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盛大回应郭朝晖离职:将调至其他子公司
盛大果壳电子CEO郭朝晖
【TechWeb报道】10月23日消息,今日有消息称,盛大果壳电子CEO郭朝晖已于上周五递交辞呈。对此盛大果壳电子向TechWeb回应称,郭朝晖因为家庭原因需搬回北京,将会调动到盛大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工作。
来自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盛大果壳电子CEO郭朝晖已于上周五,正式向盛大递交辞呈。截至目前,郭朝晖未对此做出任何回应。
对此盛大果壳电子回应称,郭朝晖因为家庭原因需搬回北京,将会调动到盛大集团内部其他子公司工作。
郭朝晖曾任摩托罗拉电子北方区总监,后加盟卓越亚马逊任副总裁,负责大小家电、数码3C等品类,2011年5月正式加入盛大果壳电子出任CEO一职,负责电子书阅读器等硬件业务。有知情人士称,为配合工作,郭朝晖与家人一起搬到上海居住,“但以后肯定还是会回北京”。
郭朝晖的离职使得刚刚发布仅四个月的盛大手机及果壳电子的未来再添变数。一个多月前坊间曾传出消息称盛大内部已经决定放弃手机项目,甚至还传出过盛大准备放弃电子书业务的说法。但被郭朝晖否认。
有观点认为,盛大此番针对果壳电子的人员和架构调整,代表着其硬件终端布局已有了新的想法。(恰克)
二 : 后人为后对中唐名将郭子仪评价颇高?
摘要:郭子仪不但被后人认为是“再造王室”的功勋大臣,而且还被评价为“大雅君子”和“社稷纯臣”。他与同时代的武将们不同,忠君始终如一。国家有难时,他挺身而出,只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而从不计较个人的安危;他不贪恋官位,主动避让贤路;处处维护帝王的权威,不言帝王的短处。郭子仪与同事及部下相处,最大的1个特色是“御下恕”,处世为人讲究宽厚之道。他的“宽厚”,并不是纯粹对同事的迁就和对部下无原则的宽松,而是在忠君的前提下对人真诚相待。郭子仪的忠君和待人处世之道,是成就他“完名高节”极为重要的因素。
中唐政坛上,以战功卓著来衡量,郭子仪其实算不上第一人,如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治军带兵水准更胜一筹。然而历来人们却不是只以战功论英雄,史家对李光弼提出“功臣去就,可不慎邪”,① 评郭子仪却认为是“完名高节,烂然独著”。请看《旧唐书》卷120《郭子仪传》“史臣曰”的记载:“自河朔班师,关西殄寇,身捍豺虎,手披荆榛。七八年间,其勤至矣,再造王室,勋高一代。及国威复振,群小肆谗,位重恳辞,失宠无怨。不幸危而邀君父,不挟憾以报仇雠,晏然效忠,有死无二,诚大雅君子,社稷纯臣。”唐五代的史学家评价郭子仪,认为他再造了王室,功勋高过同时代的人。史学家又在此传的“赞”中说:“猗欤汾阳,功扶昊苍。秉仁蹈义,铁心石肠。四朝静乱,五福其昌。为臣之节,敢告忠良。”他们除了赞叹郭子仪扭转中唐危局的伟绩外,还颂扬他的仁、义,特别强调他的为臣之节。不难看到,郭子仪之所以在中唐名将中评价特别高,他的君臣之道和为人处世是得到后人大力赞许的。
