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17-10-26 所属栏目:比尔盖茨创业

一 :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13年前,他怀揣着4000元钱去上海寻梦;13年间,为了梦想,他屡败屡战,并两次付出了血的代价;13年后,他所打造的“馒头传奇”,一年产销包子高达5个亿。(www.61k.com]

他就是来自安徽怀宁的农村娃刘会平。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馒头传奇”……

只要还有一个员工,我就是老板

1998年3月,21岁的小伙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钱来上海寻梦。刘会平的老家在安徽安庆一个偏僻的小镇,镇上很多人都在外地做面点生意。初中毕业后,刘会平凭借所学的面点手艺,分别在常州、贵阳和南宁卖过包子。

闯荡的地方多了,刘会平的眼界逐渐放大。他转战上海打拼,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为了省钱,刘会平买了硬座票,火车到站后,扛着大包的刘会平顿时蒙了——出现在眼前的全是高楼,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车水马龙,面对着过去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大都市,刘会平的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丝恐惧:光靠卖包子,能在上海站住脚跟吗?

安顿下来之后,刘会平立即忙碌开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既然已经来到上海,就必须放手一搏。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首先要找到一个适合蒸包子的门面。

那段时间,为了找到价廉物美、适合开包子店的门面,刘会平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在上海的遵义路上,看到了一间小门面正在出租,他果断地以6000元租金租下了这间承载着他所有梦想的小门面。开业后,刘会平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在天亮以前让第一批包子出笼。其中的辛劳只有刘会平自己知晓,有时他将面和到一半,就睡着了,甚至连吃饭时,也会吃着吃着就打起了盹……

创业初期,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年轻人。刘会平初来乍到,不了解上海人的口味,他的包子店生意并不理想。无论刘会平如何吆喝,每天的营业额也只能在200元以下徘徊。每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住房租金,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亏得血本无归。

半个月后,生意仍然毫无起色。为了减少损失,刘会平不得不关了他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包子店。第一次来上海开店,就亏了4000多元钱,更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是从亲戚那里借来的。想着自己的付出和残酷的现状,刘会平将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大哭起来。

刘会平的姐姐得知弟弟的现状后,立即赶到上海,将4000元钱递到了弟弟的手里,鼓励他说:“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

在姐姐的鼓励下,刘会平重新振作起来。1999年初,新的包子店在上海的福建路开业了。让刘会平高兴的是,这次的生意比上次好多了。但这种喜悦感没持续多久,他的隔壁也开了一家包子店。由于那家店的包子味道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店门口每天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刘会平的生意很快衰退下来。经历了这次挫折,刘会平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迟早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刘会平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刘会平的包子店再次关门易主。(www.61k.com]一连遭遇了两次失败,刘会平并没有被打趴下。他告诉自己:“无论境况多艰难,只要店里还有一个员工,我就是老板。”跟上次不同的是,刘会平冷静地分析了失败的原因。他意识到,对于包子店来说,成功与否与店面的位置、包子的口味以及有效客户关系都非常大。

总结了前两次的经验,刘会平决定进行差异经营。他高薪聘请了一位面点师傅,专门做起了生煎。这个师傅熟悉上海人的口味,做的花样又多,刘会平的包子店生意终于迎来了春天。

看着门前排队买包子的顾客,刘会平终于笑了。同行看见做生煎生意好,很多人纷纷跟风“克隆”,再加上那段时间发生了猪瘟,很多人都不敢再买生煎,曾经火爆的生意再度关门。不过,跟前几次不同的是,此时,刘会平的手上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东山再起,并在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站稳脚跟。

峰回路转,我在黄金路段卖包子

刘会平没有急于开新店,他决定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去熟悉上海的小吃市场,做到有的放矢。

他去了很多经营小吃的门店,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外面小摊经营的小吃,虽然便宜,但不太卫生;一些大的连锁小吃店,虽然卫生,但大多采取机器搅拌制馅,口感不好。

能否将这两点结合起来,钻这中间的空子,重新创立一种新的包子经营模式呢?刘会平对自己这个想法充满了信心。很快,一家装修一新的包子店在黄浦区的繁华地段开业了。

“老店新开”,刘会平胸有成竹,他在“宏观”和“微观”上都下足了工夫:“宏观”上,他将门面装修一新,改变了以前包子店给人脏兮兮的感觉;“微观”上,他将包子重新进行了改进,他希望自己包子店经营的包子,皮要薄,入口即化,馅要大,味道可口。为了走正规化路线,刘会平还给他的包子店取名为“刘师傅大包”。包子店开业后,生意果然一路攀升。

