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阅读

如何快速进行一个专业的学习-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发布时间:2017-12-02 所属栏目:乔治梅里埃

一 :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网友柴承[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多图预警)


从专业的角度来说,想要真真正正的解读一部电影就要从十一大块谈起。


这十一个大块分别是:


摄影,场面调度,运动,剪辑,声音,表演,戏剧,故事,编剧,意识形态,理论。

而其中每一个大块,又会细分为很多小块。


我们首先先从第一大块内容谈起


摄影:


摄影里面囊括了电影风格,镜头,拍摄角度,打光,特效等。

三种电影风格及对应影片:


现实主义(记录片)

古典主义(剧情片)


形式主义(先锋派电影)

在我们所看到的电影中, 是有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个大方向的。


现实主义电影,说白了就是写实的电影,它们企图尽量以不扭曲的方式复制现实的表象,其极端表现形式就是 纪录片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而形式主义电影恰好相反, 它会故意是影像素材扭曲,使观众明白其影像并非真实的事件或事物。其极端表现形式是 先锋派电影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我们日常所看到的影片,也就是通常的剧情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被称之为古典主义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镜头:


电影中的镜头是根据景框里的内容素材的多少而定的, 大致分为七种:


大远景,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每一种镜头都会有不同的作用,一般而言,

中景镜头是比较常用的说明性镜头, 用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特写镜头主要用来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同时也可以暗示某件物品的象征意义


全景镜头用来交代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电影里的镜头是比较考究的,而电视剧相对随意一些, 如果喜欢看电视剧的话,特别是国产电视剧,你会发现,基本他们都是一“中”到底,顶多偶尔会零零星星的蹦出几个特写来。

角度:

电影中有五个基本镜头角度:鸟瞰角度,俯角,水平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现实主义的导演通常避免极端的角度, 他们喜欢水平视线镜头,因为这样最接近一个旁观者的视角。 但这种视角都比较缺乏戏剧性。


而形式主义导演则会竭尽所能的折腾镜头,用极端的镜头角度来扭曲所拍摄物体。 他们认为经过扭曲的的现实才是真正的真实—— 一种象征性的真实。

每一种镜头角度也分别有他们的作用所在,

鸟瞰角度:是观众盘旋在被摄物体上,宛如天神般。 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般卑微无助。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俯角镜头:比较接近文学上的全知观点,好像给读者一个梗概,但并不暗示命运。 这类镜头会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助且卑微、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平角镜头:是中性镜头,其角度类似于人的眼睛,带有写实性。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仰角镜头:与俯角镜头相反,它会增加被摄物体的高度,并带有垂直效果, 进一步说,它能使一个矮的演员看起来比较高, 并且动作的速度感会增强,暴力镜头尤其喜欢使用。 就心理上而言,仰角会增加主体的重要性,使物体在观众前方展开,甚至具有威胁性。用仰角摄得的人物通常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令人尊重的感觉。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倾斜镜头:常用于主观镜头,因为倾斜镜头会使水平和垂直的线条都变成斜线,使得观众迷乱,可以精确的捕捉视觉上焦躁的感觉。因而也适用于暴力的场景。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光线

电影是光的艺术, 一部电影所花费的大部分时间基本都在光上。 灯光的风格有很多种,而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气氛,类型有关。


高调光:灯光趋于明亮,阴影较少分布。 多用于喜剧和歌舞片。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低调光:阴影均采用投射式,亮光也带有气氛。 多用于惊悚剧,悬疑片。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高反差:亮出特别亮,暗处特别暗。 富有相当的戏剧性。 多用于悲剧和通俗剧。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一般而言,在电影中,黑暗往往象征着恐惧,邪恶,未知。 光明则代表了安全、美德、真理和欢愉。


灯光也分写实和表现两派。 现实主义导演喜欢用自然光。 自然光会使影片有纪录片的感觉。形式主义导演则偏爱用象征性的暗示光。 他们常常以扭曲自然光的方式强调灯光的象征性。

其实也没有特别复杂, 就跟咱们小时候玩的游戏一样, 大晚上的,小男生都喜欢那都电筒从下往上照自己的脸吓别人。 这就是光在视觉上的应用。


光从下往上打,显得恐怖阴森。从上往下打,则会造成天使般光晕的效果。

色彩

最早的彩色影片其实是用人工上色的办法, 乔治梅里埃就曾在他的《月球历险记》中采用过。

色彩本身及其变化是有它的象征意味的。

一般而论,冷色(蓝,绿,浅紫)代表了平静,疏远,安宁,在影像上较不明显。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暖色(红,黄,橙)代表了侵略,暴力,刺激,在影像上十分张扬。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在不同的影片中,颜色的象征意味会略有不同,同时颜色的变化也是影片的重点。


在看电影的时候,不妨注意一下主演们衣服颜色的前后变化, 或许会在剧情和人物性格上有更新一层的理解。


泰囧为例

开始的徐朗以事业为重,忽视了家庭。


此时他与妻子的服装颜色是一黑一白相对立的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在结尾,徐朗意识到家人的重要,并取的妻子原谅时, 两人的服装颜色开始变得相同。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这并非是巧合。 在结局,徐朗回归家庭后,依旧如此

乔治梅里埃 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特效:

这个不必多说, 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有一次革新。 它的优点有目共睹,不过它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在电影里开始越来越多的充斥着没有灵魂的特效与暴力, 都是些所谓的爆炸,追车,爆炸,枪战,再爆炸,更多的爆炸。 故事陈腔滥调,表演一塌糊涂,只有特效无懈可击。

就和所有的艺术革新一样,要看人们用科技创造出什么艺术才算数,而不是看科技本身。

--------------------------------------------------------------------------------------------------------------------------------------------

第二块: 场面调度

这章的主要内容是讲电影镜头中,镜框内的构图。

景框:

景框是电影影响构筑的基本。 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大部分电影的画面比例有两种。

1.85:1 (标准银幕)


2.35:1(宽银幕)


景框担负有选择的功能,它能使导演引导观众注意可能被忽视的事物。

在景框中,特定的位置都有其象征意义:


银幕的中央: 往往是注意的焦点部分,同时在视觉上也是最重要的。


景框的上部:象征了权力,权威和精神信仰。


景框的下部:代表服从,软弱,无力。(如果一个画面中不止一人,那么居于下方的人往往被上部之人支配。)


景框的左右边缘:是不太重要的,往往靠近景框外的黑暗,通常银幕外的黑暗部分象征被湮灭甚至死亡。

构图和设计:


人的眼睛十分敏感,能同时观察七八种构图因素的运用。导演通常会指引眼光到对比最强的区域。 该区域会在其他比较含蓄的对比区域中凸显而出。


其次我们会注意到对比次强区域。创作者往往用它来平衡整个构图。


在古典构图中, 构图的上部永远比下部重。

单独的个体会比群体显得重。

线条的应用同样能产生一些效果。水平线给人从左到右的运动感, 垂直线给人从上到下的运动感。 水平和垂直线看起来稳定,斜线或者歪线看起来具有动感。

平行主义是设计的通用原则。旨在表达相似,和谐和相互强化的关系。

一般而言,由三,五,七等奇数组成的图案通常象征变动,不稳定的关系。

而二,四,六则相反的表示稳定和谐的关系。

空间区域:

在电影的构图中往往有三个层次:前景,中景,背景


一个站在中景的角色, 前景和背景往往会“评论”其意义


例如,前景的轻纱,蓝光可以象征神秘,安静和女性化。 交错的窗栏则暗示了禁锢的状态。

无论是在电影中还是现实生活中,空间的大小都是与权力相关联的。

越重要,越强势的人所占有的空间会越大。

在影视作品中,主角通常占有较大的空间,除非电影表现的是他失势后的故事。

摄影机拍摄人或物共有五个基本方位。

完全正面,四分之一侧面,侧面,四分之三侧面,背面。

如果观众能看到角色的正面,会觉得亲密,反之则感觉神秘。

镜头距离被摄物体的远景,同样具有象征意义。镜头越近,被摄主体的限制感越大, 反之越远则愈发象征自由开阔。

比如牢狱电影就经常喜欢用中近景, 惊悚片和恐怖片同样如此。 (答主胆子太小,恐怖片的图片就不贴了……)

距离关系:


基本的距离关系共有四种


亲密的,个人的,社会的,公众的


亲密关系通常用特写和大特写。

个人距离约是中景

社会距离在中景和全景之间

公众距离在远景和大远景内


摄影机离被摄物体越远,观众的态度就会越中立。

卓别林有句格言: 喜剧用远景,悲剧用特写。

当一个人跌倒,用远景大家会觉得好笑,但用特写,观众则会开始关心他的伤势。

开放与封闭的形式:


开放和封闭形式在风格上各趋极端,一般来说,现实主义导演偏爱开放式, 而形式主义导演偏爱封闭式。

两者的风格特点: 开放式含蓄,内敛。封闭式较自觉和明显。


区别

1 、开放式强调非正式,不突兀的构图,影像结构不明显, 组织散漫, 仿佛随手的街拍一样。

封闭式强调形式设计,大部分因素都显示出经过构图的精确安排,而且视觉重量的平衡也都是经过自己设计。

2 、开放式注重现实的立即性,熟悉和亲切的层面。

封闭式影像富于质感的对比和逼人的视觉效果。由于经过精准的设计, 影像会显得人工化,离现实较远。

3 、两者的构图观念不同:开放式不注重框架观念,强调空间意义是连续的。

封闭式的镜头有如一个完整的小天地,所有信息都被仔细安排与景框之中。


未完待续,慢慢更新.......


网友twiispa[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学电影的也分的比较细,比如学摄像的,学剪辑的,学编导的,学表演的等等等等,每个专业的侧重其实都不同。

我自己虽然不是电影专业,但也学几门和电影有关的课,简单谈谈吧。
1、编剧。一个剧本的好坏决定了一部电影的高低。举个例子——《低俗小说》,这部电影的剧本和结构在电影史上的地位很高,开阔了编剧的形式,从线性的顺叙、倒叙等基本手法,开创了一种环形结构,使电影自身的艺术变得很独特。剧情也不止是结构,也是故事,好电影首先要是一个好故事,虽然好故事不一定会成为好电影。
2、镜头。镜头作为电影的最小单位,一般不太容易被普通观众感受到,它是隐性的,但对于学过摄影摄像的人来说,一个画面好不好一眼就看得出来,好的画面能实在带给人美的享受,而粗糙、平淡的画面很难带动观众。此外,画面往往还可以成为一种风格,比如现实主义电影的画面多用长镜头来造成客观真实的心理感受,缺少特写镜头表现情绪;镜头和画面往往也成为导演风格的一种标志。镜头之中除了画面之外,广义的还包括了角度、色调、影调等方面,这些都构成了电影镜头,也能够成为一种鲜明的风格。
3、剪辑。剪辑就是两个画面之间的剪切,同样的,剪辑也容易被观众忽略,但巧妙的、顺畅的剪辑以及转场,会使整部电影变得流畅好看。一个例子——《让子弹飞》,这部片子拍了几万个镜头,剪辑条件非常奢侈,每一个小的剧情变化都要剪一下,节奏非常快,很不容易枯燥,相对的就是贾樟柯的电影,剪辑很平淡,惯于展现真实,不太容易产生明显的节奏。剪辑对电影节奏的影响是最明显的,镜头和剪辑是决定电影风格的比较明显的标志。
4、演员表演。虽然我没学过表演,但说真的,好演员和坏演员还是很容易看出来的。我心里的好演员的名单可以列一长串出来,看他们演戏真的是一种享受,反之碰到蹩脚的演员看电影就成为了一种折磨和负担。电影是要通过演员来呈现的,没有好的表演也就很难出现好的电影。
5、主题。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可以说是高于电影本身的,一部立意高远的电影是一部优秀的艺术品,是可以长存于历史之中而不致湮灭的。但主题不应当成为电影的第一要求,严格来说,电影除了是艺术之外,还是消费品——几乎所有的艺术都不外是消费品,比如小说,比如流行音乐,比如戏剧,所以把主题作为电影的第一要求是不恰当的,但对于旨在成为经典的优秀影片,主题将会是超过第一问题,是否具有思考价值,是否深刻严肃,是否展现了浩大的人类命题,这些东西都将是好电影要注重的问题,但对于一般电影,比如我们看《大话西游》,不要想着从里面看出生命意义,这不是他们的意义所在,大多数电影旨在表达人和人的感情,这都是好的,还有很多电影就是电影,就是犯罪故事,这种纯电影是属于电影本身的艺术的,也是可以的,所以主题可以被要求,但不被要求全部。