一、郭子仪的君臣之道郭子仪深谙君臣之道,与同时代大部分武将有所不同。据颜真卿和苗晋卿记载,郭子仪出身于官员家庭。其太祖郭履球任隋朝金州司仓,“克己复礼,州邦化焉”。高爷爷郭昶任凉州司法,“能世其业,以伸其道”。两人官职虽低,但“丕绪齐美,不殒其名,端操履正,有恒其德,故乡党交友以为法度”。爷爷郭美原,官为县主簿,但“识兼精照,明究群书”。父郭敬之“受天正性,承家高范”,官历数州刺史,累勋上柱国,进阶中大夫。郭敬之天宝三年去世时,郭子仪从军不久。② 郭氏祖上虽然官位都不算太高,只是唐朝的中级官员,但世代食大唐俸禄,自然是深深感受到了李唐的皇恩浩荡,认识到了忠君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到了郭子仪爷爷这一辈,不仅自己品行端正,而且开始“明究群书”,认识到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对儒家的一套伦理纲常虽不能有深刻的研究,但基本的道德规范已经遵守。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郭子仪自小就懂得要恪守忠君之道,端正自己的道德品行。
郭子仪君臣之道的核心是忠君,就是史臣说的“晏然效忠,有死无二”,他自己也是一再表白对帝王的忠诚。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离间,郭子仪被罢副元帅,任肃宗山陵使。郭子仪拿出了肃宗前后给他的一千多首诏敕,上表自陈说:“世德薄蝉翼,命轻鸿毛,累蒙国恩,猥厕朝列。会天地震荡,中原血战,臣北自灵武,册先皇帝,乃举兵而南,大搜于岐阳。先帝忧勤宗社,托臣以家国,俾副陛下扫两京之妖祲。……臣本愚浅,言多诋直,虑此招谤,上渎冕旒。陛下居高听卑,察臣不贰,皇天后土,察臣无私。伏以器忌满盈,日增兢惕,焉敢偷全,久妨贤路。自受恩塞下,制敌行间,东西十年,前后百战……跋涉难阻,出没死生,所仗唯天,以至今日。”③ 这里并不是郭子仪要向代宗表白自己立了哪些战功,而是要让代宗知道他对唐皇宗是如何忠诚的。他强调自己是受肃宗之托,累蒙国恩,所以对帝王是“不贰”、“无私”。他说自己命轻鸿毛,对官位的高低和生死根本无所谓,出生入死前后百战,全凭了自己对“天”的信仰。
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无奈之下以雍王适为关内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出镇咸阳进行抵抗。吐蕃部队日益逼近,代宗出幸陕州,“官吏藏窜,六军逃散”,郭子仪急忙从咸阳回到长安。皇帝前脚刚出苑门,后面就有人对皇位有想法了。射生将王献忠带了几百个骑兵回到长安,“胁丰王珙等十王西迎吐蕃”。丰王珙是玄宗的儿子,这时对王位也产生了窥觎之心。他们在开元门内碰见了郭子仪,子仪大声呵叱,献忠只能下马,对子仪说:“今主上东迁,社稷无主,令公身为元帅,废立在一言耳。”也就是说,你郭子仪身为元帅,你一句话就马上可以换1个皇帝。郭子仪没出声,想不到丰王珙却从后面走过来,说:“公何不言!”他还真的想做皇帝了。这时的郭子仪愤然“责让之,以兵援送行在”,把丰王骂了一通,让士兵护送他们到代宗那里。④ 一场本想凭借吐蕃势力的政变被郭子仪化解了。很显然,如果在这场动乱中郭子仪有一点点想法的话,那么唐朝的历史将会被重写。他忠诚于代宗皇帝,“晏然效忠,有死无二”,不管是什么情景,也不能改变他的态度。之后我们看到,就是郭子仪收集六军将士,将吐蕃赶出了长安。
对帝王的忠诚表现在碰到问题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利于国家的治理而不从个人的安危来计较,国家有难时大臣能否挺身而出。吐蕃入寇,车驾东幸,宦官程元振等劝代宗干脆定都洛阳,代宗也认可颁诏了。郭子仪听说后,托人带了奏章给代宗,论述了从唐太宗以来大唐皇朝是靠了关中之地发家的,而近来政局不稳,是由于六军没有战斗力,以及“中官掩蔽,庶政多荒”,并不是“秦地非良”的缘故。而实际上安史乱后,关东遭到巨大破坏,“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根本不适合作为首都。