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42式太极拳-李德印分解教学(下)

发布时间:2017-10-03 所属栏目:李德印24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一 : 42式太极拳-李德印分解教学(下)

42式太极拳拳谱

第一段

1.起势


混沌初开法为先, 气贴背走沉丹田,心静体松精神注, 平腕坠肘势自然。

2.右揽雀尾


初运鸿蒙阴阳现, 起落开合太极圈, 掤捋挤按为总手,雀尾动作技法全。

3.左单鞭


单鞭多用可防攻, 左像箭来右似弓, 体正松腰勾屈下, 翻掌前推转腰行。

4.提手


胸部被击用提手, 截合断封妙无穷, 上提虚步相一致, 身势含蓄合手肘。

5.白鹤亮翅


白鹤亮翅立鸡群, 左采右掤两臂分, 沉气落胯腰拔起, 开中寓合须用心。

6.搂膝拗步(二)


起肩过胯膝外搂, 拗步推掌沉腕肘, 搂推弓步相一致, 头领身正左右走。

7.撇身捶


横截压带闪正中, 翻拳按掌劲宜整, 手眼身步要协调, 双臂翻转随腰动。

8.捋挤势(二)


捋势变挤圆又连, 手随腰动劲不断, 劲从根起形于梢, 节节贯串一气连。

9.进步搬拦捶


太极五捶此为先, 搬拳之后立掌拦, 拦掌过后捶急进, 上下相随劲不断。

10.如风似闭


臂下穿手十字封, 后坐分掌闭于胸, 两臂推按腹前下, 跟步助劲显奇功。

第二段

11.开合手


两手开合于胸前, 开吸合呼法自然, 沉肩坠肘掌相对, 意念存在两掌间。

12.右单鞭


右脚横开体微转, 两掌侧分一条鞭, 沉肩坠肘虎口对, 侧弓步子裆宜圆。

13.肘底捶


扣脚掩掌接抱球, 迈步跟脚连摆手, 捶居肘下前劈掌, 三尖相照合要求。

14.转身推掌(二)


撤步碾脚把体转, 搂按举掌转体间, 上脚跟步掌前推, 左右式子紧相连。

15.玉女穿梭(二)


捋后搭手于胸前, 跟步转体掌平摆, 弓步上架前推掌, 左右式子紧相连。

16.右左蹬脚


转体穿掌两臂展, 两掌交叉抱胸前, 分撑两掌勾脚蹬, 左右蹬腿紧相连。

17.掩手肱捶


两掌掩合于面前, 开步叠掌外分展, 外旋两臂合拳肘, 护腹弓步前打拳。

18.野马分鬃(二)


转身旋臂横挒掌, 翻掌托于膝上方, 上步弓腿前穿靠, 左右式子紧接上。

第三段

19.云手(三)


两手交替环形转, 势如行云圆连绵。 腰领手转目随视, 步子横行轻灵缓。

20.独立打虎


撤步翻掌向前穿, 双掌左摆握成拳, 提膝架拳打虎式, 身正稳立似如山。

21.右分脚


两掌叠抱于胸前,右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2.双峰贯耳


屈腿收掌于膝上, 落脚上步分两掌, 重心前移成弓步, 力贯双拳取太阳。

23.左分脚


转体叉掌抱胸前, 左上摆踢臂分展, 单腿支撑微弯屈, 劲力通顺达脚尖。

24.转身拍脚


扣步落脚随势转, 两掌交叉抱胸前, 右脚绷平向上踢, 右掌拍击右脚面。

25.进步栽捶


落脚转体右掌翻, 进步搂手要当先, 重心前移成弓步, 前下栽打出右拳。

26.斜飞势


后坐左转两掌分, 两臂叉抱右脚跟, 右脚上成侧弓步, 斜展双臂似鸟飞。

27.单鞭下势


重心偏移左腿弓, 左勾侧举下屈腕, 屈膝仆步成下势, 右掌顺腿向前穿。

28.金鸡独立(二)


