其言,句句在理,且不乏独立见解,又知其不凡。
在山庄的四合院二楼会客室落座之后,未及聊上几句,王先生就送上了他刚出的三本新书,一本名为《心的解放》,共45万字,附带CD光碟一张;另两本名为《零项修炼》(上下册),也附带一张光盘,内容谈的是“禅的激情与顿悟”,共43万字,合计88万言,不知是巧合,还是处心积虑,总之是1个吉利数字。两书内均有他的个人照及简单介绍,粗略一览,方知王先生为什么不愿意我叫他“王老先生”,因为他是1943年生人,今年65岁。按照我对年龄段的重新划分,他还算不上老人,顶多算得上是“烈士暮年”而已。刚才的一路闲聊中,曾有人问他今年多大岁数,他回答说:“上至九十,下至十八,随你怎么看”,可见他的心理年龄尚属花季少年。
颐年山庄是一座佛山环侍的休闲之地,总庄主张炳华最为得意的就是四面青山,座座像佛,步步可观,因而在介绍山庄时对此尤为津津乐道。王先生却不以为然。他是讲禅修禅之人,对于宗教持有异见。他毫不隐讳地对张炳华说:“你这个山庄要想成为世界顶级的养老悠闲之地,就得海纳百川,无一不容,不能只讲佛道,无视其他。否则,那些信仰耶稣和阿拉的人,对你这个山庄就不会感兴趣。他的话不无道理。至少我是这么看。
在饭桌上,王先生只吃素食,不问荤腥。问他是否与修禅有关。他否认,而是说他正在做着一项试验,听上去有点神秘。细细揣摩王先生的谈话内容,信息量极大,好像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无所不能。他目前最推崇的是一位老中医,说是糖尿病顽症将于近期内就可以完全攻克,功劳就在于这位老中医。他们之间好像也有某种合作关系。
也许是我的错觉,也许不是,王先生对我似乎一见如故,不论走到哪里,他都喜欢与我在一起,笑嘻嘻的说东说西。我的话其实并不多,大多时候都在听他讲。他的普通话讲得不错,基本上听不出他是在台湾长大的人。他对我说:”在美国定居期间,他做的最投入的一件事,就是研究毛泽东和马列主义。他认为毛泽东是1个了不起的伟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最宝贵的一份文化遗产,说什么也不能丢掉。”由于是初次见面,又得知他有台湾背景,对于他大谈老毛及其马列,心中便有1种怪怪的感觉。当然,这并不是说他讲的不对。
7日下午,王先生匆匆离去。8日下午,他又陪着两位国际知名人士再次莅临山庄。那两人1个叫唱燕,奥地利籍;1个叫约瑟夫·冯,冰岛籍,也是她的丈夫。二人干的最漂亮的一件事是成功策划并主持了“《财富》全球论坛——北京年会”。唱燕女士还是一位作家,以写散文为主;约瑟夫·冯是一位作曲家。他们对于颐年山庄的最大兴趣在于其位于石花洞风景旅游区,并有心在此策划一场全球顶级的“溶洞音乐会”。王先生与他们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不清楚,但以旁观者的角度看,王先生是一位热心的穿针引线人。我搞不懂的是,这与他倾心传播的禅文化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当然,禅无所不在,无所不包,宏观上看,所有有益于社会进步的事业都可以在禅解中找到理由和答案。
令人暗暗称奇的是,我与王先生素昧平生,在第二次围桌就餐时,他就当着众人的面对我说:“我们合作出一本书吧”,听语气绝非儿戏之言。我以为,他大概在我身上发现了什么令他心仪之处。闲谈中,还得知他在北京新世界的“屠龙居”里正做着一项试验——治疗花粉敏感症。我太太恰巧患有此症,于是便有了相约前去一试的话题。8日晚宴之后,我们分车离开山庄。王先生匆匆离去的主要原因是赶往首都机场,去接一位重要的客人。我们则是结束了在山庄里的三天考察,返回驻地。
与王先生分手后第三天,他主动打电话告之于我:他将去太湖讲学几天,15日返京,届时再联系上门诊治一事。此事虽小,却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可见王先生一言九鼎,是1个讲诚信的人。
佛家讲缘,修禅之人莫非也讲缘分么?