他认为只要在政治上措施得当,再加上“委诸相以简贤任能,付老臣以练兵御侮,则黎元自理,寇盗自平,中兴之功,旬月可冀”。一方面劝代宗要回到长安,另一方面自己主动请战,立誓要将吐蕃人赶出关中。史书说代宗看罢奏表,流着眼泪对左右说:“子仪用心,真社稷臣也。”代宗大概是有表演的成份在内的,但他不得不认可郭子仪对国家和帝王的忠诚。唐代史臣评价说:“代宗幸陕时,令以数十骑觇贼,及在泾阳,又陷于胡虏重围之中,皆以身许国,未尝以危亡易虑,亦遇天幸,竟免患难。”郭子仪以“以身许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国家的忠贞,就连当代人也十分感叹。
对帝王的忠诚还表现在他极少考虑个人的荣辱。仆固怀恩叛乱时期,已身为关内河东副元帅、中书令的郭子仪被代宗加了太尉一职,他坚辞这一职位,说:“臣畴昔之分,早知止足,今兹累请,窃惧满盈。……自兵乱以来,纪纲浸坏,时多躁竞,俗少廉隅。德薄而[www.61k.com)位尊,功微而赏厚,实繁有众,不可殚论。……臣诚薄劣,窃慕古人,务欲以身率先,大变浮俗,是用勤勤恳恳,愿罢此官,庶礼让兴行,由臣而致也。”官位和荣誉每个人都想要,但国家大事还没有安定下来,个人就不要去多作考虑。哪怕即使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郭子仪仍然是对帝王一片忠诚。乾元二年,宦官鱼朝恩怕郭子仪功高难制,设法将他从河南道召回,夺去天下兵马元帅的职务,让赵王李係和李光弼掌握了军权,“子仪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对唐王室的如此忠诚,在唐代中期的武将身上并不多见,这种“不挟憾以报仇雠”,完全与个人的道德伦理修养有关了。
对帝王的忠诚也表现在不贪恋官位,主动避让贤路。大臣为官有义务做好自己的工作,但不能只从一己私利考虑,贪恋官位。代宗大历九年,郭子仪入对延英殿,君臣之间谈到了吐蕃不断入寇的问题。郭子仪之后上书,献上制胜之术,认为各地要“抽精卒”,“教之战阵,则军声益振,攻守必全,亦长久之计也”。那么是不是他自己想出了这个办法后,这支部队就由他来控制呢?郭子仪认为自己尽管是天下诸使副元帅,但年纪大了,要让年轻的将领来掌握兵权:“臣猥蒙任遇,垂二十年,今齿发已衰,愿避贤路,止足之诫,神明所鉴。”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到,一方面郭子仪对国家大事殚精竭虑,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要让出位子,让年富力强的将领来掌控部队。
三 : 护国大将郭子仪
护国大将郭子仪
杜书文
长安是大唐王朝的国都,天宝年间,这里出了一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大将——郭子仪。此人文韬武了略,出将入相,驰骋疆场,为保卫李唐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被誉为“功盖天下”的护国功臣。
