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美术教案-绘画艺术的特点

发布时间:2017-12-20 所属栏目:审美与表现

一 : 美术教案-绘画艺术的特点

艺体教研组美术公开课教案

绘画艺术的特点

绘画艺术的特点

教学类型:新课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绘画的种类、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从而提高欣赏绘画的能力。

教学设想

1.       教学重点:绘画艺术的特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

2.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绘画艺术的特点和中西方绘画的区别,有切实的感受、体验。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引导法进行教学。

教具准备:教材,备课本,范画,幻灯机等。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导入  新课。

绘画是一种大家非常熟悉的美术形式,你能说出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吗?请举例回答,并说明为什么最喜欢这些形式?(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回忆,尽可能多说几种形式。)

(二)讲授新课(主要内容提要)

  板书课题:绘画艺术的特点

1.什么是绘画?

2.绘画的种类?(注意分类的依据,注意条理性。)

刚才大家谈的有一定自己的见解,非常好。

3.绘画与美术其他门类的根本区别在于作品的平面性。从欣赏的角度,绘画艺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重点)

(1)二维空间上创造出三维空间。

(2)再现性绘画描绘的精确性与表现性绘画展现主观世界的多样性。

(3)不同画种的艺术美。

   (举例说明。以巩固听讲内容,讲练结合。)

(4)构图是绘画的基础。

请学生从欣赏的角度,归纳一下绘画构图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

A宾主关系明确,位置安排得当。

B构图结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

C色彩与表现内容的统一。

D构图要符合形式美法则,给人一形式美感。

4.西方绘画自成体系,有明显的区别:

(1)主要造型手段的区别。

(2)空间处理方法的区别。

随着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中西方近现代绘画均以发生了明显变化,互相吸收,这在中外现代绘画作品中都有反映。

九.问题讨论

1.请你说出课本中你最难理解的一幅绘画作品,试说出原因。

2.请你用对比的方法,例举中西方同类题材的绘画各一幅,谈谈它们的艺术特色。

十.课堂小结

教师归纳一下同学们的观点及优缺点,给予肯定。

二 : 简述中国古代绘画的审美追求和艺术特征

61阅读请您转载分享:

三 :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产生的艺术思潮,又称之为“写实主义”,这个流派是使用现实主义艺术创作方法的,是19世纪从日本翻译过来的。[www.61k.com]你了解现实主义绘画吗?接下来我们就去看一看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
什么叫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继法国浪漫主义之后,出现了以赞美大自然,描写现实普通人们生活的现实主义美术运动。现实主义绘画是指表现生活真实的艺术,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描写自己眼界所及的事物,是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现实主义绘画是由“巴比松画派”的风景画家以柯罗为代表,“农民画家”为称号的米勒,以“现实主义画家”自称的库尔贝和一些政治讽刺画家,特别是杜米埃的创作为代表所形成的。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种独特的艺术现象,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劳动者真正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青睐。
.............................................................................................................................................................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现实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的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美术思潮。法国现实主义美术起于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之后,既指艺术的创作方法,也指艺术的写实手法。“现实”一词出于拉丁文,意谓真实、实在。从绘画史着眼,写实主义还“派生出了印象主义和自然主义,间接影响了象征主义,直接发展成世纪末思潮和超现实主义,是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和诸形式流派的总源头”。

现实主义绘画 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一般说来,现实主义是指那种“如实”描绘现实可触世界的艺术形式,有时又称“写实主义”。现实主义在题材上抛弃了新古典主义的神话传说与古代英雄人物、浪漫主义的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把眼光指向现实生活,拓展了艺术创作的题材范围。在艺术表现上,它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以追求写实手法为特点,如实地描绘大自然和反映现实生活,倡导对社会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
.............................................................................................................................................................
结语: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它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今天我们对于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的介绍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欣赏。
.............................................................................................................................................................

文章来源:装饰配饰

【猜猜你喜欢】
?干花图片?富贵竹怎么水养?风信子的花语是什么?凤梨花的养殖方法?风信子花语?diy笔筒
?昆明干花?江山如画十字绣?富贵竹的水养殖方法?凤仙花的生长过程?凤梨花图片?烟花蜡烛

四 :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文征明_文征明 -人物简单介绍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文征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

文征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征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老丈人,又是文征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征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格。 在文征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征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征明一身。

文征明在书法史上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长行书和小楷,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 待诏(文征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 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

文征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滕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文征明_文征明 -绘画艺术