附一:
王绍璠简单介绍

王绍璠,蒙古族。1943年生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1949年随父母至台湾省定居;1962年以后一直随侍南怀瑾先生左右,深得南先生心法真传;1965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哲学系;1973年到美国定居;1983年返回北京迄今。
  王先生在大陆二十余年,鉴于中国禅文化之衰败、民族精神之缺失、企业人才之匮乏、国民素质之参差,寄希望于有志青年成为当世之中流砥柱;多年来,不辞辛劳、曾无间断地举办禅修活动,真参实证,承受启发者颇有多人。
  王先生作为现代禅文化的倡导者,曾在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等高校开辟的"中国企业家内圣外王之道"、"中国企业心的管理"、"打造中国未来企业家"等系列讲座,主讲的课程:禅解中国文化(《老子》《庄子》《荀子》《易经》《心经》《金刚经》《大学》《中庸》《孝经》《学记》《禅林宝训》《指月录》等)、禅解西方文明、禅与企业经营、中国文化与企业文化、毛泽东思想与中国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管理思想、没有管理的管理、心的管理、零项修炼、内圣外王之道、禅与养生等;王先生的论著有:《经络与针灸疗法》、《作茧集》、《立命篇》、《从野兽到成佛》、《只为辜恩始报恩》、《禅门狮子心》、《呼唤企业家心的回归》等。王先生服务典型企业:绿谷集团、三一重工、宇通客车、波隆集团、人本机电等等。

附二:

