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是成语吗

发布时间:2017-08-07 所属栏目:心理学家

一 : 寓教于乐 是成语吗

寓教于乐 是成语吗

如果不是 举出可以替换它(意思一样)的成语

寓教于乐 是成语吗的参考答案

是的,这个成语还是有典故的!

二 : 寓教于情 寓教于乐 寓教于为寓教于学

三 : 论“寓教于乐”40

论 “寓 教 于 乐”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中,经常强调文艺陶情冶性、移风易俗的作用。孔子提出的所谓“兴观群怨”的原则,就很清楚地阐述了诗的感染与教育相结合的美感作用。西方的贺拉斯最早在著作《诗艺》中提出了“寓教于乐”。贺拉斯深刻地认识到,文艺具有“教”与“乐”双重功能。“教”,既指社会道德教育,又指文化开发,诗的“教”的功效应是崇尚美德、简朴、正义、秩序和法律,应促使人接受文明,为人神划界,为夫妇立定礼法。“教”是目的, “教”必须通过“乐”的手段才能实现,教化功能在诗和艺术作品中不应脱离使人获得愉悦的具体形象,欣赏者总是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得到陶冶、教化的。贺拉斯对艺术欣赏中人的审美心理已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在他看来,所谓艺术快感,实际上是人们通过欣赏所获得的心理上的满足。艺术首先要给人以这样的满足,才能发挥它的教育作用。这就是贺拉斯所说的“寓教于乐”。“寓教于乐”这个词极其准确地概括了诗的认识、教育作用与美感作用的辩证关系。周恩来同志曾经谈到:“有人问我:文艺的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否是同一的?是辩证的统一。群众看戏、看电影是要从中得到娱乐和休息,你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寓于娱乐之中。” ①这可以说是对“寓教于乐”的最简单明了的解释了。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对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谁在21世纪的教育中占上风,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中国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把教育的发展置于优先地位。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就明确规定了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就以法律性文件的形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规定了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方向。因此,实现这种转变就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特别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应重视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和利用。然而直至今天,素质教育的号角虽早已吹响,但应试教育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一些学校、教师片面地追求升学率,一味追求高分数,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排名次等各种手段,强迫学生学习,刺激学生一味追求高分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寓教于乐,以情育人,情知交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成了摆在每个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那么,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寓教于乐呢?这涉及到教师教学观、学生观、方法论等的根本转变。许多优秀教师的探索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我结合自身教学体验、探索,对寓教于乐的方法也有一些感触和收获。

一、热爱学生,关心学生。

对待学生,教师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爱心,朴实无华的真心,纯洁无瑕的童 ————

①引自马昭雯的《于文艺细雨中呼唤愉悦》一文

心,亦即“师爱”,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前提。那么什么是师爱?其基本点有三:

一是对学生应具有发自内心的稳定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应摒弃那种浮华的、虚假的情感;二是对学生应具有一种无私奉献的思想行为,不求索取,不求回报;三是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所教学科无限的忠诚、热爱,对祖国前途充满信心。可见,师爱之崇高、伟大,比起父母之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以师爱呵护学生,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师爱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是体现在方方面面,体现在细微处。

首先,教学活动中应形成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施教者,学生是受育者,这种客观现实,往往让人忘却或忽略教师和学生都是社会的人,是有尊严有个性有长处的人。因此,相互尊重,平等真诚相待,尊师爱生,教学相长是良好师生关系的真谛。

其次,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及其动力结构学说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两个等级,共七个层次,其中,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属高级需要,即胜任工作、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实现个人的潜在能力。①中学生在这方面很敏感,如能审时度势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将是推动他们不断向上的强大内驱力。如果他们自尊心、自信心一旦受到伤害,就会产生自卑、自弃、自负心理,甚至同教师对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个糖果”的故事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一个男生正要用砖头砸伤同学,时任校长的陶行知先生立即将他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这个孩子作好了挨骂受训的准备,不料陶校长却给了他四个糖果。陶行知先生掏出第一个糖果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第二个糖果给他:“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随后掏出第三个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个糖果说:“你认错了,再奖励你一个,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陶行知先生不愧为著名的教育家,他在处理这个事件中不简单草率,不粗鲁莽撞,而是充分尊重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特殊形式的奖励;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树立克服缺点超越自我的信心,也给予特殊形式的鼓励。结果,后来这个孩子改正了缺点,成为了一个好学生。权威教育家们都认为,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极其简单又极其复杂的教育秘诀。