【初期作品】
文征明从小开始就学习了各项艺术。相传吴宽为其爸爸守丧而停留在故乡苏州的时候,文征明曾就近从他学习古典的艺术。这是九岁时,一四七八年的事。十年后的一四八八年又随李应祯学书法,翌年一四八九,20岁的时候藉着沈周的摹本习画。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雨余春树图了种种画风,文征明一方面吸收理解,一方面创造出自己的方法。他由沈周身上学得了被沈周称为绘画上唯一能传授的“意匠”。所谓“意匠”,换句话说是指沈周对场景的构造能力,或许还正确些。沈周晚年的作品《落花图》和几乎同时期一五○七年的文征明初期作品《雨余春树图》作比较,在形式、笔致和主题上都有很大的差异。但两者同属于青绿山水,其基本构图上的类似点应可被注意到。这一点在文征明截取山坡的角度更明显。从前景看过去,可看出二者的基本型态:坡顶变成平形的小山的,呈现一片无际的平淡和宁静;石头由各个圆形结成带状分布参差。这些都交互搭配色彩:丘陵上部用淡绿色,侧面涂上暖暖的黄褐色,石头或是青色的,或是青绿色的。各个形状虽都是独立的个体,却彼此紧紧地结合着。使用了这2种“像”,文征明在自己画中设计了一连串的“区域画面”。这1个“区域画面”从右到左,从左到上,又从右折回,最后到达最顶部。在这部分,随着两侧远处灰色的山,成为全图的核心;同时,有平顶的山,距离变远了,连带地也看出形状有所变化。留白部分的抑制感觉把依据这2个主题而使用的技巧作更一层的肯定。

从构图上来看,沈周在落花图里,形态和空间的处理仍是如此的。平滑而明确的轮廓画成的小的(斜面用暖色调,顶部则涂上青色)、和经过选择而画的图形岩石,然后是山崖模样的士坡,这幅图就完成了。岩石和土坡是青色和绿色的。与文征明的情形相同:使各种材料的效果都发挥出来;根据经过计算的速率,从画卷开头的右下方移升上去到中间,连及左边的远景,空间的表现是不可或缺的。谨慎地点上去的“点”更加强了画面的动感。


在其初期的作品,可以看见其纤细而精密记忆及有力的组织能力的表现方法。用普通线条的细心描写,不但很精致,一旦使用模糊的效果,在微妙的灰色部分就会生动起来。浓墨通常只作重点式地使用,色彩也就淡多了。这么做的结果,根据画册中的《风雨孤舟图》或米芾风格的《春山烟树图》,就要被归入宋末绘画的样式。然而在同时,这图甚至连《雨余春树图》使用青绿色的古风或《溪山深雪图》的雪景技巧都谈不上。当时活跃于苏州的画家们,尤其是承教于沈周的弟子,封元代大家都有相当的敬慕之意。《仿王蒙山水图》是文征明透过其生活体验,所做的一连串相同主题的作品中最早的一幅。在《东林避暑图》中——稍稍大胆地使用沈周的风格——可以看出倪瓒的格调。在纤细的小品《秋山图》里也可看到吴镇的影子;现存于上海的《天平纪游图》(1508年),即是用黄公望的格调。这么一来,拿沈周画的名胜的正面图与现代的摄影对照来看,文征明转而倾向元人的风格,可更清楚地查证到。又《听泉图》里的敏锐和简洁,以及简拙的古风,都比较接近赵孟頫的风格。
【后期作品】
一五二三年以后,停留于北京的四年期间,文征明并不幸运。在这短暂担任公职的期间,没有留下值得一提的作品。由于繁琐的公务缠身,加上官场并不得志,而无法激起创作意愿及培养优秀的技法。这时期被认为最优秀的作品,在技法上也没有值得一提的。画里的诗暗示了对江南的憧憬,这应该是唯一一次在一五二七年春天回乡省亲的时候,由于顿时的解放感而心中百感交集的作品。一五三○年的作品洋溢着自信,被压抑的才能一下子迸绽开来。

这十年间作品的光彩,不仅是文征明职业性的名人艺术而已,更反映了他初获苏州画坛指导者的自信,同时也因提拉了多位年轻画家和朋友,而以.老师的身分受到仰慕。文征明的处世之法是竭诚地尊敬那些以自身遭遇作素材的宋元大画家们,而他也以新的肯定态度对待当代的画家。他清楚地自觉自己的能力,这使得文征明能独创出生气活现的作品,谁也无法模仿。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兰亭修缀图》在文征明的作品里,光辉的形象不断地出现。一道沁凉的瀑布由岩石中从天而下,长卷的士方 满横平的黑枪树枝,和冬景山水的白雪强烈对照的景物,以及断崖、连峰、谷涧、村落、结冰的河,冬天往返穿梭的旅人。打破这个单调性的是,尚未坚固的湖面冰被推移所发出的尖锐声音,行旅者如火般赤红的外套和赤色的树叶抽芽所呈现的生命的律动。他也未曾遗忘微小的束西。故宫所藏的两幅画中,锯齿状的芙蓉叶在画册中寂静地漂着,画起竹来,朱竹墨竹表现得同样卓然坚瘦。相同地,故宫所藏的一五三五年王蒙的作品中,高峭险峻的山也在这里得到新式的神采。文征明不畏使用减笔之体,这是为寄望于更永久的世界,而使用了意识较弱的古朴风格。恰似某种感性的激情似的。这样的繁杂性,在他描写与旧友别离的《停云馆言别图》中也可看到。