郭子仪自幼天资聪慧,习练武功,武技超群。20岁便中武举,曾任左位长吏。因军事谋略出类拔萃,又被朝廷提为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发生后,中原一带烽火狼烟,诸郡失陷,玄宗大骇。急召子仪商议军机要事。并任子仪为朔方节度使。令亲率悍兵骁将,讨伐叛军,收复失地。郭子仪不负国君重望,欣然受命。铁骑所到之处,风扫残云、叛军闻风丧胆。他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合兵,创造了令朝廷震惊的嘉山大捷。当安禄山攻陷长安、玄宗出逃、肃宗即位后,他又被急召回师,任关内、河东兵马副元帅,讨伐叛军。为了保住都城长安,他率兵十五万,在长安西南的香积寺北和沣水以东,连营为阵,横亘三十多里,与同部和叛军进行了殊死激战,歼敌6万,迫使叛军全线崩溃,收复了都城长安。百姓欢天喜地,夹道欢呼。接着他受命挥师东进,夺取潼关。又与元帅李俶率兵10多万,并肩讨敌,血染疆场,直杀得叛匪溃不成军。收复了京都长安,又光复了东都洛阳。肃宗闻讯大喜,亲召子仪返京,在东郊灞河畔举行了隆重的接待仪式,感激涕零地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并立即封他为代国公、中书令、尊称郭令功。
为了稳固大唐江山,扫尽残寇,乾元元年,他又受命率兵数十万,大战卫州、相州,围剿叛军余部,并击退了回纥、吐蕃一次次骚扰。挽大唐于倒悬,救斯民于水火。
与历史上诸多风云人物一样,由于他战功卓著,保唐有功,相比之下,让一些文武官员黯然失色,屡遭朝野奸党嫉妒、诬陷,并受到皇帝的猜忌、误解而蒙冤数载。从古至今,纵观历史,这在帝制统治下的中国是不足为怪的。“忠者自忠,奸者自奸”,面对这些,郭子仪大智若愚,虚怀若谷,不忌前嫌,继续竭忠尽智,披肝沥胆,为国孝忠。虽年逾古稀,只要国情危急,外侮入侵,他都欣然受命,挺身而出,从不延误军机。直至85岁病老而终。用自己大写的名字树立了一座丰碑。这在中外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为了让历史记住这位护国大将的盖世功勋,地方官员和家乡后人,曾为他凿石刻碑,修庙建祠,塑造金身,竖立功德牌坊。并题写了“功盖天下,再造唐室”巨幅匾额。几世几代,凡路过华州(子仪的家乡)的大小官员,百步之遥,无不落骄下马,躬身下拜。
郭子仪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军事家,在政坛上也颇负盛名。他清正廉洁,严以律己,顾全大局,其感人故事让世人传为佳话。
郭子仪有七子八婿,均在朝内做官,一年,郭子仪70大寿,所有子女亲族都来祝贺。惟独爱子郭嗳的妻子升平公主(代宗皇帝的女儿)没来。郭嗳非常生气,认为她依仗父皇权势,蔑视老父,傲慢功臣,便打了升平公主。此事让郭子仪知道后,不容分辩绑子入宫,挥泪请罪。代宗皇帝听后说:“儿女闺中之事,何必认真计较”,子仪回到家又把儿子暴打一顿。此事已在古今传为佳话。著名传统戏曲《打金枝》便由此而来。
一次,郭子仪妻子奶妈的儿子犯了军法,被手下军官处死。子仪的几个儿子都前来向他哭诉,说军官不给母亲面子。子仪听后,把儿子大骂一通:“你们只知袒护自家,却不尊重将士,把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此下去,天下岂不大乱!”子仪尊法护法之德昭然若示。
大历二年,他父陵墓突然被盗,有人怀疑是奸臣指示手下人干的,分析郭子仪对此一定不会善罢干休,子仪回朝后,认为口说无凭,证据不足而未理会。当代宗皇帝提起此事时,他流着泪自责地说:“因我带兵不严,才发生盗墓之事。父墓被盗,是老天对我的惩罚,与他人无关!”盗墓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其博大胸怀堪称典范。
……
郭子仪,一生戎马征战,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不居功,不自傲,尊法护法,忠君卫国,功盖天下,实为我们后人学习的楷模。
西安西门外潘家村小区10号楼4单元3层52号
电话:邮编:
四 : 不是郭子仪,大唐中兴第一名将竟是他!