再次,珍惜学生对老师的信赖,做学生的知心人。青少年天性活泼,情感纯真,众多的青年学生渴望天天向上,他们内心世界的许多隐私往往不便向父母诉说而向崇敬的老师倾吐。学生的这种信赖,为人师者一定要倍加爱护,对学生的无知,教师不能嘲笑讽刺,而应让其认知晓事;对学生的过错,教师不能训斥责骂,而应宽容体谅,让其晓理改过;对学生的苦闷和绝望,教师不能置若罔闻,而应对其开导排解,让其“重获新生”。总之,“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情感上有了亲近、默契,教学成功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二、满足需要,体验快乐。

寓教于乐的基本涵义就是教师通过调控教学中的认知因素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快乐情绪来进行学习。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 ————

①《心理学》 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1988年6月第235页

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

用。”①我认为,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法应满足学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需要:

首先,要满足学生认知的需要。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中,认知的需要属高级需要,包括求知、理解和探索的需要。在教学中这种需要主要来自教材内容。但是,有些内容并不一定是学生内在的需要,而是具有“外部强制性”的需求。解决这一矛盾,需把“外部强制性”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能否依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精心 选择、巧妙讲授教学内容,使已定的内容组织成为完全符合学生认知需要的东西,使学生产生新颖感,获得全新的知识,从而产生满足的情绪体验。例如,组织故事会,让学生讲科学家、伟人等的故事;开展“三小科技”活动,让学生进行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参观科技展览,让学生从展览中受到启迪和教育;角色表演,让学生体验剧中人物的悲欢离合;编制歌诀,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记住一些单调乏味的东西。这些都是较好的形式。一节小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先教会学生运算法则,然后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运算,出现了错误,再增加若干次练习,最终使学生达到熟练准确掌握。但据我了解到一节课,在做3加上5的练习时,教师让学生从不同颜色的珠子中挑3个红珠和5个黄珠用线穿起来做成珠环,让学生把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搓成球,挑出3个黄球5个绿球用牙签穿成一串??学生津津有味地进行着这些练习。教师说,这节课除了使学生掌握运算法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辨色力,锻炼他们手指的小肌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②这是教师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动中学的很生动的例子。又如,初中化学中,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对初学者来说,是很难记而又必须记住的,为此,可编制歌诀:一价氢氯钠钾银;二价氧钙镁钡锌;一二铜,二三铁;二四六硫,二四碳;三铝四硅三五磷;变价还有锰氯氮。这不但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而且能大大地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满足学生成功的需要。学生进校求学总是希望学有所成。学生每一次成功需要获得满足,不仅产生快乐情绪,而且会增强自信心和胜任感。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学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为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于实际;同时,适度地把竞争机制引进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在竞争过程中满足“好胜心”的需要,从而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那么在什么情况下这种竞争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呢?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1、所有学生都感到他们有一定的成功或失败的可能性,从而被引起去尝试的动机;2、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使得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3、重点在于使学生努力做得更好,而不是去看别人做得不如自己好。③有了兴趣作为基点,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成功地表现自我,这是把他们想法心态变成现实的初步尝试。“成功”可以作为“自我奖励”来强化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在认识上就会因此而产生一种成功——自励——自信之间的良性循环,使他们产生战胜困难的深刻体验。当教师进一步引导他们以此来对待学业的困难时,即便是自卑感很强的学生也会把成功的信念变成克服困难的自觉行动。