为了将事业做大,刘会平准备再次挑战自己,他要借钱在上海的南京路上开店。南京路是上海最繁华的商业地带,街道上大多是豪华饭店和大型连锁餐厅,6毛钱一个的小包子店能在南京路上站稳脚跟?家人都认为他疯了,同行更是认为他会亏得连家都不认识。

让刘会平记忆犹新的是,包子店开业前,他在往包子店搬东西的时候,一个正在执勤的交警问刘会平:“你租这里的门面准备做啥?”当听说他要开包子店时,交警睁大了眼睛:“你在南京路上开包子店?你是不是准备喝西北风啊?”

在诧异的目光中,刘会平的包子店开业了。让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刘师傅大包”门前竟然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从早到晚,买包子的人络绎不绝,而且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刘会平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此,刘会平有自己的分析。[www.61k.com]他认为,虽然南京路上的门面租金贵,但人流量大,而且大多是白领,因为白领大多是早晨来不及吃早餐的,所以这些白领都是自己包子店的“有效客户”,只要自己的包子卫生,味道好,就一定会受到白领的青睐,包子店的生意自然无可担忧。

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打击,刘会平终于在上海站稳了脚跟。那一年,他不仅赚了50多万的纯利润,而且还娶回了一位漂亮的妻子,可谓是事业爱情双丰收。然而,沉浸在喜悦中的刘会平没料到,一场血案正悄悄向他逼近。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那天,一个做包子的同行打电话给刘会平,让他到一个约定地点,说有要事相商。刘会平到达约定地点后,正在四处张望约定的人,谁知,一把剪刀突然朝他的脸部捅来,他本能地用手一挡,剪刀刺碎了眼镜片,扎在了头上,鲜血顿时流了下来。他被送往医院,伤口整整缝了18针。

事后,刘会平才得知,原来这个同行认为“刘师傅大包”生意太火爆了,抢了他的生意,所以实施报复。在外闯荡多年的刘会平根本不会被这种威胁吓倒,大家在外打拼都不容易,他并没有选择起诉同行,而是宽容地放过了对方。

“刘师傅大包”在南京路取得成功,这给了他极大的信心,早餐市场是块非常大的蛋糕,发展空间非常大,如果做成功了,照样能成为亿万富豪。就在他信心十足的时候,一个经常买包子的白领对刘会平说:“你们的包子味道确实不错,但我每次都不好意思带到办公室去吃,你们如果能像麦当劳那样成为品牌就好了。”

一句话提醒了刘会平,他开始思索走连锁发展的路子,为了改变传统包子店给人的印象,他给包子店取了一个时尚又带着洋味的名字——芭比馒头,并按照公司化路线运营。路线规划好后,在实际中却遇到了困难,那就是随着员工的增多,刘会平的管理能力日益受到挑战。毕竟,他初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闯荡。工作之余,刘会平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经济管理,想尽快弥补自己管理能力上的不足。

为了将包子生意做大,从2003年开始,刘会平一直在忙着做两件事:一是吸引技术类和具有管理经验的人才;二是建立馅料加工厂,以此保证所有包子的口味一致。一个开了几家包子分店的人竟然要开馅料加工厂,这在一些同行中被讥笑为无稽之谈。刘会平没有理会这些,从在黄金商业地段南京路上开店,再到今天的计划开馅料加工厂,刘会平所走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另类色彩。

在刘会平的努力之下,半年后,馅料加工厂终于建成。在这期间,“芭比馒头”又增加了30多家分店。

刘会平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一天,一个老顾客在买包子时对刘会平说:“过去你家的包子一口就能咬出馅来,可现在不行了……”顾客很平常的一句评价,让刘会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www.61k.com)如果所有包子店的包子质量不统一,就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经过思索,刘会平想出了一个对策:能否把做好的生包子进行速冻,到了各个包子店后再上笼蒸熟?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不过在现实中却遇到一个很难的问题,面点行业称之为冷冻面团技术。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刘会平专门去请教了面点行业的专家,专家也在理论上同意了刘会平的看法,不过在现实中,国内还没有任何厂家在批量生产中成功破解冷冻面团技术。

既然理论上可行,刘会平觉得自己一定能克服这个难题,他花重金成立了开发冷冻面团技术小组,每天都和工人一起进行试验。

一天晚上,刘会平正在和工人一起做试验,在清理机器上的面粉时,突然手指被机器绞了一下,刘会平疼得尖叫起来,立即用另一只手将流血的手指握住。工人们赶快将刘会平送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刘会平的手指被机器切掉了一截,必须要将切掉的手指找回来迅速接上。工人们立即打车赶了回去,在机器里面找到了那截被切掉的手指……