除此之外,也看电影风格,比如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也旨在寻找各个阶段、不同国家电影风格的差别,比如欧洲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电影之间不同时期的影片风格,总之专业角度研究电影会有很多旁生出的内容,通晓了这些东西,作为一个观众的乐趣就会少了很多,眼光也随之变得挑剔,看电影的角度更多地是站在创作者角度,而非观众。


网友欧灏麟[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挺多回答都是用专业的角度来回答,提及挺多普通观众未所耳闻的专业名词来辅助解答。
但我认为,一个学电影的人看电影,解读电影的最高境界,莫过于用普通观众的视角来感悟,同时结合专业的知识分析。
一个学电影专业的人,要重新拾起观众的心去欣赏电影,其实才是最难也是最为专业的事情。
这也是我一直所追求的,观众之心在学习电影这一块中可得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哪天丢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网友路强[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转发一篇有用的文章)

如何进行影片分析
——主题 结构 人物 场景 景别 空间 机位 光线 影调 对话


一 主 题
正像其它艺术作品一样,影片的主题是电影作品中的灵魂和精华,也是我们为之迷恋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在看了一部影片以后,力图总结分析出来东西。
主题——是电影中内容的核心与内涵;
是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电影作品中的内容与主题,渗透和体现创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体现着创作者对生活的认识和情感。
电影的主题往往是多元化的、多侧面的、多切入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电影的主题是电影的动作和人物的内涵,是电影的情节和事件的外延。主题是编剧、导演的生活经验和体会的暗示,艺术作品的主题转化为形象时,是导演思想欲望的情绪宣泄。
现代电影的故事和主题,往往是一句话可以讲清楚,一万句也讲不清楚。
现代电影的主题是深化的,是观众一种内心的情感体验。
电影的主题并不是我们在看完电影以后所总结、归纳出来的“心得体会”、“社会意义”和“思想价值”。而是电影创作者的目标追求和灵魂净化。
电影艺术的主题往往不是简单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化的,多义的。需要我们整体的把握。
通常人们理解的影片主题应该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层次:
1.影片的内容或者是影片的作者力图告诉我们什么。这一点我们从影片的叙事中、人物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和感悟到。它不是抽象的符号,也不是概念的堆砌,而是体现在充满
视觉造型特点的银幕效果上。
2.通过对电影的主题、立意及影片的整体视听形象表达理解,我们感悟到了什么。主题虽然是影片所表达的创作者对生活、对社会的认识、态度、情感和审美观念,带有明显的个人主观色彩和风格样式,但不会是纯主观化的东西,一定是一种个人生活的感悟。
对于电影作品所表现出的主题,我们要全面的理解,切记不能片面化和简单化。艺术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用一件最普通的故事,宣扬一种极有意义的思想,折射出丰富的思想内
涵,照耀和抚慰人们的心灵,从而提高和净化人们的精神境界。
在我们分析、讨论影片主题的时候,往往为了更为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领会导演的创作意图,应该查阅影片相关的文字资料,必须做如下十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1)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哪一部文学作品(名著)?原著作品中作者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人物形象?作品传达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世界和情感效果?
2)这部影片的导演曾经导演过什么作品?他(她)一贯的创作风格是什么?在这一部作品中,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方法、风格、样式来完成影片叙事及主题表达?
3)这部影片属于哪一类型的风格样式?同一类的影片思味都有哪些?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区别?
4)描述一下,在这部影片中哪一些情节、场景、细节对影片主题的表达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你能否做到准确、生动、完整地表达出这种心理的和艺术的感觉?影片中哪一些东西令你激动的回味?
5)关于这部影片的事件、背景、人物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你知道多少?
6)从你个人的专业、性别、年龄、文化、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出发,你是怎样认识这部电影的?或者你认为这部影片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上?
7)在一个什么样的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充分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东西,理解导演所要表达的思想,我们基于一种什么样的出发点?
8)我们在视觉生理上和审美心理上多大程度对影片产生认同和共鸣?
9)影片中你认为最优秀的,最值得你学习的是什么?影片中的风格样式、叙事结构、造型风格、手段方法、影像效果、人物塑造,哪一些是让你最感兴趣的东西?
10)对于这部影片除了大多数公众的意见以外,你有什么不不的意见和看法?你认为影片中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这十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重要的是,我们观看了一部影片,就要思考我们所感受。感悟到的东西。要反复地、深入地分析这种理解和感受,解释出对主题的认识、感受、理解的原因。
主题不搞清楚,分析就无法透彻。
关于影片主题的分析就形式而言,文章阅读、段落拉片。同学间讨论和分析写作都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
二 结 构
影片分析中对影片结构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学经常会忽略分析影片结构,甚至,根本不去关注。其实,电影的结构是电影的最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
结构——是影片的组织排列的方式和叙事组合的构造。
影片的结构,框架,就是电影的风格。
导演根据影片的主题、内容、人物塑造的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方法,将各诸要素合理、有机、完整地组成一个视听整体,达到艺术上的统一。
影片的结构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统工程,我们认定的电影的结构分析应该包括:
二.剧作结构分析:
剧作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设置,情节的组织进行系统的分析。
从电影的创作规律研究表明:戏剧性结构的电影无非是无数件有因果关系、有内在联系的事件,有机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终构成一种结局。
纵观世界各国故事片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叙事结构、电影 的剧作结构及故事的结局基本是四种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预料之中;
B、情理之外,预料之中;
C、情理之中,预料之外;
D、情理之外,预料之外。
但无论哪样的一种结局,都会充满了“因果关系”“偶然关系”“必然关系”和“戏剧关系”的味道,都会有一种人为主观的因素。
非戏剧性结构的电影,在表面构成上,会更为随意,更为自然和偶然的,许许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机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后形成上,无非是形成两种模式“n个体无意识形成集体的有意识。2)整体有意识形成风格的有意识”。
现代电影的剧作结构,往往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变异性,重点表现在剧作的合情与合理的处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从大多数的影片的构成上分析,合情比
合理更为重要。
2.情节结构分析:
情节的分析主要是对电影的情节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体分析。
传统的电影情节,往往是顺序型的,线型的排列关系,现代电影的情节则更为复杂,更为混淆。但电影的情节和细节是影片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影的叙事情节,在总体上构成影片的框架;电影的细节与元素构成影片的内容;电影情节的推动,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着重依赖于人物的动作和细节的设置。
电影情节的编排,往往是依据于人物的心理线索和发展。以往的“戏剧式”电影叙事,对于精巧的外部情节的设计和设置是十分依赖的。
现代电影中,对于叙事中的细节越来越重视,用细节的动作和细节的场面积累来推动情节。这种电影的特点是:重视细节的强调,重视细节的重复,形成影片内在的结构,注重细
节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对人物的塑造和对情节的帮助。
总体来讲,影片的结构是导演风格和主题思想表达的最重要的手段。经分析发现,电影的叙事结构、剧作结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影片最终结构的选择与确定,一定是有
利于影片的主题,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有利于风格的体现,有利于叙事的多样化。