————

①《教学论与生活》 赞可夫著

②《素质教育全书》 《素质教育全书》编委会编 1997年4月第一版第5页 ③《四川教育》 四川省教委主办 2001年1月

再次,要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审美需要作为一种高

级的需要,根源于人们冀图通过感应活动这种特殊方式来丰富和深化自己的生命体验,而超越现实功利的狭隘生活的审美境界中,获得更丰富多彩、更深刻充实的生命感受。①教学中教师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可使学生审美需要获得满足而产生兴趣——快乐情绪。尽量发掘教材中蕴含着的美的因素或增添符合教材内容富有美感的东西,运用教学手段、技能的艺术性, 满足学生审美的需要。具体来说,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应通俗易懂,抑扬顿挫。教师讲课时,应语言规范,吐字清楚,音量速度适中,以便与学生的倾听合拍;教师要善于利用音量音速的变化引起学生定向反应,使学生的听、看和想同步,大脑皮质持续地处于积极的状态。2、表情、手势与体姿得体、有分寸。教师的目光、注视、微笑、手指、教鞭的挥动、握手、鼓掌,坐立行的姿态等每一个细微动作都可能表达特定的意义,体现特定的情感,它不仅是教师信息传递的辅助手段,也是对学生信息反馈的主要方法,可以促进师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教师授课,既要注意自己的体态,也要观察学生的体态,从学生不同表情中发现问题,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改变体态。总之,要心到神随,情绪饱满,精神振奋,气势雄厚,尽量做到举止大方得体,风度质朴和谐。3、板书简洁工整。板书是一种借助于视觉形象去传输信息的教学辅助手段,它是对教材内容进行高度浓缩后提取出的精华。板书语言必须言简意赅,内容要点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字迹工整秀丽,明晰可辨,大小适当。②教师书写时,认真严肃、一丝不苟,讲究规范和优美,使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影响,并获得美的享受。4、教具的美感性强。教具以其直观性,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所学对象,使学生获得生动的形象,丰富感性认知,为正确理解教材形成理性认识,发展智力创造条件。教具的直观性要以美感性为基础。直观教学媒体的声音、形体、色彩构成了主要着眼于眼睛和耳朵所能感受到的形式美。形式美的构成规律服从两个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和秩序性。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具自身必须具有完整的整体,能够从它的背景中或从与之相联系的其它事物中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整体凸现出来。即一种是形式构成质料的单纯和形式构成结构的单纯。另一种是和谐。与秩序性原则相联系的形式规律的基本范畴,则要求教具比例不胖不瘦、结构对称、均衡、节奏感强。形式规律的整体性原则和秩序性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教具的美感与其功能的协调统一,在审美愉悦中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5、教态自然大方。教态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和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它既指教师的仪容、神色、表情、目光、手势、言谈、举止,又包括教师的风度、气质、修养,是教师的外部形象和内在素质的综合反映。教态具有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功能,因此,这种微妙的“刺激”对增强教学效果、调节和控制课堂教学活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③心理学家指出,仅人的脸部,就能作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而目光则更能“含情脉脉”,“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教师的微笑和赞许,期望与关切,惋惜或惊讶乃至不满与愤慨等等,都会传递一定的信息,引起学生相应的反应。作为教师,讲话时要面对全班,与每个学生都有目光接触会使学生对教师增加信任感,喜欢听讲。从与学生的目光接触中教师还可以获得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讲解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在注意 ————

①《美学原理教程》 曾永成、董志强主编 1993年6月第一版第187页 ②《教学技能》 四川教委师范处编 1999年7月第一版第226页。 ③《教学技能》 四川教委师范处编 1999年7月第一版第275页。

听讲。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内容的讲解和提问中,教师切忌目光游离不定,

注视天花板或窗户。教师的姿势变化也可传达丰富的信息。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可以从教师的点头、摇头、皱眉等动作获得回答问题的激励或调整回答的提示。教师也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意见。教师的一坐一站都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和感受,自然大方的姿势给学生以轻松和美的感受,而拘谨单调的姿势易使学生厌烦。教师的体态应使学生感到端庄严肃,亲切自然。与此相关的还有教师的仪表。一位教师如果风度翩翩、神采奕奕走上讲台,学生就容易产生兴奋喜悦的情感;相反,一位不注意修饰、拘泥拖沓的教师则会给学生产生不修边幅、散漫、不严谨的印象,从而降低教学内容的效度。因此教师要注意仪表美,穿着整洁大方,体现个人特色,但又不过于花哨、时髦。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手中掌握的教学资源,尽力发挥自己的教学才华,熟练驾驭教学方法及技能,就能构建出一种美的情境,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使学生在如沐春光中求知,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审美和求知需要。