就是在这种艰辛的付出之下,刘会平终于攻克了这个难题,他的事业发展速度更惊人了。谁知一场更大的风波悄然降临。

“芭比馒头”味道好又卫生,逐渐成为上海人心目中的品牌早点,一些不法分子悄悄盯上了这块肥肉。

那天,刘会平接到一个投诉电话,对方声称:“你们公司就是骗子,为何收费后,就没了后续服务……”刘会平在经过调查后得知,原来是有人冒充“芭比馒头”,在外乱收加盟费。为了维护这个自己一手创立起来的品牌,刘会平毫不手软地将对方告上了法庭。

最终法律还了刘会平一个公道,媒体也跟进报道了这次“加盟风波”官司。让刘会平意外的是,经过这次媒体的报道,“芭比馒头”的品牌更响亮了,要求加盟的人更多了。同时,刘会平也敏锐地意识到,“芭比馒头”的加盟必须要走正规化路线:统一网站、统一装修、统一经营。

经过整改的“芭比馒头”以更加专业化的面孔出现在了大众的眼前。2010年,“芭比馒头”在上海的加盟店高达400多个,在江浙地区也有40多家,为了降低芭比馒头加盟者的风险,确保所有的加盟店年利润都在10万以上,公司对每一个加盟店都会进行选址考察和后期的培训。

2011年初,经过层层评比,刘会平被评为“安徽年度经济人物”!在接受笔者采访时,刘会平给笔者算了一笔账:虽然每个包子的净利润只有一角钱,但他的“芭比馒头”,实现了年产销包子5个亿的行业奇迹……

一个农村出来的打工汉,如今成为千万富豪,让无数人赞叹、敬佩。但很多人也许想不到的是,迄今为止,刘会平还没买过一辆私家车,他的妻子每天凌晨5点就赶往店铺,和员工们一起蒸包子,每天晚上回家都在8点以后。刘会平的奋斗目标到底是什么呢?他悄悄告诉笔者:“我首先要为安徽人争光,另外,从战略眼光来看,公司要想实现国内连锁化,并开拓国外市场,以及将来的上市,要走的路还很远,我们必须时刻努力着、准备着……”

刘会平 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13年前,他怀揣着4000元钱去上海寻梦;13年间,为了梦想,他屡败屡战,并两次付出了血的代价;13年后,他所打造的“馒头传奇”,一年产销包子高达5个亿。[www.61k.com]

他就是来自安徽怀宁的农村娃刘会平。让我们一同走进他的“馒头传奇”……

只要还有一个员工,我就是老板

1998年3月,21岁的小伙刘会平怀揣着4000元钱来上海寻梦。刘会平的老家在安徽安庆一个偏僻的小镇,镇上很多人都在外地做面点生意。初中毕业后,刘会平凭借所学的面点手艺,分别在常州、贵阳和南宁卖过包子。

闯荡的地方多了,刘会平的眼界逐渐放大。他转战上海打拼,以求得更大的发展。为了省钱,刘会平买了硬座票,火车到站后,扛着大包的刘会平顿时蒙了——出现在眼前的全是高楼,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车水马龙,面对着过去只在电视上看过的大都市,刘会平的心里竟然产生了一丝恐惧:光靠卖包子,能在上海站住脚跟吗?

安顿下来之后,刘会平立即忙碌开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既然已经来到上海,就必须放手一搏。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首先要找到一个适合蒸包子的门面。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那段时间,为了找到价廉物美、适合开包子店的门面,刘会平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上海的大街小巷。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在上海的遵义路上,看到了一间小门面正在出租,他果断地以6000元租金租下了这间承载着他所有梦想的小门面。开业后,刘会平每天凌晨2点就起床,在天亮以前让第一批包子出笼。其中的辛劳只有刘会平自己知晓,有时他将面和到一半,就睡着了,甚至连吃饭时,也会吃着吃着就打起了盹……

创业初期,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个坚强的年轻人。刘会平初来乍到,不了解上海人的口味,他的包子店生意并不理想。无论刘会平如何吆喝,每天的营业额也只能在200元以下徘徊。每月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住房租金,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就会亏得血本无归。

半个月后,生意仍然毫无起色。为了减少损失,刘会平不得不关了他在上海开的第一家包子店。第一次来上海开店,就亏了4000多元钱,更要命的是,这些钱都是从亲戚那里借来的。想着自己的付出和残酷的现状,刘会平将自己关在出租屋里大哭起来。