文人画的基本观念是不夸耀用笔的“巧”。在乍见看似笨拙的表明之下,才是其真正隐藏价值的地方。一四九四年,沈周放弃了以前对画的对象体及自己艺术手段所秉持的理念,正是由于了解了这件事。然而对照地来看,只有文征明一人——特别是在一五○三年代——是完全隐藏技巧而作画的文人画家。在他笔下所完成的艺术作品,其光芒是无法形容。

文征明的画中也有重要的跋文。故宫博物院所藏,一五三三年的《花卉册》是被窗外盛开的花所感动时的杰作,它的界边处理法与沈周的《写生册》相类似。可以想见这幅画册是多么忠于古法。同样的,在故宫所藏的一五三八年的《墨竹册》,是追随某位画家,吸收他的画风参改而作。但根据他的技巧和独创性,不能说他只求极为逼真便算了事。他自己也不这样想。《花卉册》、《墨竹册》两画册的后跋中,叙述他与画的关系,也就是对作画时的切望和兴奋,感动的一刹那和冲动。安·克拉普对文征明的心境,简要地说是“被合理的思想和被鼓舞着的感受性所分断着”。文氏自己也在《花卉册》后这样说:“拿起笔时所意识到的只有冲涌而上的美感。”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仿李成寒林图一五四○年代反映了他更一层的复杂,很显然地他失去了原有刺眼的锋芒。一来由于他变稳重了,二来是更加奔放地、公然地表现感情。耀眼的格调因为某种微妙的目的而被取代了。画中大半部分的稳健性来自他重新对宋画空间的体认。特别是这个认识唯有通过李成的传统手法才领悟得到。沿着曲迥河流而下的茂密树林,把我们引入到《仿李成寒林图》《寒林待雪图》两幅图里的静寂世界。另有对照性的《江南春图》的梦幻色彩,在构图上令人联想到元代的倪瓒。然而,使画面谐调美更醒目,使画中所呈现的宁静梦境更具体的东西,可以说是在树后面那一叶文人之舟,以及为了表现远山距离而渐渐后退的空间处理手法。所隐藏的东西是广为人知但不违背其稳健之画风的形态。通过文字的叙述,文征明的感情如排山倒海之势溢涌而出。这是这十年中的后二年、一五四八——四九的情况,文征明创造最杰出作品的时期。这种表现——由他的谨慎落笔好像与这种意志相反——不由得地被孕育而生的自然所感动。在《仿赵伯骕后赤壁图》的卷末处到顶点的部分可看出这一点。高险的台地,斜峭的悬崖,被风吹弯的树木、急流和飘浮漂的云。

和上述的图同一年所作,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引用吴镇的水墨样式的图《溪山高逸图卷》。画面形式当然不同,是在绢本上所绘的1种纯粹用水墨表现的关怀之情,这是其共通点。而文征明对历史的真挚态度即使到了年老以后也没有变得暧昧。元代“平淡”的画风是以十世纪的格调中所蕴含的丰富立体感作为其对象接下来的阶段,被预期到的是——说是历史性的自然演进或许更合适,一五五二年的《赤壁胜游图》中稳健的表现。这幅画中恐怕没有由广大的空白所带来的沉寂之气。另外加同他晚年所写的字之大部分的情形,用笔没有丝毫的犹豫,正确地把握了古代理想性的画题,表现了继承文征明和苏州画派特有的洗练格调。

正因为由惜墨如金和平板的意匠而产生的吴镇的画的单纯性,文征明最后的作品明显地看出来正迎合这种口味。《前赤壁舟游图》是有年代记载的作品中最晚的一幅,当时文征明八十九岁。

九十岁,文征明东诗迎接新年,下1个月的二十日,在写完朋友的墓碑铭之后,把笔搁在一旁,静静地结束了他的一生。

所以故宫博物院的《古木寒泉图》恐怕是表现这种强烈紧迫感的最好作品。松、杉的枝像被折弯似的,草好像被压扁地长着,千丈高的崖,和垂直而下的瀑布,这些景物都被挤在左右毫无余地的狭窄画面上。