三、以情施教,以情育情。

以情施教,以情育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积极的情感感染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的情知交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快乐的学习情绪的产生取决于教师健康积极情绪的影响。但是,教师是生活于一定生产关系中具有社会性的人,难以避免种种烦恼和不愉快,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将这种消极情绪带进课堂。因此,上课前应把自己的情绪调整到快乐、精神振奋的状态。在此前提下,富有情感地讲解教学内容,才能达到教学应有的效果。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那么学生的这些情感如何来培养呢?学生道德感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善于树立正确的舆论、树立道德榜样、师德垂范等来培养。健康的舆论可引起学生情绪的波动和思想上的考虑,并促使学生回避和克服错误的行为。反之,在不健康的舆论下,情感体验也会使青少年产生不良的道德行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够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教师应树立道德习惯方面的榜样以导向,激励学生,注意把历史上及当今社会上的具有良好道德习惯的人物介绍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更要注意在本校学生中树立道德习惯榜样。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他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这种对科学知识爱好的情感,常常是从最初的愉快感,以及多次接触之后发展起来的。①所以,教师应当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鼓励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尽力避免使他们产生不愉快的体验。即使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教师也应当满腔热情地帮助他,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探求真理的意向。美感的产生,首先必须让学生确立审美的标准,然后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方式,才能有助于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审美的标准具有四性:客观性,审美标准是客观存在的;社会性,审美标准从属于一定的社会形态,有一定的民族性、阶级性;多维性,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活动是多因素、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实践性,指审美标准产生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秩序井然的建筑工地,紧张而喜悦的丰收景象,让学生经常性地参加劳动,懂得什么是劳动之美;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学生尊老爱幼,帮助孤寡老人,从而领略人际关系之美;组织学生春游,让学生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观的自然之美;让学生聆听《二泉映月》,欣赏《最后的晚餐》,进而领略艺术之 ————

①《心理学》 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1988年6月第223页

美 。总之,教师应根据当今时代的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

论“寓教于乐”40_寓教于乐

的审美观,形成较强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美好情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挖掘教材情感因素,善用肢体语配合言语来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引起学生共鸣。现行各科教材内容,按情感因素划分,大致有两类:一是情感因素显露的; 二是情感因素内潜的。对情感因素显露的内容,教师必须深入体验其表达的情感,把自我的情感与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融为一体。然后用生动形象、富有情趣的言语来表达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还要善于用表情、手势、体态配合言语来传授,以达到以情育情,情知交融的目的。对情感因素内潜的教学内容,以情施教难度较大。教师应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所蕴含的情感因素,把握学生思想脉搏和情感体验, 方可有所作为:第一、可利用情感迁移规律,引导学生将有关情感迁移到这类教学内容上。第二、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颖感,恰如其分地运用成语典故或生动感人的材料讲解相关内容,既可激发学生情趣,又能使学生获得新颖感。

教学活动中,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是紧密联系着的,情感依赖于认知,并反作用于人的认知。正确而和谐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在教学中做到寓教于乐,这是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充分认识、利用、把握这一客观教学规律,是教学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深化教改、推进素质教育必须认真解决好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

参考书目:

《教学技能》 四川教委师范处编 成都科大出版社 1999年7月。 《美学原理教程》 曾永成、董志强主编 电子科大出版社 1993年6月。 《心理学》 叶奕乾、祝蓓里主编 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年6月 《素质教育全书》 《素质教育全书》编委会编 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7年4月 《四川教育》 四川省教委主办 2001年1月

6

四 : 庸俗?高雅?寓教于乐!

  近日,《乡村爱情》的续集《乡村爱情故事》在CCTV-1和各地方电视台热播,受到了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追捧。“小品王”赵本山也因这一系列电视剧,把一堆的徒弟堆到了几亿观众的眼前。

  前一集后一集地看了几集,突然,一个在看影视作品是常常会注意到的问题再次闪电般出现在脑海——这部如此受捧的电视剧,道底是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什么样的主题?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乡村爱情》,那,莫非是乡村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但通剧看来,虽有爱情故事贯穿始终,却不显得多么重要。再者说,这也并不算什么深刻主题,为了这大动干戈地拍一部电视剧,恐怕不大可能。该剧还讲了年轻人的创业故事,那莫非是青年人创业?恐怕更不是,这部戏对于青年人创业的讲诉,少之又少。

  细细揣摩,绞尽了脑汁,也没看出它是在反映什么。没有一种可能在我的脑海出现,一瞬便又被我弄得灰飞烟灭——无论哪一个,细细想来,在整个电视剧中都没占多大比率。既然如此,那有什么在这部戏占到了绝大部分?是张家长李家短,使人们为了蝇头小利勾心斗角,是对乡村趣事的无限化拉长。或者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纯搞笑”。在观看大笑之余,不妨关上电视,仔细想想,看过之后,你体会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反正,我是没有。如果一个、一系列影视作品,搞笑掩盖了主题,那创作者即使再挖空心思,来拿出相当有意义的主题,也是白搭。

  又想起小沈阳,在零九年的春晚凭借一个《不差钱》后名声大震,红遍大江南北,在全国掀起了模仿小沈阳的热潮。然而,看一两次还觉得不错,多看几次小沈阳的表演,笑过之后,却觉得心里只有空虚——除了搞笑,再无意义可言。这是,有人开始反思,自己在看《不差钱》时。除了小沈阳的搞笑,是不是遗漏了什么?