刘会平的姐姐得知弟弟的现状后,立即赶到上海,将4000元钱递到了弟弟的手里,鼓励他说:“做任何生意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

在姐姐的鼓励下,刘会平重新振作起来。1999年初,新的包子店在上海的福建路开业了。让刘会平高兴的是,这次的生意比上次好多了。但这种喜悦感没持续多久,他的隔壁也开了一家包子店。由于那家店的包子味道更适合上海人的口味,店门口每天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刘会平的生意很快衰退下来。经历了这次挫折,刘会平开始清醒地意识到,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迟早会面临被淘汰的结局。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二 : 比尔盖茨给创业者的九个建议

比尔盖茨给创业者的九个建议_比尔盖茨名言


比尔盖茨给创业者的九个建议

一、盲目乐观是最大的强敌

大千世界,真正能够做到自我实现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其视为追求的目标,现代人越来越多地倾向于接受这样1种人生态度;人活着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最大限度地完善自己,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

二、善于给自己制造想像的空间

一旦你认为自己不可能做得到的,那么你心底便已列出成千万你做不到的理由.可是只要你相信自己确有这种能力——由心底发出确切的信念,那么这种作用便会发挥预想不到的效果,帮助你快点找到实现的方法.

三、改变思路,你就会更加兴奋

遇到困难和问题,遭受失败和挫折以后,把注意力放在“如果”上面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每每到了这个时候,最为关键的是要想到“如何”二字,即如何摆脱困境,如何从失败中奋起,如何解决自己面临的问题.

四、把人生的进度换算[www.61k.com]成方程式

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本身就意味着上帝赋予了你奋斗进取的特权,你要利用这个机会,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去追求成功,那么这个机会所能给予你的东西要远远大于它本身.

五、掌握做大自己的“金点子”

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如同小鹰一般,曾拥有过翱翔天际,悠游自在的壮阔梦想.有趣的是,这些伟大的梦想,往往也就在周围亲友的一句句“别傻了”、“不可能”声中,逐渐萎缩甚至破灭.

六、多面经营自己身上的强项

创业要先有1个小目标,向它挑战,把它解决之后,再集中全力向大一点的目标前进,把它完全征服之后再进1步建立更大的目标,然后再向它展开激烈的攻击.

七、舍得放弃,才能大有作为

如果你所从事的事业一直没有成功的希望,那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不要再无为地消耗自己的力量,而应该再寻找另一片沃土.

八、把不切实际的幻想粉碎掉

一旦问题成为借口,你永远无法成功.勇于克服困难,克服缺点,你才能有所成就.

九、守住“稳”字你就能放心向前

我们往往并不了解,大成大事是由小成大事所累积,大目标的达成是由小目标的达成所累积出来的;每1个成大事的人,都是在达成无数的小目标之后,才实现了他们伟大的梦想。


三 : 企业家名人故事:比尔·盖茨与一美元的故事

  拖着两个很大的行李箱,第一次走出乡村的米莎太太,走进了候机大厅。环顾四周,寻觅了半天,她也没有找到说好了要赶到这里与她会合的侄子。她轻叹了一口气,坐下来等侄子。

  因为刚刚做过肾脏手术,米莎太太要比常人更频繁地去厕所,可总是不见侄子的影子。她带的许多东西虽然不很值钱,但都很珍贵,因为那是她给远在都市里的亲朋们积攒了多年的礼物。她只得一边忍耐着,一边焦急地东张西望。

  “太太,需要帮忙吗?”一个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坐到了她身旁。

  “哦,不,暂时不需要。”米莎打量了年轻人一下。

  身着休闲服的年轻人掏出一本书,旁若无人地阅读起来。

  “这个不守时的家伙,等会儿非得训斥训斥他。”米莎太太开始埋怨起侄子来。

  又过了一会儿,米莎太太实在忍受不住生理上的要求了,她向身旁的年轻人求援道:“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我去一趟洗手间。”

  年轻人非常愉快地点头答应了。

  米莎太太很快回来了,她感激地掏出一美元,递给年轻人:

  “谢谢你帮我照看东西,这是你应得的报酬。”

  望着老人一脸的认真,年轻人回一声“谢谢”,接过那一美元,放到了上衣兜里。

  这时,米莎太太那位西装革履的侄子快步走到她跟前,他刚要解释迟到的原因,忽然惊喜地冲着老人身旁的年轻人道:“你好,盖茨先生,你也乘坐这趟班机?”