左腿蹬直右腿弓, 落勾挑掌似斜行, 提膝上挑同侧掌, 左右式子皆相同。

29.退步穿掌


撤步弓腿后闪让, 右掌下按左穿掌, 横掌下按胸前护, 穿掌取喉人难防。

第四段


30.虚步压掌


左脚内扣体右转, 左掌上举右掌按, 提转落成右虚步, 横压按掌于膝前。

31.独立托掌


左腿独立右膝提, 身正直立似如松, 右掌翻转向上托, 左掌体侧横向撑。

32.马步靠


下落右脚体右转, 右捋摆掌劲不断, 左前上成半马步, 左臂挤靠向内旋。

33.转身大捋


后坐带掌向上翻, 绕上右脚体左转, 右掌侧托提左掌, 撤步平捋一星期圈。

34.歇步擒打


重心右移体右转, 右肘上撑右拳穿, 回身盖步下屈蹲, 左拳背上打右拳。

35.穿掌下势


收脚提掌向右摆, 左脚侧出体右转, 右腿全蹲成仆步, 两掌顺腿向前穿。

36.上步七星


重心前移左腿弓, 左掌前挑与肩平, 右腿前上成虚步, 两拳叉架成七星 。

37.退步跨虎


撤步撑掌体右转, 收脚挎虎连又圆, 左腿前举立站稳, 右掌左勾一条鞭。

38.转身摆莲


扣脚转体掌平摆, 空掌平抹势不断, 左转身体右摆脚, 两掌依次拍脚面。

39.弯弓射虎


捋掌屈落右腿弓, 重心前移似挽弓, 右提左拂随转体, 炮架当头左拳冲。

40.左揽雀尾


收脚抱球体自然, 迈步分掌臂捧圆, 捋掌搭手前挤出, 后坐按推掌向前。

41.十字手


上体右移扣脚转, 两掌外分似挑担, 合抱胸前十字手, 收脚直立庭前站。

42.收势


翻掌前撑同肩宽, 徐徐下落腿外边, 左脚收至右脚旁, 收式并立身自然。

二 : 42式太极剑 视频分解教程 下载 李德印

太极剑是太极拳运动中最有代表性的器械项目,不仅具有太极拳中正安舒,柔和连贯和运动特点,并表现了中国剑法轻录、优美、园活、多变的技术特色。

本片详细介绍了42式太极剑的练法,要领、和基本剑法知识,解说清楚,示范准确,由十一届亚运会中国武术队太极拳教练,太极拳竞赛裁判长,中华武林百杰之一,国际级武术裁判,北京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体育部主任李德印副教授主讲,并逐段逐动教学示范。特邀十一届亚运会男子太极拳冠军,91年、96年全国太极拳、太极剑比赛六连冠,著名太极拳家陈思坦演练示范。

42式太极剑是中国武术研究院为适应国内外太极拳、太极剑的需要,于1990年组织编写的太极剑竞赛套路,适合于运动员,教练员和有一定基础的爱好者进一步改进技术,提高训练和竞赛水平。

42式太极剑(上)

1:公司简介

2:菜单

3:四十二式太极剑介绍

4:全套动作演练

5:剑的结构和握法

6:第一段动作连贯演练

7:第一段动作分解演练

8:第一段动作要领讲解

9:第一段动作背向演练

10:第二段动作连贯演练

11:第二段动作分解演练

12:第二段动作要领讲解

13:片尾字幕



42式太极剑(下)

1:公司简介

2:菜单

3:第二段动作背向动作演练

4:第三段动作连贯演练

5:第三段动作分解演练

6:第三段动作要领讲解

7:第三段动作背向演练

8:第四段动作连贯演练

9:第四段动作分解演练

10:第四段动作要领讲解

11:第四段动作背向演练

12:全套动作背向演练

13:练习注意事项

14:全套动作正面演练

15:片尾字幕

42式太极剑下载 42式太极剑上 (点击右健,选择相应下载软件下载“使用讯雷下载”)

42式太极剑下

42式太极剑相关资料

42式太极剑视频教程 (11-29)

42式太极剑吴阿敏讲解 (01-09)

四十二式太極劍基本动作规格要求 (08-08)

四十二式太极剑中英文剑谱 (01-09)

吴阿敏42式太极剑视频分解教程 (08-28)

三 :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李德印42式太极拳拳法内容丰富,包括3种手型、12种步型、35种手法、14种步法、4种腿法、2种平衡。不仅考虑了竞赛的要求,也考虑了全民健身普及的要求,造型优美、锻炼全面。