文征明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一五五○年代所作的,现藏于故宫的《古木寒泉图》也使用同样的狭长画面形式,在此,远方的树林直逼太阳,树木向着光却不见得笔直的姿态,歪歪斜斜的,顺应着他对这世界特有的主张——苦战而脆弱的层层山峰。

这作品是文征明八十岁时所绘,当中也可看出他晚年对衰老最后的抵抗。比如,形状都覆盖着老迈而硬厚的外壳、只能说是任由生命沉默的无奈。果真如此的话,在稍后所绘的《古柏图》、《古木寒泉图》中,以送别时那深邃寂静而且更安稳的晚年人生作为主题。这从文征明把自己的思想用极淡的水墨作微妙的变化所呈现的风格中来看,可肯定其中一部分。若更明确地来说,是因为枯木、岩石和山水的表现,不问及他的周围和背景,集中在近乎空荡的平稳的空间之中的缘故吧。文征明的艺术不单纯地在形态上保留葛藤而已,他已达到所谓“自然界经常充满真实”,“完全的物象是被空间环绕而生的”的思想境界了。从这里,广博的哲学在中国一直被保存了下来。

文征明到临死之前仍是精力充沛的画家,他晚年作品和思考性的作品多广传于世。由于在表面上,不能强烈感觉到其共通的个性,很多作品都被断定为他的真迹,加上当时他已是苏州画坛的长老,弟子和模仿者就理所当然地增加了。他的画风更是万人共有的财产。我们只能过滤出没有疑问的真迹,才能确切表示为文征明的作品。

这些作品中有一幅根容易令人联想到董源、巨然的风格:《仿董巨山水图》。他在这幅画中表现了堂堂的安定感,坚毅挺拔连绵的山峰,笔直延伸的树干,以不单调垂直地往复用笔,表现着斜陡的尖峭地形。如此一来完全地依照自己的喜好,以纵长的画面形式更强调着。所以在此,我们可知要脱离传统所具有的安定性是不可能的。诚如形容李成那样,再度确认十世纪之大作家不可动摇的重要性。

文征明_文征明 -书法艺术

文征明于书法则是博飞专精的典范。

文征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

文征明的行书大致可分2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赤壁跋他在形成这2大类风格之前,同样经历过博采阶段,他不仅搜遍尽可能见到的王羲之法帖,还深入临习过颜真卿《争座位》、《祭侄文稿》、《刘中使帖》、《瀛州帖》、苏东坡《前赤壁赋》(并为此以苏体补书所缺三十六字)、黄山谷《经伏波神祠诗》、《竹枝词》以及米芾、赵孟頫等行书大家的墨迹。有时他也能像祝允明那样,以苏、黄、米等人的笔意书写自己的诗文。当然他并未停留在这个阶段,而是入后知出,对古法进行了扬弃,最后求得适合己性的自家笔法。

文征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最常见的还是前1类小草,且时常融入他的小行书中,狂草作品很少,目前仅见他分别作于43岁、五十岁、51岁的三件作品。43岁应友嘱作《东林避暑图卷题诗》(现藏纽约美术馆)以黄山谷行书、狂草及苏体行书各书诗一首。其中狂草《上巳日独行溪上有怀》十七行,体由山谷及狂素。五十岁所作《草书卷》(现藏无锡博物馆)则是学山谷狂草《竹枝词》后有所得而拟其笔意所作。51岁所作《八月六日书事?秋怀七律诗合卷》(现藏上海博物馆)则已脱去山谷狂草形骸,直逼怀素神意。此幅与以狂草见长的祝枝山相比,毫不逊色。李登在此卷后跋云:书家拟仿,虽极品皆可致力,所谓步步趋趋,惟草圣如颠素不可拟仿,何?危波以纵逸。而以拟仿,神先乖隔。故能逼真,所谓飘逸绝尘而膛乎其后者也。

文老当盛年时作此书,直通颠素,视京兆未足多羡。岂其神情自适,非若拟仿然耶?窃怪此老胡不终世作此种书……这幅狂草确实堪称神品,因此李登有一疑问,文征明为何终世不作此种书?有人认为,这实在和文征明庄重谨慎的态度有关,所以文征明愈到晚年,字里行间愈重规矩。笔者认为这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原因,此外恐还有1个原因:当文征明51岁时,其知友祝允明61岁,尚出仕在外,62岁致仕归里,与文征明过从甚密,其时祝允明狂草之名如日中天,按文征明的性格,很可能故意少作甚至不作狂草,以免两者书作在形式上的冲碰。而绝非文征明在狂草方面的才情不足。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醉翁亭记文征明的隶书作品不多,但他颇为自得。主要学钟繇、梁鹄等。他有时以隶书作跋,如《跋范庵石湖诗卷》、《跋康里子山书李白诗》等;也常作四体千字文(正、草、隶、篆);有时以大字隶书作引首。他的大字隶书与小字隶书大异其趣。