  一场“庸俗”和“高雅”的大讨论由此展开。到了今年,人们又对作品如一盘散沙,毫不精彩,更无深刻主题表达的赵本山蝉联“小品王”展开声讨。

  就像着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所说(与原话有偏差,大意相同)“我一直都在反思,我们是否在为了赢得观众的掌声笑声青睐而搞笑的同时,忽略了寓教于乐的这样一个原则。”搞笑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对于整日神经紧绷的人们来说,固不可少,但是一个作品,无论是相声小品,电视剧或是其他什么,只有被注入了精神和灵魂,才会散发出耀眼的光环。总之,庸俗也好,高雅也罢,寓教于乐才是王道!

 

  山西省交城县交城中学高一:韩大川

五 : 寓教于乐晓理于行

2005-7-4 字数:3177收藏此页到都市网摘    《新三字经》汇华夏数千年英杰、美德于一书,是一本育苗的好教材。为了学好《新三字经》,加速德育内化,我校在组织《新三字经》的学习活动中,做到长计划、短安排,形式多样,动情晓理,使学生逐步领悟《新三字经》的精华,并学以致用。下面是我们的做法。    一、寓教于活动,生动活泼    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我校力求寓教育于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之中,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新三字经》。    讲故事活动《新三字经》汇集了华夏文明古国数千年代代传诵的历史故事,这些故事内容简明,寓意深刻,有的情节感人、示范性强。如果我们通过讲故事,借古诲今,就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为此,我们在班级开展各种形式的讲《新三字经》故事活动:教师讲故事,启发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班里开故事会,挑选一些学生上台讲故事,看谁讲得生动感人、趣味盎然;小组人人讲故事,使《新三字经》的故事及其寓意铭刻在同学们的心里。古人伪精神、美德激发学生笃学躬行,如有些同学听了“能温席,小黄香”的故事后,回家主动把妈妈的床铺收拾好,叫妈妈早点休息;有些同学听了“能让梨,小孔融”这一故事后,主动把好的东西让给亲人或同伴。    诵唱活动诵唱是一种能使学生诵于口、表于情、铭于心的口头表演艺术形式,我们通过这种形式在全校掀起学习《新三字经》的热潮: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朗诵《新三字经》比赛活动;组织音乐老师为《新三字经》谱曲三首,并录制录音带,利用音乐课教唱,然后在全校播放;分级组织诵唱比赛,有个人诵唱、小组诵唱,也有表演诵唱;要求人人背诵《新三字经》,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要求。“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琅琅书声和悦耳的歌声,学生慢慢领会《新三字经》所蕴含的道理。    文艺主题会活动我们根据对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要求选了三个主题:三年级是“在家做个好孩子”,四年级是“做个‘四有’接班人”,五年级是“明国情,知任重,爱中华”。我们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文艺节目,诸如表演唱、快板、小品、舞蹈、相声、朗诵、独幕剧、独唱、大合唱等,宣传《新三字经》的内容,帮助学生在悠扬的歌声中激发感情,在琅琅的笑声中受到启示,在翩翩的舞姿中受到感染。事实证明,艺术演出令人陶醉,而陶醉则催人感化,产生共鸣。如四 年(7)班中队表演独幕剧《磨铁杵,可成针》,同学们在观看中思考,决心要像李白那样刻苦学习,持之以恒。    绘画写字活动以书画艺术表达情和意,是一种思维创作活动,通过这种创作活动既可深化理解《新三字经》的内容,又能提高书画技艺。我们的具体做法,一是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以《新三字经》为内容的“三笔”书法比赛活动;二是利用写字课和美术课鼓励人人写、个个画;三是组织60多个书画基础好的学生创作了61幅书画作品,广泛宣传《新三字经》的内容,另外创作了38幅书法、美术、剪贴作品参加东芜市的《新三字经》书画大赛,其中已有14幅作品分别被列入前10名。由于宣传工作做得好,我校学习《新三字经》的风气日益浓厚。    写读后感我们组织了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展写读后感征文比赛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写出了学《新三字经》的感受,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前人的敬仰和对未来的憧憬。实践表明,《新三字经》像雨露和阳光一样,滋润着儿童的心田,照亮了他们的心坎,使他们的精神面貌起了良好的变化。    此外,我们还通过开展抢答、对答、轮读等活动,使少年儿童在童趣中学习,在活动中受教育,从感性到理性,弘扬《新三字经》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寓理于形象,动情晓理    学生在学习《新三字经》活动中受到一定的启发和教育,但《新三字经》中许多“理”还要通过大量感人的具体事例方能使他们真正领悟。