---------------------------------------------------------

三 人 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
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
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
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
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
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
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
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
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
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
1)人物外形表现:
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
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
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
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
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
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
巧、结构和导演方法。
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
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
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
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

四 场 景
场景——是影片叙事的基本载体和影片特定的空间环境。
场景——是影片重要的造型元素。
现代电影的场景,可以是现实空间环境,也可以是非现实空间环境,但是,这两种场景的存在,都要求要体现和反映剧本中规定的情境。
通常的,影片中场景存在的方式和种类,大体上可以划分成如下六种:
1) 内景——在摄影棚内,专门为影片的拍摄搭制的人工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有限,拍摄的环境完全要布置,光线的处理可以比较细腻,拍摄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
2)外景一大自然中自然景观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广阔,往往要选择局部进行拍摄,或者是对局部进行加工才能拍摄,由于受自然光线的限制,光线的处理要选择光线
的时机。
3)实景——人类居住和活动的自然建筑的场景,这些场景的存在,往往不是为了影片的拍摄。这种场景空间十分真实,具有生活的气息,但是,有明显的建筑结构关系,拍摄起来也受一定的限制。
4)场地外景一为了影片的拍摄,按一定的比例,专门在选定的自然环境中人工搭制的场景。这种场景的空间比较合理,符合影片的拍摄要求。但是对总体美术设计的要求比较高,也会受到自然光线的限制。
5)特技合成景——人工搭制的,用于配合特技拍摄的小比例人工场景。这种景一般是模型的景,需要与实际的自然场景拍摄在一起,美术设计的透视、比例十分的重要。
6)计算机模拟景——利用计算机(数字)技术创造的虚拟现实的场景环境。
现代电影中,电影场景的构成有如下的几种特点:
1) 影片的银幕空间是由多种类型的场景以不同的顺序和方式组成的。
2) 同一场景内,可以开展和表现一场戏,也可以开展、表现多场戏。
3) 一场戏可以在一组场景或多组场景中展开。
4) 影片中的场景的视觉效果,参与影片的叙事和造型,从而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
5) 场景的变化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
6) 影片的构成上,场景交替变化、交替运用越来越频繁。
7)刀特技合成,虚拟现实的场景的出现和使用越来越广泛。
8)影片中的场景在视觉造型和视觉风格上越来越影响和决定影片的风格。
电影场景,首先是一个空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影片某一个段落的人物、叙事、动作对话的构成与处理。场景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概念,例如:操场(街道、河边、厨房、卫生间、车内。影片中的场景,可以有地域的限制,也可以没有地域的限制。一幢郊区的别墅,严格的意义应该是一个场景,但是,在具体的拍摄中,室内的戏和室外的戏,我们在拍摄和表述上往往又分为两个不同的场景。
电影场景其次有一个时间的关系,它规定和制约这个场景所表达的叙事、动作的时间关系。正如我们经常讲的:就影片叙事而言,换镜头就是隔时间;换场景就是换时间Z换场景就是换空间。
通过拉片和影片的分析我们发现,电影中场景的选择、利用、排列、构成,会影响到以下几个问题:
1)场景决定影片的风格:场景的选择和具体的运用,在宏观上就决定了影片的叙事风格和造型风格。我们常常讲:外景利于影片的气氛。内景利于影片的光线运用;实景利于
影片的空间表达。外景出意境,内景出戏,实景出调度。
2)场景影响影片的空间感觉:电影中外景的出,现,无论场次的长短、多少,都会在影片中形成一种整体的空间规模。感觉和效果。而在内景的拍摄中,我们会有一种与之相反的感觉,显得影片空间变化较多,但不完整。
3)场景制约人物形象的塑造:电影中外景的应用,使得人物的表达更为有环境依据,使人物在叙事上更有可信程度,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内景的应用,优化了摄影的造型
元素,在视觉上更有利于人物的塑造,更主要的是有利于人物的“戏”的表现。
4)场景关系影片的影调构成:由于影片中场景的有意 识、无意识的变化,影片中的地调关系会有很大的变化,可以构成影片的不同场景的不同的初调效果。
5)场是决定一段叙事情节的完整: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以清晰、明确地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叙事情节,也可以仅仅是表达叙事情节的一个小小的部分。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我们也要关注场景在影片中所起的作用。一场戏,是一个表述性的语言,是一个实际增节的称呼,更是一个独立的事件的表达方式。实际增况往往是;一场戏有可能在一个场景中完成,也有可能在几个场景中完成。
由于电厂中场景的作用十分重要,要求我们在选择场景的时候要特别地道憧和准确。
根据我们对现代电影的分析,电影中的场景构成方式越来越灵活,场景的数量越来越丰富,这样,有利于影片的叙事,有利于影片的人物塑造,有利于影片的风格表达。因此,电影场景的运用规律是我们要进行细化分析的东西。