“www.61k.com”

四 :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

太极拳作为一门养生武功,学习的人非常多,不论男女老少,都不乏太极拳的爱好者,目前普遍受大家欢迎的,42式太极拳算是一个,它动作简单不失美感,深受大众的喜爱,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讲42式太极拳的相关知识。

(www.61k.com”

目录

1、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2、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

3、42式太极拳中的美感 4、42式太极拳注意事项

5、42式太极拳三大基本功 6、42式太极拳中的三对关系

7、42式太极拳中的平衡运用 8、初学42式太极拳所要掌握的六个要素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关于42式太极拳,大家都应该认识李德印先生,他在学习42式太极拳上有着一定的成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大家可以搜寻他的相关视频进行学习。

42式太极拳取材于不同流派、风格的太极拳,既表现了太极拳的共性,又体现了不同流派的个性。因而,人们又称它为综合太极拳。

李德印42式太极拳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

42式太极拳是一国套路武术比赛中指定套路,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必练套路。以杨式太极拳为主,吸取陈式、吴式、孙式太极拳之长,动作严格规范、舒展大方。该套路结构严谨,内容充实,是大众强身健本、修身养性的热门套路。

大家多练几遍完整的42式太极拳套路,就可以感受到这些特点。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调,吸收了陈、吴、孙式太极拳的动作,继承了传统太极拳连绵不断,轻松柔和,圆活自然的动作特点,充分突出了太极拳意领身随,刚柔相济的技术要求,有一定难度、强度和运动量。

运动中手法、步法清晰、准确;身法表现动作(即身体带动四肢协调运动)非常明确;过渡动作路线清楚,方向、高低固定;眼神与上肢的配合顺遂,手到、眼到、身法到,动作完整合一。定势时手型、步型、动作姿势的高低、大小、角度方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以杨式太极拳动作为基调,选用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劲动作,吴式太极拳细腻的手法变化,孙式太极拳的开合手法及灵活的步法变化,是一套综合性的太极拳练习套路。

所以说学习太极拳,我们要多了解各个流派的特点,集各派所长,为我所用。

在动作编排上,它既包括一些简单的基础动作,又加入了一些复杂的难度动作,如掩手肱捶、分腿、蹬腿等;既有劲力沉稳、充实的动作,又有轻柔、活泼、连贯性强的动作;有平衡、有转身、有独立的高势,有较低的仆步下势。

而且在技术编排上,难度动作均采用左右势对称的形式。整个套路左右对称、上下相应,动静结合,轻重衬托,技术表现全面、综合。

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在动作的选择及组合变化上很有特点。如第二段中的玉女穿梭,上肢动作吸取了吴式太极拳动作中圆托细腻多变的手法,是平圆转换;下肢动作吸取了孙式太极拳动作中的上步跟步的灵活步法,最后达至舒展大方的弓步架推掌定势,动作选择、组合得很巧妙。

再如,在一个高姿、潇洒的平衡腿法后,紧接一个扎实、沉稳的马步,同时配以劲力沉实、抖放的掩手肱捶,然后以柔缓、圆滑的过渡,相接以沉着稳健的野马分鬃动作。

这些组合既突出了太极拳连贯、细腻、协调、灵活、轻柔活泼的技术风格,又体现了太极拳潇洒、奔放、劲力沉实的健美特色,演练中给人以美的愉悦。

学练42式太极拳,从总体上把握其风格特点有益于个别动作的学习,以上这些特点希望学练者能悉心体会,在演练中把握住该套路的实质,以便把技术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2)

42式太极拳全套共分4段:

第一段

右揽雀尾

由13个分动组成,前12个分动具备了杨式轻灵稳健、和顺安舒的特点。第8分动转体下捋”,两掌只捋到腹前就做转体横臂”、弓步前挤”了,而不是两掌捋到腹前再向后摆举。

在第一段动作中,大部分是吸收了杨式太极拳的动作理念。

这个捋当然有向下牵引之意,属虚着。待对手想挣脱还没得势之际,我借势弓步前挤把对方发出去,这是实。到第13分动丁步按掌”为吴式特点,要求按掌时要展指凸学,只有展指”才能有气贯指尖的感受,而凸掌”又是与气下沉密不可分的。