《禅的方法》
作者:王绍璠

  禅不是宗教,并且与一切宗教的本质及其形式完全无关。
  禅的世界里没有创世者、造物者,也没有上帝、救世主,更没有神化的佛陀;禅不需要信仰,并且认为信仰是对真理本身最大的亵渎和遮蔽,但却又包融信仰,使信仰更接近智慧和真理。
  禅继承了原始佛教的智慧,含融了中国诸子百家的精蕴,形成了涵盖中印文化精华的思想体系。
  禅更扬弃和超越了千百年来婆罗门化的中国佛教的宗教迷信内容及形式。
  禅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迷信的、跳大神式的宗教;只以实证的智慧面对人生和宇宙的诸般问题。
  禅不是哲学,并且与任何哲学的体系及其内涵完全无关。
  禅不是逻辑思考,也不是线性思维。辩证的思想、立体的思维可说是深层思维的方法论,而禅则是完善和达成这种方法论的实证方法,是指示真理和智慧的金手指。
  禅不是语言文字,不是知识推理的"戏论",而是提升直觉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
  禅不是神秘主义,也不是不可言说、不可实证的神奇"境界"。禅如诗一般,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可以观、可以道、可以名。
  禅,只要真修实证、如实修炼,就可以证得,而后横说竖说、炽然说、众生说,尽在言中而不失其旨。如或不然,任你千般巧说,万种风情,终究是夏虫语冰,说食不饱。
  禅的梵文是"Dhyana",汉文的音译为"禅那",简称为"禅",汉语拼音为"Chan",日本人发音为"Zen",现代国际通用"Zen"来代表"禅"。
  "禅那"在梵文的原始意义有"思维修"、"静虑"、"三昧"等含义,是和现代所谓的宗教、哲学完全不同的1种体系,然而并非高深莫测,与现代脑生理学相互关连。
  禅之初始源于古印度,早在远古之世的《奥义书》中便有关于禅的记载。现代考古学家在印度"河谷"一带,发掘出大量远古文物,发现一些古代货币和饰物上面,刻有瑜伽行者在树下静坐的图像。河谷文化比起后来的雅里安文化还要古老,足证静坐文化渊源甚为久远。
  迨至后来释迦牟尼出世,化腐朽为神奇,转宗教为智慧,辟婆罗门外道迷信而启正法于人间,并采用其中有关禅的精义,以之作为特定的修持法门。
  依原始佛教之说,禅不止可以治疗身心之病,促进身心健康,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思维能力,获取智慧,提升生命素质,进而回归到"心"之本体,证得无漏智慧。因此,禅是指生命得以升华,素质得以转化,理想得以落实的实践方法,是1种生命上或行为上的践履,通过这种践履,智慧才能增生,生命才能成熟。
  禅,其实并非只是精神上的"静"与"定",更重要的是如法思维(如理作意),这样才能与真实相应,从而得到开悟。禅是思维修,换言之,人要有正确、如理的思维才能与真实相应,才能开发智慧。
  这种思维修对现代人来说极为重要。现代人不善思维,即使如当代西方学人之思考方法、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那样,在概念上辩析得十分精晰,但仍陷于逻辑关系与语言层次中,在"戏论"阶段徘徊不已,而无法超越并提升到智慧思想层面。禅所开放的,并非知识、逻辑领域,而是破开内在无明而证(www.61k.com]见的真实;非经由禅的实践不能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证得此观照真实之心,人才能成为1个大写的"人",1个具足大"心"的人。
  禅是1个指向真理的"方法",1个使得人们如何完成具足大"心"、如何造就大写的"人"的实践"方法"。我们知道,原始禅的意义是和思维修、禅定分不开的,后世中国禅宗以禅来命宗,是在原始禅定的基础上赋予禅更灵活的生命力和更深广的包融性。至于原始禅的再生以及对原始禅的超越,则是始自中国唐代的慧能。
  在《六祖坛经》中,慧能首先提出了"定慧不二"和"无念"的思想,创造了原始禅彻底中国化的更深的契机,使原始思维修和禅定的基础理论更为圆融,同时也展示出中国祖师禅独特、博达、圆活、创新的风范。
  中国祖师禅的殊胜之处,就在于把印度佛教如来禅的"般若性空"思想转化为"无念","无住"的活泼禅机。
  "无念"并非是空无一物的"断灭之念"。正如《坛经》所说:"无者无妄念,念者念真如",引申之意:"一念不生全体现"。其义则为,心中不起任何妄念,则智慧宛然;如同一面明镜,不惹一粒尘埃,则光明灿然。
  "无心"即同"无念":无妄念之心则智慧之心具矣。即"无者无妄心,心者即智慧。"
  在这种定义下的"无心",才是真正圆明通澈的"心",才是真正一念不生的心,才是最纯最净、最无阻隔和挂碍的"心"。
  这种"无心"才是真正创造者的"心",真正归零的"心",最具中道的"心"。"无住"并非是空无所住的"恶趣空"、"断灭空",正如《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引申之义,无住就是"不执着"、"不偏执",当住即住,当离即离,可住则住,可离则离;也如后世中国禅宗所说的:"即此用,离此用;离此用,即此用。"如珠子走盘,活机灵动而非胶柱鼓瑟。
  正是这种中国祖师禅活泼的直指人心的禅机,全无遮挡的创造,影响了后世日本的大和文化,他们学习和继承了"无心"之论--归零,将"无心"用之于日用生活。
  从遣隋使、遣唐使、宋学使、宋学僧,直到日本的江户时期,中国禅宗始终深入久远地影响着大和民族。由此而兴的花道、弓道、剑道、茶道,融生活于花禅一味、弓禅一味、剑禅一味、茶禅一味,使有限的空间展现了无限的生机,这本是中国祖师禅的殊胜风姿,却成为日本大和民族的生活之道,进而启动了日本明治维新,造就了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大国的契机。
  禅是一组诠释生命真谛的智慧,其精湛圆妙的体系,融贯了印度和中国思想文化的精华;为中华文化放出空前的异彩,流风遍及,自唐宋元明清,内及西藏、青海诸边地,外及日本、韩国诸友邦,都深受影响,历久不衰。
  中国禅宗是在唐末五代之世,便真正走出了印度佛学的系统,进1步涵盖了两国文化精蕴,完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范,成就了中国特色的禅宗,从而开拓了中华民族深远流长的慧命和超迈宇宙的心胸。
  在中国,禅宗作为生命之学,虽和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之学别帜互异,但却后来居上,兼融并蓄地包含了各家的精旨,儒、道、释及百家之学自宋以后,全都融入禅海之中,汇成禅文化大系而不再自成其体系,自此而后,儒道释诸家实质上都以禅为其内在精神而各自表述其外在"家"学。
  继此之后,三玄论孟,荀墨学庸,互为交流,自传统的经典文化中突破,禅宗的园地开结了五家七宗的丰硕成果;一股清新自在、充满机趣活泼的生命之泉,自深厚的中国大地中漾溢迸出,滋润灌溉了大江南北和山泽野地。
  所谓"拈花微笑"、"不立文字"的宗旨,正是这个时代的写照。生命的真谛和妙趣,从此遍及到一花一叶,蠢动含灵之中。
  未有世界,早有此性;世界坏时,此性不坏--正是中国祖师禅带来趣向真如的宣示和超越自我的启蒙。
  无需透过皓首穷经的义理辩解,无需经由钟鼎庙堂的祈福加持,人们就可亲切、直率地触及到真如自性跳动的脉膊,"明心见性"已经不再是那么遥远而生疏的指标。
  这些都是中国祖师禅特立独行的典范,这些属于整体生命的智慧火炬,划过历史长空,为当代后世留下了不朽的智慧德业。(本文有删节)


