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严复简介-严复生平简介

发布时间:2017-11-17 所属栏目:哲学名人

一 : 严复生平简介

二 : 严阵简介


寒山寺的钟声

作者:严阵

  你到过寒山寺吗?你听过寒山寺深夜的钟声吗?
  当一场纷纷扬扬的小雪落定之后,当苍茫的寒江余音远去之后,当开花的土地经过成熟又经过收割之后,当群山经繁茂而凋尽万木由葱茏而萧疏之后,在夜半,在姑苏城外,在淡淡的远远的月光下,你会听到一种声音,一种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一种一直萦绕于你的心际似不断轻叩着你心上的那扇门的声音,一种似在近处相识却又似远隔时空的声音,那声音平静而舒缓,那声音空灵而幽秘,它脉动于所有的空间,它浸润着整个的人世。
  这就是寒山寺的钟声。
  我曾多次来过寒山寺,也曾多次谛听过寒山寺的钟声,可是直到最近我都不能说我已经听懂了那里的钟声。因为那钟声里有一座“天一阁”,它藏满了历代古籍,历尽了人间兴亡。因为那钟声里有一块“无字碑”,它记载着人情冷暖,体味了世态炎凉。因为那钟声里有一面镜子,它能在瞬间为你映照出你留在所有的道路上的所有的脚印。因为那钟声里有一把尺子,在不用任何语言的评述中,客观地为你衡量出你的所长和你的所短。
  默默地听那岁末的午夜时分悠然远播的钟声吧,那钟声里也浮动着一种春的气息,一种你似乎感觉到又似乎尚未感觉到的一种生机,一种要萌动出无数新芽,一种要爆裂出无数新蕾的欲望,一种要在枝头上迎接风雨布满果实的力量。那钟声里也含满微笑,含满四方美丽的风景,含满相交者相识者相知者相爱者的那些春花秋月的思绪和桂子荷花的情愫。
  我第一次来寒山寺,那还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应该说我那次来,完全是受了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的诗句的影响。作为一个来自北国的少年,应该说我那次是纯粹为了寻求“月落乌啼”、“夜半钟声”的名句中所传达出的那种诗意的。虽然在我来的路上,在苏州古老的阊门外,有人正在那一夜的月光下为曾被战火毁坏而今又重建的砖屋贴上红色的春联,但我当时并不懂,它正是我即将听到的钟声的一个重要部分。虽然张继的诗里只有“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并没有说明那钟声的真正含意,但对一个经过多年战乱刚刚目睹了自己的共和国诞生的中国人来说,那寒山寺的钟声,当时无疑是一种和平的钟声,那一声声钟声里,都含满人们对安居乐业的向往,对和平的赞颂和对和平的祈祷。
  我第二次来寒山寺,是80年代,我那时正在上海,时值年终,友人颇有雅兴地邀我:白天到邓尉赏梅,午夜到寒山寺听钟声。得到如此富有诗意的邀约,我当然乐于前往。不过那次在深夜的寒山寺令我震撼终生的,却并不是寒山寺的钟声本身,而是一个远渡重洋专程来此听午夜钟声的日本老人的那种呐喊。我记得,当时他一个人跪在江南那迷离一片的雪里,面对钟声响起的地方,用日语大声地喊着什么,后来他身边的翻译告诉当时在场的人:他是一个日本老兵,曾经亲历过南京那次有名的大屠杀。他所以到寒山寺来,是希望借助这里悠然的钟声,洗涤自己负疚日久的灵魂。而他在雪地里的那些声嘶力竭的呼喊,正是他面对钟声的那种痛苦但却必须发出的忏悔。
  自此之后,我才领悟到寒山寺的钟声,不仅仅是一种和平的钟声,而同时也是一种和解的钟声。由此我也开始明白:和平来自和解。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在这个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虽然争端的起源各有不同,但所有的和平都应该是来自和解,不管他过去做过什么,只要他愿意和解,都应该受到欢迎,这是因为和解是来自生命进程中的一种灵魂的苏醒,一种良知的觉悟。由此,我希望更多的人都能来听听寒山寺的钟声,这是因为多少年来寒山寺的钟声不仅是一种和平的钟声,同样也是一种和解的钟声,因为不论世上的事也好,村上的事也好,家里的事也好,只有首先有了和解,才会开始得到和平。
  近年我又有机会来过一次寒山寺。与以往不同的是,来这里听钟声的人比过去多了。我看到其中不但有人来自香港,来自台湾,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还有人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欧洲许多遥远的国度,而日本人和韩国人,则大多数是组团前来的,而很多人,很多团,又是专门不远千里万里为听钟声而来的。除此而外,我还发现,来自中国内地到寒山寺听钟声的人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来自东南沿海,而且也来自大西南和大西北许多令人感到陌生的地方。
  世界上这么多人来听钟声,全中国这么多人来听钟声,说明这里的钟声之美,并不仅仅是因为张继诗中所说的“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种美,而是因为它悠悠音韵中透露出的那种魅力,那种把一个普通的人推向新的精神境界的魅力,那种魅力不是别的,就是一种和谐,一种天和地的和谐,一种山和水的和谐,一种人和物的和谐,一种人和人的和谐。
  仔细了解来这里听钟声的人便会发现:其中不乏来自台湾的少男少女亲亲热热地挽着来自北京上海的男孩女孩,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相约为侣,自定终身。这里也有来自朝鲜来自韩国离散多年的父母和子女,妻子和丈夫,他们就是在这里的钟声里,重温夫妻之情和家庭之乐。还有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他们不但同桌吃饭,还友好地举杯共饮,完全没有你死我活的那种感觉。活在这个世上的人到底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人们为什么要一代一代地相互仇恨相互厮杀呢?
  同样地,来自中国内地的游人中,也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有60岁的儿子千里骑着三轮车送80岁老母来听钟声的,有离散多年的夫妻重归于好来听钟声的,有兄弟和好来听钟声的,有婆媳相伴来听钟声的,有高考得中来听钟声的,也有高考落榜来听钟声的。总之,来这里的各种不同的游人中,只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要从这里的钟声中去寻求一种和谐,一种相思日久的和谐,一种在过去的某些时候曾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那种和谐。
  寒山寺的钟声又一次在午夜里响了起来。此时此刻,面对似乎来自全世界的肃然的静默,人们不由感到,这钟声已经不完全是来自寒山寺古老寺庙的那种原始的钟声,因为它已超越了宗教,超越了国度,超越了时空,而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种和解的象征和一种和谐的象征。同时它也和中国的雨露和月色融为一体,变成了震颤于人们内心的一种心灵的乐音,这些乐音的主旋律,就是对和平和解及和谐的一种温柔的呼唤。
  寒山寺的钟声又一次在午夜里响了起来。此时此刻,这钟声是来自寒山寺,也是来自许许多多人们的心灵深处,因为和为贵一直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所以和平、和解、和谐便一直是我们心中永远萦绕不息的钟声。而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也才会成为今天中国的一种愿望。(人民日报2006-12-26)