---------------------------------------------------------

五 景 别
电影的景别,是一个电影镜头和画面的视党形式的表述语言。表面上是一个造型元素,实际上是一个教事的手段。
景别最最根本的含义,是表达画面所包括的范围。电影景别的划分大体上有如下的几种形式;l)大远景,2)远景,3)大全景,4)全景,5)中景,6)中近景,对近景,8)特写,9)大特写。
电影中的景别,是影片视觉效果、导演语言风格的外在形式之—。决定影片风格,决定叙事风格,决定视党风格,决定导演风格。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过程中,对于影片的是别的把握重点是在于全片,而不在于具体的某一个镜头。分析的重点在如下几个方面:
1.影片全片的叙事过程中,以什么样的镜头画面景别为主?在影片中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导趋势?对影片的风格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2.场景中重要的人物对话镜头是以什么样的镜头景别为主?镜头景别变化之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和特点?对于影片中的人物刻画和叙事的推动有什么样的帮助?
3.电影场景中的内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外景的景别特点是什么?这两种景别交织在一起是一种什么样的效果?特别是要分析景别分别在外景和内景当中对于人物、叙事、对
话、动作的表现和表达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4.每一个场景的开始的镜头和结束的镜头的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镜头剪接中景别的变化有什么样的规律?
5.全片中,镜头画面的景别的变化幅度是什么?对影片的节奏有什么样的影响?景别的这种变化对影片的叙事有什么样的帮助?
6.分析在动作的场景中,人物的动作和镜头景别的应用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形式?
7.景别的运用以及最终画面完成的效果对于影片的风格有什么样的作用?
8.不同的景别运用,对于画面的构图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帮助?
9.分析景别的应用对于环境的气氛,空间的表达,场景有什么样的作用?
10.分析不同的景别对人物形象和人物动作的表达。我们看到的影片,有的时候,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个特定的景别,在有些情况下,不同的景别对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叙
事内容、不同的情绪要求、不同的动作表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1.分析电影的景别对影片的节奏所起的作用。

---------------------------------------------------------
六 空 间
在理论的分析中,电影的空间是一个不太具体的概念。
同时,电影的空间又是一个表述的整体概念,它不能离开影片的叙事和影片的主题电影的空间在影片拍摄的表述上是一个虚词,在影片拍摄完成的理论分析上是一个形容词。
但是,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空间是影片具体场景的体现。往往在我们认识电影的过程中,电影的空间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比较广泛,不太具体的甚至是模糊的概念。
我们对电影空间的这种感觉一般来自于我们的生存观念。那么,电影的空间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电影载体空间的明确性。也是我们说的银幕的二维 空间。电影的银幕空间是有限的,平面的,具体的。我们所看到的空间关系是在一个二维的平面关系上构成的。
2. 电影表现空间的假定性。我们所看到的银幕的三维空间是一种假定性的三维空间。电影是利用光学的、色彩的、影调的给我们创造一个生理(眼睛)感受是具体的,心理(大
脑)感受是假空的空间关系和空间效果。
3.电影感觉空间的综合性。我们对电影空间的感觉是一个生理和心理的综合感觉懂得过程。即是银幕的,又是想象的;既是具体的,又是幻觉的;既是平面的,又是三维的;既是表现的,又是再现的。
4.电影画内空间的现实性与画外空间的想象性。电影是用画内有限的空间布局,表达画外的无限空间关系。我们常常是用局部的、不完整的画内空间去表达画外整体的空间
关系,缝合观众心理的想象。
我们在分析电影空间的过程中,就要分析如下的一些问题:
二.影片中主要的空间构成是否参与影片的叙事与造型?
电影中的空间存在,一般的情况是作为事件发生的环境来帮助影片完成叙事。电影的空间既是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又是推动事件发展的主要载体。
例如:影片《红高粱》中,高粱地成为了影片中“我爷爷”和“我奶奶”情感宣泄的重要环境依据。场景的空间表达了人物,反映了性格,影片的空间直接作为一种叙事元素和造型元素,成为影片的视觉主体和审美主体。
2.影片中主要空间的跳跃是否构成巨大的对比关系?
美国影片《勇敢的心》中,英国苏格兰的地域风光和古代封闭式的城堡,这两个场景的交替,形成了巨大的空间对比,也形成了巨大的气氛对比,对影片的叙事和风格起到了极大
的作用。
3.影片的空间是否具有象征意义?
电影中的空间既是主题的载体,又是叙事的环境;既是影片的视党风格,又是影片的造型风格;所以,电影中的空间有很大的表现性和象征意义。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宅院内的红色灯笼和黑色灯笼成为了人物生活的方式和人物命运的象征,封闭、灰色的宅院,作为一种环境,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风格,作为一种影片的故事和造型元素,独立的在影片中发挥作用。
4.电影空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形式?
现代电影当中,电影的空间象征与表现形式大多是两种存在形式:
1)一个是影片的整体空间象征。利用影片中所选择的主要场景,从形象的角度象征呼应影片的主题。
2)一个是影片的局部空间象征。利用影片中某一非常有特点的场景,从特定环田的角度表达人物或者情节。
影片的创作者大多用这两种方法帮助深化影片的立意。
例如:影片(黄土地》中运用大量的外景中土地、黄河、窑洞、整体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达到影片中对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传统风格的反思。
例如:影片《红高梁》中,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高粱地野合”的一场戏,高粱地的具体场景空间则暗示了人类生命的崇高与人性的伟大。
例如:影片《菊豆》中,运用封闭的染坊内景局部的空间关系象征,来表现染坊的兴旺与发达,来表现一个家族生命的衰败和伦理、道德的衰败。
例如:美国影片的《全金用外壳》中,海军陆战队兵营中士兵的卫生间,是一个典型的封闭、局部空间关系象征不但很好地表现了几个士兵在人性压抑、军队压抑、环境压抑下的精神扭曲,也表现了士兵不满军队体系中军官的作风而枪杀军曹的震惊事件。
5.影片空间的表达与表现是否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影片的环境空间除了完成影片的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之外,还有独特的视觉造型特征。
例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从画面的祝党造型特征上,表达了封建社会、封建制度、封建的家族和礼教对人的摧残。
例如:影片《菊豆》前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开阔表现和处理,影片后半部分空间环境的平面表达和处理,画面的视觉造型特征测实实在在地表现了一个家族从兴旺走向衰败的过程。
例如:影片《花样年华》中,男女主人公租用的公寓,真实的环境空间关系和拥挤的生存建筑结构,对男女主人公形成了另外的一种压抑,更给影片的人物命运蒙上了一层阴影。