然而,不少人把这个分动混同于四十八式”的左单鞭丁步勾手”了,丢掉了丁步掌”这个分动。

1、提手

为杨式风格,右左掌上下形成合力撅敌臂,定势时垂肘微往前推送,这才符合本式的攻防含义。

2、撇身捶

也是杨式风格,但弓步撇拳”一定要以肩关节为轴,多半习者习惯以肘关节为轴,这样动作显得拘囿,降低了撇打力度。

3、捋挤势

也是杨式风格,许多人挤式还能做出来,而捋式就特点不鲜明了。值得提醒的是,这里的捋是收脚后捋。对手的拳或掌击来,我两掌顺势黏其腕和臂,结合收脚弧形牵引,使其扑倒:若对方挣脱,我则乘机上步,双掌搭腕前挤,将其发出去。

第二段

1、开合手

是孙式典型动作,在转体时多用开”、合”与下式相连。值得注意的是开”时宜吸气,合”时宜呼气,多数习练者在开合时易犯憋气的毛病。

2、右单鞭

也是孙式风格,它的特点是双掌转向外,如捋长竿似地向两侧分开,右腿成右侧弓步。注意两掌不可平均用力,定势时右掌为实,左掌为虚。

3、转身推掌

也是孙式太极拳迈步必跟”的风格,一定要掌握跟步按掌”和转体举掌”时两腿的虚实转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转体重滞的毛病。

4、玉女穿梭

下肢仍为孙式上步必跟”的腿法,定势采取了杨式的弓步架推”的掌法。需注意的是,上架掌屈肘向左或右画平弧旋腕时,有些人错误地将腕旋到了另一侧肩头。

其实上步收掌”应收到同侧肩的上方,只有这样待弓步架推”时才能螺旋架掌。

因跟步摆掌”与上步收掌”已完成挂带对方手臂的着数,如果收学”收到肩另一侧,被挂带的手臂将轻易地脱离,弓步架推”就失去意义了。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3)

5、左右蹬脚

(本文来源于网站,更多请访问

为杨式风格。右蹬脚后,向右前方落步,这样左蹬脚才能到运动方向的左前方45度,又使下一个动作掩手肱捶”左脚跟擦地向左开步顺遂。

而一般习者右蹬脚后,易犯摆脚”上步的毛病,故而造成右蹬脚与运动方向同向的错误。

6、掩手肱捶

此动是陈式太极拳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它是整套动作的难点,对没有陈式太极拳基础者来说要想练好更是难上加难。如转体合肘”时,腰、腿、臂左缠右裹蓄上劲,当马步发拳时,右拳是滚旋直打,力从腰发,形成周身一体的松弹劲。

7、野马分鬃

也为陈式风格。捋掌、掤臂、横捌,两腿重心有3次转换,切不可两膝直来直去地来回倒换重心,要在腰的带动下两髋、两膝旋转倒换,这样才能体现两膝顺遂缠走平弧的特点,至转体横捌”时才能力发在腰际。到弓步穿掌”时,一掌向前穿靠,一掌侧举后撑,形成双臂对拉的张力。

第三段

1、独立打虎

为吴式风格,提膝翘拳”要上下拳眼斜相对,形成上拳左击头、下拳右击肋、右脚击敌裆部的架式,因此要求右膝外展、脚掌内扣、足尖上翘。

2、斜飞式

也是吴式风格特点,分动转体上步”要上在运动方向的右前方(即对方的脚后跟处),弓步分掌”时上体挺拔,不仅仅是右肩靠上,同时右臂要伸进对手腋下,力发在大拇指桡骨一侧,迫使对方失掉重心而跌倒。

3、退步穿掌

腿法是从吴式倒卷肱借过来的,要领是左腿屈蹲,右脚贴近地面后撤,不要做成向后蹬踹的动作。

第四段

1、独立上托

是从陈式拳法借过来的,左手叼撑,右掌前托,两手合力向左后捋带,右膝顶击对方的中路。

2、马步靠

此式采用推手大捋的靠,落脚翻掌”时两手下黏敌腕、上托其肘,合力撅其臂。对方挣脱时,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伸向对方脚后跟处),两脚约成90度,沉胯成半马步,右掌助力,用左肘顿挫靠击对手肋部。靠击对手时重心仍保持在右腿上,有些人靠成左弓步或正马步是不正确的,用左肩向后冲靠也是不正确的。

