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垂钓小记
学会钓鱼纯粹是一次偶然。
我同事的小舅子送给了他一根鱼竿,正好在暑假,闲着没事,就邀请我去南武城的水库钓鱼。我以前见过钓鱼的,安安静静地端坐水边,专心致志的盯着鱼漂,时不时把竿子扬起来,有时还能看得见鱼被钓上来。每当看到这个时候,心里就痒痒的,恨不得马上买一根鱼竿去钓鱼。只可惜不会钓,只能过过眼瘾。
这回巧了,有钓鱼的老师教着,试试吧。在校门口的小商店里花十元钱买了一根鱼竿,又买了一副线和一个鱼漂,和同事就开始了第一次垂钓。
当时根本不知道怎么弄,连鱼线都不会栓,鱼漂也不会调,也不懂试试水深浅与否,都是同事给我弄的。其实同事也就和他的小舅子钓了几次鱼,也是个新手,也是稀里糊涂的。我们俩在水库边倒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一切都弄好了,开始了钓鱼。
那个水库与其说是水库,不如说是一个小水塘,面积不到一亩,是村庄为了灌溉下面的田地,修了个拦河坝。水最深处有两米,承包给了村里靠近水塘边种苹果树的那个人,那个人一边管理果园,一边在水塘中养鱼。由于地方比较偏僻,一般没人来捉鱼,水塘里的鱼很多。一小会,我的同事就钓上来一条撅嘴链子,有二两重,我当时就羡慕的了不得:什么时候我也钓上来一条鱼啊!也难怪,那时对于钓鱼一窍不通,不会掌握提杆的时机。好几次看见鱼漂慢慢的抬了起来,最终平躺在水面,也不知道提;好几次鱼漂被鱼拉进水里,一提什么也没有;于是不断地向同事请教,焦急之情溢于言表,但是同事模棱两可的给我解释也让我听的稀里糊涂的。
那天的天气比较热,快到中午的时候,我突然发现在水坝的那边有许多的小鱼在水面上游动。我于是颠颠的跑到那个地方去了,完全不顾我穿着短衫。也许是巧打误撞,在商店里买的鱼漂和鱼线的搭配正好是悬浮的,鱼钩距离水面有三十厘米,正好悬调;那个水塘一般的没人去钓鱼,我们在鱼饲料里加上香精,对于鱼来说那是绝对美味;坐在水坝上往下看正好一览无余。我坐在水坝上,眼睛死死的盯住鱼漂。一小会,看见鱼漂轻微的动了一下,我没有提杆,继续等待。紧接着,鱼漂开始缓慢的下沉。我看见鱼漂全部没入水中之后,猛的一提,一条小鱼被我拽出了水面,由于用力过猛,鱼在空中转了一个美丽的圆弧。我两手紧握鱼竿,手忙脚乱的控制的鱼竿的方向,生怕把鱼又甩回到水里。慢慢的把鱼收到跟前,一脚把鱼踩住,这才松了一口气!有了第一条鱼,紧接着就会有第二条,第三条……一会儿,感觉老是钓小鱼,有点不过瘾,于是我扛着鱼竿顺着水坝走。由于天气炎热,那些白鲢鱼和草鱼都游到水面找东西吃,我就把鱼竿扔向那些鱼群中间,想碰碰运气,看看是否有大鱼上钩。刚开始的时候,鱼看见鱼钩就跑,后来习惯了,看见我老是送鱼食,反而不跑了,看见钩子下去,都围过去争抢鱼食,但是白鲢鱼不是直接咬钩子,它们把鱼食弄掉之后再吞咽。当时我觉着挺好玩的:钓不上来鱼喂鱼也挺好啊。就这样喂了一阵子鱼,突然发现鱼漂慢慢的沉没到水中了,我猛地将鱼竿一抖,突然感觉到非常重,紧接着就听见鱼竿梢发出了“呜”的一声,一条大鱼拽着鱼竿就想跑,鱼竿瞬时就弯成了一条弧线,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鱼竿别被拉断了!我紧张的喊了起来:快来啊!我钓了一条大鱼!同事也看见了,他把自己的鱼竿一撂,火急火燎的就往我这边跑,边跑边喊:“顺着鱼跑的方向走杆子!别用太大的力!我马上就来了!”我俩手抱住鱼竿,哆哆嗦嗦的顺着鱼挣扎的方向边走,边走边看脚下的路,也顺便看鱼竿弯曲的程度,心里咚咚直跳。同事终于跑过来了,从我的手里接过鱼竿,我们俩手忙脚乱的,最后终于把那条鱼累的肚皮翻白,才把鱼弄了出来。兴奋的我俩手舞足蹈的……(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慢慢的掌握了钓鱼的技巧。闲暇时节,独坐水边,专注鱼漂的沉浮,心情放松自若;偶尔抬头眺望远方青郁的杨树,看天上悠闲自得的白云,回顾人生的得失,心如禅境,神游天外。
二 : 小儿垂钓
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www.61k.com)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三 : 改写《小儿垂钓》
春天来了,春风拂面,阳光明媚,大地一片融融的春色。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上跑来一个小男孩,他脑袋圆圆的,头发散乱着,红扑扑地小脸上,嵌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得活泼可爱。他肩上扛着鱼竿,手里提着鱼篓,蹦蹦跳跳地来到小河边。
小男孩找了一块长满青苔的大石头,侧坐在那儿,长长的青草遮住 了他的身子。他拿出鱼竿,装上鱼饵,使劲一甩,鱼钩就落在了水里,他两眼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面的浮子,一会儿,浮子动了一下,他刚想拉,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钓鱼的时候,要看到浮子下沉时才能往上拉。”于是,他又坐下来耐心地等下去。
正在这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从这里路过,他正茫然地望着远方,不知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忽然看见了钓鱼的小男孩,眼前一亮,急忙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问道:“小老弟,到刘村怎么走呀?”只见小男孩看都不看他一眼,老远就摆手,示意他不要过来,好像在说:“别啰嗦呀,快点走开,惊[www.61k.com]吓到我的鱼儿就坏了!”然后依然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盯着水上的浮子。那先生本想再问,看到小男孩那专注的样子,又打住了。他无奈地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这孩子!”就继续赶路了。
过了不久,浮子动了一下,并向下沉去,小男孩手疾眼快,猛地向上一拉鱼竿,哈!一条大鱼!他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那白里透红的脸看起来真像一朵盛开的鲜花。
就这样,他钓了一条又一条,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小男孩已经钓了满满一篓鱼了。他一边哼着歌儿,一边收拾好鱼竿鱼篓,高高兴兴地沿着那条山间小路回家了。
本文标题:小儿垂钓-垂钓小记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