---------------------------------------------------------
七 机 位
“机位”是电影的创作者对摄影机拍摄位置的称呼,也是影片分析中对摄影机拍摄点的表述。
实际上,机位是影片导演风格中最为重要的语言形式。
机位的运用是电影的叙事形式。
机位的变化是电影的镜头形式。
机位的变化规律是影片的视觉形式。
从宏观的意义上讲,电影中的机位有如下的意义:
1)机位就是视点。是决定我们从一个什么样的角度看到影片叙事的发展。
2)机位就是构图。每一个机位拍摄的画面,由于位置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和构图效果。
3)机位就是调度。每一个机位反映了导演在空间上,在调度上是如何完成电影的叙事的。
我们知道,戏剧场面调度的核心是人物在舞台中的位置。他反映了戏剧导演对人物在舞台上每一个点和位置的处理关系。因为,戏剧的表现是没有景别的划分的,是从一个点上看
到的环境关系和人物的关系。
4)机位体现了导演的叙事方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小,有的导演在镜头的转换中,镜头变化的幅度比较大。有的导演机位变化比较有规律,有的
导演则表现出更大随意性。
而电影的场面调度则更为丰富,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因素:
1)人物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与处理。
人物在场景中的调度处理应该体现叙事的需要,导演风格的要求。人物的调度既是任意的、主观的,又是受一定限制的。
2)摄影机机位在场景空间中的调度和处理。
电影场面调度的核心是摄影机机位的调度。摄影机机位的设计、运用、具体方式、变化的规律,都反映了导演的镜头意识和视觉语言的形式。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机位的设计与运用既反映了导演的技巧,又反映了导演的叙事风格。
我们分析影片(全片和段落)中的机位关系时,要注意如下的问题:
1)具体分析导演在一场戏的镜头段落中,是从哪几个机位的点拍摄完成和表达影片的叙事的?
2)分析摄影机机位在这样一个叙事的过程(段落)中,是怎样布局的?平面的构成效果是什么样的?
3)分析影片中某一个特定的段落中(例如:表现人物的动作,表现事件的细节)机位的处理有什么样的特点?
4)在全片中和一场戏中,机位的处理与布局有什么样的规律?实际上我们在拉片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所有的摄影机机位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不管导演是否有这个意识,这种现象
是存在的,我们要分析镜头处理与布局的规律。
5)分析影片中的机位是如何表达影片中的空间关系的?电影空间的表达,是通过镜头的处理来实现的,镜头的景别的远近,方向变化的多少,对影片的场景空间表达有决定的意义。
6)这样的机位处理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表达又有什么样的帮助?对于影片中人物的性格、形象,可以用静态的画面完成,也可以用运动的机位画面处理,这两种方法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7)在影片的一场戏中,采用哪几个机位完成的叙事。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少,非常明确,两三个机位就完成了一场戏的拍摄.而有的影片,一场戏的镜头非常多,机位非
常多,变化十分丰富才完成一场戏的拍摄,通过比较,我们也可以发现镜头处理的规律。

---------------------------------------------------------
九 光 线
光线是摄影创作中的灵魂。
电影光线是电影视觉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影光线的使用,体现了导演和摄影师对未来影片画面视觉形式的追求。
光线的感觉表达了摄影师对导泱摄影技术掌握的程度。
光线的形式决定了影片的人物形象风格。
电影的光线处理有的追求“自然、真实的效果”,有的追求“唯美、戏剧的效果”,但无论是怎样的效果,都是为了完成人物的塑造和环境的表现。
电影中的光线首先是一个技术的问题,其次,才是一个艺术的问题。
1.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方向和形式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顺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一致或者是基本一致,阴影被遮挡在主体自身的后面,在画面的构成上没有明显的明暗光线关系,景物及被授体的立体感,完全依赖于自身轮廓形式。
逆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相反的(对应的),景物及被摄体的边缘有明显的光线轮廓,在画面的构成上形成了明显的明暗反差,光线的效果十分生动,画面的
效果十分明确而富有造型特点。逆光有全逆光和侧逆光之分。
侧光:光线的照射方向与摄影机的拍摄方向是成30、60、90度的夹角关系,景物与被摄体有明显的受光面和背光面之分,有十分明确的光线方向和明暗的关系,立体感十分明
显。侧光有正侧光和斜侧光之分。
散射光:散射光的存在是由于外景自然光被云彩遮住或者是某种散光物质遮挡光线所形成的一种散射的效果。由于散射光没有明显的光源方向,没有明显的明暗关系,光线的
形式使得画面的效果柔和而平淡。
效果光:效果光的光源方向可以是任意的,是由于某种特定光源所产生的效果。例如:蜡烛光、火光、手电光等等,效果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尽管不常见,但是,视觉的效果十分明确,有时会产生十分怪异的形象和效果。

2.电影摄影创作中按光线的性质和作用来划分,有如下的几种形式:
主光:人物的主要塑型光源,是镜头曝光的主要依据。
人物的主光可以是任意的光线形式。当然,人物的主光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有一个明暗比例分配的问题。
副光:人物的次要光源,副光帮助主光共同表现人物的形象。
人物的副光可以影响人物光源的反差,也可以影响人物
的光比。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人物的副光来达到控制人物的光
比效果。
轮廓光:人物的外部形象光源,轮廓光既反映人物所处的位置,又反映了环境的建筑结构关系,同时表明环境的光线特点。
背景光:背景的光线既表明环境的光线现状,又反映了拍摄者背景处理意识。背景光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而是环境气氛表达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修饰光:修饰光完全是一种装饰的光线,可有可无。用来在人物和环境拍摄中进行必要的补充,是区别普通照明和特殊照明的重要方法。

3.电影中光线具有如下的作用:
1)塑造人物形象。
2)表达影片的视党风格。
3)创造环境的气氛。
我们主要的目的:通过观看影片的整体画面效果,分析影片中的光线在其中所起到的叙事作用、造型作用;分析其在影片视觉风格上起到的独特的作用。

