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改写

发布时间:2017-08-07 所属栏目:小学作文

一 : 《小儿垂钓》改写

   阳光三月,繁花似锦。柳树吐出了嫩芽,小草伸出了脑袋,花儿绽开了笑脸。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男孩背着个鱼篓,蹦蹦跳跳来到小河边,那男孩大大的眼睛,红扑扑的脸蛋,长得十分可爱。

    小男孩在池塘边的野草丛中坐下,身旁的野花十分可爱,有黄的、红的、蓝的······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鱼虾都看得清清楚楚,小男孩把鱼钩往水里一甩,学着大人的样子,钩起鱼来。

     过来一会儿,一个老先生路过这儿,他身穿长袍,头戴草帽,背着个行李,他四下张望,好像迷了路。他看见了钓鱼的小男孩,便大声问道:“小弟,王村怎么走哇?”小男孩回头看了看,向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老先生走向前去,俯下身子,小男孩附在他耳边轻声说:“翻过前面一座山,往西200米就到了。”老先生朝小男孩笑了笑,看着他专心致志钓鱼的样子离开了。

     小男孩仍认真的钓着鱼,突然鱼线动起来,慢慢下沉,一定是有鱼上钩了!小男孩眼疾手快,往上一甩,“哇!好大一条鱼呀!”小男孩欣慰的笑了,他就这样钓了一条又一条。

      太阳下山了,鱼篓里已经满了鱼了,小男孩背起鱼篓,哼着小调,沿着山路回家去了。

二 : 小儿垂钓


[长春版第五册课文]
三 童趣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lún
蓬头稚子学垂纶①,
侧坐莓苔草映身②。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③。

注释:①稚子:儿童,小孩子儿。
纶:钓鱼用的丝线。
②侧坐:侧身坐着。
③应:回答,答应。

[西师大版第三册课文]

三 : 小儿垂钓

古 诗

小 儿

唐 胡 玲 能 ·

垂 钓
作者:王凤琴



小儿垂钓
唐· 胡玲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者简介】

胡玲能, 约唐贞观、元 和间人。早年 曾为手工匠, 人称“胡钉 铰”。其诗传 世仅四首。

自读古诗,要求: (1)将古诗读准, 读通,读熟。 (2)理解字词及 诗意。

年龄小的孩子

垂钓、钓鱼。 纶为丝线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苔藓植物 遮住

侧 坐 莓 苔 草 映身。

向人打听。 远。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吓。 理睬。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小儿垂钓
——唐· 胡玲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比一比,组词。 垂( )蓬( )侧( )映( )

睡( )缝( )厕( )英( )
钓( )稚( )遥( )惊( ) 钩( )准( )摇( )掠( )

【译文】

一个头发乱蓬的农村孩子, 正在专心致志地学钓鱼;小孩随 便地坐在一处背阳少人的地方, 绿草映现着他的身影。突然间传 来了行人的问路声,小孩赶紧远 远地向路人摇手示意;怕的是鱼 儿受惊,逃之夭夭。

小儿垂钓
——唐· 胡玲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四 : 垂钓小旅

午后风起野烟随,岂知路途断愁眠。

纵然夺蚓以为饵,只在垂钓三杆事。

好得坐观有良伴,但知早归浅暮时。

植物园中花芳妒,恋人照来草疏露。

恨得季不晓其意,待至暖时方可取。

五 : 扩写——小儿垂钓

E   

扩写——小儿垂钓

  一天清晨,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河边的柔柳垂下碧绿的头发,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河崖上的野草青翠茂盛,有深绿,有浅绿,有墨绿,有嫩绿,有橄榄绿,还有蓝绿……还有许多叫不出来名字的绿,郁郁葱葱,美丽极了。

  这时,一位小男孩走过来,他的头发用一根绿色的带子和一块黄布扎裹着,可乌黑的头发却蓬在头上,乱哄哄地像是刚起来的。他穿着一件黄色的上衣枣红色的裤子,手里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树干做成的鱼竿,鱼竿顶端已记好了鱼线及鱼食,他看了看地上,不管会不会弄脏裤子,就侧着身子坐在长满青苔的地上。绿草掩盖着他那小小的身躯,他如同一朵花一样在草丛中生长。只听“咚”的一声,小男孩把鱼饵和鱼钩一同投到了水里。

  突然,来了一位路过的人,要找个人问问路,看到小男孩,他双手做成喇叭状的样子,向小男孩喊道:“喂!小朋友!”小男孩一听到,忙转过头去做了个安静的手势,又向路人招了招手,表示叫他过来说话。路人走近小男孩的身边,对着他的耳朵小声说:“杏仁村怎么走?”小男孩指着不远处的一个个房屋轮廓轻轻的说:“就在哪儿,再走半个小时就到了。”路人点了点头,对小男孩道了谢,就走了。

  春风还在吹着,可已快中午了。那小男孩也不见了踪影。

  南京市逸仙桥小学四年级:佘文

  指导老师:章莉

本文标题:小儿垂钓-《小儿垂钓》改写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109115.html
xiǎoérchuídià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