此外,他曾集汉隶书写《汉隶韵要》(祝允明校韵,国家图书馆藏)可见他于隶书用功之勤,推广此体也不遗余力。文征明的隶书虽不是他最擅长的书体,却也是明代隶书风格的典型,恐怕与此举不无关系。

文征明的篆书与其他书体相比算是弱项。但在写篆书风气沉寂的明代,他的篆书仍是相当难得而珍贵的。王世贞曾云:“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能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皆有小法,可宝也。”又云:“征仲恒自负隶法则不尚古人,而歉于篆。然余得《千文》一本,亦在吴兴堂庑也。”《艺苑巵言》由于文征明常书千字文作日课,故其篆书自有相当的基本功力。

文嘉《先君行略》曾云:公平生雅慕元赵文敏公,每事多师之。论者的公博学,诗、词、文章、书、画,虽与赵同,而出处纯正,若或过之。

由此可知文征明不但诗文书画皆绝,而且于书法一门亦篆隶正行草皆擅,比他的前辈师友吴、王、李、沈、祝等更多能于篆隶两体。因此,他能继祝允明之后主盟吴门书派。


文征明_文征明 -仕途坎坷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江南春图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征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岁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自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 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文征明_文征明 -传世作品

文征明他的传世书作有《醉翁事记》、《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画作有《雨余春树图》、《影翠轩图》、《洞庭西山图》、《绿荫清话图》、《绿荫草堂图》、《松壑飞泉图》、《石湖诗图》、《失竹》、《江南春图》、《古木寒泉图》、《塞村锺馗图》、《松声一榻图》、《好雨听泉图》、《兰竹》、《梨花白燕图》、《水亭诗思图》、《仿王蒙山水》、《东园图》等;著有《莆田集》。

文征明_文征明 -文征明太湖诗碑

《太湖诗碑》高1.77米,宽0.9米,碑阳和碑阴各刻文征明自作自书的七言律诗一首。每面刻六行,每行十至十三字,为大字行书。字径大者25厘米,小者10厘米。碑阳为《太湖》诗,碑阴为《涵村道中》。

《太湖》和《涵村道中》,都是文征明晚年归隐故乡山林时的作品,也都是写景诗,但也表达了他以范蠡自比,愿意“终岁不闻车马音”的心境。其书法为他晚年的得意之作,既有他早年乐途游民部落五周年 2007西藏圣地婚礼 航空旅行白皮书 黄金周出游全攻略 行书师承王右军、得力赵松雪的根底,又参以宋代书法家黄山谷长戈大戟、欹侧取势、纵伸横逸、气势磅礴的笔势,看上去黄气十足,苍劲有力,大气磅礴,但又不失其灵秀俊美的风歆。

文征明_文征明 -诗词鉴赏

【《满江红》】
拂拭残碑,敕飞字、依稀堪读。慨当初、依飞何重,后来何酷。
岂是功高身合死,可怜事去言难赎。最无端、堪恨又堪悲,风波狱。
岂不念,疆圻蹙;岂不念,徽钦辱,念徽钦既返,此身何属。
文字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笑区区、一桧亦何能,逢其欲。
赏析:
起首“拂拭残碑”三句说石碑上宋高宗赵构手书的“精忠岳飞”四字仍隐约可见。“慨当初”三句说宋高宗称帝后,北有金兵压境,南有群盗骚扰,岳飞抱着尽忠报国的决心,破李成、平刘豫、斩刘么,扫平了闽粤赣等地的内患,深为高宗和朝廷倚重,所以高宗手书“精忠报国”四字以褒奖。“岂是功成”二句意说难道大功告成就该死了吗?只是事过境迁,即使说尽好话也枉然了。“最无端”三句说岳飞入狱后,大理寺官员都说岳飞无罪,韩世忠质问秦桧,秦桧回答说岳飞之罪“其事体莫须有”。当时上书为岳飞辩白的人很多,高宗、秦桧等却一意孤行。“岂不念”四句直指宋高宗而言。难道是忘记了金人的南侵,徽宗、钦宗所受的屈辱?非也。只是因为想到徽宗、钦宗若回来,“此身何属”高宗又将归属哪里呢?他就做不成皇帝了!“千载休谈”二句进1步申述高宗必杀岳飞的原因。当时的南渡也是因为怕中原恢复之后,不能再当皇帝啊!“笑区区”三句说秦桧会有何能耐,他之所以翻云覆雨,杀害岳飞,力主屈辱苟安,只不过是刚好迎合了赵构的心意罢了。