  

三 : 禅.缘

禅.缘

范文仓

世间曾有那么一个扶桑女子,像哺育她的的富士山那样,有着宁静的美。她温柔谦恭,心性如同她的名字:雪子,纤尘不染。和所有二八女子一样,无数次于盈盈烛光中,许下纯真的爱和痴。

或许苍天遂愿,慈悲的佛祖让她在万千人海中遇到一个叫李叔同的中国男子。目光彼此相视的一刹,他那洞达世事沧桑的双眸在一瞬间触动了雪子水泠泠的心。尽管他比她大了许多,并且在故国老家已经有妻有子,然而她依旧倾心爱上了他。

她所爱的这个男人简直是个天才。音乐、诗词、歌赋、篆刻、书法、绘画、表演几乎无不精通,像所有那个时代的中国青年一样,他追随康有为,想闯出一条救国兴邦的大道,然而不幸的是康有为被当局海令通缉,作为同党的李叔同不得不无奈地东渡日本,学习西洋油画和剧本创作,将满腔悲愤和天纵才情埋藏在沉默的丹青与跳动的音符中。

彼时他是她家的房客,日夜在同一个屋檐下相遇,久而久之,她入了他的画他的诗,她那炽热的爱温暖了漂泊异乡的一缕游魂。她爱他,只需一份真诚的情愫。然而她所爱的这个男人的心灵世界里,家国衰败的深深痛楚,如同经年的伤疤烙下刻骨铭心的印痕,每到阴天返潮的时候,他便一次次地将冰凉沁入骨髓,沁入大洋彼岸的中华国殇。(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六年的相依相伴,彼此在一起度过了静美的时光。她多么希望就这样厮守终老,尽管雪子也知道他的心无时无刻不牵系着他的祖国。

辛亥革命成功的消息一经传来,他那满腔热血却又报国无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他再也无法在异国他乡销蚀年华,终于他带着满腹经纶归来,填一阕《满江红》为共和欢呼,编一份《太平洋报》倡导新思想和新文化。

有爱不觉天涯远,雪子告别了满树樱花,随他来到陌生的国度。

她无怨无悔,站在那个男人的身后,把头深深的低下。为了他,她甘愿在异国他乡独自忍受着无限的孤独和无边的寂寞,只为心中那一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誓约。

然而,时局弄人,军阀割据,他不得不在报纸被关闭后辗转江浙。又一次,她跟着他亦步亦趋,他就是她的一切,他到哪儿她就去那儿。

他在学堂里教书育人,培育了一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和音乐大师刘质平等文化大家。时局动荡不堪入目,世事苍茫独岂奈何?他开始仰慕佛法的宏大精深,神往古佛相伴青灯黄卷的宁静,终于他抛却了“悠悠岁月,滚滚红尘”,于虎跑寺断食17日,净化身心,遁入空门,法号弘一,一心向佛,普度众生。

从满头青丝坠落那一刻起,他便从荣华富贵中蜕变而去,世俗的绚烂都化作脱俗后的平淡,而对她的爱也必将化成对芸芸苍生的超然关怀。

她爱他敬他,可她怎么可能心如止水地目送爱情渐渐远去。她抓不住也无法挽留渐行渐远越来越模糊的身影,她哭了,哭得很伤心。她不舍,追到他剃度修行的虎跑寺,于是那个清晨的西子湖畔两舟相遇,便有了这么一段对话:

她唤他:“叔同——”

他说道:“请叫我弘一。”

她强忍着盈盈泪水,说:“弘一法师,请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回答:“爱,就是慈悲。”

他不敢看她,想来他也是怕了,怕她那双泪眼勾起昨日尘封的印痕,怕那颗皈依佛门的心被清风吹起朵朵涟漪。

她静静地绝望地看着他,心痛得如同秋天冰凉的湖水,凄绝而悲凉。

他的身影消逝在苍茫的暮色里,甚至没有道一声珍重。她悲伤,她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转身的距离,从此便注定红尘相隔,遥遥无期。