---------------------------------------------------------
十 影 调
影调——是电影画面色彩关系与黑、白、灰关系的一种视觉感觉和整体的效果。影调的概念,是一个电影摄影中的技术问题。
有人会在影片分析的时候提出这样的问题,影片的影调效果,对于我们的常规电影分析有什么样的作用?是否有艺术上的意义?
而我们在电影艺术的创作中有这样一种切身的体会,影片摄影控制和最终的效果,在影片摄影的局部上是一个技术问题,在影片摄影的整体创作上是一个艺术问题。
影片的影调,是影片总体视觉风格的表现形式。
影片的影调,表面上是影片的整体明暗关系,最终反映出来的是影片的视觉形象风格的整体感觉和影调的整感觉。
影调在影片中的整体控制、一场戏中的控制、一个镜头中的控制,在摄影创作上是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有胶片类型的选择;有对于摄影对洗印技术的控制;有摄影用光方式、方法的处理;有对于摄影风格的有目的的选择;有对胶片高亮度部分和低密度部分的有效控制;有镜头画面效果控制的设计与风格等等。
影调的影片的拍摄过程中的具体实施,实际上是摄影师对场景中各种亮度关系的分配。而影片中各种影调的处理,完全是导演、摄影师根据影片的内容与影片的风格来决定的。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影调关系控制的很暗,大部分的景物控制在胶片低密度部分,形成一种压抑和沉闷的感觉。影片《花样年华》中,叙事的要求和大部分的场景
是夜晚,使得影片本身更加伤感和充满了怀旧、悲剧的色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画面的高亮度部分有意识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感觉,形成一种有目的的局部过度的感觉。影片《阮玲玉》中,部分场景和镜头的画面局部,有意识
地控制成曝光过度的发毛感觉,而大部分的景物又不是很暗。很黑,画面的效果很温馨,充满了诗意的效果,为影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的光彩。
例如:有的摄影师将整部影片的影调控制成一种统一的效果,形成影片的整体画面形式。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现代时空的黑白部分,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而影片过去时
空的色彩部分,也完全是有意识的高调处理。使影片在影调的整体控制上也十分温馨。这完全是有意识的追求,为影片的精神塑造、情感塑造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
十一 对 话
对话——是影片中推动叙事发展的重要元素。
对话——是人物表达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电影声音三要素:对话、音乐、音响。其中,对话还包括影片中的画外音、(解说词)旁白、内心独白。
影片中人物对话没有速度的要求,完全是取决于叙事的内容和人物的性格。电视新闻的播音速度是3个字/秒,在常规电影中,对话的速度过快和过慢都不好。对此,导演要十分
注意有效地控制。
影片中人物的对话,仍然是常规电影中推进叙事、表现人物、塑造人物、表达性格的主要的表现方式。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速度、表情、口齿清晰的程度,又都可以反映和表现出影片人物的特点。
在我们的影片分析中,分析对话场景的存在形式、出现的次数、控制的方法,都是我们对影片对话处理的宏观把握。
分析影片的对话有如下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话的形式:电影中的对话形式基本上有两种主要的形式:
(1)专注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主体和电影叙事的主要形式。这时的人物没有形体的运动和位移没有更多的动作来帮助和表现对话的内容,完全依靠对话的
内容完成影片的叙事。
(2)随意对话。影片中的人物对话是镜头表现的一个部分,人物的动作和环境的因素也是场景中叙事的重要形式。这时的人物会有静态形式、形体运动形式和位移的形式,帮助
和表现对话的内容,众多的因素一起完成影片的叙事。
2.对话的内容:从总体上讲,对话的内容肯定要表达影片的叙事,但是在镜头细化分析中我们发现,对话的内容有如下的几种表达:
(1)表达影片的情节,推动影片情节的发展。这种影片的对话一般很关键,也很精彩,观众如果不注意,很难掌握影片后面的故事与人物的命运,可以说,这时的对话完全是在说
情节和事件。
(2)表达人物的情感。这种对话胜过影片的情节和事件胜过人物的动作,对人物的情感表达和压迫的整个情绪表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表现人物的性格。影片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达的,对话的语调、语气及和人物动作的配合,可以较多地表达人物的性格。
(4)表达影片的节奏。节奏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对话的节奏表达恐怕主要是对话在单位时间内给我们传达的信息量。
(5)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在影片的叙事中,主要是通过对话的独立叙事作用,扩大影片的故事容量,所以,对话是一个独立的叙事手段和方法。
3.对话的处理:电影导演对于对话的处理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在分析过程中要看具体是什么样的方法。
(l)A说话,表现A的镜头。A在说话,就一直用A的镜头来加以表现。
(2)A说话,表现B的镜头。A在说话,但不时地插人B的反应和动作细节镜头,通过A与B的交替来完成影片的叙事。
(3)A说话,表现其他的镜头。以A的镜头为主,不时地插入其它的镜头,丰富场景中叙事的内容。
4.对话的结构:
我们强调的对话结构,实际上是指对话的构成。电影中的对话有顺序的结构处理;有开放的结构处理;有联想的结构处理;这里,就存在着直接型的对话处理和间接型的对话处理。
甚至,我们可以分析对话在整个影片的构成中的比例关系。
读影片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也是一种专业上的研究。
除了要有一定方式方法以外,更要我们有一定的耐心和信心。在今天信息发展的年代,在言必称大师的年代里,影片的手段和方法是可以学会的,但是,电影专业的修养是要靠慢
慢的积累来达到的,我们只有比别人多一份辛勤和刻苦,才能达到专业水平的一定高度。


网友EiYaFi[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其实主要还是分析视听语言,手法以及所表达的内容,传达的情感。


网友李海艇[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这个可能是周传基老师写的怎么解读电影吧,我觉得应该标明原出处的。


网友二毛[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你后天的悟性(这一点上,要遵循电影投射给你的最直接的情感感受)。


网友卢方芳[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从专业和艺术的角度分别去解读吧,任何一部片子,哪怕再烂的,也倾注了电影作者的思想,或许不专业,但你若能达到和作者思想的共通,发掘隐匿其中的深层思想,这也就算是成功解读了。至于专业技巧,只是辅助你理解电影的工具。


网友Ruyii[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建议你听复旦 王德峰的《艺术哲学》这门课。