咏史词贵在一针见血地戳破本质。关于岳飞被害事,人们一般认为罪在秦桧。这首词却独说:“笑区区,一桧有何能,逢其欲。”将矛头直指皇帝,颇有见地。整首词感情沉着而慷慨,议论痛快而淋漓。
【《青玉案》】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殢,悄无人至还凝伫。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松荫听瀑图》】
为爱泉声涤垢思,不簪不履坐厜。
山庄曾学斯人听,却愧中涓供奉随。

文征明_文征明 -书画鉴赏

【《真赏斋图》】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真赏斋图》明代画家文征明作。为好友华夏(字中甫)而作。华夏在无锡隐居时,曾在在太湖边修建了别墅——真赏斋。他收藏金石书画凡四十余年,鉴赏水平很高,时称“江东巨眼”。此图是画家八十八岁时(公元1557年)所作。构图简洁别致,主题突出,用笔苍润,秀挺,富有表现力。图右画太湖石一组,展现出1个幽静秀美的天地,古松、高梧中修竹丛生,掩映着一幢草堂书屋。室中主宾隔案对坐,似展卷交谈,传神的几笔把人物写得生动而准确,使整个画面完整精美。
【《惠山茶会图》】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

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滕王阁序》】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文征明:文征明-人物简介,文征明-绘画艺术_文征明
文征明

五 : 动画艺术的“语言”特征与审美价值

吴冠英

2013-2-27 15:42:39  来源:《装饰》2002年03期

【英文标题】“Language” Feature and Aesthetic Value of Animated Cartoon

【作者简介】吴冠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动画是一种大众化艺术形式,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高度的娱乐性就成为它主要的功能。在信息传达越来越趋于图形化、动态化、互动化的现代社会形态中,动画以其独特的形式与审美价值被更多的人认知。动画艺术本身是综合性的,它包括各种表现手段,譬如造型、动作、语言、绘画和声音。这些手段以不同的方式决定着动画的艺术风格与表现“语言”特征。而由这一特征所构成的审美价值同样是独特的。



图1《可笑表情的滑稽片段》J?斯图亚特?布莱克顿(美国1906年)



图2 跳跃运动与线状(水平)移动的比较,哈罗德?威特克、约翰?哈拉斯(英国)《动画的时间掌握》

一、符号化“语言”特征

在众多的艺术样式中,动画是最具符号特征的艺术形式之一。动画造型是构成动画艺术形式的元素中的视觉化部分。诞生于二十世纪初的名为《可笑表情的滑稽片断》的第一部动画片中所描绘的形象,运用了漫画的语言对形象进行夸张的刻画。这部由美国人J?斯图亚特(J. Stuart)创造的动画片第一次赋予图画以生命(图1)。为了在运动的图画中更有效地表现并传达出人物的形象与表情特征,作者对描绘的形象与动态进行了夸张的处理,使接受者能迅速地与自己记忆中的表情符号对接,引发情感的共鸣。这种对比现实表征有明显差异的符号化图形语言,便成为动画艺术的显著特征之一。

在默片时代,动画艺术与电影一样,完全依赖强化外形特征或动作特征来区别不同角色及性格。动画由于它的描绘方式,对形象的塑造有着更大的自由度。再从形象的造型符号化特征延伸至背景设计、声音、动效等构成要素并纳入视、听觉统一的符号系统之中。围绕一个主题,传达出特有的艺术意味。

符号化的语言特征,不单指造型设计,同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动态的符号化

动画中每一个角色都包含两种结构:一是外形结构,二是动作结构。动画的角色造型必须通过运动来完整地体现,而运动的状态是依设定的动作结构来进行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表现角色的自然属性和心理属性。因为动画角色并非一定是人,也可能是非人或非生物或是一种幻想的生命体,或是某种特定精神内涵的物化形式。强化造型中的自然属性的质感、量感都是有着“意在形外”的目的。但动态设计同时又是借角色的自然属性的差异来体现整部动画片动态样式的丰富效果的。如我们假设将跳跃运动定性为点状移动,将水平方向运动定性为线状移动,它们各自的运动规律便构成了不同的移动动作符号。现有的动画片风格,基本按写实与漫画化两大类划分。写实风格的动画片中角色的运动规律及时间的掌握都是以角色的自然属性作参照,而漫画风格的动画片在角色的动作设计上有更大的张驰度,几乎可以是随心所欲,而更具有表现主义的风格特征。



图3 动画片《平成狸合战》宫崎骏(日本)