三 : 严复简介


严复
  中文名称: 严复
  又  名: 字又陵 宗光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854~1921
  相关事件: 戊戌变法 甲午战争 辛亥革命

  生平简介

  严复(1854~1921)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原名宗光,字又陵,1871年(同治十年)毕业于福州船政学堂。1877年(光绪三年)派赴英国格林尼治海军大学学习,其间广泛接触西方资产阶级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1879年回国,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次年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任总办。甲午战争后,深感国势日危,先后发表《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救亡决论》等文,抨击封建专制,主张向西方学习。

  1895~1898年翻译t.h.赫胥黎的《天演论》,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唤起国人救亡图存,“自强保种”,对近代思想界影响极大。1897年主办《国闻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戊戌变法后,至宣统元年(1909),先后译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浅说》、《穆勒名学》等书,是近代中国系统地介绍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第一人。首倡“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至今仍被推崇。1900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组织的中国国会,任副会长。1905年协助创办复旦公学,为第二任校长。1912年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校,任首任校长。辛亥革命后,严复趋于保守。1915年参加筹安会。提倡尊孔,诋毁五四运动。


四 : 严范孙简介


严范孙

严范孙(1860-1929)名修,号梦扶。1860年生于直隶三河县。近代教育先行者。1902年创办严氏妇女塾,为“女学振兴之起点”。1904年在严馆与王馆基础上建成私立中学堂,(即南开中学的前身),同时附设高级师范班。后又相继办起了南开大学、南开女子师范和南开小学。严曾任学部右侍郎和左侍郎,为筹划、管理全国教育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简历:

  名修,天津人,1860年生。他是南开大学创办人,被尊为南开“校父”。早年,严范孙通过科举之路成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贵州学政,曾以奏设 经济特科,不拘一格培养人才而有声于时。清朝末年,主长直隶学务处,努力兴办教育,清学部成立后,先后担任右侍郎、左侍郎四年,卓有政绩。

  严范孙是积极倡导西学、革新封建教育的改革家,是天津近代民办教育的先行者。1898年创建严氏家馆,聘张伯苓以“西学”教授严氏子侄,开风气之先,以后又办严氏女塾,时人称其为天津“女学振兴之起点”。1904年,严修以严氏家馆为基础创办南开中学堂(后改称南开学校)。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与张伯苓一起动员社会集资捐助,先后成立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到二十年代末南开教育形成了从大学到小学的完整系列学府。为了建立一所高水准的南开大学,严范孙亲自去美国考察教育。1918年末回国后,他即奔走各地筹集办学经费,他还率先垂范为南开大学捐款、捐地、捐赠图书。1919年他捐赠购书款2千美元及中文图书共30余种数百册,1922年捐赠土地近6亩,1924年又捐图书典籍数十种,为南开大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

  严范孙重视人才培养,强调德、智、体、美四育全面发展,特别注重人格修养和校风建设,他对周恩来的呵护支持一直在南开传为佳话。1920年初,南开大学第一期学生周恩来因领导天津学生反对腐败政府和帝国主义侵华行径被天津反动当局逮捕,出狱后严范孙即以“范孙奖学金”名义资助周恩来出国,以后还定期给予周恩来生活帮助。周在法国加入共产党后,有人因此劝严范孙停止给周寄款,但他不为所动,说“人各有志”,继续给予周恩来资助。周恩来对严范孙怀有特别深挚的感情。他说:“严先生是封建社会的好人。”

  严范孙于1929年逝于天津。

  为褒扬严范孙先生创办南开的功绩,1990年学校开会纪念他的诞辰130周年,并召开严范孙教育思想学术研讨会。1993年在南开大学校园敬塑严范孙半身铜像。

 

五 : 黄复生简介


黄复生
  中文名称: 黄复生
  性  别: 男
  所属年代: 清代
  民  族: 汉族
  生 卒 年: 1883-1948
  相关事件: 同盟会领导的武装起义

  生平简介

  黄复生(1883-1948) 四川隆昌人。曾留学日本,司法厅工定。加入同盟会。1909年到北京,设立暗杀机关。1910年与汪兆铭、喻培伦等谋炸清摄政王载沣,事泄被捕入狱。武昌起义后出狱。后与袁世凯不合。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代理四川省长,后任川东道尹等职。1926年当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执委。后任立法委员、国策顾问等职。病逝于隆昌。有《黄复生革命回忆录》。



本文标题:严复简介-严复生平简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8172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