755年,唐朝边将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叛军迅速南下攻克洛阳、长安等地,一时间李唐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www.61k.com]危急时刻,一批忠于唐朝的将领迅速崛起,他们凭借超凡的军事才能,最终将安史之乱平定,重建大唐王朝。那么谁是中兴大唐战功第一的名将呢?很多人都以为是郭子仪,实则不然,此人其实是李光弼。
据《新唐书》记载:“初,(李光弼)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那么李光弼究竟有哪些战功,他的人生结局又为何与郭子仪有着巨大的迥异的结局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影视剧中安禄山的形象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他的父亲李楷洛原为契丹酋长,武则天归顺唐朝,任左羽林大将军、任朔方节度副使、蓟国公,以骁勇善战闻名,后死于对突厥的战争中。李光弼为人深沉刚毅,善骑射,有大将之略,同时他还喜读班固的《汉书》,可谓是文武兼备。
李光弼最初担任左卫亲府左郎将,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补河西王忠嗣府兵马使,充赤水军使任左卫郎,王忠嗣对他十分赏识。此外朔方节度使安思顺、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都对李光弼十分器重。安思顺甚至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李光弼听到以后立即托病辞官回家。
755年,安禄山反叛后,经郭子仪的推荐,唐玄宗封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太守。李光弼率五千人守卫常山郡,消灭史思明的叛军五千余人,后与郭子仪合兵一处,在嘉山与叛军决战,唐军大获全胜,斩首四万,俘千余人。史思明赤脚披发仓惶而逃,一时间收复了河北十余个郡。
此后唐肃宗即位,李光弼被任命为太原尹、北京留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率五千人赴太原守卫。757年,史思明、蔡希德率兵十万叛军进攻太原。当时李光弼麾下仅有一万人,形势十分危急。但李光弼治军严整,与将士同甘共苦,亲自参与修筑城墙。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让士兵挖地道,袭扰敌军。沉重打击了叛军的气焰。
李光弼画像
经过一年的坚守后,叛军倦怠,李光弼率敢死队杀出城外,斩首七万余级,军资器械俘获无数。太原大捷的消息传到灵武,唐肃宗加封李光弼为司空、兵部尚书、中书门下平章、魏国公。758年,李光弼入朝,唐肃宗下诏京官四品以上的全部到郊外迎接李光弼。
同年九月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使讨伐安庆绪,但唐肃宗不相信李、郭两将,因而不设主帅,只派不懂军事的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总揽诸军。结果邺城之战,唐军大败,唯独李光弼整军而还。此后唐肃宗剥夺夺郭子仪的兵权,让李光弼接替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
此后李光弼率两万人在河阳与史思明展开大战。决战之前,李光弼对众将言道:“光弼位为三公,不可死于贼手,苟事之不捷,继之以死。”他将短刀藏于靴中,以示决死之志。最终唐军斩敌万余级,生擒八千余人,军资器械粮储数万计,大获全胜。此后安史之乱被彻底评定,李光弼被封为临淮郡王,赐以铁券,图形凌烟阁。
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可谓功劳盖世,但他为人耿直,与当朝的宦官格格不入,因此遭到了鱼朝恩、程元振两个宦官的嫉妒和陷害。朝廷几次征召李光弼,他都担心遭到宦官的迫害,而未敢前行。唐朝中央为了牵制李光弼,把他的母亲安置在长安奉养,愤恨不得志的李光弼渐渐忧郁成疾。
埋没于麦田中的李光弼墓
764年7月,李光弼在徐州病危,部将询问他还有何遗言,李光弼答道:"吾淹军中,不得就养,为不孝子,尚何言哉!"下令将自己所剩下的绢布分赐给部将,言毕而终,一代将星就此陨落,终年五十七岁。李光弼死后,部将用他赐给的绢布为其行丧,全军号哭相问。朝廷闻讯后,赠李光弼为太保,谥武穆,诏百官送葬延平门外。
李光弼虽然名气没有郭子仪大,但军事才能不在郭之下。后世史家评论“自艰难以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第一”。宋人徐钧有诗评述李光弼的一生:“间关百战佐中兴,料敌行师妙若神。可惜罹谗终恨死,伤心不见白头亲。”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微信公众号:纵横五千年
本文系编者【独孤雁】创作发布,其他任何媒体、任何人不得转载!
阅读原文
本文标题:盛唐名将郭子仪-盛大回应郭朝晖离职:将调至其他子公司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