天心一弯残月,无奈零落西风两依依。

悠悠岁月,滚滚红尘,尽化作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新文化先驱、艺术家、教育家、思想家、十一代律宗世祖……那个男人达到了世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却在圆寂前写下“悲欣交集”四方返璞归真的大字,字里行间分明听到一个扶桑女子碎心的吟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歌子的音韵似乎早已化为佛门一缕青烟,蝴蝶梦似乎早已在冥冥之中注定了那是来生的缘。

四 : 禅林深处,结一段佛缘

曾多次说过,若有来生,我愿褪去华服,淡了心性,早早的入了寂静的禅林,只做佛前那一盏油灯,亦或是一粒渺若微尘的芥子。不是参透了生死,不是看破了红尘,也不是了悟了禅机,只是喜欢跪于佛前的慈悲简净,袅袅烟雾,淡淡檀香,听闻梵音,手敲木鱼,念诵经文,昼夜常醒,于一切行住坐卧中彻悟禅机。喜欢这样淡泊的人生,没有俗世名利场的争逐,亦没有红尘乱世的辜负,有的,只是安宁如水的澄澈洁净和无与世争从容。

喜欢佛前的那一盏青莲,我也愿意在今生,在每一个修行的途中,让自己始终如莲绽放,免去奢华,除却烦忧,独留清简与安然。也曾在梦中看见自己削去了三千青丝,端坐于蒲团,手捧经卷,在双手合十的瞬间,就抵得过尘世里所有的繁花空尘。寺里的花开,是我的守候,落叶的飘零,亦是我的守候,因为我知道,花开,是缘分,而花落则是命运。世人大多爱惜花开的美丽相依,却不愿在花叶凋零的时候一如既往的倾注深情,就像蝴蝶虽然美丽,但她从来都不会留恋一朵开的残败的花,这是人世的背离,亦是流年的倾负。而我,早在花开之间,就已明白,来是偶然,走是必然,人生一场萍聚,百岁光也不过如白驹过隙,那些为了生存在红尘中山一程,水一程的漂泊着的人最终又能拥有多少不会改变的芳华?人生过处,为何要留下那么的无谓的烦忧和虚无的奢华,闲看白云,静观流水,焚香煮茶,了悟禅机的生活虽然少了俗世中的惊心动魄,却也是看得人生清明,独留寒山风骨,人世清欢。所以,在那场花谢之前,我早已将一盏清茶,喝到无味,将一本经书,读到无字,将一场重逢,等到无期,将一场别离,悟成约定。你要相信,世间真的有人,过着他们想要的生活,不在五相红尘,纷坛乱世,只在寂静禅林,寒山人间。

后来,禅告诉我,本无需漂泊。持一颗清简从容的心,哪怕过到荒无人烟的境地,也能从中品砸出不凡的味道。当年王摩诘看透了人世繁华,最终选择了转身离去,他在终南山下静静的坐下,写空灵清秀的诗,画山寒水瘦的画,悟虚实相生的禅。他削竹为盏,砍竹为薪,掬一捧山间的清泉,采几片深山云雾中的嫩叶,在一炉薪火中熬煮岁月,品尝人生,看一剪闲云流过,一片落叶成空。若是雅兴至极,亦可伐竹为舟,削竹为笛,在一湖春水间悠悠荡漾,他立在舟头,借着流水的清韵吹一曲空灵,一叶竹筏,便可任意东西,一只竹笛,即能吹遍心头悲欢。“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他的境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他的欢乐。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他一生都在佛理和山水间寻求解脱,虽然远离了繁花著景的人间,却留存了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向往。烟火繁盛的锦绣人间,有多少人愿意抽身离去,在一程山水,一弯明月,几卷诗书之间寻找安慰。我想,也许很多人都羡慕深山僧人不与世争,寂静禅定的生活,劈柴,打水,扫地,打坐,念经,日子如闲云流水,心头了无闲事,他们亦是想要那样清淡娴静,不被俗世所累的生活,只是,在每一个云来云往的日子里,到底又有几人舍得下人间繁华世相,愿意决然的抽身离去,独对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