因此,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看影像、听故事等,让他们动情晓理,收到成效。    “林则徐,销鸦片”这一名扬遇迩的反侵略英雄史实,就发生在我们东莞虎门的土地上,是一份活生生的爱国主义教材。我们组织学生参观“鸦片战争纪念馆”和“沙角炮台遗址”,还请老革命干部王聪爷爷为学生讲了革命斗争历史。    这一幕幕、一桩桩抗敌卫国的真人真事,极大地激发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怀。    电影的艺术形象往往成为儿童学习的楷模。我们先后组织学生观看了革命电影《开国大典》、《闪闪的红星》、《江姐》等,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极富感染力,儿童团强烈的革命热情深深打动同学们的心,革命前辈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令同学们肃然起敬。“思往事,心潮涌”,同学们着了革命影片,心灵受到启迪。有个同学向母亲说:“妈妈,我看了《江姐》的录像,流下了眼泪。”影视片中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同学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    三、借力于家教,易得实效    为了使学生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学习《新三字经》活动,我们以各种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学习《新三字经》的重大意义,介绍它的基本内容,着重讲了“孟断机,岳刺字”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家长们从中得到很大的启迪,表示回家一 定辅导子女理解这本难得的好书的内容。同时,学生也以在校接受的教育影响家长,彼此互相交流、互相促进。这样一来,学习《新三字经》活动就更广泛深入,易得实效。    四、寓教于实践,知行统一     按照毛泽东关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知行统一观,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性认识,有利于检验学生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良好品德。    学习“尊长辈,习礼仪”,我们就组织少先队员祭扫革命烈士墓,为烈属及孤寡老人做好事。以表现他们对烈士的怀念和敬仰,对烈属的钦佩,对老人的爱心和尊敬。同学们还拿出自己的压岁钱买来慰问品送给革命烈属,并帮老人搞清洁。    学习“家务事,乐担承”,我们就开展“看谁家务做得多”活动,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从易学易办的事做起。如低年级通过“看谁红花多”的评比活动,激励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少原来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羔羊,回到家里在饭后主动收碗筷、抹桌、扫地;有的早上起床为妈妈叠被子。据老师家访所了解,学习、实践《新三字经》后,越来越多的学生乐做家务事了。    学习“惜校誉,敬师长,爱学友,守规章”,我们就要求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并结合实施学校制订的“班级学生管理责任制”。一些过去纪律性差、学习不用功的同学能尊师、守纪、勤学习了,一些过去不珍惜同学友谊的学生也能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了。过去校园保洁工作不尽人意,而如今由于同学们都爱校园、惜校誊,校园也整洁了。学校的清洁工人称赞说:“学生学习了《新三字经》,确实不同了。”    学习“乐助人,遵法纪,讲公德”后,同学们被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众多事例所打动,铭记于心,见诸于行。拾金不昧的行为蔚然成风,如三年(1)班欧溢丰同学拾到250元,三年(8)班学生张嘉荣拾到210元,都主动全部送文学校,归还失主。从今年二月至五月发生的拾金不昧事例就多达130多宗,总金额1000多元,新湾镇渔船遇龙卷风翻沉,造成一些孤儿。这一消息牵动着我校1000多学生的心灵。于是,一人有难,八方相助,如三年级学生方晓阳,主动拿出500元并付上一封言切情深的信,托人造给失去亲人的孤儿;学前(2)班6岁儿童索尔自己到电视台捐款100元。在学校组织的“希望工程”、“新湾遇难渔民捐助”及“阳光教育中心”等捐助活动中,全校学生第一次捐款超过8万元,人均约18元,其中一年(5)班的李泳钊同学为“阳光教育中心”捐了1000元。    纯真的行为,实践了《新三字经》关于“见危难,勇相帮”的教导,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在少年儿童一代中闪光。
本文标题:寓教于乐-寓教于乐 是成语吗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5836.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