2 、心理暗示的符号化

动画在某些方面与漫画近似,它们都可以将人在潜意识中所憎恨的人或物砸扁、撕碎。在漫画或动画片中可以将这种意识表现到极致。人们在淋漓尽致的夸张形象和表现中获得心理、情绪上的宣泄。动画是连环画的一种延伸,它优于漫画之处是它具有更接近人的变化的动态性思维。动画可以用更为夸张的形态、动态和压缩了的因果演变过程,以更具戏剧化和表现力的形式将人们的潜意识表现得更彻底。这是动画语言突出的优势。如在日本动画艺术家宫崎骏与高薰的代表作《平成狸合战》动画片中,争斗的两群狸猫中一些被打败的狸猫瞬间变成了乖巧滑稽跪地求饶的形态(图3),但一转身又恢复了凶狠的原形。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符号化的表现形式。还有一组描述狸猫谈判的镜头,狐狸与狸猫一会儿变成人,一会儿又变回原形,形象地暗示角色的心理变化,又充满趣味性,是动画语言运用的传神之笔。

3、时间的符号化

时间作为动画的构成要素之一,每一个镜头、动作过程,都需要时间来完成。动画中夸张的造型、故事内涵、表现形式及动态,同样,离不开夸张的时间与空间形态。在动画中,时间可以表达一种概念,或预示一件事情发展的过程而成为动画视觉语言的有效补充。比如在这样一个镜头画面中,一件重物从画面里的某一处掉下出画,画面在保持暂短的静止状态后再作激烈抖动的处理。在这里所表现的物体掉出画并不意味这一镜头的结束,画外的空间形态是由观者的参与想象来完成的。这时,可以通过时间的控制传达出高度、远近等距离的概念。观众可以在时间的流动中感受和理解镜头表现的视觉以外部分的内涵。

动画家通过时间的量化控制而转化为时空的概念。动画的时间掌握与运用需要充分的想象力与巧妙的表现技巧。如表现用力推动一个沉重的物体,可以通过夸张推物者的动作、表情以及增加时间长度来传达物的沉重的“信息”。这时,时间就成为传达某种意念的无形的符号。在动画中经常有表现某一角色快速出画、入画的镜头,这近似于写意的手法。只要能表达出动作的完整意义,时间是为完成这一意义表达的依托。这与自然生活中时间的概念完全不同。



图4 动画片《风中奇缘》的一个连续动作画面 迪斯尼公司(美国)

二、审美价值的多面性

1、间离效果与人性化价值

间离效果几乎是所有艺术样式存在的价值而且具有审美的意义,即与现实中人们的视感官所感受到的“真实”状态的差异而产生的有“距离”的美感。动画从产生的那一天起,一直在强调与“现实”情形的间离效果。比如幻想化的造型,随心所欲的动作表现,无论是漫画风格或写实风格的动画,都对取自于自然(现实)或产生于幻想的形象进行了夸张、归纳的主观创造,使其成为艺术家心灵的“意象”。强调的是与观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沟通,满足观众“轻松有趣”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这一艺术样式的间离效果还体现在它独特的制作技巧与全部过程。动画与电影的相同点在于都是利用了人的视觉残象效应,不同点则是电影为连续拍摄连续播放,动画是逐格拍摄连续播放。传统的动画制作需要在一秒钟的放映画面中完成二十四格的形象动作的绘制。一个动作过程是靠动画家逐一描绘连接起来的,以此最大限度地体现了不同创作者的情感与心理轨迹(图4),同时也显现出动画艺术最具人性化价值的一面。这也是近百年来仍然沿袭这种费工费时的创作、制作动画方法的重要原因。动画家在描绘与设计每一个动画形象与动作之时,注入越多的主观意图,其结果必然会更大地拉开与客观现实的距离,而动画本身的创造性价值便由此而生。美国米高梅公司1999 年制作的影片《迷墙》,动画设计创意独特,富有哲理并发人深省。影片表现了现代人的困惑,生活在梦魇与现实之间。动画家吉拉德?斯卡夫的动画设计具有极强的视觉张力和震撼感。其不同寻常的审美效果和表现形式,将一个摇滚音乐表演者洛伊德对郁闷、痛苦经历的追忆与潜意识思维,运用动画的特有表现力作了准确的诠释。而经动画家之手描绘的一幅幅画面给观众提供了最直接的人性化与情感化的图形信息。这无疑是构成动画艺术审美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



图5 电影《疾走罗拉》中的一组动画镜头 米高梅公司(美国)

  

图6、7 动画片《Avalon》押井守(日本)