3、转向大捋

这也是从太极拳推手大捋中借过来的动作。以右脚掌为轴,左脚向左后撤一步(约运动方向右后45度左右),右腿屈弓,当以左右前脚掌为轴依次向左碾转时,重心移向左腿成侧弓步。左拳外旋于腰间,右拳屈肘滚压在体前,形成左拳右肘的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反关节制服对手。不少习者右肘滚压到左胸前,这样会使自己失掉重心,易遭对手垫步上体左移而跌倒。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4)

4、歇步擒打

取于形意拳的劲道,周身要有一股向外的膨胀力,身法幅度比较大,在歇步打拳”时上体要保持中正。

5、退步跨虎

转体落掌”是从孙式移过来的,两腿屈蹲成丁步压掌。独立挑掌”时,左腿屈膝右前举,展平脚面,脚尖稍内扣,这是从外家拳里合腿”借过来的,不仅可以撩击对手的裆部,而且使下一式转身摆莲”的落脚扣步更加顺遂。

6、右揽雀尾

采用杨式风格,与前边的右揽雀尾”不同的是转体下捋”后左掌至右胸前,右掌向右摆举,迫使对方失掉重心而扑倒。这个捋为实着。

(本文来源于网站,更多请访问

太极拳毕竟属武术范畴,着着式式蕴含着对立统一的攻防意识,如果离开攻防手段的展现就不是太极拳了。只有掌握这套拳的各种流派的技术特点,才能在竞赛时把各流派的技术风格规范地展现出来,这样既会使拳套显得生气勃勃,又能展现轻重缓柔的节奏,不仅表演者恰然自娱,也给观众、裁判带来一种精神享受。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

一、 虚灵顶劲气沉田

虚灵者,灵明也;顶劲者,内劲轻轻上拔,使清阳之气上升;气沉田即在运动中把人体能量,沉藏于丹田。其具体做法为:下颏回收找喉头,喉头向后向上找玉枕,玉枕向上找百会,百会虚悬,使周身上下内外连成一个整体。

《十三势行功心解》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顶头悬要从悬”字着眼,从顶”字着手,悬”的意思是虚领,属于柔,顶”的意思是使颈直肌轻度收缩,属于刚,要处处有刚柔相济之意。

虚灵顶劲决非硬顶,硬顶是僵劲,非真正的顶劲。顶劲上领,不可太过,太过则正气猛涌上头,血压升高,头重脚轻,足下不稳,扭转不灵,其脉不通,横气填胸,有损身体健康;顶劲又不可不及.不及则提不起精神,容易产生杂念。

因此,太极拳理论指出:中气上提,若有意,若无意,不轻不重,似有非有,若有若无,无过不及,折其中而已。”

虚灵顶劲气沉田”所指的丹田是下丹田。中医理论认为,下丹田通五脏六腑,十二经十五络。故古代养生家认为,用心意集中于丹田内,先吸后呼,一吸百脉皆合,一呼百脉皆开,呼吸往来而百脉皆通,气血畅通百病皆除;又认为,将心意守住丹田,丹田即生气生血,气血充足,身体健壮而百病皆愈。所以,气沉丹田,不仅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内容,也是42式太极拳健身的基本功。

在42式太极拳揉手(推手)中,头要自然向上领起,上虚下实,气沉落于小腹(下丹田),此时下盘稳健,周身中正,动作忽隐忽现,如物漂于水。如球滚于地,犹如不倒翁,即拳谱所云:飘飘荡荡浪里钻,上轻下沉不倒颠。

二、含胸拨背意内敛

含胸者,胸微内含;拔背者,尾闾下垂,百会上领,拉直脊柱;意内敛即精神不张扬。其具体做法:含胸时肩锁关节放松,两肩微向前合,两肋微敛,胸略内含,心气下降,自然形成横膈式深呼吸,促使腹腔内的器官受到时紧时松的腹压运动,不仅促进了血液循环和内脏机能之活动,而且对揉手(推手)之走化作用也是很重要的。