始终都相信,在这个烟火迷离的人间,我虽孤单,但是并不寂寞,因为总有人过着他们想要的生活,那么多的人,选择出离,独对山河永寂的岁月,他们在深山幽谷中去找寻人生的真谛,虽远离了种种繁华的奢靡,却留住了内心的真纯。当年慧远禅师在太行山听闻《般若经》便悟彻真谛,随即舍弃红尘,落发出家,后于庐山东林寺中遍种白莲,在那个莲花盛境中彻悟禅机,在莲花开落的瞬间随缘三宝,皈依入佛。不知如今的西湖孤山是否还记得那位以梅为妻,以鹤为子的山水隐逸诗人林和靖,曾经,他来到孤山,在这里,种下了百树梅花,放养了群群白鹤,闲来架舟游历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来,偶有客人来至,童子便放鹤告知,和靖先生便在晴方日好的时候,亦或是大雪纷飞的午夜与鹤携手,一同归来。总是喜欢这般出离尘世,恬淡安然的生活,几树梅花,几只仙鹤,一把七弦琴,一壶白月光,几卷诗书词,两盏禅心茶,便是一生最美丽的相依。

我喜欢佛的寂静禅定,不是因为历经了多少人世的悲欢离合,见证了红尘的几多生离死别,我只是那样淡淡的将佛留存在心底,并愿意为了那份欢喜去错过人世间万紫千红的风景。红尘路上,独自行走,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去追逐锦衣华食,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在红尘滔浪里浮沉,翻滚。天地沙鸥,我们微如芥子,清欢只是这莽莽生灵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虽然渺小,却在遇见佛的一刹那,就轻易地拥有了一切的风景。红尘此生,不需要风华绝代的过往,也不需要鲜衣怒马的热烈,我要的只是最简单质朴的宁静,一如我的名,清清淡淡,安安静静的欢愉,不是浮世,而是人间,不在红尘,只在山林,没有喧嚣,唯有禅韵。

我曾经说过,我是一个与佛有缘的女子,这缘分,应是前世所有,今生亦不过是去赶赴一场前尘往事的约定。记得那时年幼的弟弟在武校上学,他的学堂就在紧挨着嵩山少林寺,每年暑假,我都会前去看望弟弟,每次去,我必定要去地方便是嵩山少林寺,在那座山林中,我开始了今生与佛法最初的相逢。那时的我尚且年幼,并不懂得何为佛,何为禅,只是随了大多数的香客一般的焚香,叩拜。总觉得,跪在佛前,内心突然变得很平静,那淡淡的檀香,还有佛祖菩萨眼中的慈悲,成了此后我心中再也挥之不去的风景。寺庙中古朴厚重的建筑,端坐莲台,目光慈悲的佛像,还有庭院中的几卷荷风,几尾白鱼,几竿修竹,几树菩提,便让我轻易地忘却了门外的繁华,甘心情愿的在此中停留。那时也并不知僧人所指为何,却深深的眷恋着他们的生活,总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也可以如他们这般,常伴佛前,与青灯古佛,莲台经卷成为知己友人。后来从书中读的,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大师曾在嵩山少林寺中面壁九年,悟得佛法。当年达摩大师来到嵩山,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山色秀丽,环境清幽,佛业兴旺,谈吐吻洽,便心想,这真是一块难得的佛门净土。于是,他就把少林寺作为他落迹传教的道场,从此广集僧徒,首传禅宗。自此以后,达摩大师便成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初祖,少林寺被称为中国佛教禅宗祖庭。嵩山少林寺亦是因此而闻名,至此,我亦是懂得了为何我身在此处便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宁静,每次从寺里走出,亦会感觉清新爽朗,似被洗净了尘埃一般,这是佛的缘分,只因为因缘到了,他并不需要理由,一切由心造。(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后人亦是有人做了诗来赞叹:路行跨水复逢着,独自凄凄暗渡江。日下可怜双象马,二株嫩桂久昌昌。达摩大师在中国始传禅宗,主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正如佛陀拈花微笑,迦叶会意,被认为是禅宗的开始。还有后来的六祖惠能,他虽然大字不认识一个,但是却通晓佛经,几句《金刚经》便将他牵引至佛门净土,一首偈语就写尽了他所悟出的禅机,可见,只要明心见性,了解自己的心性,就可以顿悟成佛。