2、感官的愉悦

在动画艺术中,无论是对自然形态的夸张或是创造出虚拟的形象,可爱的、可笑的、幽默的、荒诞神奇的等等,无不对人的视觉感官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和愉悦感。美国迪斯尼公司1938年制作的动画片《白雪公主》,运用圆润的弧线造型,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给人以温暖与安全感。这一点对所有年龄层次的观众同样具有吸引力。动画中夸张的造型与现实形成比例的落差而产生视感觉的兴奋,不同的动画家在设计创作中都在探索和寻找这种微妙的差异。它就像是变化无穷的“不定式”,重要的是对表现主题的把握与差异度的控制。如著名德国导演卢贝松?汤姆提克威执导的影片《疾走罗拉》中的片头及片中穿插的动画(图5)。那让人过目不忘的造型,与不顾一切的近似于神经质的奔跑动作,恰当地表现了影片人物的所有生命力,甚至于生存意义都只在行动的当时才能爆发出来——不思前顾后,一切做了再说的行为理念。那几段动画给人的视觉刺激是强烈的。影片中还有很多镜头的运用都借鉴了动画的表现语言,如罗拉在吼叫时,将镜子和窗户的玻璃震碎以及疾跑中的节奏处理,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意味。可见动画已不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已是一种创作思维方式,也就是称之为“动画化”的思维方式。日本动画家押井守在影片《Avalon》中,将爆炸的形态作静止化并分割为片状的镜头处理,以及人被子弹击中时变为碎片等(图6、7),创造了新的动画语言和视觉效果。这一点对动画创作尤为重要。

3、真实的谎言

运用数字化制作技术创作的模拟现实的动画作品,以幻想的造型,真实的视觉效果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样式。如美国影片《侏罗纪公园》中的恐龙及相类似的影片,都将虚幻的时空变得既逼真,又遥远。这种称之为数字动画的形式,其图像效果几可乱真,有切肤之感。它的制作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影视作品之中。如多部集电影《异形》满足了部分人怪诞离奇的心理需求。一部移植于索尼娱乐公司PLAY STATION 游戏平台的全数字化生成的电影《最终幻想》,可以说是迄今为止代表数字映像技术最高水平的作品。影片中对真人的造型质感及表情的模拟是难度极大的。借用运动捕捉技术,使角色运动状态自然而真实,人物表现变化更是纤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同时,这亦反映出现代人对虚拟现实的渴望。



图8 动画片《游移的光》简?阿隆(加拿大)



图9 动画片《星期一闭馆》威尔?文顿(美国)



图10 电影《天生杀人狂》中的一个动画镜头

4、形式之美

动画是在表现形式上最为多样化的艺术之一。水彩、素描、油画、雕塑等等一切造型艺术手段及任何材料,都可以成为动画的“形式”构成元素,引发动画家的创作灵感。加拿大动画家简?阿隆别出心裁地用碎纸片拍摄的一部动画短片《游移的光》,以其对生命与自然的心灵领悟,运用独特而又最平常的材料,纯净而简练地表达了他对阳光的赞美(图8)。同样,中国的动画代表作品《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都以其特有的装饰风格与水墨写意风格,使人们在感受动画故事乐趣的同时也体味了艺术表现形式之美。由英国阿尔德曼动画公司、美国迪斯尼公司和梦工厂联合出品的动画片《小鸡出逃》,利用橡皮泥偶制作的动画,带有很强的童心稚趣,颇似儿时玩过的泥人,极易引起观众心理上的共鸣。美国动画家威尔?文顿同样用此形式创作的动画短片《星期一闭馆》(图9),人物造型上带有明显的手指捏塑的印迹,动态与表情刻画夸张而细腻,表现了一个醉汉在观看抽象艺术时的非理性化心理状态。这部动画片的形式本身也给观众亲切而熟悉的亲和力。而俄罗斯动画家加里?巴拉丁的作品《钢丝的恶作剧》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用钢丝制作的动画片,使我们惊叹其独到创意的同时,领略了他巧妙驾驭艺术形式及动画语言表现力的才能。80 年代末美国首部动画与真人合成的影片《谁陷害了兔子罗杰》,曾经让当时的观众体验了动画的全新表现形式。这种卡通与真人角色的配合表演,使整个影片趣味横生,以至于后来的许多电影运用了这种形式,如《天生杀人狂》( 图1 0 )(美)、《疾走罗拉》等。计算机数字映像技术的介入,使动画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许多不可思议的视觉效果都可以实现。它必然而且会不断地影响着人们审美趣味的变化。

人的审美活动是较为复杂的过程,一切艺术形式均要通过人的感官的接受并作用于生理和心理而获得审美的满足。动画是视听艺术之一,随着传播媒体的变化,应用范畴会更加广泛。在新的“环境”下探讨动画艺术的语言特征与审美价值是很有意义的,也是一个新的课题。
本文标题: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美术教案-绘画艺术的特点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5300.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