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分手后会痛苦多长时间-分别时的痛苦

发布时间:2017-10-19 所属栏目:文理不分科

一 : 分别时的痛苦

听着伤心离别的歌,感受着走后的痛心之苦,没有了往日细雨呢喃,没有了曾经的温存,一切都是如此的苍白。掩埋在心里沉睡多年的种子终于在这分别的季节里破壳而出,生根结花。

人世间有多少纯粹的、浓烈的、经传的、交相呼应的、持之以恒的情感可以著称于世,久暖历年的风霜雨雪,慰藉一地飘红呢!一次次对着它深情地高唱赞歌,一回回地眼热耳红,叹为观止。

只有抚慰这颗受伤的心才是最大的慰藉吧!

二 : 出台文理不分科方案“时间不会太长”



导读:“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近日发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有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内容引发热议,在昨天举行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出台文理不分科的方案,“相信时间不会太长”。

观点

北京征求意见稿与《决定》内容不矛盾

今年10月,北京公布了《2014-2016年高考高招框架方案(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在接下来几年,北京高考仍将延续现有的文理分科考试方式。有老师和学生指出,这份征求意见稿与《决定》有所冲突。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透露,“文理不分科”的提法应该是教育部即将出台的一份文件中的内容,这份文件将会提供《决定》框架下的具体措施。储朝晖表示,北京的政策只是迈出了高考改革的一步,在《决定》公布之后,北京的地方政策还可以进一步跟进。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虽然《决定》发出不久,但是此前已经有部分省份尝试“文理不分科”。山东省规定,从2011年开始,新入学的高中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这届学生明年将参加高考。不过当地媒体报道,尽管山东高考改革提出不分文理科,但高考科目还是有文史方向和理工方向之分,实际上就是过去的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

文理不分科后高考制度将随之改革

储朝晖表示,现行的文理分科制度主要是基于实用的考虑,而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一些出色的人物都是贯通文理的大家,因此他支持文理不分科。

储朝晖指出,认为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生负担的看法是在过去的高考制度下做出的判断,例如山东、江苏等省区都曾经在文理分科和文理不分科之间“徘徊”。

他分析,过去之所以出现文理不分科之后效果不佳,是因为课程设置已经发生变化,但高考制度没有跟上变化。高考作为指挥棒,学生“一心为高考”,因此课程改革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储朝晖看来,未来在实现文理不分科之后,高考制度会随之改革,高考的定位会发生变化,由考查知识变为考查综合素质。“比如考查学生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那个时候考试可能也就没有标准答案了。”

预计2017年高考有望执行不分科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一旦执行文理不分科,至少需要三年的缓冲期。

储朝晖表示,缓冲期虽然必要,但也不能太长。他预计,教育部即将公布的文件更有可能在明年公布,即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就可以执行文理不分科的教学方式,2017年的高考执行文理不分科。

储朝晖表示,实现文理不分科后,对于学校的管理体制、老师的绩效考核甚至整个教育制度都要发生改变。课程设置可能进行相应调整,具体如何教学和考试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文/本报记者罗丹阳

内存

文理分科曾因争议未写入教改纲要

“在各项改革中,高考改革是最复杂、最敏感的一件事……”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教育部公开资料中发现,自2011年开始,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眼中“最复杂、最敏感”的“高考改革”已经连续三年被明确写入教育部年度教育工作要点。

社会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的预期形成于2010年。当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正式公布,其中提到要“完善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探索部分科目一年多次考试”。

《纲要》并未提及“文理分科”。事实上,早在《纲要》征求意见之初,文理分科就引起了社会热议。《纲要》起草组成员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个问题争议非常大,几乎意见对半开,所以现在简单决定并不是合适的时机。”2011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下一步高考改革将引导学生学好各门课程,克服文理偏科现象。

最近3年,高考改革都写进了教育部年初制定的年度工作重点。2011年,教育部提出“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考试改革方案,指导高考改革试点”,并“开展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类入学考试试点”。

2012年,教育部提出“研究高考改革重大问题,制定发布改革方案,指导各地根据实际探索本地区高考改革”,同时“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

今年1月,教育部明确2013年将“研究制定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中,高中学业考试改革、高考综合评价改革和异地升学等均出现在工作重点中。

文/本报记者邹春霞

声音

专家:文理改革要配合高考变革

熊丙奇指出,取消文理分科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素质教育存在的所有问题,教改的症结仍然是高考制度。应该坚定地推进招考分离的高考制度,即中学自主教学、考试社会组织、大学自主招生。