因为深知缘分不易,他穿越了魏晋玄风,流经了唐风宋月,才在今生抵达,所以对这一段前生有约的缘分便更加心生感动,越加的珍惜了。那些年岁,每次去看望弟弟,我都会在寺里小住几日,看寺里的僧人去山林挑水,劈柴,亦或是跪于佛前,敲打木鱼,念诵经文,每每至此,内心便会柔软,情到深处,也会莫名的流泪,没有理由的喜欢这般的生活,晨起踏着露水去山间打水,待至回归,朝阳亦是喷薄而出,走在遍洒阳光的路上,连哀愁都是美丽透明的。我就是在那个时候,深深的爱上了寂静山林中寺庙里的宁静气质和从容姿态,那一树一树的菩提,那一个一个慈悲的菩萨,那一片一片飘飞的白云,生成了我最美的守候。佛说,他不问因果,只渡有缘之人,而佛的缘分,亦是直指人心,不染尘埃。在后来的年岁里,无论我行至何处,都必定会去寻访山中的古寺,因为心存念想,所以尽管前路困难重重,此去寒山石径,也依旧愿意独自前往,义无反顾。总觉得,在尘世中沾染了太多的烟火,唯有那片净土,才可以重新将我濯洗的纤尘不染,于尘世中行走的时候,才不会迷失荒径,所以无论是风雪阻途,还是山高林深,路途崎岖,我都不会放弃心中的执念,为了那份留存与心的欣喜,愿意不顾一切的追寻。

我信,这世间,有一种缘分,不为风月,只因清心,而我,与佛的缘分便是如此,如果说,我的姓是偶然,那么这份留存于心,抵达前世今生的倾心之感便是我与佛不解之缘的见证。虽然彼时年少,未曾亲历远方的山水,亦未曾尝遍人世种种的悲欢离合,但是听闻了佛音,便对世间百媚千娇的风景少了一份向往与追逐,对青灯古佛,漫数佛珠,参禅悟道的日子心生依恋,总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我可以择一座荒寒古林,寻觅一间云水故居,我便居于其间,以沧桑为衣,只要布衣清欢,用岁月做弦,只愿撩拨潺潺流水,空山禅韵。任凭红尘滔浪滚滚,我只愿守着这一纸寂寞的年华,将颗颗菩提碾碎成末,和着禅心云水,一同饮下。

母亲总是不愿我修习佛法,她只希望我做一个平凡的烟火女子,按照世人心中完美的理想,念书,入世,嫁人,相夫教子,像无数的女子一般,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中开始和结束一生的故事。她总是觉得我皈依佛门之后太过淡然心性,人生不过短短十九载,便愿意去远离热闹繁华,母亲也总是说我的眼中有太多不属于这般年岁的清凉和疏离,有时又会觉得我不是那么的真实,似乎有朝一日便会远离他们而去,此生在无缘相见。我深知母亲的担忧,人们总以为入了佛门便要苦修,从此青灯古佛,抛却亲人,只与几卷经书做陪伴。但是,在我的眼中,佛不是那般的无情,佛是极致的深情,他端坐于莲台,心如止水,随缘教化度众,当年六祖写下菩提本无树的偈语也不是为了让尘世的你我都舍弃五相,出离三千世界,皈依于佛前,他只是想让俗世的你我,淡然心性,清简自持,少一些追名逐利的烦忧,多一些笑看红尘,追云逐月的豁达。也有人说信佛的人不是淡然,而是逃避和悲观,他们是被世俗逼得无路可走所以才遁入空门,而我想说,这世间的确是有人因为尘世给不了他想要生活而选择出离,因为佛门净地虽无法给予他们热闹的繁华,却可以给他们一个可以遮风避雨的巢床,让他们安放诗意的人生,寻求内心的安然。然而信佛之人,不是悲观,亦不是寡淡,而是持有一份淡然的心境,懂得生命的无常,知晓人世的冷暖,愿意让自己生活的清淡平静,对于未来既定要发生的事情多了一份淡然,无论红尘烟火如何的燃烧,他们都可以淡然处之,一笑了然,纷扰过后,再无谓去人间一争输赢,遑论得失。

我想,悲悯的佛祖在佛国净土为众生遍植莲花,亦只是为了交给俗世的你我一种简简单单的活法。所谓信仰佛,亦不是意味着要落发为僧,披了一身袈裟,舍弃红尘亲友,再不与人世有过多的瓜葛,佛只是让尘世间的你我,心存善念,有所敬畏,让你我放眼三千世界,多看到一些锦绣的山河,明朗的清风,温暖的人情,不再只是随着随波逐浪,于滚滚红尘之水中沉溺消亡。佛的这般心思,不是让你我做了寡淡的无情之人,只是希望你我在尘世间摸爬滚打之时,不要忘记了你我的身后,还有许多明月清风,山河岁月,盛世人情,值得我们流连驻足,为之倾心。