当胸略内含时,背部肌肉即往下沉,两肩中间脊骨鼓起上提,这便是拔背。所以拔背能使肩背的部分肌肉得到更多的舒展,能使脊柱和脊柱两边的膀胱经获得很好的锻炼。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5)

意内敛就是42式太极拳古典著述所说的全凭心意用功夫”。古人认为: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五官百骸无不听命于心,并以意气君来骨肉臣,,作形象比喻。按现代运动学的观点,全身神经系统皆受大脑中枢神经的指挥。盘拳走架或揉手时.意有所感’,气必致动,这就是大脑中枢神经系统的心”,接到各感官系统传来的‘‘信息”,在一瞬间作出判断、处理,并将结果(指令)通过神经系统迅速地传导到各运动部位而做出的相应反应。

三、沉肩坠肘松筋骨

沉肩者,肩松沉也;坠肘者,肘下坠矣;松筋骨,即松筋松骨。

沉肩指肩要松沉,肩松开下垂,即将两肩井穴下沉,两肩必须平齐,不可端起,反之气亦随之而上,全身皆不得力;沉肩须将肩胛骨松开,使肩胛骨肌出现一个低洼,能使手臂增加长度,增大曲伸缠绕的灵活性。

坠肘,就是肘要有往下松坠之意,垂肘的前提是沉肩,所以肘不能悬起,肘若悬起,则肩不能沉,肘关节是起重支点,肘与膝合又是外三合的重点;坠肘就是要使肘关节松开,上肢气血更加流通。若能做到肘不贴肋”,便有松开我劲勿使屈”的强性和韧性。

如白鹤亮翅,其手臂上举虽然超过肩部,而肘尖仍然使其有下垂之意,若是肘尖向上抬,那就是挨打的架子。

坠肘是肱二头肌的轻度转动,使尺骨与桡骨进行绞剪式运动,通过对血管的交替挤压与放松,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循环系统的功能;肘要松垂,保持略低于腕的位置,要符合屈中求直和处处屈蓄有余的要求。沉肩坠肘能保护胸肋部的要害部分,并使攻防两宜。

松筋骨,要松开四肢百骸、八段九节。筋骨不松,经络受阻,意气受滞,则功夫不但不长,人到中年还会导致疾病缠身。如何松筋骨,其关键的关键就是松腰胯。

四、松腰开窍旋之足

松腰者,腰松开也。腰松开了,一动全身无处不动。古人日:命意源头在腰隙。”又日:腰如车轴气如轮。”开窍者,打开也。

松腰的关键在于什么呢?先松胯,然后松膝、松踝,最后是松足,也就是旋之于足’’了。所以.松腰开窍旋之足”这一要领,是针对腰胯与整个下肢而言的,并不是只讲腰与足。

张三丰在《太极拳论》中指出: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在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经典理论告诉我们,太极的功夫在脚下,必须练好脚下的功夫。

(一)足:足要求两脚虚实互用(五趾抓地则脚心虚,五趾舒展则脚心实),双脚各大小关节要逐一松开。

(二)踝:若要达到脚下轻灵,踝不松开是很难实现的。采取瑜伽锻炼和古代道家养生家所通常采用的双盘和金刚坐是松踝的好方法。

(三)膝:膝是大腿与小腿之间承上启下、阴阳变动之枢纽。转膝及上下蹲起等都是松膝的好方法。

(四)胯:站大马步桩是松胯的重要方法。

(五)腰:松腰有很多方法:如无极桩、直腿坐、俯身拱腰等法。腰松了,练拳时就能做到以腰为轴,旋转自如;腰松了,则对养生很有帮助。

五、以意引气缠丝

以意者,心意也;缠丝劲,进如螺旋,退如抽丝。即螺旋劲,也叫抽丝劲。

以意引气的螺旋缠丝运动,亦合乎养生保健的中医理论。人体的经络互为表里,交联环绕,通过内缠丝外螺旋的运动,沟通周身奇经八脉、十二经、十五络,使气血流注,营卫周身,调节三焦.平和阴阳,内壮脏腑,而又柔和骨节、肌腱、韧带,外强筋骨、皮肉。以意引气缠丝劲,只要精心修炼,日积月累,千锤百炼,刚柔相济,练就心如明镜,身似金刚,从千变万化”达到万紫千红”。

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 42式太极拳七大要领(6)