  “是的。”年轻人收起书,开始朝检票口走去。

  “哪个盖茨?”米莎太太跟在后面不解地追问道。

  “他就是我常常跟您说起的世界首富、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先生啊。”侄子拖着行李箱,大声地告诉米莎太太。

  “哦,我今天终于知道他成功的秘密了,我刚才还给过他一美元的报酬呢。”米莎太太满脸的平静和自豪。

  “他真的接受了你一美元的报酬?”侄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没错,我很高兴今天在候机的时候还有一美元的收入,因为我帮助这位太太做了一件很小很小的事。”盖茨回头坦然回答道。

  这绝对是一个让人感慨不已的小故事一一因为一份自然的认真,清贫的乡村老妇米莎太太,和身价数百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彼此都很在意那区区的一美元,都让那一美元超出了其本身的价值:在前者的眼里,那是对一种劳动必须支付的报酬;在后者的心中,那是对一份真诚感谢必须回应的尊重。

  没有财富多寡的鸿沟,没有身份尊卑的差别,两人以简单的方式,以超俗的坦然,告诉世人——无论是谁,都要乐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慷慨地付出劳动,并欣然地接受相应的报酬,财富才会不断地流动起来,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层面上的。

四 : 比尔·盖茨妻子:可口可乐的创新启示

梅琳达·盖茨 比尔·盖茨妻子:可口可乐的创新启示

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梅琳达·盖茨(资料图)

编者按:9月20日,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及董事梅琳达·盖茨(Melinda French Gates)在TED大会发表演说,就各行业存在的创新思想对慈善的启发进行了阐述。(www.61k.com]

此次大会是TED第一次通过电视卫星在全球直播,而促成者即是梅琳达·盖茨。TED是“科技、娱乐、设计”(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首次会议于1984年召开,历来鼓励各种创新思想的展示与碰撞,是全球顶级精英的交流盛会。

会上,梅琳达·盖茨以可口可乐的营销方式为例,对可口可乐成功的原因加以解读,并由此延伸到其他领域,强调了经过创新的宣传与推广对改变世界的重要所在。她认为,这些极富启发性的创新值得公益组织学习,从而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带去幸福。

以下为梅琳达·盖茨演讲全文:

梅琳达·盖茨:我第一次去印度住在一户贫穷人家,他家没有地板、没水、没电,但我惊讶地看到他们有一样东西——可口可乐。回家的路上我想:他们是如何把可乐运到这些边远的地方的?如果他们能做到,为什么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不能?所以我花了一些时间研究公益组织可以从可口可乐身上学习的经验。

首先,他们收集即时数据并立即将它反馈到产品里。比如你在纳米比亚负责可口可乐的销售,你有107个顾客,你知道每罐可乐在哪里卖出,如果销量下降,你可以马上根据即时信息确定问题所在并解决它。而我们在公益项目开发过程中,走到最后才会对项目进行评估,而那时,资料已经过期了。

可口可乐公司做得好的第二方面是善于借助当地人才。可口可乐从1928年就进入了非洲,但他们无法打入边远地区的市场,因为他们延续了发达国家的卡车运输方式,而在非洲的边远地区,路况都很糟糕。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就帮助当地企业家建立小型配送中心,然后雇佣当地人通过踩单车,用手推车或独轮车到各地去推销。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也必须借助于当地人才,因为当地人知道怎样找到那些难以触及的地方,他们熟悉周围的人,知道什么可以激励人们做出改变。

我们学习的第三部分是广告宣传。可口可乐广告的秘诀是什么?人们的渴望。相信你听过这样的信息:“使用安全套,免得艾滋病”,我认为在这样的宣传上我们犯了一个最基本的错误:我们臆测人们需要某样东西,因此就不用引导他们去渴望这样东西,这种没有激发人渴望的宣传,效果一定不好。每年有150万儿童死于腹泻,相当一部分腹泻由露天排便引起。但我们发现如果只提供了马桶,人们不会去使用它,有人甚至用它储存粮食。如何提供一个好的宣传呢?北印度的一个州把马桶跟求婚联系在一起,它的广告是:“想恋爱,先有马桶。”这不是开玩笑,这是创新的广告活动。但更重要的是,它挽救了人的生命。

如果公益组织可以从各行各业的创新者身上学习,幸福就将会像可口可乐一样随处可见。

(演讲实录摘自《京华时报》)

61阅读提醒您本文地址:

本文标题:比尔盖茨的创业故事-芭比馒头创始人刘会平的创业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8834.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