后来在大雪纷飞的夜晚伴了明月的清辉读红楼,最是喜欢其中的一支曲子,“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合聚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每每读至此句,总让我想到无常空苦,佛家讲因果,讲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归于空无。曾经那般繁盛的大观园,最终亦不过是成了一抔尘土,随着岁月的风沙不明下落;曾经那些如花美眷的女子,亦逃不过凋零的命运,多么希望尘世的暖可以透过黄土的凉,让风尘起落的人间再次给予她们哪怕一丝的温暖。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红楼中的女子,最喜惜春,不是怜爱,而是欢喜,喜欢她的醒透明白,她看破三春,亲手将韶华打灭,她知道无论是桃红还是柳绿,都无法把秋捱过。人世的凉薄,世态的丑恶,让她刻骨的明白贾府再也无法让她奢望温情,三个姐姐的命运,让她彻悟,生命本是一场无常的征程,而她的人生,唯一能通向光明的便是那一扇佛门,所以她选择脱下绫罗绸缎,换上缁衣玄衫,栖身与栊翠庵中,取代了妙玉,守护着那几株风雪中的红梅。

始终坚信,佛门虽是净土,但是那扇门却未必只给那些彻悟禅机的人洞开,佛说众生平等,只要你虔诚皈依,愿意淡然心性,收敛锋芒,选择洁净,聆听佛陀的教诲,他亦是愿意为你打开般若之门,用一个简单的微笑,一个慈悲的眼神,在一开一合,一起一落间教你顿悟,予你佛法。

烟尘滚滚,红尘韶乱,你可以誓与红尘同生死,我亦可以静坐苦禅无怨悔。

何时归去,做个僧者,山间取水,拣几捆梅枝,煮几盏汤茶,在杯盏的沉浮间做一粒芥子;晨起诵经,午后抄卷,夜半敲鱼,昼夜常醒,于佛前,燃一盏油灯,静守轮回;春日载种菩提梅花,夏日便于菩提树下,觅青石一方,静坐,看沧桑过往,人世风沙;秋日,于万木萧索中感受凋零枯败的美丽,而落雪的冬日,便与那一尾白狐,笑看枝头点点梅花,待到衣襟落满飞雪,便执手,遁迹于荒寒的古林-------------

五 : 禅缘

问红尘,缘为何物。

佛家认为: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这一切缺少不了人为的力量,但更能左右的还是看不见的缘份。

灵魂经不住维纳斯的挑逗,青春经不住爱情的诱惑。

为了罗曼谛克。你望穿秋水,走遍天涯海角,执着地搜寻在茫茫人海中,跋涉中为伊人消得憔悴已滚滚红尘中还是发现不了你希望的倩影。

佛家说:无缘对面不相识。

青鸟殷勤。这时缘却和你肩而过,如浮萍在水中偶然相聚,跋涉的艰幸,休息片刻赏花玩月,才发觉风景依稀似曾相识。募地回首,灯火处,伊人心中早有属。(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佛家说:有缘相逢不相识,失之交臂皆因无缘。

于是你对爱情心灰意冷,竭力地避或在不经意之时,缘却折悄然来到你的边,防不胜防地把爱情的美好塞给寻觅,给你留下了无措的希望和惊喜的发现。

这就是:美丽的爱情开始于望伊的第一眼。

那目光,似抱瑟琶半遮面般答答,那末成曲调先有情。

佛家说:千里姻缘,皆糸于一根红线。

回眸一笑百媚生,万般粉黛无颜色。楚楚动人的娇喃,含情脉脉的凝视,柔情万种的抚摸,细腻微妙的相携相拥,卿卿我我的耳边私语,肆无忌惮的点点鼻尖,脑门,皱皱眉头,秋波暗送的挤挤媚眼,是缘出其不意地让你吻了她一下。

轻扰慢捻抹复挑,爱的扁舟被缘酿得更醇更香。

寻觅的心不再为衣带渐宽而后悔,跋涉的艰辛不再为多情却被无情恼的相思而受煎熬。

缘这时却吝啬了,尤其是对爱丰收甚厚的知足人,一日悄悄离你而走,把相思的苦楚留给了沉在爱河忘了事业的你。

怎一个愁字了得。东风无力穿朱户,寒晓沉沉浸厚被,你说,怎忍登高远眺,双泪更在斜阳外。

佛家说:有缘无份,相聚必分离。

于是你又成为琵琶女纤指间离弦的音符,与天涯沦落。

看来佛家的认为是正确的。

本文标题:佛家关于缘分的禅语-知名的佛家禅语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91318.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