初学者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42式太极拳架学好,这其中,步法走弧形,手法松柔圆活,内旋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随腰;外开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领手,轻轻地将劲运于手指,使关节在弧形变化中回转自如。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形神兼备、内外兼修的效果。

六、分清虚实调阴阳

分清者,清楚也;虚实者,变化矣;调阴阳,即调和阴阳。人之有形,不离阴阳,更有虚实的变化。在形体上,脚分虚实,腿分虚实,手分虚实,周身上下,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虚实之分。人的心理、思想、精神、意识在不同的层次中都有虚实之分。虚实的变化,即是阴阳的调和。

太极所有的动作都必须分清虚实,动作能分清虚实,即可灵活转化,久练不疲,张弛轻重,均匀转换,不致困顿。比如,在左右旋转时,如果重心移至右腿,则右腿为实,左腿为虚;反之,重心移至左腿,则左腿为实,右腿为虚。

虚,不是全无力量;实也并非全部落实、站实,只是比重各有所偏罢了。所以不可过实,过实则迟滞;也不可过虚,过虚则浮飘,无着无落,根基不稳。分清虚实。演练者自己要尽量做到外形隐蔽,心中明了。

42式太极拳的虚实转换全在腰,转换在腰,首先就要松腰、塌腰和虚腰。松腰的反面是收腰,腰椎骨节和肌腱、韧带能放松,松开则不收;塌腰的反面是瘪腰,腰部能松开下塌(配合敛臀)则不瘪;虚腰反面是束腰,虚者空也,腰部能不硬不软、折中而得虚空则不束。

要塌腰须敛臀,能敛臀则能塌腰。塌腰、敛臀自然尾闻中正,骶骨有力,后腰命门自然松开,配合会阴内收和虚灵顶劲,则脊柱自然竖直,上下前后合住劲,转动时自然无所偏倚。

七、上下相随内外台

上下相随,即人体以腰为定点,腰以上为上。腰以下为下,腰脊为联系上下体的主动轴,上于两膊相系,下于两腿相随,上下相随则中间自然 相随。

上于两膊相系,其一在于两臂之间须相系.其二在于两腿与两臂相系。两臂相系即肩与肩、肘与肘、手与手之间似有无形的筋相辅,左右相系,对称相连,互相吸引。

下于两腿相随,其一在于两腿之间须相随;其二在于上动下随,下动上领。其内涵就是上虚下实,下虚上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上下相随,中间自然相随,其一在于上下动而中间应,其二在于中间动上下和。比如云手,其内涵就是手动、足动、胸腹腰脊一齐动,手到足到身体到,一动无有不动,上下内外一气贯通。

上虚而中间应,即胸腹腰脊随手足动,其关键在于以胸腹腰脊的虚实、松活和中正为前提。中间动全凭腰脊带动,其关键在于以肩活动为臂的转关枢纽、以胯活动为腿的转关枢纽。

总之,中间不动,阴阳合德;中间一动,阴阳分清;一上一下,上下相随;一开一合,开合相乘;一动一静,动静相因;一屈一伸,屈伸相宜;一虚一实,虚实分明;一左一右,左右相连;一内一外,内外相合。

内外合者,即内外相合。要使上下相随,必须内外合一。内外合一首先是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

内外三合称为周身六合。内外相合就是在周身六合的基础上,使皮肉筋脉骨、五脏六腑、心神意气相合为一。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才能使太极运动周身一家。

属于内者,即所谓用意不用力,下则气沉丹田,上则虚灵顶劲,神意贯顶;属于外者,周身轻灵,由脚而腿而腰,沉肩坠肘,气达指端,节节贯通。

《拳论》云:发令者心,传令者手,观色者目。手、眼、身、法、步一齐俱到,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其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手,每招每式,必须要做到以手为引领,而手又全在于手掌。手掌旋转以大小指划圆,以手指中冲穴领其周身运动。

手到之处,足必相随,中间胸腹自然也随手足变化而运动,上下一体,一气相连。说动,全身无处不动,像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滔滔不绝,动中有静,静中有韵,明朗豪爽;说停,周身都停,身体稳健似巍峨屹立的高山,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故动静分明,静中有势。

本文标题:李德印42式太极拳分解教学-42式太极拳-李德印分解教学(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8832.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