中国那里有专业电影人


网友谢军[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电影解读即使学电影的人也是从两个方面,首先还是大众的角度,从这个角度去解读电影里存在的社会问题,伦理问题,情感问题等。其次才是从专业的角度,说是专业其实也就是用视听语言去分析,根据电影里的声话去解读导演要传达的电影意义上的东西,比如从一个镜头的运用分析导演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意思,但首先这种解读是支离破碎的,而只有将整部电影的视听分析全部衔接起来是,才算得上解读,这之中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是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网友杨婧石[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耐下寂寞,放下身段,安心的,拉片。
一定要分镜头,拉片。
拉完一部,你就上升个档次


网友冷玉崎[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有一本书叫做,看电影的艺术。
值得一读。


网友神女晶喂[乔治梅里埃]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给出的答复:
看不懂都是空话。
我擅长从感性来讲,联想的多写得多然后循环。
个别技巧什么的,明显的自然要写,看不出来也可以找相同。

二 :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可用性测试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如果你是交互设计师,是否纠结过某个左滑出的功能,用户是否会发现?如果你是视觉设计师,那么,你是否为某个按钮究竟用什么颜色而抓狂?如果你是产品经理,是否也曾怀疑过设计师为什么这么做,用户到底会不会买账?

是的,上述的种种都是我以及身边的小伙伴们正在经历的。( www.61k.com ]对于有些疑问,多动动脑子,答案可能就显而易见,而有些争议,即使磨破了嘴皮子,也还是各执己见,不相上下。此时,要想说服自己以及他人,最需要的就是找相关用户来说话。本文要讲的就是在此情此景,如何找用户来进行一场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先来讲讲,什么是可用性测试?

理论:可用性测试就是邀请真实用户或潜在用户使用产品或设计原型,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和访谈,进而了解用户对产品的要求和需要,并以此作为改进产品设计的出发点,提高产品的可用性。

所谓的快速可用性测试,主要针对的是短流程,小项目,或者多选一方案的用户可用性测试,这种方式高效、快捷,我们无数次的疑问、争议,都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找到了好的解决方式。那么,究竟如何来进行呢?

可用性测试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第一步,明确快速测试类型及产品目标

快速测试类型我把它分为两大类:探索型及验证型。探索型即为让用户通过使用产品,找出产品的可用性问题,进行优化;验证型即为有几种(UE/UI)设计方案,通过用户使用,最终选择最优方案。

注意:在验证型测试类型中,产品目标一定要考虑进去,明确这几种方案背后的产品目标是什么?有可能测试结果并非其中任何一个方案,而是有了更好的解决产品目标的方式。

第二步,任务创建

选择型可用性测试,一般针对的是产品短流程或者整个产品,此时就需要相关人员协商讨论整个产品的主要功能点(用户常用功能、产品核心功能、亮点功能等),对照这个功能列表分别创建用户任务。任务的设计要具体,尽量贴近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

可用性测试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验证性可用性测试,这种情况任务比较明确,只需结合几种方案用户所使用的场景,确保测试任务符合用户实际使用行为即可。

第三步,预测试

任务创建完成以后,千万不要着急进行测试,所以这里插入个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预测试。预测试的目的就是发现设计任务是否有漏洞,及时修复。可以找公司内部的同事快速测试来完成。基本上我在每次的预测试中都会发现或大或小的任务漏洞。所以,为了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这一步千万不要偷懒。

第四步,招募用户

a. 找多少用户。

对于快速的可用性测试,到底应该找多少用户来测试,说到这里,可以参考Nielsen的这张经典图表,可能对于用户数量业内有很多的争议,我个人的项目经验来说,一般发现产品的重大问题的话,6~8个用户足够了,而对于验证型的测试,可根据测试结果及时调整数量,一般也会控制在12人左右,基本上符合了Nielsen的理论。

可用性测试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b.
找什么用户。我们在项目中一定会有的两个参考因素:是否使用过该产品及程度、是否使用过相似产品及程度。此外,一些基本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学历等)也在筛选范围内。

c.
哪里找用户。可能这个是我们项目中比较难控制的,项目的不同,也就意味着需要不同背景的人来测试,没有固定的一个组群来维护,这里就给出一些我们平时找用户的地方作为参考:公司内部非此项目组的同事们(充分利用公司的各个大群/小群/群邮件)、周边符合条件的朋友、产品的线上用户、产品论坛/贴吧等等。

第五步,用户测试

一切准备就绪后,即可开始用户测试。主要就是让用户完成预先设计好的一系列任务,我们在此时需要对用户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测量和访谈。

测试过程中注意:切记引导性过强;操作行为是重点(用户的语言可能带有欺骗性,应更多关注“用户行为”,鼓励用户“出声思维法”,即要求用户在操作时,将完成任务时所有的思考、行为、感受都描述出来)。

可用性测试 如何进行快速的可用性测试?

第六步,数据分析

a. 探索型可用性测试。

通过用户测试,可能会发现产品很多可用性问题,在问题整理完毕之后,需要对问题进行分类或者优先级排序。参考业内的整理办法,主要有二级、三级、五级等。我们比较常用的是三级划分问题的方法,把问题逐个梳理。

问题的三级划分:高(无法完成任务)中(完成任务,效率/满意度不高)低(完成任务,较快/满意)。

说到这里,就又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可用性概念:产品在特定使用环境下为特定用户用于特定用途时所具有的有效性、效率和用户主观满意度。那么对于问题的评估也是从这三个维度来打标签,详细解释参考下文。

有效性

用户完成特定任务和达到特定目标时所具有的正确和完整程度;

效率

用户完成任务的正确和完整程度与所使用资源(如时间)之间的比率;

满意度

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主观满意和接受程度;

b. 验证型可用性测试。

这类的数据分析相较于前者简单一些,主要就是整理测试用户对每个方案的任务是否、效率、满意程度,最后让用户选出心仪方案,如都不选,则给出每个方案的优化建议。

三 : 如何看待一个学习成绩超差的同学进了百度当产品经理

本文标题:如何快速进行一个专业的学习-学习电影专业的人如何读解一部电影?
本文地址: http://www.61k.com/1075677.html

61阅读| 精彩专题|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苏ICP备13036349号-1