“改变了高考制度,把高考的考试内容和教学内容脱钩,那甚至都可以不用提文理分科和科目改革了。”熊丙奇说,例如美国的SAT考试是能力考试,而学生高中只需要学7门必修课,剩余的学分学生可以任选选修课程,完全没有文理分科的问题。

熊丙奇指出,如果高考制度不改变就执行文理不分科,学生的负担将不降反增,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也没有任何帮助。

教师:不考试科目恐没人学

北京一零一中学的林老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取消文理科之后,重要的是如何考试。“如果减负,减少考试科目,那你觉得结果会是什么?”林老师反问,“一定是不考试的科目没人学。”

林老师说,关键还是高考这根指挥棒。如果继续减少考试科目,那么不在考试科目内的学科就会很快边缘化,“就像现在不高考的那些学科一样”。而如果增加考试科目,又不太符合“减负”的趋势。

家长:不分文理学生恐没优势

张女士的儿子今年读高一,比较擅长文科。她反对文理不分科:“如果不分文理科,那孩子的优势就丧失了。”同样从事教育工作的她表示,孩子都会在理科或是文科方面表现出优势和天赋,如果文理不分科考试,那么会“卡”掉更多在某一方面有天赋的学生。

现在朝阳区一所示范校读高中的李同学直截了当表达了对文理不分科的反对。“考那么多肯定增加了压力。”他说,“除非他不考语文、数学、英语,或者降低文综、理综的分值。”在学生看来,分值降低就意味着压力减少,而高中学习无一例外是奔着高考去的。

李同学表示,如果不考虑考试,文理不分科当然是个好事,“学得多总有好处”。如果回到考试,他认为选科考试是个好主意:“这样我们可以选择对自己有利的科目来考。”

文/本报记者罗丹阳董鑫

三 : 分手的痛

我说分手你没有挽留

转身就走

潇洒而决绝

没有一个"不'字

没有一个"爱'字

哪怕你随便说个什么( 文章阅读网:www.61k.com )

我都会奋不顾身的回头

忍不住的心酸

止不住的泪流

从白天至黑夜

从黑夜到白天

酒真是个好东西

给人的哭有了充足的理由

彻夜彻夜的睡不着

搂着你的照片

放在自己的唇上

贴近自己的心上

哭得像个丢失了心爱玩具的孩子

让人那般的手足无措

多想告诉我的达令

我弄丢了自己的爱

可是

我不想那个有着太多委屈的孩子

感染我的不快乐

整夜的打你的电话

拒接然后关机

才明白

你没有给我后悔的机会

亦没有给我回头的余地

四 : 时间会抹平你的痛

小的时候,我们不知道磕碰过多少次,那时,疼了就哭,也不知哭过多少次,没有人还能记得起这些了,不是因为磕碰得不疼,也不是因为没有留下疤痕,是因为时间抹平了记忆。

长大了,走路倒是平稳了许多,不管是快步疾飞,还是万米的长跑,再没有摔过跤。但是人生的路依然磕磕碰碰。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没有平坦过,谁都不曾一帆风顺,谁都有过失意,有过裂痕,甚至创伤。面对这些不如意,有的人坚强些,挥挥手就过去了。有的人脆弱些,男人往往大喊大叫一番,女人们大多是哭鼻子,但不论怎样,事情就都过去了。有的创伤的确很深重,深重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可能是一生的痛,痛得撕心裂肺,压得喘不过气来,朋友也开导了不少,自己也不止一次的试图摆脱,可能依然长痛不止——但是一些年过去后,我们会发现,伤痛渐渐的淡漠了,好像心里压住的那块石头被挪动,搬开了似的,轻松了许多。是什么治愈了你那深重的创伤,仔细想来,时间抹平了一切。

不要轻易暴露内心的脆弱,学会承受应该担当的一切;不要轻易述说生活的狼狈,学会面对杂乱无序的现实;不要轻易虚度每一天的光阴,因为那都是你余生中的第一天;不要轻易向世界妥协,它让你哭,你要在坚持中让自己笑。只要我们能承担、不逃避、会珍惜、心坚强,人生就不会太苍白。

徐志摩说:不管你经历多痛的事情,到最后都会渐渐遗忘。因为,没有什么能敌得过时光。当我们遇到困难和不幸时,要紧的是——坚强些,首先不要被压垮。其次,等待,等待时间,等待时间抹平你的记忆。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感谢时间!

本文标题:分手后会痛苦多长时间-分别时的痛苦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6271.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